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中国做电影

已完结

主演:叶锦添,曹郁,赵楠,张杰,丁燕来,魏明,周逸夫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在中国做电影 剧照 NO.1我在中国做电影 剧照 NO.2我在中国做电影 剧照 NO.3我在中国做电影 剧照 NO.4我在中国做电影 剧照 NO.5我在中国做电影 剧照 NO.6我在中国做电影 剧照 NO.13我在中国做电影 剧照 NO.14我在中国做电影 剧照 NO.15

 剧情介绍

我在中国做电影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部由时光网出品的五集电影人物纪实节目,首次将镜头聚焦于一群中国电影的幕后英雄,来自美术、声音、特效、摄影、配音5大电影幕后工种,他们是代表着当今中国电影产业水准的最优秀的7位电影人。  怎么用声音去表演?怎么用光影去造型?为了做《影》买下全世界的雨声是怎么回事?节目中,他们畅谈各自的电影创作与职业故事,用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故事,真实呈现了 “一部电影的诞生”;  中国特效是不是五毛?中国能不能做得了“灭霸”?东方电影美学能不能征服世界?他们直指行业的困顿与问题,也回答大众对中国电影的“偏见”,用专业为观众答疑解惑,为当下中国电影产业找到正确的打开方式。  《我在中国做电影》既是“给电影的一封情书”,也是给万千影迷、爱电影的人、致力于从事电影工作的新人们的“一堂电影课”!薰衣草和夏天我的女友要上天万圣节过后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生活不幸的女人整容室 第三季今夜好时光真假森林王忧郁万花筒纳斯卡:全速狂飙女房客沉默者(原声版)食神八戒燕尾蝶新喜剧小品:星光熠熠夜深人不静鸣鸟伯尼死而复生的男人红日狂花第三季新年甜心雪豹2010花游记猫眼三姐妹 第二季 普通话版万人迷2004然后我们跳了舞战栗怪奇世界:惊吓!10月25日 23-24赛季欧冠小组赛第3轮 布拉加VS皇家马德里纯真哦!我的皇帝陛下第二季靓妹仔国语墙壁之间2008昨日的果实丧失名字的女神D.P:逃兵追缉令反恐特战队:清盘行动百分之十第三季看不见的他们犯罪现场调查:纽约 第九季像素大战

 长篇影评

 1 ) 思考

让我看到了真实的中国电影幕后工作人的情况,有无奈,有希望,有梦想,中国电影未来的走向当然是商业化和工业化,但是影视在流量的冲击下越来越乏味,观众对电影的要求和制作方的作品的要求是互相影响的,希望两者可以多一些良性的互相促进

时常因为觉得自己的鉴赏能力提升追不上制作者用心的程度(而且现今的鉴赏能力并没有在提升)而感到羞愧,虽说我并不懂艺术,但是确确实实能感受到它的力量

希望在短视频的流量红利浪潮过去之后,平台不再产出流水线式的傻瓜视频,更多用心制作内容的人可以受到关注,因为日常的视听内容在真真切切的影响着我的观感,无脑的内容在影响着我的思维,还是决定退网一段时间,怪自己的定力不够,很难不被互联网上的内容影响,这一年要多看书,经典的电影,纪录片,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不再这么空虚

 2 ) 国产电影“最不可告人”的秘密,都在这部口碑新片里

众所周知,电影是公认的“第七艺术”。 在大银幕上,我们见证了一场场悲欢离合,也体会了无数的美好与感动。 但在银幕之外,我们对于电影拍摄、电影制作本身,却知之甚少。 最近,一部新出的国产高分片就开创先河。 它将镜头聚焦于幕后,为我们讲述中国电影那些“最不可告人”的秘密——

我在中国做电影

导演:米若羲 主演:叶锦添/ 曹郁/ 赵楠/ 张杰/ 丁燕来/ 魏明/ 周逸夫 首播:2020-02-28(中国大陆) 集数:5 单集片长:17分钟

这是国内首部聚焦中国电影幕后人物的微纪录片。 一共5集,每集不到20分钟,可以用短小精悍来形容。 在每一集里,从美术、声音、摄影、配音、特效五大核心领域,分别讲述一部电影的幕后制作过程。 第一集所讲述的,就是电影中的摄影。

陈凯歌曾说,一个剧组里,有两个角色可以被称为Director(导演),一个是导演,另外一个就是摄影指导。 摄影于一部电影有多重要,由此可见一斑。 作为国内顶级的摄影师,曹郁在片中分享了很多经验之谈。 他首先厘清了两个概念的区别——摄像与摄影。 后者比前者更难,因为摄影不仅仅要拍摄,还要把控整个光影与气氛的变化。

在电影《妖猫传》中,张榕容饰演的杨贵妃回眸一笑,是片中最经典的场景之一。 为了拍好这一幕,以曹郁为代表的的摄影团队在光影上下足了功夫。 首先,他们准备了几十根蜡烛,分别放在脸的左侧和下侧,用以制造一种非自然光的效果。 接下来又用上了led灯带,让皮肤从所有的反射角度看上去,都有一种偏现代的光泽感。

这样做还是不够,因为最重要的眼睛部分并不突出。 于是他们又用上了特图利灯,专门在眼睛部分进行打光,使人物显得有神。 你可能想不到,就是这几秒钟的一个镜头,在摄影时竟然动用了灯笼光、蜡烛光、led光、特图利灯光等多种道具,才产生了我们最终看到的光效。 “回眸一笑百媚生”的绝色,在此得以最完美的诠释。

与《妖猫传》的复杂程度不同,电影《南京!南京!》中采用的是传统的灯光。 用单光源把人物拍出雕塑感,才使得片中的角色更具力量。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中有场教堂里举手的戏。 曹郁对这场戏的理解是,汇集了众人的教堂就像一个海洋,而手就像帆,象征着希望,举起时有一种信念感。 在拍摄这一幕时,教堂的窗户是开着的,因为他算好了时间,在等待太阳光从那里照射进来。 当这束光真正出现时,可以清晰看见手掠过光线,甚至能看到空气中的灰尘。 摄影对于剧作寓意的烘托,被这一幕体现的淋漓尽致。

如果说摄影是一项需要与导演、演员互动配合的工作。 那么电影中的音效处理,就是一项自我、独立,甚至说孤独的工作。 从业几十年的赵楠,对此深有体会。

做电影音效,首先需要的就是想象力。 当你看见一个画面时,脑海里要瞬间反应出五六种声音。 在形成了一个思维的创作过程之后,才能去进行实际上的操作。 比如,当你看到重庆,会想到江边卡拉ok的声音,以及游轮的鸣笛。 看到老上海,就会联想到弄堂里的小自行车铃声等等。

音效制作看起来是一项轻松的工作,事实却并非如此。 在制作《影》的音效时,赵楠就经历过近乎崩溃的状态。 由于片中有大量的下雨戏,其带领的音效团队,几乎把全世界所有关于雨的音效素材库全买了。 但他们还是觉得不够,于是到后来只要看见现实中下雨了,就立马拿上设备出去录雨声。 在《影》的成片中,每一场下雨的戏份,少则三四十条音轨,多则五六十音轨,其复杂和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郑恺饰演的沛良,在《影》中有一场从身后被刺的戏份。 要真实地模拟、还原兵刃刺穿身体的声音,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赵楠和团队尝试了各种道具,效果都不理想。 最终,他们模仿鱼鳔做了一个肺,在刺破的瞬间能发出相当逼真的声音,才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

用赵楠的话说,虽然手法是假的,但情感是真的。 真与假两相结合,才成就了电影中关于声音的幻术。

和音效制作同样孤独的,是电影的视效制作。 在过去,国产电影的视效制作曾经不受重视,被认为是修修威亚、穿帮这么简单。 “五毛特效”的骂名,也被这个部门背负了多年。 但只有业内人士才知道,其实国产电影特效的产生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一切还得从特效制作的产生开始说起。

特效制作诞生于美国,最早的传统特效包括微缩模型、光影、剪切分层等等。 随着电脑和技术的数字化出现,传统的模型逐渐转移到三维软件,通过合成的办法去实现和渲染。 可以看出,美国经历了从传统特效到数字特效的全流程,无论在理念和技术上都是一步步经历过来的。 但中国电影没有经历这些过程,所以才会在技术、灯光渲染、特效制作人员的艺术修为上存在断层。

电影特效技术发展至今,国内特效公司在场景制作、硬体类的角色上,已经基本接近好莱坞的水平。 但是在一些核心技术,比如虚拟人的制作上,仍然与好莱坞存在差距。 即便如此,我们也有着自己的优势。 比如,在一些涉及中国历史和中国文化的特效场景中,国内的制作水平就要优于外国的团队。 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邪不压正》。

在制作《邪不压正》中场景之前,特效团队共收集了一万两千多张老北京的照片。 到了实操时,光是北京的四合院特效模型,就做了六千多栋,树做了一万多棵。 片中有一个镜头,是巧红张开双手,在牌楼顶上走动。 这个镜头有一个360度的旋转,基本把整个北京拍全了。 而观众在此看到的每一个细节和角落,都是特效人员在幕后加班加点、奋战无数个日夜的结果。

还有去年春节档票房冠军《流浪地球》,也是一个将特效做到极致的典范。 全片首场大的灾难戏,是一个有着坍塌效果的镜头。 在这个画面里出现的每一处山形,都要先在电脑上雕琢出来,把所有的光影渲完。 最后,再根据光影和山形,去做碎石的碰撞效果以及烟体的解算,这是一个相当费时费力的过程。

片中还有一个长达50多秒的长镜头,从点及面,由地球升上太空。 为了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这一幕光是做相机的运动效果,就调了五六十版,复杂和困难程度可想而知。 当然,也正是由于特效团队这样的努力,才使得这部电影成为了中国科幻片的里程碑。

除了上述三集外,《我在中国做电影》还讲述了配音、美术等重要的幕后环节,采访了叶锦添、阿杰、丁燕来、魏明、周逸夫等顶级制作人。 于普通人而言,它是首部揭秘电影幕后制作的良心好片,讲述了不同工种的创作心得,真实呈现电影工作者的幕后状态。 于影迷而言,它又像是一堂生动的电影课,传授关于电影创作的知识干货。 当然,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封写给国产电影的情书。 以最真实质朴的笔触,献给每一位国产电影的幕后工作者。

追溯国产电影的过去,这是一段曾艳惊世界,但是也曾饱受争议的历史。 近年来,无论是《流浪地球》这样的里程碑式作品,还是《哪吒之魔童降世》这样的现象级爆款,都让我们看到了国产电影在不同题材、不同类型上的进步与突破。 而《我在中国做电影》的出现,更是向我们展现了银幕背后的中国电影人,在各个岗位上的坚守与热爱,也让我们看到了国产电影向上生长的力量。 向每一位国产电影的幕后工作者致敬,也祝愿国产电影能够越来越好。

*本文作者:张不才

 3 ) 专业化:中国电影的必由之路

极适合电影小白扫盲和入门的一部纪录片。

偶然在豆瓣看到有人推荐这部纪录片,把摄像、声音、特效、美术指导和配音五集都看完的最大感受是:电影值得!

可能因为利益相关,我看特效这一集特别认真。影视特效是最有技术含量,也最能体现电影工业化的活,一个懂美术、建模、编程、物理的全才才有可能成为出类拔萃的特效师。特效和CG电影只有一个字:肝!肝到《冰雪奇缘》的每片雪花都有物理公式,肝到《刺杀小说家》的赤发鬼每一个毛孔都要精准建模……

虽然由衷敬佩每位眼里带光(可能是打光的功劳哈哈哈)的电影人,但是这个行业,或者说国内市场给予他们的远远不够。无论是创作空间、劳动报酬,还是为爱发电带来的工作成就感与知名度,我国电影行业与发达国家的电影工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片子里,“专业”一词出现了多次,好像有点刺眼,背后折射出无数老一辈电影人的期盼与着急:好一点,更好一点!

以前,我佩服有新闻理想的媒体老师,现在多一条:怀揣新闻理想的媒体人和电影梦的影视人,salute!

 4 ) 越来越专业化的中国电影产业,加油!

这部纪录片从摄影,美术,混音,配音,以及特效五个角度讲述了5个电影工业中的工种,看完之后,觉得想把每个工种做到顶尖,其实不光光要靠专业技巧,更重要的是一个综合素质和优秀的审美能力。比如拍好人物和光影,一定抓住事件发生的故事背景和人物的内心,用心去感受。比如配音,想要把配音完成的很好,也要融入故事和人物的内心。总之,看似每个工种都各司其职,其实大家都在用另一种形式,或者用自己的方式拍电影!

 5 ) 电影

提到电影,首先人们想到的是演员、剧情、导演,更多的关注台前一大批人,幕后的人很少有人关注!我觉得这部记录片就是把幕后的工作人员搬到台前,让大家更了解电影的全部制作过程,更了解电影!每一部优秀的电影都累积了很多人的汗水!你们都是优秀的电影人!为电影事业奉献了很多美好,带给我们一个又一个动人的故事,感恩有你们!

 6 ) “现在拍电影跟催命一样”:这部高分纪录片,揭露中国电影乱象

对于全世界的影迷来说,电影业迎来了至暗时刻。

原本定档三四月的好莱坞新片,撤了大半。

《新变种人》《鹿角》《速度与激情9》《007:无暇赴死》《比得兔2》《寂静之地2》……

就连曾倔强表示北美档期不推迟的《花木兰》,也在名单之列。

受疫情影响,电影院的缺席似乎成了常态。

这也是咖爷觉得最遗憾的一件事。

你还记得上一次去电影院是什么感受吗?

看到烂片,或许气愤至极中途离场,捶胸顿足质问自己为何不用这票钱买杯奶茶;

看到好片,或许呆坐原地良久,灯光亮时恍如隔世,不愿回神。

而正常情况下,我们都是在正片结束时就匆匆离开。

对于电影的喜怒哀乐,也会随着时间淡忘。

因为对我们来说,故事结束了,电影就结束了。

更不用说,把那一行行的演职员表,也当作是电影的一部分。

比如摄影,比如灯光,比如声音,比如特效,比如美术和服装……

通常情况下,这些演职员表上快速滚动的名字是没有观众的。

而最近,有一部纪录片把这些容易被忽略的人,从幕后拉到了台前——《我在中国做电影》。

不得不说,这个名字真的相当像《我在中国修文物》。

同时呢,这个“做”字用得很有意思,许多人会问为啥不叫“我在中国拍电影”?

因为“做”包含的内容更多,除了拍,还有听、写、画……这些加起来,全都是“做”。

由时光网出品,米若羲担任导演,她本人也是时光网内容中心高级总监。

纪录片一共五集,每集14-18分钟不等,短小精悍,非常适合网生一代观看。

内容聚焦于,摄影声音特效美术配音这五大电影的幕后工种。

每集请来一位或一组当今中国电影行业内的标杆人物,来讲述关于他们的工作。

这类时长在20分钟左右、制作精良的纪录片这几年见得很多,《早餐中国》《人生一串》《如果国宝会说话》等,都做得相当有意思。

回归影像本身的题材,却不多见。

它的质量如何,看一下这个排场就知道了——

第一集:《光影统领者》,主人公曹郁。

第二集:《声音魔法师》,主人公赵楠。

第三集:《视觉追梦人》,主人公MORE VFX联合创始人魏明、《流浪地球》视效总监丁燕来、Digital Domain 数字王国视效总监周逸夫。

第四集:《寻找东方美》,主人公叶锦添。

第五集:《另一个演员》,主人公阿杰。

说实话,上面这些人名,除非是电影专业学生或是影视从业者,大部分人大概只听说过叶锦添和阿杰。

没听过也没关系,正好通过这部片子,一起倾听这部写给电影人的情书。

首先,第一集。

这集主人公是摄影师曹郁

他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2004年凭借《可可西里》获金马奖最佳摄影。

2009年凭借《南京!南京!》获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最佳摄影。

2017年凭借《摆渡人》获金像奖最佳摄影。

2019年凭借《妖猫传》或金鸡奖最佳摄影。

登上过著名的《美国电影摄影师》杂志。

这个履历可以说十分漂亮了。

有意思的是,很多人知道曹郁则是因为“姚晨丈夫”这个名头。

第一集短短的17分钟,曹郁实际上说了很多干货。

他首先提到的是,摄影师必须有对电影的极高敏感度,这样才能拍出符合作品气质和氛围的镜头和光效。

这里他用的例子是《妖猫传》的拍摄。

为了营造杨玉环“回眸一笑百媚生”中“百媚生”的神态,摄影可谓是绞尽脑汁。

先是点了几十根蜡烛放在演员脸部周围。

接着又用了LED的灯带,使贵妃的皮肤可以呈现出一种LED的光泽。

这样还不够,再加上一种名叫Dedolight(特图利)的灯打在眼睛里。

就这样,有灯笼的光、蜡烛的光、LED的光、Dedolight的光合在一起,产生了一种有层次的光效。

到这里还是不够,要“百媚生”必须要“流光溢彩”,光要流动起来。

于是曹郁亲自动手控制电子调光台,让光动起来。

所有这些加起来,才有了“百媚生”。

其次曹郁给我们提供的干货则是他从绘画里学到的摄影技巧。

由于《妖猫传》是一部奇幻片,所以他从爱德华·蒙克的画作里汲取灵感。

绘画到了蒙克的时期,已经是一种混合的光源。

他画作中阴影部分的蓝色给了曹盾很大的启发,所以《妖猫传》里我们能见到很多绿或者蓝的颜色。

曹郁还提到了之前因为撤档而闹得沸沸扬扬的《八佰》,并给出了一个很高的评价:

“我对《八佰》很满意,它很像我的作品。”

摄影上,由于《八佰》是纪实片,所以他参考的是毕加索早期的一组画,即他的“蓝色时期”。

所以《八佰》的主色调是蓝绿和黄色。

最后,他提到了贝托鲁奇的《末代皇帝》给他的影响。

《末代皇帝》的摄影师是斯拉罗,也正是在这部影片中,他知道了摄影机是可以像羽毛一样飞起来的。

第一集的部分,实际上可能是整部纪录片最有实用价值的一集,你不仅能够看到情怀,还能够看到一个优秀摄影师他所使用的方法论。

当然由于时长问题,也只能是管中窥豹。

不过呢,这不是摄影纪录片,能让我们感受到摄影巨大的魅力,和摄影师工作的重要性,就已经成功了。

第二集讲的是声音。

主人公赵楠,她负责过声音部分的作品有《影》《记忆大师》《重返20岁》《寻龙诀》《狄仁杰之通天帝国》等。

她也凭借《狄仁杰之通天帝国》获得过第30届香港金像奖的最佳音响效果奖。

赵楠在这14分钟内主要讲了三个方面的问题,当然也只是蜻蜓点水式的。

第一是声音在电影里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其实总是会忽略声音,但声音又是使我们能够沉浸在电影中,享受那种虚假的真实的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

比如怪兽的叫声让人恐惧,是因为里面有很多次低频在里面,次低频是让人最不舒服的一个频率。

再比如很多时候,我们不需要台词,只听声音就能够知道人物的喜怒哀乐。

第二是声音制作的过程。

首先是靠想象力,通过无声的画面去想象声音。

每一个画面都有属于自己的声音,重庆的KTV和铁轨声,老上海弄堂的自行车声。

其次是拟声,使用各种材质模拟出细致真实的声音。

比如《影》里杀人的声音,捅肺的声音,都需要现场模拟还原。

第三是国内声音行业的问题。

这里赵楠说了一句话:

“现在拍电影跟催命一样。”

电影还没拍呢,就已经定好了上映日期,然后各种催,于是时间压力特别大。

注意,从赵楠开始,国内电影行业的畸形和混乱现象开始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揭露。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罗马》,混音混了四个月;

而中国绝大多数的电影声音制作最多就是二十几天,而且拍摄日期说变就变。

也是从赵楠开始,好莱坞成了一个对比的标杆。

比如声音,在国内是一个人负责,好莱坞是两种人才,一种是混音师,另一种是声音指导。

说白了,就是中国电影的快速发展,导致电影人才素质各方面比较平庸。

而好莱坞的人才培养,则保证了他们有一生的时间去磨练自己的技术,以达到一个顶层的标准。

这个问题在第三集特效将会又一次被重复提出。

实际上,除了上面三个问题,赵楠还说了关于女性和职业选择的问题

大学时她被叫成“楠哥”,公司里小姑娘叫她“女战士”。

很多人听到赵楠的名字,会觉得她是一位“先生”,比如金马奖组委会曾把她误会成“赵楠先生”。

于是在她上台领奖后,她第一句话就是“女孩子也能成为一个非常好的录音师,可以非常好,非常棒”。

光是这一句话,就足以振奋不少女性观众,也让电影从业者们有所反思。

第三集是特效。

说到中国特效就绕不开两个词:五毛特效《流浪地球》

这一集可能是最能改变一些刻板印象的一集。

首先,特效不是几个人坐在电脑前玩电脑。

它是一个非常综合性的工作,包括画面创作、管理、创作、对画面的理解、对电影的认知。

这也是国内赶工似的人才培养无法达到一个很好效果的原因,综合性的人才是稀缺资源。

其次,特效特费钱。

大场地要交房租、养一两百人要发工资、正版软件要钱、电费一个月就是几万……

接着,国内外特效发展过程和层次的不同。

美国是从传统的特效开始的,比如微缩模型,然后一步步发展到现代数字特效。

还是上面赵楠的那个问题,美国在特效方面有着深厚的积累。

而中国则没有这些经历,空中起高楼,于是断层就出现了。

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虚拟人物这样的核心技术。

比如“灭霸”这个角色,我们还无法承接这样的镜头。

而像《阿丽塔:战斗天使》中阿丽塔这个角色用到的技术,可能拿到国内都没有人会用。

最后是特效制作过程的不易。

《邪不压正》里姜文会随时随地考特效人员北京建筑的高度;

《流浪地球》需要一遍一遍又一遍地返工修改,就连雪屑都要一帧一帧检查以做到细致真实;

《一出好戏》的黄渤要求相当高,每一个景都需要仔细制作……

由此可见,特效不仅是个细致活儿,还要应对不同导演的苛刻要求。

最后,咖爷想来说说叶锦添这一集。

比起电影,更有意思的是叶锦添其人。

他负责过《卧虎藏龙》《赤壁》《夜宴》等大片,并凭借《卧虎藏龙》拿到奥斯卡最佳艺术指导,知名度在美术设计这一领域中无人可比。

作为一位艺术家,叶锦添在14分钟里展现了他的大师风范。

比如他觉得“美术是另外一个导演”、“通常都是我让导演头痛”……

光是上面的两句话,我们就已经能够感受到他那种对于自己工作的热爱了。

作为一个香港出生、台湾工作、后与大陆导演合作的美术指导,叶锦添对于三地之间的区别有着强烈的感受。

香港是大量借鉴西方,台湾有一点中国的元素但还不够,回到大陆才逐渐找到了那种“东方美”。

比如在拍《大明宫词》的时候,他就已经感受到了大陆观众极高的接受度。

他甚至称之为是“文艺复兴”。

除了人生经历、工作经历,叶锦添还提及了张国荣的八卦:

啊,哥哥真是太可爱了……

同时,叶锦添也谈到了美国和中国电影行业的差距问题:

叶锦添也对今天的中国电影作出了评价:现在是一个迷失的时代。

其实,这在配音演员阿杰的部分也提到了:模仿可以理解,但是最后一定要发挥自己的特点。

目前中国的电影市场,很多人还停留在模仿的阶段,却没能达到百花齐放。

《我在中国做电影》不仅拍出了摄影、声音、特效、美术、配音的种种魅力。

也让我们认识到了,中国顶尖的电影从业人员,对于电影的态度——曹郁的方法论、赵楠的女性态度、特效团队的情怀、叶锦添的大师风范、阿杰的传承精神。

可能作为一部深度阅读的作品,它远远不够。

但作为一个点燃激情的火花,它绝对是最适合的。

《我在中国做电影》中所反映出的中国电影的困境,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当一个快速发展但不够扎实的时代过去之后。

我们需要用怎样一种态度去面对我们的电影?

本文作者 |枕云 @文化咖孵化工场成员
本文由文化咖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投稿或合作事宜,请添加微信“文小咖”(ID:cultureca)

 短评

时光网难得出品自己的“节目”了(前些天刷时光新闻就有看到相关报道),推荐一下。纪录片拍得像电影幕后花絮 or 影视工作者访谈 或 电影课堂讲解之感。- 02.29 → 03.31

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这是给每一个普通而不凡的电影人的影像情书,给每一个想要走入电影行业的人的一份职业指南,也是给所有爱电影之人的心灵慰藉。尤其是在这个特殊时期,让更多人借着电影的光芒继续坚持电影的梦想。

10分钟前
  • 卡尔西法
  • 推荐

曹郁的话里有干货。他的方法论,从绘画中取材,再如书法般飘逸。从他的阐述可以发现,各个片子的摄影有共通之处:抒情性。这纪录片最大的毛病就是时长太短了,不过瘾。又看到《八佰》,眼馋了。

12分钟前
  • 居无间
  • 还行

你工作过的每一个项目将来都会成为你的谈资。

16分钟前
  • 捕快
  • 推荐

叶锦添讲到了自己的经验和观点 真诚又中肯又通透 比如两千年前后的中国大陆充满了接受度和可能性 比如当下大量不具备专业能力的“粉粉嫩嫩” 曹郁的话让人太想看八佰了

19分钟前
  • 小伙锅
  • 推荐

赵楠对行业的吐槽才是最实在的。

22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推荐

妈呀,时光网还在呢,从不同的专业出发,服装摄影配音音效特效……剖析了整个电影的行业的给专业。还是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所有人能看得出来的好。最后的惊喜,是封神三部曲,立刻去码~

23分钟前
  • fish
  • 推荐

喜欢这样的纪录片,有这么一批热爱电影的人,中国电影也许真的可以在畸形的环境下发展起来也说不定呢?

27分钟前
  • 姜桂
  • 推荐

题材值得鼓励,几位影人也都请的很好,片子虽然短,但也讲出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希望有第二季吧

28分钟前
  • 张兮兮
  • 推荐

新出的纪录片,建议我们这些学影视的小伙伴去看看,第一集就干货满满~

33分钟前
  • Jasmine_长乐
  • 推荐

挺好的一个题材的纪录片,但五集都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太可惜了。

34分钟前
  • 弓谷所長
  • 推荐

第一期采访曹郁老师,很喜欢他为人做派的方式,以及他和我居然都喜欢爱德华·霍普,希望有一天可以和他一起工作。

35分钟前
  • IDnon
  • 力荐

第一集看完,光影的艺术真是天分哎,没想到妖猫传贵妃这一笑打了5种灯,NB

36分钟前
  • lisa_daisy
  • 推荐

他们才是真正的电影人啊

39分钟前
  • 膠片時代
  • 力荐

主题命的很大,聊的却有点浅。聊到自己的专业,他们职业的自豪感大概源于热爱和专业吧。尤其是曹郁,听他解读光影的创作灵感,我感觉自己看电影都看了个寂寞。

40分钟前
  • 关山。
  • 推荐

长度是深度的载体,节目太短,浅尝辄止 ,五集,体量上也是优秀摄影师要素与成长途径①基本功a.数字机镜头的性能,曝光的控制(电影摄影技术)b.数字流程的掌握(数字技术)c.摄影机推拉摇移的掌握(画面构图运镜)d.光线的控制(光线)e.类型片商业片元素的把控能力,判断能力(风格)②绘画,摄影母体是绘画③音乐,音乐是无限想象力和节奏感练习利器④了解电影史,看片拉片,厚度积累,继承和突破⑤很强的感知力,对美的敏感和爱好,欣赏美,尊敬美,而不是单纯占有⑥要多读书,看电影易,读书难,电影大多都有文学母体,培养求知的优雅⑦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人处事合作能力

41分钟前
  • 查无此人
  • 推荐

满满干货,好看

42分钟前
  • zhang 2nd
  • 推荐

节目目前的深度和广度,更适合叫“我在做电影”。

45分钟前
  • Metoπymy
  • 还行

现在干电影像催命一样,戏还没拍,就说要什么什么时候上映。功利心充斥的中国电影业现状。

46分钟前
  •  
  • 推荐

娱乐时代 所有东西都快餐化 很久没人沉稳又纯粹的说说电影了 每集十几分钟满满的电影专业知识 电影带给我们太多的美好 一定要尊重专注的电影人 谢谢你们的坚持

49分钟前
  • XXXX104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