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兰兹

HD中字

主演:皮埃尔·尼内,葆拉·贝尔,恩斯特·施托兹,玛丽·格鲁伯,约翰·冯·比罗,安东·范·卢克,谢丽埃勒·克莱尔,阿丽斯·德·朗克桑,阿克塞尔·旺克,赖纳·埃格,赖纳·希尔贝斯奈德,梅林·罗斯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弗兰兹 剧照 NO.1弗兰兹 剧照 NO.2弗兰兹 剧照 NO.3弗兰兹 剧照 NO.4弗兰兹 剧照 NO.5弗兰兹 剧照 NO.6弗兰兹 剧照 NO.13弗兰兹 剧照 NO.14弗兰兹 剧照 NO.15弗兰兹 剧照 NO.16弗兰兹 剧照 NO.17弗兰兹 剧照 NO.18弗兰兹 剧照 NO.19弗兰兹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这个安娜,终于没有变成卡列尼娜

《弗兰兹》的故事改编自作家Maurice Rostand的舞台剧。1932年,就曾被恩斯特·刘别谦搬上银幕《我杀的那位》。只是作为擅长拍摄女性的欧容,将原本的男性视角,改为了女性视角。 一战结束后,德国女孩安娜在战争中失去了她的未婚夫弗兰兹。有一天,她在弗兰兹的墓地,发现了一个法国人送来的花。 这个叫阿德里安的法国人,声称是弗兰兹的好友。他的到来给安娜,以及弗兰兹的父母都带来了新生——他讲和弗兰兹相处的故事给他们听,还给他们拉小提琴柴可夫斯基的《如歌的行板》,陪同安娜去舞会…… 安娜发现自己慢慢爱上了这个男人。 这时,阿德里安却告诉她,其实他来到这里,真正的原因是他和弗兰兹不幸在战场上相遇,是他开枪打死了弗兰兹。这件事情成为他心头的梦魇,他必须千里迢迢来到敌国,向弗兰兹做忏悔,向安娜,向他的家人做忏悔……

《弗兰兹》里塑造了安娜这样一个特别勇敢和美好的女孩。 得知真相的安娜一度痛苦地想要自杀。未果后,她决定前往法国寻找阿德里安,寻找自己内心真正的答案。 欧容用了很多细节来表现他的反战:比如电影一开始,安娜去问墓地的员工,谁给弗兰兹献花?墓地工人说是一个法国男人,因为他收到了对方给的小费——法国硬币。说完,朝旁边啐了一口。就是我就算收了你的钱,也还是看不起你的。后来,安娜去到法国,在列车上被查护照,当得知她是德国人,同车的法国人也向她投来鄙夷的目光。 阿德里安在德国时,住的小旅馆里,有一次大家集体唱起德国战歌《莱茵河的守卫者》。后来,安娜在法国,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形,餐厅的人集体唱起法国国歌《马赛曲》。战争对于国家来说可能是有胜负的,但对于人民,都是灾难和伤痛。 电影里有这样一段台词:当朋友们都因为弗兰兹的父亲接待阿德里安这个法国人而对其疏远时,弗兰兹的父亲说:“是谁把孩子们送上战场的?不就是我们,他们的父亲们。当我们获得胜利,打死法国人的孩子时,我们在这里喝啤酒庆祝;当法国人获胜,打死我们的孩子时,他们在那边喝葡萄酒庆祝。我们都在愚蠢地庆祝孩子们的死亡。” 安娜为了不让弗兰兹的父母再度伤心失望,决定独自承担,对他们隐瞒阿德里安的真实身份。将阿德里安写给他们的信扔进火炉,拿着白纸自己杜撰了一封信读给他们听。 后来,终于找到阿德里安却发现对方在家乡也有一个守候他许久的未婚妻,安娜再次表现了自己的勇敢,选择与阿德里安吻别。却独自留在了巴黎,写信给弗兰兹的父母说:“……我终于在这里找到了阿德里安,他很好,并且让我替他亲吻你们。他现在已经是巴黎管弦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每天晚上,我都会去巴黎大剧院听他演奏……我们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我不知道我何时会回国,我在巴黎这座弗兰兹所钟爱的城市里,我觉得很快乐……” 欧容说:“我想讲的是在混乱的年代,比如战时或战后不久,那种时候,秘密和谎言可以让人们有勇气,有希望活下去,可以让人们重新找回生活的热情。这其实也隐喻了我们对虚幻的需求和渴望”。 这个安娜,也终于没有变成安娜·卡列尼娜,没有被生活和现实击垮,而是坚强而潇洒地活了下来。 欧容对她也是很好的,当她最后又去卢浮宫看那幅弗兰兹和阿德里安都爱的爱德华·马奈的《自杀》,旁边又来了一位同样从这一幅自杀的画作中却找到了生之希望的男人。

欧容把这部电影拍得温暖而文艺。 《弗兰兹》是黑白和彩色交替出现的,但并非我们以为的回忆是黑白的现实是彩色,而是当美好情绪出现的时候,画面才会变成彩色的。欧容说:“我希望以一种印象派的方式来使用彩色画面,用彩色来突出人物之间再次燃起爱的时刻——悲剧发生之后,有些时候,生活还是能够恢复活力的”。 电影中19世纪印象主义奠基人爱德华·马奈的画作《自杀》贯穿始终。《自杀》是马奈于1877——1881年创作的,画上是一个持枪自杀的男子仰倒在床上,安娜却说:“是它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马奈的画作影响过莫奈、塞尚、凡高等画家,他的《自杀》虽然并不像《弗兰兹》中表现的那样悬挂在卢浮宫,而是藏于苏黎世,但他生前却经常去卢浮宫观摩前辈画作,临摹和研究。他说:“每当我走进画室,总觉得好像是走进了坟墓一样。”他更喜欢在欧洲各国游历,学习。 马奈作品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是《吹短笛的男孩》和《草地上的午餐》。《草地上的午餐》在《弗兰兹》中也出现了,不过其实它也并非挂在卢浮宫,而是藏于巴黎的奥赛美术馆。

欧容被称为“法国电影界的坏小子”。 比如在《八美图》中让凯瑟琳·德纳芙和芬妮·阿尔丹大打出手,然后打着打着就吻到了一起……这两位女星,一个与特吕弗几分几合,一个是特吕弗最后的爱人。要是特吕弗地下有知看到这一幕,真的棺材板都要盖不住了。 这次翻拍之作《弗兰兹》,观众看前半部会以为是一部Gay片。拍摄回忆阿德里安和弗兰兹巴黎生活那段,欧容把他们拍得太Gay了。 于是也就有了另外一种解读:其实阿德里安和弗兰兹真的曾是一对同性情侣,因此他们在战壕里突然相遇才会有一刻的怔忡。然后阿德里安枪支走火误杀了弗兰兹,也才会抱着弗兰兹的尸体躺了好久……战争过后,他才会来到恋人的家乡,见他的亲人。 安娜心中藏着谎言,谁知道阿德里安心中会不会有呢? 在欧容的电影里,从来没有单一的同性恋或者异性恋,人人都是泛性恋。比如他导演的那部《干柴烈火》,他爱他,他爱她,她爱她,她又爱他…… 阿德里安对弗兰兹家人说起他们的初识,说:“我和弗兰茨在书店认识的,他正在找魏尔伦的诗集,而我在读着里尔克。” 诗人保罗·魏尔伦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和诗人兰波的同性恋情,关于这段恋情可以去看电影《心之全蚀》,那里面有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早年的惊世美颜。 而魏尔伦在和兰波相恋之前,也是和女人结婚生子的。两人后来因为争执,魏尔伦拔枪打伤了兰波的手腕被捕,入狱两年。之后,兰波写了《地狱一季》,称他和魏尔伦是“地狱情侣”,以“悲伤的兄弟”、“疯癫的童贞女”来称呼魏尔伦,而自己则是他的“下地狱的丈夫”。 《弗兰兹》中安娜吟诵了魏尔伦的《秋歌》—— 秋声悲鸣 犹如小提琴 在哭泣 悠长难耐的阴郁 刺痛了 我心脾。 沉沉闷闷 迷迷蒙蒙 钟声荡起 往事如烟 在眼前重现 我泪落如雨 我走了 恶风卷着我 东飘西零 飘呵,飘呵, 宛如那 枯叶飘零。

扮演阿德里安的是法国男星皮埃尔·尼内。他2015年就凭借《伊夫圣罗兰传》中精彩的表演获得了第40届法国凯撒电影奖影帝。 在《弗兰兹》中他扮演的阿德里安细腻而脆弱,又有着迷人的魅力,让人觉得安娜“认贼作夫”也是情有可原。 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欧容建议他们演员演出前去看两部电影,一部是迈克尔·哈内克的《白丝带》,一部是伊利亚·卡赞的《天涯何处觅知音》。 《天涯何处觅知音》英文名是《Splendor in the Grass》,来自华兹华斯的诗歌《To Eternity》—— 曾经那么辉煌美丽的景色 从我的眼前永远地消失 再也没有灿烂的阳光 壮美的草原, 和艳丽的花朵 没有悲伤, 我们会从 现有的一切汲取力量。 欧容说:“我真的认为每一个谎言之下都有着真相,每一句假话背后都藏着欲望”。

(我们的小小花园,你要不要来转转?)

 2 ) 反战片

电影中有两个鲜明对比时刻,阿德里安去了德国的酒吧,安娜也去了法国的酒吧,两个酒吧的人们都唱着同样歌颂战争的歌曲,《莱恩河的守卫者》和《马赛曲》并无区别。他们悲痛地缅怀着逝去的同胞,又将异国旅人恨之入骨。但弗兰兹的父亲从悲伤中走了出来,于是他遭到了朋友们的抵触,然而他表示“是我们将他们送去前线,当我们杀害了敌人的儿子时我们在这里举杯庆祝我们的胜利,当他们杀害了我们的儿子时,他们也在举杯庆祝他们的胜利”,作为一个丧失亲子的人这是何等胸怀。战争永远是在位者为了权益而发起的野心之夺,但受伤的总是那些将亲人送上站场的普通人,这是人类文明以来的悲剧,没有正义可言却也如髓附骨。

 3 ) 在战争里我们都很渺小,但正因有了战争,人才有如此复杂的感情

Ozon是我最喜欢的导演,没有之一,所以一下评论仅供参考。 1、知道这个电影的时候,我正在法国开会,6月的法国白天热的可以,但是却看到了Frantz那张在河边游泳的海报,顿时觉得凉爽,走进一看,卧槽,居然是Ozon的新片,要是当时就上映了的话,我就会直接冲进去看了,尽管我p法语都听不懂。 2、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发现导演大人挺会挑演员的,最近两部Jeune & Jolie里面的Marine Vacth,Une nouvelle amie里的Romain Duris都很“惊艳”(这个惊艳应该有多重含义)。然而这部就直接启用凯撒影帝Pierre Niney,那个演YSL演的gay里gay气的男纸。怪不得,豆瓣有人说差点以为这个是搞基片。但真正让我惊艳的是女主Paula Beer,这一颦一笑完全超出她年龄的成熟。 上一张YSL的剧照

侧颜简直完美~

3、看过很多Ozon大叔电影的都知道,总会在剧情上有点小惊喜。虽然这次的故事讲的很顺畅,但依然有些惊艳的地方 a、在字幕版出来之前,其实我是看过前10分钟好多遍的,遇到小痞子的调戏,Anna始终从容的面不改色。后来面对老流氓的多次示爱,也无动于衷,唯有在回忆起Frantz的时候念那几句诗的时候有所动容。就这样一个人,遇到了阿德里安的时候却无法自拔,但依然脸上看不出太多感情。所有的感情都压抑在内心处,直到再次遇到,直到最后一个吻,和火车上的眼泪。另外一个细节就是即便压抑到投河,被救上来后依然没有太多情绪写露出来。所有的这些都把一个压抑的,失去未婚夫的德国女性演的惟妙惟肖。但是,如果你去注意小姑娘看人的眼神,就能发现很多东西,从一开始到分别,以及再相遇,尤其是海报上那个充满爱意的眼神。 b、一次是阿德里安在德国旅馆遇到的高唱战曲的德国人,一次是Anna在巴黎餐馆遇到激昂的唱着马赛曲的法国人。Double的效果,却略带反讽。为了战争,需要这些去鼓动人心,但是对于异国人,对于敌对国的人,这只是一个endless的杀戮。在这个简单的故事里,格格不入,却深刻的揭示着矛盾。Frantz的父亲,在小酒馆的一番言语,让人哑口无言,但他走后,所有人依然在那里唱歌。对于国家而言,战争只是解决上层利益集团的问题的手段。为了鼓舞民众,所产生的类似看似鼓动人心的东西,背后必然是血于泪水,死亡与伤痛。 c、我已经忘记是不是在卢浮宫看过马奈的这幅画《自杀》,但是,这幅出现在电影里面三次,第一次是Anna去找阿德里安前在卢浮宫看到的,看到画的一瞬间,导演给了个特写,那种复杂的心情,也瞬间点燃了Anna心中不安,她怕她所想的那个人也会像画中人一样逝去。第二次是在阿德里安家里,一副复制品,表现了阿德里安心中的阴郁。最后,在最后一幕的时候,Anna再次回到卢浮宫,看到这幅画的时候,心情已然不一样了,她知道她喜欢的人也喜欢着她,但他们的爱情或许真如此画一样死去。

马奈《自杀》

d、谎言,整个电影里面被谎言贯穿。让人看着特别压抑,始终等待着谎言被戳穿后的高潮。可谎言伴随始终,直到最后。善意的谎言,自私的谎言,已经没有关系了,这个谎言最后由一个女人一个人保存着,直到坟墓。 e、......还有很多,写不动了,饿了,现实生活中总需要牛奶面包,不能像电影中的一样不食人间烟火~就像费马先生的margin 最后,送一张卢浮宫的夜景,祝大家新年快乐~

卢浮宫的夜,16年6月

 4 ) 黑白与彩色的分界是个人对自我的关怀

没有看过佛朗索瓦·欧容的其他电影,没有对比,没有影评的经验,但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这部电影就像一个很长的镜头,行云流水,从一个战后女人的视角。她美丽、她悲切、她隐忍、她接受生活的闯入者,她走出家门跨入另一个世界。电影开篇是穿着黑色长裙的安娜,嘴角是波兰人式的苦情下垂,仿佛忍受着巨大的悲伤而不告知。我随着导演的叙述,慢慢地了解她的生活,她如何与未婚夫弗兰茨相爱,她会在墓地读书,最喜欢法国诗人魏尔伦。法国人阿德里安的出现,是她看似平静生活洪水的闸口,此前她一直为失去未婚夫而悲伤,却又要作为未婚夫双亲的支撑,她勉力支撑黑白的生活,她为别人而活。

她和医生一家接纳了前来赎罪的阿德里安,在他善意的谎言里怀念弗兰茨。安娜想象着弗兰茨在巴黎求学的生活,舞会、卢浮宫、音乐会,都是她也向往的。导演弗郎索瓦·欧容在描述阿德里安敏感、脆弱的艺术家特质时,特别地为他的谎言作了一些加工,让人以为他们的感情绝不止于朋友。或许这一方面是导演擅长的特色,一方面又回应安娜最喜欢的诗人魏尔伦与兰波的感情。执着坚强的安娜把自己投射于魏尔伦的诗歌,导演也把诗人的感情投射于她。而瘦弱又才华横溢的阿德里安,就像兰波一样,第一次,他的谎言使安娜的黑白世界富有色彩。

第二次,是山野间的散步与谈话。

第三次,则是电影的结尾。安娜在医生夫妇的支持下远赴巴黎寻找阿德里安,一路上她看到法国的城市成为废墟,人们因她是德国人而投来愤怒与怀疑的眼光,看到荣军院残破的肢体与墓地。小酒馆的男人们高唱马赛曲,女人们则同她与医生太太一样,表情凝重,默默承担夺取她们丈夫、父亲、兄弟的战争,毕竟荣耀归于男人,痛苦归于女人。阿德里安在德国所遭遇的种种,安娜也感同身受,她更加能理解赎罪的不易,残垣断壁之间,人人的心都是破碎的。但是,追寻爱情并不是赎罪与原谅这个故事里的一部分,这是一个新的故事,阿德里安并不能承受她的爱。或许安娜自己也明白,毅然决然的找寻更像是对自己爱情的一个交代。在阿德里安的家里,有举止优雅的母亲、有着美丽歌喉的未婚妻,都是战后女性的缩影,她们勇敢地支撑着家庭,支持着从战场回来疲惫恐惧的男人。

这一次,安娜决定为自己而活,她没有回到德国,而是在巴黎停了下来。她一直向往去巴黎看一看,在卢浮宫马奈的《自杀》前,她的脸庞又一次明亮起来,双唇回复了血色。

马奈《自杀》

一战后整个欧洲陷入深渊,战争的惨烈迫使人们开始为死难者立起纪念碑,使人们无论如何也要避免第二次战争,于是各国政府在面对法西斯时以中立、绥靖取代积极应战。这些决策者都是男人,是医生在酒馆里道出的事实,父亲推着儿子上了战场;充当保护者与父亲角色的政府推着人民上了战场。

很多人从法德和解的角度出发,去理解导演对这一段历史,与对未来的看法,但我总觉得有些错位。导演的镜头是私人化的,女性视角的,假想中的阿德里安与弗兰茨的交往带着同性的暧昧,安娜最爱的诗人是魏尔伦,以及重复多次的马奈的《自杀》。个人的感受与关怀在国家至上与爱国主义面前是如此飘零,就如魏尔伦《秋歌》中的黄叶。色彩的变幻也恰好是安娜个人蜕变的节点,医生夫妇曾说安娜支撑着他们度过丧子的悲痛,安娜也与阿德里安讨论到人不能为了自己而活。当医生夫妇在阿德里安与安娜织成的故事中得到慰藉,转过来支持安娜寻找她的爱情,安娜这才能放心奔赴巴黎。与阿德里安的无疾而终最后也让她意识到原来为别人而活的安娜已经死去,所以她嘴角微笑,对并排坐着的忧伤少年说:“是这幅画给了我活下去的勇气。”

秋声悲鸣,犹如小提琴 在哭泣 悠长难耐的阴郁 ,刺痛了 我心脾。 沉沉闷闷 ,迷迷蒙蒙 钟声荡起 往事如烟 ,在眼前重现 我泪落如雨 。 我走了 恶风卷着我 东飘西零 飘呵,飘呵, 宛如那 枯叶飘零。
——魏尔伦《秋歌》

 5 ) 这个安娜如何选择爱情

弗朗索瓦·欧容的电影总会引来注目。1998年执导了第一部长片《失魂家族》,一部吵嚷之作。让我惦记的,则是他的《沙之下》(2000),这是我喜欢的光影。片中的丈夫真的是坠海失踪还是故意开溜,不得而知。幻境之中,优雅老太夏洛特·兰普琳的精细演绎,如微风拂面,哪怕抽烟的不经意动作,都让迷雾重重的家庭生活,充满一丝诡异的色彩,可谓精妙至极。欧容只此一部影片即可登堂入室。

室内剧般的《干柴烈火》(2000)及《八美图》(2002),则确立了欧容多面手的创作风格。《登堂入室》(2012)《花容月貌》(2013),在对于人物个性的善变上有了进一步的深化。好像他与卡拉克丝是扭着来的。欧容着重对于道德困境中人的心理阐释,倍受煎熬又难以逃离。卡拉克丝则是反道德的,一切都要颠倒重来,毁灭了才好,无所谓良心谴责,玩的就是心跳,去他狗X的。

或者可以这样说,卡拉克丝是后现代的,魔幻的寓言,形如超前的预言,而欧容仍沉浸于卡夫卡式的人设困境,这是现实中的人性。简单地说,欧容的创作立足于绝美,卡拉克丝则着眼于丑陋,一美一丑,从《八美人》到《新桥恋人》相较即可一目了然。欧容镜头中的女人一个比一个美,而大美人朱丽叶·比诺时,却被卡拉克丝的神经质糟塌得体无完肤。

欧容的传统还体现于趋同性。

欧容的这部《弗朗兹》,改编自法国诗人莫里斯·罗斯丹的戏剧《我杀的那位》(1925),前有电影大师恩斯特·刘别谦的改编拍成了电影《破碎的摇篮曲 》(1932)。显然,聪明的欧容不可能复制“刘别谦笔触”,只能另辟蹊径,着重救赎之下骤生的情感所带来的伤怀意境。因而,观后则更多地让我想起特吕福的《朱尔与吉姆》(1962),同样是“一战”前后,一个奥地利男人朱尔,一个法国男人吉姆和一个女人凯瑟琳的三角恋关系,在那个时代来说,这着实乃超前的爱情,他们只是爱得有点辛苦,当吉姆想逃之夭夭,怒不可遏的凯瑟琳竟然拿出枪威胁,黑色幽默了一把。显然,大师镜像,却没有如《弗朗兹》那样陷入深重的道德困境。

《弗朗兹》(2016)中,通过角色对话,那种对于法国文化的崇敬,一如梅尔维尔《寂静的海》(1949)的呈现,这是法国人天然地对于法兰西乃值得炫耀的地方。回归传统,一板一眼,有条不紊,黑白彩色间转换,形式机巧,都让我感到了《弗朗兹》的匠人之气。

欧容所营造的氛围,正是“一战”后1919年,给德法两国民众所带来的深重伤痛。一个法国小伙阿德里安里·瓦尔前来德国,向战死的弗朗兹墓前献花,被弗朗兹未婚妻安娜看到,并跟踪到其住宿旅馆,留下字条。

其实,弗朗兹的墓只是一个空穴,这与无数战死沙场的士兵结局一样,尸骨全无,正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当阿德里安前来弗朗兹父亲即老医生汉斯家时,被汉斯赶走,很简单,谁愿意接待一个仇敌呢。弗朗兹母亲是一个和善的老太,她细心呵护着这位准儿媳安娜,老医生也一样,都把安娜当成自己的家人。克鲁斯想追求安娜,得到了汉斯的首肯,却不被安娜接受,她沉浸于对弗朗兹的深切怀念之中。

只有当自称弗朗兹好友的阿德里安来到时,她才如沐春风,一切显得不同,原本黑色的生活迅即变成了彩色。当汉斯老夫妻俩接受了阿德里安后,她与阿德里安这段惬意的相处光景,让她感到极为舒然而松驰。他俩一起爬山,一起到酒吧共舞,甚至他当着她的面下河游泳,一切好像自然而然。阿德里安跟他们说起在巴黎那次相见后一见如故的日子,一起去卢浮宫看莫奈的画《头往后仰的年轻人》,一起去听音乐会。

本来嘛,阿德里安是巴黎管弦乐团首席提琴手,恰好弗朗兹也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一家人听得兴致盎然,老医生决定送一把名贵小提琴给阿德里安,但他不接受。他拉起这把弗朗兹生前曾拉过的琴,安娜弹起钢琴伴奏,这看似幸福的光景,却因为阿德里安突然的晕倒而戛然中止。阿德里安压力太大了,他无法承受这巨大的痛。

终于,他在弗朗兹的墓前,向安娜坦陈了深埋的心事。正是他在战火中,开枪打死了弗朗兹。当然,如果弗朗兹抢先一步扣动扳机,那死亡是将是他。事后,他从弗朗兹口袋中找到了他写给家人的信,战争结束后,受到良心谴责的他决定来德国找到他们,但他无法开口说弗朗兹就是他射杀的。安娜说,那你所讲的与弗朗兹友情全是谎言。是的,我跟弗朗兹的第一次见面也就是我与他的最后一次。

犹如轰然倒塌的桥,无法承受的安娜无法平息内心的狂澜。与其说她无法接受阿德里安的忏悔与谎言,不如说她无法面对他们渐起的情感。她爱着阿德里安,但结局却是这样。他离开德国返回巴黎。她则对二位老人谎称阿德里安母亲病重,并未如实告知。神父对忏悔的安娜说,你可以被宽恕,因为真相只会给二位老人带来更多的伤痛,流更多的泪。

安娜跟阿德里安一直通信联系,言不由衷又词不达意。她无法逃脱弗朗兹留下的精神枷锁。虽然二位老人一直鼓励她跟阿德里安交往,但阿德里安来信的突然中断,让她还是想一走了之。就在她黯然地走向河流时,幸而她被好人克鲁斯救上岸,但她爱着的是阿德里安。

安娜终于辞别了二位老人来到巴黎,寻找阿德里安的过程颇为周折,甚至以为他病死了,还前往墓地察看,好在埋在那儿的不是他。终于通过他的姨妈口中得知,他已辞掉乐团的工作返回到乡间。是的,坐火车到乡间找到了他,但他却有了青梅竹马的女友范妮。他称难违母亲之命。阿德里安之前说过,他从小父母双亡,至少他的母亲还在,这又是一个不雅的谎言。

也罢,面对范妮的不安,安娜在与他们一起演奏一曲后,她决定第二天即返回巴黎。这儿不值得她留念。软弱的男人总会有一箩筐借口。当他送她上火车时,他们有了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拥抱亲吻,但她会远去,他则留下。让人伤痛的是,远在德国的二位老人收到她的来信。她说我跟阿德里安在一起,每夜看他的音乐演出,一起去看莫奈的画。

的确,她独自一人来到了卢浮宫,也确实看到了莫奈的画,但是那幅《自杀者》,而非《头往后仰的年轻人》。一个长得酷似阿德里安的小伙回头问,你也喜欢这幅画。是。显然,绝望的爱情,让影片漫溢着丝丝的悲伤,但最终安娜的脸却是彩色的,那种历尽苍桑洗尽铅华的脸。何去何从,只有天晓得,但对此决非绝望。

公允地说,影片着重于形式,与所阐释的内容,可谓相得益彰,说达至一个梦幻的绝美境地,也不为过。模糊与明晰,可谓泾渭分明,却让人感到难以澄清。确实,《弗朗兹》过于机巧地设置了一个悬念,让人感到有点机关算尽。可怕的是,倘若最终又伴有一个莫明的悬念,这形同子母雷,一连串地轰然之后,则让人索然无味又令人生厌。

另外,影片虽然以《弗朗兹》命名,弗朗兹却不是主角,只是一个导火索,缘起缘灭,一切因他而来,仿佛鬼魂附体阿德里安,让安娜的炽热情感终燃成灰。归根结底,这是战争杀戮的结果。我们不能说法国人伪善,但陷入自责的阿德里安又何必去德国招惹逝者的家人,何况他还是直接加害者,且无故带来一段莫明其妙的感情,给安娜带来最后一击式的伤害,这才是重点。这或是影片受到冷遇的一大主因。

影片主旨渲染与褪色的情感,如同褪色的生活,让安娜的一切都需要重来。如同安娜最喜欢的诗人魏尔伦的诗《秋歌》:“长久的啜泣,秋天的梵哦玲,刺伤了我,忧郁枯寂的心。使人窒息,一切,又这样苍白,钟声响着,我想起往昔的日子,不觉泪落。哦,宛如转蓬,听凭恶风送我漂泊,海北天南,像一片枯叶。”

她曾对阿德里安读过这首诗。但阿德里安跟弗朗兹一样,都在她的心中死去,从恶梦中醒来的只有她。女性最终成为生活的强者,这是否就是影片所想阐释的,不得而知,但事实却印证这一点,那黑白彩色相交的混合,只是虚幻一场的梦境。

无疑,从根本上来说,战争给人带来的创伤是无可比拟的,但个体的选择又让战争的伤口完全撕裂开来。原以为可期盼的幸福,化为泡影之后,安娜将继续留下抑或浪迹他乡,她何以安然面对那风烛残年的二位老人。反正故乡对于她也可有可无。这结果看似悲剧,却极可能是安娜的重生,有谁能怀疑一个女性强大的内心呢。

2017、3、22

 6 ) 催泪无敌的大师神作

OZON大师的作品,拷问灵魂最深处的极品佳作,配乐凄美温婉,琴声如诉,催泪无敌,颤动人心,故事柔情似水,娓娓道来,细腻感人,一波三折,结局摄人心魄唯美凄凉,缺憾中孕育希望,贴近现实生活,结尾是马奈的画作《自杀》激励人活着的意义...... 揭示人生不过如此——相识与邂逅,携手与错过,缘聚缘散,顺其自然。爱恨交错,有勇气去原谅,也有尊严去离开。~~让人不禁唏嘘:回首往事,这世上最色彩斑斓,留在你内心深处的,也许只有回忆谎言和宽容。

 短评

@balmes 编织谎言沉溺回忆之苦,吞咽罪恶学会向死而生。没有回声的吻迷失在颤抖干涸的灵魂,一无所有的双手抵不住命运疯狂跌宕。曾为一息尚存的幸福幻觉奋不顾身,却仍旧无法停止在年华虚度中一次次告别。

2分钟前
  • Lycidas
  • 力荐

我觉得大家是被欧宗口味惯刁,缺少狗血奇情的欧宗这次纯粹讲一个美丽的故事,分分钟被画面和音乐美到内伤:黑白影像像《艺术家》,男主像《钢琴家》,爱情则像《相见恨晚》。起初以为表达的是战争和原谅,后来觉得是爱情,最后才知道是人生-----缘聚缘散,有始有终。

5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撒一个谎就得用一千个谎来圆。阿德里安的谎,安娜来圆;爱上仇人的谎,宽恕来圆;不爱的谎,怜悯来圆;荒谬人生的谎,爱与艺术来圆。

9分钟前
  • 沉默の玩
  • 推荐

细腻又动人,前半段的激情四射,后半段的止于言语的爱慕,都很美。

11分钟前
  • 文西
  • 推荐

“那个头往后仰的男子”……这个留白,这句隐语,真的很妙。自杀对于男女主人公,有着不同意义,港台版就直接多了,双面与替身之类的总结词语都出来了。如此古典的爱情故事,欧容居然耐得住气,差点有打五星的冲动。《莱茵河的守卫者》与《马赛曲》、柴可夫斯基,它们都是音乐。死去的弗兰兹和饱受折磨的主人公,它们都是战争的牺牲品。一战终战100年必看片目。

15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欧容的类型并不是只LGBTQ人间奇情一种,别再说这不是典型的欧容了。细腻、真挚、一波三折,这就是典型的欧容。但是过于缓慢、纵深不够、拘于某种基调,这确实不是最好的欧容。黑白到色彩的几次渲染点亮情感层次。战争与爱的老主题,本片提供了一种怀旧而慎重的解读。

16分钟前
  • 咯咯精
  • 还行

欧容再次证明了自己是讲故事的好手。尤其在细微情绪的刻画上,老套的故事变得不再寻常。

20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女主真美,温柔娟好,演技细腻入微,虽然面相比年龄看上去沧桑10岁。其实满理解她对男主萌生的爱意,那种因一份可以倾诉和分担的痛苦而产生的莫名联结感,以及因努力宽恕而倾注的巨大沉重的情感,都可能让一个人纠结而难于割舍,难免以为是爱。话说回来又何尝不是爱。因为必须恨一个人,而爱上一个人。

22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超级恶俗但我看哭了,因为每出一个小高潮身边的一对情侣就要十指紧扣,这让我感觉一言难尽。

27分钟前
  • 猫猫
  • 推荐

英俊软弱的富家公子实在可恨,从古至今都是做足九十分钟前戏然后拔腿就跑!

32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爱不能阻止战争,只会放大战争的残酷。欧容的反战视角真是犀利,剧情极其对仗,情感推进的却格外深邃。

36分钟前
  • 吴松张
  • 力荐

Ozon这次是转型了啊,我还以为真相是法德俩小哥在战前搅基呢。。

38分钟前
  • motongg
  • 还行

相较于男主孱弱、优柔寡断的形象,女主的直爽和刚强要叫人喜欢的多。色彩与黑白、悲伤与欢愉的错综,有时看着女主会觉得有在看其他电影的错觉。故事乏善可陈,对时代的理解也未觉发人深省。权当看女主和画面了。

41分钟前
  • 河淼
  • 还行

和“似是故人来”一样,都是立足于善意的欺骗。不是不勇敢,而是害怕重新跌入罪孽的深渊。黑白和彩色就像心情的切换,谁能想到莫奈的《自杀》会带给人活下去的勇气?欧容又调皮了。

4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你在我心中开了一枪,而我却无法倒在你怀里。

48分钟前
  • 何詩詩
  • 推荐

2021-5-5重看;琴声如诉泫然欲泣,眉目写满心碎的温柔与欲诉还休的克己隐忍,只是色彩和光线的微妙变化早已出卖心事,在某个心灵涤宕的瞬间堕入毁灭与自救的深渊;记忆/现实、面容/镜像、谎言/真相的重叠,归去来兮的两段旅途,两地的挣扎与重生,构成工整对称;马奈《自杀者》点睛之笔。他们曾在忧郁里奋不顾身地奔向对方,他们以为会是永远的秘密盟友,他们将在谎言、幻想和梦境构筑的现实里遥望,这种幸福的幻觉已经太迟。

4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琴声如诉,柔情似水,哭成傻逼,女人戏谁也别和我家欧容抢。恨过爱过,有勇气原谅,也有尊严离开的,永远是女人。

53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力荐

ozon从不让人失望。simplicité与sublimité的极致,光影的质感像费里尼的老片子。这是现实主义的:噩梦与幻想都是彩色的,而生活是黑白的;也是女性主义的:男人寻求谅解的自私,女人向死而生的勇气。我现在很想去罗浮宫看看马奈。然而马奈其实在奥赛啊。

54分钟前
  • Nouvelle
  • 力荐

不明白评论中好像“没有大惊喜就不是好电影”的心态。除开Pierre Niney实在不太对我胃口外,Ozon对于细腻情感的抓取确实无比到位,加上女主角收敛又精准的表演,就算没搅基也能让人深陷悲伤剧情之中。部部电影都能抓我心的,好像也只有François Ozon了。

58分钟前
  • É
  • 力荐

也许你会像我一样,直到影片结束还惊讶于导演居然没有安插任何令人大吃一惊的桥段;但回头想想这样做才最合情合理,因为电影通篇讲述的都是本就应该最简单纯粹的东西:爱情。当看着两位主人公你来我往间感情起伏与无奈,令人不禁唏嘘:这世上最色彩斑斓的也许只有回忆和谎言。

1小时前
  • 饮歌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