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困

HD中字

主演:Bella,Agossou,Karlos,Aurrekoetxea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语言:西班牙语年份:202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长篇影评

 1 ) 《围困》、《列宁格勒》:“英雄城”神话与“生命之路”奇迹

《围困》、《列宁格勒》:“英雄城”神话与“生命之路”奇迹 @笑独行[编评] 【影片笑独行解题】 1.《围困》(Blokada, or Блокада, or The Beslege, or Blockade, or Saarto,苏联,1974-1977) 气势磅礴的苏联卫国战争史诗巨片。苏联导演米哈伊尔·叶尔绍夫(Mikhail Yershov)代表作。根据苏联作家同名五卷本小说改编。影片分两部。1941年至1944年的列宁格勒,人类历史上最鲜血淋漓和旷日持久的围城与反围城战争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围困持续900天,“英雄城”军民终以包括66.3万人死难在内的惨痛代价捍卫了自己的光荣……其间突出表现了朱可夫以攻为守的克敌勇气和料敌如神的制胜智慧,同时穿插各色人等的战争人生以及老布尔什维克的护士女儿与爱国建筑师不肖子和少校营长的恩怨情仇。围困打开缺口后的1943年至1944年只是一笔带过。苏联式的全民抗战神话,比卫国战争三部曲更重视细节表现也更立场鲜明。全景式与纪实性相结合,雄浑悲壮,荡气回肠。全明星阵容。 笑独行按:该影片也是希特勒陷入苏联人民战争汪洋大海的生动写照,表明在战争中只强调政治需要而不考虑军事实际是注定要失败的。史载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含芬兰军)于1941年9月8日切断列宁格勒陆路交通线,苏军三个方面军于1944年1月14日发起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列宁格勒于1944年1月27日彻底解围,围困实际持续时间为872天。影片中还特别安排了斯大林向作为师政委的老相识解释苏联何以在战争中陷入困境的情节。该影片主题音乐《列宁格勒交响曲》悲怆高亢,也是洋洋巨制。在下所见为带不可隐日文字幕且画质较差的国语配音胶片版D5影碟,其间中文字幕的人名、地名翻译多不规范。IMDb该影片第一部评分为7.3分、第二部评分为7.1分。 【《围困》DVD影碟封面】 2.《列宁格勒》(Leningrad, or Ленинград,列宁格勒保卫战,俄罗斯、英国,2007) 俄罗斯新二战片四集电视电影经典。俄罗斯导演亚历山大·布拉弗斯基(Aleksandr Buravsky )代表作。1941年的列宁格勒,俊俏的苏联女警察及其战友们与德军、间谍、奸细、窃贼的战争,美丽的英国女记者、前苏联白军将军之女的乖舛遭遇,饱受饥饿折磨的苏联军民的生存状态,被称为“生命之路”的拉多加湖冰上运输线的开辟……出于爱国心和使命感,两位女主人公最后都选择了留在“死亡之城”……影片涉及苏联政府赋予工人阶级的崇高地位和特殊待遇。视角独特,气氛紧张,情节松散,画面压抑。加布里埃尔·伯恩(Gabriel Byrne)、美裔国际影坛美女米拉·索维诺(Mira Sorvino)、米哈伊尔·叶夫列莫夫(Mikhail Yefremov)、俄罗斯影坛美女奥尔嘉·苏图洛娃(Olga Sutulova)等主演。 笑独行补注:史载列宁格勒于1941年9月8日陷入三面受敌困境,“英雄城”军民于1941年11月22日奇迹般地在位于列宁格勒东北部的拉多加湖上开辟了一条冰上运输线,该运输线在1943年1月18日列宁格勒初步解围之前一直是“英雄城”军民赖以取得外界支援的唯一通道。影片中的索维诺已有美人迟暮之感。IMDb该影片评分为7.3分。 【《列宁格勒》DVD影碟封面】 【影片历史背景】 列宁格勒战役简介 列宁格勒战役(Battle of Leningrad)又称列宁格勒会战、列宁格勒围城战、列宁格勒保卫战,是苏德战争中苏军于1941年7月10日至1944年8月9日在列宁格勒地区进行的城市保卫战。 列宁格勒是苏联西北部的战略要地,德国在发动侵苏战争时,一开始就把夺取列宁格勒定为首要目标之一。德军统帅部企图以“北方”集团军群从普鲁士向东北方向、以芬兰军从其本国东南地域向南和东南方向实施突击,消灭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和卡累利阿的苏军,切断苏联内地和北方各港口的联系,然后集中兵力进攻莫斯科。苏军决心坚守列宁格勒,以钳制和消耗德军兵力,稳定西北战线,减轻莫斯科方向的压力,并待机转入反攻。苏军先后参战兵力有:6个方面军、波罗的海舰队、拉多加湖区舰队、奥涅加湖区舰队以及远程航空兵和国土防空军的兵团。德、芬军参战兵力有:四个集团军和一个坦克集群,并有德军第1、第5航空队和芬兰空军担任支援。 德军击败波罗的海沿岸苏军后,于1941年7月10日从韦利卡亚河地区发起进攻,至7月底前出到纳尔瓦河、卢加河、姆沙加河地区,因进攻受阻,被迫转入防御。7月底至8月初,德军调整部署,组成北、中、南3个突击集团。北路德军于8月21日逼近赤卫军城筑垒地域,为苏军所阻;中路德军在卢加方向无甚进展。南路德军攻占诺夫哥罗德、丘多沃,因遭到苏军反突击而被迫暂停进攻。8月底,德军沿莫斯科-列宁格勒公路再次发起进攻,9月8日攻占施吕瑟尔堡,切断列宁格勒的陆上联系,列宁格勒至此被封锁,只能通过拉多加湖和空中向军队和居民运送所需物资。在德军发起进攻的同时,芬军卡累利阿集团军从拉多加湖以北向彼得罗扎沃茨克、奥洛涅茨方向发起进攻,至9月底被苏军阻于斯维里河地区。芬军在卡累利阿地峡突破苏军防御后,至9月初前出到1939年旧国境线地区,为苏军所阻。11月8日,德军攻占季赫温,企图在斯维里河地区同芬军会合,实现对列宁格勒的完全封锁。苏军粉碎了德军的企图,于12月9日夺回季赫温,并将德军赶过沃尔霍夫河。1942年,苏军曾数次发起进攻,但未能打破封锁。在列宁格勒被封锁期间,该市居民遭受深重灾难,饿死者达64万多人,但他们英勇不屈,顽强战斗。 1943年1月12日,苏军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在施吕瑟尔堡、锡尼亚维诺之间的突出部实施相向突击,在拉多加湖以南打开一条宽8至11公里的走廊,从而恢复了列宁格勒与苏联内地的陆上联系。在这一年的夏季作战中,苏军进一步改善了自己的战役态势。1944年1月14日,列宁格勒方面军、沃尔霍夫方面军、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在波罗的海舰队协同下,向列宁格勒和诺夫哥罗德的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发起大规模进攻,到1月27日,苏军向西和西南方向挺进150至200公里,歼灭德军两个师,击溃23个师,解放列宁格勒州全部和加里宁州部分地区,收复红村、乌里茨克、普希金、诺夫哥罗德和卢加等城市,打通了列宁格勒通往莫斯科的十月铁路线,使列宁格勒从德军的长期围困中彻底解脱出来。同年夏季,苏军列宁格勒方面军和卡累利阿方面军,在波罗的海舰队支援下,实施维堡战役和斯维里河-彼得罗扎沃茨克战役,粉碎列宁格勒以北和东北的芬军两个集团军,使列宁格勒的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在列宁格勒战役中,苏联军民不仅战胜了德军的围困和封锁,钳制了苏德战场上德军总兵力的15~20%和全部芬军,而且在防御和反攻过程中,粉碎了敌军约50个师。在这次战役中,苏军之所以能长期坚守,是因为充分利用了列宁格勒市的人力物力对军队实施补充,在被封锁地域全纵深和列宁格勒市区组织了防御体系,通过空中和拉多加湖向军民运送了大量所需要的物资,最后以军队实施相向突击的方法突破了德军的封锁。(笑独行据“文化共享”列宁格勒会战词条编补) (2008年12月) 【《围困》《列宁格勒》:“英雄城”神话与“生命之路”奇迹_原创:笑独行_凯迪社区 > 影视评论(笑独行发布于)2008/12/13 20:02:23】2281 次点击

 2 ) 坚守列宁格勒

2023.05.05

列宁格勒是苏联西北部的战略要地,德国在发动侵苏战争时,一开始就把夺取列宁格勒定为首要目标之一。德军统帅部企图以“北方”集团军群从普鲁士向东北方向、以芬兰军从其本国东南地域向南和东南方向实施突击,消灭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和卡累利阿的苏军,切断苏联内地和北方各港口的联系,然后集中兵力进攻莫斯科。斯大林命令苏军坚守列宁格勒,以钳制和消耗德军兵力,稳定西北战线,减轻莫斯科方向的压力,并待机转入反攻。

德军装甲部队的丹维茨少校和米勒驾驶的坦克被打坏了,两人都被烧伤进了医院,不久丹维茨少校伤未痊愈就被希特勒召见,希特勒亲自授予丹维茨少校铁十字勋章,但是丹维茨少校一言不发,沉默寡言,在元首的追问下丹维茨才说到“我的元首,我们是不是对我们的对手估计不足?我不清楚他们的动机是什么,恐惧,绝望,还是对布尔什维克的狂热,为了不当俘虏,他们把自己和我们周围的火力点一起毁掉,把最后一颗子弹射进自己的额头,这是为什么?”,丹维茨问希特勒怎么粉碎敌人的反抗?希特勒的回答是“残忍,残忍到让全人类发抖”。正常人谁会说出这样的话,希特勒疯了,他彻底疯了。

在塔林的波罗的海舰队司令弗拉基米尔·特里布茨抽调了所有战舰上的官兵上岸组成了一支人数超万人的部队来阻挡进攻塔林的德军部队,付出了重大牺牲,可德军还是顺利的突破了苏军的防御。波罗的海舰队损失惨重,危在旦夕,苏军最高统帅部向波罗的海舰队下令撤离塔林,突破到喀琅施塔得。斯大林随后召见了海军司令库兹涅佐夫,给他下达了一个令他瞠目结舌的命令,准备炸掉所有军舰。列宁格勒战况不佳,斯大林在做最坏的打算,一旦德军攻下列宁格勒,就毁掉港口所有军舰,一艘也不能落到敌人的手里。但是执行这个命令对于海军司令来说太艰难了,“对于一个真正的海员来说,向自己的头颅开枪要比沉船容易的多”。

苏军在列宁格勒战线的总指挥克里门特·伏罗希洛夫元帅是个参加过国内战争的老帅,坚定的布尔什维克,革命热情和斗志都没得说,但是对面二战中德军这种拥有现代战争理念和经验的军队,这位元帅的指挥能力和水平实在是不敢恭维,在前期拥有碾压对手实力的前提下他仍然没有守住这个大的方向。关键时刻最高统帅部做出调整,之前因建议放弃基辅引起斯大林震怒而遭他的卫士长阿尔卡季耶夫掌掴的朱可夫大将临危受命,从伏罗希洛夫元帅手里接管了列宁格勒战线的前线指挥权,他一到任就赶上军事委员会在讨论炸掉重要军事设施的事情,朱可夫下令暂停讨论这个问题,他把列席会议的人员请走,留下军事委员会的委员继续开会,战争状态下搞形式主义是会贻误战机害死人的,

经过充分考察调研,朱可夫发现列宁格勒形势已经非常严峻,德军已近切断了列宁格勒的陆上所有通道,准备开始收缩包围圈了。而防守列宁格勒的苏军还是按照老套的作战思想,在整个战线上布置一样的兵力,这样焉有防得住的可能?朱可夫根据战场上的现状,立刻开始重新部署。他撤换了不称职的参谋长,严格要求所有将士:“即使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也要守住列宁格勒。”在朱可夫的现代战争理念的指导下,变消极被动防御为积极主动防御,一方面,朱可夫采取各种手段建立完备的防御体系,增强防御的稳定性,他下令调市区部分高射炮去德军重点进攻的前沿阵地当做平射炮来用。另一方面,朱可夫积极组织反突击行动,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向敌人发起进攻。这样以来,德军的杀伤力被削弱了,德军的战斗力被消耗了。

德军突击部队在彼得格勒郊外截获了市区开来的有轨电车,因为电车司机的反抗屠杀了电车上的所有乘客,但是这一切都是强弩之末了,战场上的局势悄悄发生了改变,整整一个月下来,德军由原来的每天进攻五公里,到几乎被困在原地,无法前进。距希特勒规定的时间只有一天了,德国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勒布决定不惜一切代价,作最后一搏。德军进攻达到高潮,德军步兵在坦克掩护下向普尔可沃高地等处发起猛攻,炮兵对列宁格勒实施连续17个小时的轰击,航空兵出动近300架次的飞机对该城进行了6个波次的轰炸。但是,列宁格勒军民顶住了德军的最后攻击,挫败了勒布的最后一搏。德军多次攻占列宁格勒的企图破灭了,他们遭到重创,现在已经无力攻占城市,列宁格勒防线终于稳固了下来,朱可夫建立的积极主动防御体系牢牢地将德军挡在列宁格勒的大门之外。斯大林再次召朱可夫返回大本营,共同商议莫斯科保卫战。

此后德军精锐部队被调往莫斯科方向,德军再也无力发动全线进攻,双方阵地逐渐稳定了下来。但是,双方之间的围困和反围困斗争还远远没有结束。德军对列宁格勒实行严密封锁,不断炮击和轰炸该城。希特勒宣称:“我军的目的在于包围这个城市,用炮击和连续不断的空中轰炸,把它夷为平地。把这个城市接管过来的任何要求,将不予考虑,因为全市居民的生存和供应他们食物的问题,不能由我们也不应该由我们解决。在一场争取生存的战争中,我们对这样一个大城市的人口连一部分也不想保留。”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德军围困列宁格勒近900个日日夜夜,希特勒本来以为胜券在握,希特勒甚至已经宣布列宁格勒被拿下。结果,德军低估了苏军的防御抵抗能力,在朱可夫的部署下,直到苏军开始发起战略大反攻,德军也始终没能踏进列宁格勒半步。

从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含芬兰军)于1941年9月8日切断列宁格勒陆路交通线,到1944年1月14日苏军三个方面军发起列宁格勒-诺夫哥罗德战役,列宁格勒于1944年1月27日彻底解围,列宁格勒被围困历时872天。 在此期间列宁格勒军民克服了饥饿,轰炸,疾病,寒冷等等种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困难,团结一致,坚守岗位与敌人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令德军意想不到的是在1941年冬季那段最艰难的日子了,列宁格勒军民奇迹般地在位于列宁格勒东北部的拉多加湖上开辟了一条冰上运输线,靠着这条仅有的运输线,在1943年1月18日列宁格勒初步解围之前一直是列宁格勒军民取得外界支援的唯一通道,运进粮食,运出伤员,从而战胜了严寒和饥饿的威胁,挫败了德军困死列宁格勒人的阴谋,最终粉碎德军妄图攻陷这座城市的企图,迎来胜利的曙光。列宁格勒保卫战是人类近代近代战争史上破坏性最强、死亡人数最多的围城战。这场战役最终德军伤亡50万,苏军伤亡350万,平民死亡超过100万。

 短评

这是前半段,总时长是长达330分钟的,采取全景式和纪录片式的方式拍摄的。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从巴巴罗萨计划开始一直到格勒解困,但是唯一有点遗憾的是结尾草率了,太匆忙。

8分钟前
  • 饮朕止渴
  • 推荐

177.21

10分钟前
  • 豆友66
  • 还行

上学时看过国语配音版,还行

11分钟前
  • 705K
  • 推荐

苏德战争的惨烈再次被还原,围困列宁格勒,围困莫斯科,俄顽强抵抗、紧衣缩食、冲锋陷阵,终获胜利。在危机时刻斯大林运筹帷幄,朱可夫果断出击,希特勒暴跳如雷。阿廖沙和维娜的爱情、建筑师的演讲、人们抢面包等桥段设计不错。

13分钟前
  • 大兔子
  • 力荐

日丹诺夫那个蠢猪总是晃来晃去,说些废话

14分钟前
  • 历史理性
  • 推荐

《围困》一共四部,这个条目包含的是前两部,也是大作品,跟《解放》堪称“苏联战争片双璧”。或许场面会显得比较闷,但跟解放是主动出击不同,围困本就是一场闷战,跟现在的隔离有些相似,不过比隔离要惨得多。

16分钟前
  • 阿道夫爱画画
  • 力荐

小时候很喜欢,但现在看感觉叙事节奏太慢,剧本写得太散;看到上部56分钟弃剧。唯一亮点是央视的中文配音不错。

17分钟前
  • Ben笨熊
  • 还行

这是前半部,拍的不错。。。后半部就崩了。。拍的特别赶

22分钟前
  • 菲佣含家富贵
  • 还行

冗长

23分钟前
  • 游游龙
  • 推荐

原来围困还有上下集

28分钟前
  • 侃侃而谈
  • 还行

中学时就买了恰科夫斯基的全套《围困》,好不容易看完。如今用影像重温,作者也是编剧,电影都能和书中情节对上。第一部情节强,有入侵到围困的大线条,正反方都有一组中低层人物和一组顶层领导,各有交代,故此扩充到三小时容量。多处刻意表现出斯大林的早期失策,甚至是游移彷徨心态,相对应的是,对列宁的高扬和强调,以突出英雄城市的红色基因,日丹诺夫成了领导层面的第一主角。苏德两方的会议场景极多,几乎像室内剧,带有点僵化的体制感,都很有勃列日涅夫时代特色。

29分钟前
  • novich
  • 还行

围城前奏,从卢加到普尔科沃,拍得过于散碎了。

31分钟前
  • 本味何知
  • 推荐

一共是四部看这个词条应该是前两部并一起了。朱可夫的演员真是专业户哪都有他。这种战争片看央视配音要比看上译配音爽。

34分钟前
  • Freaking
  • 推荐

史实比这个惨多了

36分钟前
  • 快乐的玩偶
  • 推荐

战斗场面不是很恢弘,但是反应的内容很多,更具体的看到了战争中的人,值得看

41分钟前
  • St.曲奇
  • 推荐

相比于奥泽洛夫的卫国战争三部曲,这部围困我始终都没完整的看过,很多地方都快进了,列宁格勒制片厂的实力本就不足以拍摄这样的鸿篇巨制,但莫斯科电影制片厂也不好意义喧宾夺主。围困相比列宁格勒制片厂其他的电影,也算投资很大了,但是全片既没有描绘出保卫战的惨烈,也没有城中的悲惨状况(当时也不允许),而且道具也很不考究,明目张胆的使用IS-3和T-44坦克,在我小时候对这些不是很懂的时候,就想,这坦克看着很牛逼啊,还不完虐德国人。总之,观影体验很差,还是看看俄罗斯后拍的体现列宁格勒保卫战的电影吧。

42分钟前
  • 虫洞建设者
  • 还行

VCD二碟

43分钟前
  • 搜游子
  • 还行

400万人的代价。列宁格勒保卫战是人类近代近代战争史上破坏性最强、死亡人数最多的包围战。

46分钟前
  • 老羊
  • 推荐

貌似史实比片子里更惨烈~~为啥这里写的片长居然只有185分钟?4部加起来有差不多8小时啊~~~

49分钟前
  • 泉Noah
  • 推荐

可与解放类比的全景式大制作,但感觉恢弘程度略逊于解放,特别是第一章就满街跑的斯大林3型坦克让人感觉制作用心程度比解放差了点(虽然解放后面也有斯大林3来跳戏)。建议结合伟大的卫国战争系列纪录片观看

54分钟前
  • ReAdY?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