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武师

1080P

主演:徐克,袁和平,洪金宝,成龙,甄子丹,程小东,刘伟强,元华,元秋,钱小豪,钱嘉乐,曾志伟,吴思远,唐季礼,刘家荣,梁小龙,董玮,谷轩昭,元德,林迪安,小侯,余袁稳,元武,熊欣欣,徐小明,陈会毅,李晖,梁少松,钟发,杨盼盼,黄家良,花仔源,刘允,徐忠信,黎强权,徐二牛,火星,吴育枢,李海生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粤语年份:202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龙虎武师 剧照 NO.1龙虎武师 剧照 NO.2龙虎武师 剧照 NO.3龙虎武师 剧照 NO.4龙虎武师 剧照 NO.5龙虎武师 剧照 NO.6龙虎武师 剧照 NO.13龙虎武师 剧照 NO.14龙虎武师 剧照 NO.15龙虎武师 剧照 NO.16龙虎武师 剧照 NO.17龙虎武师 剧照 NO.18龙虎武师 剧照 NO.19龙虎武师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魏君子的“海陆空”《香港电影往事》(书)+《香港电影风云》(电台)+《龙虎武师》(纪录片)

2018年,第37节香港电影金像奖,八十多岁的楚原获得了他自己口中的“老人牌”——终身成就奖。拖着小孙女上台,并声情并茂地发表了“获奖感言”,其中金句频出,比如“明天总比昨天好,这就是人生”,以及结尾的“管他天下千万事,闲来轻笑两三声”。

最近沉迷魏君子的一系列作品,2021年的书《香港电影往事》,2019年的纪录片《龙虎武师》,以及2021-2022年之间做的电台节目《香港电影风云》,书、纪录片、音频,是我们现在主要的娱乐和吸收知识的方式,分别覆盖了我的睡前、IPAD和电脑,在“海陆空”集中“轰炸”下,让我对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香港电影历史,有了重新的认识。过去讲读万卷书,现在,除了书,纪录片和音频同样是获取知识的来源,但三者各有千秋。以魏君子的这三部作品为例,书的特点是能够静下来思考,并且自由选择从任意一个地方开始,同时勾勾画画,可以加入自己的想法,与作者“共创”一部属于自己的作品。纪录片的特点是声画并茂,三部作品同样是源自作者对香港电影人的采访,纪录片是最直接、最一手的材料,能够看到童年记忆的电影里熟悉的面孔,今天的模样,这种直观的感受无法替代。音频的特点是信息量大,一周一更,一周两更,凝结了作者一两年的时间和心力,而且适合开车、做家务、睡前陪伴,所以三者的“杂糅”,反而还原出了一个更立体的信息,可谓是最大化“萃取”信息。

关于香港电影,那是个太庞大的内容,等有机会慢慢梳理。通过搜索,发现很多人还在坚持研究香港电影,也是一件很欣慰的事。最近网上卖的书总是发货很慢,所以我是在书店搜香港电影,只搜到这一本书,在不知道内容的情况下,就果断买下来,很像小时候在新华书店寻宝。网络上很多电影也不好找,找到了还分别在不同平台,需要买齐“爱优腾”+B站四大会员,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那个资源匮乏的时候,地方电视台放什么,我们就看什么,在节目预告都没有的售后,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守在电视旁边,等待着那一束光,以及“当当当当”出现的嘉禾片头。

 2 ) 一个00后的香港电影迷

整场电影算上我只有两个人,另一个是个年轻的小姐姐,首先我是个00后,从小看香港功夫片长大的,时至今日在大荧幕上看到这些熟悉的面孔,感慨万千,香港动作电影因为有了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才会让全世界都知道看了香港电影人的那种精神,当然还是有好多武师应该是找不到了,像田俊、咖喱(刘秋生)等等,整部电影龙的心那场花絮是我印象最深的,因为以前没看到过,就是最后那一场七八个人跳楼的那里的一段幕后!钱嘉乐也为了香港动作电影一直在坚持,也很让人感动,因为他知道当时拍电影的那种艰难程度,到现在市场动作电影不太景气,还一直在坚守自己作为一个动作演员,导演的岗位,真的赞[good] 钟发的片段也好少,我知道魏君子导演有不少私货,打算啥时候放出来[偷笑],看到大嘴火星重回嘉禾片场,邵氏片场,感慨万千,物是人非,曾经创造了无数经典电影的地方现在拆的拆掉了,荒废的荒废了,但是龙虎武师们为香港电影付出的那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去记住的,这也是魏君子导演送给香港电影人的一封情书,为香港电影做了一点贡献,作为一个影迷来说能做这件事,我是觉得值得的,我也衷心感谢导演能做一件伟大让我们这种香港电影发烧友都值得为你骄傲的事!曾经的辉煌早已不在,但是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不要忘记他们的精神!我也一直在收藏香港电影以前影院门口张贴的电影海报,也希望有一天可以办一个香港电影海报展,让现在的观众看一下当年的香港电影多么璀璨,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鲜花]让我们一起为香港电影加油💪🎬

 3 ) 《龙虎武师》时代的眼泪——海报全解析

原文载于公众号:yuanfangfm 远方fm补完计划,周末拯救片荒

《龙虎武师》时代的眼泪——海报全解析

关于这部“冷门”纪录片——《龙虎武师》,我们在音频节目里已经叙述了不少。那么公号的图文,就来解析一下海报里,那些伤痕标注的背后故事吧

惨烈的背影,那些标注的亲历者究竟是谁?

1985年《僵尸先生》:林正英,脑震荡

驱魔道长九叔,在《龙虎武师》作为彩蛋,其生前的电影生涯也十分坎坷。成名作《僵尸先生》中,不慎发生脑震荡。即便如此,他也是那些年最为高产的演员之一。

摆脱严肃,来一张萌萌的九叔

1986年《龙兄虎弟》:成龙,头骨断裂

成龙在拍摄跳跃到树上的动作时,不慎跌落,是成龙职业生涯最严重的伤势之一。由于头骨受损接受治疗,难得看到他的半秃头造型。

从片尾可以看出,成龙耳朵已经出血

1996年《阿金》:杨紫琼,颈椎受损

电影本身就是关于武行的故事,戏里戏外都是武行艰苦岁月的写照。杨紫琼在一次跳跃桥下的片段中颈椎受损,险些全身瘫痪。

戏里戏外都是值得敬佩的女侠

1983年《奇谋妙计五福星》:元武,摔断脖子

元武在反复磨砺一个摔出窗外的动作时,一次落地角度的偏差,造成脖子摔断。所幸抢救及时,才保住性命。

一度有影迷认为演员在片场去世,足见这一动作的凶险

1989年《天使行动3》:未知,锁骨断裂

一代打女李赛凤在片中的拳脚演出相当硬朗,这次锁骨断裂不清楚是主演还是配角,通过打斗片段来看,主、配角或许都有受伤。而李赛凤鲜用替身在业内非常有名,也造成她同年的另一次极为严重的事故

车厢中的打斗十分激烈,右白衣为李赛凤

1995年《刀》:熊欣欣,重伤昏迷两天

《龙虎武师》经典语录之Stuntman never say no,即来自于鬼脚七——熊欣欣。在本片中他饰演反派男一,曾重伤昏迷两天。

《刀》剧照,右方匍匐的人即熊欣欣

1989年《猎魔群英》:李赛凤、胡慧中,全身烧伤

依然是李赛凤,以及我个人的童年武打女神胡慧中。在拍摄爆炸戏中,由于火药使用量不当,造成全身烧伤,几乎毁容。

同样参与危险演出的吕良伟,所幸未造成重伤,在片尾都予以了致敬

1987年《东方秃鹰》:钱嘉乐,胳膊皮全被烧掉

钱嘉乐作为替身演员,拍摄落水戏时,由于爆炸提前,造成胳膊烧伤,险些丧命。而危机四伏的《东方秃鹰》,也成就了港片里少有战争题材。

从爆炸效果就能看出演员所面对的危险

1984年《快餐车》:钱嘉乐,尾椎受伤

钱嘉乐替元彪完成一个跳楼戏码,屁股直接着地造成尾椎受伤。没有瘫痪,已然是不幸中的万幸。

看似喜感的画面,暗藏巨大风险

1990年《老虎出更2》:未知,双腿骨折

在一场追逐戏中,武师无防护跳落天桥,由于抓路灯时不慎手滑,直接跌落地面,双腿骨折。(有了解的朋友可以帮忙补充哈)

在原片中,一度不解当时使用什么技术,后来才知道原来是真实的事故

1986年《最佳福星》:洪金宝,手骨断裂

洪金宝在与最终Boss的打斗戏中途喊“咔”,众人才发现他的手已经折断。而在医院打好石膏后,洪金宝再次回到片场,继续拍摄无需露出胳膊的场景。

许多镜头都有手在背后的场景,不知是不是受伤之后

1985年《龙的心》:八大武师,砸断腿

在武行公认最为惨烈的一场,八大武师从七楼跳落,即使有厚厚的防护措施,无奈人数众多,造成人砸人事故。

回看纪录片,看上去简直就是灾难片

所以,即使这部纪录片只有不足百万票房,不足一万的豆瓣评论。他依然是值得铭记的宝贵资料,也是对更多无名英雄最好的致意。

 4 ) 迷信

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5 ) 随笔感想

看完《七小福》再看的本片,感触更深,武行可能以后都不会再辉煌,但以前的一点一滴都在记录前人的成就和技术,后人可能无法继承,时代的浪潮,留下遗憾的痕迹。

记得《七小福》里于占元师傅说过,“10年才能出一个小生”,这种高强度训练,还有生活所迫义无反顾学艺的孩子可能不复存在,武行青黄不接在所难免,而更重要的原因,《龙虎武师》里其实有提过,就是李小龙的早逝。

最近找成龙早期在邵氏拍的电影看,发现那时候香港动作电影由戏剧班风格主导,动作夸张,打斗套路得明显,李小龙的出现改变了观众口味,要真实打斗,拳拳到肉,一击制胜。电影有人说如果李小龙没那么早离世,动作电影会发展得更好。我十分赞同,虽然翻滚跳楼等特技动作不可避免走下坡,但如果有李小龙,动作特技人会提前很多年进入系统、科学的培训,更早在戏剧特技和真实打斗间找到平衡点,像《导火线》这样结合MNA的电影可能提早很多年就会出现。但是,现实没有如果,珍惜以前靠“搏命”去比肩荷里活特效的动作电影,那些都是出色的武行留下的珍贵影像。

 6 ) 魏君子,他还是最爱香港电影的那个人 | 分辨率08

作者:Clyde|校对:nacha|编辑:张劳动

大概十五、六年前,当魏君子还在河北的一个县城电视台一边打盹一边写香港电影的时候,我就成了他的博客读者。 我是一个看着香港电影、TVB电视剧长大的广东孩子,懂粤语。当年,我自诩是一个比较懂香港电影的影迷,却发现有一个来自非粤语地区的影评人,对香港电影掌故的了解,远胜于我。 我汗颜,也有点不服。

那时候,网络方兴未艾,DVD也刚刚起步,很多香港电影还没有发行带有花絮的DVD。我很好奇,魏君子是如何得知那些幕后故事的? 也许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他对香港电影的专注程度,远远超过了我。我虽爱香港电影,但我还爱美国电影、欧洲电影、日本电影、中国老电影等。我不是一个专情的影迷,而魏君子是。大概有三、四年的时间,我几乎追着阅读了魏君子博客上的所有的文章,鲜见他写香港电影以外的电影。 后来,这些博客文章主要整理成了两本书:《江湖外史之港片残卷》(2006)、《香港电影演义》(2010)。

在成功卖出第一个剧本后(《追影》【2009】),魏君子开始进军影视圈。2014年,魏君子成立了北京集智映像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借助他因爱香港电影而积累的人脉,参与电影的出品、策划、发行等,而他合作的导演,主要是香港导演。 在《龙虎武师》之前,魏君子以编剧和制片人身份参与的电影,在某知名评分网站上的评分,都在及格线之下。魏君子绝对是写香港电影的最佳作者之一,但“写”电影和制作电影,是两码事。魏君子在电影创作上,未能延续他在“写”香港电影上的成功。 “写”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是用爱发电,至少开始的时候是这样的。《龙虎武师》的好,恰恰是魏君子延续了他“写”香港电影的精神,用爱发电! 当年读魏君子的那些关于香港电影的掌故的文章有多爽,今天看《龙虎武师》就有多爽——情怀不改,梦回初心。 看《龙虎武师》,不只是在看一部关于香港“武行”的纪录片,也是在回顾香港电影的辉煌年代,还是旧日时光不可复制的一声叹息。 魏君子,他还是最爱香港电影的那个人!

1、李小龙 李小龙改变了香港的“武行”。 李小龙之前,香港动作片中的动作是偏舞台化的,脱胎于京剧等传统戏剧的舞台动作。 李小龙带来了两个改变: 其一,相对写实的动作设计,快、狠、准。 其二,日本武士片中的充满仪式感的“决斗式”。 《唐山大兄》上映之前,嘉禾其实是不看好的。 李小龙的成功,确实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运气的成分蛮大的。 洪金宝、成龙、元彪、林正英、元华、元奎、陈会毅、冯克安、火星等后来大展身手的“武师”,当年都跟过李小龙。 李小龙并没有像洪金宝、成龙、袁和平、刘家良等人那样成为“班主”,但他是很多“班主”的“精神班主”。 李小龙猝死后,整个香港的动作电影都大受打击,“武行”中的不少人因此失业数月。大概五年后,香港的动作电影才又再度兴起,并进入了全盛时代。

2、刘家良 出身洪拳世家的刘家良除了是一流的武术指导,在武术上也称得上是“一代宗师”。 刘家良导演的《神打》(1975)、《少林三十六房》(1978)、《少林搭棚大师》(1980)、《十八般武艺》(1982)等影片,都是动作片中的经典之作。 刘家良的“长镜头”太可怕了,一打就是几分钟,几十招下来,每一招每一式都不能错。没有坚实的武术功底,根本演不了刘家良的影片。 刘家良的动作设计,不仅硬桥硬马,有时候还真刀真枪,演员一不留心,就会挂彩。 论快,刘师傅的拳,不输李小龙的脚。据徐克说,拍别的“武师”,摄影机要转得快一点,这样才好看;拍刘师傅,摄影机要转得慢一点,因为刘师傅的动作太快了!

3、降维打击 香港的动作电影为什么能够征服全世界、影响好莱坞? 靠的就是降维打击,冒险、蛮干、拼命。“武师”用肉身去表演各种高难度的危险动作。 从三层楼跳下来,除了帐篷之类缓冲一下,再没有更多的保护措施。 七、八个人从七层楼跳下来,也只有纸盒、榻榻米之类的防护。结果,人砸人,拍戏现场还是变成了事故现场。 有五成把握就敢上,有三成把握就要试。当“武师”,随时准备“大冒险”,两眼一抹黑是家常便饭。 降维打击带来的真实感和强刺激,是好莱坞的动作片所不能企及的。

刘家班众龙虎武师,电影《武馆》工作合照,1981年

4、内卷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的动作电影有多“卷”? 主创们去看别家公司的动作片的午夜场,回来后,一边感叹电影中的高难度动作,一边绞尽脑汁设计更高难度的危险动作。 为了不断带给观众新的刺激,香港动作片的“难度系数”一直在上升,有时候致伤致残都在所不惜。 5、“Cut(停机)!救人!” 香港动作片中的一些危险动作,导演或动作指导其实是预见了会出现受伤的情况的,但为了“好看”,导演或动作指导有时候会坚持让“武师”们这么做。 于是,就有了“Cut(停机)!救人!”

张家班的武术指导:鹿峰、郭追和江生

6、安全第一 在香港动作片的片场,曾有“武师”在表演中一命呜呼,而“武师”因工致残致伤,更是数不胜数。 而且,在那个特定的年代,“武师”们也是没有保险的。“武师”受伤了,全凭“大哥”照顾。当然,对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大哥”往往都是很讲义气的——“武师”因工受伤,一般会得到比较周到的照顾或比较丰厚的补偿。 但是,时代不同了。 “武师”的命也是命。如今拍摄动作片,一般不会有罔顾安全的了。“武师”们的人身安全,一般也会有保险作为保障。 安全第一,成为了“武行”的新原则。 号称“天下第一武术指导”的八爷(袁和平)是比较早注重安全问题的香港动作指导。电影拍摄过程中,动作戏达不到八爷的要求,他宁可拿自己的头撞墙,也不愿意随便让演员去冒险。撞墙之后,八爷会冷静下来,再想怎么才能够拍好这场动作戏。 以上六条,都是《龙虎武师》告诉我们的“冷知识”

“分辨率”是凹凸镜DOC开设的一个新栏目,致力于对院线纪录片和大范围被观看的非院线纪录片进行综合评分。 我们都知道,纪录片被关注的渠道有限,被自由、客观、专业地评论更是困难,所以我们邀请了数十位长期关注纪录片的影评人、媒体人和影迷,组成“观察团”对部分纪录片进行评论和打分,以便让它们更好抵达观众。 其实,推出这个栏目之前我们很犹豫,一是纪录片和剧情片不一样,拍摄存在各种客观原因,没办法有统一标准,稍微用力评论,可能就会伤害到创作者;二是纪录片已经没有什么专业的研究者和影评人了,我们要邀请什么样的人才有资格去对作品进行评论? 后来,我们也想通了,只要“让更多人关注和观看纪录片”的初衷不变,其它都不重要。也许以后这些评论和评分会让创作者难受,会被专业者嘲笑,还会被一些观众不理解,在此我们只有先请大家多多包容了。 “分辨率”栏目第八期,我们选择了院线纪录片《龙虎武师》。

分辨率评分:7.3

Clyde 影评人

评分:8/10

AOTU DOC 分辨率

在《龙虎武师》之前,魏君子以编剧和制片人身份参与的电影,在豆瓣上的评分,都在及格线之下。魏君子绝对是写香港电影的最佳作者之一,但“写”电影和制作电影,是两码事。魏君子在电影创作上,未能延续他在“写”香港电影上的成功。“写”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是用爱发电,至少开始的时候是这样的。《龙虎武师》的好,恰恰是魏君子延续了他“写”香港电影的精神,用爱发电!魏君子,他还是最爱香港电影的那个人!

独孤岛主 影评人

评分:8/10

AOTU DOC 分辨率

因时代而起,因时代而落的群体,曾经创造出世界一流(至今仍是)的动作片景观,也是构成香港电影史一支长期被遗忘的重要脉络。因此,《龙虎武师》不仅值得看,亦值得作为一份文献留存华语电影史上。龙虎武师与香港这座城市一样,鼎盛是历史的偶然。

调反唱唱 媒体人

评分:8/10

AOTU DOC 分辨率

如果这样一个题材,写成电影论文那它可能就会变成一个喟叹逝去历史的常规样貌。但是拍成电影,你就可以看到这些鲜活的人,在回忆那些看起来很辛酸的往事时,表现出来调侃又略带自豪的情感,它是复杂的有魅力的。一边反思过去不健康的生存状态,一边怀念那个残酷年代搏命的自己,很有张力。

虽然不太喜欢后三分之一现代部分的讲述方式,到了那里突然慢了下来,有点不太适应,但是仔细想想当代“龙虎武师”的妥协和挣扎,也的确不再适合热血的快节奏了。

孟浪 影评人

评分:7.5/10

AOTU DOC 分辨率

前半部分其实比较浮光略影,基本上是以代际更迭的时代脉络,简单地回顾了从李小龙到刘家良再到洪金宝、成龙、甄子丹这些武打巨星对香港功夫片的开创与传承。中间介绍了一些香港红裤子的老料,比如《龙争虎斗》里元华替身李小龙完成翻跟头特技,《A计划》里火星替身成龙完成钟楼特技,《东方秃鹰》里钱嘉乐替身洪金宝完成悬崖特技,《黄飞鸿》里熊欣欣替身李连杰完成梯子特技,相信港片迷其实也早都对这些东西了然于胸了。

个人感觉真正有纪录性的地方在后半部分,尤其是对香港特技协会青训班的介绍真的第一次看到,香港特技人才的极度凋零,以及内地影业对香港影业的侵蚀都拍得很有时代感触,像火星这种成家班老人只能去吊威亚,元德只能在通州开公司拍网大无不让人唏嘘。整部影片的剪辑做得挺有观众缘,利用了很多老港片的元素增加了笑料和幽默感。

海老鼠 环球旅行家、自由撰稿人

评分:6/10

AOTU DOC 分辨率

以前没机会上学或讨厌上学的,才来学做武行。现在是学霸腻烦了一眼到头的人生轨迹,出来锻炼身体。时代随着技术变了,还好有有心人去记忆并梳理那个并不健康却蔚为壮观的年代。

个人对武行甚至武侠都没情结。作为小白看来,觉得还是过于贪心了,让过来人七嘴八舌说一大堆,没精简地抓出几个核心点,更没被打动到的金句时刻,配乐轰炸更是难受。

晚不安 影迷

评分:8/10

AOTU DOC 分辨率

香港动作片独步全球影坛的秘密,正在于动作设计和搏命特技,时隔多年回看那些被载入影史的作品,仍能感受到视觉的和谐与实在的痛感。当年的龙虎武师,出身梨园,重情义,好挥霍,甘做大哥身后的无名英雄,经年之后,一身伤病,无人知晓,积蓄寥寥。不禁想问,那一个镜头的成就感,入火海,下钟楼,足让人撑过漫长零落的一生吗?无论有否选择,他们终究是黄金时代的缔造者。

本片也算是某种抢救性记录,武行的北上和没落都是大势所趋,但任何一个影迷都不会说出“港片已死”这种混账话,于是你可以看到魏君子最后把镜头给了特技协会青训班,仍有“不怕死”的年轻人入行来,仍有坚守本土的特技人传道授业,哪怕无从谈起希望和梦想,还是有热爱的星火散发微光。

张劳动 媒体人

评分:8/10

AOTU DOC 分辨率

脱胎于戏剧表演的武行,用一种不服输的精神,让香港功夫电影在世界电影史上有了重要的一笔。感慨很多,当你知道那些动作多么难,幕后那么惊险之后,再回头看那些武师的表演,更加敬佩了。值得你去电影院观看的热血力作。融合着香港电影武打片精华以及导演魏君子多年研究心血的诚意之作。

秦以平 影视教育项目负责人 兼职撰稿与策展

评分:5/10

AOTU DOC 分辨率

作为一个成长于80-90年代的港片影迷对香港武打片的回溯和致敬,《龙虎武师》是及格的。让人惊喜的是记录了香港影人北上之后留守的行业人员和对新一代武师的培训班的景象。从这个角度出发,缺憾也很明显:钱嘉乐为代表的留守一派的动机,包括私人的、本土行业的等等角度,都未能呈现;而由此可带出的是钱所坚守的“香港动作特技演员公会”如何形成、功能和责任为何,对“武师”这一前现代的、搏命的工作方式如何做出反思和调整;而影片所采访的对象皆为最终成功转型、摆脱了底层命运的“大咖”,并未超越影迷的可见范围,那些无名的底层武师始终无名和无声。

 短评

一部扎实的纪录片,数十位大咖现身讲述,回望了香港武行从鼎盛到没落的岁月,看得人热血、感动又怅惋、唏嘘。不在低谷时转身离去,且身体力行地抢救着历史,魏君子和荣超这几位老港片迷又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成龙洪金宝袁和平,那些默默无闻的武师晚年很多都贫困潦倒、病痛缠身,而大众记忆里只有以一敌百的主角,没有那些被主角揍倒在地、摔出楼外、豁出命给主角做危险动作替身的无名英雄们。可能不止武行圈子是这样,残酷的游戏规则令人心疼无奈。映后徐克上台,叹了一口气说,哎,能怎么办呢?我们几个都白发苍苍了。

6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把我看得可真是…百感交集 紀錄片技術和手法絕對還有很多進步空間 音乐毁了很多 但人訪內容太令人唏噓和感動了 香港武行精神可不就是香港精神嗎 在夾縫中求變、求存的拼搏、努力 Never say no to your job 哭著也要上 我想這也可能是大家都沒提到的當年香港動作片風行的原因 香港人能在裡面看到自己 能不受歡迎嗎 僅僅是聽受訪者憶當年 都已經是一種享受 講到如今的局面難免伤感 成功上位的武术指导北上 为内地影坛培养了很多武术指导 将香港技术输出到内地乃至好莱坞 但同时香港电影式微 在香港的普通武行生活艰难 这何尝不是整个电影业的转变 钱嘉乐和工会培养年轻武行固然好 但听到一个人打几份工才能生存 这种整个香港年轻人的生存困境又令人难过了 是不是绝望之中尚有希望呢?竟然有台湾女生特地来香港做武行 佩服……

11分钟前
  • igrɛkonze
  • 还行

两处痛点:当年看得热血沸腾的动作场面是真打,以及武师们人到中年后的无奈。如今功夫电影有些“青黄不接”的味道,受技术、类型发展的影响,一些“大哥”的作品也难有原来的味道了。未来很难再有这样的真功夫了,多以致敬为主。尽管本片在功夫片的梳理上不是很全面,不过重点还是把情绪渲染出来了。

16分钟前
  • 拜见冥王
  • 推荐

老实说从技巧还有形式上来看就也不见得就拍得有多好,因为基本上还是在以一种相对比较笨的口述史的方法来记录,但还是看得人感慨万千+感动不已。香港功夫片或许落寞了,但曾经的辉煌是一个又一个“无名英雄”用命搏来的,这份精神永远不会消亡。纪录片看得人太疼了,多次看到我不由攥紧拳头,一个时代逝去了,我会一直怀念它。献给香港,献给香港电影。

20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推荐

那个香港精神已经离我太远了 每每回光返照般瞥到一丝 仍能热泪盈眶

24分钟前
  • 孑生
  • 推荐

比较像一个口述类的纪录专题片,从结构上还达不到记录电影的水准,结尾有点仓促了,感觉可以做成一个剧集的。如果能有成龙和李连杰就好了。

28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还行

片子拍的很有诚意,开头看到魏君子和竹聿名的id感觉青春回来了。。。硬桥硬马拳拳到肉的背后,是这样一群“影帝影后”,极少数出了名但更多是籍籍无名甚至离去。短短几十年之前的事情已经需要记录怀念,虽然很惋惜但也是时代巨轮前行的结果,人才断层也难以避免,即便如此也有人一路坚持,或是因为爱好或是出于责任感。导演能坚持十几年来钻研那个年代的港片实在令人感动,另外钱嘉乐也太棒了吧。

30分钟前
  • Craaaaaane
  • 力荐

为一个时代作结!跟导演聊过,其实整部片子还是不完整,更多的可能是一个嘉禾时代的电影记录。因为导演说邵氏的版权太贵买不起

35分钟前
  • 猜猜猜火車
  • 推荐

“为什么叫我影后,是影我后面,不是影我前面嘛。”几多闪光,几多辛酸。一部在2021年连100万票房都不到的电影,感谢有它出现。

39分钟前
  • 21岛
  • 力荐

看到弹幕里都在说“6块钱就给我看这个”“骗子,纪录片还要钱”“骗我6块钱”……我就知道,那个时代彻底过去了。

42分钟前
  • 如花和尚
  • 力荐

真的要存钱,不要赌博,不要做不切实际的梦,存够了钱早点退休安享晚年,别被人利用了还帮别人数钱。

43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7分。即便自诩半个港片迷,在这部纪录片还是可以看到很多之前没注意到的内容。这部影片主要还是可以让这些平时没那么受关注的武替,可以成为主角,让大家去关注他们。虽然,因为篇幅有限,纪录片还是有不少缺憾。但,终究是对那个时代的点滴记录。也进一步说明,为什么那时候的香港武侠或动作片那么强,因为,他们真的是在搏命。

47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非常纳闷为什么可以绕过张彻导演不提,也完全没有带出唐佳师傅,源流有些没交代清楚。但是如今能看到这么一部电影,还是感到了一丝慰藉。10.13二刷理清了电影脉络,后半段过渡是很顺畅的,问题还是在于李小龙之前的标杆式人物都未被提及。P.S推荐一下B站up主“-食目-”的《1920-2020百年武打影史》

49分钟前
  • 薛玉茗
  • 推荐

可以说是一代香港武行的血泪史,从龙虎武师的发迹到人物志,再从片场追忆到武行如今的生存现状,有逸事也有旧闻,追忆片场的惊险片段最让人触动,生存现状则最让人唏嘘,不过每个受访者忆往昔时眼神里满是对这一行的钻研和热爱,言语中又有一份坚守和遗憾。曾经的七小福、洪家班、刘家班、袁家班、邵氏、嘉禾……无不让人感慨,唯有祝福香港武行在未来的电影市场仍有用武之地。

50分钟前
  • 亲切的昊子
  • 推荐

从南下的戏班子发迹,经历无数人血泪和多次革新到达巅峰,再慢慢被时代淘汰,又北上回到原初的地方,令人唏嘘。是在大陆比较难得的关于幕后职业的非电视纪录片,也是香港电影一个时代的挽歌,现在很难再有这么拼命的电影人,他们值得被记录。

53分钟前
  • 理易封
  • 推荐

如果打开我的书影音档案,按照豆瓣的分类统计,我看过的动作片多达571部,在所有标记的2112部影视作品中占比高达27%,仅次于剧情片,可见我对动作电影的钟爱了。因此这部龙虎武师的确让我多有触动,百感交集。华语动作电影已经断层多年,作为动作片影迷实在难过。本片是一首香港动作电影的挽歌,也是一次在如今港片集体式微年代对香港动作电影时代的一次深情回眸。有辉煌也有彷徨,有荣耀也有血泪,有巅峰也有反思,数十位曾经摸爬滚打过来的武师亲自出镜讲述构成一部香港动作电影的微缩影像史,不夸张地说确实有很珍贵的史学价值。可是由于鸡肋的宣发和观众影院普遍对纪录电影的偏见,这部电影经过平淡的首周末后就会不声不响地从院线中消失,实在有些可悲可叹,唉。

55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力荐

看了这片子才惊觉,连小侯、小熊、元德这些人脸上都已经有老人斑了。熟悉批判视角的人当然可以指出,龙虎武师是资本主义加传统男性气质孕育出来的不健康的搏命电影文化,可鄙人和无数的同龄人一样,很荣幸地躬逢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从那些激动人心的名作里学会了血性、义气和尊严,这些在当年的大陆电影里几乎已经绝种的可贵品质。正是这些连小学都没上过的电影民工们教会了我传统的人情美和英雄气。感谢老魏为他们留下了这一曲挽歌,但愿一个时代的落幕预示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56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看这部电影你会感慨:原来那些年我们在港片里看到的每一场精彩绝伦、真实刺激、天马行空的功夫动作场面,背后大多是由这些武打替身演员用命“博”来的。“你能从八楼跳进水里,我就能从九楼跳进火海。”在那个没有特技的年代,这些担任替身或龙套的武师们,在没有任何保险的情况下,完成了一个个危险的动作场面。给观众带来刺激冲击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满身伤病。魏君子不单通过这部电影记录了香港动作电影的兴衰史,更是表达了对这些具有香港精神的龙虎武师们的敬意。无论你是一个港片爱好者,还是普通影迷,相信你都会笑中带泪的看完电影,并被这群人的专业拼搏精神所感动。做为一个港片迷,没法不给五星并锁定个人年度十佳,我爱港片!

57分钟前
  • 阿德
  • 力荐

无比怀念那个拳拳到肉、昙花一现的香港武打片鼎盛时代。没有特效绿幕,只有以命搏命的敬业精神,拍完不是喊收工而是喊救人。武行里出头的不过三五人,更多人永远活在幕后和镜头边角落,然而正是他们扛起了“东方好莱坞”大旗。当初京剧的没落成就了武打电影,而如今武打电影的没落只催生了一堆视觉垃圾,我无比痛心...

1小时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成龙永远的神!拼音缩写yyds 表达不了我对他的崇拜

1小时前
  • ilihggfff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