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员动起来

更新至20240325

主演:陈露,马跃,宋宇豪,张娜

类型:综艺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全员动起来 剧照 NO.1全员动起来 剧照 NO.2全员动起来 剧照 NO.3全员动起来 剧照 NO.4全员动起来 剧照 NO.5全员动起来 剧照 NO.6全员动起来 剧照 NO.13全员动起来 剧照 NO.14全员动起来 剧照 NO.15全员动起来 剧照 NO.16全员动起来 剧照 NO.17全员动起来 剧照 NO.18全员动起来 剧照 NO.19全员动起来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十二猴子(Twelve Monkeys)》:未来就是历史(IMDB250 TOP 177)

版权声明: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本声明
http://qfmeng.blogbus.com/logs/181497198.html

Twelve Monkeys (1995)

 

Twelve Monkeys (1995)

继续IMDB250,这个系列我快圆满了。本片同样看过,只是看的时间太久远,而且当时的字幕很差,让我对本片印象特别不好。如今找到R3字幕,好好欣赏一番。

电影是一个科幻故事,讲述一个男人拯救世界的过程。在未来,地球表面已经被病毒侵蚀,人类只得移居地下。男主角因为一次志愿服务,获得了科学家的垂青,让他负责调查病毒的来源——十二猴子军。于是,男主角做时光机器打算回到病毒发生的年代1996年。但是,那种来错了年代,他回到了1990年。 在1990年,他因为胡言乱语被当作精神病被关进精神病院。在医院中,一个女精神病大夫对她很友好,而且两人都感觉互相熟悉。男主角在精神病院中结识了一个疯疯癫癫的疯子,他经常神神叨叨的说一些奇怪的话。此时,男主角因为被关在监狱中而很烦恼,再加上服用治疗精神病的药,让他稀里糊涂的说出了“世界毁灭”、“猴子”、“病毒”之类的话,这些都被疯子听到。随后,疯子给他创造了逃跑的机会,好让他完成“毁灭世界”的计划。男主角没有逃脱成功,被抓了回来。女医生与其他人一起研究这个情况时, 男主角回到了未来。科学家们认为男主角任务失败,只得再给男主角一次机会。这一次他又被送错了年代,他来到了第一世界大战的战场,还被枪击中,但他马上来到了正确的年代——1996年。在1996年,女医生在自己讲述“预知未来”方面内容的新书演讲会结束后,被男主角劫持。男主角要女医生帮他开车,去费城寻找十二猴子军。一路上,女医生与男主角渐渐了解,还帮助男主角治好了枪伤。经过一番调查,男主角了解到十二猴子军与1990年与他一同关在精神病院的疯子有关,因为他父亲是著名的病毒学家。男主角独自一人来找疯子,可是疯子不知道男主角说的是什么。相反的,男主角的话给了疯子启发,让他有了组织十二猴子军毁灭世界的想法。这时男主角明白了,原来一切都是自己的造成。男主角与疯子发生争执后逃跑,他找到女医生,没说几句话他又回到未来。在未来时,一个声音告诉他应该再回到1996年,因为男主角喜欢女医生。男主角就向科学家撒谎要继续完成任务,又回到1996年。在1996年,女主角通过男主角腿中的子弹和他说的一件事情,让她相信男主角确实来自未来、确实有十二猴子军。女医生极力的想拯救世界时,发现了男主角。两人继续努力,才知道原来未来知道的一切事实,都是他们两人所造就的。 心灰意冷的两人决定不考虑这些了,他们决定去海边。两人乔装打扮好后,在去机场的路上发现,十二猴子军的目标不过是释放动物园的动物,顿时舒出一口气。可是在机场男主角又遇到来自未来的人,并给了他一把枪,让他执行新的任务。同时,女医生发现了真正携带病毒的人,于是她与男主角一起追赶他。在男主角就要击中携带病毒的人时,男主角被警察击倒了,而那个人则顺利带着病毒离开。就这样,男主角死了,而女医生被抓了起来,世界也没有被拯救。这一切,都被同在机场的少年男主角看在眼中,这也是男主角与女医生似曾相识的原因。最后,携带病毒的人与坐在身旁的来自未来的女科学家闲聊起来。电影就此结束。

当初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还是rmvb时代,大概看得是影视帝国的版本,肯定也不是R3字幕。看完的感觉是没看懂,十二猴子军真的存在吗?这是看完电影后,最近几年碰到这部电影时就会想到的问题。如今,在时隔四、五年后,终于看懂了电影,也终于化解了心中十几年的疑问。

整体来说,电影主要表述了两个方面,一是展现了“时间旅行”所引发改变中的一个模式,一是“疯”的界限。除此之外,电影还表现了人类发展所带给世界的危机以及给人们带来困扰,和世纪末人们的末日情绪。而真正让这部电影被人称道且大受好评的,是它通过第一个方面所表达出的宿命论,即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一切都是无法改变的。从剧情来说,就是告诉观众们世界终究会被毁灭,谁也无法拯救!

先来说第一方面,既然我的观点是世界无法改变,那电影究竟是怎么讲述的?下面一一说明。

一、我们先要抛弃男主角是精神分裂症患者,一切都是他想象的推论。因为电影的一切都是事实且正在发生,虽然未来与现在男主角都经历过同样的事情,比如洗澡、询问、蜘蛛等等,但是通过男主角梦境的变化、女医生在1996年的拯救行动以及一战子弹、照片和最后女科学家的出现,都一一证明时间旅行确实存在,一切都是现实。导演Terry Gilliam设置的这些重复景象,不过是在迷惑观众对电影的理解,人为的设置理解障碍。同时,这也稍微涉及了一下梦境与现实的关系,通过电影可以知道,它们之间的界限很模糊。

二、现在来说电影的核心问题——未来就是历史,而历史是无法改变的,所以一切无法改变,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未来为什么会是历史呢?这里的“未来”指的是1996年、1990年人们的未来,对于男主角来说已然是历史。既然已经是历史,怎么会发生改变?说的简单点,就是已经发生的事情是不能改变的。一般人可能会不同意这个看法,因为很多影视作品中都有回到过去改变未来的情节,而且都成功了。那只能说,这些影视作品不严谨,它们没有触到时间旅行的实质,而本片优秀之处即在于此——通过情节描述了因时间旅行而对世界所发生的影响。

关于时间旅行,网上有如此定义:时间旅行(Time travel),或称时空旅行、时光旅行、穿越等,泛指人或者其它物体由某一时间点移动到另外一个时间点。事实上,所有的人都顺着时间一分一秒的自然前进,所以时间旅行单指违反这种自然时间变化的方式:要不就是大幅度的前往未来,要不就是回到过去。 既然人可以回到过去,那就会让时间轴上的人或事物发生改变,这也让时间旅行充满了不可测性,也会让事物发生矛盾,其中最著名的是“祖父悖论”。祖父悖论:假设某人回到过去,在自己父亲出生前把自己的祖父母杀死;因为某人祖父母死了,就不会有某人的父亲;没有了某人的父亲,某人就不会出生;于是矛盾出现了。 按照现代人的理解力,这样的事情肯定不会发生,于是俄罗斯理论物理学家诺维科夫(Igor Dmitriyevich Novikov)在1980年代提出的一个有关时间旅行悖论的新规则,即诺维柯夫自洽性原则:人可以回到过去,但是不能因此改变历史的进程。其基本含义为,我们的世界是已经被改变过的最终结局。 本片讲述的正是这样的故事。

三、通过第二点可以知道,男主角无论用什么方法也是无法改变世界毁灭的事实的,因为根据诺维柯夫自洽性原则,历史总会修正它,而电影也正是这样描述的。首先,男主角梦境中出现的枪杀场景,正是少年时代的他在机场目睹的事实,只是事实发生了改变,在机场倒地的人由疯子变成了自己,这是历史做出的修正。其次,通过梦境中与现实的对比,男主角渐渐发现细节有变化,因为他多次说道“不一样”,尤其是在电影院时,可见历史修正了细节。第三,神秘的在男主角耳中发出声音的人就是历史修正的直接参与者。他借用声音提示男主角牙齿藏有追踪装置,让男主角逃脱科学家的追踪,这才促使男主角打电话留言,引出科学家派人送枪,最后让男主角死于枪下。第四,男主角来到1996年的目的是要调查“十二猴子军”,因为当时的1996年十二猴子军确实与病毒有关联,可是男主角的出现已经改变了1996年,这才让男主角打留言,同时未来的电话录音也发生改变,这从送枪人那句话“天啊, 要是他们早点听到这消息就好了”,可知未来的人刚刚破译出录音,这是历史的又一次修正。第五,听过电影最开始的对话知道,回到过去执行任务的人很多,但是这些人都没有回来,联系人们还生活在地下现状,可知回到过去的人没有任何一个人改变了历史,这也证明了诺维柯夫自洽性原则,证明了历史会修正。第六,女医生的演讲会上,她提到历史上曾有多次异常出现的人预言在在1996年末会出现病毒,这一次印证了诺维柯夫自洽性原则,历史修正了这些人物对历史的改变。而且,这些人很有可能是未来派去执行任务的人。从上面几点可以看出,抛开电影复杂的外壳,仔细剖析电影的实质会发现,男主角虽然进入历史,但是他已经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无论他做出任何改变,历史都会进行相应的变化来修正男主角的所作出改变,来保持结果的稳定。这恰恰证明了诺维柯夫自洽性原则,即我们的世界是已经被改变过的最终结局。这就是电影要表达的宿命论,一切都已经注定!

四、电影结尾时出现的女科学家是神来之笔,也是Terry Gilliam设置的又一个理解障碍。如果是一般普通观众、没有仔细研究过这部电影的人,肯定会认为未来会发生变化。因为女科学家出现了,而且是与男主角同时代的相貌,很明显是未来的人,她必定会拯救世界。可是不要忘记诺维柯夫自洽性原则和男主角刚刚发生的事情,女科学家虽然会做出改变现在的事情,比如杀死携带病毒的人,但是历史也会出现另外一个因素来阻止她的行为,或者是让她自身引发病毒的蔓延。因为这一切都要遵照维柯夫自洽性原则,历史需要修正。此外,携带病毒的人在机场已经释放了病毒,女科学家的出现已经改变不了费城被病毒侵袭的事实了。总之,女科学家的出现只是徒劳的,她只会改变过程,改变不了结果。

以上是电影表现的第一个方面,也是它的核心主题。它通过一个情节颇为曲折、有点悬疑味道的故事,证明了诺维柯夫自洽性原则,将时间旅行科学性的一面展现给观众们。这使得它与其他穿越电影有很大不同,在片中它并没有涉及复杂的科学理论、神奇的时间机器,只是用一个故事就讲述了一个在物理上、逻辑上相当深奥的理论, 如此有深度的电影并不多见。此外,电影传达的宿命论,告诉观众们一切已经注定,所有改变都是徒劳的,它用科学的外衣讲述了一个宗教的主题,使得本片更与众不同。这不得不让我想到前两天刚刚看过的《死亡幻觉》,这两部电影有着极其相似的主旨与观点,都是用科学理论来阐述宗教思想。这也表明,宗教已经深入美国人的思想深处,电影则成为了他们表达自己宗教思维的一种方式。对于我来说,虽然我没有任何宗教信仰,但是电影传达出的主题,不得不让人信服,至少本片我信了,诺维柯夫自洽性原则就是一个合理的解释。

除了核心主题外,电影通过精神病院、女精神病医生等等情节,探讨了“疯”的界限。通过电影可以看出,疯与不疯的界定是人为设置的标准,所以“疯”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需要有一个参照物。针对本片,在影片前半部分,男主角对于女医生来说是疯的;在影片后半部分时,当女医生相信男主角的说法后,她与男主角一起被认为是疯子。因此可以看出,当两种相悖的事实对立时,多数者会依据自己的原则判定少数者为“疯”,可见疯不疯与精神状态无关,只与所处的人文环境有关。就像片中女医生说的“精神病学是最新的宗教”。这是最简单、最直接的解释,因为你无法证明它,且只能相信它。

此外,电影表现了病毒、核武器、人口膨胀等等方面所给人们的危机感,而且本片又恰恰是九十年代中后期的电影,更凸显出人们对世纪末的绝望与无助。简单点说,就是人们对于未来感觉恐惧,因为世界充满了各种威胁,而且恰逢世纪末更加重了人们的这种感觉。从这一方面,可以深刻的体会到美国人在那个时代中所具有的危机感,本片的这方面与很多同时期的电影一样表达了相同的观点,如《末世纪暴潮》、《搏击俱乐部》、《七宗罪》。此外,电影中出现的十二猴子军又反映出人们的动物保护主义,表达了不要拿动物做实验的观点。总之,虽然这只是一部电影,涉及的内容却相当广泛。

再来说说电影的拍摄。本片的整体风格是一种末日世界氛围,而且大量使用机械装置,使得电影略有一点蒸汽朋克的感觉。而且,无论是未来的科学实验室,还是1996年的巴尔的摩、费城的建筑,以及混乱的城市氛围,都给人一种频临崩溃的末日景象,仿佛一切都没有希望,这就是电影给我的最直接感受,也是布景、道具的优秀之处。影片的视角也非常独特,在电影的前半段与精神病院有关的剧情中,很少出现水平视角的画面,影片大多使用摇摆不定的倾斜视角来表现精神病院的疯狂、混乱与压抑,这方面也是电影的长处。其他方面,音乐、画面、剪辑、结构等等都是非常精确的诠释出整个故事,不一而足的将电影表现的非常完美。片中还一段对于Alfred Hitchcock电影的巧妙借用,它将《迷魂记》的剧情与本片剧情紧密结合,引出了一句我非常认同的对白“电影是不会变的, 它变不了。但你每次看, 每次感受都不同,因为你也变了”,这句话非常明确的表明了我现在的观点。可见本片的导演是一个天才,在对Alfred Hitchcock致敬的同时,还能表达自身的想法,了不起。

本片演员表现非常出色。男主角Bruce Willis一改孤单英雄形象,变身为一个被时间旅行折磨得模糊现实与虚幻界限的普通人,他迷茫的眼神、痛苦的表情都细腻的诠释出这个悲剧人物。只是他在处理感情戏时,还是一种糙男人的方式,浪漫不起来。男配角Brad Pitt在本片的演出,是他的电影中我看过的最好表现。Brad Pitt在片中的表演,不需要看其他,只看它的眼神,就能深深的体会到他是一个真正的疯子。很难想象出Brad Pitt是如何演绎出这种眼神的,癫狂、游离、敏感等等多种特质,都体现在这个人物身上。看过本片才知道,Brad Pitt是有演技的。女主角Madeleine Stowe的表现同样出彩,她虽然称不上绝色美女,但也是一个大美人。在片中,她完美的展现了女医生这个角色,从她坚定的认为男主角是疯子,到渐渐转变观点对男主角有好感,一直到她与男主角一起拯救世界,每一个状态的转换她都拿捏得恰到好处。只可惜,这样色艺俱佳的女人,没红起来。查过资料才知道,她就是《血洗唐人街》中让我印象深刻的美女。其他人都是龙套,不多说了。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主题深刻、情节曲折的电影,非常吸引人,也非常好看。而且在它吸引人的外表下,有着关于科学与宗教的深刻主题,可以让人思考很多。这样一部电影,在IMDB250中并不稀奇。不过,本片与《死亡幻觉》比较起来,复杂程度差了一些,虽然它们的主题是一致的,即一切已经被既定,任何因素都无法改变历史的结果。

Madeleine Stowe

Madeleine Stowe

序列:0659

12.Monkeys.1995.Blu-ray.x264.720P.DTS.MySilu

2011-12-13

 2 ) “因为你没看过海”

作品大都包含着对可能性的探求:在自然律层面上或在形而上层面上。前者在既定自然律的基础上,探求自然律的变奏将对人类生活造成何种影响;后者则是直指本质的叩问,物所包含的形而上可能性犹如自身的影子,在勾勒实体的同时,与实体一起,勾勒着存在的深层轮廓。科幻作品常以人类宿命作为关注的焦点,主题也往往与拯救有关:外星人侵入地球,或人类自身因为对科学技术的不加节制的发展与滥用而可能导致的灭亡。前者毋宁是停留于自然律层面的一次想象力的宴席,后者则通过自然律而标识出一个箭头,指向存在的内核,比如《十二猴子》——

一九九六年底,只有百分之一的人类是幸存者,其他人都死于某科学家提炼出的细菌。有意思的是,组建十二猴子军队的头领,杰弗瑞,在精神病院里,曾向时空穿越者,科尔,逻辑清晰地论证:细菌并不存在,而是从前捏造出来哄骗医生勤于洗手的概念。“对错并不存在,权威并不存在,都只是意见而已。”科尔被强迫服用镇定剂,神志不清地建议杰弗瑞窃取父亲实验室里的细菌,来消灭人类。

科尔再次回到地球人时空,试图阻止十二猴子军队的行动。既然细菌几乎消灭了人类,那么,细菌终归还是“存在”的喽,它不仅仅是拿来哄人概念。权威也是存在的。细菌所造成的疾病暴力,即终极权威。但换一个角度,似乎也可以这样看:细菌仍然只是一个概念,它哄人在疾病中死去,就像它哄着医生洗手那样。因为人类存在本就不一定那么实在,整个文明都是头脑中的臆想或精神构造,也不是不可能——缸中之脑本就无所谓生死,而不借助那套精美的基督教神学,笛卡尔更是无从证明外在世界是真实的。

我不认为科幻算作一个作品类别——我认为只有两个类别:作品与浮沫,进一步的细分都是毫无必要的。比如《十二猴子》中,所有的科幻元素都可被替换成自古有之的魔幻元素,而并不改变故事的叙事:想想心理医师凯瑟琳的那个演讲,古代异象与疯子的预言,那不正是对同一个故事的另一份讲述么?我们可以用梦来穿越时空:梦本就是现实的一部分,它的虚幻性至多只是其表象内容与现实的另一部分不尽符合而已。但,现实的某一部分为何要去符合另一部分呢?我们可以用巫师的香料来致死与复活,用一组组雕塑来刻画永恒或永恒的死亡。而,片头所描述的末世景观,不正是基督教和太多民间宗教所着迷于宣扬的末世论么?

无论风俗的外观如何变迁,人性总是那个人性,生存境遇也总不过是生老病死、爱恨聚散、和喜怒哀乐。科学假设作为人类想象力的一个表达,固然是令人惊讶的并且是美的:比如引力、原子、能量。但我不相信它们是实存的——更准确地说,并没有足够的依据让我相信它们是实存的。我也不相信写在纸上的历史,更不要说那些冠冕堂皇的以制造意识形态为己任的官方史——想想当代衙门里正在书写的“历史”,你还会相信几百年前在衙门里写下的“历史”么?

留心一下生活中最简单的东西:空气、水、呼吸,和爱。
我只相信切近的日常生活。相信日夜相代、万家灯火,相信人心的真、善、和美。《十二猴子》里反复提到的,也是影片最动人的部分,即科尔的真心所想,能够生活在地球表面:呼吸空气、在溪水里撒欢,在树林里仰望星空,听音乐,和凯瑟琳在一起——这些最简单、最朴素的生活片段。灭亡之前,科尔问凯瑟琳想做点什么,“带你去佛罗里达,因为你说你从没看过海。”

 3 ) 关于"I'm in insurance",我以为并不是"确保病毒扩散"的意思

多年后重温了12猴子. 刚刚看到有评论说最后一句的意思是要说明女科学家回来要确保扩散病毒,统治未来世界,并获得很多赞同后,我想说一下自己的另一个角度,稍微乐观点的见解: 我以为,"i'm in insurance"的确是表达"我来为这事上保险","我来确保事情顺利发生"的意思,但我觉得并不是要确保扩散病毒,而是刚好相反,要确保得到病毒样品,拯救未来. 先看:    1,96年的科学家在过安检的时候,病毒已经被保安打开过,开始在美国扩散了. 而96年的科学家将会把病毒带到世界各地. 所以即使未来的女科学家不来,病毒一样会在世界各地扩散. 而假设她的到来是为了"确保病毒扩散",她也只需目送了96科学家安全登机便完成任务了,无须登上飞机出镜来为此事"上保险".    2,从一开始整个故事都在说未来是不能改变的,包括很多细节也论证了这点,比如把James和Jose送错时间而引发的一系列事件(例如女主以前便在一战照片中见过James,所以一开始就问"我们是不是在哪见过面",而那时James还未被送回一战). 未来的科学家们也从未提过要阻止事情的发生,只是需要追溯原病毒的来源,然后派科学家回到过去研究病毒,以得到"Cure"(疫苗或解药). 而James在整个故事中也数次提到未来是不可改变的. 更甚,他还说到"96年也只是过去",即使真的改变了96年,也改变不了"现在"(96世界只是一个不一样的维度),所以改变96年并不是未来的人们的目的,同理,即使96年的世界被拯救,未来世界也不会发生改变.    所以,一旦有了"病毒已被扩散","未来不可改变"的前提. 最后的"I'm in insurance"就不可能会是来确保病毒扩散的意思.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在James打电话给地毯公司留言后,Jose马上到了,给了James枪,用意是叫James去拿得病毒样品(这一直是未来世界的目标,追溯病毒来源,而96科学家可不会双手奉上). 但最关键的是,James一心只想改变96年的世界,然后留在96年,已经不关心也很可能会完成不了未来给他的任务,而结果也是像电影里的,非但没拿到样品,还白白牺牲.. 而在未来,科学家们已经察觉到James对过去的留恋(最后一次送他回过去之前的询问),因此,女科学家在接到最后一通电话后,除了派Jose来帮助James拿到样品外,自己也来了,目的是要确保能拿到病毒样品,制作Cure以拯救未来. 而并不是确保病毒被扩散. 因此她最后在James任务失败后出现在飞机上,便是必然的剧情了. 所以,最后在飞机上"人类该被扫除"一席话,或许只是调侃,很复合老美的调侃文化(尤其是在未来女科学家已经知道96科学家的计划下). 而"I'm in insurance",则是话锋的一个转折,意指即使James任务失败,还有我自己出马. 所所以,个人愚见,最后的一句并不是要引发观众对人性的反思,而是刚好相反,给出了对未来的希望. 欢迎讨论拍砖~~ :)

 4 ) 一个充满幻想的多情少年的怪诞的科幻的香艳的刺激的梦

我曾经也做过类似的梦,游离于现实与未来科幻与写实生死交错之际。能将这样的梦拍出来,真的是高人。 但其实情节并没有让我产生太多新鲜感。 一些评论很不错,评论成了电影的一部分,我想film2.0应该考虑好好的将所有的观众纳入进来并进行互动,如果这样的一个奇怪的梦,是一个facebook近1亿社区的人一起做出来的,那该多惊人! 这部电影的视角应该从小男孩来看,他看到一个美女对一个临死的成年男子这么好,就开始幻想这个科幻情节出来了:他要是那男的该多好啊! 所谓的history所谓的future都是一种意淫的幻想。 所谓的拯救世界所谓的毁灭世界都是一种梦中的意念。 生命只有一种状态:now! 故事的结局是:小男孩意淫了一段时间,跟着妈妈离开了机场。 他也许在今天还很一相情愿的怀念美女曾经看过她的一眼。 后来会拍电影了,又添油加醋的拍成了故弄玄虚的 Twelve Monkeys》 我喜欢这个意淫,有创意。 ------------------------------------------------------- 12猴子观后感         一、长久以来,美国导演特瑞·吉列姆(Terry?Gilliam)一直是我最敬爱的在世电影艺术家。吉列姆至出道始,从未获得过任何一个重要电影节的主要奖项,他不但游离于好莱坞的主流之外,也不入欧洲评论界的法眼。然而全世界热爱他的影迷不计其数,影迷在网上为他建的殿堂“特瑞·吉列姆爱好者杂志”,内容之详尽是我迄今之仅见;以高品位着称的DVD出版商克莱特伦(Criterion)公司已发行了他的两部影片《巴西》(Brazil)和《时间强盗》(Time?Bandits),当代导演中享有这一殊荣的寥若晨星,即便如阿巴斯、大卫·柯能堡和马丁·斯科西斯也仅有一部作品入选。其中《巴西》一片更是破天荒的受到特殊礼遇,由克莱特伦精心制作了三张内容丰富的DVD碟片,更获得当年的DVD出版大奖。     我个人与吉列姆的相遇发生在1997年。这张名叫《十二只猴子》(Twelve?Monkeys)的碟片从此永久的留在了我光盘包里。在几年的时间里我重温此片不下十次之多,并且不厌其烦地向所有爱好电影的同道推荐。《十二只猴子》于我而言已不再是一部电影,而是通往波普所谓“世界3”的一扇大门。这个极端复杂、暧昧却又感人至深的电影文本是个不折不扣的奇迹。           二、?手指飞舞,写下记录,继续向前,虔诚或者睿智都无法诱使它划去任何一行,即使是眼泪也无法冲洗掉任何一个字。——《十二只猴子》中的诗句          表面看去,《十二只猴子》讲的是时间旅行,我们就暂且把它当作一部关于时间旅行的科幻片来看。詹姆斯·科尔从未来回到现在,目的是采集50年前毁灭了大半个人类的病毒样本,并确认病毒是从哪里开始传播的。需要注意的是,科尔并不是回来拯救人类的好莱坞式英雄:他只能观察历史,但不能改变历史。这是影片的理论基础,也是不同于以往同类题材的影片之处。影片的海报上清楚的写着:“未来就是历史”(The?future?is?history)。对于1996 年的人们来说,人类毁灭还是未来;但对来自未来的科尔而言,这已经是历史了,而历史是不能改变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1995年的“未来”乃是科尔的“历史”,所谓“未来就是历史”便是此意。科尔本来是明白这个道理的。在精神病院中,他不是明明白白的告诉医生们:“拯救你?我怎么拯救你?这已经真真切切地发生过了!”          然而在影片末尾,当他发现散播病毒的真凶后,却忘记了历史是不能改变的,如果他真能将病毒散播者击毙,岂不是改变了历史么?但是,他注定不能成为拯救人类的英雄,因为人类已经被毁灭了,无从拯救。科尔想改变历史,却在不知不觉中沿着历史为他设定的命运轨迹前进---- 而他的死,其实也正是这历史的一部分。希腊神话中的忒修斯被神谕判定会弑父,他的父亲恐惧中逃到一个偏远的小岛上,却不料在观看当地的竞技时被恰好参赛的忒修斯失手扔出铁饼砸死。俄迪浦斯王从小便因弑父娶母的神谕而背井离乡,最终还是在命运的牵引下回到故国,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应验了神谕。科尔之死带有浓厚的古希腊悲剧色彩:无论悲剧中的英雄是主动(如科尔)还是被动(如忒修斯之父),亦或无意识(如俄迪浦斯),命运之轮都将一如既往的将他们碾得粉碎。     无独有偶,影片中借蕾莉博士之口提到了卡桑德拉,希腊神话中的女先知,她能预言未来,却无法改变未来,因为人们将她的预言当作疯话置之不理。科尔实在是卡桑德拉与俄迪浦斯的结合,他能预言未来,却如卡桑德拉般被视为疯子;他想改变未来,却如俄迪浦斯般成为命运的玩偶。对科尔来说,“历史”便是希腊神话中的命运,挣脱不了的。历史便是历史,白纸黑字已经写下;而正如影片开头那个诗人所说的:“你所有的虔诚和智慧都不会使它有一丝挽回,你所有的眼泪都不会让它有一点改变”。所以,无论是虔诚还是智慧,还是蕾莉伤心的眼泪,都不能改变这一切。正因为如此,《十二只猴子》是一个真正的悲剧,而《终结者2》只是一个浅薄的童话而已。在《终结者2》中,超级计算机的雏形被来自未来的机器人毁掉,未来被彻底改变了。那么原先那个暗无天日的未来会怎样呢?在一瞬间阳光普照,亦或整个烟消云散?     导演特瑞·吉列姆的神话情结与他的个人经历不无关系。他早年是轰动一时的系列喜剧片《巨蟒》(Monty? Python)的动画指导,而《巨蟒》的拿手戏便是以现代意识来解构大家熟悉的神话故事。例如《巨蟒和圣杯》(Monty?Python?and? the?Holy?Grail)调侃亚瑟王与圆桌武士的神话,《巨蟒在布莱恩的生活》(Monty?Python’s?Life?of?Brian)则将圣经里耶酥的故事加以戏仿,结果在英国因遭宗教组织的抵制而被禁演。以吉列姆本人而言,他成为导演后的成名作《时间强盗》和而后的《吹牛男爵的冒险生活》(The?Adventures?of?Baron?Munchausen)都是纯粹的神话题材,而到了《渔王》一片,已然将神话故事不着痕迹的融入剧情,并探讨了神话与现实生活的同构性。《十二只猴子》比以上诸片更进一步,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虽然全片只借蕾莉之口提到过一次卡桑德拉,除此以外与希腊神话看似毫无牵连,但是无论情节,人物还是气氛都象足了经典的希腊悲剧,俨然一部索福克勒斯的大作。我第一次看此片时并没有觉察到,但到了第二、第三次,看到关键处却每每想起《俄迪浦斯王》和《美狄亚》。遍观当代影片,恐怕只有安哲洛普罗斯《尤利西斯的凝视》一片可与之等量齐观。吉列姆能借最现代的时间旅行来表现最古典的“悲壮”之美学境界,不由人不由衷叹服。     然而时间旅行的奥妙还不止于此,“未来就是历史”?还可以有另一种理解。假如我们任意截取科尔被杀前的一个时间横断面,那么,对此时的科尔来说,他被杀这一事件到底是未来还是历史呢?答案是:既是未来,也是历史!一方面,科尔此时还没有被杀,因此这无疑是他的未来;另一方面,他6岁时亲眼目睹了这一事件,6岁时发生的事又应该是历史才对。既然自己的未来已是历史,我们不禁要怀疑到底是否存在所谓的自由意志?这恐怕也是时间旅行不得不面对的悖论:难道参与时间旅行者都是失去自由意志的傀儡?所以当科尔绝望的说:“我希望未来是未知的” 时,我几乎能嗅到其中的酸楚。     当然,这些问题影片并没有作出满意的回答;事实上,它只是提出问题,而根本拒绝回答任何问题。正如我们将谈到的,看似复杂的时间旅行仅仅是冰山的顶端,海面下的一切将随着对影片的反复观看而逐一显现。        三、宗谱学真正的作用在于为那些不连贯的,不可靠的知识提供根据,从而反驳那些以真知和所谓组成科学及其对象的主观的想法的名义来过滤、整理、组织他们的统一的理论体的声称。——米歇尔·福柯《权利与知识:福柯访问及着作选集》          如果《十二只猴子》仅仅停留在对个人命运的感伤上,它无疑还是一部优美动人的电影,但绝不能让我如此疯狂的顶礼膜拜。与以往同类题材的影片,如《终结者》系列,《回到未来》系列等相比,《十二只猴子》的编导无疑具有更为敏锐的哲学嗅觉。     从索绪尔以来的结构主义者往往都重“共时”(synchronical)而轻“历时”(diachronical),对他们来说任何一个系统都是时间的函数,只有将时间钉死才能放心地探讨该系统的内部结构以及由“差异”所产生的意义。而一旦放开时间这个变量,整个系统就会乱了套。用术语说来,就是所谓的 “时序倒错”(anachrony)。在结构主义者看来,所谓“意义”,“真理”都只是由位于某个时间断面的系统发出的价值。正因为如此,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从根本上动摇了相信科学真理,相信社会进步的启蒙主义理念。后结构主义者德里达是沿索绪尔的思路从系统内部解构意义的;但是如果我们换个思路,通过时序倒错的手法将不同时间的系统元素拼贴到一起,同样可以达到解构的目的。而时间旅行就是这样一柄能划穿真理之幕的利刃,它使我们意识到,并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真理,一旦脱离了当下的社会系统,很多“真理”都会显得滑稽可笑。事实上,“巨蟒”系列喜剧的卖点就在于此:让一群现代人穿上古代服装去演绎古代的故事,再庄严神圣的话语在其插科打混的伦敦脏话中都消弥于无形之中了。《十二只猴子》的编导显然是意识到了时间维度对真理的解构作用的。听听布拉德·皮特扮演的杰弗莱怎么说:“以细菌为例,18世纪时它还完全不为人所知!没人想象得到这样的东西——总之没有正常人想得到。”     导演是不是在暗示细菌,或者说客观真理是不存在的呢?没那么简单。一方面,杰弗莱只是指出,对18世纪的人们来说,细菌是不存在的;而对于我们20世纪的人来说,无疑细菌又是存在的。那么是谁掌握了真理?我们掌握了我们的真理,他们掌握了他们的真理,因为并不存在脱离时代的真理。如福柯所言,我们能掌握的只是一些当下的,松散的,不具普遍性的知识。而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注意到杰弗莱是以疯子的形象出现在片中的,他口中的话又有多大的可信度?这就是导演的狡猾之处。但是如果再进一步,我们又会发现“疯狂”这一概念在片中同样遭到了无情的解构(见下节)。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到福柯的博士论文指导老师,科学史学家冈奎莱姆(Canguilhem),他开拓性的思想对福柯影响甚巨。冈奎莱姆从结构主义的角度出发,认为科学史上“真”与“伪”的界限之所以处于不停的变动中,是因为人们总是从当下的科学认识出发来书写历史。一旦当下的知识发生变动,科学史便得重新书写。换句话说,便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源自克罗奇语:“一切真正的历史都是当代的历史。”——编者按);如果把历史放到历史本身的框架里去理解,那么细菌在18世纪又何曾存在过呢??一百年前看似坚如磐石的科学真理,如今看来却是破绽百出;同样的道理,假如我们从一百年后看现在的科学知识,何尝又不是破绽百出呢?虽然我们只能从现在回望过去,所幸还有幻想的翅膀带我们离开地面,让我们得以俯视因“只缘身在此山中”而无法看到的种种地貌。时间旅行无疑就是这对代达罗斯之翼,使人们能够通过幻想获得解放。     深具艺术气质的科学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Gaston?Bachelard)曾区分过纯粹的幻想与来源于生活经验的艺术再现。幻想所具有的超脱魅力是普通的临摹现实之作不能比拟的。如同在塔科夫斯基的《安德烈·鲁布廖夫》和《镜子》中反复出现的热气球,带有幻想色彩的艺术是所有为重力束缚者的福音。在瞬间的飞行中我们暂时失去了历史的重力、意义的重力和道德的重力,并且籍此首次意识到“重力”的存在。让·鲍德里亚在《末日的幻象》中更进一步指出,如果飞翔的速度超过第一宇宙速度,我们就会摆脱重力的束缚而进入太空,进入真正的虚无。在鲍德里亚看来,我们身处的现实已经提供了这个危险的加速度,而我更愿意相信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否则,如何解释作为幻想之极致的科幻文学在当代的流行?我们还有对幻想的渴望足以证明“地域”与“地图”还没有合而为一。     而幻想文学,则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无论是《十二只猴子》中的时间旅行,《基地》里的心灵历史学,亦或是《让我流泪,警察说》里能使时空变幻的毒品,它们提供的不是对科学技术的前瞻,而毋宁是一种反思现实的维度。        四、你知道什么是反常吗?反常就是“多数定律”。——《十二只猴子》中杰弗莱·曼森的台词          受冈奎莱姆《常态与病态》一书的启发,福柯写出了《疯癫与文明》。在福柯看来,理智与疯狂之间并没有一条永恒不变的界限,相反,这条界限随时代的变迁而偏移不定。在1600年以前,欧洲还没有精神病院,疯子们自由的在大地上游荡----那时作为社会的“他者”而被排斥的是麻疯病人。尼德兰画家波希(Hieronymous?Bosch)的名画《愚人船》便是其最好的写照。巧合得很,虽然《十二只猴子》的导演特瑞·吉列姆从未承认看过福柯的着作,但在一次访谈中曾提到,他的电影在构图上深受波希、老布鲁盖尔(Peter?Breugel?the?Elder)和马格利特(Rene? Magritte)的启发。我们只能凭推测来想象波希画中那些古怪痴迷的疯人形象到底对吉列姆产生了多大的影响,但“疯狂”作为一个主题在他的电影中反复出现则是不争的事实。由《巴西》到《渔王》再到《十二只猴子》,吉列姆对疯狂的描划愈来愈具穿透力,而《十二只猴子》几乎可以作为《疯癫与文明》和《规训与惩罚》的脚注了。     来自未来的詹姆斯·科尔为什么会被关进精神病院?其一,他没有任何证件证明其身份;其二,他口口声声说世界会在1996年毁灭。换言之,科尔的“症状”并非生理性的,而在于其与现实秩序的抵触。精神病院乃是维持社会合理化(justification/rationalization)的一条支柱,是所有远离社会理性内核之他者的归宿。“精神病人”往往是新时代里的女巫和卡桑德拉,想想梵·高、尼采、荷尔德林、克莱斯特、海子,乃至贞德……而如片中蕾莉博士所说:“我们所深信不疑的是现在被当作真理接受的东西,不是吗,欧文?精神病学——它的最新的信仰,就象牧师一样——我们判断对与错,反常与正常。”     或许比《十二只猴子》更具讽刺意味的是阿根廷幻想影片《面向西南方的人》:一位睿智的外星人来到地球,竟被关进了精神病院!作为一门科学的精神病学试图将一切异象都加以合理化,纳入理性的疆域,于是便有了蕾莉所谓的“卡桑德拉情结”(Cassandra?Complex)。在蕾莉煞有介事的将科尔的“症状”加以归纳梳理,并安上一个机智的标签的同时(明显是对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Oedepus?Compus)和恋父情结(Electra?Complex)的讽刺),作为个体的科尔已然如某纲某目的昆虫般被灰色的科学话语所吞没了。     不要以为我们看到的仅仅是电影。电影不过是一面银色的镜子,镜中的人或许就是我们自己。吉列姆因《巴西》一片被很多人称为银幕上的卡夫卡和奥威尔,然而《巴西》的开头说什么?“二十世纪某地”。他拍摄的不是未来,而是我们身处的时代,是一个有着我们这时代烙印的“或然世界”(alternate?world)。《巴西》如是,《十二只猴子》亦如是。不信你打开google,输入关键词“精神病院”,一连串如“一法官被关押在精神病院”,“精神病院变迫害工具”的字符便应声而出,触目惊心。最有意思的是一篇名为《精神病院随想》的文章,作者是一位实习的医学院学生,其最大的感想便是“对精神病的诊断,到目前尚没有客观的标准”。真是黑色幽默到了极点。     但如果这就是我们对电影的解读,那无疑又中了导演的圈套。《十二只猴子》是一部最彻底的反意识形态的影片。所谓意识形态,简而言之就是两分法,如迫害/反迫害,疯狂/理智,未来/现在,诸如此类。而《十二只猴子》更象是新历史主义学者格林费尔德(Greenfield)笔下那幅变幻莫测的画,时而是道貌岸然的贵族画像,时而是阴森森的骷髅头像,差别只取决于不同的视角。     布拉德·皮特扮演的杰弗莱是片中最神秘的人物之一。他是如此的魅力非凡,以致后来皮特在《斗阵俱乐部》中几乎全盘复制了自己在《十二只猴子》里的表演。杰弗莱的形象拒绝一切意识形态化的分类:谁能说清他倒底是思想者还是行动者,是疯子还是先知?他更象一个古典时代的疯子----如福柯所言,那时候的疯子们不但没有失语,反而被人们视为真理和智慧的象征。他们是政治体制的无畏批评者,是“凤歌笑孔丘”的楚狂接舆,是第欧根尼的精神继承者。可是不幸生在二十世纪末的杰弗莱只能在精神病院里发表他的演说,即使他深具批判精神,是动物保护主义者,反对流行文化和本质主义。        五、这是在“精神错乱”的情况下:我发现自己在另一个星球之上,奥格星……尽管每个迹象都充分表明那是真实的:我能感觉,能呼吸,能听到;然而,尽管奥格星的经历确实是我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我之所以精神错乱是因为我正在逃避一些不知名的困扰我的生活的现实,朋友,你是否也精神错乱呢?——《十二只猴子》中TJ·华盛顿的台词          詹姆斯·科尔究竟是不是疯子?这个问题,恐怕比“杰弗莱是不是疯子”还难回答。虽然我们想当然的认为他是个来自未来的正常人,但是不要忘了,所有的依据都来自我们正在观看的这个出自科尔视角的电影文本。有没有可能蕾莉博士说的都是真的,真有所谓的“卡桑德拉综合症”,而什么时间旅行,世界毁灭都只存在于一个疯子混乱的脑子里呢?如果是这样,我们从头到尾看到的一切其实只是一个伯克莱主义的“世界尽头”而已。事实上,这种可能不但存在,而且导演还在处处暗示,科尔在“未来世界”的所有经历都是“现实”在其头脑中的扭曲反映。我在片中找出了不下十处这种“幻想”与 “现实”的平行关系,若说都是巧合,未免太小瞧导演的用心了,下面是影片中“未来——过去”的平行关系:       科尔在地面上搜集标本时看到一头熊——在飞机场看到一幅熊的巨型壁画;       科尔还看到了一头狮子——去飞机场时看到一头狮子塑像;       送科尔回到过去的发光的时间机器——精神病院里的一台发光的CAT机器;       到地面搜集标本之前的消毒沐浴——精神病院里的消毒沐浴;       在地面上穿的类似雨衣的服装——精神病院里为防止科尔伤人而穿上的类似雨衣的“紧身夹克”;       地面上搜集的蜘蛛标本——精神病院里吞下的蜘蛛;       在地面上进入的一个废弃教堂——飞机场的百货商场(实际上就是那个教堂的“未来”);       掌权的科学家们——精神病院审查科尔的医生们(在人数和性别比例上与前者都完全相同);       下监狱里征求“志愿者”的广播——飞机场征求“志愿者”的广播;       地下监狱的狱卒——精神病院的门卫(与前者是同一个人扮演的);       在地下监狱里听到的沙哑嗓音——在费城街道上听到的沙哑嗓音(是一个流浪汉)。       对贯穿全片的这个关于时间旅行/世界末日的话语最有力的质疑出现在影片临近结束时:我们发现,在科尔梦中反复出现的场景成为了现实(因为按照时间旅行的话语,幼年的科尔当时在场,目睹了整个场景),但却有一点关键的“错误”。本来梦中提着箱子的人一直是杰弗莱,但是在“现实”中真正出现的却是一个陌生人!如果再考虑到上面列举那些绝非巧合的对应关系,整个故事的“真实性”就成了问题。然而,就算我们是“精神错乱”(见本节引言),就真能象编小说一样构造完全脱离“客观世界”(如果有所谓客观世界的话)的“现实”吗?          普特南(Hilary?Putnam)的“缸中之脑”如今已成了幻想类电影/小说的新宠。法国幻想电影《童梦失魂夜》(The?City?of?Lost?Children)早在《黑客帝国》(Matrix)之前就在银幕上再现了一个活生生的“缸中之脑”。至于以“虚拟现实”为主题的幻想电影更是多如牛毛,不过其中的“虚拟现实”大多依赖技术手段才得以实现,如《感官游戏》(eXistenZ)中的游戏机,《黑客帝国》和《十三层楼》(The?Thirteen?Floor)中的电脑网络,《末世纪暴潮》(Strange?Days)中的“精神读取器”,《录像带谋杀案》(Videodrome)中的电视讯号,乃至《失魂都市》(Dark?City)里外星人的超能力。然而仔细看来,上述影片中的“虚拟现实”都只是现实的“复本”,而只有在《十二只猴子》里我们经科尔之眼观察到的“现实”才是鲍德里亚意义上的“拟像”。虽然前者更接近鲍德里亚的技术决定论,但后者真正从存在论的角度出发使观众亲身体验了所谓的“超真实”(hyperreality)。“复本”只是真迹的摹仿物,我们在谈论“复本”时便已假设了真迹的存在;而“拟像”是没有原作,没有真迹的对非存有的模拟,是抹平了真/假二元对立的平面存在。当然,在谈论“复本”、“拟像”和“超真实”时我已经脱离了鲍德里亚的语境了。在《十二只猴子》中,有两个可能的“现实”:其一是科尔经时间旅行从未来回到现在;其二是所谓的时间旅行世界末日都只存在于科尔脑中。这两个相互包容而又相互矛盾的“现实”在片中是一种“平行”的关系,亦即不存在谁是谁的 “复本”,这与《黑客帝国》中截然对立的现实/虚拟现实形成了鲜明对照。     而关于真实,后现代理论家们已经说了太多太多。或许只有罗蒂(Richard?Rorty)那一句“当下才真实”最震撼人心。在《十二只猴子》里,科尔最后已无法分清那两个“真实”到底哪个才是真的真实,但是他宁愿相信是后者(即他是疯子),因为如此一来世界就不会毁灭,他就可以自由自在的呼吸干净的空气。或许在后现代噩梦里,实用主义已是我们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而《巴西》的结尾是这样的:主角和他心爱的女友开着卡车逃离那个“城堡”般的都市,来到风景优美空气清新的乡间。突然间镜头跳回空荡荡的刑讯室:原来刚才整整二十分钟都是主角的幻觉。事实上他被审讯者动了脑手术而成为白痴,而他的女友在他俩被逮捕时已被警察打死了。吉列姆对此意味深长的评论道:“我认为这是个大团圆的结局。”归根结底,你是愿意选择“矩阵”里的虚拟现实还是那个荒芜灰暗的真实世界? http://www.douban.com/review/1076088/

 5 ) 有个关键点大家都没看出来?

我的疑问是,在男主人公詹姆斯从1990回到所谓的现在的时候,做的那个梦,在机场带着病毒逃跑并对詹姆斯小时后喊小心的时候,可以看清楚这个人是那个疯子杰沸,而不是后来的科学家助手,这说明了什么呢?病毒的释放没有被改变,但历史编了?12猴子军本来是要释放病毒的,但由于女主角对杰沸的父亲也就是那个科学家说了杰沸的计划,以期与其加强了实验室的安全,令杰沸的计划失败,只得释放动物园的动物, 不然改怎么解释呢?
还有,那个来自未来的乞丐为什么能在不同的时空,不出现的情况下和男主角对话,且叫他巴比有什么含义吗?
最后,未来的女科学家和带病毒可科学家助手同做飞机说明什么? 可以把病毒样本带回到所谓的现在?

 6 ) 从女科学家最后出场那句台词 I'm in insurance 看出来的门门道道

翻译成“我是做保险的”实在是误导了太多人啊。看大家讨论了半天越说越糊涂,索性来说说我的看法。

下面的内容涉及剧透,请在看完电影之后并思考之后回来继续~


我觉得这里字面意思是“我上了保险”“我是处于保险的”,而实际上也是这个意思。

首先我们看未来时代的那几个科学家派人回到1996年的目的是什么?

纯病毒,源病毒。

从一开始,科学家们就对James强调,取回标本,为人类重返地面寻找解决方法。这里并没有想让James拯救人类,我想到了两点原因:一是科学家们在这个时代掌握实权,从他们可以任意选择志愿者并给James发放赦免许可可以看出来。二是女科学家在飞机上发了些牢骚,大意是说这个时代的人太不可救药了,太粗鲁了,太暴力了,简而言之死了活该。所以科学家们不想让历史发生改变。

可偏偏Bruce扮演的James留恋那个时代,想要拯救人类。所以当James那个夜晚在别墅外表达了自己对这个时代的喜爱之情之后会突然被收回去,并告诉他,你的事情做完了,我们换人。

可是后来James把自己的牙齿敲掉之后,他们抓不回他了,怎么办?

所以未来的科学家们派人给在安检之前的James那把枪,一旦他有所行动,机场保安会将他击毙。而女科学家在飞机上主动与那个研究员握手,取得了原病毒。这是为取得病毒上了一道保险。

其次,看看她之前的那句话,之前提到的,大意是说这个时代的人太不可救药了,太粗鲁了,太暴力了,Human being, 人哪,真是自掘坟墓,赶快绝种吧。旁边的研究员的反应是什么?“甚合我意”!在这里,她为研究员扩散病毒的决心上了个保险!(甚至用刚刚从握手中携带的病毒去传染更多的人,为病毒的扩散上一个保险)

在这里,I'm in insurance 毫无疑问的是非常出彩的一句台词。

完全个人感受,欢迎拍砖,转载请注明。

另一个感受,最后Kathryn扑倒在James身边被人架走的时候,她知道少年James目睹了这一切。她抬起头来四处焦急的寻找,下一个镜头,她知道她找到了,这个时候她的表情意味深长,让我不禁潸然泪下。。。

 短评

这是拿疯狂末世+时空悖论多重嵌套的设定来致敬希区柯克?也算曲线救国了。布鲁斯·威利斯演得比广受赞誉的布拉德·皮特好,柔软、单纯。而这也是本片在上世纪90年代的科幻大片中显出不俗的地方:在整体的危机叙事和一片混乱的情节线索里,它的母题是非英雄化的,最终的落脚非“解决”而是“宿命”,一个烧脑而又浪漫迷人的、全程灌满喜闹剧色彩的悲剧。

10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穿越题材珠玉无数,越晚看往往越少震撼,然而因为末世格局的科幻悲剧是第一次见,好感大增。没给出任何象征希望的反转,高潮戏就是补好残缺的真相,我们就这样看着那些阻止灾难的努力,最终成为灾难发生的一部分。美惨了,也惨得很美。再联系到启示本片的《堤》,别有一番滋味。

14分钟前
  • Ocap
  • 推荐

你所有的虔诚和智慧都不会使它有一丝挽回,你所有的眼泪都不会让它有一点改变。★★★★☆

19分钟前
  • Q。
  • 推荐

一只眼睛朝上翻一只眼睛朝下翻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20分钟前
  • 黄青蕉
  • 推荐

你以为你能改变历史,但历史同样会自我修正,只不过换一换人,结果还是那样。因为回到过去的人本身已经变成历史的一部分,只能参与,不能改变未来。未来是现在。(开头枪击是皮特,结尾变成助手)不管你信不信,我是这样理解的~

24分钟前
  • 猫苦艾。
  • 还行

其实大致的剧情不算复杂,但在细节和悬念上设置的很好,本以为会是一部类似记忆碎片的冰冷的逻辑型科幻片,结果还蛮有人情味的

28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㈠精神病院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是这个世界上我最憎恶的东西之一。㈡与穿越相比,我更在乎的是永不厌倦的末世情结。满街满世界绝望的人,让他们就这样死掉吧也许那才是最好的新世界?㈢怎样生活才是正常的,做个皮特口中那样的消费者(这不是Fight Club里的他说的吗)?

29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故事看不太懂,不过布拉德·皮特的表演太惊艳了!本以为《阅后即焚》已经是他的界限了,没想到这个远远打破了界限~~

30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故事基本結構倒真是跟堤一模一樣的,但塞進去的細節各種串片,拍出來完全是不同的東西~全程既視感好像看捏梗大雜燴捏梗大全一樣,還挺有趣的~話説,芬奇是不是看了這部所以挑皮特去拍fight club的。。。

32分钟前
  • Woodring
  • 还行

编剧一般。但为了皮特演的那小神经病多给这片一星。这鬼才居然能做到眼珠一个上翻一个下翻,太亮了。无论犯贱还是腹黑,装深沉还是耍流氓,皮特都演的跟玩儿似的,经此一片他在我心里的地位直接从戏骨飙升为戏神了。

36分钟前
  • 亚比煞
  • 推荐

祖父悖论,时间旅行的你改变不了历史,一个死循环;虽如此,还是希望死后的未来能有所改变。没有特效依旧可以是一部科幻佳片,心理因素增加悬疑成分,幸好并不太压抑。

37分钟前
  • 石头星
  • 推荐

细节把握非常好,张力十足,布拉德·皮特饰演的疑似精神病患者是其生涯最精彩表演之一(之后搏击会里举手投足都是本片影子)。女主角玛德琳·斯托真是美。卡桑德拉与俄狄浦斯式的宿命悲剧。“精神病学是新的宗教”。不过1962年克里斯·马克《堤》珠玉在前,只能减分了。影院里的迷魂记和群鸟(8.5/10)

38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开头觉得有些看不懂,慢慢看到最后,才会觉得精彩。

39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看到和它列为一类的电影,就知道这是一心理强片,但出乎意料:剧情不是主角幻想出来的,而是实时行进的,男主角曾怀疑自己处在幻想中,但之后的剧情将其纠正。女主角风情万种,注定影响到男主角。结尾,孩子的双眼很有意味。逃亡如此迷人。又一部可以多次解析的电影 H2 09.7.26 17:30

44分钟前
  • Η²
  • 推荐

未来就是历史。科尔是卡桑德拉与俄迪浦斯的结合,他能预言未来,却如卡桑德拉般被视为疯子;他想改变未来,却如俄迪浦斯般成为命运的玩偶。对科尔来说,历史便是希腊神话中的命运,挣脱不了的。白纸黑字已经写下,正如影片开头那个诗人所说:你所有的虔诚和智慧都不会使它有一丝挽回,你所有的眼泪都不

47分钟前
  • Lan~die
  • 力荐

这应该是最早的时间旅行 平行世界题材类的电影 很是牛逼

51分钟前
  • 皮皮敦敦
  • 推荐

不知道为什么我的Bruce总那么悲剧那么令人心疼,连片尾曲,都成了令我肝肠寸断的what a wonderful world...

56分钟前
  • mon babe
  • 推荐

我就觉得很困惑,时空传送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不能找一个正常一点的人,关系到人类未来啊!秃子那个状态一眼看起来就有精神问题好吗!谁会一回到过去就惊动警察和医生啊?悄没声的执行任务得了,到处跟人说什么啊。

1小时前
  • 老残
  • 还行

20世纪90年代最优秀的科幻电影,没有之一

1小时前
  • 西南偏西
  • 力荐

和《蝴蝶效应》完全不同风格的时间旅行题材电影,时间衔接循环得很好。布拉德·皮特表演得非常好。

1小时前
  • 暖鱼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