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行动物2016

HD

主演:艾米·亚当斯,杰克·吉伦哈尔,迈克尔·珊农,亚伦·泰勒-约翰逊,艾拉·菲舍尔,艾丽·巴姆博,艾米·汉莫,卡尔·格洛斯曼,罗伯特·阿拉马约,劳拉·琳妮,安德丽娅·赖斯伯勒,麦克·辛,伊莫金·沃特豪斯,弗兰科·维嘉,吉娜·马隆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夜行动物2016 剧照 NO.1夜行动物2016 剧照 NO.2夜行动物2016 剧照 NO.3夜行动物2016 剧照 NO.4夜行动物2016 剧照 NO.5夜行动物2016 剧照 NO.6夜行动物2016 剧照 NO.13夜行动物2016 剧照 NO.14夜行动物2016 剧照 NO.15夜行动物2016 剧照 NO.16夜行动物2016 剧照 NO.17夜行动物2016 剧照 NO.18夜行动物2016 剧照 NO.19夜行动物2016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夜行动物2016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和前夫托尼(杰克·吉伦哈尔 Jake Gyllenhaal 饰)离婚后,苏珊(艾米·亚当斯 Amy Adams 饰)嫁给了名为霍顿(艾米·汉莫 Armie Hammer 饰)的男子,尽管两人的婚姻已经维系了十多年之久,但很显然,这段感情早已经失去了激情,疲态尽显。与此同时,霍顿公司遭遇的危机,亦让这个曾经富裕的家庭走到了濒临破产的边缘,而苏珊严重的失眠问题持续的困扰着她的生活。  某日,苏珊收到了一封意外的邮件,托尼将自己新创作尚未出版的小说《夜行动物》寄给了苏珊,他告诉苏珊,这是一本专门为她写就的小说,希望她能够读一读。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苏珊不断的回忆起自己和托尼自相恋到决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一些肮脏而又不为人知的秘密渐渐浮出了水面。儿女冤家哆啦A梦:大雄的宇宙漂流记海豹六队:突袭奥萨马本拉登王老虎抢亲暴太郎战队咚兄弟电影版:新·初恋英雄厉鬼将映黄袍加身少女灵异日记红楼梦2010只要你说你爱我2014马洛里之塔第二季追捕连环杀手第二季夏日细语荒野寻踪特赦1959最后的权利系列2木兰从军1939怒吼吧!黄河地球失火之日铁血战士(原声版)国宝险途诅咒(动画)降龙传说爱情强气流创业年代华人儿媳谜案女王第二季一丝偶然雪儿长城大决战99.9:刑事专业律师 电影版权欲第二章第二季火之门翠丝五月八月真武巅峰食戟之灵讨价还价珍哈露情史无性的世界回转寿尸姐姐妹妹吉星拱照

 长篇影评

 1 ) 致苏珊,致所有放弃真爱的人

"When you love someone, you have to be careful with it. You might never get it again." - 当你爱一个人,务必全心呵护这份感情。你可能永远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 - 这句出现在预告片末尾处的台词是整部电影的核心。《夜行动物》仿佛一段包装精致、设计巧妙的醒世恒言,它用最美丽也是最残酷的方式告诫观众:如果有幸拥有一位灵魂高度契合的爱人,千万不要为了金钱或世俗之见而放弃他/她。 身为时尚帝国的创建者,我心中的汤姆.福特是前卫甚至是激进的。然而他在电影方面的选择却非常老派(old-school)。他认为与随时都在变幻的时尚界不同,电影是岁月的定格,是光影的凝聚;电影一旦拍完,便成为了无法碰触的存在。正因如此,镜头前的一切都很神圣,真正的艺术应当是永恒的。 《夜行动物》是汤福的第二部电影作品,剧本改编自Austin Wright的原著小说《托尼与苏珊》。苏珊(艾米.亚当斯饰演)与现任丈夫感情出现裂痕,在她的生活如同一潭死水时收到了几乎二十年未见的前夫爱德华(杰克.吉伦哈尔饰演)寄来的小说手稿。阅读故事的苏珊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之中,手稿所描述的惊悚情节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小说的男主人公托尼(同样由杰克.吉伦哈尔饰演)与她印象中的前夫爱德华吻合得天衣无缝,而托尼所遭受的那些心碎与折磨,似乎正是她当年背弃爱德华的完美镜像…… 汤福并不是首位在影片内玩“画中画”的导演,但他无疑是执行得非常出色的一个。不用说,这也得归功于杰哈和艾米出色的表演。《夜行动物》中有三层互相联系的世界,物欲横流的洛杉矶,荒蛮无度的德州,以及数年前细雪纷飞的纽约。三重时间线经过导演精心策划的剪辑和推进,巧妙地让观众与女主角苏珊一样对虚构的小说世界产生了共鸣。以至于观影全程我都不断地猜测当年到底发生了什么?她的悔恨以及他的复仇,是否就真的是自己所推想的那样?而两人的最终结局既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我就不剧透啦。 杰克.吉伦哈尔在访谈中说,汤福邀请他的时候,他其实是犹豫的。他喜欢拍真实的故事,希望观众看完电影后能生出些感慨,而不是用美丽的画面来吸引他们的眼球(杰哈近年来挑片的目光我十分信服)。虽然,在后来跟汤福的一次通话中杰哈的疑虑烟消云散了,但他最初的担忧并非纯粹的多虑:汤福这个名字本身就寄托着对美学的极高崇尚,人们容易产生一种无罪的偏见:他拍出来的东西会是华丽而空洞的时尚广告大片——换句话说,“华”而不“实”,有“型”无“灵”。起码在我看来,《夜行动物》时期的汤福比《单身男子》时期要成熟得多了。除去科林.费尔斯影帝级的表演,《单身男子》里色调的变换、气氛的掌控都可圈可点,而《夜行动物》里无处不在的隐喻、三层故事之间精妙的衔接更是彻底证明了他作为导演的能力。 当然啦,汤福毕竟是汤福,《夜行动物》还是拍得非常美的,堪称我今年看过的最漂亮的电影之一。本片担当摄影的是《赎罪》、《复仇者联盟一》的Seamus McGarvey,不必多说了吧。配乐是Abel Korzeniowski,《单身男子》时汤福就跟他合作过,这位的作品质量都一直挺高的。 我之所以写这篇影评,很大程度上是想探讨一下影片中那些有意思的细节,欢迎看过的同好一起聊聊。既是说细节,必然有一定程度的剧透,介意的就此打住吧。

三个男主演都太棒了

1. 片名 翻译成中文后是看不出来,但英文片名中的animals“动物”取用了复数。“夜行动物”是爱德华给苏珊起的昵称,而这个世界上显然不仅有一个“苏珊”。漫漫长夜,无法入眠,这群夜行动物是孤独的,他们物质极度富有,精神极度空虚,也正是汤福想表达的现代都市人的常态。 2. 起舞的肥胖裸女 虽然我喜欢这部电影,但并不代表我喜欢它的全部——比如说片头我就不喜欢。我能够理解汤福想要表达的极丑或极美的模糊感以及那种夸张所带来的怪诞,美国junk culture的具现化,也明白这样的片头绝对可以一下子将观众们抽离现实。但怎么说呢,那一连串的裸舞画面真的太有冲击性,我整个人都呆住了,视线无法移开,也不知该做什么反应……打个比方吧,你本来以为自己马上要吃一顿法式大餐了,结果一上来就塞你满口的羊杂布丁当前菜,未免有点重口,和全片的基调也有些不搭。 3. 血腥的预兆 苏珊试图打开前夫送来的手稿时,手指不慎被纸张割破,这其实是个聪明又直接的小暗示,不但呼应了即将出现的小说内容的血腥暴力,也让观众们意识到他们曾经的爱侣关系是以一种非常极端方式结束的。

厚厚的手稿,看起来质感很好

4.红发女郎 不难注意到,现实世界的苏珊和她的女儿、小说世界中托尼的妻女全部是红发,甚至扮演托尼妻子萝拉的女演员艾拉.菲舍尔都和艾米.亚当斯长得都很像。这其实也是一种巧妙的心理暗示,再度强调了现实世界和虚构世界的镜像关系。苏珊读到小说里的托尼发现妻女惨死后,立刻吓得给自己的女儿打了电话。这里前后有几乎一模一样的构图出现,一个安静祥和,一个血腥恐怖,观众们立刻忍不住好奇起来——苏珊这个美丽的女儿是她与谁所生?她是不是苏珊与前夫的孩子?她对爱德华的伤害,是否跟这个孩子有关?

小说中女孩的戒指也呼应了苏珊现实世界中有稳定恋情的女儿

5. 反派

一个不剪指甲的男人说明了很多问题啊!

我对亚伦.泰勒-约翰逊了解的不多,但他在《夜行动物》里的表现绝对上乘,把一个英俊又神经质的变态演得活灵活现。敲车顶的小动作特意给了特写,留长的脏指甲和戒指顿时给了角色一种诡秘感。和迈克尔.珊农一样,这个小说里角色是全然虚构的。他纯粹的邪恶有时反而令人着迷。 6. “作家写的永远是自己” 在和苏珊争吵时,爱德华气愤地道出了一个并不怎么美好的真相:作家写的永远是自己。画师、导演、音乐人……艺术家们最好的素材永远都是自己。汤福曾经说过,《单身男子》的乔治是他本人的化身,整部电影则是他写给爱人的情书。那么《夜行动物》呢?《夜行动物》中的许多人物身上都有汤福的影子,苏珊作出的错误选择以及随之而来的悔恨他感同身受,而爱德华这么一个出生在粗粝德州却敏感而浪漫的角色自然也是投射了汤福本身(是不是没想到啊,汤福是德州人!)很碰巧的是,苏珊的哥哥,爱德华的童年密友性取向也跟导演一样。 7. 绿车 这是我二刷时才发现的,爱德华与苏珊决裂那场戏里出现在背景里的绿色轿车,其实早在小说世界里就出现过。这几乎是具有象征意义的,两场戏里一个男人(托尼/爱德华)都失去了所爱。

两个夜间镜头中都有红绿对比

如果观察得更仔细一点,亚伦.泰勒-约翰逊所扮演的反派还穿了一双鲜艳的绿色鞋子,结尾处苏珊也选择穿上一身绿裙去见前夫爱德华。可能是我想多了吧,总觉得这片子里的绿色似乎代表了不好的含义。 8. 苏珊生命中的两个男人 苏珊打掉自己与爱德华的孩子之后,与另一个男人紧紧相拥。“我一辈子都会活在悔恨之中”,苏珊流着泪说。但她还是将这个孩子杀死了。我不由得想起了小说里托尼的女儿的命运——警探告诉托尼,她临终时非常痛苦,手臂骨折,被活活掐死。

非常令人心碎的一场戏。

“他永远不会发现的”,他如此安慰怀中的女人。 然后苏珊转过脸,惊愕地发现大雨中的爱德华。这里的构图很是巧妙,窗外的爱德华与苏珊身边的哈顿同时入镜,但她生命中的两个男人是如此遥远又如此靠近。此处的剪辑也非常巧妙,观众并没有直接看到爱德华发现自己被背叛之后的反应,我们只能大概想象那天三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 镜头回到了小说的世界,托尼一时犹豫,放走了杀死他妻女的两人。 “我应该阻止他!”在警探抢过他的枪杀死其中一个后,托尼跪在地上崩溃地大喊道:“我应该阻止这一切的!”此处演员的情绪释放顺理成章,与之前的爱德华所面临的抉择处境互相呼应,形成了一处让观众深为触动的情感高潮。 托尼或爱德华,他们是懦弱的吗?某种意义上说是的。他们无力守住所爱,也缺乏当即决断的勇气。正如苏珊的母亲当初预言的那样,爱德华是浪漫的,脆弱的,敏感的、毫无野心的。苏珊眼下爱着他的特质会成为日后她厌恶他的原因。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是好人。所以就连警探也低下头来安慰托尼,温柔地说你是个好人。这里我忍不住要赞扬一下杰哈,之前他演了好几个非常强势的角色(《夜行者》的记者,《囚徒》的警探,《铁拳》的拳击手等等),但他在《夜行动物》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脆弱与敏感同样极具说服力。很有趣的是,他这部戏里一身肌肉,和略为懦弱的个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知是不是导演特意要求的,因为杰哈是那种可以为了角色变得精瘦的人啊。

give him oscar already!!!!! 9. 结局 说来讽刺,苏珊和爱德华最早确立恋爱关系是始于一家餐馆,而他们关系的真正结束也是在一家餐馆。苏珊在赴约前抹去浓重的口红,脱下自己奢华的首饰——如果仔细看她后来手指的特写,观众甚至能够发现她连指甲的颜色都不再是之前的黑色。此时的苏珊与现任丈夫早已形如陌路,他们婚姻已经走到了毫无感情的境地。她满心期望能够和爱德华重新开始,所以她才会洗去铅华,试图变回当初那个苏珊,然后与那个能够真正明白她、相信她的男人相见。 但事与愿违,他没有出现。正如爱德华曾经对她说过的那般,你永远不会再有第二次机会。这就是爱德华的复仇。第一次看的时候,我有种“就只是这样而已?”的感觉,但再刷时就明白这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对于苏珊这样的女人来说,简直如同一把利刃插入心脏。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10. 宗教因素 台词中有提到苏珊是天主教徒,她的家庭是很传统的那种。影片的镜头也给了托尼和苏珊佩戴的十字架好几个特写。虽然我觉得好像不是很有相关性,姑且还是在这里提一下,或许有什么我没注意到的深层含义呢。

多处出现的十字架

总体来说,《夜行动物》这部片子还是很值得反复观看的。等资源出来了我估计还会再看一遍(或许能补充一些图片和细节)。人这一生,要遇到契合灵魂的伴侣太不容易。如果真的遇到了,千万不要放手,这种感情将是永不复得的。这么说出来感觉略为老套也有点悲观主义,但在我看来,汤福这部片子想要表达的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吧。

 2 ) 过去的复仇与现在的背叛

都说汤姆福德(Tom Ford )是天才,从服装设计到写剧本拍电影,干一样像一样。或许那是因为汤大师是比女人更懂女人的男人。汤大师的第二部电影《夜行动物》(Nocturnal Animal)讨论了女人的中年危机。女人到了中年最恐惧的是什么?在这部电影里我们找到了一些答案。

中年女人首先最恐惧的当然是青春容颜的逝去。电影中Amy Adams 扮演的Susan 是一位绝色佳人。影片中流利得穿插着19年前的Susan与19年后Susan的容颜对比。前者是素颜坦白的青春后者是浓影红唇的苍老。电影的结尾Susan要去与前夫见面,她在镜子前不断打量着自己,最后她抹去了唇上那刺眼的红。

其次中年女人恐惧的是丈夫的背叛。Susan的现任丈夫(Armie Hammer)是英俊的商人。电影中强调着他极度俊美的外形(a guy so parodically handsome)。她与他相识在电影院,她回头看到他的时候,是那种原始的两性吸引。如今这种吸引如隔夜的凉茶一样无法重现当初的醇香。他借着出差的机会与其他女人上床,似乎毫无愧疚。

这两种恐惧很多女人可能会经历。但汤大师告诉我们比这两种恐惧更可怕的是什么:前夫的复仇。Susan 因为对自己的前夫(Jake Gyllenhaal)的写作生涯失去了耐心而背叛抛弃了他。她觉得他软弱,没机会成功,更糟糕的是她还瞒着他和当时的情人(现任丈夫)打掉了他们的孩子。

19年后,正在她与现任丈夫的婚姻生活遇到重重危机的时候,她的前夫寄来了他的小说《夜行动物》(Nocturnal Animal)。夜行动物是前夫给Susan 的别名,这是一本写给她的小说:For Susan。小说描写的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一个叫Tony 的男人(Jake Gyllenhaal)带着自己的妻子和女儿在德州的高速公路上夜行,中途遇到了一群暴徒,在经过一番争辩后,男人始终没有太大的胆力与暴徒搏命最终被丢弃在荒野,而他的妻子和女儿被带走后惨遭不幸。之后男人的生活完全破碎了。一年后在当地警官(Michael Shannon)的帮助下,他终于有机会直面那个蹂躏了他妻女的暴徒(Aaron Taylor-Johnson)。他泪如雨下,用枪颤抖着指着暴徒,暴徒不断地挑衅着他嘲笑着他的懦弱与无能。当暴徒正用铁锹袭击他的时候,男人最终枪毙了他。这是一本对妻子的背叛近乎残忍再现的自传。妻子看得胆战心惊,过去的回忆让她无法入眠。于是她想要与前夫见面。当最后他让她一个人落空坐在餐厅里等待时,前夫实现了他的复仇。

最后,电影还影射着另一种更深层的背叛。 “现在的Susan“对“过去的Susan”的背叛。过去的Susan是理想主义的自由,喜欢浪漫敏感的男人,憎恨她虚荣保守(racist, misogyny, conservation) 的母亲(Laura Linney)。而现在的Susan却正在成为她的母亲,苦守徒有虚名的婚姻,生活在那种近乎与真实世界脱节的上流社会中。汤大师一流的剪辑技术流畅地像观众展现了这种对比。

如果一个女人像影片中的Susan那样同时遭受着“现在的背叛”与“过去的复仇”,那么她的生活是如尼采所描述的永劫回归的悲剧。

时空交错的剪辑,T台感十足的构图,色彩浓烈的现实与朦胧柔和的回忆,汤大师都游刃有余。电影开场更是赤裸裸地挑战了我们的视觉,那些肥胖到变了形的女人挤满了整个银幕,他说"I want to talk about America today: Gluttonous, overfed, aging, sad, tired.” (我要讨论一下当今的美国人:贪得无厌,暴食过度,老龄化,悲伤,疲惫)在美国新总统上任的时刻,这种讽刺变得尤为相关 。

当然影片的最亮点是属于Jake Gyllenhaal的表演。他那种让人心碎的眼神有时候让我起鸡皮疙瘩。敏感到骨子里的男人,好莱坞没几个了。

 3 ) 敏感与脆弱

电影中的年轻苏珊,出生上流社会,受高等教育,学艺术史,思想开放,有包容心。不像她眼中现实又物质的母亲,她理解同性恋的弟弟,爱上理想主义的爱德华。在苏珊眼中,爱德华敏感,浪漫,有才华,会写书。无论母亲如何反对,她还是选择嫁给了他。然而很快,不同的成长背景暴露彼此心中不同的不安及脆弱。苏珊发现自己依旧欣赏爱德华的敏感与才情,却不能理解他处理生活以及面对怀疑时表现出的情绪化,高自尊和攻击性。这些来自他敏感本性(sensitivity)的次生特质——脆弱(vulnerability)和自我怀疑让她痛苦不堪。也是在那个时候,苏珊开始意识到(也可能并没有清晰的主动意识),高等教育带给她对不同阶级的认可,对物质以外价值的欣赏,却没有改变她思维模式里那些由成长背景构成的对生活基本安全感的需要。简单说,过去生活中她想当然(take for granted)的构成元素,包括物质、实用性(认为自己不能成为纯艺术家)及面对选择总有后路的乐观,她从没想过有一天会失去或者需要被改变。她因此共情不了爱德华的脆弱与怀疑,理解不了他为何没有她这份“从容”。在这样一段感情里,她认为自己是唯一的强者。
之后的苏珊出轨,打胎,离开,做了一系列可能深深伤害到爱德华的行为。随着时间过去,应母亲所言,苏珊成为了当初坚持以为自己不会成为的那种人,像她母亲一样的人。她画着浓重的眼妆,开艺术画廊,在上流社会里穿梭,住空旷清冷的别墅,有一个同床异梦的伴侣。生活日复一日,直到某一天收到爱德华寄来的手稿。是他新写的小说,取名《夜行动物》。
小说中描写了在德州的一家人夜间驱车出行度假,遇到一车当地恶棍的连番挑衅。由于丈夫托尼的懦弱,妻子劳拉和女儿被逼着上了恶棍的车,自己也被其中一名恶棍威胁开去一片荒漠。虽然托尼逃脱,妻子和女儿却被奸杀。之后伴随托尼的便是漫长的复仇之路。整部手稿写得沉重而阴郁,充满悲剧色彩且隐含对命运的无力。在阅读的时候,苏珊几乎不可控制地把自己和爱德华代入到小说的角色当中。也难怪,毕竟手稿扉页就写着“to susan(致苏珊)”。观众由此看到的也都成了苏珊的阅读视角,在她眼里,托尼即爱德华,托尼的妻子劳拉是自己,而现实中他们并未成形就失去的女儿是印蒂雅。整部手稿变成了一段平行时空里苏珊与爱德华婚姻进行到某年某月的悲剧故事。
毫无疑问,现已中年的苏珊被《夜行动物》肆意牵动着情绪。手稿中自我生命的逝去、仇人的血腥暴力和丈夫复仇过程中的无力开始唤醒着她内心的脆弱。敏感的触角至此超出浪漫及艺术理解的范畴而内化走向个体心灵的黑暗。逐渐地,苏珊在现实中也开始感到心悸与不安,似乎察觉到自己早在很久前就已经失去对生活的掌控力。她甚至感觉这份手稿是爱德华对他们过去种种的一份审判,是对她当年“缺乏共情心”行为的一种报复。书中妻子的凄惨死去,正如当年自己骤然离开爱德华世界那样。而后托尼复无门,几度徘徊的软弱也正如爱德华多年无处宣泄的心中隐痛。
如她母亲当年所说,“最后你会深深伤害他的”,苏珊开始意识到伤害之深。于是她给爱德华写邮件,约见面。邮件末尾,如果没有记错的话,这样写着:so much to say. 有很多话想和你说。love, susan。爱你的,苏珊。
其实也并不只是愧疚,乏善可陈的中年生活里,苏珊也开始回想起年轻时候的自己,那双美丽的绿眼睛(虽然后期做的有些过)是如何望向她心目中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们相识相知中有过充满激情的浪漫,还有彼此欣慰的共鸣。她是期待着再见到他的。
之后手稿走向高潮,癌症晚期的警官提议替托尼复仇私了了那些恶棍。托尼面对杀妻仇人却不敢开枪,懦弱到双手颤抖,任其言语凌辱,情急之下终于打出子弹却也同时被铁棍打瞎。醒来后,复仇成功。他满脸是血独自一人在荒凉的德州沙漠上踉跄,摔倒,或有意或无意地扣动扳机,杀死了自己。全稿终。同时,现实中的苏珊也等来了爱德华的回信。他只是简单问见面的时间与地点。
苏珊的脆弱终于被书稿完全唤醒了。如果说当年两人相知相爱是因为分享着同一频率的敏感,其中包含着对艺术及美的悟性这一系列敏感带来的正面特质,那么她如今思念爱德华,是因为终于理解了她当年所不能理解的——敏感带来的负面特质——爱德华的不安与脆弱。几乎是第一次,苏珊与一个除自己以外的人的内心搭起了共情的桥梁,上面不止有自己的脆弱,也有对方的脆弱。这份对他者(the other)的高度理解是通过阅读《夜行动物》而产生的,是经历一系列换位思考及角色代入才完成的。通过阅读这本以托尼(爱德华)视角来讲述的虚构小说,苏珊了解到托尼的内心,进而感受了爱德华的自责、恨意与脆弱,最终反思到自己与之交往时有限的视角。她或许为自己当年的不曾努力就执意分开的决定感到后悔,或许为那句虽没说出口但不断用行为暗示着的“你真懦弱”感到愧疚。也可能,是为那个她还是没有坚持成为的,想要摆脱原生家庭影响的自己而遗憾。无论是哪一种原因,苏珊都决定抹掉口红和眼线,再去会一会昔日的爱人。
可惜她或许忘了,爱德华早在当年就这样提醒过她,“When you love someone, you have to be careful with it. You might never get it again."
全片的结尾,伴随着紧扣观众神经的背景音乐,苏珊一个人在餐厅里坐着。几个小时过去了,她还是一个人。爱德华并没有出现。当年的告诫一语成谶。

是爱德华对苏珊报复?影片结束后前排的老爷爷回头默默说了句“it is a revenge." 是啊,或许是的。终于让这个伤害过自己的人感同身受到自己的痛却不给她弥补或施加影响的机会,这何尝不是一种高级报复。又或许不是?年轻时候爱德华说过,“如果还爱一个人就会想尽办法去补救那段关系”。他并未赴约只是因为不再爱她。甚至,早在看到苏珊发来的邮件时爱德华就已经获得了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至少得到了90%,而剩下的是需要她一个人坐在餐厅里无望等待而完成的。他得到了当年的自己就梦想得到的——苏珊对他心灵的全然体谅与理解。这近乎是一种出于自我怜爱的可笑索取。然而他也在同时渴望着她可以再一次审视自己在理想与行动间的差距,由此证明困在自身脆弱中的人并不只有他。她也并不是如她自己所想象的那样强。
其实,爱德华心中爱着的苏珊早已经死了,一个死在恶棍的手里,一个死在她自己说出“I am a realist. I am unhappy.”的那刻。

他们不会再见,他们也无需再见。虽然都曾爱过对方,但谁都明白他们更爱的是自己。《夜行动物》的手稿好比是爱德华的一次大胆尝试,试图打破感知的个体局限性,利用对对方的了解设局让对方走进自己的心灵世界,感其恨,痛其哀。然而可惜的是,现实中再亲密的灵魂之间也不可能存在全然的理解。敏感提供了彼此亲近的土壤,但脆弱却只会寻求各自的栖息地。
一直以来,最理解苏珊脆弱所在的始终是她最仇视的母亲,而不是爱德华。要体谅他人的脆弱,同时不为自身感到优越而妄图改变对方,这一切没有共同经历和至深的他爱,谈何容易呢?

我们终究只在感知自己所感知的罢了。甚至连自己所感知的也常常因为缺乏主动的串联而不为主观意识所认识。这已经可谓本体内的两道大门,若再加上语言和行为这些信号释放系统间的接受差异,传递之艰难,可见一斑。

一如最后一幕,苏珊坐在餐厅里,她究竟想到什么了呢?
作为观众席的我们恐怕永远无法真正体会。

 4 ) 《夜行动物》:形式高于一切

01

《夜行动物》是一部乍一看很唬人的电影,这种唬人源于它的形式感。

经过处女作《单身男子》的试炼,我们能够看到,导演汤姆·福特已经积累了很多电影叙事经验,也掌握了电影相关语法,逐渐脱离掉“乱拳打死老师傅”的状态,变得更加主流、老练。这种能力上的长进在《夜行动物》里体现得非常明显。

电影中,最为人眼前一亮的就是三重文本相互交织的叙事结构,这也是这部电影形式感的主要来源。第一重文本是小说文本。这一重文本脱胎于作家爱德华的小说《夜行动物》,讲述了托尼一家深夜在美国德州郊外遇害,托尼的妻女惨遭歹徒奸杀,幸存下来的托尼与安德斯警长联手追凶,最终与歹徒同归于尽的故事。导演在这一重文本上着墨最多,这也是全部三重文本里叙述最圆满、戏剧张力最强、商业元素最足的一重。

第二重文本是回忆文本。这一重文本根植于女主角苏珊的回忆,她在阅读前夫寄来的手稿时,脑海中不断闪现与前夫的种种往事。这些往事片段包括二人如何邂逅、她如何不顾母亲阻挠毅然决然地与爱德华结婚、如何邂逅现任丈夫莫罗先生、如何离开爱德华并瞒着他流掉了孩子等。这一重文本的着墨要少于第一重,主要担负起交代女主角苏珊人物前史的作用。

第三重文本是现实文本。这一重文本展示的是女主角苏珊离开前夫后所过上的生活。在这一重文本中我们可以看到,苏珊的婚姻生活并不圆满。她与现任丈夫结婚多年,激情已退,丈夫莫罗出轨,婚姻关系岌岌可危,而莫罗先生也濒临破产,经济状况不容乐观。这一重文本着墨寥寥,剧情上没有多少起伏,像是人物生活状态的全景展现。

除了演员面孔共享外,这三重文本在时空、故事类型、影像风格上大为迥异。导演运用了较为传统的转场方法,如相似色调的镜头(红色)、类似的物体(电子邮件、炉火)等,将三条线较为流畅地进行拼接。而且我们能够大致猜测到三重文本的对位关系。

爱德华曾对苏珊说过:“人都是只写自己,不写其他东西。”这句话是解开小说文本与回忆文本间对位关系秘密的钥匙。

尽管《夜行动物》这部小说讲述了一个粗粝血腥的追凶复仇故事,但里面出现的人物与情节都是符号化的,是爱德华的心理投射。比如故事中那对惨遭奸杀的母女,一方面意味着爱德华对于自己无力挽救尚未出世的孩子的自责、痛苦,一方面意味着他对于前妻苏珊堕胎这件事的怨恨、控诉。再如那群以雷·马库斯为首的法外之徒,可以理解为是那些导致爱德华与苏珊的爱情关系走向崩溃的原因。外在原因包括来自苏珊家庭的阻力,来自现实生活的压力,内在原因包括爱德华内心对于文学创作、对于未知的未来的提防与隔阂。小说即展示出爱德华如何找到这些原因,并以一种极为英勇惨烈的方式消灭它们。而小说主人公托尼就是爱德华本人的化身,托尼的冒险历程也就是爱德华如何消解痛苦、割舍旧情的心路历程。

这样的精准对位使小说文本与回忆文本紧密相连,上一个文本里的符号几乎都能在下一个文本中找到对应的寓意。

相比于前两重文本,第三重文本——现实文本与它们的联系就不很紧密。尽管电影以现实文本为开场,又以现实文本为结束,但显然这重文本不是导演要讲述的重点,其所承担的叙事功能也非常局限。它的作用更像是缓解剂,让我们在小说与回忆的频繁跳进跳出间得到舒缓,防止过分沉溺于苏珊的私人情感。

三重文本的交织使电影的叙事结构看起来相当复杂,观众也在汤姆·福特所玩弄的并不新奇的叙事花样下感受到浓浓的形式感。

除三重文本叙事外,电影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它的开场了:几个身材过度臃肿肥胖的裸女手拿烟花,浓妆艳抹,在镜头前欢舞。一坨坨散发着浓烈恶心感的抖动的脂肪,配以悠扬庄重的交响乐,带给我们诡异畸形的审美体验。这一段长达三分钟的开场直白传达出汤姆·福特式的美学:浓烈、性感且怪异。后来我们知道,这些胖女人不过是苏珊的艺廊展览上的装置艺术,她们在电影后段也没有再出现过。但这惊世骇俗的三分钟,足以提升电影整体格调,并打上作者独特鲜明的烙印。

出身时尚圈的汤姆·福特对人物造型、场景设计、摄影也有着极高的要求。

电影在小说文本部分,有两个地方令人印象深刻。一个是安德斯警长带着托尼,在一个垃圾焚烧场找到了他妻女的尸体。妻女花白的胴体面对面贴着,躺在一座艳红的长沙发上。二人平静柔美地宛若雕塑,没有任何被奸杀后的惨烈、狼藉。另一个就是汤姆·福特镜头下的德州天空:夕阳西斜,流云在燃烧,天空被染成饱满的粉红色,非常标志性的自然之美。

在回忆与现实文本部分,汤姆也尽量保持人物背景的纯净,大面积使用正红色、纯白色、黑色,有时用艺术品稍作点缀。而角色们无时无刻不穿着剪裁得体的时装,妆容精致。

故事的烟火气在潜移默化中被剔除,刻意营造的形式感使我们与电影产生疏离。角色们仿佛不是在经历一个有血有肉的故事,而是在为新一期的《VOGUE》杂志拍摄时尚大片。

02

如果将形式与内容比作支撑电影行走的两条腿,那么《夜行动物》几乎是在靠单腿行进。形式上的热闹所反衬出的是故事内容上的虚空疲软。

电影出现的最大问题,是三重文本在内容上的分配不均。由此所带来的,是人物塑造上的捉襟见肘。

作为电影的重头戏,导演在小说文本中倾注了大量心血。尽管这个发生在德州郊外的缉凶故事讲述得并不高明,甚至有些俗套,但故事的来龙去脉被交代得非常明白,我们能很清晰地看到一个男人的心理转变——由懦夫蜕变成英雄。托尼使我们产生共情。我们不会忘记,小说结尾处,濒死的托尼用尽全身力气鸣响胜利枪声的震撼画面,那是一种对于摆脱旧我的盛大庆祝。

在回忆文本中,导演讲述了一出不完整的爱情悲剧。这种不完整性体现在对于苏珊这个人物的刻画上。苏珊的母亲曾对苏珊说过:“我们最终都会成为自己母亲的样子。”这句话像诅咒一般笼罩,直至苏珊与爱德华的爱情走向毁灭:出场时,苏珊与一文不名的爱德华一见钟情;结束时,苏珊坐在莫罗先生的豪车里,为打掉的孩子忏悔。这是一种很有趣的心理转变,我们迫切想看到,一个原本相信真爱超越一切的贵族小姐如何一步步应验母亲的诅咒,最终成为自己讨厌的那个人。

但汤姆把这一切都省略掉了,我们所看到的都是结果式的呈现:苏珊与母亲争吵、苏珊与爱德华争吵、苏珊与爱德华分手。苏珊的人物塑造的片面的,故事是快进的。我们无法对她产生共情,她不过是导演笔下一个象征“嫌贫爱富”的符号。

苏珊的母亲也被进行了符号化处理。她在电影中只出现过一次,而作用是扮演一个释放诅咒的邪恶女巫。

现实文本在叙事上则更加急促。导演甚至没有了讲故事的心思,而对拍摄女演员的各种叹气、流泪、惊觉反应乐此不疲。

为了不让这一层文本显得过于平淡,导演安插了三个刻意、俗套的梗来制造起伏。

第一个是“划破手指”。苏珊在打开爱德华寄来的新书时,手指被纸张划破,暗示着爱德华的复仇,苏珊即将面对一段充满凶险的心灵旅程。这是导演的“小聪明”,可惜这种小聪明太容易被看穿,于是变成滑稽的公开卖弄。

第二个是“电梯出轨”。我们可以推断出,苏珊早已知道莫罗先生出轨这件事。导演完全可以用一种更加隐晦、高级的方式表达出来。而他则选择趴在观众耳边,大声地广而告之。

第三个是“手机惊吓”。这场戏中,导演故意放大幽绿色的手机屏幕画面,然后让雷·马库斯突然跳出来惊吓观众。而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告诉我们,苏珊读书太过入迷。惊吓效果的确达到了预期,但同时也破坏掉了现实文本所精心营造的性冷淡氛围。

使用这些适合出现在B级恐怖片和烂俗爱情片中的梗,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导演在叙事上的青涩、无力。

《夜行动物》中唯一被认真塑造的人物,是从始至终都未露面的作家爱德华。通过小说文本与现实文本的相互补充,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爱德华,看到他的成长,乐他之所乐,悲他之所悲。而苏珊是平面化、功能化的。当初,她因为嫌贫爱富离开了贫穷的爱德华,现在又想离开濒临破产的莫罗先生,重新投入爱德华的怀抱。电影中,她所起的作用是引导我们贴近爱德华这个人物。导演让故事的起点与落点都集中在苏珊身上,是一件有失考量的事。

除苏珊外,安德斯警长、苏珊妈妈、雷·马库斯等角色都是符号化的,要么正义到生命最后一刻,要么邪恶到生命最后一刻。也许这样的人在生活中真实存在,但是放到戏剧中,就太过单调乏味了。

03

《夜行动物》是不是一个有关复仇的故事?

影片中所有信号仿佛都在指向“复仇”:苏珊收到小说时被划破手指,博物馆墙上挂着写有“REVENGE”字样的画作,一头被乱箭射穿的野牛标本,小说内容令苏珊的精神世界崩溃,爱德华同意赴约却放了苏珊鸽子……结尾处,苏珊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当她终于卸下伪装准备迎接新一段感情时,却发现自己成为了前夫嘲弄的对象。

从苏珊的角度看,这的确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复仇。

而从爱德华的角度看,这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告别。他用这样的方式告诉苏珊,他已经放下往日旧情,准备继续前行了。

小说中,爱德华以一种残忍的方式写死了妻子,但他的内心也承受着极大的煎熬。他克服重重阻碍,不惜生命地为妻女复仇,是想证明给苏珊,他深爱过她。

可惜这份爱随着故事高潮处的械斗与死亡全部烟消云散。就像爱德华曾对苏珊说过:“你要是爱一个人的话,你会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地断舍离。你要珍惜爱情,因为可能再也没有第二次了。”

爱德华通过创作完成了一次心灵救赎之旅,他已不再懦弱,不再提防。这种自我升华的过程是痛苦的,也是值得的。学会如何去爱与学会如何放下爱,是全人类值得用尽一生来研究的课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夜行动物》的主题与《单身男子》是一脉相承的。


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海猫食堂iSeaCat」,不定期更新影评。

 5 ) 暴力并不总是血腥的

暴力并不总是血腥的

《夜行动物》(Nocturnal Animals (2016))这部电影的主题可能是关于“revenge”的,但它应当不是指通常意义上的“复仇”。“venge”这个词根含义丰富,它可以表示“有惩罚目的的”、“充满惩罚心的”、“复仇心重的”和“深藏仇恨的”等多重含义。如果我们从这个词根来理解本片主题,那么,本片更多的反映的并不是“复仇”而是“报复”,一种侧重心理层面的“对抗”、“逆反”或“惩罚”。如果这种心理行为指向爱你的亲人,它就是一种“暴力”。我看完这部电影后一直闹不明白一个问题:为什么爱德华说他的前妻苏珊给了他“创作的灵感”?因为表面上看来,爱德华的小说充满了“暴力”和“悲伤”的情绪,而他的创作观又是:小说创作是来源于创作者个人经历的,然而,现实中的苏珊和他可以说是和平分手的,即便“堕胎”带有暴力性,它也很难跟小说中的暴力相提并论;如果非要将两者挂起钩来,那么就必须对苏珊行为的“暴力性”重新作出解释,我想一个表面上温文尔雅的女士,非要说她充满“暴力”,那只能是心理上的,试解释如下:

苏珊逆反心理非常严重。女儿跟母亲常常是反着的,她将这一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她母亲反对她跟爱德华结婚,她偏偏要逆着来;前夫说她像她母亲,她就非常反感,这甚至就是她第一次婚姻失败的直接祸因,因为潜台词是,既然你说我像我母亲,那我就做一个“非常现实的人”给你看吧(从她跟现任丈夫的对话看,她并不是个那么注重物质利益的人)!前夫希望她成为一个“名媛”,她偏说我成不了你希望的人,甚至离婚后将这种“反名媛”的心态表现得无以复加,比如她办公室、工作场所里充满暴力和性暗示的画作。逆反似乎是人的天性,但若以惩罚、报复为目的,它就是暴力性的,会带来巨大伤害,而且这种伤害往往又是双向的。她离开前夫,其实就是因为前夫没有按她的意图规划自己的人生,这种“离开”不能不说是残忍的,它的心理不能不说是带有“惩罚性”的;她的这种“惩罚性”心理在她现任丈夫身上也表现得很明显。她想和现任过二人世界了,但现任违逆了她的美意,她便一改往日的事业型女人的风格,并将丈夫说的“我们需要谈成生意”纠正为“是你需要”,显然,这也有对现任不关心她的情感需要的一种惩罚吧。然而,这种基于惩罚目的的“对抗”心理所造成的伤害是双向的。她的现任不就直接出轨了吗?如果说这是现任的报复方式,那么,前任的报复方式是:回寄一本即将出版的小说,以他的成功证明她当年的偏见和错误,当她想重温旧爱的欲望被撩起时,他拒绝赴宴算不算也是一种惩罚?如果我们不想这样承认的话,那么,想想她为何赴宴前要抹掉口红,想想他可是亲自送手稿到她邮箱(曾开车尾随她到她画廊)的啊!他想给的报复就是要让她明白,若不小心对待爱,“爱可能永不再来”。

除了上述,影片还通过很多艺术作品来展示苏珊的revenge心理。不过,在我看来,这其实正是整个影片的基调。因为revenge心理真是比比皆是。给这种心理一种大致的概括就是:既然你说我这样,那我就偏要这样(或那样),无论是哪样,目的在于对抗、逆反或惩罚。苏珊逆反对其母,其母又何尝不如此对她?她明知女儿的选择不会有好结果,但她并没采取积极措施,一句“那就等着瞧”,大有希望社会来替她来治治这个倔强的女儿;警察鲍比•安迪斯无法通过正常途径伸张正义,他就想通过私力来救济正义,从而将腐败的法官撂在了一边;小说中的歹徒事先到底存没存有奸杀之心不好说(他们只想给那个对他们竖中指的女孩一个教训也未可知),但被那个女孩指责成强奸犯了,那个叫雷•马库斯的歹徒就真的这样做了。

苏珊传给爱德华的(也是他创作小说的灵感来源)更多的应当是“被暴力感”,而不是“复仇”(即便小说中的托尼也没有主动去复仇,他只是在协助警察追查他妻儿的命案而已)。但正因有过这种感受,他的小说才能让读者产生真实的感觉。(文/石板栽花 2016年12月27日星期二)

 6 ) 很精致,很垃圾!

如果不想装的话,这就是一部烂片,是垃圾,但是却是一部精致的垃圾。很多人可能会对“精致”着迷,忽略了垃圾的本质。当然会有不少人用这种“精致”装逼格,这是网络的常态。

电影采取双线模式,这种双线模式我们在《法国中尉的女人》、《盲刺客》中都会看到。双线模式不是仅仅把两个不同的故事讲出来就行的,关键是这虚构和现实的故事要有外在的或者精神内在的联系才行。《夜行动物》中,两个故事我看是脱节的,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联系,当然任何两个事物间,只要你想,都会找到某种联系,牵强附会是简单的事。

电影中的现实和小说虚构的两个故事除了缺乏令人信服的联系外,另一个严重的问题就在于这两个故事都出奇的乏味,都是被用了成千上万次的老梗,虚构的复仇故事,现实的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故事,真的很难让我有感觉。从故事和意味上看,确实是垃圾或者说无聊。

那为啥这么多人替这部电影圆场和夸赞呢?当然是为了装逼格,而电影中的“精致”以及导演的时尚圈的身份都会让小资们津津乐道,比如电影开场两个女人的舞蹈,还有演员的某些“金句”等,对剧情基本没什么用,但会让网络小资们遐想(或者瞎想)。我们要知道,网络话语都是被小资们所掌握的。

 短评

太喜欢杰克吉伦哈尔,忘了从哪部戏开始,有可能是断背山,有可能是爱情与灵药,然后后来的源代码,去年的夜行者,今年的夜行动物,都不错

4分钟前
  • 禅麟K1
  • 推荐

设计师的玛丽苏之作。as glamorous as 小时代。 = =

6分钟前
  • timelessclock
  • 还行

为什么要给我看Aaron Taylor Johnson拉完屎擦屁股的情节??为什么擦完的纸还要给我看一眼??我他妈只是性幻想他并不想跟他过日子啊!我的性幻想对象才不会拉屎!

8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视觉听觉上挺美,服饰妆容更是精致,可是本片实在很空洞,抖包袱都是雷声大雨点小,作为一个惊悚片它不合格。三个故事以强扭的方式交叉在一起,没有自然的过度只有不停摔书,女主遭剧本的惊吓频繁度让人怀疑她到底平时都阅读吗。台词也比较愚蠢,总感觉所有的人少说点话这电影也会好很多…

10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故事有点薄弱,但剧本的呈现力惊为天人,音画结合得精美绝伦。从情深如海的“单身男子”到冰冷嫉俗的“夜行动物”,汤姆·福特完成了自己优雅的转身。如何让前任万箭穿心:《A Weak Man》

1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完美融合了Tom Ford的野心和(恶)趣味:开场甩奶就大开眼界,甩《霓虹恶魔》妖艳贱货N条街。完美卡司连配角都牛逼闪闪,Jake表演天赋稳定发挥令人惊叹(我再次相信爱情),Amy居然很性感!惊悚和幽默齐飞,构图、色彩、配乐已有个人风格,美学盛宴。最后,想和Jake Gyllenhaal谈一场轰烈的恋爱!

18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力荐

影像质感极佳,故事立意一般,男主角得有多大才华才能洞穿女主角心事,女主角内心得多敏感纤细,才能见此思彼展开联想落寞成失心人,观众得有多细心才能体察到那种纸上的报复,生活在多数人不读小说,轻视文学,男女约会都不用写、不会写情书的时代,这个通俗的故事逼格高,太文艺,也难怪有人看不懂。

1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红白玫瑰从不只是未及的爱人,是华侈红黑貂皮大理石堆砌浴缸与后院杰夫昆斯的气球狗雕塑,也是素面朝天微卷红棕发与红绒布沙发。戏中戏撑起了背叛痛苦种种情感,核心还是场中年危机与迟来的愧疚。不觉得书是场精心策划的复仇,丈夫承认自己懦弱无能承认因此妻女离别,如果这是场报复,那还真是片森林。

24分钟前
  • littledepp
  • 力荐

和惊悚悬疑没半毛钱关系。曾经想放下的放不下,现在该满足的不满足,追忆、纠结被一部小说激活。如此而已。

29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

追看性與氣氛不錯,但tom ford作為一個gay實在厭女到極致。無數女人在她眼中都是現實鬼、整容怪與奇裝異服癖,他到底經歷了什麼?能用幾十年寫本書復仇(關鍵是女主實在沒做錯什麼事),最後一場戲還要讓百般不濟的女主嚐嚐被拋棄的滋味,實在為故事的心胸感到汗顏

31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还行

分手二十年后文艺青年如何洋洋洒洒写了一部小说捅刀前任,前任白富美当年为何抛弃初恋,双线叙事像你展示文艺青年的内心世界。文艺青年分手也如此清新脱俗不做作。可能天生偏心的缘故,并未觉得女主做错了什么,最后确实领会到了TF称赞amy眼睛有灵魂这件事。ps我觉得TF对红发女郎是真爱。

36分钟前
  • bks
  • 推荐

气氛把握得太好。回忆杀里AA和Jake看着都好年轻,看得我想求化妆技巧指南。而且女主晚上回家会卸眼妆,看了那么多带着浓妆睡觉的戏后,我已经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了。

40分钟前
  • \t^h/
  • 推荐

将【单身男子】的优点又展示了一遍,缺点和优点都放大了,导演的编剧水准还是生硬的照搬教科书的级别,好在他是个好学生,他的节奏处理也确实及格,只是中间杂糅三段故事的时候还是很生硬,用了很多割断故事的情绪镜头,至于这个故事本身,逻辑之类的确实也会造人诟病,但是片子整体的可看性确实很棒。

4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讲了个啥嘛

47分钟前
  • 影志
  • 还行

感觉和新海诚的片子一个毛病,形式大于内容。虽然很多镜头拍得很美,氛围也拿捏得很到位,但因为情节的平庸和人物塑造的苍白导致有力无处使,既做不到真正的艺术片那样靠氛围和意象传达出晦涩深刻的主题,也做不到好好讲一个有力的故事。只有那些恰巧能与片中情绪产生共鸣的观众能被影片打动。

50分钟前
  • 贝尔
  • 还行

时尚界人尖儿还这么懂电影语言,有点厉害。TF将独特的时尚艺术品位融入这部类型元素杂糅的新作里,成就一部颇具后现代风格的黑色惊悚片。戏中戏,不同故事线、场景、遐想与现实之间的转换行云流水,若干组貌合神离的人物关系描写也比较到位。卡司真不错,大主角小配角都让人眼前一亮。

55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各方面都完美,构图,颜色,结构,表演,音乐,甚至内涵。美到极致,痛彻心脾。唯一不喜欢人物几乎全是近景特写,很少two shot,一点不给喘息,出了影院感到exhausted emotionally. 是tom ford的本意吗,这种虐观众的手段有点无情呢

56分钟前
  • 苗儿
  • 力荐

很出色的剧本,戏中戏的故事,以罪案惊悚这些类型噱头来抓人,而创作者与读者的真实情感渐渐与故事中人物的情感混杂在一起,形成情感的漩涡,呼应且相互影响,这个就有意思了,该形式感的地方又很形式感,可看性很高,又可以细琢磨,很有趣。

6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别的优点不提了,剧本是人家自己写的!政治不正确地引用一句guo the fun:“倒不是我有多优秀,主要都是同行们衬托的好。”

1小时前
  • 花泽累
  • 力荐

想起曾有策展人對我說:「被妳喜歡應該是件很可怕的事。」是啊,被藝術工作者以作品報復是很可怕的。

1小时前
  • 何倩彤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