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泰国版

HD中字

主演:格拉帕·格潘,拉查楠·玛哈菀,帕瓦·吉沙晚迪,瓦奇拉维·让维瓦,柴·尼姆塔瓦特,坦那瑟·苏瑞亚蓬柴固,彬雅帕·珍帕诵,素撒·猜唷罗,Chusri Chern-Yim,普西特·迪塔皮西,Pimonwan Hoonthongkam,查亚功·朱塔玛斯,Phuang Keawprasert,萨塔布·莱德克,Jaturong Mokjok

类型:电影地区:泰国语言:泰语年份:202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泰国版 剧照 NO.1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泰国版 剧照 NO.2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泰国版 剧照 NO.3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泰国版 剧照 NO.4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泰国版 剧照 NO.5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泰国版 剧照 NO.6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泰国版 剧照 NO.13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泰国版 剧照 NO.14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泰国版 剧照 NO.15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泰国版 剧照 NO.16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泰国版 剧照 NO.17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泰国版 剧照 NO.18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泰国版 剧照 NO.19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泰国版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其实胡佳玮才是逆袭的典范

男生心里都有一位沈佳宜,女生都希望自己是沈佳宜。一般人看完了这部电影都是这么想的么?如果是5年前,也许我会被这个故事深深打动,然后也怀着对一份美好爱情的憧憬去打造全新的自己。然而作为一位91年的老女人,给我印象最深的却是胡佳玮,那个青春年华时在沈佳宜身边甘心当绿叶的普通女孩,却作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的人在沈佳宜婚宴上现身。身为屌丝,我承认我被打动了!

这部电影的巧妙之处就在于,无论是编剧、情节还是镜头特写,目标一直是锁定在两位主角身上。看似叛逆内心单纯的柯景腾,外表美丽成绩优异的沈佳宜,座位前座位后,一段美好的男女纯情故事。好吧,也许我感悟的并不是导演想表达的,只是这部电影的by-product而已。

身为女屌丝,我并不觉得沈佳宜完美。她有相貌,有成绩,然后呢?相貌就可以让你混社会给你地位带来尊重吗?成绩好又如何呢?她不过是个应试教育的产物而已,有优秀的成绩,可是上了大学,每个人刷分都能刷出一份不错的成绩单,你这又算什么呢?

沈佳宜说,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本来就是徒劳无功的。她只知道自己要努力学习,却不知道为什么学习。她面对着自己优异的成绩,却对自己的未来毫无打算,甚至连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都不知道。她的世界只有微观的事情,比如家门口来了一只流浪狗、妹妹拿东西喂它,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会讲得很起劲,有时还会管管班上的闲事。她只知道很用功地读书,起得很早,读到很晚,却从来不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可以说,好好学习对她来说是一个条件反射的动作,不需要经大脑思考,就像我们每天需要习惯性地吃饭一样,不管饿不饿。从她出场没多久,我就能猜到,她高考肯定会发挥失常。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直觉,但是身边有太多鲜活的例子。从小时后,班上就有这样乖巧可爱的小女生,听老师家长的话,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家长眼里的好女儿,成绩优异,班干部,三好生等等,被光环笼罩着,被夸奖包围着,她们永远是老师关照的对象,无论出了什么事老师总是会很关切她们的利益。到了高中,或者大学,这些人的成绩往往就慢慢变得一般了,她们当中有些人可能考到不错的大学,但是之后要么杳无音讯,要么谈恋爱找工作了,总之就是与当年的出色程度根本不相匹配。对于她们来说,也许当年的努力就是徒劳无功的吧。果然不出我所料,沈佳宜高考发挥失常,读不了交大管科,读不了交大的任何一个专业,考的学校还不如柯景腾。后来,她当了国小老师。不是我贬低小学老师这个职业,但如此安稳的职业,应该是配不上她当年的优秀吧。当然,如果是人家的选择,那我也无权说什么。

在小说里的柯景腾身上,我看到了自己曾经的一点影子,就是由一个差生一跃成为参加联考直接被大学录取而免去高考的当然他比我的优点多了太多。他的叛逆,他的个性,他的自信……初中时候,我的同桌在认真做作业,我摊着一张55分的几何试卷翻着《当代歌坛》看的津津有味。同桌问我:你为什么考这么低?我随口一说:“我只是没好好学而已,好好学不就能考好了么。“ ”那你为什么不好好学啊?“ ”懒得学么。“ 于是我听到柯景腾那句:”我就怕我一好好学,厉害到我自己都觉得害怕啊“ 就忍不住捧腹了。当然我没遇到我心上的白马王子,只是后来我成熟了,开始计划自己的将来了,才奋发努力地学习。
毕业旅行时他的那句 ”我想做一个很厉害的人,我希望这个世界因为有了我而有那么一点点不一样。“ 当时坐在电影院里,我被这句话震慑到了。三年前高中毕业时,如果有人问我的理想是什么,我几乎可以肯定我也会说出同样的话,并且这就是我当年的理想。如今,时过境迁,时间磨去了我的很多棱角,我只能嗟叹我自己老了,没有当年的远大抱负了。

时间可以磨去很多棱角,但是有些人的坚持却永远抹不掉。电影里的胡佳玮就是个极好的例子。她相貌太平凡,成绩太一般,以至于我都忘记她第一次出场是什么时候,只记得她在课本上的涂鸦被柯景腾嘲笑过,在”女神“沈佳宜身边她只是一片绿叶,听沈佳宜倾诉她对柯景腾的爱慕,目睹沈佳宜被几个男生同时追求,她不羡慕,也不嫉妒,也不自卑。高考以后的旅行,当她说她的理想只是想找个人嫁了,我甚至还有点不喜欢她了。怎么可以这么没有追求?就算屌丝也要有梦想,或者白日梦什么的也好啊。从那一镜头一直到电影结尾,中间都没有她的出场。她完全是那个被遗忘了的人。忽然结尾提到了”胡佳玮“这个名字,我才又想起来那个绿叶。昔日的绿叶,现在已经是台湾知名漫画家”弯弯“,在沈佳宜的婚礼上,她笑着说:”当年我那么好追,可是你们都去追沈佳宜。“ 从那以后,我的眼神一直锁定在了她身上,无论是她站在新娘的身边,还是她和那堆男生一起坐等沈佳宜的出现。我相信那个时候的胡佳玮是抱着超脱的心态看着每一个人。

想起了哈佛商学院的校长对毕业生说:”如果你要做喜欢的事情,那毕业5周年的聚会,你不要去,因为那时你处在最艰难时刻,而你的同学大多在大公司里平步青云。同样,10周年聚会,你也不要去。但是,20年的同学聚会,你可以去,你会看到,那些坚持梦想的人,和随波逐流的人,生命将有什么不同。“ 果然N年后的沈佳宜婚礼上,除了九把刀,她的名字是唯一被编进百度词条里的。

任何事情都是由量变到质变。这一过程是年轻时候去完成的。在最应该努力奋斗的时候,就应该心甘情愿地做一个屌丝,将自己看似幼稚的梦想埋藏在心底。就像邓布利多坚持将哈利送到麻瓜姨妈家里寄养一样,静谧是最佳的成长环境,静谧中成长,发达后便可以风光了。有些夸赞太年轻的时候就享受了太多,透支了自己后半生所有的夸赞,也就没有了积蓄的能量,也就没了可以勃发的厚积。年轻时的风光,又有多少不是昙花一现?

前几天听到一个ppmm感慨着 ”多少人曾爱慕你年轻时的容颜,可知谁能承受岁月无情的变迁”。我只有一个回答:容颜你妹!

笑到最后,才是笑得最好。现在还是屌丝的,努力奋斗吧,会有你们的春天的。

 2 ) 青春不远,现实更近 【其实这不是影评】

我以为我会感动到哭,其实没有;我以为看完电影后会细琢电影的细节,其实没有。看完电影,我无心回顾荧幕上掠过的精彩,只是纠结于电影勾起的青葱回忆。我的故事没有电影那般精彩,但并不妨碍我把自己的青春投射进去。

我的那些年,并没有同学上课打手枪,没有跟老师对抗而受罚,也没有被大声骂过“幼稚”或者“大笨蛋”。这些都是青春的专利,成年人的世界里不会有。

青春往往只由三个要素组成:公敌,异性,和看客。

因为没有了管束,便没有了公敌。结束了学业,只能被迫主动寻找人生的下一站。爱得不纯粹,因为顾忌着以后的漫漫长路。青春的目光不会很长远,背叛就背叛,天不会塌下来;懒就懒,反正现实还很遥远;爱就爱了,没有柴米油盐。

这部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能让每个人都在电影里找到自己的影子。与其评论九把刀导演自己的青春,不如说一下自己的青春。

以下不是影评,而是我自己的回忆了。

电影中的“精诚五人帮”,在我生活中的版本叫“吹水帮”。与其说每个故事都有一个胖子,不如说每个故事都有一帮兄弟,青春故事尤其。那是一个从不落单的收容所,是青葱岁月中的避风塘。这一群人,彼此知根知底心照不宣,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把老师或者舍监当成共同的敌人,能让大家变得更加团结。去到哪里,哪里就变成他们的小天地。

于是,年轻的我会放胆说自己能够成为很厉害的人。皆因我实在天真地以为,比身边的人厉害,就是真正的厉害。

我也曾为喜欢的女生做过幼稚的事情。

高一暑假学校组织到英国玩,我暗恋了一个女生,最后两天我骗她说相机没内存了,每个景点只好两个人一起拍,因此留下了一大堆跟她的合照。接下来的学期,她是学校歌唱比赛的决赛主持,我拼了命练唱歌,只为在决赛中她能介绍我上场。那时的星期六,当宿舍室友仍在酣睡时,我会起个大早去陪她吃一个小时的早餐。去英国读书后第一年暑假回来,我借口要复习考雅思,花50块钱办了个中山图书馆的自习证陪她一起自习。去成都考雅思之前,我给她写了封信表白;考完雅思的第二天,我迫不及待地买了张全价机票飞回广州,只为早一点见到她。最后,我只收获了失望,在房间里哭了一个晚上。

如今,我和她还是好朋友,她当年送给我的围巾和手套我还留着。只不过那一堆英国的合照,我是很久都没翻出来看了。

勾起我回忆的,还有女主角的一颦一笑,跟我的前一任女友十分相像。她也是学习很用功的女生,成绩很好,但同样高考失手。高二下学期我和她同班,座位在她的右手边,中间隔着一条走道。那时她不苟言笑,动作一板一眼,系气质美人。我们之间少有的一次交集,是某个下午,校园广播响起一首恬淡的爵士女声,我瞎说是“Norah Jones”,但立刻被她否定:“是Diana Krall,唔识唔好乱讲。” 自此,我心里就记住了这个人。周末回家下载了许多Diana Krall的歌,保证下一次听到Diana的歌不会错认。但我和她下一个的交集已经是两年多以后,我上了LSE,她就读在一所不喜欢的大学。夏日之末,三天内两次见面,铺垫了往后一年的异地通讯,成就了往后两年的异地恋情。

我们之间再也没有聊起过Diana Krall,当年高傲的她对我而言不再神秘。就如许多青春的恋情一样,人还是那个人,是生活改变了彼此眼中的我们。在我开始工作之前,也是我的青春结束之时,我们分手了。

和柯景腾一样,我到最后还是没能把一段青春恋情带到成人世界。不过,也是在步入社会之后,我才懂得青春的故事,大概也只能停留在青春的时期。大学毕业之后,即使你仍然把自己当年轻人看待,这个社会也不会如此纵容。青春三要素,除了异性之外,公敌不见了,看客不重要了。现实的压力一步到位,把所有风花雪月的遐想挤压殆尽。

其实,青春不远,一部好电影便能把你带回。只是,现实更近,散场后我竟想不到谁能够了解我的心声。

 3 ) 哪有那么好啊……

  看前,听给我推荐这个电影的朋友说好,说是近些年台湾难得的好电影。看后,搜搜网上影评,基本上好评如潮,什么青春浪漫爱情热血伤痕梦想啊什么的。
  我怎么就没那么觉得呢,哪有那么好啊?我怎么觉得这个电影,那么的做作呢。

  我觉着吧,这个片子,除了关于青春期荷尔蒙的那点事儿,九把刀拍的还算有点意思,其他都不成。

  热血啊伤痕啊什么的,就因为在那场莫名其妙的打架比赛里男主柯景腾嘴角挂的那点血吗?这就热血伤痕了?牵强,因为原本这段剧情的出现就很莫名其妙,为什么莫名其妙见过会儿的PS。至于说梦想?就因为男主角那句“我想让这个世界,因为有了我,会有那么一点点不同”的话吗?单薄了点儿吧……除了这句话,我实在没在其他的地方找到更多有关梦想的东西,不过倒也不能在这些地方太过强求,毕竟这是个爱情片。

  可最让我觉得不靠谱的就是这个片子里的爱情。其实影片里高中阶段的懵懂爱情还挺像那么回事的,打高中从毕业后,就越来越错乱:
  
  俩主角大一那个寒假约会放灯笼时,面对男主的不是第一次的表白,女主问:“你想知道答案吗?”“不要。我没有问你,你也不可以拒绝我。”大概是这么几句话吧,让我额前登时咵啦三根黑线,好“纯情”的男主,九把刀安排女主又跟你煲电话粥又跟你约会的,你还不明白九导的意思吗,反正观众是早知道了。就算男主纯情得已经没救了,可女主你呢?人家都说了“追到你前”如何如何,你不表态这个无比纯情的小伙子哪知道自己追没追到啊,不让你说你就不说,真够听话的。当然这事要说也不能全怪男女主,这都是九导安排的,男主要是这会儿不莫名其妙地死活不明白女主的心思,女主不莫名其妙地听话不告诉男主自己的心思,后面的那场莫名其妙的打架比赛的出场就泡汤了,不打架就不够热血伤痕了,不打架就不能分手了,不分手就会Happy Ending了,Happy Ending了就烂俗了,就不文艺了。PS:因为“打架”出场的理由很莫名其妙,所以这场架很莫名其妙。
  
  地震那段,俩人电话长谈,芝麻谷子的细节都回味了一个遍,看俩主角那表现,导演分明是在告诉观众俩人余情未了,就差一层窗户纸的事,可女主就是不捅破,为什么不捅破呢,因为自尊?都大四了吧,那么多年的“放不下”还扛不过那点儿自尊,这感情也够无力的。因为那已是过去时?因为要面临新生活所以不提?果真是这样的话,应该更没什么不能提的了,喜欢过就是喜欢过,大方承认多好,躲躲闪闪倒显得很有文章的样子。

  婚礼上,男主看着美丽的新娘从自己眼前走过时,说了这么句话:“我错了,原来当你非常非常喜欢的一个女孩,当她有人疼有人爱,你会真心真意地祝福她永远幸福快乐。”然后男主一脸释然一脸正在幸福着的表情。反正我是觉得有点儿假,有点太圣父圣子圣灵了,哪怕是一丁点的酸味,也该有点儿吧,毕竟眼前他人的新娘不是你喜欢过的,是此时的你还在非常非常喜欢的一个女孩。

  还有最后那段那个基情四射的吻,怎么看都是在埋雷,那个吻是在告诉新郎官:你知道我多想亲你媳妇了吧,你知道我很喜欢你媳妇了吧。也是在告诉喜娘:你知道我是多么的放不下你了吧。基吻后,男主:“那我要继续幼稚下去了哦~”,女主:“一定哦~”,看着定格俩人的画面,我怎么分析怎么琢磨接下来的剧情都该是:没几天后,初恋旧情复燃,一场婚外情呼啦啦上演。

  也有时候,看到某处情节,会让我觉得九把刀不那么会讲故事。比如高中毕业前夕女主角耳语好朋友她喜欢的男孩是谁时,看到九导做的消声处理,咵啦我额前三根黑线,九导这举动应该是在跟观众玩捉迷藏呢对吧,可有必要吗?女主角喜欢谁,之前九导跟观众交代的不是挺明白的吗。再比如,婚礼上正基吻着,九导开始了煽情地回放男女主角曾经相处时的几乎所有画面,唉,又不是那种片长超过二十集的电视剧,观众应该还没那么快忘了剧情呢吧,反正我是不耐烦地耐着性子陪九把刀一起回顾的。

  看电影的后半段时,我一直在纳闷,女主你那么喜欢男主,为什么不跟男主点透这事,男主你那么放不下女主,为什么那么轻易就撒手。后来我悟出来了!女主吧,其实没那么喜欢男主,男主吧,其实一直在意淫,当然是九把刀在帮着男主意淫。总之,这就是一个有点儿自恋的男人意淫一个自己得不到的漂亮女孩的的故事,并且试图为他俩为什么没走到一起编造出一些很纯情的理由,来遮掩这个男人得不到那女孩的真正原因:人家女孩不怎么喜欢他。或者说,至少是更喜欢她的才华横溢的新郎官多一些。我为什么肯定新郎官是个才华横溢的新郎官呢,因为新郎官长得不但丑还没气质,通常人们认为美女嫁给丑男人不是为财就是为才,在男主和九把刀的心里,女主显然不是那种为财卖婚姻的俗女。

  电影最后,让我有点肉麻,男主角莫名其妙地当起了作家,将要谱写他那段似是而非的感情,其他几个西装革履装大人的小男生边抡棍子打球边一脸曾经沧海的表情,口气半屌半蛋定地跟男主说:“有没有想过把我们的故事写下来”“能不能把我写的帅一点”“能不能不要写我打手枪”……瀑布线|||||||

  看完电影后,我搜了下编剧导演,九把刀,本名柯景腾,原来……嗯……果真……

 4 ) 一生所爱,Say Goodbye

(Spoiler Alert! 以下内容有涉及轻微的剧情泄露,可能影响观看)

由于九把刀的跨界身份,很多人觉得,作为长片处女作,他想要做好,真的很难,华语电影圈中更是不乏有被毁掉的各种例子。结果,九把刀不仅成功了,而且影片超级卖座。这个事情可以说明两点,一是《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以下简称《那些年》)的完成度不错,在青春片的基础上拍出了新意。二是经过《海角七号》、《艋舺》等电影的开路,岛内观众重新对国片产生了热情,建立起互相信任的机制。

把《那些年》跟周杰伦《不能说的秘密》相比,一个讲情怀,突出细节;一个玩技巧,偷师现学。两部电影格局类似,但是《那些年》的故事更通俗,卖点也更突出。励志、同性、小清新、青春残酷……在《那些年》里,这些台湾青春片的关键词似乎不再显眼。从主人公入手,九把刀去掉了宅男的猥琐气质,变高变帅,可算型男一枚。这位柯景腾不是文艺男,更不算好学生,没事做就是自个在家,还喜欢拳打脚踢。与之相比,我不禁想起有人是这么讥讽《艋舺》:明明是一堆娘泡,偏偏要混黑道。然而,标榜自我是有限度的,所以《那些年》的其他话题尽归沈佳宜。要知道,一个漂亮的女孩子,她不仅学习好,更清楚知道自己漂亮、有很多人追,她清楚自己要走的路,这样的女孩子是非常可怕的。所以,沈佳宜即便联考发挥欠佳,她大学以及后来的人生轨迹,始终是非常正确。看在柯景腾眼里,也就是完美的幸福——连毒药或者葡萄酸的心理都没了。

影片早早确立了两位主人公的性格,先是死对头,不巧又成前后桌,然后他一借、她一还,感情就做到位了。再后来,就是很多人的初恋情节,约会、异地恋、情感安慰,只是在电影里,女孩子走得永远要比男孩子快一拍,阴差阳错,造化弄人,离别后就此天各一方。在一些人看来,《那些年》要讲的东西已经有一套组合模式,九把刀恐怕也料到了,所以他特别推崇最后十分钟,那就是意料之外。即便沈佳宜不再是昔日的沈佳宜,但柯景腾还是过去的柯景腾。女的希望男的成熟稳重,这个从来不错。但是,你很难说清楚,她会不会喜欢他们身上的孩子气。柯景腾为自己的幼稚买了单。也是到了最后,他才意识到,当年本该说出口的道歉,自己还是没能够开口。要强自负,任性过头。如果把柯景腾和沈佳宜放到千千万万的校园爱恋中,他们算不上特别的,也不狗血。类似学习比赛的东西,其实更是内地这边的强项(还有高考约定)。

当《九降风》整体呈现出偏蓝色调,《那些年》的色调就是偏黄,怀旧综合症的选择表现。当然,从故事上说,它也是整体偏黄,黄到让人难以置信,比如手枪队、光身子的裸体餐桌。还有很多人不理解,《那些年》为什么耗费过多的篇幅去介绍朋友,介绍大学室友,比如说阿和老曹他们,出场介绍一次、联考介绍一次、毕业后再介绍一次。的确,从帮助主线的功能上说,这些戏份是庸余累赘——尤其是厌恶下三路的观众,他们更会觉得导演不停在暴露低级趣味。然而,这些东西却是某种真实。道理很简单,柯景腾处在一个怎样的朋友圈和人际圈中,那也关系到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九降风》用棒球和BB机点出高中记忆,《那些年》却有点不管不顾,一味从私人电影的角度出发。就像网上总有闲人出这样的题目:80后肯定做过的一百件事等等,可是,总有人会是例外,半数都达不到。那并不是火星人空降,只是因为他们深陷在自己的世界当中,学习或者贪玩。再不然,还像个孩子似的,对周围世界的变化和信息,并不好奇。

对校园青春的反映上,《那些年》中规中矩,没有太过美化或者沉溺其中。考虑到它有一条长长的时间线,像沈佳宜就经历了三次的形象变化。或许,它的主题其实是时间,回不去的时光。“Once there was a way to get back homeward”,在《金色梦乡》里,伊坂幸太郎假借人物之口这么说道,“这是我现在的心情,大家已经无法回到那个时光了。以前,曾经有一条可以回去的路,但是不知不觉之间,大家都上了年纪”。言外之意,是回不去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失遗憾,幸好,还有电影。看着看着,很多人会触碰到到深处的真实记忆,《那些年》就像一台时光机器。杨德昌也假借人物之口说:电影让人类的生命至少延长了三倍。九把刀肯定跟我们一样,希望这是真的。【北京青年报】

■入评理由:今年台湾的高票房片(3.8亿新台币),香港上映后连破记录,2011年金马奖最佳新导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员和最佳原创电影歌曲提名。

■一句话点评:继《九降风》之后,又一部饱受好评的青春片,借助主人公的往事追忆,在回流的时光中,很多观众看到了年轻时的自己。

 5 ) 九把刀的青春献祭

跟《海角七号》一样,在上映前,没人会相信《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以下简称《那些年》)能创下如此惊人的票房记录。但《那些年》跟《海角七号》不一样,在台湾以外,它在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也走出了匪夷所思的票房曲线,大有行销亚洲之势。 恰好是这一年,《那些年》有一个绝佳的对比参照物,那就是魏德圣的重磅大作《赛德克·巴莱》。不知是否参考了取名学,两部电影的片名都是既绕口又不好记。可对九把刀和魏德圣来说,他们用不同的方式去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已经是一种成功。如果一定要分出个孰轻孰重,在我看来,或许九把刀的成功更加不易。 不过,这并不是说,九把刀比魏德圣和钮承泽拥有更多的运气。就像九把刀反省的,他写书那会,最早几年,书的销量都非常糟糕。到了搞电影,他拍了短片合集《爱到底》里的《三声有幸》,评价也不咋地。先于《那些年》上映的《杀手欧阳盆栽》,好像还是不行。到了《那些年》上映,九把刀估计都做好玩一票就跑的心理准备,岂不料,他不仅红了,而且爆了。 《那些年》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因素,比如它脱胎自偏文艺的台湾青春片,又大胆融入了商业的性喜剧。它有异常传统的爱情诉求,又摆出了热血励志的坦然和大度。如果一一道来,或许,《那些年》的成功可以从九把刀本人讲起。先不管观众是否会被电影打动,你首先要确保自己能被打动。一旦如此,那就不能光靠一张嘴巴,而是要回到过去,还原真实。影片拍的是九把刀的个人经验,真名柯景腾、记忆中的彰化、就读的精诚中学、追求的女孩沈佳宜、身边的形色好友,这些都是确凿无疑的事实。 在拍摄和改编自身的经验上,侯孝贤和杨德昌给台湾的后辈导演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冬冬的假期》、《童年往事》到《恋恋风尘》,从《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多桑》到《红柿子》,新电影的导演们贡献了几十年的时代经验,在台湾解严后的艺术领域里处于领先的位置。这些东西在以往的台片里头是看不到的,要么不允许表述,要么会遭遇层层盘查。拿台湾新电影来比较,好像有点太重了。就说魏德圣、钮承泽、林书宇这批人,魏德圣的个人经验还没出现,钮承泽把《艋舺》献给了道上的兄弟林小明,《九降风》里的小汤是林书宇的影子投射……而借助《那些年》,九把刀一步到位,直接把自己的故事搬上了银幕。 对真实的还原程度上,《那些年》可能做到了百分之八九十。不过,电影的最大看点却来自九把刀的想象创作——也就是婚礼上的高潮亮点。在这个虚拟的场景当中,爱情就像《两小无猜》里的纯真游戏。敢不敢?继续下去,一定要。很多人以为,之前的婚礼出场,那已经是煽情的极限了。结果,九把刀把一份尘封的爱突然拔高,又重重摔下。化作尘埃的爱恋,它们居然也会有落地的声音。当然,真相党并不这么认为,毕竟艺术还是需要一些加工美化。就像九把刀说的,186公分、又高又帅的柯震东跟他本人非常的接近……但是,所有人都知道,那是一个善意的玩笑。 具体于电影本身,《那些年》有一个青春偶像片的外壳。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前面说到的柯震东。假设,主人公是勃起那副模样(现实中很可能如此),故事一样进行,那多少会妨碍到观感。新人身份的柯震东表现不错,陈妍希的选角则是天造地设了。或许,内地导演的缪斯们只是潜规则对象,但是,九把刀绝对把陈妍希当做了初恋情人沈佳宜,哪怕看上去,她只是比一般的女星漂亮那么一点点。再加上制片人里有“偶像剧教母”柴智屏的名字,《那些年》的模样并不是太难想象。反映在电影里头,海边一段是标准的小清新风格,而圣诞节一段,甚至是一有台北的场景,那就不可避免地粘带上偶像片的气质。 很多人提到,在电影语言上,《那些年》并没有多出彩(婚礼上的升格镜头是个例外)。考虑到九把刀是个写网络小说的,没读过电影又是第一次拍长片,这的确是个问题。但是,像胯下出场到对抗教官、两场大雨和情感关系变化的设置,九把刀又做的很到位。可以说,在讲故事的方法上,《那些年》做的并不差。九把刀从小爱看漫画,漫画格子就好比分镜头,他知道观众喜欢什么。片中有很多地方都看得到漫画的影响,像提及井上雄彦和樱木花道,像那些夸张的动作造型和动画特效(包括陈妍希在结尾彩蛋的表情),倒也投一部分观众所好。 当九把刀高喊人生就是不停的战斗,我想,他最大的敌人一定叫无聊。爱恋之余,《那些年》更多时候在跟无聊作战。就像堂吉诃德的风车大战可以理解为无聊,被太阳暴晒的马小军无聊地闻到了烧荒草的味道。在柯景腾看来,学习是最无聊的一件事。沈佳宜告诉他,人生本来就有很多事情是徒劳无功的,他不明白。当他追求起沈佳宜,他就慢慢明白了,自己不再无聊。一到失去了沈佳宜,他的大学就布满了空虚无聊。 除了拿捏年轻男女的恋爱感受,友情成为了爱情的背景,在细节上,《那些年》还做了大量铺垫,营造真实的时代感。从开场的三张(张雨生、张学友、张惠妹)到黄舒骏《改变1995》里的《恋爱症候群》,从僵尸片的插入演绎到AV的疯狂流行。可以想见,有人会不解,也不喜欢,但是,它要的就是那会心一笑。影片里少不了九把刀的文字游戏,像每个故事都有一个胖子、直接用粗口来表达感受,台词效果很好。 从开头咬苹果、中间送礼物到引自圣经的You Are the Apple of My Eye,问及将来想做什么,柯景腾篡改了乔布斯的“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他说,我想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让这个世界因为有了我而有一点点的不一样。而看上去,跟以往的青春片相比,《那些年》是有一点点的不一样。很多导演爱青春也爱刀子,不搞点残酷,后来谁死了,好像不符合常理。九把刀的名字有许多把刀,但令人欣慰的是《那些年》无关那些,只有爱情。也有人说了,这部电影是没有刀,但是,它有很多的枪,疯狂的手枪…… “我相信大多数人的成长,都跟这个故事一样,并没有刀光剑影、打打杀杀,也没有摇头磕药、夜夜笙歌。”台湾青春片里,在情感基调上,《那些年》比较接近《蓝色大门》。只是,比起《蓝色大门》全篇的青春过去,《那些年》却打通了时间,用一场婚礼让电影院观众完成了情感代入。 这是一部形式大于风格的电影,也是一部标准的私电影。面对爱之地久天长,多多少少,《那些年》还是有一股伤逝的味道。当柯景腾用跑步来宣泄失恋痛苦和青春无奈,他在操场跑道上躺下,背后的白色跑道恰好是一个十字架的形状。他如同被钉在上面,献祭了自己的青春,毫无保留地付与世人。事情一旦做到这样,《那些年》能风靡港台甚至是内地,那不就很好解释了?【《城市画报》 294期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6518486/

 6 ) 有一个名字成为青春的注脚

台南彰化是一个略微有些偏远的小地方,赤道偏北一点点,潮湿而又闷热,就像那躁动不安的青春一样。
我们的青春只有夏天,永远的充满干劲,永远的汗流浃背,永远的那么热血,永远的那么幼稚,那时候还看不见收获的季节。

在漫长而短暂的青春中,在饮料漫画的时光消磨中,总会不经意的去喜欢谁,也许最开始是不经意,却因为青春坐标的向前推移,而逐渐变得刻骨铭心,逐渐变成回忆中的一部分。

更多的时候,他们甚至是我们青春的本身。

柯景腾像大部分那个年纪的男生一样,看热血漫画,看篮球比赛,幻想着某个女明星,有一帮乌七八糟的朋友,而且他不爱念书。
十五岁的南台,终年炎热,弥漫着挥之不去的荷尔蒙气息。

电车的轨道延伸向地平线的尽头,机车的电线以及到丛生的杂草随处可见,黑白两色的简单制服,上面绣有“精诚高中”的字样,偏远的彰化还处处烙印着日本的痕迹。

故事就在这样一个地方发生。

沈佳宜是那种每个班都会有的既漂亮又会念书的女生,她们通常看上去有点高不可攀,于是少年柯景腾觉得她太假仙,太机车。

沈佳宜坐在他身后,漂亮的大眼睛随时会瞪着他,“柯景腾你又在干什么?”“柯景腾管好你自己啦!”“柯景腾你真的很烂哎!”
十五岁的柯景腾骂骂咧咧的回头,像任何一个不好好念书想着要揍老师的烂学生一样回嘴到“沈佳宜要你管啊!”“沈佳宜你真的很机车哎!”“沈佳宜你真的很三八哦!”

少年柯景腾那个时候还不明白沈佳宜这个名字日后于他而言的意义,自然也不会想到,这个名字以后将成为他全部的青春。

一前一后,前后桌真是个暧昧的位置。

沈佳宜的蓝色水笔一下又一下点在少年柯景腾的后背上,柯景腾高挑而挺拔的身体总会被她戳的一下子挺直,不耐烦的回头,“沈佳宜你干嘛啦……”
少年柯景腾书桌里的漫画书乱七八糟的堆在一起,课本早就不知道散落到了哪里,身旁的好友看杂志的看杂志,睡觉的睡觉,彰化县充沛的金红色阳光饱满而热烈的洒落,汗水细密的挂在他的额头上,显出少年特有的蓬勃的生命力。
沈佳宜皱眉看着他,“柯景腾,卷子呢?”
她的头发披散在肩头,混着阳光有种淡金色。

上学放学,这一天就像任何一天那样美好,也像任何一天那样平凡,但是有些什么不一样了,少年柯景腾青春中最重头的戏在那一天以这样平凡无奇到让人无法察觉的方式开场了。

他怎么会知道他有一天会那么喜欢这个叫做沈佳宜的女生,他怎么会知道他全部的青春都将花在这个叫做沈佳宜的女生身上?她……明明只是比普通的女生漂亮一点点而已。
只是一点点哦。

可是,沈佳宜我喜欢你。

少年柯景腾不爱念书,可是少女沈佳宜爱念书,她是优等生,她是年级第一名,沈佳宜说,“柯景腾我不想自己看不起你。“
柯景腾继续酷酷的回头,“你管我?”年少而不屑的侧面看起来很漂亮。
“我不是看不起差生,我是看不起那些什么都不会却还看不起努力念书的人!”

不想被喜欢的人看不起,那就只能认真念书啦。

柯景腾是不喜欢念书啊,可是有沈佳宜陪着他,于是不喜欢的事情做起来竟然也那么热血,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他们继续当着前后桌,一起划书,一起在黑板上比赛做题,没有补习的晚上就留在教室自习。
算不算是约会呢?少年柯景腾不知道,但是他知道自己很高兴可以陪着沈佳宜。

于是,他们在彰化充沛的阳光中相互陪伴着长大了,高中毕业的时候,沈佳宜说,“我们要感谢陪伴在一起的彼此。”
珍重,再见

毕业了,和我们的青春说再见吧。

可却不能和喜欢的人说再见。
沈佳宜是柯景腾的女神,他想让女神知道自己已经变成了非常非常厉害的男人,可以保护她,可以改变她的心。

于是他发起了九刀杯自由格斗大战,充斥着男生特有的热血而不切实际的幻想,为了打架而打架,像格斗高手那样!像李小龙那样!是不是很酷?是不是很厉害?女神会喜欢的吗?
沈佳宜说,“柯景腾你真的好幼稚!好幼稚!”

没办法啊,女生永远就是比男生成熟啊,没办法啊,男生又永远被女生的这种成熟所吸引。

幼稚着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往往这份感情的真挚和珍贵甚至都超过当事人自己的想象。

幼稚的柯景腾虽然如此真挚的喜欢着沈佳宜却因为幼稚而不能在那个雨夜回头抱一抱她。
于是,抱着莫名的自尊他们错过了彼此。

沈佳宜凝聚了全部的青春回忆印刻在他的心中,台北大地震的时候,他唯一想到的还是人在台北的沈佳宜。
他翻出校门跑出好远好远,一路跑一路举着手机,“沈佳宜你没事吧?”
“沈佳宜我很担心你……”
“柯景腾我很感动哎……我说真的……”
“沈佳宜你这个人真的很机车哎!”

时光好像回到了那个阳光充沛的乡下彰化,他们好像还是暧昧的前后桌,侧脸看起来很漂亮的男生额头上满是细密的汗珠,背后的女生用笔尖戳着他的背,男生回头坏坏的笑着,“那,卷子。”

“那个时候为什么不想和我在一起呢?”
“我常常听人说,男生和女生在一起最好的时光就是暧昧的时候,于是我想,不如让你追我追久一点咯。”

并非是不想和你在一起,只是,想更好更好……将这份珍贵而美好到无与伦比的感情最大限度的保留住。
直到……我们青春结束的那一刻。

沈佳宜,你相信平行时空吗?可能那里我们会在一起。
哦……那我好羡慕他们哦。

沈佳宜,我喜欢你,所以我没有办法真心实意的祝你幸福。
沈佳宜,正因我刻骨铭心的喜欢过你,所以我祝你幸福。

青春年少不言爱。
我喜欢你。

比喜欢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都喜欢你,全世界只有我最喜欢你!
你的名字是我青春的注脚。
我用整个青春年少喜欢你,我将我的青春全部送给你。
我喜欢你
不要拒绝我
请让我继续喜欢你。

你看,我还是那么幼稚,用这份珍贵的幼稚继续喜欢你。
成熟的人,不会那么喜欢你哦……

好了,再见吧,我的青春。

 短评

“谢谢你喜欢我。我也好喜欢当时那么喜欢你的我。”——既小清新又重口味的片子,高中时恋爱过暧昧过暗恋过的孩纸们都会多多少少因回忆而感伤地微笑或流泪吧。话说@夜凉longway ,我觉得你一定会很喜欢这片子。p.s.里面出现了《爱情症候群》哟~@纪小城

6分钟前
  • 小油飞
  • 力荐

豆瓣9.1?!可能是我抱的期待太高了,没想到只是篇流水账⋯⋯歌还不错,陈妍希不错。追女生这件事,男生女生眼中的版本肯定很不一样。

9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青春就是手牽手,坐上一去不回頭的火車……

13分钟前
  • 甘草子
  • 推荐

“You are always the apple of my eye.”陈妍希几乎符合书中沈佳宜的所有气质,尽管预告片曾让我失望,但看过电影,嬉皮笑脸的九把刀仍把所有人都带到了那一个只属于自己的青春年少,即使当时是苦涩难过,但是现在回味起来都不会有一丝后悔。此刻,你是否还记得曾经用力追过的Ta?★★★★

14分钟前
  • Q。
  • 推荐

彰化我现在居住的地方,虽然最后不是完美的结局,但这才是现实的写照。

19分钟前
  • 爱情海
  • 还行

青春的阵痛就是,女孩永远比同龄男生成熟。

20分钟前
  • Carol
  • 力荐

很少看台湾小清新派的电影,我很遗憾在高中时代没有过这样的回忆,但是相信不论谁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都会想起一个曾经走进过自己生活的人,最后婚礼的那一刻,眼泪止不住的落下,虽然是带着笑容,多么希望那个吻是真实的。令人心酸又浪漫的故事,生活总是教会我们在无奈中前行。

24分钟前
  • 吉哲
  • 力荐

那时候好火,但我一个没谈过恋爱的人也没太多感想。

26分钟前
  • ᥫ᭡້໌
  • 还行

最后婚礼开头部分竟然哭了...

30分钟前
  • 大宸
  • 推荐

如果不是最后那个吻,电影本身并不值五颗星——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爱,它不深刻,甚至肤浅,但因为没有任何尘垢而吹弹即破、丝苦丝甜。这种幼稚是要定格在时光的相框里,用青春做祭奠的只是当时已惘然。 因为不圆满,you're the apple of my eye。

3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没有预想中的没心没肺,也没有喷薄而出的高段位包袱,一派早年台式小清新的调调,不痛不痒但显然更为肆意与娱乐化,叙事上有碎片化的迹象,但真可惜这种路数实在是太多了,要说感动与煽情远比不上日系的同类作品,论重口味操蛋又不及美式青春片。现象级也就能在岛内晃悠下了,意思不大。

36分钟前
  • kingkongofkhan
  • 还行

每个男孩心中,都有一个沈佳宜。人生就是不停的战斗,包括爱情。“恋爱最美好的,就是暧昧的时候。等到真正在一起了,很多感觉都会消失不见。”谢谢本片让我想起了那些曾经喜欢过的女孩儿~【新婚快乐,我的青春。】

39分钟前
  • 蒜 | BOY A 🌈
  • 力荐

沒有遺憾的青春不完整

44分钟前
  • 鄭四姑娘
  • 推荐

谢谢你,喜欢过我。

45分钟前
  • Jazz
  • 推荐

今晚无读圣经,无祈祷,也没有看新约讲座;安安静静地看这部影片:心疼,那远远逝去的、几可触摸的青春岁月。然而,心疼于我,是柔情、是拯救、是复活。...近来的日子,信仰于我,几成仪式;阅读于我,犹如西西弗斯肩负的巨石。或许最终仍需期待复活,但心疼却让人知道何去何从。

46分钟前
  • 江绪林
  • 力荐

其实电影有很多遗憾。相比小说,电影的自由度低很多,从想象空间到具象,情节的取舍,节奏、铺垫等很多处理都不尽如人意,但是结尾的婚礼之吻还是被感动了。就像所有人一样,我们看的并不是追女孩,而是对已逝青春的怀念。三星半

5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在年轻时候做最真实的自己,最起码我们不会留下所谓的遗憾。

51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青春是手牵手坐上了永不回头的火车~

56分钟前
  • yinny
  • 还行

[香港完整版观影体验]干!九把刀,你把多少人的青春拍成了电影!TO 那些我们追过的女孩:希望这个世界,因为有了我,会有一点点差别。 PS:电影只值四星,但当知道九把刀原来是把自己的青春故事,百之百真实的连主演名字都没改的搬上银幕时,果断的给了五星,因为你他妈把我这辈子最想做的事做了!

60分钟前
  • 阿德
  • 力荐

“被你喜欢过,就很难觉得别人有那么喜欢我” 久违的台湾青春爱情片,不差于《初恋那件小事》,媲美《小情人》,略逊《蓝色大门》。婚礼出场的音乐“人海中遇到你”一出就直接把眼泪震出来了。青春是我们这些年唯一的灵与肉,或许遗憾更美。最后那个激情kiss点亮了整个电影。“新婚快乐,我的青春“

1小时前
  • 影志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