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二六

HD中字

主演:萩原健一,三浦友和,竹中直人,本木雅弘,加藤昌彦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198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二二六 剧照 NO.1二二六 剧照 NO.2二二六 剧照 NO.3二二六 剧照 NO.4二二六 剧照 NO.5二二六 剧照 NO.6二二六 剧照 NO.13二二六 剧照 NO.14二二六 剧照 NO.15二二六 剧照 NO.16二二六 剧照 NO.17二二六 剧照 NO.18二二六 剧照 NO.19二二六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二二六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昭和8年(1933),日本出兵满洲里,脱离国际联盟,在国际上受到空前孤立;国内经济滑坡,人心不安。时军队内部分为“皇道”和“统制”两派,皇道派认为天皇已成为贪污大臣的傀儡,不知人民疾苦和国家安危。因此一部分年轻军官聚集起来,提出“尊皇讨贼”的口号,意图推翻内阁,成立天皇直接领导的军人政府。  昭和11年(1936),以安藤辉三(三浦友和 饰)、香田清贞(胜野洋 饰)、野中四郎(萩原健一 饰)、河野寿(本木雅弘 饰)、中桥基明(うじきつよし 饰)、栗原安秀(佐野史郎 饰)、矶部浅一(竹中直人 饰)、村中孝次(隆大介 饰)等8人为首的陆军下级少壮派军官商议,定于2月26日发动名为“昭和维新”的军人武装政变。  是日凌晨,1500名全副武装的年轻军人冒着风雪冲进了政要的府邸……推拿2014照明商店师父2015危险人物1999祖孙大战归还者的魔法要特别石器时代极速惊魂1996另一个佐伊临时同居 粤语楚萨娅火线追凶之血色刀锋我的租客是明星飞天万能床国语天降良配学爸恋恋不懂骗术奇谭激情燃烧的岁月附身九龙不败恋爱的正确姿势梅花谍影血脉之树星际迷航:发现号之短途第一季黑暗之屋奋进小康路开启新征程非凡之旅《进藏》男友降临!失踪:马航370美国国家公园之旅明日传奇 第六季看不见的现实—数据工人假面女王同谋(粤语版)小镇惊魂独女君未见第二季罪案终结第一季第54届格莱美奖颁奖典礼花飞满城春山野异事生于贝纳维德斯廉政风云(粤语版)

 长篇影评

 1 ) 谈谈这部电影的原声配乐

我第一次看1989年版《226事件》是在2007年2月26日,虽然本片对兵变军官的角色塑造理想化了,对事件的来龙去脉也刻意不甚了了,这部影片虽然中国大陆知者甚少,但在网络上的某些小众论坛还是有着不小的知名度。

最让我自己难忘的就是电影《226》的配乐。纵观整部电影,开场的肃杀雪天兵变的前奏,青年将校对于妻子的回忆时如泣如诉的钢琴曲,"尊皇讨奸"的旗帜在山王饭店降下时的无奈,野中大尉吞枪自尽时的悲哀,青年将校最后的结局以及片尾字幕时的高潮部分,背景音乐和故事情节始终紧密结合,为原本枯燥冰冷的历史事件注入了浪漫主义色彩,可以说作者很好地体会了导演五社英雄的正面描写兵变军人的创作意图。

经过查找,才发现电影配乐是由著名日本作曲家千住明担纲,他的作品还包括《风林火山》、《大佛开眼》、《砂器》等等。如此手笔,果然名家风范。我也为自己的审美品味而暗暗得意过。

正是因为如此的激荡和优美的旋律以及那一大票著名日本演员,才让07年到现在,《226》成为我硬盘中长期保留的电影。每当彷徨孤独的时候,听着音乐,便会想起“不知我等是狂是愚,唯知一路驱驰”的话,心中又鼓起面对生活的勇气。

 2 ) 226

汨罗渊中波涛动,巫山峰旁乱云飞; 昏昏浊世吾独立,义愤燃烧热血涌。 权贵只晓傲门第,忧国此中真乏人; 豪阀但知夸积富,社稷彼心何尝思! 贤者见国衰微征,愚氓犹自舞世间。 治乱兴亡恍如梦,世事真若一局棋! 昭和维新春空下,男儿连结为正义! 胸中自有百万兵,死去飘散万朵樱! 腐旧尸骸跨越过,此身飘摇共浮云。 忧国挺身立向前,男儿放歌从此始! 苍天震怒大地动,轰轰鸣鸣非常声。 永劫眠者不能寝,日本觉醒在今朝! 且观九天云垂野,又听四海浪哗然。 革新机会现已到,夜起暴风扫扶桑! 天地之间落魄人,迷茫不知道何方。 尘世曾夸荣华者,谁家高楼还可见? 功名不过梦中迹,唯有精诚永不销。 人生但感意气过,成败谁复可置评! 离骚一曲高吟罢,慷慨悲歌今日完。 吾辈腰间利剑在,廓清海内血泊涌!

 3 ) 无脑愤青的最期

左手打右手是什么感觉?我想痛的还是自己。二二六与其说是政变,不如说是一场充满了黑色幽默的大笑话。皇道派下层士官为了抢班夺权,顺带让自己能够坐着皇宫马车光宗耀祖,就那么轻而易举让整个日本政治中枢沾满了军人政治家的鲜血。

而且还是无谓白流的鲜血,电影一次次通过政变士官的嘴告诉我们,政变的目的是改善国内民生,惩治财阀和腐败官僚。但是身为政变核心的皇道派士官,是否真是为了这种目的。有些掩耳盗铃的就是,皇道派是比统制派更为激进的团体,让皇道派掌握陆军中枢乃至整个国家的中枢的话,所谓的昭和维新的第一个目标肯定不是改善民生,而是撒开腿走上侵略战争的泥沼。当然,就这群二百五的智力和营运水平尚不及胆小鬼东条英机,事后也被整肃得型近没有。不过,我觉得被搞了一下的统制派和海军应该弹冠相庆,因为这群二百五的努力,日本得以如统制派的意愿加速转型为军部独裁的法西斯政权,海军也有了扭转北进派意见的资本。

什么民生啊,惩治腐败啊,其实都是擦屁股纸。电影虽然在这上面着墨颇多,但是对那段历史稍有了解的人,很容易就能看出大量的曲笔和选择性无视。比如关于政变的下级士官的出发点,说简单了和民生没有半点关系。皇道派少壮军官搞暗杀破坏,以下犯上搞习惯了,东条英机的好基友永田铁山被搞死之后,天皇震怒,统制派在各方面获得支持,巩固了对皇道派的优势。这促使统制派进一步扫清皇道派势力,第一师团的调动和公审仇杀永田铁山的相泽中佐触动了皇道派的G点。而且这群下级士官甚至认为90%的舆论站在他们一边,这点电影中也刻画到了,不过显得非常傻帽。自信自己是正义的,并且必然获胜,却还要矛盾的说胜者为王,反正我们最终胜利。这群二百五的无脑性格跃然纸上。而且与电影中说的不同,这群人其实不一定有多大剖腹自裁的胆子,应该说陆军不同于海军,大部分都没这份觉悟。这群下级军官在起事前,找了陆军大臣川岛义之这只老乌龟,寻求了个没有任何作用的保证。似乎是一切都得以保全,他们可以标榜着昭和维新,坐着裕仁天皇的皇宫马车,回家光宗耀祖了。好了,电影的另外一个曲笔来了,天皇的作用。其实,从头到尾,天皇就恨这些二百五,甚至有些入骨。永田铁山被杀之前,裕仁天皇就授意过陆军替换掉一些皇道派的高层。永田事件后,天皇派人在永田的追悼会上送过鲜花,算是一个暗示,当然明里更是加速政府“统制化”,不过不同于之后的彻底法西斯化,这时候依然是有日本特色政治的内阁制政府。政变发生后,更是第一时间叱责这群二百五是国家敌人,明说就是和自己过不去,甚至在陆军拖拖拉拉不想对政变部队进行镇压的时候,扬言自己带着近卫师团上山打游击。二二六事件结束后,严惩皇道派和政变相关人员的勒令也是裕仁天皇下达的。可以说,他恨死这批打着昭和维新的所谓尊皇讨奸的二百五了,怎么可能如电影最后春秋笔法写的那样,对整件事情都毫不了解呢?也因此,电影中那些口号式的为了天皇陛下,绝对只是这群下级士官的意淫。如果放他们到天皇面前,亲口听到天皇骂你们这群二百五,凭什么恣意杀了我的股肱老臣,他们会不会抽刀就干掉这位逆臣贼子,日本的敌人呢?

当然,因为这样曲笔,咱要为陆军军部喊冤,整个事件过程中,最维护这群二百五的就是这群中央里的老乌龟。电影中则把他们描写得足够阴谋,足够诡计。不仅瞒报起义者给天皇的要求,还和他们玩躲猫猫这样的游戏,最后更是用各种糖果瓦解基层士兵的斗志。天地良心,在外勤务的统制派们早就急得上窜下跳了,要不是军部老东西还有点营运能力和上下相欺的本事,关东军早准备打回东京了对皇道派剥皮抽筋了。更不用说气得血压升高的海军,事变一发生,就万众一心戒备森严,更做好了接天皇上舰,誓与陆军血战到底的架势。海军大将们的鲜血早就坚定了海军把长门上的炮衣扯下的决心,只要政变的这群二百五敢再惹他们一下,这一千多号人估计就要全部报销了。不过,话说回来,就海军陆战队在上海那熊样,估计,杀敌一千自损可不止八百。总之,能得到如电影里所说的基层士兵一律不予追究还安安全全的愣是没饿死战死一个,与其说是那群二百五的良心发现,不如说实在是天上掉下的馅饼,赚来的。

另外,还要说回关于政变军官尊王讨奸的虚伪性,电影中,不止一次把事变发生的原因归结为为了扫除天皇四周的奸臣,让天皇的权威得到再次树立,实现新日本之确立的昭和维新,甚至于在影片最后还要高喊一次昭和天皇万岁。而事实上,严谨的来说,如果昭和天皇有命看到这电影,那估计他绝对不会当年就死掉(也可能是被气死的),当然,他现在的权力也没可能吧导演怎么的,毕竟日本是美国改造的民主社会,天皇什么的连橡皮图章的权力都被剥夺了。事变发生之初,叛军就另外举起了裕仁天皇弟弟认可的这面旗帜,而且这个裕仁的弟弟,雍任亲王还就是一个和皇道派好得不得了,甚至为此和哥哥翻过脸吵过架。日本历史上不是没发生过弑兄篡位的事情,而且,就在二二六事变发生后,雍仁亲王就搭上了去东京的火车,如果他到达东京,并且和叛军合流,那么也许被电影吹嘘的昭和维新就得换个贾叫法了。幸好中途,雍仁亲王被拦截,直接去了皇宫,也只能俯首帖耳,高呼哥哥万岁了。于是,也给了导演胡吹的本钱。

最后,再说说电影里吹嘘的这群下层士官对士兵人性关怀的虚伪性。如电影中所说,士兵断粮后三天,在听到天皇告士兵书的文稿和看到四散飘落的传单之后,很多士兵已经自发离开了叛军。而且并没如电影中美化的那样,好像胜利者一样雄赳赳气昂昂地唱着歌前进。这点从之后对抓捕叛变士官的曲笔就可以看出来,参与行动的冈村宁次预估这群二百五会依循传统剖腹自尽,留个体面,特意准备好了一切,算是给同为陆军的皇道派最后的一点面子。谁知道这群怕死鬼愣是不想死,要到军法会议上继续战斗。当然这都是假的,二战结束后有无数的例子告诉我们,所谓留到什么审判上继续战斗,不过是贪生怕死的拖延之计,不仅赢不了尊重,还要被笑上个几十年。东条英机没吸取教训,笑他的日本人都不少,更不用说受害国的了。

当然,这群二百五最后还是每人一颗子弹归天了,没有辩护律师,不准上诉的限制实在是太正常的,正常得让人难以置信。本来政变当天就一片火海的东京亏了军部的老乌龟们得以给皇道派留下起码的体面,没有当场毙了这群二百五可以说是仁慈中的仁慈了,你试试看让海军抓住这伙人,早一个个拖太平洋去喂鲨鱼祭奠自己的老上司了……

P.S.这片子不知道是谁出资拍了,如果是右翼的话,我得说,你拍也好好的拍啊,不要拍得四不像,想曲笔就尺度大点,不要为了那点史实就弄出大大的矛盾,我真的是一边笑一边看完的。一笑把皇道派描写成人民的大救星,我看是统制派更大的灾星才对。二笑为了裕仁天皇,乖乖隆地洞,裕仁胆战心惊了那么多天容易吗……三笑逻辑破裂的大实话,剧中一边说着为了人民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一边又要功成名就做宫廷马车回家光宗耀祖,我说你到底是要惩治财阀权贵呢?还是要成为新的军阀权贵。还有就是那首整成起义诗的绝命诗,“不知我等是狂是愚,唯知一路奔驰。 ”四眼眼睛先是说这诗是你写的,你怎么缩了,没多久控制不了自己的部队,不得不放他们回军营的时候,就反省了,对不起,出言伤了你,其实我也缩了。这点倒是很符合史实,陆军盛产两种截然相反的东西,一种是勇往直前不知死为何物的基层士兵,一种就是怕死怕到骨子里却天天想成为新权贵的士官们。不过,在1936年2月26日,一小撮无脑愤青在死在侵略战争的泥沼之前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最期。

 4 ) 以尊皇的名义造反,以天皇的名义镇压

一开始也没拖沓,说了几句理想就开始动手干了,出了事上边很快就定性为叛乱,叛军内部开始煎熬,又是断粮又是撒传单又是广播招降,军心动摇非常严重,这时候坚定和不坚定的就有分歧了,不坚定的想投降,坚定的想继续硬抗,少数投降的人让剩下的人更加绝望,最后全都投降了,最后的结局都是死,个别人还懂得事先选死法,饮弹的,水果刀剖腹的 总评二星3分,只讲了事件,没讲明事件的起因和后果

 5 ) 《昭和维新の歌》歌词:

汨罗渊中波涛动,巫山峰旁乱云飞;昏昏浊世吾独立,义愤燃烧热血涌。权贵只晓傲门第,忧国此中真乏人;豪阀但知夸积富,社稷彼心何尝思!贤者见国衰微征,愚氓犹自舞世间。治乱兴亡恍如梦,世事真若一局棋!昭和维新春空下,男儿连结为正义!胸中自有百万兵,死去飘散万朵樱!腐旧尸骸跨越过,此身飘摇共浮云。忧国挺身立向前,男儿放歌从此始!苍天震怒大地动,轰轰鸣鸣非常声。永劫眠者不能寝,日本觉醒在今朝!且观九天云垂野,又听四海浪哗然。革新机会现已到,夜起暴风扫日本!天地之间落魄人,迷茫不知道何方。尘世曾夸荣华者,谁家高楼还可见?功名不过梦中迹,唯有精诚永不销。人生但感意气过,成败谁复可置评!离骚一曲高吟罢,慷慨悲歌今日完。吾辈腰间利剑在,廓清海内血泊涌!

 6 ) 迅如疾风、势如闪电的攻击

1.天皇没有现身,也没有说话。

2.该片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在于事前铺垫不足,事后影响也少说,片名使用“ Four Days of Snow and Blood”比“226”更能体现该片所展现的内容。

3.军官们只想过胜利和有利的一面,没有想过失败和不利的一面,如军心、粮食、弹药、医疗、内心倾向己方的一些军政高层的地位和态度等。没多久,终于军心动摇,缺少粮食,得不到更多高层的有力支持。

4.影片开始时,部队那种迅如疾风、势如闪电的攻击产生很有力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效果,由他们造成的室内混乱情景极具真实感,这是国产同类影片所缺少的。

5.有人说,他们是爱国者,我需要说明的是,他们爱的是大日本帝国,即便国家和人民的状况能够如他们所愿变好,他们也仍然会继续远赴他国侵略——他们认为这是为了国家和人民。

6.军官们充满了理想主义和主观思想,天真而盲目。

7.不管怎么说,他们毕竟做了,而且做得有影响,远胜我国一些只会过过嘴瘾的“愤青”。

 短评

要是成功了呢

7分钟前
  • 申由己
  • 力荐

开头由黑白转换至浓烈的秋色。

10分钟前
  • 你的益达
  • 还行

日本的土味Nazi活动,1868埋下的地雷,虽然爆炸的晚,但终究是要来的。愤青本身不过是炮灰,不过伊拉个所作所为,自然是把日本引向了一条不归路。当下日本欢喜强调其中的“平民反抗”成分,颇有不少二次元宅男和小将对此进行缅怀;在S台面虽然上将其定性为法西斯,但在诅咒之余,不少品客和星海众,倒也对其中的“朴素爱国情感”惺惺相惜起来,评价也“日趋正面”了

14分钟前
  • Fal Conde
  • 还行

本片几乎全部有张力的情节都集中在前30分钟,结果剩余80分钟几乎都是在缺乏冲突的情节中度过:高层的扯皮、政变军官日渐士气低落与生硬的儿女情长闪回镜头;完全可以增添皇道-统制两派斗争的铺垫,将政变情节后推至影片中后段(这样也不至于让政变军人显得是群无脑招核马鹿)。至于本片隐含的历史观,没什么好说的

15分钟前
  • 防守三秒判点球
  • 还行

拍得很浮面,没呈现出日本政治、社会、军队派系的各种矛盾,只死盯那群既狂且愚的尉官,视角狭隘空洞,完全看不出历史全貌。真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以“秩父宫亲王图谋篡位、裕仁气急败坏”为主轴的“二・二六”故事,一定有趣得多。

19分钟前
  • Chambord
  • 较差

昭和維新の春の空 正義に結ぶ丈夫が 胸裡百万兵足りて 散るや万朶の桜花

24分钟前
  • 朔风
  • 推荐

五社英雄是歌颂女性的。即使二二六如此男性主宰的题材,他仍然拨出相当的镜头与篇幅去表现被突袭内阁女眷们的勇敢坚毅(阻止,打电话,掩护藏身,愿随夫同亡),以及突袭军校家眷们的美丽贤淑。兵变年轻将士也被美化,不知我等是狂是愚,唯知一路往前奔驰!雪夜锄奸的某些情景高仿忠臣藏?当然这两个故事都属于那种日本以外的海外观众普世价值伦理之下很难理解的:忠臣藏暂且不表。二二六号称为民锄奸,并要天皇主持公道,可所谓奸臣都是天皇合法认命的……天皇凭什么是对的?

27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不知我等是狂是愚,唯知一路向前奔驰!开篇雪夜兵变的影像很有美感,3星半。

28分钟前
  • 易老邪
  • 还行

阵容强大。“我等不知是愚是痴,但知一路狂奔向前”,兵变军官忧国忧民的演说和对家庭儿女的眷顾颇为动人。三浦友和怀念家人的一刻我甚至小小期待了一下山口百惠……结果并不是。

33分钟前
  • 风间隼
  • 还行

“不知我等是狂是愚,唯知一路往前奔驰”,愤青误国啊。五社对青年军官们饱含同情,把自己习惯的侠义精神投射到军人身上,虽然也未尝不可,但是问题是全片只见热血,缺乏深入。在昭和年代刚刚结束的时候,拍这么一部反映失败的“昭和维新”的片子,情绪很容易失控,也算情有可原。

38分钟前
  • 鬼腳七
  • 还行

《226》是一部非常值得一看的历史题材影片,无论是对于日本历史感兴趣还是对于戏剧性故事情节感兴趣都值得一看。回顾历史,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42分钟前
  • LenYi
  • 力荐

6.5,处理得比较浅,五社英雄基本不是站在批判者的角度来拍那次兵变,所以电影总有一种烈士扼腕的壮烈感,千住明的音乐也太煽情,差点就被感动了

45分钟前
  • мая
  • 推荐

过于平铺直叙,缺乏对个体人物心理、动机、矛盾的挖掘(不是说有个cp就可以了的)。

46分钟前
  • 个别人
  • 还行

美术配乐优秀,故事没头没尾的,估计也是为了讳尊绕开了一些东西。本木雅弘内敛隐忍,像脆弱易折的花,加藤雅也时刻处于一种狂热殉道的边缘,这两人美得突出。中间很多描写青年士官人性化的段落都很刻意,特别是大家挨个回忆家人的片段,多了感情就乏了。不熟悉这段历史,只说电影的描写,士官们对天皇有种热诚天真的爱,东京的雪景+青年士官的鲜血,塑造的感觉有一点点像大众文化印象里的新选组。(介于本片对于挖掘日本糊逼帅哥的贡献,打个五星)

49分钟前
  • 九毛
  • 力荐

全片从叙事到镜头,从台词到人物情绪,包括插叙点的选择,都十分工整,能看出导演的功底。不过,整体都显得生硬,事件的白描+情绪的堆积,看不出起兵者意志的坚决,对天皇的死忠大概意在说明本片是日本的主旋律,这些都造成了观感上的不流畅,跟兵变本身一样注定是一场虎头蛇尾的失败。

54分钟前
  • 麦兜
  • 还行

《日本帝国的毁灭》第一章就讲二二六兵变所以想起来这部老电影。摄影和调度一看就很五社英雄。果然五社英雄擅长女人戏,里面最动人的部分还是感情戏。还有就是这个军官真的好帅啊~全程盯他~想起《忧国》里的武山,三岛由纪夫写的就是他本人了吧~

59分钟前
  • 唐打枣
  • 力荐

尉官们,又到一年一度天诛的时候啦~这片看看颜值就够了……“国民苦不堪言,你们家人也一样吧?在满洲战线的士兵,他们的妹妹要卖身来换饭吃,老农种出来的米,自己也吃不到,百姓没有工作,他们捱饥抵饿,疲惫不堪。”

1小时前
  • Clementma
  • 推荐

忠实再现,不拖沓

1小时前
  • 晚安好运©️
  • 还行

氛围烘托得不错,相信史实还原度也够,想买本相关著作读读,去仔细了解一下。

1小时前
  • 枯川满
  • 推荐

昭和维新. 其实“昭和维新之歌”的歌词,用在现世华夏也是合适的,屈原在哪里?

1小时前
  • EnigmaYu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