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智与情感1995

HD

主演:艾玛·汤普森,凯特·温丝莱特,休·格兰特,艾伦·瑞克曼,汤姆·威尔金森,杰玛·琼斯,哈丽特·瓦尔特,埃米莉·弗朗索瓦,詹姆斯·弗雷特,伊丽莎白·斯普里格斯,罗伯特·哈迪,伊恩·布林布尔,伊莎贝尔·埃米亚斯,格雷·怀斯,亚历山大·约翰,艾美达·斯丹顿,伊莫金·斯塔布斯,休·劳瑞,阿伦·米切尔,约瑟芬·格拉德威尔,理查德·拉姆斯登,洛恩·马德森,奥利弗·福德·戴维斯,埃丽诺·麦克里迪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1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2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3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4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5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6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13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14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15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16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17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18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19理智与情感1995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理智与情感1995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老庄园主去世后,可怜的母女四人被长子逐出了庄园。靠着亲戚的帮助,她们在一处小小的农舍安顿下来。势力眼的长嫂未曾想到的是,她的弟弟爱德华(休·格兰特 饰)爱上了三姐妹中的大姐埃莉诺(艾玛·汤普森 饰)。理智的埃莉诺尽管也倾心于爱德华,却顾及两人地位的悬殊而努力克制着自己的感情。  与此同时,妹妹玛丽安娜(凯特·温丝莱特 饰)和英俊的军官威罗比(格雷·怀斯 饰)陷入热恋。情感外露的玛丽安娜热情奔放的释放着自己对威罗比的爱慕,甚至不顾及伤害追求者布兰登(艾伦·瑞克曼 饰)上校的感情。未曾想,威罗比为人不正,根本没有把玛丽安娜的感情真正放在心上。两个姐妹的感情相继陷入了危机。  性格迥异的两姐妹谁能得到真正的爱情,如愿以偿呢?母女四人又该如何走出生活的困境呢?我笑的时候金甲恋人宠妃凰图杀手之王 2023奇博少年功夫小镇天赋异禀第一季龙女敖娇华丽的诱惑闪光的创始人淘气奶奶龙兄虎弟之老铁别跑汉密尔顿药典第一季烈火之前黑暗之心第一季恋爱的味道喜气洋洋猪八戒镜中邪魔未完的琴曲阿尔法战士第一季神犬小巴迪戏精女主桃花多童话法庭大阿哥溥俊我的单板女孩 第一季阿尔巴特熟女镇第二季好医生莱姆镇胡当怪人的沙拉碗马丁·盖尔归来歌声欢唱的树1957和田玉传奇蛇鹤丹心震九洲欢乐英雄之少侠外传我们的傻老哥爱的逃兵昔日的我非常同伙化妆师2014

 长篇影评

 1 ) 手术刀般的改编 & 只是未到伤心处

写改编剧本通常是件吃力不讨好的事,忠实原著怕被说木有创新,自创剧情又怕被原著党口水淹死,但《理智与情感》却是个例外。原著中前三分之一基本上是青年Austen小姐感性与理性的左右互搏,佐以第三人称的描写而对话寥寥,所以略显平淡乏味,直到第二十二回风云突变,与Edward的婚约被Lucy踢爆,故事冲突才激烈起来。这让Emma Thompson的改变有了腾挪的空间,前三分之一的篇幅占到电影的一半左右时间,Elinor和Edward的感情线几乎完全是原创剧情,将各个人物形象在故事转折前丰满地立了起来。相对的,Elinor和Lucy的心机戏部分被大幅精减,两位男主角的戏份得以增加,最有戏的那些场景都被保留了——Dashwood夫妇比吝啬、Elinor和Lucy的初次交谈、三角对峙的尴尬戏、Edward最后的自白,给人恰到好处的感觉,最厉害的是用一场舞会戏解决了诸多问题,简直神来之笔。这个最佳改编剧本奖Emma Thompson拿得实至名归。

不同于原著对理性的推崇,李安的这个版本更强调人性中感性与理性的对立统一。延续“父亲三部曲”中压抑感情直至爆发的传统,李安以他的方式重建了《理智与情感》的主题——被压抑的感情终将释放,看似理性只是没有找到对象表达。Elinor全程隐忍,让最后的情绪大爆发极具张力,Brandon也不似原著般平凡木讷,而是对自己心爱的Marianne慢慢打开心扉展现出感性的一面,甚至Palmer先生感性的一面都尽力去发掘了,堪称李安以细腻的风格在本片中最大的恶搞。据说李安在采访中用“阴阳”来解释了这一构思——确实,原著里的一些人物过于漫画化、小丑化了,特别是Palmer先生(影片中倒是把Palmer太太漫画化了),李安风格注入后,所有人物神奇般地一个个人性化起来,让人几乎要在看完后第一时间脱口而出——确定了。是李安拍的。其实嘛,我们学广告的都知道,几乎所有诉求到最后都是感性诉求。

哪有什么纯理性人,只是未到伤心处罢了。

 2 ) 女孩·古钢琴·十四行诗—《理智与情感》原声乐评

Doyle曾因为《理智与情感》的电影音乐而被六十八届奥斯卡提名。尽管此片不敌意大利作曲家Louis Bacalov的《邮差》而最终未能折桂,但不容否认
这部充满古典气息的原声合集淋漓尽致地传递和延展了剧中人物的命运和情感。

My Father’s Favorite:本段音乐在电影中出现过两次,第一次在片头中,截取中间的钢琴主旋律加提琴伴奏,节奏舒缓,第二次出现是二小姐玛丽安的钢琴独奏,一直延续到大小姐埃丽诺和爱德华的爱情萌动直到两心相许,贯穿始终。影片中大部分的音乐都是属于玛丽安的,这一段则是唯一属于埃丽诺的旋律。乐曲一开始由一段管弦乐引入,继而钢琴奏出主旋律,钢琴的主调在其中反复三次,一直平静舒缓,充实地表达了埃丽诺清醒隐忍的理性气质,而她与爱德华的爱情节奏也与此合拍,是淑女绅士蓝天绿地之间的屈膝躬身和信步漫走,波澜不惊的心灵契合。
比起稳重清醒的埃丽诺。我更加青睐感性小姐玛丽安,电影讲的是情感与理智的挣扎,但是埃丽诺没有挣扎,或者说她的外表看上去没有挣扎,真正的挣扎体现在玛丽安的身上。当埃丽诺愁眉不展地算计房租的帐单和昂贵的牛肉,玛丽安还憧憬在对暴风雨的爱情和十四行诗的向往之中。按照现在的说法,玛丽安性格火辣,敢爱敢恨,最终却不得不为此付出代价,被现实磨平棱角后,不得不接受安身妇人的命运。音乐向我们展现了这一过程,在我看来,每段都是对她的歌颂。
玛丽安绝不是《傲慢与偏见》里小妹妹丽蒂亚式的愚蠢轻佻的少女,而是有艺术修养和气质的美丽女孩,有着这一类女子共同的清傲,她在影片中弹唱了两首歌,这是Patrick Doyle为玛丽安量身订做的,I Weep You No More Sad Fountains和The Dreame,据说I Weep You No More Sad Fountain的唱词是一首流传于十六世纪的诗歌,作者已经无籍可考,但是却被历来的音乐家改编成歌曲传唱。当玛丽安唱起它的时候,正好在乔爵士和詹宁斯夫人的午餐会上,当中途到场的布兰顿上校听到她天使的歌声,立即就被这位美貌纯洁的姑娘所征服。从这里开始,这首I Weep You No More Sad Fountains成了玛丽安的主旋律,一直低吟在她的生命,以及路过她生命的两个男子心中。于是根据这首歌的旋律衍生出的乐曲有两首,All The Better For Her和Patience,All The Better For Her出现在布兰顿上校对玛丽安的默默关注中,人到中年却孑然一身的上校难免有些可怜兮兮,以至他对玛丽安的爱并不存在奢望,他在与乔爵士的对话中伤感地说,“玛丽安才不会考虑让我做她的丈夫,就这样是最好的。”这段音乐的名字也就是这么来的。它采用了悠扬的管乐和提琴,音质低沉,节奏缓慢,很好地表现出布兰顿陷入无望爱情的伤感,然而音乐低低响起,我感觉到玛丽安的倩影无所不在。
Patience也是同样的调子,当它奏响的时候,威洛比已经出场了,他是玛丽安理想中的白马王子,英俊倜傥,两个人的爱情就像敞篷马车的杏黄色轮子一样转动起来,热烈奔放,他们流连在十四行诗和素描侧影之中,威洛比深情脉脉地剪下玛丽安的一绺卷发,布兰顿在牌桌上失神地看着这一切。这时候的音乐同样也是玛丽安歌声的旋律,只是比起前一首All The Better For Her,这段Patience换成了轻盈的长笛,没有了上一段的沉闷,代之以浪漫的温馨和青春的活力。
The Dreame是电影的片尾曲,在此之前,同样也由玛丽安弹唱出来。那时侯已经尘埃落定,玛丽安遭到威洛比的抛弃,后又为失落的爱情险些丧命,劫后余生,她拖着虚弱的身体躺在长椅上听布兰顿笨拙地读诗,“虽然海上依然恶浪翻滚,吞噬着大地,而大地却不再受损,因为任何东西,不管它来自何方,都会被潮水带向彼方,因为什么都没有失去,但如果细细找寻,还会找到什么呢?”此刻的玛丽安已经没有力气再挑剔地指责念诗者缺乏激情,只是无限留恋地看着恩人,说,“我们明天继续好吗?”于是我们听到了她在布兰顿送她的新钢琴上弹出的音乐,这支歌给人以安宁,却有着即将散场的倦怠。我相信玛丽安将会幸福,却再不会有从前那种快乐,一个率真热情的女孩死去了,我为此而深深遗憾。我不是在怀念魅力凌人的威洛比,恰恰相反,我从始至终都是垂青柔情深种的布兰顿,尽管如此,玛丽安的未来仍然值得担忧,也许她就此长大,学会了如何去爱,但是最后她对布兰顿,还看不出是发自内心的爱。影片的最后,情感被抛弃,理智获得了胜利,而我只是想说,她们谁也没有错。
Combe Magna无疑是整部作品里最磅礴大气的一个单元。风雨中伤心的玛丽安行走在通向Magna山谷的广阔草坪上,那里是Grey小姐和威洛比的新家。管弦乐合奏拥出浩荡声势的定音鼓,仿佛玛丽安在为轰轰烈烈的爱情举行丧礼。她面对着山谷中的庄园,念出莎翁的诗句,“如果爱能改变,能随着风向而转行,我们便不是真的相爱,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面对暴风雨却毫不为动……” 紧随其后的是To Die For Love,暴风雨的打击使得玛丽安患上致命的传染性感冒,危在旦夕,奥斯丁是个温和的人,她想也许惟有让玛丽安死去活来一场,她才能活下来。要想获得新生,就要先将之前的自我彻底击碎。
值得一提的还有影片中两首欢快的小步舞曲,分别名叫Willoughby和Miss Grey,前一首如其名,埃丽诺在舞会上交换舞伴,意外地邂逅了闪烁其词的威洛比。两人彬彬有礼地相互问好,埃丽诺冷静如旧,其实我怀疑她早已经猜到威洛比的负心,却从没有提醒过妹妹。当第二支舞曲Miss Grey响起来的时候,被现实打击的玛丽安在姐姐的搀扶下离开舞会,剧情开始随着音乐急转直下,一切都真相大白了,詹宁斯夫人尖叫着报告威洛比已经与高傲富有的Grey小姐订婚的消息,而与爱德华私定终身的露茜也被费拉斯家赶出家门。这一切证明了埃丽诺所坚守的等级观念决定婚姻的看法是多么正确。多事之秋,肥胖的詹宁斯夫人轻捷地跳过石头路面上的马粪,这是影片中少有的能给我们带来笑声的一段音乐,奥斯丁的小说里永远缺不了詹宁斯夫人们的鸡飞狗跳。

 3 ) 风华一种

那年Emma Thompson三十六岁,出演电影《理智与情感》,小说里的对应人物Elinor不过年方十九。拍她的第一个镜头时,导演李安对她喊:“你能年轻点吗?” 后来这成了大家的笑话。

电影一直进行到第14分钟姐姐Elinor倚在门边听妹妹Marianne弹琴,伤怀落泪被Hugh Grant演的Edward撞见,李安才给Emma Thompson第一个近镜头。Emma是那种需要时间来散发美的人,李安知道14分钟足够酝酿一种风华。

Elinor坐在窗边写信,小妹和Edward在花园玩剑。看电影的小孩子议论道她都可以做他们的妈了。这话伤透了Emma的心,她说她才比Hugh大一岁。女人总是显老,和男演员配戏一般要找个大二十岁的,或者有的情况下还要大上个四十岁。 “这真是太可怕了!”她叹道。

可是美不美年轻不年轻又有什么关系呢?温和、大方、隐忍、节制,你带走了我们的心。正因如此,Elinor在影片结尾没有抑制住的哭声才让我们又释怀又心碎。

Emma不仅在电影里做演员,剧本也是她写的。那年,她凭此电影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奖,颁奖典礼上她假奥斯汀小姐之口评点众生,睿智迷人。奥斯卡从来不吝啬它的灯光,在舞台上的Emma Thompson也不需要用十四分钟的时间来铺垫她的风华。

 4 ) 爱是永不褪色

喜欢Elinor ~隐忍许久,得知真相时哭得像个孩子,画面好动人,让人心疼~ 雨中的十四行诗很震撼 上校守在身边为玛丽安读诗的画面太美 没有太多的言语,从细腻的画面却能读出更多。

正如电影的片名,《理智与情感》是一部几乎让人无从挑剔且又饱含情感的作品,李安对简·奥斯汀同名小说的改编,不仅在人物塑造上丝丝入扣,将人物情感以充沛的表现,更将爱情契合命题在“理智与情感”得以迷人的迸发。

我们之间的无话可谈 是因为我从不保留 而你却闭口不言。 ——《理智与情感》

 5 ) 幕后花絮

片中原本有一场休·格兰特和艾玛·汤普森的吻戏,但后来被删掉了,因为汤普森写这个场面仅仅是因为她想吻休·格兰特。 据艾玛·汤普森回忆,当拍摄片中布兰登上校(艾伦·瑞克曼,他还演过《哈利波特》里的斯内普教授)骑马走近埃利诺和玛利安时,很多次的拍摄都被马给搅坏了。因为那匹可怜的马得了胃胀气后来同期声经过处理去掉了那些放屁的声音。 剧组人员不得不经常跟英国那变幻莫测的天气作斗争。 电影是1995年4月19日开拍的,而艾伦·瑞克曼1995年5月1日才加入剧组,他第一天上戏,却出现在电影的最后一个镜头,完全一头雾水。 当哥伦比亚公司把艾玛·汤普森的剧本拿给李安时,他还从没读过任何一本简·奥斯汀的小说。 《理智与情感》是李安第一次拍大联盟的片子,第一次和真正的明星合作,也是第一次和如此专业成熟的班底合作。他不仅要和演员斗,还要跟摄影斗,每个人都是学富五车、阅历过人、伶牙俐齿的,用他的话讲:“我一直在‘挣’我的权威”。

 6 ) 为布兰顿上校,为艾伦里克曼

因为李安和原著看了这部影片,被艾伦里克曼的布兰顿上校迷住了。

他很晚才出场。三四十岁的男人,家里有产业,参加过战争,却因为各种原因孑然一身。在一个午后他应邀去挚友家做客,远远的听到一个柔美的女声从挚友家里穿出来,softly softly,如同一缕阳光照射进他多年冰封的心。他不由自主走近,从房门外看到了那个声音的主人,一个年轻美丽的姑娘,在柔光下散发着灿烂的光辉,他呆在门口,一眼万年。

她天真,她善良,她对爱情有着无比美丽的憧憬,期待爱情像龙卷风一样席卷过来。他知道,她不会考虑他。于是他只有默默的关注她,默默的,任何时候都保持着绅士的微笑。她打保龄球,他就默默替她捡球。她在河边采野草,他就默默的递过小刀再一言不发的离开。他用他那天鹅绒般的嗓音给她读十四行诗,但她却嫌弃他平淡如水没有激情。他邀请所有人去野餐,甚至包括没有交情的她的心上人。她要单独跟心上人出去兜风,他就默默的扶她上车。虽然他知道那个男人不一定靠得住,但仍然希望她能得到所期待的爱情。

他对她如此之好,人人都知道他爱慕她,但她爱着另一个不靠谱的男人,最终被那个男人伤了心,急火攻心差点儿病死。他不眠不休想尽各种办法,终于把她救了过来,终于等到了她的一声“谢谢”,心满意足。

最终她终于看清了这个世界,不再天真,试着去接受了他,试着习惯听他用不温不火的声音读诗,试着享受平淡安稳的生活。也许她终究不会用那种热烈的感情来爱他,但我知道他一定很满足,能够呵护这朵鲜花,一直到老。

 短评

【B】最后,情感至上的妹妹懂得了理智,理智至上的姐姐释放了情感。

5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我始终觉得理智与情感比傲慢与偏见好看得多。(Grant在这里时不时有种张宇的即视感...

10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真是只有中国导演才能吧简奥斯丁拍成八点档啊。艾玛·汤普森编剧,真牛。李安老师确实拍了一部“优等生电影”,处处精到挑不出毛病,尤其细节调度真是完美,或许这样才显得匠气太足。说来要拍红楼梦还是得请李安。

11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想象不出来是李安拍的

14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每个角色都诠释得十分到位,能让人内心恬然的影片

18分钟前
  • 螺丝இ
  • 力荐

每一个段落都拍出了极度饱满的情感,絮语与尴尬是无比零碎的内容,但反而比推动故事的关键情节更好看。想到是一个华人导演上升时代的作品,更五体投地了。

21分钟前
  • 熊阿姨
  • 力荐

那时的温丝莱特年轻,迷人,有着最单纯的美丽。受过爱情挫折的上校站在门外注视着优雅的玛丽安弹钢琴唱歌,专注,深情,这一幕真是美好。

22分钟前
  • 推荐

温肥在雨中背14行诗的镜头太美了

23分钟前
  • littletwo
  • 还行

最成功的一点,李安立体化了"Sense"和"Sensibility"这两者的形态。而姐妹间纯粹的感情连结使二人共同渐趋中值,这其中的情感涌动异常动人。汤普森最后那一哭诠释得完美,一扫之前偏重的舞台感,精彩极了。

26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英雄救美不可信,绅士温情方为真。……“某些程度上,我可能比今天的英国人更懂得十九世纪的英国,因为我自己几乎就在这样的封建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当然,冷幽默感,体统观念,以及社会规范是不同的。但自由意志的社会压迫的本质,我成长于斯。”——李安

27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说变心就变心 哪能是真爱

29分钟前
  • yezzi
  • 力荐

啊,我真是喜欢这种中年美大叔和小loli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桥段呀。。。

32分钟前
  • 我坏故我在
  • 推荐

“既然你去不了大自然,我把它带来给你了” 原故事太棒,剧本改编太棒,双膝献给简·奥斯汀和艾玛·汤普森,看的过程甚至都会忘掉这是一部“李安”导演的作品。角色众多、轮番登场、好戏连连,爱在英伦庄园下缠绵蔓延,真心会如意、隐忍有转机、等待换回报。“爱是炽烈、是燃烧”

33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本来书我就不喜欢,我不明白为什么一群乡下女人找丈夫也能成为名著。好吧,whatever,估计那个时候的英国人没什么其他事情可做。本来可以一个半小时解决的电影,拖了两个多小时。嗯哼。

37分钟前
  • 禾口角刀牛
  • 较差

奔放再奔放,最后安静下来;隐忍再隐忍,最后爆发出来。

38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Emma不仅在电影里做演员,剧本也是她写的。那年,她凭此电影获得奥斯卡最佳编剧奖,颁奖典礼上她假奥斯汀小姐之口评点众生,睿智迷人。奥斯卡从来不吝啬它的灯光,因此在舞台上Emma Thompson不需要用十四分钟的时间来铺垫她的风华。而Kate Winslet那时年轻的不可思议。”

42分钟前
  • 眠去
  • 推荐

李安从来就不是一个天才,天才也大多不屑于探究普通人的情感。他只是一个极其“人性化”的导演,用他温和与包容,细腻而深刻的语言逐渐打动你,让你明白“人性”的真谛。

46分钟前
  • 萨嘎摩哆熊猫桑
  • 力荐

看到一半就想起了《傲慢与偏见》 简 奥斯汀内心有一种未了的情怀

48分钟前
  • 推荐

此生得一上校足矣

53分钟前
  • Yolanda
  • 推荐

原作反复阅读过多次,今晚才第一次看了电影。我想要的终身伴侣便是布兰登那样其貌不扬、稳重宽厚的守护型的老男人。何况这次还是斯内普呢(≧▽≦)【我又花痴了】~最后一幕婚礼时小感动了一把。

58分钟前
  • Arch-Murder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