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

第50集

主演:张凯丽,李雪健,孙松,黄梅莹,郑乾龙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1990

 剧照

渴望 剧照 NO.1渴望 剧照 NO.2渴望 剧照 NO.3渴望 剧照 NO.4渴望 剧照 NO.5渴望 剧照 NO.6渴望 剧照 NO.13渴望 剧照 NO.14渴望 剧照 NO.15渴望 剧照 NO.16渴望 剧照 NO.17渴望 剧照 NO.18渴望 剧照 NO.19渴望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渴望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人民渐渐从十年动乱的灾难中复苏,正开始展望充满希望和幸福的新生活。在北京的一条胡同中,居住着一户普通人家,心直口快的刘母(韩影 饰)含辛茹苦拉扯两个女儿长大。长女慧芳(张凯丽 饰)善良孝顺,她喜欢上了同工厂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王沪生(孙松 饰),于是不顾母亲的反对与之结为夫妻。婚后的生活磕磕绊绊,不同家庭和文化背景让夫妻俩的相处充满芥蒂,慧芳收养了一名弃婴,取名小芳,同厂爱慕她的宋大成则尽心帮助刘家打理一切。  平凡人物的一生虽然充满磨难与考验,但是刘慧芳的经历让我们相信:好人一生平安。边境威龙灵异隧道实录夏家三千金怎么办!脱口秀专场刀剑乱舞电影版上古情歌千娇百媚小熊历险记洗屋2018顶楼第二季心碎高中第二季毒吻1992西游·伏妖篇神秘工作啼笑书香乱马1/2:热斗篇金叶行动警察故事2013(国语版)你和我斗争人生黑暗的欲望 第一季王家坝表姐,你好嘢!2第八宗罪玫瑰殺手1997曼谷爱情故事之魅力的他国语黑暗心灵追凶二十年(国语版)恭喜发财2020无影终结者沉重的心硅谷第二季幻听生死船票兰花花MAMAMOO:世界巡回全纪录向日葵女孩女童军窗边女孩眼中对街的屋中女子第一季末世觉醒之溯源斯亚码勇士卧底爷爷伏魔济公

 长篇影评

 1 ) 怀念那个时代

今年看了好些老电影,《良家妇女》《多此一女》《太太万岁》《野妈妈》《如意》《泪痕》《舞台姐妹》《早春二月》《青春之歌》《小街》《不了情》《金秋桂花迟》《小花》。

还看了一部年代剧,许亚军、刘威、刘莉莉主演的《一年又一年》,名字如今听起来普普通通,但这一集一年,演绎了从1978年到1998年这20年惊天动地的大变化,以平凡的北京胡同生活勾勒起,串联着每一年的经典电影、音乐、新闻,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时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人物经历也起起伏伏,看得真够滋味,堪称中国版的《请回答1978》。

经常在弹幕上看到大家推荐经典老剧,偶一次看到别人提到经典之作,当年万人空巷的一部剧,中国第一部室内剧,同期录音,不同机位同期拍摄,同期剪辑的这部作品《渴望》。

看了开头两三集,感觉全是胡同里家长里短的小事儿,就不想再看了。后来又一次想起来,便用了三天时间,白天一整天整天看,晚上看到一两点才睡觉。虽说当年泪点很多,每一集都哭得稀里哗啦,如今看来,很多观点做法却不能苟同,无法引起共鸣。但还是有一些点触动到我,经常泪眼婆娑。

昨天下午看完剧之后,去看艺术人生《向经典致敬》盛楠采访《渴望》剧组三十年,我看到李雪健老师讲话,眼泪哗哗的留下来。

当年金鹰网评论:“举国皆哀刘慧芳,举国皆骂王沪生,万众皆叹宋大成”,成为当年的一道独特风景。一部轰动全国感动千万人的电视剧,被称为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的里程碑,它创下的巅峰效应成为一个时代的神话。该剧开创性地以写实的视角直面那个社会动荡、是非颠倒的年代,讲述了几个年轻人复杂的爱情经历,揭示了人们对爱情、亲情、友情以及美好生活的渴望。

本片通过揭露文革那个社会动荡,是非颠倒的年代,讲述了两对年青人复杂的爱情经历,揭示了人们对爱情、亲情、友情以及美好生活的渴望。此剧一经播出便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温柔善良的惠芳,憨厚老实的大成,这些形象深入人心,直到现在还被很多人津津乐道,影响了几代人的思想和生活。该剧将人生的、人性的一切有机地溶入到社会大时代的背景中,加上演员的出色表演,具有较高的社会审美的价值。也向中国观众第一次展示了“真实”的力量,被称为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历史性转折的里程碑。

时代沉浮,当年万人空巷,大家守着黑白电视盯着首播时间,期待着每晚两集的《渴望》,如今看来时代价值观改变,社会变了,人心也变了,因此在现代人看来,可能又有不同的看法。

90年那个时代是人情社会,胡同里大家伙儿互帮互助,传递着人性的真诚,传递着真善美,邻里街坊的关系比亲人还亲。现如今看来却是界限感不分明,手伸着太长,管得太宽。为了别人牺牲了太多太多。

凯丽饰演的刘慧芳善良孝顺,爸爸去世得早,她初中毕业就进入了工厂,抗下生活的重担。她渴望知识,渴望文化,虽然大成是刘大妈早已钦定的女婿,但刘慧芳觉得这不是爱情,她只是敬仰大成哥,敬重大成哥,把他当做大哥哥对待。当同工厂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王沪生出现后,刘慧芳以本能的善良帮助着黑五类王沪生,王沪生是个知识分子,读过大学,在王沪生工作中遇到困难时,师傅刘慧芳帮助他度过,当王沪生的母亲生病时,刘慧芳去照顾王母,帮助王沪生走出人生的困境,受王母委托,她选择了王沪生。婚后她追求进步,渴望知识,没日没夜的复习,参加1978年冬天组织的高考,虽然因为流产没有参加,但这可贵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燕子下乡学农捡回来的小芳,找来找去找不到人家,刘慧芳选择养育小芳。国民媳妇刘慧芳积聚中国传统妻子的真善美,极具“温良恭俭让”。

在那个人情社会中,胡同里的家长里短,你帮我我帮你也造成了很多误会。刘慧芳和大成的界限不分,他们俩如同哥哥妹妹商量事儿,但徐月娟和王沪生不这么认为,并且大成还是刘慧芳曾经的追求者,这也是现在所不能容忍的:月娟和慧芳俩闺蜜,肉可以分着吃,活可以分着干,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但丈夫不能分享。

黄梅莹饰演的王亚茹最终成功洗白,获得小芳的爱与认可,文革期间她握着外科的手术刀得以逃脱文革对她个人的伤害。她从小家境优渥,文化水平高,渴望至死不渝的爱情,在文革那样的环境,男朋友罗岗动乱中被到处追捕,她无依无靠,风雨飘摇中生下了女儿丹丹,她期待着罗岗,期待着一家人幸福美满的生活。

然而命运和她开了大大的玩笑,罗岗回来偷偷抱走了女儿丹丹,并且被捕入狱,15年了,她无时无刻不在想念着丹丹,寻找着罗岗,寻找女儿丹丹的下落,然而音信全无。接着母亲在文革迫害中去世,父亲远在兰州未归,王亚茹作为姐姐,秉承着家族使命,希望弟弟能娶到门当户对、与王家世交的肖竹心,她不喜欢工人刘慧芳,刘慧芳没有文化,只是工厂打工仔,虽然王亚茹家落难了,但王家是名门望族,家里个个都是知识分子,她高傲、她勇敢、她敢爱敢恨,她果决,她界限分明。在现在社会,她就是女强人。但同时她也很自私,她爱小芳,但想要占据小芳,改小芳姓的爱是自私的,她爱弟弟,当弟弟王沪生都生下了一子东东后,她还在挑拨弟弟和慧芳的关系,一再撮合沪生和肖竹心。

孙松饰演的王沪生,真是做人不要太王沪生!心眼极小,没有生活自理能力,自私自利,没有直面生活、直面苦难的勇气,在困难时选择刘慧芳,在潇洒时追求肖竹心,摇摆不定,朝秦暮楚。

但他本质上并不坏,在姐姐王亚茹去河南医疗队之后,他和刘慧芳生活得很幸福,他对待东东和小芳一视同仁,他爱妻子刘慧芳,他也避免和肖竹心接触。但他姐姐太坏了,挑拨离间沪生和慧芳的婚姻,安排肖竹心第三者插入,并制造机会让沪生和竹心接触。沪生哪能坐怀不乱呢,一次两次,三次四次的制造机会让俩人独处,沪生只能回到家里向慧芳说:求求你了,我们离婚吧,你要什么都可以,你让我和肖竹心在一起吧。

吴玉华饰演的肖竹心其实我蛮喜欢的,她进退有度,虽说在沪生最困难的时候离开了沪生,但她本质上并没有介入到沪生的婚姻中,在沪生选择和她在一起时,她已经离开北京南下,留下了一封信:沪生,慧芳值得你一生守候,你不要再想我了。咱俩没可能。

正因为在沪生最困难的时候,她离开了。所以她用了十几年来弥补沪生,帮助他走向更好的人生。她清楚亚茹的想法,但她也去找了慧芳,她被慧芳的人格魅力所吸引,她不愿意伤害慧芳,破坏沪生的家庭,她选择帮助沪生,这一帮就是十几年。再后来,慧芳和沪生离婚后,她也没有选择和沪生结合,她知礼守礼,她知性优雅,她时刻保持着清醒,她帮助东东,但不愿成为那个第三者。

李雪健老师饰演的宋大成完美的诠释了老实憨厚,诠释了“好人一生平安”。我非常喜欢李雪健老师,祝愿他健康平安快乐。其实他心里是真正爱着慧芳的,他一生都爱慧芳,虽然慧芳没选择他,但他一直都帮助着刘家,他感恩刘大妈对他的养育,他用一生回报刘大妈。

结尾处,大成对着月娟说:“我是多么希望这世界上吧,多一些爱,多一些美好,多一些帮助。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奔头,谁也很难左右谁。月娟哪,我们从头来,行吗?”

他讲出自己平平凡凡的愿望,他告诉月娟:咱们从头再来。那时我已泪流满面,我非常感动这朴素的祝愿大家平安幸福的愿望,并且他时时刻刻在践行着。他对月娟的婚姻有悔过,同时他也有从头再来的勇气,希望他和月娟生一个大胖小子。

我非常喜欢刘大妈,老北京话儿听着跟听相声一样,刘大妈说话带着幽默诙谐,带着调侃讽刺,我全都喜欢,同时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女人,她也希望自己的子女幸福快乐。我也非常喜欢月娟,她风风火火,她雷厉风行,她敢爱敢恨,确实慧芳太过越界了,我觉得月娟一点错也没有,她是不幸的同时她也是幸福的,前半生大成没给她的,大成保证了后半生从头再来。

我最最喜欢的是田莉,她和亚茹相处得非常舒服,她善于助人,但懂得进退;她知性优雅,说话也非常得体。很多人说田莉是这部剧里唯一正常的人,在这三十年的历史长河里,大家的观点还是一致的。

我喜欢燕子,敢于追求爱,敢于表达爱,她和哥哥国强性格一样。

李雪健老师在接受《向经典致敬》采访时说:“那时候拍《渴望》,已经改革开放十年了,这时候生活慢慢地有变化了,经济也慢慢地好转,但我们民族的真善美,怎么能够留住?对美好向往,你看慧芳向往文化,向往知识,向往创新,我觉得这是历史的反映。宋大成、月娟也是千千万万个青年面临的一个问题,虽然都是好人,怎么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这是我们缺乏文化的青年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但我们的心底是善良的,因为民族价值观、追求真诚、追求真善美还是有的。对一个平等起跑线上的人,大家还是同情弱者,所以有一句话印象非常深刻:好人一身平安!因为这部戏没有敌我矛盾,只是素质、文化高低之分。”

渴望主题曲《悠悠岁月》:

悠悠岁月

欲说当年好困惑

亦真 亦幻 难取舍

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

这样执着究竟为什么

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

心中渴望真诚的生活

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

问询南来北往的客

悠悠岁月 欲说当年好困惑

亦真 亦幻 难取舍

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

这样执着究竟为什么

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

心中渴望真诚的生活

谁能告诉我是对还是错

问询南来北往的客

恩怨忘却

留下真情重头说

相伴人间万家灯火

故事不多

宛如平常一段歌

过去 未来 共斟酌

过去 未来 共斟酌

主题曲二《好人一生平安》:

有过多少往事

仿佛就在昨天

有过多少朋友

仿佛还在身边

也曾心意沉沉

相逢是苦是甜?

如今举杯祝愿

好人一生平安

谁能与我同醉

相知年年岁岁

咫尺天涯皆有缘

此情温暖人间

谁能与我同醉

相知年年岁岁

咫尺天涯皆有缘

此情温暖人间

也曾心意沉沉

相逢是苦是甜?

如今举杯祝愿

好人一生平安

谁能与我同醉

相知年年岁岁

咫尺天涯皆有缘

此情温暖人间

谁能与我同醉

相知年年岁岁

咫尺天涯皆有缘

此情温暖人间

 2 ) “好人”刘慧芳

小时候喜欢刘慧芳,觉得她善良温柔,知书达礼,虽然命运坎坷,多灾多难,但不影响她成为爸爸妈妈那代人的偶像女神。但现在我倒是更欣赏果敢勇毅的王亚茹,虽然小时候恨她恨得牙痒痒,只是长大后才发现王亚茹这样的才适合这个社会,才能让自己生活的好。 刘慧芳的性格现在来看是老好人性格,人是很温婉善良,可这种性格往往能伤到真正对自己好的人,并且她的性格应该有些执拗吧,为了救王沪生她伤了母亲,为了养小芳,她又伤了王沪生,我想不清楚这些善举究竟是对是错,是自己的话又会如何选择,可我能看到她过的磕磕绊绊,坎坷异常。而反观王亚茹,她又学识有见识,遇事果敢勇毅,敢作敢为,不喜欢的她不掩饰态度,现在觉得她跟刘慧芳的矛盾主要就是两人三观不合,完全两种背景下长大的孩子,因为种种无法违抗的因素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怎么不会摩擦不断呐?总之我愿意自己是王亚茹不想去做刘慧芳。

 3 ) 夸这个片子好的,只因为怀念

九零年文化生活贫乏,这个片子成了经典。现在夸这个片子好的,一定是当年看过这个片子的,带着对当年观影的怀念继续给予如潮好评。但客观的评价这个片子,或者当今新人看这片子,就是部烂片。拖沓冗长,不合情理。一部长剧,看完后回忆起来大致能理出脉络,但这片子,特别是最后十几集,堪称凌乱,王沪生反复的阻拦小芳进门,众人反复的为做手术拉大锯扯大锯,王家老爷子反复撮合王沪生竹心刘慧芳,一锅粥一样。小芳的身世,每个人都从不合适的渠道、不合适的时机得知,然后大家只一两个人间秘而不宣。王沪生被导演刻画的过于龌龊,他有必要无时无刻的不阴阳怪气阻挠小芳进家门、做手术吗。小芳手术,尽要争取无关要紧人呢的意见,刘家存在老太太拦着,强势的王亚茹、当家的王老爷子恳求成天挨训的王沪生松口,完全不合理。那个肖竹新,不清不楚的在王家晃悠的十几年。最狗血的是结局,愣给凑一起了,呕——

 4 ) 渴望的结局

长今★闵政浩(百度吧):
其实我一直希望刘慧芳和罗刚在一起,因为像王沪生和王亚茹这样没有人性的人早已配不上他们!而慧芳也离不开小芳,小芳最离不开的也是慧芳,想当初王亚茹待小芳那麽刻薄,谁还愿意认她啊?而且养育之情胜于生育之情,在小芳心中早已认定慧芳这位母亲了!而她最喜欢的罗叔叔,就是她的亲生父亲!这位罗叔叔与慧芳之间虽然谈不上爱情,但是却可以相互扶持走完后半生,成为心灵上的知己!毕竟这是一部很现实的电视剧,不是琼瑶阿姨笔下那海誓山盟的爱情故事,相爱的人就生生死死都要在一起,非他(她)不嫁(娶)!

但是,昨天晚上我看完了最后一集,这是我第二次看最后一集.我现年21岁,我想同龄人中很少有喜欢看这部老电视剧吧?渴望第一次上映时我才五岁,看不懂什麽!只知道这部电视剧的几个人物和大概剧情,还有它很走红,像现在的大长今一样轰动了全国,街头巷尾,家里大人都在谈论这部电视剧,还有它反反复复的放映!就这些!后来,我13岁时又看了这部电视剧,但那时我上初二,正临期末考试,也没能完整的看!但却看了最后两集,记得小芳对慧芳说"妈妈,我求求你别不要我"以及她冲进屋子对王亚茹罗刚喊"爸爸妈妈"时,我感动的犀利哗啦!那一次我看懂了,真正看懂了,不再是小时侯仅仅记住了几个人物!而且我还永远记住了王爷爷对亚茹说的一句话"能使别人幸福的人自己才是最幸福的!"这部电视剧要表达的何尝不是这个呢?其实那时家里的长辈以前看过的也又完完整整的看了一便,而且好象当年新上映一样有把它作为饭后茶余的一个话题,可见它的经典!

话题撤远了,我要说的是在那次我13岁时看懂了这部电视剧时,便有了我第一段开头的那些观点,就是刘慧芳和罗刚结合,共同抚养小芳!但是这次再看了一便最后几集,我听到小芳那甘肠寸断的"小姨,你告诉我这不是真的,妈妈,我求求你,你别不要我!",但我看到了小芳飞奔过去认亚茹和罗刚!我感受到了,亚茹内心深处的凄凉!青春那麽短暂,他们都耽误掉了最最宝贵的几十年?其实,亚茹在从美国回来以后,我就感受到了她的变化!也许她的自私刻薄的深处,真有无尽的凄凉吧!当她抱着丹丹的小枕头对王爷爷说"我不能把小芳给别人"当她看着小芳熟睡的面孔留下眼泪,当她对着小芳叫一声"丹丹"还有"对,丹丹,你做的都对!"我才体会到她盼望丹丹的悲哀!她也同样需要小芳!但是,毕竟是慧芳养育了她,毕竟慧芳也离不开小芳,而小芳更愿意和慧芳在一起!那麽有没有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她们都在一起呢?刘慧芳要是和罗刚结合,似乎注定还是要有人成为光杆!其实早就发现,这部电视剧最大的特点就是剧中的人物从老的到小的全是光杆!王沪生再怎麽不是人,王亚茹先前再做过什麽刻薄的事,他们终归是醒悟了!他们似乎也难以再找到后半生的知己了,竹心是绝对不会和王沪生结合的!那麽不如给王沪生一个赎罪的机会,给慧芳后半生一个依靠,给王亚如和罗刚错过的幸福,给丹丹(小芳)一个完整的家,和双重母爱,也让慧芳和亚茹共同拥有小芳,也让刘大妈王爷爷安享晚年!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每个人都不会受到伤害,其实也只有这样了.记得以前小时侯听大人们议论时好象是说这部电视剧最后怎麽安排都不会完美!是啊,即使是这样,也不够好,因为毕竟沪生和竹心是有情人,东东又那麽喜欢竹心,似乎对慧芳还是伤害!可是,又能怎样呢?和罗刚结合,他心里爱的也是王亚茹!和宋大成呢?那是不是注定要另一个人受到伤害,而且非常没有道理,他们已经错过了!就像王沪生和肖竹心错过了一样!所以也许这是最好的结局,真心希望最后他们各得其所,幸福的生活!

 5 ) 残酷天使的行动纲领

五十集的剧情,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跨度。没有一集的剧情是看完了心里不沉重的。主要人物们没有在任何一集里能够彻底沉浸在幸福中,总有这样或那样的困扰和苦难。分手前女友。纠结结婚。结婚。闹离婚。朋友闹离婚闹了又闹。离婚。求复婚。向前女友求复合。前女友考虑复合。领养。生孩子。流产。不孕。难产。经营过失导致坐牢。

近几年看一些国产都市生活剧,主要矛盾一般非常纯粹,就是因为“没钱”。即使有些其他矛盾,通常想来主角们有钱以后也基本能度过难关。这部剧看完的感觉就截然不同。在那个年代朴实的生活里,钱的存在感还远没有像现在这样无处不在。那么为什么主角们在各自的生活中又总经历着各式各样的坎坷和沉重呢。

我觉得这部剧在讲两个因素。至少在那个年代,这两个因素就如同如今的“没钱”一样可怕。

一个因素是命运。

命运中有时代的烙印。王沪生一家父亲被打倒,母亲抑郁成疾,姐姐丢孩子,自己成长时过于自卑导致性格扭曲,女友被迫分手。这几条线索作为初始的设定,残酷地奠定了后面贯穿全剧十几年几家人的所有不幸。

命运中又多有意外,还多作为剧情里的重要转折或关键。冬天过河出意外。过马路出意外。做手术出意外好在有惊无险。

我不觉得这些意外是为了把这部剧变成一部狗血剧。在一些流行偶像剧或小说里,时常会有男主角或女主角出意外的段落,以车祸和重病居多。这样的设定是为了给女主角或者男主角一个温馨照顾对方的机会,或者把美好爱情故事变成凄美爱情故事。而这部剧里的年轻人和长辈们,他们成长和生活中经历了形形色色历史的动荡。我想可能是这些动荡让很多人都觉得,作为渺小的个人,自己能对生活和命运的掌控实在是太微乎其微。正因为如此,剧情里的人生中才充满了太多个人无力应对的意外,这些意外或来自于历史上的某些特定时期,或者存在于生活中的若干偶然瞬间。

另一个因素是阶级的差异,以及人们无法忽视阶级差异存在的事实。

刘家和王家不是一个阶级的人,这一点造成了两家人上下鸡犬不宁,也顺带连累宋大成一家遭池鱼之殃。王家大姑子和刘家丈母娘反反复复念念不忘两家人阶级不同身份不同,打心眼里从不觉得这两家人能过到一起去。知识分子阶级住大房子,出门坐小轿车,能一起翻译英文资料,相继去美国留学或生活。工人阶级挤在小院子里,糊纸盒,工场做工,做小买卖,即使有高考作为唯一可见的阶级上升的通道,当前的生活也不允许两姐妹都有条件能考上。

从结局来看,剧情对两个阶级的安排也存在巨大反差。知识分子家庭得到平反,恋爱和家庭可以破镜重圆,下一代能够学习钢琴去美国深造。普通市民们替别人生养了孩子,自己离的离闹的闹,有的蹲过监狱,有的出车祸瘫痪在床。

两个阶级有一个相同之处,男性角色在剧情里更受到宠爱,可能是男性角色比女性角色少的缘故。王沪生有姐姐袒护,妻子忍让,前女友不离不弃。罗冈成名之后获得了女学生的拥戴,与两位女主角都有过组成家庭的可能。同样是工人阶级优秀青年的代表,作为男性的宋大成的受欢迎度与作为女性的刘慧芳旗鼓相当,同样吃过不少苦头,他的结局又要比刘慧芳好太多。

这部剧播出的时候我还没几岁。最近找出来看,唯一有记忆的也就是“好人一生平安”的主题曲的旋律了。这次看完了觉得,所有角色他们的确都是好人,即使王沪生也不能算作坏人。他们所渴望的和我们这一代人不同,不是眼前苟且的买房的宿命,也不是远方的当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的美好愿景,而仅仅是希望能够“一生平安”。这应该算作上一个时代的前辈们被生活赋予的特有的沉重吧。

 6 ) 对得起、好人、你

1. 生活化文本VS啰嗦:观影体验像读小说的感觉,对话写的很满,问题就是所有的对话从头到尾都这样,优点是确实很生活,缺点是很啰嗦,中间一度2倍速加快进看的,一边看一边感叹:一拍几十集啰里八嗦的毛病,原来从这第一部就有了,算历史遗产;看到中间忍不住觉得这些絮叨到了无节制的地步,严重怀疑这些对话就是为了凑集数凑出镜时间,比如王沪生三番五次找竹心求结婚,田莉三番五次找王亚茹求和解。

2. 语言本身:风格差异化做的很到位。北京胡同口语四级听说最佳教学材料,我提名本片。最佳选段就是那个来相亲的演员来慧芳家里那段。经典。另外王亚茹普通话很简练,竹心的浙江口音,那个女学生的安徽口音,都好有意思。当然,有些话真的蛮尬的,比如每次见面都要说:你?!

3. 满VS空:前面事无巨细交代这么多这么满,后面结尾居然是开放式,我的内心:为什么啊?我忍了这么多絮絮叨叨和反反复复,为了就是看你的结尾怎么收啊,好气。

4. 换位核心:当你觉得小芳累赘的时候,她的生身父母和亲人却完全不这么想。我觉得这个设置很棒,基本上换位是揭开伪善面孔探讨人性的不二法宝。

5. 悬念设置:观众在上帝视角(一开始就知道小芳就是罗冈王亚茹的孩子),就很期待这些蒙在鼓里的人究竟怎样去扮演他们的角色,人生又怎么展开,这个渴望的心情很强烈,也算是这部剧成功的根本吧。

6. 女性视角:王沪生需要慧芳的时候就结婚,不需要的时候就嫌弃,说是变化,其实本质是一致的,就是从头到尾都只想着自己、没真正爱过慧芳;最终慧芳选择离婚也是本片唯一“女权”一点的地方了,其他的比如月娟流产之后说自己不能生所以男人都肯定嫌弃,大妈说的闺女早晚得找个主、是别人家的人,甚至慧芳所谓的贤惠善良,也有一部分是包揽家务、丧偶式育儿、不能好好复习考大学,包括最后所有人都抹泪的为了照顾小芳辞职,等等,所有细节构建出的,是一个让人细思极恐的社会模样,女性为了家庭,要做出一切可能的牺牲,并且这些牺牲都是好的、被称作善良、被歌颂成美德。本剧又一高频词汇:好人。

7. 家庭教育:这部剧的另一个高频词就是“对得起”了吧,所有对小孩子的教育都是从这个基准点开始的,对得起爸妈,对得起爷爷姥姥,对得起姑姑小姨,搞得好像小孩子生来就是还债的一样,这样的是非观很朴素也很狭隘。另外一点,教育方式也很局限,孩子一不听话就急着打,慧芳也会这样。心疼所有这一代的小孩。

8. 剧情设置的另一些方式:WG结束后王亚茹拒绝小芳和慧芳住到小楼里,拿父亲的健康为理由,感觉真的很生硬。倒不如先把慧芳小芳都接到家里,毕竟这样做也是基本的体面。然后在日常生活中设置一些情节和意外,体现出来小芳慧芳和王家的格格不入,最后加上竹心的炸弹,这样剧情会更自然吧。现在剧里呈现的反复都是王亚茹在讲话,我不同意,我不喜欢,我不允许。

9. 历史价值:涉及到WG、改革开放等对个体人生轨迹的改变,感觉现在主流影视作品并没有呈现这些内容,我自己这方面了解也很少,所以这次能从另外一个视角,不是被下放到农村的人,而是从留在城市里的人的视角,去了解当时的故事。另外,剧中服装、发型、家具、音响等的变迁做得蛮细致的,从唱片看到小收音机看到大块头录音机,从麻花小辫看烫卷,从蓝色粗布看到羽绒服西装,蛮过瘾的。

最后:好多外景居然是在北大拍的!也是没想到

 短评

情节不记得了……小学课本上用万人空巷为《渴望》造句

5分钟前
  • 诸葛福媛
  • 推荐

小时候播的,不过太小没印象,应该当时1岁多把,不过主题曲至今有印象

6分钟前
  • 居里夫人的布丁
  • 还行

真的是人性的光辉啊,剧里的爸爸简直就是耶稣一样的存在。这剧应该是属于室内情景剧的首发了

11分钟前
  • 深夜的阿斯伯格
  • 推荐

轰动一时的经典,剧情其实有点婆婆妈妈家长里短,但演员确实发挥出色

12分钟前
  • 亢龙无悔
  • 推荐

老妈和老姨貌似挺爱看,记忆中非常长的家庭剧,刘慧芳就是传说最传统的贤妻良母。

13分钟前
  • 蓝色啄木鸟
  • 推荐

我靠,这个我太深刻了,我才几岁啊,那时候出门玩,吃晚饭的时候就听见渴望的主题曲,那个NB。

18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小时候很多人围着电视看,看哭了好多次,现在不敢看了,怕毁了经典形象。

19分钟前
  • 尾生
  • 推荐

很经典的剧集,小时候在奶奶家肯定是每集都不错过,虽然对一个小孩子来说,他不一定能看懂,但那感觉我至今都忘不了,实在是太苦涩了,尤其是片尾曲!

23分钟前
  • ★冰凌宫★
  • 推荐

知道什么叫万人空巷吗?1989年冬天的中国内地的周二晚上,街上没人了!

27分钟前
  • pbbcc
  • 力荐

以前上小学那会儿家家户户都看的电视剧,那会儿妈妈还在工厂上班,姥姥家还住胡同里,写作文儿,好多同学写以后要做刘慧芳宋大成那样的好人,记得内年的春晚还请的他们剧组上节目。。。这么多年过去了,再看这部戏,才觉得它承载的太多,编剧很有思想和倾向性,人物的性格塑造其实也并不单一。

32分钟前
  • 卤煮猫
  • 推荐

《渴望》监制郑晓龙说,当年《渴望》收视率探顶,无人不看,社会犯罪率都下降了,因为这个事儿,公安部还专门对《渴望》全剧组进行了表彰

34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不多说什么。出国那么多年,还是感觉这部电视剧真的是最棒的国剧。太棒了。其实国剧非常优秀。最近这些年精彩经典的电视剧越来越多。希望大家都支持国货啊!

39分钟前
  • saffron.von
  • 力荐

我是刘慧芳是一个很正常的人啊 无论是不放弃收养的孩子 和追求自己喜欢的男性不计较他的境遇 只是在这个社会 守护住自己正常的道德感要牺牲的太多

44分钟前
  • momo
  • 还行

至今还记得毛阿敏唱的主题曲“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难取舍”

47分钟前
  • 石头剪刀布0726
  • 推荐

还记得看渴望,刚开始用彩电看,后来家里被盗,电视丢了,就用黑白看

52分钟前
  • 找自己
  • 推荐

我爸和我妈斗嘴时候最常用的一句话就是“你小时候连《渴望》都没看过还和我聊什么时尚?”

53分钟前
  • 做兔子还是做人
  • 推荐

一部对我的母亲一生影响深远的电视剧。

56分钟前
  • 不良生
  • 力荐

老妈一辈子最爱!

60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评分虚高,粗糙,人物从概念编造而来,不真实。刘慧芳属于伟光正、高大全的一类,但有点儿缺心眼、拎不清墨墨迹迹,拖拖拉拉,人物总是忙这忙那,端茶倒水,说话总是没说完就被打断,一个跑出去,另一个喊他的名字。类似的定式太多了这样的剧当年万人空巷,足见当时精神生活多么贫乏当然不是一无是处,但别太较真,大概晃儿瞧瞧吧

1小时前
  • 持尘
  • 还行

鱼找鱼,虾找虾,不匹配的婚姻都是不会幸福的。。

1小时前
  • 一只野鸡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