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蜂人1986

HD

主演:马塞洛·马斯楚安尼,纳迪娅·穆鲁齐,塞尔日·雷吉亚尼,瓦西亚·潘戈波卢,米哈利斯·扬纳托斯,斯特拉托斯·帕希斯,迪米特里斯·坡里卡库斯,多拉·瓦拉那基,Dinos Iliopoulos,Stamatis Gardelis,Karyofyllia Karabeti,Jenny Roussea,Iakovos Panotas,Konstandinos Konstandopoulos,Nikos Kouros,Christoforos Nezer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其它年份:198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养蜂人1986 剧照 NO.1养蜂人1986 剧照 NO.2养蜂人1986 剧照 NO.3养蜂人1986 剧照 NO.4养蜂人1986 剧照 NO.5养蜂人1986 剧照 NO.6养蜂人1986 剧照 NO.13养蜂人1986 剧照 NO.14养蜂人1986 剧照 NO.15养蜂人1986 剧照 NO.16养蜂人1986 剧照 NO.17养蜂人1986 剧照 NO.18养蜂人1986 剧照 NO.19养蜂人1986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养蜂人1986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电影从异常沉闷的养蜂人斯皮罗女儿婚礼开始,婚礼结束后斯皮罗依旧跟着养蜂人的队伍南方放养蜜蜂,他已经习惯这样的飘泊,所以他准备告别家人,从此独自在路上。半道上他遇到了失恋的少女搭车,他好心让无处可去的少女在旅馆住了一夜。继续上路的他遇见了儿时的玩伴,他们追忆着年轻的日子,同时他在少女青春的张扬和活力里重新有了生命存在的确定,他甚至忘记了自己的年龄,有着“老夫聊发少年狂”的冲动。然,相聚是短暂的,当少女再度上路的时候,斯皮罗内心涌动着太多的伤感,他明白对于自己没有什么可以依恋的了,于是,在阳光下他打开了所有的蜂箱…….绑架2八月勿言推理图书馆员第四季匹诺曹964号白雪皑皑尤金·列维的宅老爹旅行第二季缘份纠缠河神第二季机械战警道具人生火车司机的儿子捕蝇纸魔徒只走花路吧指控记忆中的风琴我是MC阴阳路4:与鬼同行疯狂妖计划冲破死亡游戏安检第二季赌神粤语南方悬案不义之财 2隐患 ~掌控黑钱的男人~秘书2002奔跑吧第一季45年奥利不见了多瑙河之波强袭魔女2米开朗基罗BORDERTOKYO MER 移动的急救室 电影版黑金交易聆听中国大内密探零零发(粤语版)灵异咒父亲的荣耀八月十五2019我的学霸男友暴风雨1979

 长篇影评

 1 ) 孤独的放逐——《养蜂人》

“攀上胡椒树,采摘胡椒,胡椒树突然断了,手里什么也没拿到。”轻快的儿歌这样唱着。

“哦,听得到呢,好像是歌吧“
”什么?“
”蜂王出生了,处女蜂从蜂蜡的房子里,飞出来了,看守的蜜蜂要堵住它。“
”为什么要堵住它呢?“
”因为能够飞出来的,只有能成为蜂王的处女蜂,所以要控制其他的处女蜂。雄蜂们在水边上飞动,看得到吗?“
 ”在做什么?“
”迎接女蜂王啊。“
”全都飞得很高,在空中跳舞女蜂王要选择雄蜂“
“女王之舞”
”对了,就是女王之舞“

     温柔的雨滴打在潮湿的花瓣上,养蜂人的女儿结婚了。这本该快乐的时刻,却透着凝滞的沉重。碎杯子,照片,斯皮罗提着箱子,送走远去的女儿,音乐缓缓流动,沉默的孤独感蔓延在这个老男人的身上。
  
      ”3月21日,春天的原野,莲花,三叶草,桔子……时间,木刀薄荷……父亲命名的”花之路“之旅,和往年的春天一样,出发了。“
      拖着沉重的,载满往事与生活回忆的肉体,从一个城市穿行到另一个城市,我们总是期待着,能在这一个又一个的城市当中寻找到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归途。”去哪里?“女孩说:”去哪里都行,只要离开这里“于是一个老人在一个少女身上,看见了他梦寐的欲望,看见了他已然逝去的青春,也看见了他曾经蓬勃的激情。女孩在深夜的床上呻吟着,他开始寻找迷失的麻木的自我。
      那一天,是个特别晴朗的日子,我们沐浴在无限的阳光中,我们并没有隐藏我们的希望什么的,连邪恶之类的东西,也没有了影子,回到那个时代吗?回不去了吧。

      ”3月30日,蜂箱的情况,从1号到30号都不错,从31号到40号密蜜蜂开始减少,41号到45号蜜蜂都没了,小件商品,药品,砂糖,框板,在拉米亚碰到了以前的朋友,不过很快就消失在人群中了,4月3日起到6日,罗库里伊斯提厄亚,阿塔朗蒂,蜜蜂的动作也很热闹啊,蜂箱里面总是闹嗡嗡的,赶不上桔子了,每天蜜蜂的数量都在减少。4月17日,这是大女儿在玛利亚的洗礼仪式时照的照片,安奈总是说起这个,那个孩子没问题的,因为是山羊座,可以自己开辟道路,所以就离家出走了?玛利亚,家人走散了吗?“

“攀上胡椒树,采摘胡椒,
胡椒树突然断了,手里什么也没拿到。”

      小男孩这样唱着。斯皮罗推开摇晃的木门,站在窗口遥望远方,海风吹动松涛。他们在幽暗的舞台上,激情释放着彼此的欲望,他不知道他的欲望是如此短暂。当一切都退去的时候,当青春,激情,欲望被时间燃尽的时候,我们的生活里还剩下什么呢?在孤独的旷野上,斯皮罗打开所有的蜂箱,嗡嗡嗡,嗡嗡嗡,孤独是此生的岸,是你永恒的故乡,只有死亡才是最终的归途。

 2 ) 每一个老男人的心里都有一个少女

我老了,结束的铃声响起,人生的考卷即将被上帝收回,可悲的是,试卷上的谬误爆发出疯狂的嘲笑,大块大块没有填写的空白像刀锋一样割着我。

我无能为力。

是的,我老了,血管里有血栓——不知何时会脱落的定时炸弹,肺叶布满紫黑色斑点,肝脏涂满了愚蠢又你的脂肪,我皮肤枯槁,眼睛浑浊黯淡,阴茎软塌塌地像条死蛇。

我老了,时间流逝的速度对我不再有意义,只是随着惯性滑向死亡的深渊。大脑皮质萎缩,情感世界色彩剥落,那种叫做爱情的多巴胺是否还在?

我老了,连同整个世界一起老去了。

而你就是春天里跳到世界上来的小鹿,每句话都是首歌,每个动作都是支舞,白色T恤和牛仔裤绷出你骄傲的曲线,肉体的浓烈色彩让我无法逼视。你年轻的肉体,富有弹性的皮肤,坚挺的乳房,肥硕的臀部,丰满的大腿,浓盛阴毛下散发着芳香的玫瑰,让我窒息。

可你不该闯进我的生命,你的到来,给我太多的幻觉和悲哀。你的光亮,让我更清楚地看到投射在身后的死亡阴影。这个死水般的灵魂激起了情欲的涟漪,让我逃离你和年轻男人做爱的喘息声,开车撞进你和年轻男人谈情的酒吧。

你逃离我的强吻,又慢慢走回拉住我的胳膊,这是一种怜悯吗?可我不需要怜悯。抱住你赤裸的胴体时,我的动作是那么的激烈,带着施虐和惩罚的快感,带着嫉妒,愤怒,以及深深的绝望。我知道你的肉体只是一场幻觉,是追不回的青春的隐喻,我知道这不会是维纳斯的返老还童的琼浆,可我还是贪婪地,妄图啜饮到最后一滴爱情的甘露。

我对你而言只是时间的灰烬,我留不住你,我用一生时光凝聚成的智慧之光也那么黯淡,照不亮你年轻未知的生命。

老人与少女,并不是一对养眼的组合,这个话题也谈不上什么诗意,甚至还有那么一点点的龌龊。关于此类的电影,《弓》 《野草莓》 《末路爱神》,包括这里提到的《养蜂人》,影片主旨大体相同,结局又稍有偏差,在《末路爱神》里,年轻的女孩最终明白了老人把自己叫做维纳斯的意义,不再吝惜展示自己美丽的身体,《弓》的最后,那只天外飞箭与女孩神秘的交合与处女之血,也象征了老人在女孩生命中留下的不可磨灭的印记,《野草莓》中,年轻女孩也曾经在窗外向老人表露了自己的崇拜和喜爱。唯独《养蜂人》的结局,真实得残酷。

如果有一天我老了,希望一生的时光已经使我满足,无惧。

 3 ) 开始的倦意


“放我走吧”
让生命老去
白色的连衣裙和老旧的峰箱
我扣上它,在老旧的身体上标注
厚厚的光
爱琴海的色调


风琴
更像绸缎,敲打着
完成暮年的欲望


慢慢的
我开始模仿,你的离开
沉默和爱慕的滋长
在多余的时间
蜂群律动,萦绕
花在旅程中静止,凋零
我们终于
成为父辈衰老的名目


直到胡桃枝无处可藏
座位上空空荡荡
我重新站在
湿漉漉的青苔上


一二年六月十一至十二日

 4 ) 春去不再来

一直到最后,男主突然发疯般踢翻自己赖以为生的蜂箱时我才了解,为什么给他的职业设定是“养蜂人”。 “养蜂人”在每年开春时会设置一条线路,然后开着车带上蜂箱去“追春天”。听起来这个职业简直可以说是浪漫,追寻着各种春天的花,一个又一个城市地游荡,一年复一年。但因为一直在追,一直在找,所以其实他也永远处于对春天触手可及,抓不紧握不住的状态,一切属于春天的甜蜜都转瞬即逝,残酷又无力。 女儿的婚礼大概是他人生寒冬的开始。小女儿终于长大了,大到可以离开自己的庇佑成家立业了,欢乐的氛围也残忍地昭示了年轻一代的长大,父辈的衰老。很多时候,一个家庭危机的产生不是共度时艰,而是波澜终于过后,彼此无法面对突然的平静和淡漠,更无法接受自己各方面的衰竭。所以在婚礼上失魂落魄之后,他决定开始新一轮的“追春”之旅。 遇见少女,是偶然也是必然,这大概是他晚年回顾一生时必会闪耀的一段脱轨时光,好像枯木逢春,好像回光返照。 一开始只是礼貌性搭载她一程,因为年轻漂泊,可能想到刚出嫁的女儿,会因为不忍而给予帮助。但是青春正盛的女孩儿可不这么想,没有自我设限,没有太多的对错价值,也无需想更多,于这时的她而言,年轻的身体就是最大的武器,剩得最多的就是时间而已。跳舞,恋爱,盛放,流连于不同男人之间的她早已谙熟这套予取予求的交换。但一开始养蜂人的淡漠,无索取反而让她疑惑。她知道男人都一样,养蜂人不会例外。于是她想方设法想引诱他就范。结果确是失败了。 两人走散。 走散期间,养蜂人正重回故里,那有老友,有他的来路,更有他久远的几乎尘封的青春。年老病痛的衰败时时提醒着刺痛着他,是放任就这么老去,亦或不服老再生一次?他选择了后者。 再下一城时,他在街头看见正和朋友吃饭的女孩,随即开着自己的蜂车撞碎了饭馆将她带走。这种鲁莽任性不计后果的冲动,像极了青春的样子。 他们开始彼此做伴,甚至不忌讳带她见了刚出嫁的女儿和老友。好像想像世界宣告他的春天再次降临,他仍旧年轻,还是充满力量和希望。 借宿老友电影院的那夜,他们终于交合,好像这场私奔的高潮,是必备步骤,是给彼此的交代。(感谢上影节没有删剪) 女孩当初轻薄的挑逗并没有预料到后续的故事走向已脱离了她的掌控。她只是想试探自己的性魅力,跳跳舞,玩一玩,并不曾知道中年男人走向最后衰败期时的绝望,破坏力惊人,单薄的她根本不懂也无法承受。但她也懵懵懂懂知道,只有和他完成这场私奔剧目,她才能得以脱逃。 肉体之后,冲动泄了火,还能往哪走,甚至不知如何面对彼此。心照不宣地,少女最后离开,重回她的轨道,继续她的旅程。养蜂人却是到了追春的尽头,只剩下一片无望。

 5 ) 不朽的青春

电影开始后的第一秒种,第一条字幕就出现了,不是电影的片名,不是导演的名字,而是简单的两个单词:Marcello Mastroianni,是的,马塞洛•马斯楚安尼。曾经是费里尼的马斯楚安尼,德西卡的马斯楚安尼,安东尼奥尼的马斯楚安尼,现在,是安哲罗普洛斯的马斯楚安尼。

1959年,马斯楚安尼35岁。
那一年,以《大路》和《卡比利亚之夜》连拿两个奥斯卡小金人的费里尼,决定拍点与新现实主义不同的东西,这就是后来的《甜蜜的生活》。费里尼找到了当时已是意大利天王巨星的马斯楚安尼,费大师对马天王说:“跟你打电话,是因为我需要一张没有一点个性的脸,比如你这样的。”马天王哭笑不得,但依然答应出演。
从此,马天王不再是意大利的天王。

1986年,马斯楚安尼已经62岁,比起《甜蜜的生活》时,他有些发福,也有些驼背,甚至还留了一个斯大林式的胡须。他不再是《甜蜜的生活》里的报社记者马塞洛,也不再是《八部半》里的导演吉多,但他依然是那个拥有着“一张没有任何个性的脸”的马斯楚安尼,他的忧郁、凄楚、放荡、孤独、迷茫、矛盾、困惑、沉默、绝望、黯然、神秘、颓废、空虚、堕落、敏感,和一切,混织在一起,铺满在这张复印纸般的脸上。

所以斯皮罗也就继承了马塞洛和吉多的一切,尽管他有家庭有女儿,甚至他的女儿刚刚举办了一场难忘的婚礼。但他依然是一个精神和肉体上的孤独者。
所以斯皮罗去旅行。
为什么选择旅行?安哲的另一部电影《尤利西斯的生命之旅》已经给出了答案:“上帝首先创造了旅行,而后是怀疑和思乡。”旅行、怀疑和思乡是贯穿了安哲一生的电影命题,身体和生命的旅行,对存在和生活的怀疑,对精神故乡的向往与追寻。

旅行是让生命充满未知的方式,因为旅程中总是能看到新鲜的风景,遇到或新或旧的人,所以斯皮罗就遇到了那个女孩。女孩说:“随便去哪里,只要离开这”。与“去日无多”的斯皮罗相比,女孩“譬如朝露”,她年轻、放纵、我行我素,随遇而安,她在音乐机前独自疯狂劲舞,她从斯皮罗的口袋里掏钱买烟,她咬斯皮罗的手直到鲜血淋漓,她在斯皮罗的房间同另一个男人做爱,她把青春注入到斯皮罗老朽的肌体,她用年轻,救赎着这个衰老男人早已麻木的生命。于是斯皮罗驾着蜂车冲破了酒吧,她在一片狼藉中跳上车,他们扬长而去。天哪!这是我一生都不会忘记的浪漫镜头。

终于,他们来到了一个破旧的剧场,在空寂的舞台上华丽的做爱,像《巴黎最后的探戈》中的马龙•白兰度和玛利亚•施奈德那样。火车在他们身边隆隆的驶过。侯孝贤电影里的火车总是寓意着无限伸向远方的希望,而火车之于安哲,则只有彻底的绝望。当斯皮罗进入女孩的身体时,女孩忘情的嘶喊着“让我飞翔!让我飞翔!”,于是她就真的飞走了,斯皮罗从来就不是她生命的终点,甚至连站台都不是,她只是“碰巧路过”。

世界其实是一个大蜂箱,拥挤而沉闷,斯皮罗是蜂箱里一只痛苦的蜜蜂,他无法拒绝命运,他抗争,但万事不由己。从没有人真正在意他,甚至是同他一起旅行的女孩。他孤独、绝望、无可奈何。
他终于掀翻了蜂箱,把自己一路上的关怀与珍惜掀了个底朝天,也与一生中最后的珍惜宣告了再见,就像马斯楚安尼向凯瑟琳•德诺芙说再见。蜂儿弥漫,他倒下,双手狂舞。此时,我早已分不清屏幕上的人到底是斯皮罗,还是马斯楚安尼,他们似乎已经合身一体,捕捉着自己逝去的青春。

马斯楚安尼的晚年,他总是神情恍惚,他日复一日的向身边的人讲述着费里尼和他的初遇,和费里尼对他脸的评价,他总是悄悄的说:“嘘,我来自费里尼的电影,我不是真的。”
是的,他一生拍了140多部电影,但他只来自费里尼的电影,因为那是他不朽的青春。

愿我们都能有一个不朽的青春。

 6 ) 养蜂是追花的旅程

#BJIFF22#

本来这部作品应该排在《1936的岁月》和《流浪艺人》等作品之后观看的,因为这样可以在安哲的创作序列中为其找到一个合适的定位,但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养蜂人》成了我在北影节看的第二部安哲的作品,也因此我的评价可能并不理性。 情与爱,灵与肉,压抑需要被激活,男人需要女人。与之前所看过的安哲的作品相比,《养蜂人》多了些许热情,密集的音乐点缀、长镜头的性爱描写、密密麻麻和随处可见的人群都表明《养蜂人》不再着迷于孤僻。事实上,斯皮罗开着蜂车奔走直至与女孩相遇交欢的过程就是个体走出存在困境、追寻生存意义的旅程。 人工饲养的蜜蜂需要被放逐和回归,主人公斯皮罗放逐蜜蜂,他同样也在被情感放逐。关于影片“公路”的母题我所知甚少,和“公路”联系在一起的诸如“回归”、“追寻”和“死亡”等文学主题是一个非常有意思和价值的研究方向。此片为安哲“漂泊三部曲(另外两部为《塞瑟岛之旅》和《雾中风景》)”之一。不管是环视长镜头还是抒情意境的营造,在视听语言上依旧保持了其鲜明的作者性,但单线叙事的方式和平缓的运镜难免沉闷,注定是只能在大荧幕上欣赏的作品。

 7 ) Oldie but a goodie

流逝的生命,迷雾般苍茫的初春,一段开始的婚姻,一段僵持转而离去的婚姻,旅程开始后,一个迷失的少女,又是一段无疾而终的爱情,最后来到家乡,在生命的起点放走了赖以生存的蜜蜂并结束。从北方群山一路到南方海边,追赶着花期,追赶着生命和希望的步伐。

旅途的开始很尴尬,一个婚礼,在中午戛然而止,妻子和丈夫分开,丈夫为了追赶花期,不得不在婚礼当天离去。当然作为一个教师,养蜂的的意图其实非常模糊,为了钱活着为了生存好像都说不过去。但当把终点设在了自己的出生地,当婚礼后所谓的家已变成了空壳后,离去仿佛是唯一的选择,养蜂便也成为了唯一的依靠,追赶花期也不再是必为之事,而更多的是一种放逐。追赶花期在这里是外在逻辑的运作方式,自然的运作方式,当所有人之间的联系化为乌有,养蜂更像是一种自暴自弃。

从电影开始,阴郁的气氛便一直萦绕不散,带上那个给他带来那么多麻烦的女孩在初期可能也只是帮个忙,即便女孩古灵精怪的个性一直挑逗着养蜂人,但至少在前期他一直是克制的。直到那首非常美式的歌,这也是片子里离开家后第一个有生机的地方。仿佛从这时,养蜂人便开始留意了这个女孩。但随后女孩的行为,和陌生男子搭讪还有旅馆里昏黄的灯光和清冷的早上仿佛都昭示着养蜂人再次冰冷的心,但好歹有了阳光。养蜂人其实可以看成是两个叙事方式,一个是以由女孩陪伴沿着花期向南的旅程,另一个便是这旅程上的私密感情联系,比如造访前妻,造访老友,造访自己另一个女儿,还有最后的故乡。和很多安哲后期的电影不同,像养蜂人和塞瑟岛之旅,即便是亚历山大大帝,这些早期的电影土体所承载的还是个人的私人情感,不管是爱情或者是情亲。后期的电影,像永恒和一日,哭泣的草原,雾中风景,则更多地融入了安哲对于社会和国家思考。所以其实安哲前期的电影更加的私人,纯粹,当然副作用就是虚实线非常的乱,情节之间连接太过于薄弱,但感情却是喷薄而出仅仅只需要去感受的,看得不像雾中风景或者鹳鸟踟蹰这么费力。

这部电影一直在养蜂人的独立造访各种人和自己和女孩子的旅程中交叉上映,这种交叉上映便像是个人意愿和命运无常之间的来回挣扎,也像是希望不断的重生。和妻子的再相遇是开心的,但妻子害怕儿子回来了便又赶了他出去。和女儿的相遇被加油站的忙碌和夜色下的暧昧衬托的模糊不清,仿佛有什么要说,但却总是说不出口。最后在故乡和老友的见面却非常窘迫,在破败摇摇欲坠的房屋中的艺术电影院,没有任何观众,且无处可去,故乡的房屋已被冷落多年,晚上只能睡在电影院里。当养蜂人和女孩缠绕在一起时,当追光灯打在他们身上时,安哲仿佛在说,作为艺术电影大师,最后却被当了戏且无人观看。但这只是我个人的解读。所以整部影片很难去哭,因为这种挣扎这趟旅途仿佛是养蜂人对自己一生的否定,可能都是安哲对自己的否定,这种暮年的失败感产生的不是悲伤而更多的是无力,对于外界的无能为力。为了扩大化这种无力感,电影情节的割裂是不可避免的因为要防止“同情”,防止通过解释背后的原因所带来的同情。所以整个情节是很破碎的。

虽说女孩是本片的女主,但推动整部电影前进的动力却不是她,而更多的是出现过在养蜂人人生里的那些人,很少出现在镜头的那些人,过去的人。虽说影片非常无力,但是是有高潮的。在造访养老院的老友后,剧情达到第二个高潮。这是本片我最喜欢的一个场景,三个老友逃出沉闷的房屋,驱车到大海,干完一瓶酒,在清晨脱下所有衣服,奔向大海。这是本片的最具有生命力的地方。特别是脱下衣服后,所有的垮赘的皮肤和发胖的身材被直接的置于屏幕之中,被直接与观众所面对时,这种巨大的反差感也滋生了勇气和不甘心不服输。所以养蜂人开着卡车撞碎了餐厅的玻璃,犹如白马王子般把女孩子接走了。但此时影片又陷入了一种停滞。女孩的犹豫不决和拒绝。依然,安哲没有解释女孩的踌躇。电影院最后的缠绵阶段是非常折磨人的,一种温水煮青蛙式的瞻前顾后,但依然不能避免已预订好的结局,那就是女孩的离去。

在此时便迎来了电影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高潮和生机或者说是一个另类的希望,在旅途的终点,同样也是自己的故乡和生命的起点,养蜂人踢翻了所有的蜂笼,释放了所有的蜜蜂,并在嘈杂的蜂鸣声中,被陪伴了自己整个旅程的蜜蜂所蜇死。算是一种解脱,一种归于平静,一种无声的爆发,一种讽刺。但最后养蜂人轻轻叩击在地上的节奏却和老友在养老院叩击在床头柜上的节奏一致,一种美好记忆的安好,所以也算是一种重生了。带着希望死去仿佛是另一种重生,挣破了牢笼,挣破了规则,最后在梦中死去。

安哲不愧是最后的大师。没有渲染情绪,只是影片太过于真实,太让人窒息,在这人与世界对立的状态下。但这部电影最精华的地方在于三场高潮却不断在促进这自始至终人与世界对立的状态并在最后达到升华,从惊奇,到实践,到疲惫,到再次“惊奇”并鼓起勇气,到最后的归于平静。真的大师,无话可说。

 短评

1.漂泊老者与流浪少女间的情感故事,既是短暂的父女,又是片刻的恋人。2.安哲政治背景最弱的作品之一(仅在探望病重故人的对话中隐现),配乐亦恬淡稀零,唯有长镜或固定凝视或慢摇低语。3.与[雾中风景]构成对位:老人或儿童公路片,寻父之旅中父亲的存在或缺席,片头婚礼上众人仰头凝望消失的鸟恍若驻足赏雪。4.老人沿地图标记寻觅过去,少女则追逐着未来,不变的是浪游,一如少女所言:“我喜欢不断地启程”。5.难忘的片断:少女与养蜂人共住一夜时与另一个青年做爱;为斯皮罗剃胡子;他驾车撞入酒馆后,她跑着上车;舔舐老人手心伤口的吸血少女。6.废弃电影院舞台上的缠绵前戏,白色大银幕前的激情释放,确为安哲罕有的直露镜头。7.独属于养蜂人的死亡方式,在叩击地面时,斯皮罗老人是否又想起了那首童谣(攀上胡椒树,采摘胡椒...)?(9.0/10)

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安哲拍《洛丽塔》*《公路之王》,叙事简洁而又烧脑,用公路之行串联起主角一生。爷爷与摇滚萝莉的床戏目瞪口呆.jpg(第一次大银幕看安哲就生理不适)

5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1.你瞧,那雨、那海、那远方,都是我数不尽道不清的悲伤;2.或许相对于悲伤,其实更多的是对生活空洞和未来空虚的恐惧。

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惊恐发现两年之前自己猛吹的安哲不耐看了。

12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结合一众老人过往参与“运动”的早年经历,本部电影的寓言性大概附着于左翼阵营的失败主义叙事。一个可能的推测是,《养蜂人》的潜文本正与那篇“列宁与养蜂人”(小学课文《蜜蜂指路》)的寓言相关联——后者指示着二十世纪左翼运动的某个开端,亦如前者隐喻着二十世纪左翼运动的某个终结。另外,就主人公自身的境遇来看,以他为化身的左翼人士的失败是双重意义的:既丧失了抵御资本主义文化(以少女的嬉皮做派和斥耳的摇滚音乐为表征)的有机能力,又因为沦为力比多层面的欲望主体从而抛却了原先作为运动主体的“纯洁性”和“崇高性”。换言之,这既是既是面向他者的失败,又是面向自身的失败。最终的自我了结颇具有俄狄浦斯之意味,后者戳瞎了自己赖以跃升的双眼,亦如前者通过毁灭自己赖以存在的方式,从而毁灭了自己。

14分钟前
  • Mockingbird
  • 推荐

#重看#3.5;“像每年春天一样,出发了。”一场回溯生命的旅程,妄图寻求宽宥,妄图再次激起重生的勇气,去见想见的人,当重温布满生命印记的旧地方如何破落,当青春的肉体拒绝承载苍老的记忆,他才明白一切错误都无可挽回了。放飞蜂群意味着最后一次启程的落幕。

1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虽然感觉略有无病呻吟,但仍是呻吟得让我欲罢不能。

19分钟前
  • 朱熠
  • 推荐

即使很慎重地打分,也无法掩饰我对安哲的不喜欢。细节的设计感、人为感如此之强,所谓诗性的段落,诗意的惆怅,都显现出一种刻意布置的造作。想起逸事一则:某电影节上,安哲落坐侯孝贤旁,套近乎说:人家都说我们两人的风格很像。候不知其人是谁,唯唯诺诺。返台后找来安哲的片子观摩,看毕呸了一口说

20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感谢这个电影,让我的人生延长了十倍看阳痿老男人中年危机之前看得版本太糊了,还以为开头的桌子是棺材,兴致盎然的进入影院,又看到男导演意淫出来的投怀送抱少女,男主还是有两个亲女儿的人,呕吐而归

23分钟前
  • 管他冬夏与春秋
  • 较差

沉默三部曲最压抑虚无的一部。安哲似乎在搭车女孩的情欲道德问题上反复徘徊了好几部,但内核还是在追寻某个逝去、无法再现的幻影。这部就虚无在老人始终没有解脱,没有把安娜贝尔融进新的形象中成为一体,这个形象同三十箱蜜蜂一起彻底飞走,他亲手损毁了它,无法作下任何挽留。

25分钟前
  • 推荐

12th BJIFF No.14@小西天。“启程,像每个春天一样”,逃离瓦解的旧家,走上放蜂之路,但四月已残忍如深秋。路遇的年轻姑娘不是女儿,更无法是妻子的替代,放纵的生命力只衬出他的衰老和颓唐。重逢的朋友饮尽最好的红酒,在海边回忆零落久矣的往事,陷入作别的沉默。日暮途穷的悲哀和虚无,什么都无法化解。同主题相似的剧情结构,更好的是永恒和一日。只是这部更悲观。

30分钟前
  • 奥兰少
  • 推荐

影片一开始,就闻到《雾中风景》的气味。果然,西奥•安哲罗普洛斯的惯用风格:光晕与雾、缓慢运镜、没有结尾的段落、散乱的布景。记忆并没通过画面闪回,而是用歌谣、节奏、气味、建筑做出隐忍的表达。一组镜头没有原因结果,安哲不对他的人物和故事做任何解释。

34分钟前
  • 尧耳
  • 力荐

不太喜欢安哲的这部片子。父亲与女儿,老人与少女的羁绊。相比以前探讨政治历史的作品,“沉默三部曲”探讨的是暮年的哀伤。片头片尾是亮点。女儿结婚时惊喜追逐的小鸟化成老人和少女做爱时少女的呻吟“让我飞翔”。开头拍结婚照,父亲深情地看着女儿,女儿花痴地看着丈夫,丈夫认真地看着镜头。三星半

39分钟前
  • 汪金卫
  • 还行

缓慢流动的诗意长镜头里容纳的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忘年情,内容很多时候在安的电影中几乎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诗意绵延的风格,至于这段让生命终结的忘年恋更多的是自身对过往的追忆与理想的投射,人的激情可以在枯竭之际再次被开发,而对于自我与希望的追寻则是文本的最大意义,诗意的安哲,诗意的希腊。

42分钟前
  • 炯之
  • 推荐

深沉,内向,跟男主角一般闷骚。

43分钟前
  • 刘小黛
  • 推荐

绝大多数阳痿的中年男导演,都有一个抱着赤裸萝莉再三摩擦的春梦。观众因为男主角是马楚留安尼这样的世纪大帅哥,而忽略了这背后的猥琐性。 @BJIFF2022-百老汇MOMA

44分钟前
  • Peter Cat
  • 还行

视听方面少了一些精致的调度,长镜头以固定机位为主,配乐也偏于简单。某种程度上配合了养蜂人压抑的状态。养蜂就是一个不断的放逐过程,雄峰最终会被工蜂杀死。这种对放逐和死亡的渴望与恐惧,是解读养蜂人挣扎的母题。

47分钟前
  • 更深的白色
  • 推荐

安哲影片中最不喜欢的一部,可是分明是我最喜欢的男人马斯楚安尼演的,随时想大吼“放开他……”真的看不得他这幅落魄,被年龄玩弄,心里焦虑得不行,完全赌气不愿意体量他。非常奇怪的观感。看来“最喜欢”们的合作也不一定最顺心意。以热闹但是让人悲伤的婚礼开始,以冷清的两人婚礼结束,不被祝福的命运。现在想来居然觉得最美的段落是在加油站偷看女孩跳舞。其实将激情时刻定在电影院也有很多情怀成分了,只是由于冷落了老友让我觉得完全不美好。手抖多下,终于没舍得打3星……SiffU2019

52分钟前
  • U 兔
  • 推荐

初看[2007-01-20] | [2022-08-17]北影节重看,果然时隔这么多年《养蜂人》还是我最不喜欢的一部安哲。安哲结束政治电影时期之后几部都有点矫情,这部就算格外矫情……希腊漫游这个概念很有意思,但是吧,作为安哲粉丝总希望能找到点政治历史的梗,但是又稀薄得等于没有。感觉这就是安哲为了马斯特洛亚尼订制的片子(配音搁大银幕上看更不太行了……)。不过难得把这种忘年恋情拍得既不猥琐又很符合喻体的生物学概念,加上还算美吧……

56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看《养蜂人》只能看到忘年恋跟老年的哀伤就有点暴殄天物了吧。其实跟《塞瑟岛之旅》放在一起看就能明白,斯皮罗的抛家舍业,他的回不去跟停不下都是时代性跟地域性的,是彼时彼地把人吹破了。只不过安哲在此把政治、历史埋得更深,埋得“外人”几乎挖不出来。所以我说,真是嫉妒希腊人拥有安哲。那些深沉宏大而独有聚焦的电影,你知道在情节之上它指向了哪里,却不知道那里具体发生过什么、经历过什么。

60分钟前
  • 江山万岭尽皆迷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