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速递

HD

主演:赵铭岳,吕晓霖,余皑磊,啜妮,张优,李非,顾长卫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命运速递 剧照 NO.1命运速递 剧照 NO.2命运速递 剧照 NO.3命运速递 剧照 NO.4命运速递 剧照 NO.5命运速递 剧照 NO.6命运速递 剧照 NO.13命运速递 剧照 NO.14命运速递 剧照 NO.15命运速递 剧照 NO.16命运速递 剧照 NO.17命运速递 剧照 NO.18命运速递 剧照 NO.19命运速递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命运速递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讲述了一个投资煤窑失败的 屌丝,利用身为演员的女友色诱老 板,从而诈骗钱财用来还债的故事。 其中,美人计色诱诈骗、娱乐圈潜规 则横行等情节大胆、香艳,也让这个 以命运为主题的故事有了更多看点。 此外,诸多线索并行发展,大款、屌 丝、要账的混混、黑帮大哥、小演 员、快递员等众多角色的命运交织在 一起,最终汇集成一幕五味俱全的人 间悲喜剧。道医傅青主火爆浪子粤语兔宝,这只是一个阶段澳洲天空告诉我关于黑海的事第一季断线人生影之宅国语极品女士第二季甜蜜十六岁粤语版深郁黑暗幻界巴士小杜丽第一季月球:通往宇宙之门夜蝴蝶流星2022超胆侠2003樱桃怨佛罗里达饭店阑尾山中静夫的尊严死力量密码春潮2019天邪鬼前外科医生杀手最后的战斗花牌情缘下班!去约会本垒打龙门笑传2遥远的他劲道猪头肉间谍明月007之择日而亡英语井下9人魔鬼情人儿子离家时黑神处女泉生于70年代织物2018法国女人1995蜜月重温

 长篇影评

 1 ) 专访李非:一个乡村青年如何成为姜文的编剧,以及他的魔幻前半生

姜文坐在观众席的山顶上,他站起来俯视整个影厅,“这是我最喜欢的电影”,没有加任何定语和限定条件,这句话出现在《命运速递》的首映礼上。

《命运速递》的导演叫李非,就坐在我们面前。

餐桌上有一小堆细小如米粒的纸球,几分钟前,它们还是属于餐巾纸的一部分。李非用一根手指把纸球们分开,渐渐排出一个圆形,看起来像某种仪式。

他比几年前瘦了太多,摘掉眼镜,以一种不太正确但极为舒适的姿势垮着肩膀,白色T恤上印着卢浮宫名画《阿拉达的下葬》,左臂上纷繁复杂的纹身引人注目。

李非出生在一个重要年份,1978,与中国的改革开放同岁。

他的父亲生于1949,与新中国同岁。

李非继承了父亲的爱好,喜欢摄影、绘画、音乐和文学,也延续了父亲与周围环境的格格不入。

他从偏远的山西小城而来,在北京漂泊十年。

现在,他以《命运速递》导演的身份接受毒舌电影的采访,这是他在4年前完成的导演处女作,一部备受赞誉的多线叙事喜剧片,终于在5月25日(周五)与观众见面。

除此之外,他身上还有另一个崭新发亮的标签——姜文的编剧、《邪不压正》的核心主创之一。

在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这个年近40的山西人又一次攀上了人生的高峰。

这一次,他很难坠落。

黄色录像带:计划释放身体,结果荡涤灵魂

李非17岁的时候,正在念艺校,学习画画。

某一天,他和一哥们想租几盘黄片儿,并做了还算周密的计划。

观影地点选在哥们他爸的水泥厂办公室,因为房间里有一台电视机。时间定在工人们下班后的晚上。

片源来自当地的一间录像带租赁店。为了租下播放设备,李非的哥们偷偷押上了自家的户口本。

他们拿着店主推荐的4盒录像带抵达工厂办公室,连好设备,拉上窗帘,按下播放。

“卧槽,上当了!”

李非的哥们只看了两眼,就知道自己被骗了,在沮丧中沉沉睡去。

李非则一直看到第二天上午10点多,一夜未眠。现在的他已经忘记了那部带点软色情的无聊电影,只记得另外三部——《阿甘正传》、《低俗小说》和《霸王别姬》。

画风突变的录像带之夜发生在1995,而前一年就是“电影史上最辉煌的一年”1994,那一年全世界诞生了40多部流传至今的影史经典。

在山西某座小城的水泥厂,在一夜之间,李非通过电视机和录像带,看到了三部影史顶级电影。

从这天起,混迹录像厅的他开始看“真正的电影”,录像店的老板成了他的看片指导,“他很有品味,给我推荐《搏击俱乐部》、北野武……太多了。后来我就想,山西一个小城市的小租碟店里,藏着一个非常高级的影迷。”

但拍电影这事,他当时没琢磨过,也不曾预料自己会成为姜文的编剧。

写小说还债:你可能也是受了点刺激

2008年,李非来北京做生意,失败,但不想返乡。

因为被朋友套路,他身上还背着10万块钱的债。这段经历,和《命运速递》中的主人公方南十分相似。

2009年,他加入艾青之子的工作室,有幸参加了“大仙儿饭局”,第一次见到了姜文、王朔、洪晃。

“曾经的很多偶像变成了朋友,特别晃范儿。”直到今天,李非回忆起这些,语气里仍然带着惊讶和喜悦。

不久,他前往震区做调查,参与采访撰稿,文章被发表在博客,浏览量极高。

某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艺术家问他:你的文笔不错啊,没有琢磨过写东西?

对呀,干嘛不写呢?

31岁的李非开始了写小说的试炼。白天去国贸的公司做设计总监,晚上坐地铁倒公交,回草场地十几平米的房子里写小说。

2010年元旦左右,李非完成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他找了一家打印店,把十多万字的稿子印成一本书,装在包里,在回家路上,每隔几分钟,就拿出来看一看、翻一翻,他不太相信自己做了这么件事。

夏天到了,李非毅然辞职,搬到三元桥,开始写第二本小说,“快写疯了”。

当时的他已经没有任何积蓄,还被人疯狂打电话追债。

某一个下雨天,李非终于接通了来自山西的讨债电话。

对方扬言,无论你在哪我也能找到你,别撕破脸。

李非说:王总,没事,你的钱很快能还上
对方:找到赚钱的门路了?
李非:我在写小说。
对方:你这多少也受了点刺激吧?
李非:小说出版,要卖得好的话就能还你了。

李非的父亲在2001年去世,当时他25岁,要照顾弟弟和母亲,他希望在父亲去世十年的时候完成小说。

2011年秋天,他做到了,小说名叫《好像一无所有》。

他也仍然一无所有,只有仅剩的3000块。

按照老家的习俗,李非和弟弟要返乡,给父亲办十周年的仪式,在小乡村这是一件大事,要被围观、点评。

李非买不起太贵的东西,他安慰自己、欺骗别人:“我爸那个人都不在意这些”。

把父亲的灵请回家,待一晚上,第二天要再送回去,路上需要吹打队伍,穿过整个村庄。

李非请不起真人乐队,他听了别人的建议,租了一辆三轮和一组音箱。

那一天,村民们夹道围观,载着音箱的三轮在前,李非捧着父亲的遗像,带领20多号亲戚在后。走着走着,音箱突然没声了。队伍停下,修了片刻,声音出现,大家继续前进。

没走一百米,声音又消失了。队伍再度停下,众目睽睽,讥笑纷纷,李非崩溃了,他把父亲的照片交给弟弟,冲到前面,扯掉了音箱的线“滚!我不要音乐了好吗?”

小三轮扬长而去,一群人寂静无声地穿过村庄到达墓地,李非把自己的两本小说烧给父亲,哭到无法自控。

11月份,李非回到北京,写完两本小说的他整个人已经空了,口袋也空了,但转机从此发生。

他到了一家更大的广告公司做设计总监,薪水不菲。

不久老家的一个集团要做视觉系统,李非接了这个活,突然拿到了十几万,还了债,压在自己身上几年的重担奇迹般地卸下来。

更巧妙的是,有一次左小祖咒请他吃饭,席间,在出版社工作的昆鸟听闻李非写小说,希望拜读。李非回到家给对方发了电子版。

第二天早上,昆鸟给李非打电话,他熬夜看完了小说,并答应李非“我一定要帮你把书出版了!”

前后只有一个月,李非的小说成了真正的书。他拥有了作家的身份。

几乎成为宁浩的演员:我就是不让你演戏

生活突然变得顺风顺水,奇妙的事情接连发生。

2010年冬天,李非在经过王府井百货,突然被一个小女孩拦住“先生能不能拍张照片?宁浩新电影招募演员。”

李非被小姑娘恳求,拍了一段视频“宁浩导演我知道,我们都是老乡,《疯狂的石头》挺牛X的,《疯狂的赛车》也……不错,希望他拍出更多好电影吧!”

李非完全没有在意这件事,但一两周后接到通知,得知自己进入了第二轮,于是又去演了个小品,直接进了第三轮名单,20个人要进行三周的封闭训练。

当时李非已经32岁,当演员,对他来说是人生大事。

反复思考之后,他去找老板提辞职。

经过几个回合,李非告诉了老板实情:我要去当演员了,宁浩找我去当演员。

老板手里夹着烟,大概愣了半分钟,才反应过来:噢噢噢,行行行,如果不行公司的大门永远向你敞开。

李非去找了宁浩,他第一次离电影这么近。

后来他才知道,宁浩在2万人中选择了他,他也是唯一一个从大街上被选出来的演员。

宁浩当时已经完成了《无人区》,但暂时无法公映。他计划拍一部民国背景的喜剧,希望找一些生活质感厚实的演员。

《命运速递》的男主角赵炳锐,当时也在名单之中。

《命运速递》中的赵炳锐

集训结束,大家到KTV唱歌喝酒,宁浩对李非说:你是咱们这里头演得最好的,但我就不让你丫演戏。

李非问了好几遍为什么,宁浩只回答:就不让你演。

当时已经是2011年的春天,这部招募演员的电影突然无法成行,宁浩转而启动了《黄金大劫案》,没有适合李非的角色。

但影片读本会的时候,宁浩邀请李非前去,希望他给剧本提意见。宁浩对李非有别的期待。

在宁浩训练班时期的李非

虽然电影没拍成了,但李非和赵炳锐成为朋友。

这是一个热情、仗义的河南小伙,把李非引荐给了王小帅,两人合作了《闯入者》的剧本,提名了金马最佳原著剧本奖。李非又成为了一个编剧,起点不低。

命运速递:300万投资,抓住就不松手的一次机会

赵炳锐经常接到自己不喜欢的角色,李非也不是总有好项目在做。

“我们自己拍电影吧,你当导演和编剧,我当制片和主演!”

赵炳锐说出了豪言壮志,两人觉得能干,但都没底气找行业内的投资。

李非和赵炳锐当年的样子

赵炳锐动身回河南找钱,结果只找到了一个人,郑里明,在电视台做过一些项目的制片人。

李非写了一个几百字的故事梗概,郑里明据此做了一个PPT,开始满世界拉投资。到后来,李非都忘了这事了。

2013年冬天,赵炳锐突然接到郑里明的电话,深圳一家做刷子的公司可能要投资。

最后,对方给了300万,260万拍摄,40万宣发,极低成本。

李非心里想,能拍就行,多少钱办多少钱的事,他知道很多人几十万就拍了电影。为了抓住这个机会,2014年春天李非用一个月的时间火速完成了剧本。

虽然投资少,但第一次拍电影他还是希望找到几个知名演员。

“屌丝男士”大鹏看了剧本,非常喜欢,也愿意饰演其中的角色,专门在搜狐总部附近请李非吃饭。可惜当时他正在筹备《屌丝男士》电影版,也就是后来的《煎饼侠》,大鹏对李非说:你帮我弄弄电影剧本吧,太难弄了!

李非还找了范伟老师,希望他演老板的角色,范伟说:嗯,挺好的,这个团队我记住了,如果他们有第二部片子我一定参加。

结果找来找去,最大的咖只有一位顾长卫。李非请吃饭,顾长卫买的单。听说找自己演戏,这位中国最好的摄影师一直问“你觉得我行吗?”

事实证明,很行。

顾长卫在《命运速递》中饰演四哥

影片在6月4日开机,只拍了29天。距离杀青一周的时候,制片突然找到李非,260万快花完了。

李非的第一反应是你大爷!后期怎么办?

他咬着牙拍完了最后的雨戏和海上的戏,并花了3天重新拍摄餐厅的戏份。

杀青那天在北戴河,李非希望晚上大家在海边一起烧烤。结果制片订了一个离沙滩两公里的餐厅,大家连一滴海水都看不到。

电影就这么拍完了。

后期的所有环节,他们都争取到了最低报价。钱,赵炳锐出一半,李非出一半。

毫无意外,李非又恢复到穷困潦倒的状态,只剩几千块,房子快到期。作家也当了,编剧也当了,导演也当了,最后还是一个穷光蛋。

他听朋友说,有一个FIRST青年电影展,于是投了自己的影片,没想到获得四项提名,赵炳锐还拿到了最佳男演员奖。

那一年,姜文任FIRST评委主席,编剧严歌苓是评委之一,这是李非生命中两个重要的人物。

严歌苓在重返柏林之前,把李非推荐给了北京文化的创始人娄晓曦,他因此解决了迫在眉睫的生计问题。

严歌苓对他说:你别谢我,谢谢你自己的才华。

李非和姜文因FIRST影展,在西宁已经认识,但第一次正式见面是在姜文北京的工作室。见到李非,姜文的第一句话是:你以前都给谁做编剧啊?

他看中了李非。

邪不压正:被姜文逼着一场戏写100稿

《邪不压正》改编自张北海的小说《侠隐》,姜文的第六部导演作品,无疑也是2018年最受期待的国产片之一。

李非为这个项目工作了400多个日夜,24小时候命。直到采访的那天,他还在盯预告片,审通稿。

最初何冀平写了一稿剧本,后来姜文和李非共同创作,拍摄到四分之一时,《一步之遥》的女编剧孙悦加入。

姜文非常尊重编剧,带他们进组,商量每一处改动。在剧组,李非和孙悦永远住在姜文隔壁的房间,随时准备着熬大夜改剧本。

李非和姜文在《邪不压正》片场

姜文有一个坚定的创作理念,一定要和别人不一样。

这样的要求,需要编剧穷尽无数可能,就像“蝴蝶效应”,每一次人物做出不同的选择都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最多的一次,李非把一场戏写了近100稿,每一稿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每天开拍,现场所有的部门都在等,等姜文和编剧给出最后一稿。

作为男主角,彭于晏都演懵了,他经常跟李非说:非哥,我说实话,我现在不知道我在演什么,我特别好奇这个片子最后剪出来是什么样。

李非的压力也极大,达到姜文的要求太难了,焦虑是常态。姜文总跟他讲,我们要平地起高楼,最后要的是楼尖。

在反反复复的修改中,姜文让李非学到了如何用尽方法寻找生活的真实面目,至少他们都在接近这个目标。

姜文为李非的剧本感到骄傲,预告片剪出来的时候,他对身边的工作人员说:你听吧,但凡你能听到能看到的台词,都是他写的。

李非对姜文有着巨大的感激之情,在《邪不压正》之后,《命运速递》终于迎来了上映的机会,行业和市场已经向他敞开了大门。

但正如严歌苓所说,他不必感谢谁,而是应感谢自己的才华,或许还可以加一个坚韧。

更多内容:关于李非、《命运速递》、姜文和《邪不压正》

Q:姜文很喜欢《命运速递》,那他有没有说这部电影的缺点?

李非:能够感受到这真的是他喜欢的那一个方向的东西,但处女作确实能看到一些别人的影子,不管是致敬也好,还是……比方说昆汀、科恩兄弟,包括那些黑色幽默和非线性叙事,确实总会被人觉得你是在……可能心里没有,但潜意识里会有。毕竟从一个影迷到一个导演拍电影,可能都难避开这个东西。

往后拍的话,确实是拍出来属于自己的东西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姜文一直鼓励我的。

Q:现在这个版本的声音、调色重新做过了吗?

李非:这个片子卖给了剧角映画,声音、画面、音效全部重做了。

以前在FIRST放过一次,那次我看到中间差点走了,本身做的糙,放映出来边角都是暗的,声音听不清楚。那一场结束,梅雪风跟我对谈,我都有点羞愧,不知道说什么。(问记者)你看调整过的版本了吗?还行吗?

Q:我那场效果不错。

李非:那还挺好的。

Q:影片中有一个镜头,羊肉串的钎子突然弯曲,很有超现实的感觉,为什么做这样的设计?

李非:这个跟赵炳锐有关系,剧本里本来没有母亲的剧情,我们撺掇电影的时候,突然有一天,在他家,给我们做面吃呢,接到电话,他妈妈去世了,写剧本的时候我就把这个放进去了。我在片尾专门写了一句话“谨以此片献给赵炳锐的妈妈”。

说到钎子,简单点、孩子气点说,可能是某种神迹,某种奇异的现象。

因为我有过经验,我父亲去世的早,有一天我在海边跑啊跑啊跑,突然看到我爸在很远处拿椅子坐着。我也不知道是不是幻觉,但我觉得这些是有可能啊。

为了拍这个,当时还费了很大劲,找了特效公司,当时条件也不行,是我没拍好。

Q:怎么请到了顾长卫导演客串?

李非:很简单,就觉得总得有个人震一下场,炳锐跟顾老师熟。他其实不是演员,但觉得劲儿挺合适的。就吃了顿饭,好像顾老师买的单。

很奇怪,他一直问“你觉得我行吗?”“你确定我行吗?”我说肯定行,他就答应了,就关注词多不多,去了现场就发现词有点多,我说那您自己改一改,因为他也是大导演,懂这个。

但还是多,背不下来,就拿了本书,把词插里边,对着念。河南话也是我们一句一句教的,有观众说他是读书的大哥,其实是背不下来词(笑)。

Q:顾长卫导演有拿片酬吗?

李非:一分钱也没拿。我们还琢磨要不包个红包,但又想别把事弄俗了。

Q:影片中有一个同性恋角色,引起了一些争议,你怎么看?

李非:这个我真的要重点说一下,豆瓣上,这么说吧,这个片子目前本来评分的人就不多,凡是打一星的都跟这三个字有关系。

我想说我真的一点都没有歧视!虽然我不是,但我有很多同性恋的朋友,有男的也有女的。我甚至(对同性恋)都没有任何感觉,只是取向不同,跟我没有什么区别。

我觉得这个同性恋角色是电影里最可爱、最干净、最纯粹的角色,非常简单,就是想找一份爱,虽然老失恋。我个人真的这么认为,他可以屡次碰壁,依然去追求,明知道自己这个身份,依然敢于去争取,我觉得挺好的,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么去理解,是因为这个角色在电梯里被打了吗,还是怎么…

Q:你怎么看现在的“政治正确”,和一些舆论?

李非:当然首先,应该是法律来维护这个秩序。我本人对任何道德审判和道德绑架都是排斥的。

形成某种舆论也问题不大,但真正上升到一个群体性的、别人都不能说任何别的言论的话,跟那种文革、宗教狂热,跟某种偏执化相似的,集体不容有个体化的声音出现,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

Q:你有没有想过拍这样的题材,不是被体制所迫害,而是被一种社会道德潮流所迫害?

李非:当然有想过,因为比方说《命运速递》不太涉及到社会层面,如果有机会,想做点所谓吧有点社会关照的东西。

我觉得现在的我跟我周围的环境,和几十年前我父亲在老家和周围的环境,没有太大的区别,都面临一个个体和世界的相处吧,通常是格格不入的。

我特别感兴趣,一个外在的世界是如何把一个人进行瓦解、进行裹挟、进行改变、进行某种催眠的,或者说最后真的彻底把他改变。有些人可能不放弃,但他会付出代价。

这个是挺有意思的一件事,像《堂吉诃德》,像《肖申克的救赎》,像《鬼子来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Q:你会经常和姜文聊这些吗?

李非:当然,姜老那个人绝对不会聊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天,他经常说:我拍电影可不是奔着家长里短去的。他最痛恨的就是所谓的家长里短。

你要跟他认识的话,每次聊天都能听到很多金句,他真的是那样。

Q:我感觉姜文有点怨,希望开民智,但可能民智不为所动,他生活中是这样的人吗?

李非:我们经常聊,比方说《一步之遥》,他就说“我再也不干这种包饺子喂猪的事了。”

我觉得他为什么来找我合作,他还有王朔,包括那位艺术家,包括我,骨子里面其实是反叛的,是怀疑主义的,是悲观主义的,对那些人们确信的、笃定的、甚至群体性趋之若鹜的所有东西,都是持怀疑态度的。

谈不上愤青,这涉及到如何理解这个世界。如果你认为这个世界上真有一种真理是颠扑不破的、不容侵犯的,那你会迅速站到真理对面。

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去突破的,而这才是所谓的自由吧。

Q:有人会觉得姜文在媒体前、公众前也在扮演“姜文”,你怎么看?

李非:这个他聊过,拍一电影也好,写一故事也好,他的原话是“通过人物来找自己”,找内心里面最深的东西。

我不认为找自己就是自恋、自负、自大,古往今来,大艺术家不都是在找自己吗?找自己就是某种接近真相的过程,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

Q:他是不是喜欢康德?

李非:他很少会提到这些名字,但是我觉得他自己在践行这件事,通过思考、通过电影,这是每一个艺术家应该做的事。

Q:媒体圈一直说姜文很难采,你怎么看?

李非:人与人之间,我来找你跟你聊天,实际想通过你来证明我的某种观点。

我觉得,他更愿意把他想表达的东西放在他的电影里、人物上。他可能不是特别愿意评价自己的电影,不太乐意跟媒体、记者通过聊天沟通。

第一他本人就是一个深居简出的人,第二他朋友很多,但不是每天呼朋唤友,绝对不是,我觉得他,如果不是因为电影本身的商业属性,他可能选择不接受任何采访,不做电影之外的任何沟通。

Q:《一步之遥》很多观众看不懂,《邪不压正》呢?

李非:我们写《邪不压正》的时候,姜老跟我说过一句,“非老,咱们至少得让人看懂啊,看懂啊,别人说了我的电影只要能看懂就行。”

最后的时候我们俩聊,我问“你觉得能看懂吗?”他说“嗨,能看懂多少算多少吧。”

Q:《让子弹飞》很爽,这也是《邪不压正》的直观气质吗?

李非:是,非常爽,嗨!

电影语言本身爽,节奏、视听、台词、表演方式、剪接方式、音乐……整个电影语言创造出来的爽。从意识形态来说,真相以及民众所认知的真相之间的关系,我觉得这也是姜文电影一直在探讨的。

他觉得世界可能就是扑朔迷离的,不愿意把东西弄得那么清晰,这真的涉及到创作观和世界观。对他,对我们整个团队来说,共同的认知是,事情其实是说不清楚的。

我们就在干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试图通过电影给大家创造一个世界,挺拧巴的。

Q:你每天都要在现场调整剧本吗?

李非:必须的呀。每个演员都没有完整剧本,都在演局部,谁也不知道怎么回事,甚至有的情节我们也不知道。

我印象最深的是,姜文和彭于晏在片中最后一场重戏,那天晚上我和老姜俩人在房间里说,片中俩人都是穷途末路,咱俩现在是不是也有点穷途末路了,编不下去了?

写到那吧,这俩人的关系,又得连戏,又得达到不俗的状况,又不想要好莱坞套路化的解决方法,种种压力,聊到两点多,最后还没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法。

他说,先睡吧,睡个好觉,醒来就有了,醒来就有了,我们总是醒来就有了(笑)。

Q:你享受这种感觉吗?

李非:在写的时候,焦虑,每天特别焦虑,因为要达到他的要求很难。最后完成了,尤其是整个拍完了,回想起来,第一真的非常享受,第二觉得真的学到了很多,因为他真的是个很伟大的导演、很伟大的演员,同时他本人也是编剧。

Q:跟他学到的东西真的能帮助到自己吗,用到自己的电影中?

李非:我觉得是非常有帮助的,因为我自己也做导演,跟他做编剧一年半,我觉得对我最大的帮助,每场戏,或者每一个人物,都随时存在很多可能性的。

跟我们的生活是一样的,如果是纯粹编的话,你是编不过生活的,生活也不受你的控制。

我觉得姜文导演让我学到了想尽办法去寻找情节,最后的时候,希望真实的面目自己出来。我说的也有点抽象,这场戏,这几个人物,本来应该在这个时间、空间想说的话、要做的事就出现了。

Q:接下来的作品有计划吗,也是非线性叙事吗?

李非:已经在筹备了,叫《两只老虎》,线性叙事的,大概下半年就开拍了,也是一个黑色幽默的故事。可能演员就有一些大咖了(笑),这个其实对我来说不重要,关键是投资大了之后,资方对这个就有要求了。

Q:现在你最想在电影里表达的是什么?

李非:我觉得生活就是挺荒诞的,生活更巧,只是我还没有能力真的去还原,能挖掘出生活里面真正的那个荒诞感觉,如果真的能做到,那真的挺牛的。

撰文:空山

采访:法兰西胶片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毒眸 原标题:全网最全爆料!《邪不压正》编剧拍出一部姜文怒赞的电影


后记:2018年5月采访的李非。当初差点因为这篇稿子猝死,时间特别紧,两个半小时的采访,自己扒词整理,成稿超过8千字,素材超过2万字。

非常抵触把李非的前半生按线性叙事的方法潦草完,一直在思考怎么剪辑故事,迫切地希望这篇稿子的节奏、叙事与《命运速递》形成互文。

一是追求现实趣味性,一是锻炼自己。

线性是最简单的,已经做过很多次。

以前写过克里斯·帕拉特,用的是双线叙事,一条发布会现场,一条他的人生经历,虽然那篇稿子也一般,但觉得方向是对的、尝试是好的。

渴望在叙事把控上更进一步,雕琢词句是叙事不足时的下乘。

但当时完全没有能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把两万字素材剪好,试过几个开头,但后面总排不好。等到自暴自弃用线性时,离交稿只有几个小时了。写到凌晨2点多才睡,6点多起来继续写,到了公司仍然晕头转向地敲着键盘在猝死边缘游荡。

交稿后,主编似乎没那么生气了,觉得写得不错。发了之后,一些同行纷纷表示自己没法写了。其实是采访之功、是素材庞大之功,我只是做了加工。

当时刚发了稿,就看到巴芮写的《逃离美发厅》,内心极为震动,大部分是因为那些人物的遭遇,小部分因为作者的叙事能力。长叹一声。

关于李非,他有着旺盛的表达欲和极强的表达能力,或许因为是个导演,他的叙述是有画面、声音和温度的,可惜我不能完美传达。期待他的新作品。

 2 ) 每一个人都要讨自己的债

电影看完,赵炳锐饰演的要账混混一直在我脑海中。演员在饰演一个角色时,一般都会给这个角色写一个人物小传,这个人出生在哪里?生在什么样的环境之中?他是怎么形成现在的性格?……这样,演员才能为自己的表演找到依据。赵炳锐一定是做过这样的功课,他把这个混混饰演得活灵活现,他黑、长、瘦,穿着碎花短袖衫,黑长裤,手拿哑铃,歪着头外八字混不吝地走在大街小巷,帮人讨债。如果我走在大街上碰到这样的人,我会避开,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会避开,因为你嗅到了危险的气息。他看起来什么都不怕,谁拦砸谁,天上地下,任老子横行。但如果走近去看,我能明白他的“怕”,他用凶蛮的外表遮掩自己胆怯的内心。

我熟悉这样的混混,因为在乡村,这样的人每一个村庄总有一些。他们处处惹是生非,让人头痛,没有规矩,任性胡来。等他们流窜到城市上后,像电影中这个混混,没读过多少书,身无长技,只好依靠蛮力来打出一小块生存的空间来。在很多人看来,他们就是臭虫、蟑螂、老鼠,弱小却讨厌,唯恐避之不及。这也许给了混混一个错觉,人们怕他是因为自己强大。但其实他们的命运之路却只会越走越艰难,毕竟等到了那些人忍无可忍,一个拖鞋就能把臭虫和蟑螂拍死。但他们的内心世界,少有人关注。他们有他们的一套感情表达方式,比如说电影中这个混混,他把母亲的骨灰始终放在自己的身上(电影有个非常有意思的超现实场景,当混混把铁钎戳往对方时,铁钎突然弯了,而对方戳向他,是母亲的骨灰袋帮他挡掉了,死去的母亲既为他避免了一场牢狱之灾,又为他捡回来一命。这个细节我很喜欢,处理得很是诗意。),母亲生前想去看海,他最后便把母亲的骨灰撒了大海。

如果说混混是讨债的,片中其它人难道不是吗?那位不得志的女演员,不靠谱的导演想泡她,男朋友让她勾引老板,她要向这些人讨情感受创的债;还有女演员的男朋友,做生意被人坑,做小弟被人嫌弃,他要向这些人讨道义上的债;那个老板的妻子,老板对她毫无兴趣,她脱光了,老板也不看她一眼,她要想老板讨婚姻的债……人这个时候都是可怜的,他们陷入在自己的生活困境中,每个人都在寻求挣脱。当导演把这些人编织在一起,故事的张力就出来了。电影从混混被关在后车厢里开始,到最后坐在船头撒骨灰结束,期间各色人物纷纷登场,闹出了一场啼笑皆非的黑色荒诞喜剧。这里不得不说,饰演这些角色的演员们我基本上都不熟悉,但都在状态之中,且群戏很好看。小黄河饭店,几个演员对戏,一个人的表演托着另一个人的表演,人物之间的情感波动都铺陈得非常到位。我觉得好的演员,一定既对自己的角色有深入的了解和把握,也能与其它演员合作,让戏的层次感展现出来。

电影最大的特点便在于他讲述的结构。剧本很扎实,非线性叙事,闪回与倒叙来回穿插,剪辑是得当的,能够让叙事既能保证多角度又能流畅地往前推进。导演李非是姜文的编剧,这也是他的第一部电影作品。作为处女作来说,这是一部成熟的电影。他对为什么叫《命运速递》这个名字有一个解释,“命运速递,这个是拒绝不了的。每个人拿到速递时,他不知道他即将打开的是好命还是坏命,然而他不得不打开。”对这部电影,他的这个解释倒贴合他的叙事技法,每个人都遭遇到不曾料到的命运转折,完全不在自己的预料中。电影中一个好看的故事展开了,而现实生活中这些人物的原型们却面对的是一个未知的命运之路,好好坏坏,起起落落。这便是人生吧。

 3 ) 命运速递

多线叙事的结构构架起整体 只讲述了一天发生的事 各种闪回 插叙 倒叙 男主的表演加分 河南话很好听 国内的小众电影 也算心水之作 眼前一亮 几位主演的表演也可圈可点 人性中的弱点与血性皆暴露无疑。黑色幽默元素参杂其中 幽默中又有一丝戏谑意味 算是为影片又增添了一份亮点。作为一部小成本电影总体完成度较高 充满诚意。

 4 ) 你只有非常与众不同,才能够被需要

在看《命运速递》之前,最常听到被提及的关于本片的两个标签,一个是姜文的御用编剧首部导演作品,另外一个就是first电影节黑马。

也许是受舆论的话题引导,最初对于本片的想象大概会是个极具商业风格的电影,万万没想到,看完下来感受到的是一股子莫名的文艺范,有趣又讨人喜欢。

《命运速递》与其他的片子比起来,最特别的应该就是结构了,非线性的叙事结构,靠着各种闪回,让大家从第一个事件开始,不断的转动视角,事件背后的一个个的人从此走散,然后换个地方又再相遇,领取了新的关系及下一个目的地。

非线性叙事最容易让人联想到的就是昆汀,最初的《低俗小说》让他在电影界的地位稳固。我个人印象比较深刻的要说是《杀死比尔》,每一个情节和场景的编织自然又随意,很像是随手拈来的拼接,可其中所蕴含的画面剪辑智慧,又值得细细品读很久。

从国产片来说,大家熟悉的非线性结构,不得不提到《心迷宫》,这也是《命运速递》刚刚开始之后我最早联想到的一部影片。

比起《心迷宫》一个又一个尸体以及死亡所带来的阴翳气氛,《命运速递》则用搞笑轻快的人物对话来开场,女主角和周小铁的人物状态在闪回当中,像是欣赏一朵盛开的花蕾一样一层层的去了解去展现。

故事就这样的开始了。

一个要债小工北漂所接的第一个任务。

一个欠债要女朋友去用美人计勾引老板的屌丝。

一个不得志又不愿放弃的女演员。

通过这样的视角去了解故事,感受是具备层次的,先是意外,随后是趣味、命运的必然和无常。

看过影片之后,对于男女主角两个人的印象可以说是最深刻。

女主人公一直怀揣着明星梦,一次次的跑剧组,然后机会仍旧寥寥无几,本以为能拥有幸福的爱情,哪知道男朋友还身背债务要她去施美人计。

有几个场景,让人忽然对这个女人充满了同情。

一个是在西餐厅,坐在导演的对面,她说,导演关于这个角色我有一些自己的想法,她转身到背包里找笔记本,导演却制止了她。他只想和她回家彼此更深入的了解,她满怀期待的那张脸,在镜头前如同一朵忽然被抽去了灵魂的牵牛花。

第二个是她在家中痛哭,流着泪说,我有什么好骗的他为什么要骗我。那样的表情,是所有女孩儿成长路上都要经历的一次痛楚,自那之后,女孩们学会坚强,学会了自己疗伤,学会了未来的苦难吃也要自己扛。

第三个是她拎着那皮包里的钱,拿出一张付给出租司机说不用找了,然后把钱放在了周小铁的面前。所有贪婪的女人都会明白那样的感觉吧,就是我辛辛苦苦渴望不可得的东西忽然从天而降,只敢轻轻的品尝,只要一口就足够,过一次说不用找了的瘾,然后把它交给真正需要它的人。

扮演该角色的吕晓霖,在去年的《白夜追凶》当中的出演终于大放光彩,不得志的女演员,总会被人们所欣赏。

周小铁看似是个没头没脑的河南小混混,随身带着爸爸给他的礼物,腰里别着妈妈的骨灰,再坏的人,心里都有柔软的地方。最后一把刀子向他捅过来,又是那骨灰救了他一命。不知道导演在这里所表达的,会不会是心中挚爱是我永恒的铠甲。

周小铁的扮演者赵炳锐,在当年度的first电影节也获得了最佳男演员的殊荣。

特别的电影值得被记住,特别的演员也一样。

最近在看《创造101》,马东在节目里说,被需要的,应当是最与众不同的,只有那样,才有需要ta的价值。

我想,用来形容《命运速递》再合适不过。

 5 ) 商业片卖相下最大程度兼顾了文艺片的个人表达

命运速递》事先知道是一部低成本电影,但确实没想到只花了200多万。剧本创作2个月,筹备1个月,29天拍完,剪辑半年,完成至今3年有余。很明显美术费用是没有省的,大量的夜戏注定灯光费用也省不了,因为是非线性叙事结构,很多戏需要设计N种镜头方案,演员费用按导演的说法,都是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参与,省了不少,其中有我喜欢的余皑磊加盟。可见,作为编剧出身的李非导演魅力还是有的,作为处女作确实厉害了!男主赵炳锐凭该片拿到第9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演员奖。他一出场老让我联想到年轻时候的谢霆锋。张优的戏也非常棒,诠释一个跟着大哥混了五年还得不到大哥照顾的小弟,为了还10万元债务,不得不让自己的媳妇铤而走险,媳妇作为一个有梦想的底层职业演员,为了爱人而被迫卷入漩涡,媳妇的扮演者吕晓霖说这个角色是导演兼编剧的李非为她量身打造的……整部影片的大大小小的角色个个都入戏了的,让这部电影很接地气,人物命运有呼吸感,导演的个人表达也在片中处理得当,发声和过审之间的分寸拿捏到位。按投资方要求,商业片卖相下最大程度兼顾了文艺片的个人表达。如果能有《心迷宫》的宣传模式,《命运速递》的票房会远超前者。一观众提问:为何要用类似《心迷宫》的非线性故事结构。导演回答如果用常规叙事那岂不是有更多类型片对比了,相对来说非线性故事结构还少一些,更主要的是他喜欢昆丁和科恩。李非导演也因为这部影片得到姜文的认可,受邀加入了姜文导演新片《邪不压正》的剧本创作。《命运速递》是一部诚意之作,值得进影院捧场。从我的角度非常想给5星,从第一部导演处女作完成到这样的层度非常值得鼓励,但为了避免被归入水军的队列,就不打五星,4星半吧!

 6 ) First电影节黑马,玩结构的小成本独立佳作

作为一名喜欢国产独立电影的影迷,当得知《命运速递》终于要在5月25号上映的时候,还是挺开心的。

《命运速递》是从First电影节出来的低成本独立小片——2015年第九届First影展上,李非导演、赵炳锐、吕晓霖、余皑磊等主演的《命运速递》提名了四项大奖,最终赵炳锐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奖。

熟悉中国独立电影的影迷肯定对First电影节不陌生。近几年,First为我们输送了太多优秀的独立佳作,获得金马奖最佳影片的《八月》,提名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奖的《心迷宫》,还有《黑处有什么》、《中邪》等等等等。

也许《命运速递》的名气不如上面提及的影片大,但绝对算黑马一匹。很多看完电影的观众说《命运速递》让他们想起了宁浩的《疯狂的石头》,都是非线性叙事,都是讲述小人物的故事,都很“黑色幽默”。

尽管在很多方面都不如《疯狂的石头》成熟,但《命运速递》是一部能给人带来惊喜的电影,在低成本的限制下,它对于非线性叙事结构的尝试以及影片中演员恰到好处的表演,已经算近几年来比较不错的独立电影了。

玩结构的处女作与黑色幽默

盖·里奇的《两杆大烟枪》、宁浩的《疯狂的石头》、忻钰坤的《心迷宫》,很多导演在拍自己处女作的时候都选择了在结构上做文章,李非也不例外。

《命运速递》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手法,电影中有三个核心人物,赵炳锐饰演的周小铁,吕晓霖饰演的初九和张优饰演的方南。

周小铁被组织派去北京追债,他的追债对象则是方南。方南投资煤矿失败后欠下了十万元,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方南决定让自己不出名的演员女友初九,去色诱老板万玉城来骗取其妻子的钱。

追债的,躲债的,有钱的,没钱的,这些本来不该有关联的人,在短短的二十四小时内,命运被绑在了一起。

在预告片中,导演借角色之口自我调侃,“这套戏呢,我想用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来拍,我想要的感觉是现实荒诞主义。”

库布里克早在1956年的《杀手》中就尝试过非线性叙事的结构,昆汀拿到金棕榈的《低俗小说》中也将环形结构玩得炉火纯青,其实非线性叙事结构发展到今天,早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但要拍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非常考验编剧的能力,好在导演李非就是编剧出身。

2015年那一届first的评委会主席是姜文,他在看完《命运速递》后邀请了导演李非担任自己新片《邪不压正》的主力编剧。在此之前,李非是《闯入者》的编剧,2014年还凭借《闯入者》拿到了金马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前所未有”是调侃,“现实荒诞”却是真。和《疯狂的石头》一样,《命运速递》中也加入了很多黑色幽默的元素来强化荒诞性。也正是由于其非线性的叙事结构和喜剧元素,让电影的娱乐性大大加强。

“每个演员的表现都那么出彩”

这是周韵在看完电影之后的评价。很多在结构上做文章的电影,演员的表演都是退居其次的。但在《命运速递》中,演员的表演同样精彩。

赵炳锐当时就凭借精彩的演出斩获了第九届first电影节最佳男演员的奖项。他对于周小铁这个追债的底层小混混的诠释也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First最佳男主名不虚传,把一个四处讨债的痞子青年演活了”、“ 赵炳锐和吕晓霖的表演都蛮喜欢的”。

女主角吕晓霖的表演同样精彩。熟悉国产剧的观众大概看到吕晓霖很眼熟,她在去年大热的电视剧《白夜追凶》中饰演法医高亚楠,贡献了非常精彩的演出。

《白夜追凶》剧照

在《命运速递》中,她对于初九这样一个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就是红不起来,还得去帮男友色诱老板的小演员的诠释也很到位,没有刻意的苦大仇深,而是恰到好处——“初九的表演让人印象深刻”、“女主角的表演恰到好处”。

其余的配角也有大家比较熟悉的实力派演员,比如余皑磊~还是比较期待他的表演的~

当然,说了这么多,该批评的时候还是要批评的~有批评才能进步嘛~

导演的野心很大,毕竟是编剧出身,放了太多想要表达的东西在剧本里,北漂、娱乐圈、阶级差距等等等等,每个主题单拿出来都能拍一部电影了,所以当把这些东西全部放到一部电影里的时候,就会显得语焉不详。

而由于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太多,过度追求现实性,没能一路黑色幽默到底,喜剧的元素也打了折扣。这算是比较遗憾的了。

但毕竟这是导演的处女作,第一次拍电影嘛,再加上是真的没什么钱,成本很低,上面说的缺点都还是可以理解的啦~

记得娄烨以前评价过《命运速递》说:“《命运速递》从电影语言和导演的角度来说是非常有意思的,你能看到作者的高兴劲儿,自由和兴奋,并通过画面传达给观众,这就是电影创作的价值。”

也许有人说娄烨这只是在鼓励国产独立电影,但就算是鼓励,那也是因为《命运速递》是一部值得被鼓励的电影,更是一部值得去电影院支持的电影~~

 短评

真讨厌这片儿的剪辑和配乐

5分钟前
  • t0psh1t
  • 还行

头脑风暴电影。每两个人物之间都有联系,剧情打乱了编排。硬伤我大概看出2个吧。不容易,李非带着观众们动动脑子,意义啥的也别多想了。进场看戏的时候远远看见自己座位上有人,正要走近了问问,一看是谢飞,腿一软坐谢老师旁边了。

9分钟前
  • 小A
  • 推荐

First最佳男主名不虚传,把一个四处讨债的痞子青年演活了,同时一日讨债遇到各色人种,即是现实BJ。“审美疲劳”下,非线性叙事挺合适但无法为电影加分,故事平淡,剧本张力欠缺,本可以更好的,但作为导演处女作已经很惊艳了。

11分钟前
  • 瑞波恩
  • 推荐

比预期的还是有差距。优点主要还是剧本上的花样,叙事上比较花,非线性,各种倒叙和闪回,多线,用各种碎片拼成整个故事。遗憾的是,风格太端着了,有点装,不够欢脱,使得叙事和风格有点断裂。不过男主还蛮有趣。

1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多线索叙事反而变得更乱,这是剧本的大问题,而且场景和群演的表现都太业余了。我是真的接受不了彩蛋…

19分钟前
  • 第七大陸
  • 较差

非线性,多线叙述,闪回之类的,刚开始还是有点意思,之后一直这样,整个风格最后端着,就是这些地方显得好做作。最后同志形象,老子就想和导演说声Fuck U!原来还是期待的,现在就……(挥手

23分钟前
  • 豆瓣路人己
  • 较差

想讲一张北京都市“疲惫感”拼图。然而在这个点子繁衍的过程中,又塞入了太多杂质,以至于连最初的点子都打了折扣。此外,那个被丑化的、刻板形象下的同性恋快递小哥,以一种闹剧的表现形式强行做身份反转时,只能令人感慨收尾崩坏。

26分钟前
  • 徐若风
  • 较差

哑铃大耳窿拉轰出场,然后变成了狗血爱情片,又亲子又撒骨灰的,剧情牵强得可以。但摄影和叙事上确实还有点想法吧……

30分钟前
  • kylegun
  • 较差

意外的有趣,碎片化的情节,在插叙、倒叙、闪回等技术手段下最终拼成了完整的故事,这样叙事特征掩盖了原故事情节张力的不足,且努力想黑色幽默但效果一般。荒诞基调下,每个角色都是“无论我多么努力都达不到目标,但当我放弃的时候任务却完成”的懵逼效果,很讽刺。演员加分,赵炳锐好演员,“法医姐姐”美

34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剧情本身比较简单,伏笔不多,后半程略显乏力,不是特别适合用多线叙事,远没有《心迷宫》《疯狂的石头》给人带来的惊艳感,不过演员的表演还是不错的

35分钟前
  • 一地鸡毛
  • 还行

基本功一塌糊涂还想玩儿叙事结构。片尾那个快递员同性恋的角色设置完全是直男癌的刻板印象“同性恋=性别认识错乱”;另外把同性恋角色当作小丑卖傻还被男主打了一顿逗观众嘲笑,这种做法落后十多年吧。

38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较差

片名和海报像外片,实际是又一个小成本/非线性/励志新导演(后来给FIRST评委姜文做编剧去了)故事,同理可见心迷宫和提着心吊着胆,可能在成本有限的情况下新导演只能靠剧作搏一把吧。前半段确实很酷,倒叙闪回一点点拼凑出故事全貌、形成戏剧风格的感觉很棒,后半段尤其近结尾故事稍显刻意。

41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又一部FISRT出来的玩非线性叙事结构的电影,优点是剧本和叙事风格,大量的插叙、闪回、倒叙打乱了时间线,故事中还加入了不少荒诞和宿命的元素,让影片的风格看起来非常酷炫,但在视听风格上显得异常平庸,大概国内玩叙事结构的导演应该都没法超越宁浩了吧。另外,剧中的两位主演还蛮喜欢的,两星半

43分钟前
  • 搬砖侠
  • 还行

大家普遍的反应是,有意思但是没多大意义。只有真正从事过创作的人才知道,能够在处女作的阶段就能把这些元素和设计玩成这样是有多么的不容易。

47分钟前
  • 豆友壹零零肆
  • 推荐

导演是姜文的编剧,剧本做得很扎实,交叉视角完成叙事,其间的节奏感很好。演员我多不熟悉,表演很棒,很有黑色荒诞感。

48分钟前
  • 邓安庆
  • 推荐

以后看到小成本/非线性/新锐导演/大腕夸上天,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不是不够努力,或许真的才华有限。最后以彩蛋形式对同性恋人群的嘲弄收尾,低级透顶。

49分钟前
  • 郝小勺
  • 较差

做为小成本独立电影,能有这个完成度已经很不错了,光头哥演的最好,北漂潜规则戏份略尬,如果喜剧部分再多点,可能节奏会更好。

50分钟前
  • 阿德
  • 还行

《心迷宫》《疯狂的石头》后,国产片再玩结构就太腻了。认同陀螺之前说的关于影片直男癌气质、片尾拿同志卖傻的全部观点和观感。

55分钟前
  • 影志
  • 较差

刚开始觉得挺好的非线性叙事,可是二十分钟以后就开始有点腻了,那么简单的一个故事硬是玩出这样一个繁杂但无新意的结构,结果是故事和结构都没有硬起来。

58分钟前
  • 唐朝
  • 还行

在FIRST影展上看的这个片子,很惊喜,作为处女作的感觉成熟度很高,逻辑清晰看着不晕,演员的表演也都很出彩,期待导演以后的作品!ps:感觉片中并没有拿同性恋的话题来开涮,更没有什么丑化,就是幽个默而已,某些影评人你们实在太严肃了,要不就是你们的内心才对同性恋有歧视的意识吧。

59分钟前
  • 梦中的D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