五十2015

HD

主演:内详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五十2015 剧照 NO.1五十2015 剧照 NO.2五十2015 剧照 NO.3五十2015 剧照 NO.4五十2015 剧照 NO.5五十2015 剧照 NO.6五十2015 剧照 NO.13五十2015 剧照 NO.14五十2015 剧照 NO.15五十2015 剧照 NO.16五十2015 剧照 NO.17五十2015 剧照 NO.18五十2015 剧照 NO.19五十2015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一个人的小森林

小森是这样的地方。远离城市,去一趟镇上需要花费一天。
骑单车穿过夏日满眼的绿,沿着坡行,阳光饱满,清新又安静。

当然,如果不再上坡的话,你知道,人走下坡路总是最容易的。

市子因为不喜欢东京忙碌而机械的生活,回到了从小生长的小村,
虽然一个人住,夜里也会有许多访客,比如蓝色的蝶,在窗口扑腾扑腾。
下雪的时候,竟然会有熊来偷柿子,想一想萌萌的,第二天看到被
扑倒的树,市子说,啊,它不会受伤了吧,可爱至极。

天气潮湿的时候,升起火炉。因为没有钱,只能用普通的炉子,
要经常清理烟囱那种。升好炉子,利用余温,正好可以烤面包。
烤面包是细致活儿,发酵的时间,揉面团的力度,对炉温的掌控,
都需要许多的练习,以前有幸在丽江吃过加拿大帅哥做的炉烤披萨,
面团竟然会变得脆脆的,有着煎饼和面包的混合口感,很是难忘。

夏天下地干活儿,汗腻腻的铺了满身,这时候酿一份自制酸米酒,
冰镇之后,咕噜噜一口就能喝完一小瓶,忍不住再来一瓶,感觉浑身舒张开来。
一个人生活,需要许多的智慧,人要有多聪明,才能在寂寞和拥挤之间随意淡然。
就像那小时候吃了一口觉得苦涩的胡颓子,等到熟透做成果酱,抹在炉烤面包上,
一口咬下,脆脆的咔擦一声,才发现一直误解了它的好,沿着脚边的落果慢慢的,
慢慢的摘,又想起和男友一起摘胡颓子的时候,思念总是这样,你以为收得好好,
当你打开那个盒子,早就像胡颓果浆,散落得到处都是,很难收拾干净呀。

小两届的学弟佑太是吐槽圣手,他说起为什么不想去东京而回到小森,
因为喜欢小森,“不想过那种被人杀了,还吐槽杀人方式的人生啊”。
他和市子一起去转移鲑鱼苗,完了老板招待吃鱼。清澈的水,鱼肉鲜美。
直接火烤,撒点盐即可,或者切成大块炖成鱼汤,夏日的汗都沸腾起来。

小森的山上,四季有许多的野菜,采回来一包包,得去早一些,
晚了的话,勤劳的婆婆们就采光了,裹上面粉糊,椿芽天妇罗,
也可以将野芹搭配土豆泥,做成开胃的土豆沙拉,想起以前会和老妈
去山上采灯笼花叶回来煮粥,吃了夏天就不容易生疮,到春天,
花也可以吃了,樱花落下的季节,小森更是让人心生向往。

大雪纷飞的时候,来一片自己做的烤红薯,听听附近的婆婆吐槽,
说,哎我家那口子一点都不帮忙耶,还竟是给老娘打败事。
然后年长的婆婆说,那就是感情不够深啦。大家一起笑起来,
笑声混合着大雪飘落,小小的屋子里香味铺满,挂在屋檐的
萝卜干也温柔起来,要是配合胡萝卜等炖菜,一切就更美啦。

也会遇到闺蜜吐槽觉得难受,在路上走走走,回去发现她带来
了自己做的咖喱,搭配发酵完美的面团烤成成印度风薄饼,火炉
上的面团,受热会慢慢膨胀,两个人看着面团,等待着那一瞬间,
大声笑闹着:哎呀哎呀连在一起了。吃货总是比较容易幸福的,
遇到不开心的事,一想着待会儿要去吃了,就两眼放光烦恼跑光。

如果你看过《被嫌弃的松子》,会对独居有着一种恐惧。
总觉得泡面盒会越堆越高,电视屏幕都在嘲笑,然而在小森,
这一切似乎都不存在,至少表面上是的。在世外桃源一样的地方
看落日流云,过着与世无争,随四时而息的日子,有什么不好吗?

也许是的,要不市子的妈妈就不会一声不吭离开了家,
要不市子也不会在春天放弃栽种新一年冬天的土豆,离开这温暖的故乡。
年轻的时候总是憋着一股劲儿,说不出来要做什么,但你不愿意就这样了。
这是值得欣喜的事,愿意去迷惑思考的人,比较像人,而不是批发用品。

想起蒋勋在孤独六讲里,说到一位妈妈,到了八十多,
选择离开儿子去敬老院住,她说的一句话:工作了几十年,
终于有了一间自己的书房。她喜欢英文翻译,头脑记忆都好。
在那个年代,大部分的女性都变成家庭主妇—总有那么几个不想做饭的嘛。

这种孤独,只能自己消化,一个人住容易被歧视,不管被他人还是自己。
就觉得,必须添个爱人,要不这日子没法过了。大抵中国人擅长群居,
喜欢群聊,可是如果听不见孤独的声音,又怎能真正的融入人群。
一个人过都觉得心太拥挤嘈杂,两个人在一起,爱情也很快就燃烧殆尽。

在小森,糖煮板栗是某天贩鱼大叔灵光一闪的作品,
在村民之间流传开来,加红酒或其它不同的酒,软软的,糯糯的,
如同在稻田间干活儿的时候,放在便当里的核桃饭,香甜可口。
看着看着,也想自己来做个便当,朋友说她女儿最喜欢吃自己做的
香菇肉臊饭,就是先炒一些香菇肉臊,包入饭团,撒上酱油即可。
这两天买了渔具,改天带上草帽去守候的时候,也带上一盒吧。

市子的妈妈说,料理啊,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心境。这点我很认同,
想起几年前每天都在做饭,那时似乎充满着无穷的热情,但只是当做
摄影项目在做,会有人点赞和推荐,更多是奔着虚荣去的。几年后的
现在,不用时常做大餐,我知道它们已经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如果有需要,
随时都可以变出一桌子,这样随心随性,相信现在的食物会做得更好吃。

你看料理是多么麻烦的一件事,要买菜,洗菜,切菜,煮菜,装盘,
吃完还要打扫厨房,洗碗扫地,有时真的不想动。但生活本是麻烦的事,
你会遇到水电煤气和难缠的房东,也会遇到老鼠蟑螂和遗忘而过期的牛奶,
会遇到半夜起来唱歌的怪人,也遇见裸着上身放鸽子抽闷烟的对楼邻居。

我们纠缠在这永恒的柴米油盐,如果你不爱它,分分钟想要逃跑。
可是又能逃到哪里呢,西藏的人也要吃米,煮饭用高压锅还更麻烦。

对太懒的人,家徒四壁都嫌掉灰难打扫,我可不能这样子,人走下坡路总是最容易的。
把自己从关灯以后清晰可见的寂寞和孤独里清理出来,做一餐简单好味的饭,
去见一位很久不见的老朋友,听一场心仪已久的音乐会,或是看一部笑到泪流的电影。
秋天来了,夜晚渐凉,转眼已到一年收获的季节,希望你我收获的,不只是秋膘。
从来都不需要这么多的,从来都不需要这么多的,可你看我有了这么多,还要更多呢。

总是会被问到心中的文艺是什么,我想大概就是在这麻烦粗糙的生活里,看出一些美来。
让人在永恒的柴米油盐里,竟然都能忍受,接受,享受了,漫长的日子变得能过了。
农活会浪漫吗,料理会浪漫吗,没有玫瑰花的爱情可以到达永远吗,我的态度是积极的。

你不用去森林,因为你的心,已经穿越那浮视的矫情,到达一片繁茂的孤独森林。

 2 ) 与大地一起丰收

也许,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森林吧。
我爸的弟弟,就是我叔,前年在山上开垦了一块地,不作他用,就是种菜。为了看顾好他的菜地,他每天清晨都爬上山,如果下雨路难走,他就开车从山路上过。开垦好地花了他快一年的时间,我看到他每次去山上都会带两双鞋,因为泥地总是把鞋弄脏,他不能穿着脏鞋去上班。
有一天我爬山遇到我叔。远远地,我看到他正在地里除草。这时候,几个大人带着小孩从菜地边路过,孩子好奇地蹲在菜地边,看着我叔。叔看到孩子,便拿起刚收好的一捆青菜,递给家长,说:我种的,你们带回去尝尝。
送菜的时候,叔笑眯眯地看着孩子,语气里透着一股憨厚的自豪。
大人们收下菜,对孩子说:快谢谢人家!孩子说:谢谢农民伯伯!
大人们都笑了:他可不是农民伯伯!
我叔是个小城市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平日里话不多,他经常摘下眼镜放在桌上,然后闷声抽烟。他的爸爸,也就是我的爷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在市子身上,我看到了我叔的影子。
他们都是从乡村来到城市的移民,尽管双手已不需靠高强度的劳作换来食物,但心中却一直对土地怀着强烈的难以割舍的乡愁。在种菜这一枯燥而又辛苦的劳动里,他们找到了一种踏实感,安心。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对土地有着那么深沉的热爱,我爷爷的四个儿子,只有我叔还在种地,以一种业余爱好的方式。
也许,每个人都有属于他的土地,有的土地在书架,有的土地在球场,有的土地在厨房。这些土地上,往往只有我们一个人忙碌的身影,天地漠漠,孑然无朋。每一片土地都需要耕种,但不是每一片土地都会有收成,汗水和泪水流到嘴边,味道只有自己知道。
以前喜欢吃泡面,但到现在已经快2年没吃了,或许是太过矫情,在泡面虚假的饱腹感中,尝出了某种叫孤独的味道,草草的匆忙果腹是一个人的囫囵,却不是饕餮,从此,一吃泡面,就觉得寂寞蚀骨。
有很多人自称吃货,他们也仅仅是爱吃了。小森林不厌其烦地呈现各种食物的加工烹饪过程,几乎有舌尖上的中国的记录感。而我在繁琐的庞杂工序里,看到了一个人怎样与孤独相处。把自己交给一件纯粹的事,只是去做它而不去想为什么做它,也许这样,才更接近平静与快乐吧。
因此小森林绝不同与“舌尖上的日本乡村”,后者,食物是主角,而前者,人是主角。
看小森林是享受的,那种时光静静流走,不去叹息,也不挽留的感觉,很自然,也很自得。
我总开玩笑对朋友说:多年前,我曾有许多个宏伟的理想,最后它们都变成了明天吃什么。
只是满足感,就会幸福啊。
尽管不知道是怎样的原因让市子回到乡村,成为一个耕作的农村少女,但这似乎也不重要了。许多个日子以后,很多事被冲的很淡很淡,而心中的安稳感却越来越强。市子是孤独的,但不寂寞。美食,是最接近幸福的味道吧。
小森林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成为我逃离现实的避难所,但,每个人都有他选择的生活方式,是像市子一样回到乡村,还是像我叔一样把种地作为爱好,都是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啊。
如果食物也能成为一种信仰,那么,每个饥肠辘辘的灵魂都可以像孩子们一样嘴馋而虔诚地祷告:要变的好吃哦。只要有食物,便有温暖感。在寂寥而萧瑟的冬日,也能让寒冷成为一味重要的调料。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小森林和食物,它们无形中成为了我们乡愁的实体。当我们在快节奏的城市生活里落难,便盼望能够回归到那个无忧无虑,纯洁美好的田园牧歌年代。
小森林最美的,是生命的恣意感。四季交替,顺时而行。把孤独化为生产力,最后,和一片长满热望的土地一起丰收。
 “所有的事,都要看好时机的呀。”

 3 ) 趣味何踪

人生在世,无非就是过日子,而如何能让过日子变的有滋有味,我想不到除了充实的劳动工作+美味的食物更好的方式了。这是一种趣味。桥本爱不矫作真自然,让人心生欢喜宁静。也许中国需要等待很久很久之后,才能拍出这种气息的片子了。

这一世行在路上,前路微茫,许多人困惑这一生漫漫,又有什么能够陪伴我们度过没有星光的夜晚呢?我认为是趣味,让我们千篇一律萧索无味的生活变得生机盎然。

陶然于美景是一种趣味,晋有陶潜“采菊东路下,悠然现南山”唐有李太白“惯看山鸟山花”而今,光阴过的浮皮潦草,人身上散发着的大多是都市里浸泡过的染料气息。我们投身于瞬息万变的生活,乱花溅眼,却忘了来时的路,何不停驻片刻,看秋风穿针,阳光绣花?

被电影里平和的乡野气息和精心烹饪的一道道简单的菜肴所深深打动,我想,这也是一种趣味吧,才能女主每天都那么快乐的生活着。

 4 ) 在日本乡下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与其说这是一篇观后感,不如说这是一篇游记。

2016年的那个夏天,我看了《小森林》,然后买了机票,在日本找了一个乡下住了3个月,一直呆到了2017年的冬天。

原本我以为《小森林》是一部浪漫主义的电影,后来我才发现,它其实上是一种写实的风格。
冬天的时候

夏天,带了两个妹子再次去探访

日本是亚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所以基础设施特别完善。我经常和别人举例说的是,日本乡下的马桶圈都是热的。交通也很方便,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车,电车,便利店,网络,都是有的,亚马逊的物流也很方便。甚至乡下的学校都有非常高级的篮球馆,就像灌篮高手里面的一样,尽管当地的初中只有70个人,高中只有200个人。咖啡馆,便利店,超市,该具备的也都具备。
日本乡下的咖啡馆和乡下的孩子

当我使用“乡下”这个词的时候,总怕会给人带来误解,所以还想特别解释一下:日本“乡下人”和中文里的带有贬义的“乡下人”可能有一些区别。中文里的“乡下人”更多是没有见过世面的一种贬义的称呼。但是在日本的“乡下人”只是生活在乡下而已,就我接触过来的很多人来说,他们大多都受过高等教育,其中不少都有出国留学的经历,而且他们做的东西品质比起发展中国家的就要高处很多,不仅仅是从质量上来比较,而且也从外观审美上来比较。放几张食物的图片就能感受一下质量了:)
后来带着朋友去日本乡下体验

但是其实日本乡下最打动我的倒不是那些发达的基础设施,和精致的体验。而是这些外在的,人们肉眼可见,身体可感知的东西之外,当地人的思考方式和生活状态。
在大城市里生活久了之后,你会发现身边的很多人都很焦虑,为收入焦虑,为事业焦虑,为未来焦虑,为关系焦虑。但是,在“小森林”里面,尽管当地人生活得也是很繁忙,每个人甚至要充当很多个角色。但是他们的精神状态却非常饱满。如果说城市里的人有一种下垂的力量,是丧的,无力的,佛系的。但是“小森林”里面的人却是向上的,有力的,饱满的。
一起参与做食物

乡下人自己手工打造的公共空间

看他们做的料理

我在“小森林”里见过好多人,也听过一个故事。
其中一个女孩,有着良好的背景,从小到国外留学,在东京上学,在联合国实习,但是当我见到她的时候,她正在“小森林”里面杀野猪,我很好奇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原因是,她发现野猪对当地造成了一些农作物上的伤害,同时,她又发现当地的农民料理野猪的手法很独特,可以作出很美味的食物来,所以她觉得也许可以通过开展“野猪肉”的产业,在帮助当地减少农作物伤害的同时,也可以给当地做一个新的品牌,开辟一个新的经济产业。
当时我一听觉得这口气好大啊,不会是吹牛吧。但是,等我过了一年再次见到她的时候,她已经把她的野猪肉卖去了东京最高档的餐馆,同时她的事迹也被NHK的地方电视台报道。
刚认识那个野猪女孩的时候

野猪女孩的事迹被当地报道

后来,我在当地遇到了越来越多的这样“奇奇怪怪”的人,有要做教育革命的,有要开始一个新的王国的,有要振兴当地的,也有开发新的粮食品种的,酿酒的,种米的,包山护林的,各种各样的人都有,但是不同于大多数我在中国见到的人只是喊喊口号,她们确确实实是在踏实地践行着自己的生活。

其中,我也有遇到类似“小森林”的女主角桥本爱这样的女生。她自己劳作,然后把食物以精致得体地方式制作出来。我见到她的时候感觉就像自己进了电影,只要有她在的地方,周围的空气仿佛都温和了起来,全是美的气息。
乡下的自然环境

自己种植的 水果

当地人自己手作的年糕

当地人自己手作的醋

因为我曾经去过很多的地方,有十几多个国家,200多个城市。
但是日本乡村的那种静谧以及逐渐聚集起来的向上且自由的氛围让我特别喜欢。
所以也是希望有机会的话,可以带更多的人,深入到“小森林”里面去了解一下真相。





因为那是一个让你知道“wow,还有人这样生活”的地方。
也是一个让你可以安静下来仔细思考一下自己的地方。

有更多的资料,可以点击下方链接了解:)
更多的信息

希望你也能找到你的“小森林”

 5 ) 城市VS乡村

被这部电影吸引是由于她绝美的海报,正如在短评里说的,当时确有一种惊为天人的感觉。

看完之后,酷爱用音乐来引入感想的我,脑海中萦绕良久的是森山直太朗的日语古风曲《夏の终わり》。清新的、温暖的、恬静的,这是一部适合在睡前欣赏的“舌尖上的小森”及日本乡村-小森之四季风光记录片——开了个玩笑。

之前并不知晓有夏秋篇的我,是从冬春篇开始看的。所以开篇就看见了女主理所当然地生活在她的家乡——传说在日本东北部的小森林——一个传统又物产富饶的小乡村从容宁静的生活着。没有情节的波动起伏,在纯净清新的画面流转中,偶尔会穿插女主对过去生活的回忆作为时节更替以外的另一条线索。而这回忆,有女主在城市生活无法融入的片段,有不知踪迹的母亲留下的记忆和不知从何处寄来的信件。原来是自幼生长在家乡的少女无法融入城市生活啊,这似乎是我从来不曾想过的问题。

是的,一直以来,或许是我个人,或许是我臆想中的周围大部分人,都理所当然地沿着既定的轨道走自己的人生之路。一如从未真正在乡村生活过的我,从来没想过如何去融入城市生活的问题,亦从未想过踏踏实实在乡村生活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

回想一下我们的生活吧:
每天6、7点甚至更早就起床,梳洗装扮职业装准备妥帖便风风火火加入了赶早高峰的大军,或巴士、地铁等公共交通或自驾;好不容易避开了那磨人的堵车热潮说不定还躲不过要赶路转车的命运;一路紧赶慢赶飞奔进电梯,祈祷着不要在可迟到范围内被RP抛弃...终于一路风尘赶到办公室,通常很快便得扎身进忙碌的工作中。早餐的匆忙似乎已成标准配置,直接略过也是常有的事儿。

到了中午如果幸运地没被绊在会议桌前,大部分城市人会在公司附近的食堂或餐厅解决一顿一年80%的时间都差不多的午餐,是的,是解决午餐。然后匆忙赶回公司眯瞪个十来分钟。

就这样好不容易熬到了下午下班的时候,如果幸运不用加班,那么,等待你的是通常不太好预估的下班高峰期,在路上被羁绊的时间与所处城市的繁华程度成正比。这样,到家的时候是灯火通明夜色深沉的景象,如果不幸加班,那就更晚了。

以上行为整理还没有考虑出差的情形。所以对于现今的大多数城市人来说,在家里进行更多的活动是洗漱休整。似乎在家,就是为了出去奔波奋斗而做准备。于是,我的家里长年不开锅。

小森林里,与美丽风光一样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女主市子亲自或种植或采摘或挖掘出各种可爱食材后,以传统又日式独有的精致手法烹饪加工之后,端坐饭桌前,双手合十道一声“我要开动啦”然后开始认真品味自己亲力亲为的食物的情景。看吧,虽然没有一波三折的剧情,可是要描述这样一个简单又自然的情形,也是不知不觉花费了笔者一番“唇舌”的呢。有多久,作为城市人的我们,没有像市子那样慢慢地咀嚼品尝一餐饭食?更别说细细地种植、加工食材。

似乎是看这样一部平缓恬淡的小清新,才使我意识到,乡村的生活是那么的不同。市子和乡亲们勤恳耕作采摘,这样日复一日季复一季的劳作取得的收获便是应和着不同时节,制作应季的食物,用心品尝。休养生息。就是这样简单的,又带有最原初的生命哲理的生活。
每次读到归隐田园生活的散文便会生出许多艳羡,雪落樱发、云卷云舒、倦鸟归巢、心向往之。

然而故事的最终,市子还是回去了城市,与她的朋友们不同,在小森的日子虽也享受,但却是为了逃避而离开的城市。内心的不甘从未曾消逝,这情绪也通过回忆和来信那条线索一直向观众透露着。从这个角度来说,或许主人翁本身的选择讨论的是另一个国度的出世和入世的话题。但是于我,一个或许永远都无法真正出世的人,这样清新的画面,恬淡的情绪,恰如一个美丽的梦。

 6 ) 如清风一样舒爽

由于无法融入喧嚣吵闹的大城市,平凡女孩市子选择回到自幼生长的老家——位于日本东北地区的小森村。这里没有过多时尚文明的色彩,当地人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他们靠天吃饭,靠着双手经营人生。生活虽不富裕,心中则是满满的充实和欢喜。受妈妈 影响,市子似乎对亲手制作各种美味而廉价的料理有着格外浓厚的兴趣。妈妈失踪已经很久,对料理的回忆与再现成为母女间别具特色的交流方式。更何况还有取自大自然的各种食材,又怎能暴殄天物浪费了大好的韶光?在好友纪子和裕太的陪伴下,市子静静地走过了春夏秋冬……

某种程度上说,《小森林:冬春篇》的故事是故意因陋就简的,它设定了一个若有若无的故事,或者说,那个故事只是一个影影绰绰的背景。女孩市子无法融入东京的喧闹生活,决定还是留在故乡小森。这里被大片森林围绕,村子中的人们靠农耕为生。市子每天自己种植,收割,自己制作食物,一个人安静的享用,偶尔与一个朋友分享,日子在春夏秋冬中静静流淌。这个田园牧歌般的故事,在当代社会中几近神话,但置于日本,那些安宁的乡村,完好的森林和人们之间亲昵但互相保留空间的教养,让这一切都令人信服。整部片子看完,心里仿佛灌入了一缕清风,舒爽而安逸。

 短评

“她这么辛苦种田就是为了每天这么吃啊?”“对啊,人生不就是这样吗!”

7分钟前
  • 荞麦
  • 力荐

故事的最后貌似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宅在家里是找不到老公的。。(误)

9分钟前
  • 乱子
  • 推荐

舌尖上的日本啊。非常治愈,尤其在刚刚看完《疯狂的麦克斯4》之后接着看这部。这个世界上,可能也只有日本能拍出来这样的电影了。独立于地球的自我。一日三餐,周而复始,春播冬藏,这就是“日子”最好的解释。

14分钟前
  • frozenmoon
  • 力荐

冬天所需之物,春天就得埋下种子。时间必不可少。某些事情绝不能做,一旦做了就成定局。我喜欢她不言不语接受一切,不言不语过每一天。少女啊心倔强,千锤百炼之后犹有不甘。冬雪化尽樱花开,冬天埋下的种子来夏再收吧,少女再次走进等待一切的黑夜。

17分钟前
  • 昏金暗玉
  • 力荐

多做一些好吃的,少讲一些大道理

18分钟前
  • 小蛋蛋
  • 力荐

我們說的“不時不食”是說要吃時令自然生長的食物 然而時令本身即是一味調料 就像生活里不期而遇的一切 都讓食物有了當時的意義 事已至此,還是先吃飯吧【北歐風性冷淡電音農廣天地大法好!私心這片子早10年女主非蒼井莫屬

20分钟前
  • T.V.Zoe ி
  • 推荐

一个比较感人的细节就是桥本爱全程看起来都像是几天没洗头,确实一个人住的话也不太可能有毅力经常洗头了!

24分钟前
  • 王大根
  • 力荐

真希望变成晨间剧啊,每天都想看到

27分钟前
  • 尘世之埃
  • 力荐

看完《小森林◆夏秋冬春》,感觉这才是我要的妹子,和我想过的生活。美食、节令、四时,在我的眼里慢慢清晰起来,以前读《清嘉录》才有过类似的感觉,人固然不能只靠数着时间过活,但可以随着节令和四季而活着,感受每一次花开,感受每一次雪落,除此之外,这一生中还有什么更重要的呢?!

32分钟前
  • 刀叢中的小詩
  • 力荐

那种时光静静流走,不去叹息,也不挽留的感觉,真好

33分钟前
  • 张腾森
  • 推荐

有人说装逼呀什么的 我人生就得加一味装逼

36分钟前
  • MR.SANMAN
  • 力荐

昨晚做草莓酱的时候,幻想女主上身。

41分钟前
  • Essy
  • 力荐

恬淡之美,自得其乐,风景和食材一样精致,劳作和享受一般干净。在日本当农民竟这样优雅,有隐居之趣,桥本爱的呆萌刚刚好。像《乡村照相馆》《从河底问好》等,片子再次涉及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在东京等大城市混不下去的年轻人,回故乡,怎么生活才能在祖辈的土地上实现自我价值。

42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完全抹去了互联网时代的痕迹,联络仅靠寥寥书信,甚至电视机的画面都不易见。人物们不玩手机不发短信、不上推特晒图朋友圈发吃,只自己默默耕种、收获、烹饪、享用。抱着电脑手机看了部片子就说日本农民很优雅?先别忙着叶公好龙、去浪漫化乡村生活。抱着审美心态,在任何地方都无法承受生活的真面目。

43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想做饭想做饭想摸菜刀想翻锅想捏面团啊啊啊啊啊我的厨魂已经熊熊燃烧了!!!!感觉村里地上随便啥草都能焯一下炸了吃掉¯﹃¯…

47分钟前
  • 哦豁
  • 力荐

不知道该说什么,再见。

49分钟前
  • 南笙
  • 力荐

嗯,要细心,要有耐性,还要要守得住寂寞。当然首先,你要有块地。8.5

52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不认为这是部文艺小清新片,反而是让你懂得如何脚踏实地及敬天爱人。尊敬他人,尊敬你生活的这片土地,明白孤独是人生的常态。

56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南豆腐用盐水煮过,放上煎熟的培根粒和日式酱油蒸熟,顶上带花的迷你黄瓜大概小指那么长,叽叽脆,跟豆芽鸡腿菇炒在一起,放红葱酱,热可可的杯口蘸一点盐,里面泡上棉花糖,来北京才吃到的硬皮柿子,一包沙甜,没有核,只有带脆的舌头,是最好的餐后甜点。我就是吃着这些看完了这部电影。

58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可能是很符合我最近迷茫的心态,看到最后真的被打动到了。想要离开自己现在的生活,但害怕绕一圈子最后还是回到原点,所以停滞不前、却又诸多不甘。市子妈妈说圆圈其实是一种螺旋,看似回到原点,其实圆圈也在不断上升或者变大。这个道理很简单,但真的能坦然接受,其实蛮需要一种历练的。

60分钟前
  • 刘康康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