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空头

HD

主演:克里斯蒂安·贝尔,史蒂夫·卡瑞尔,瑞恩·高斯林,布拉德·皮特,梅丽莎·里奥,约翰·马加罗,拉菲·斯波,杰瑞米·斯特朗,芬·维特洛克,玛丽莎·托梅,崔西·莱茨,文峰,阿德普波·奥杜耶,凯伦·吉兰,马克思·格林菲尔德,比利·马格努森,玛格特·罗比,理查德·塞勒,赛琳娜·戈麦斯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大空头 剧照 NO.1大空头 剧照 NO.2大空头 剧照 NO.3大空头 剧照 NO.4大空头 剧照 NO.5大空头 剧照 NO.6大空头 剧照 NO.13大空头 剧照 NO.14大空头 剧照 NO.15大空头 剧照 NO.16大空头 剧照 NO.17大空头 剧照 NO.18大空头 剧照 NO.19大空头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大空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华尔街几位眼光独到的投资鬼才在2007年美国信贷风暴前就看穿了泡沫假象,通过做空次贷CDS而大幅获益,成为少数在金融灾难中大量获利的投资枭雄。贾瑞德·韦内特(瑞恩·高斯林饰)将一个能把40亿美元单子做成37亿美元收入的德银代理人,迈克尔·布瑞(克里斯蒂安·贝尔饰)是独眼基金管理人,马克·鲍姆(史蒂夫·卡瑞尔饰)是华尔街世家出身,本·霍克特(布拉德·皮特饰)是康沃尔资本退休银行家。理查三世心灵闪耀的瞬间火遮眼木乃伊(国语版)苏小姐请留步大蛇2Jimmy~二货般的真实故事~意大利式通奸终结武器不止于己英宫恨搭便车的人1953致命摄影狂女人的烦恼营销伎巧第二季实习医生风云第七季鲨鱼火山特种兵归来2:黑色罂粟光复节特赦放课后苏打日和特别版城市猎人全集赵一曼龙虎列传2:火拼天剎邪神真假学园3大女当嫁Matching!少年射箭部妈祖回家刘巧儿佐罗的面具国语二龙湖爱情故事名校风暴(印度版)神秘乐园婚事2017死亡电视微笑人生嘻哈四重奏 第二季大人物2011七年很痒爱你的基蒂第一季冬脊交换一生(国语版)黑暗残留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妈,幸好我没学金融。

有一个问题,我前两天从广州双塔前经过时问过朋友,并且在陆家嘴花旗银行大楼前面经过时亦几乎要冲出我的脑海,那就是“为什么他们看起来仿佛和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讲真,我从来没感受到人有阶级之分,无论是面对政府人员还是土豪大亨还是文学名家,唯有看见这些金融人士时,内心一颤,手脚蜷缩,仿佛自己被土掩埋。当然,我不会当面承认。
朋友说还可以附加上艺术家。有理。
当然,我后来还得驳斥自己,人的追求不同,没有高低贵贱。又或者他们只关注金钱,远比文化人庸俗。种种借口,十分没有说服力。
其实有两三个理由。一,他们确实牛逼。二,他们让自己看起来很牛逼。三,我们觉得他们很牛逼。“你漂亮,不是客观上你漂亮,而是我内心觉得你漂亮”。对的,我们每天被钱牵着鼻子走,看见玩钱的人,自然觉得他们胜自己一筹。

好,讲回电影。展现华尔街风貌的电影次贷危机之后又诞生不少,争议颇多的《华尔街之狼》中的纸醉金迷,想必还未从观众脑海中黯淡。这部不太一样,这部逆转胜的氛围颇浓,也不能说是小人物的胜利,但看着他们赢,观众心里必然是比较好受的。观众一开始就知道他们最终将赚得盆满钵满,成为投资神话,所以观影过程也颇为轻松。
讲道理,我真的以为我只要嘻嘻哈哈地看着男神们运筹帷幄、卧薪尝胆、笑到最后即可。然而事实是,看到结尾部分,我的脸简直和黑幕一样黑,陷入细思恐极的状态。讲道理,权力比钱可怕。

好久没看贝尔的戏了,一开篇还是让我有点儿惊喜的。玻璃假眼、不善交际、穿得好像流浪汉、其实大概就是个宅。就看他和新来的下属说几句话,我每分钟都要尴尬病犯。然而就是他默默地在电脑前面听摇滚乐,看数据,发现了房地产中的泡沫假象。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不是那么好做的,要说服老板,要说服各个银行给钱,要抵抗同行的嘲笑和老板的质疑,要顶住内心的压力,熬过暴风雨来临前虚伪平静的时间。讲真,一不小心,几亿就没有了,一条小命真不够赔的。然而他就是这么不言不语地呆着,他就是知道自己是对的。“你难道以为你比财政部长他们懂得多?”“我确实比他们懂得多。”
剩下的其他人都是由他启发才开始做空的。瑞恩高斯林知道了这消息,然后打错了电话,然后贝尔楼下的公司的各位知道了,便开始调查,接着从车库起家的小公司创始人在美联银行大厅捡到宝,回去找布拉德皮特这个老油条帮忙。通过这几条线,观众终于开始看清楚所谓的泡沫是什么。
讲起来美利坚真的好美好,人人都住着独栋大房,在家里养大宠物。事实上,其中好多人这边还收着穷人的房租,那边却压根没还房贷。四个人住着一百多个房间,游泳池里养鳄鱼,一收到债务信,立刻拎包走人。没工作没钱不要紧,你想要房,经理人帮你搞定。脱衣舞女什么也不懂,哎呀,这边贷款,那边也可以贷款,贷款之后还可以再贷,什么要还百分之两百,我什么都不知道呀。垃圾产品全塞进一个锅里,搅一搅,随便评个A级B级,没人会管的啦。银行里没几个人会仔细看的,尽管放心。
然后泡沫被捅穿了,受苦受难的还是人民自己。
然而片尾告诉我们什么呢,银行不会遭殃的。这个小麻烦过去了,他们就会开始酝酿新的把戏。所以诸位明眼人,赚完这一笔就收山吧,回去和家人一块儿种种地也挺好的。不要试图和强权对抗,没准儿他们一会儿就来查水表。

看着曾经热热闹闹的公司里瞬间人走楼空,个个都是绝顶的聪明人,却被耍得血本无归,心里真不是滋味。怎么,这还是个喜剧么?
是的。导演说咱们就是个喜剧。因为里头有太多专业词汇,所以就变着法儿地解说,一会儿是大厨做菜,一会儿是美女洗澡,一会儿是搭积木玩儿。又怕你看着闷,所以中间穿插各种代表性的流行事件和音乐,告诉你咱节奏快着呢。中间人物还会突然看准屏幕告诉观众其实事实情况不是这样的,都是为了戏剧性。好的,快节奏喧嚣地讲完故事,最后突然黑幕走字幕交代之后的事,就像是往桌上一摔剧本,或者往脸上扇一巴掌。沉默而响亮。

就像贝尔所说的,干这一行让他失去了很多重要的东西,内心逐渐被一些黑暗的部分吞噬。我这才想起来,他唯一一次发自真心地笑是因为收到妻子的短信说想他了。
说起来是你在操纵数据,事实上数据也在操纵着你。赚到钱却没时间花,花也花在一些消磨的消遣上。感情呢,一点没有。
他们确实影响着世界,但世界并不一定爱他们。
不管我下次见到他们还是不是有那么点自卑心理,但我希望我能做个问心无愧,为人所爱的人。这是最基本的,这是最满足的。



PS:虽然我不懂金融,但并不影响观影。

 2 ) 绝好的金融投资教课书般的电影

这个电影是根据由迈克尔·刘易斯写的“大空头”小说改编的。主要讲几个交易员和对冲基金经理是如何在2008年美国的经济危机时期发了大财。美国2008年的经济危机对我的冲击太大了,当时我们路口的四家银行有3家破产被别的银行收购,其中就有我的存款银行,我买人寿保险的公司也曾宣布破产,幸亏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援救才没有倒闭,据说还是因为欧洲几个国家的头脑打电话给美国总统要求援救那个保险公司的。这个命中率要是我买乐透奖也这样就好了。居然还有人在这个危机时期发大财?我自然对这个电影非常的感兴趣。

这个电影非常的具有娱乐性和吸引力,影片通过三个独立的故事的交替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2005年,古怪的对冲基金经理迈克尔·巴里(克里斯蒂安·贝尔)发现美国房地产市场极不稳定,因为次级贷款已经有很高的风险并提供越来越少的回报。他预测市场将在2007年第二季度的某个时候崩溃,他意识到,他可以创建信用违约交换市场,让他可以用来与房地产市场对堵,从而从中获利。他走访了多家银行向他们贩卖他的这一想法。 而那些银行,认为住房市场是非常安全的。有一家银行接受他的建议。但是这个对赌激怒了巴里的客户,他们认为他是在浪费他们的钱,要求他停止他的对赌,但是他拒绝了。正当经济倒塌的时候快到了,他的投资者失去了信心,想撤出自己的钱了,但巴里提出暂停提款,引起了投资者们的愤怒。
但是,正如他预言的那样,时常崩溃了,他的投资产生了489%的利润。


交易员贾瑞德·韦内特(瑞恩·高斯林)从他得银行家那里听说了巴里的行动,并很快意识到巴里的预测是正确的。他决定把自己的股权都放到信用违约交换市场上。对冲基金经理马克·鲍姆(史蒂夫卡莱尔)偶然的知道了这个计划,并被韦内特说服加入了这个计划。俩人发现,因为不诚实的信用评价人的评估,被打包在一起的债务抵押债券(CDO)被评成了AAA级,而大量的出售这样的债券(CDO)会造成即将到来的市场进一步的崩溃下去。在拉斯维加斯,鲍姆出席美国证券讨论会,他采访了创造的合成债务抵押债券的商人。他意识到,这些欺诈的问题贷款会造成经济的全面崩溃。鲍姆的业务合作伙伴说服他去通过这个信用违约交换获利。

年轻的投资者查理·盖勒和杰米·希普利意外地捡到了韦内特的计划,也决定参与这个信用违约交换。由于需要钱,他们争取到退休银行家的本·里克特(布拉德·皮特)的援助。希普利和盖勒最初非常的欣喜若狂,但里克特讨厌他们庆祝即将发生的经济崩溃。俩个年轻人终于感到恐惧,于是试图通风报信给记者以及他们的家庭,告诉即将到来的灾难。最终,他们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但都他们失去了对这个破碎的系统的信心。

巴里半退休了,只投资于水,鲍姆拒绝说外界说:“我告诉过你”,他继续着他的职业生涯,里克特返回到他的退休生活中,和希普利和盖勒试图起诉评级公司但是失败了。没有人因为在这场CDO泡沫中被逮捕,债务抵押债券很快得被再次销完了。

导演麦凯因导演喜剧电影“王牌播音员”而出名。他以擅长拍看似愚蠢的自黑式的幽默狡黠的电影著称。在大空头这个电影里,他也用了很多名人客串演出,其中有玛歌·罗比和塞莱娜戈麦斯直接向观众解释“次贷”。“王牌播音员”里的史蒂夫·卡瑞尔扮演里马克·鲍姆, 具有自虐性格的金融预言家。芬。维特罗克和约翰马克罗扮演了在布拉德·皮特的指导下研究对冲基金的新手。

电影里人物的衣服发型比较老,像90年代的。倒叙一些人物的背景故事时用了很多不饱和光线。但是叙事,智慧的对白以及出色的演技使得这个电影非常的出色。电影真实的反映了当年各大银行都才参与了次贷欺诈犯罪活动,美国政府牺牲了小老百姓的利益保释了这些银行。

电影同时运用了电影艺术和无可辩驳的事实,表达了人们的愤怒,悲观,无助,因为这些欺诈将来可能再次出现。

这个电影还可以当作一个金融教课书来看,可以帮你理解美国的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如何发生的。

 3 ) 写在电影《大空头》上映前的同名纪实小说书评

今年十二月底,迈克尔·刘易斯的又一本小说《大空头》要被搬上荧幕了,这次参演的不仅有布拉·德皮特,瑞恩·高斯林也来助阵。上一次的刘易斯的小说《点球成金》不仅让布拉德皮特荣获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和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类最佳男主角提名,更是让整个剧组在数个个电影大奖上获得61个提名,26个奖项。而再之前的《弱点》更是直接让女主角桑德拉·布洛克拿下奥斯卡影后。可以说刘易斯的书不仅是常年在亚马逊图书排行榜位列前茅,其所改编的电影也都到各大电影节奖项的追捧。可以期待,皮特能把握这次机会最终在奥斯卡封为影帝。

在电影上映前为各位看过或没看过同名纪实小说的读者献上书评一篇。

本以为,伴随六月股灾的全民心碎,证监会七月所提出一个完美的新词——恶意做空,能为A股市场本轮的暴跌画上圆满的转折点,广大的投资者满腔热情再次被八月的走势重挫。时至十一月,沪指历时两个月缓缓收回政策底,我们回头看今年的行情,才发现这半年的巨幅下跌处处蕴藏的是杀机,然而更重要的,也是生机。

在这个“投资”已经完全被诠释为搭上暴涨的顺风车赚取成倍的利润的时代,将视角转向金融市场上完全不同另一方——空方,我们能发现更多深刻的启示。这是迈克尔·刘易斯写《大空头》的意义,也是我选择读《大空头》的目的。

迈克尔·刘易斯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24岁便进入华尔街顶级投行,所罗门兄弟公司,成为其债券交易员。20年前,他的成名作《说谎者的扑克牌》被公认为描写20世纪80年代华尔街的“教科书”,更被《福布斯》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20部商业书籍”。20年后,华尔街翻天覆地的闹剧之中,刘易斯照旧洞见烛微,在《大空头》中角重现华尔街上演的市场传奇和诡谲道德剧。

《大空头》的背景设立在在05年至08年这段狂暴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的发酵、爆发、结尾全过程,主角不是一群光鲜的家伙,而是极少数站在废墟上摇曳的草根。他们中间有独眼的患有阿斯伯格综合症的巴里,有很小的对冲基金经理查理,有性格古怪的从律师转行证券业的艾斯曼,神神叨叨的德意志银行负责次级债券业务的领导人格雷格·李普曼。

他们都是小人物,性格和生活经历迥异,但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对认识事物的真相有偏执狂般的热情,独立思考,拒绝随波逐流,逆着潮流坚持的勇气。当次贷市场一片繁荣,所有人都沉醉其中而拒绝或者不知道去面对真相,羊群效应驱动着无意识的人们在散场的凌晨钟声敲响之前载歌载舞。几乎所有人选择了沿着似乎一直光明的道路前行,包括那些华尔街的精英们。人类的贪欲驱动着一切,却唯独忽视了那些最基本的常识和原理:太多没有还款能力的借款人得到了借款;华尔街的金融机构们承担了几十倍的杠杆;虚拟金融的规模是全球GìDP的十几倍;金融衍生品复杂到没有人能够理解;几乎所有次级贷款池里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无人知晓;房地产市场和证券市场被过高的估值。

书本的前5章都是四个小人物从2005起就在为次级贷款及其衍生品市场的倒塌而作准备;后5章则是四个小人物在焦急中等待预期结果的到来,他们在被人操纵的市场中始终保持冷静,最终获利。《大空头》的封面非常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一个鱼钩上放着一卷绿钞,一根细而韧的鱼线牢牢地绑着鱼钩。有人赚钱就有人赔钱,咬下诱饵的是在一片非理性虚幻繁荣表象中参合进来的所有人,书中的代表便是摩根士丹利的明星债券交易员豪伊·许布勒。由于需要为自己所购定制信用违约掉期产品缴付“保险费”的压力,许布勒冒险持有160亿美元的三A级(其实由三B级次贷债券产品组成,但是许布勒不知道)担保债务权证产品,也就是成为了与查理一类人交易的卖方,最终酿成华尔街历史上最大的单一交易亏损,损失高达90亿美元。

市面上讲述这段危机历史的书并不少,其中也并不缺乏热销的产品。安德鲁·罗斯·索尔金的《大而不倒》对亲历金融危机的200多人长达500多个小时的真实访问,以卷入危机中的机构管理者们的视角还原金融危机第一现场,完整再现美国政府救市之举。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的《峭壁边缘》如实地记录了保尔森在金融动荡中的重大决策是如何做出的,不仅仅包括保尔森的个人回忆,也包括与美国前总统布什、美国现总统奥巴马、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现任财政部长盖特纳的会谈,从而真实再现了为拯救陷入危机的机构,美国官方做出的不懈努力。唯独迈克尔·刘易斯以成为受难者间众矢之的在灾难中逆袭的小人物为主角,鲜明折射出市场的荒谬和疯狂。

实际上,我们今天要起追究次贷危机如何发生以及如何预防的意义并不大,我们无法预测下一次类似次贷危机的金融风暴会来自哪里,我们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人类的贪婪本性导致了这种令人欲罢不休的局面。投资和赌博之间那条线是人为的,而且非常细,最稳健的投资也有着一定的赌博性质,而最胆大妄为的投机行为也有着明显的投资特点。或许“投资”最好的定义便是“赔率对你有利的赌博”。赌局永远是在的,避免赌局从来不是启示的内容,如何坚定地站在赢的一方才是全部意义。

刘易斯在《大空头》的序中谈到,在写他的第一本书《说谎者的扑克牌》的时候,他并没有太大的抱负,他只是想讲一个不太寻常的故事。他的本意是将华尔街上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真实现状揭示于众人。他希望的是那些俄亥俄州立大学的真正想成为海洋学家的聪明孩子能够读一读他的书,把来自高盛的工作邀请函扔进垃圾篓,扬帆出海。然而在书出版的六个月后他收到无数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学生的信件,他们都想知道,刘易斯能否与他们分享有关华尔街的其它秘密。他们将书当成了一本“how to”手册。在离开华尔街20年后,刘易斯在等着华尔街的大结局,一个他早已预料到的结局。终于最后的审判日到来。

书都是所写的是人,但我们更要思索的是关于制度和规则。

第一点值得思考的便是做空制度。如果中国的市场允许做空的话,会如何呢?中国上市公司有问题的太多了,做空能赚很多钱吧。那也不一定,因为行政手段高于市场,股价不单单由企业素质和市场决定。也许我看准了哪个滥公司,明明我是对的,但很有可能在该公司真正烂掉之前,做空的人已经破产了。

一个成熟、有效的市场,应该允许做空。因为“做多”和“做空”是市场的两个形态,买方是多方,卖方是空方,它表达了市场参与者对于价值的综合判断。有“做多”就有“做空”,唯其平衡,才有市场。当然,在没有做空机制的市场,投资者纵有一千个理由,也无法从股价的下跌中获利——他最多可以选择空仓不介入。但这本身就限制了市场价格发现的功能。引进做空机制,使得投资者可以双向表达他们对价值的判断,对于真实价格的发现是有益的。事实上,做空往往比做多要承受更大的压力——他最大的可能获利就是股价归零,而一旦判断失误,可能的损失则是不封顶的。

联系到本文开头提到的“恶意做空”,我一直在想如何界定“恶意”。资本是逐利的,也是敏锐的。当它觉察到获利机会时,它的动物性就完全被激发了。这或许就是无形之手的一个内在机制。以逐利为目的,按市场规则游戏,你很难指称它是恶意的。尽管结果可能相当惨烈,因为丛林法则是弱肉强食的。以此看来,“恶意”似乎应该定义成不为逐利而仅以摧毁系统为目标。我们或许会发现,绝大多数做空的都是在这个市场中浸淫的老手,很难想象他们会去刻意摧毁一个自己赖以生存的生态。

另外的定义选择就是无视市场规则、为逐利而诉诸非法手段,比如内幕交易、散布不实消息等,这些确实是我们市场的痼疾。但这些手法在多空市场都相当盛行,也没有道理只对做空下手而对做多纵容。事实上,打击此类行为应是市场监管的基本功课。

在此次股灾事件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即使有刻意的搅局者,也是我们市场生态的纰漏给了他们可乘之机。所以我们更应该反思——我们的交易制度安排是否需要改进,比方说现货和期货市场的不同步;我们的投资者教育和甄别是否到位,比方说哪些投资者可以进行融资配资,我们的救市十八道金牌是否有效得当?等等。

事实上,通过对市场交易信息的监控,即使面对强大的“恶势力”,监管当局还是可以用市场化的手段保持市场的流动性和有序交易的。1998年香港金管局的市场操作就是一个例子。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行政化的手段或许短期有效,但长期的副作用却不可低估。由此想到儿时伙伴嬉戏,难免磕磕碰碰,如果每次都搬出兄长为你撑腰,今后小伙伴们恐怕就避你唯恐不及了。市场也是一样,如果担心规则随时会变,潜在的参与者必会三思。

第二点需要思考的是奖罚机制。出身于普林斯顿艺术史专业的知识分子,刘易斯一直对华尔街金钱至上文化持批判态度。从所罗门兄弟交易员拿美钞玩儿的说谎者的扑克牌,到对冲基金大佬豪掷2000万美元买虎鲸标本庆祝胜利,驱动华尔街的力量永远是金钱。关于这件事,解释起来也许有心理学基础的。以前看的某一本书中说,心理学家拿一群大学生做实验,从事不同性质的劳动,比如搭建住房模型和校对数字来比较,发现如果从事的工作距离能看见的成果越远,人们的责任感和满足感越低,实验中要求的工资就越高。相比建造一所房子,发放一笔住房贷款是更为抽象的劳动,也更不容易有成就感,于是人们会想要更高的工资来补偿。当然这种要求并不是都能够得到满足,毕竟还存在一个跟资本家谈判的问题。但如果公司的资本家缺位,控制公司的就是高管自己,他们是不是会给自己很多钱呢?于是有了第二个问题,也是国内常见的实际控制人缺位导致的内部人控制的问题,国企工作的人对此应该不陌生,华尔街也有类似的现象。

《大空头》的整个故事挺戏剧的:巴里、艾斯曼、查理,还有李普曼,这些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在所有人都疯狂的时候,通过洞悉市场的风险,以空头的身份大赚了一笔;他们的对手:许布勒、赵文,还有很多华尔街公司的首席执行官们,都在这场赌局中充当了“傻瓜”,把投资人交给他们管理的资金亏得一塌糊涂,但是,这人人的个人财富仍然没有受到丝毫影响,即便是丢了工作,也可以获得数百万美元的“补偿”。结果,这场次贷风波中真正亏损的是广大投资人,赵文所管理的资金来源反映出,参与次贷的是全世界的投资人,而美国政府拿着纳税人的钱又去给这些一点不傻的“傻瓜”收拾残局——这里甚至让人感觉到美国政府已经被那些华尔街的大银行挟持了,最后,纳税人们不但亏损了,还要去救那些导致他们亏损的“傻瓜”——好像称作“骗子”更合适。收益是自己一家所得的,而风险是全社会的。金融企业出了事情,消耗公帑去营救,然后金融企业的高管们带着金降落伞安全着陆。次贷危机过去这么多年,制造风险的人没有一个受到惩罚,作恶者或挣够了钱退出江湖,或换个地方继续作恶。

由此不得不提出这样的问题:那些“傻瓜”不论作出聪明的决策,还是愚蠢的决策,他们都可以获得大量的财富,这显然不合逻辑——让他们为自己愚蠢的决策付出代价才是符合经济规律的。于是,在这种错误的奖罚制度下,危机的发生就不意外了。后来,我们可以看到奥巴马对华尔街高管的收入作出了限制,但是,还有多少制度的漏洞没有被发现呢?

第三个值得思考的是市场体制。现代金融体系倾向于通过回避问题和制造更大的问题来解决一些痼疾,这个东西不仅与官僚机制和民主体系的低效有关,也与人性有关。

在书的扉页,写着列夫·托尔斯泰的一句话,“如果一个人没有形成任何成见,就算他再笨,他也能够理解最困难的问题。但是,如果一个人坚信,那些摆在他面前的问题他早已了然于胸,没有任何的疑虑,那么,就算他再聪明,他也无法理解最简单的事情”。

那些被自认为是最精明和最谨慎的华尔街投行、评级机构及其他参与其中的金融机构就像皇帝的新衣一样,他们自我陶醉到了荒谬的地步,为了利益和贪欲,将次贷的泡沫越做越大。加之次贷危机的两大监管漏洞——评级机构和购买CDO的基金经理。评级机构担心自己的“评级生意”被竞争对手抢走,而对垃圾债券结构和成分都还搞不清楚,就给了“AAA”评级;基金经理只管收取投资者的交易佣金。如果把垃圾债券拒之门外,收入将大大减少。无风险而有利可图的事,为何不做?

在这个如凯恩斯所认为投资如同选美的市场,似乎如何选择对的已经丝毫不重要,重要是选择大部分人所认为是对的。投资也不考虑需要泡沫,泡沫再大,只要有更傻的接棒人。于是羊群效应下,每个人被迫卷入非理性的陷阱中去。

金融市场的残忍冷酷,早已在各类影视作品中屡见不鲜。但在阅读完此书后,依然不禁唏嘘。如何在这样的世界,坚持对认识事物的真相,独立思考,拒绝随波逐流,秉持逆着潮流坚定的勇气,永远是世人在今后不断学习和理解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4 ) 金融的风险从未远离

这段时间美股三次熔断,道指飞流直下三千尺,个把礼拜就跌了30%,接近了上次2008年的次贷危机。

于是翻出了这部《大空头》,再回味回味。

搞金融的都太聪明了。绞尽脑汁变换着法样的搞金融创新,金融衍生品。

普通老百姓,谁会想到,银行会把所有的房贷,打包成债券来卖给投资人?而且还是AAA级的,评级类似于国债、政府债等有政府信用担保的债券了。当然后来把次级贷款也打包,变成级别稍微差些的债券。结果银行从这笔生意中大发不义之财。

而相关的金融关联企业,评级机构,投行,代销机构,谁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去搞清楚这背后潜藏的风险。评级部门更是为了钱,白的可以说成黑的,各金融机构的风控体系更是形同虚设,而受伤害最深的还是普通的投资人和消费者。要么资产大幅缩水,打了水漂,要么房子被收,无家可归,失业。

其实我们不要光看着美国金融危机热闹,幸灾乐祸,其实在ZG,金融产品的创新,衍生品,已经从老美那复制了不少,所以金融的风险也离我们不是太远。

简单说两个吧。P 吐 P,以及公募、私募的一些坑。

现在大家基本上都看不到P 吐 P的平台了吧,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基本全被关了,亏钱的投资人不在少数,为什么有风险,就说一个例子吧,在平台上的借贷人,需要抵押,有的借款人一套房子,挂在n个平台上,借了一堆钱,可房子就一套,到时候跑路了,一套房子的钱,根本不够还。

公募基金,前段时间,行情好的时候,很火爆,常常超发,还买不到,其实很少有投资人去深究这基金后面究竟投资了些什么?那么多基金品种,而且混合型的,也不特别限定投资范围,股票,债券,票据,货币,什么都能投。而且光债券,里面就有n多种分类,国债,企业债,可转债,门道多了去了,还有像美国的这种次级贷款也能包装成债券。投资人如果搞不清楚里面的道道,一旦风险来了,真的是叫天天不应。

还有火爆的ETF指数基金,必须要按比例配置场内股票,对那些交易不活跃的股票来说,一旦大盘暴跌,遭遇大规模ETF基金赎回,这些股票的命运就是连续跌停,卖不出来。ETF基金净值也是跟着暴跌,这次美股的暴跌,一定程度上也有ETF基金的贡献。

私募,就更不用说了,坑就更多了,不光是天使、股权投资了,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都可以给你包装成基金,什么一个企业的项目,海外的房地产拆分成份额,商业地产租金,都可以给你包装成契约型基金卖给你,不懂得里面的门道,一旦项目违约,不能兑付,再回头看合同,就什么都晚了。

所以,不管是美国还是ZG,这金融的风险,从未远离,如果想消费金融产品,还是多长几个心眼儿,面对层层包裹的衍生品,谨慎点,总归是好的。

 5 ) 揭露真相

影片根据迈克尔·刘易斯同名小说改编。讲述了华尔街金融危机时四个性格怪异的男人抓住机会,从全球经济衰退中捞取了利润,同时他们还试图阻止全球经济的衰退的故事。《大空头》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将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及其衍生品的起源、发展直至演变为金融危机的过程融入有趣的故事当中,将次贷担保债务权证、夹层担保债务权证 、信用违约掉期等产品的操作技巧和手段娓娓道来,全景式地描绘了一个行业和其中形形色色的人物与故事,形成了混乱的交易网,从一个角度揭示了危机的原因和真相。

 6 ) 惆怅的赢家:《大空头》观感

自从2008年金融危机后,关于这场危机的书籍和影视作品甚多,从表现过程到阐释缘由,进而深入剖析的,角度多样。不过整体看,大都是以一种“上帝视角”俯瞰,典型的如《大而不倒》,从多个角度展现金融危机的整个过程。而如隐射金融危机的《利益风暴》则聚焦当事人的心理,剖析金融行业人士在其中的人性表现。总之,此类作品常常表现的是一种陷入漩涡的“输家”的慌乱、震惊、痛苦与贪婪。与这些作品相比,《大空头》确实显得有些另类,它的着眼点是一批看似赢家的空头的日常,让这部作品显得颇为有趣。

对于“做空”,在缺乏此类机制的中国投资者看来,是一种有些“不道德”的投资方式,这你看看去年六月后A股暴跌,股民们围绕国内到国外各种做空传闻,愤怒的斥责和成百的阴谋论故事就看出来了。而在最近,索罗斯接受采访时一句,已做空亚洲货币,也让国内媒体无视其整个访谈内容,打了鸡血般的要痛斥之。事实上,“做空”只不过是一种规则允许的投资手段而已,有人用来对冲风险,有人用来投机,本无善恶之分,况且作为一种投资手段,其本身也接受监管,并不断被修改规则,比如对“裸空”的限制,比如金融危机期间一度禁止的对金融股的做空。试想,假如你发现了一个公司的股票价格被严重高估,甚至可能管理层在财务造假,进而空之,作为做多方,不去斥责管理层不道德,倒去斥责空头兴风作浪,显然是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的非理性态度。

在《大空头》中,便刻画了几位,事实上主要是三方空头的不同表现。在投资上,有种所谓的“后视镜”说法,即当一切尘埃落定,你从后视镜看,过去发生的事情往往脉络清晰。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便是典型,今天看来,人们追逐引发危机的次贷金融衍生品,显得那么的非理性。但是,正如电影中说的“现实如诗词,但是人们总是不爱读诗词”一样,很多时候,不是人们缺乏常识,是总认为这个击鼓传花的游戏可以继续下去。就如A股牛市的时候,当主板快速冲上5000点,创业板的估值已经明显离谱的时候,就是老股民也不愿离场,原因不在于他们真不知道风险,而是一种侥幸心理,再等等吧,再等等吧,再赚20%我就走,进而自我麻痹,生出一些永远的“这次会不同”的理由。在任何国家,房产都被看作一种稳定的投资,确实,从历史看,各国房产市场,长期都处于中间略有调整,但是整体向上,甚至阶段性暴涨的规律。想必这点,中国人深有体会,多少年了,相信或者诅咒房价下跌的人,最终都陷入为啥当时不买房的懊恼。这不,房价在一段时间的下跌后,近期各地,特别如深圳、上海,又掀起了一轮暴涨,这个时候,你提什么东京房价崩盘史,美国次贷危机,谁也不会听,因为“这次不一样”,“中国国情不一样”。

《大空头》的开场不像《大而不倒》那么直接,它做了一些铺垫,从美国人深信房产市场必将繁荣的2005年开场,也提到了格林斯潘当时的乐观,熟悉那段历史的人都知道,2005年,格林斯潘在国会的乐观判断已经成为后来分析金融危机时,被不断抨击和取笑的经典。但是,当时不是这样,房产市场无比繁荣,房贷门槛低的惊人,对于其中的风险怎么办?于是,金融衍生品出场,而且越搞越复杂,美其名曰“分散风险”,这些产品打包买个全球投资者,进而再转卖,大家乐此不疲的击鼓传花。这个过程中,不免有人疾呼风险,但是都迅速淹没在繁荣的欢歌笑语中。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乐于当宣告真相的人,与其费劲的去叫醒装睡的人,不如利用金融规则赚钱。本片介绍了三股做空势力,当然,也要算上片中作为高斯林扮演的陈述者的一方,而且有趣的是,他们从性格到背景,都显得差别极大,不是一类人。

<图片1>
有“火箭科学家”一般的基金经理,通过数据调查,缜密推理发掘投资机会,进而顺其自然的做空次贷产品,对于他来说,这一切显得更像一种习惯。


还有显得比较传统的驻扎于金融机构的对冲基金,领头的是位愤世嫉俗者,他们总是显得情绪激动外露,与“火箭科学家”不同,他们愿意与人沟通,现场调研,现场访谈,获取第一手资料。

<图片3>
<图片4>
还有两位业界小人物,说白了,他们的状态就是没人鸟他们,但是恰恰因此他们与现有利益格局无关,思维更加开阔,而且也更加敢于冒险,加之一位金融“隐士”的协助,也加入到做空次贷产品的大战中来。

<图片5>
而高斯林扮演的销售,则是典型的金融鲨鱼,只要有投资机会,就卖给客户,管它卖给鬼还是人。

三股看上去很不一样的空头的刻画,也表现出了所谓“做空”只是一种投资手段的特点,空头们出发点各有不同,特别如史蒂夫法瑞尔扮演的愤世嫉俗的那位,更为复杂。作为金融投资人士,捕捉投资机会是他的本能,但是他身上又带着一些理想主义色彩和道德底线,同时金融从业者的家人的自杀让其对金融行业也有着复杂的感情,当他通过亲身调查,发现次贷背后的运作机制竟然如此肮脏的时候,做空是赚钱,又同时是一种宣战。所以说,本片选择的几方势力各个角度展开也是一环扣一环的,“火箭科学家”重点看数据,体现出次贷陷阱的识破其实从表面即可看透,但是贝尔扮演的这位是“宅男”。于是愤世嫉俗的上了,只有他们这波人才四处奔波交谈,揭示出次贷背后的故事。至于两个小年轻和布拉德皮特扮演的沉稳老鸟的组合,则是将做客的多种玩法展现出来,确实,做空评级A以上的决策,也常常是初生牛犊敢想。当然,也只有布拉德皮特这样的老鸟才能以更高的高度,说出类似我们压的是美国经济崩盘这样的逼格极高的话,为收尾奠定一个悲壮的基调。是的,他们是赢家,但是在胜利前都备受压力,而本身一个是社交恐惧症成天压抑的,一个是愤世嫉俗的,还有两个兴高采烈的愣头青在老鸟大格局的点拨下,最终也在雷曼残局中感同身受的沉默,一下子将本片的格调拔高,大家都显得很惆怅。这正是本片我最欣赏的地方,每个角色都少不得,又都说着让你感觉就说着该他说的话,做着他该做的事儿,一切都很自然,一部电影如果节奏搞对了,那么水准也就八九不离十了。

同时,本片也有些不错的技巧运用,比如片中人直接跟观众“对话”,这种手法不少电影运用过。它的特点就是,会创造一种跨越时空的荒诞感,而每一次金融危机事后看,本身就是一场荒诞剧,所以本片运用这样的手法实在是太贴切了。而这样的荒诞剧总是在全球各地轮番上演,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不到一年,2009年3月起,美国市场新的牛市便启航,同时全球也掀起了一股放松银根,刺激经济的浪潮,直到最近,美国牛市已经七年,此时已是全球债务危机此起彼伏,大宗商品暴跌不止,美国股市也估值高于历史平均水平,新的一次危机似乎又在蠢蠢欲动,这一次,谁能幸免?

 短评

就在片中投资人紧急逃出辩论会场抢卖贝尔斯登股票的同时,华尔街巨鳄们也正在联手把垃圾CDO重新包装得更大更美往亚洲和南欧倒卖。为什么大摩竟没倒闭还有钱偿付片中三家做空的秃鹰?还不得感谢我们这些边缘地区的傻新富接了盘。本片到底只演了故事的一半。但不必气馁,气旋中心我们迟早轮到。

6分钟前
  • Reader
  • 推荐

用尽可能最通俗易懂的方式把当年那场波及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给观众讲明白了。让你哈哈一笑的同时背脊发凉,年度最佳喜剧/恐怖片当之无愧。感谢原作Michael Lewis及众卡司让 Adam McKay拍出这么一部惊世之作。

9分钟前
  • Redux
  • 力荐

这种电影最怕“银行家们都是混蛋百姓被剥削最可怜”这种道德指责。《大空头》很好地用末世来临的全景方式展现了每个参与其中的人的行为。嬉笑怒骂插科打诨,恣意不羁剪辑凌厉。不要想着拯救世界,这种努力在浪潮面前毫无意义 #真心牛逼#

12分钟前
  • davekozg
  • 力荐

我也喜欢玩投资,投资最让人享受的地方就是,你能证明全世界都错了,但你对了。

14分钟前
  • 刘康康
  • 力荐

虽然捧出浴缸里的名模、米其林厨师、黑杰克桌上的歌手,来试图深入浅出的阐释各种金融衍生产品,但还是看不懂华尔街这些高智商骗术。不过,它在历年奥选片中奉献了最特别最具吸引力的剪辑,伪纪录片、打破第四墙等如今不能再称为实验的手段,尽情使用,却也和片中几个大明星的剧情化表演无缝衔接。

15分钟前
  • seamouse
  • 推荐

在inside job, too big to fail和margin call之后拼上了这场危机最后一块拼图,可惜这个故事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悲凉绝望,得到自己想要结果的人也远远没有赢。为了通俗易懂地解释术语运用了丰富的视听语言,虽然有点怪但这种尝试确实有趣而且效果不错。SIFF二刷,真的好,改五星。

16分钟前
  • Lycidas
  • 力荐

《华尔街之狼》是形,这片得了神。风格混搭,群戏疯魔,很碎片化的东西被天才的影像想象力和出神入化的剪辑组装在一起,文字的搬运和概念解说生硬出一种物极而反的境界。电影属性极弱,但在这样一个条件下,它又无疑是某种层面上最具电影感的电影。金融题材我一直就只是不明,这次终于不明觉厉了。

19分钟前
  • Ocap
  • 推荐

这么恶心的题材!这么枯燥的情节!这么难看的人设!居然拍到我手心出汗!心脏狂跳!那镜头!那配乐!那平行剪辑!导演的上一部电影还是王牌播音员!我就操了!这是吃了什么可以突然变得这么屌!

22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绝对是年度惊喜了,本来以为金融危机的事情都被讲烂了,还整这么多明星来做什么,没想到用了如此诙谐的黑色幽默台词外加打破第四道墙的名人出面解说,产生疑惑的时候马上就给观众讲清楚了。而且藏在这种搞笑表面下的,是深深的悲哀,是普通人买单一切、恶人消失无踪的悲哀,最后说得很直白

25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看几位男星凹造型,还以为会是《美国骗局》那种申奥类型片呢,其实本质上确实也是,好在片子很不错,不仅演员在折腾,连剪辑都在折腾各种花样,一会儿伪纪录片,一会儿让演员对着观众解释,不过在道德上还是会给人强扭的感觉,毕竟这群家伙花了那么多心思空手套了那么多现金,倒挺有幽默感的。★★★★

29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剪辑得有如万花筒,用轻喜剧讲述刀锋行走般的三起大卖空。荒谬戏谑的背后是99%给1%埋单的惨痛。没有金融背景的人看可能会更嗨,否则看一群演员打破次元墙解释CDS、CDO还蛮尴尬的... 从长期资本公司到次贷风暴,华尔街的贪婪何曾走开过?

3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不喜欢里面有一种……自我煽情的很过度的东西,还有那种刻意调侃,非常无聊。怎么说呢,资本主义的这种自我吞噬,没有什么值得反省或者感慨的成分。它几乎是一种客观的,不可撼动的本能。我们仿佛进行了反思,借用几个边缘人的眼睛,其实一切根源于血液,所有的反思都显得幼稚。没有什么会改变。

36分钟前
  • 荞麦
  • 还行

意外的很好看,尤其是这样一个比较枯燥和专业的金融题材,可以用各种花哨的方式,给你讲明白,还是挺难得的。几个演员都太出色了,值得群戏,贝尔演的哪像独眼,更像盲人,神态太厉害了。卡瑞尔也太令人难忘了。整个片子非常花哨,很意外。

41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就电影文本所牵扯的大量金融内容来看,导演处理方式自由又聪明。几位名角的戏份虽然分散,但都异常到位。多线头,高强度剪辑不仅把本身枯燥故事拍得好看,还能条分缕析,井然有序。很多场景可以想象都是为了塑造戏剧性和情感性而纯粹虚构,但构思非常巧妙和稳重,这才是电影的“真实”。

43分钟前
  • Peter Cat
  • 推荐

看完此片两个想法:1. 人活着真累。2.当你决定孤军奋战对抗世界的时候...你得到了你要的那个结果也不代表你赢了。(观赏完后有泪珠在眼眶里打转转

46分钟前
  • 欧富贵&LOL
  • 力荐

电影为了解释术语用力很猛,浮夸的剪辑和配乐无处不在,看到导演以前是混SNL的一切都合理了。如果说too big to fail是政府视角,margin call是犯错者视角,那the big short就是空头受益者视角…或者说,难得看清事实的上帝视角。片尾字幕西斯空寂。

49分钟前
  • Sophie Z
  • 力荐

Dr Michael J. Burry, 是一位真实人物。但是他不是博士,而是一名神经学家、主治医生。经济学和金融投资都是他在自修、自学的。如果不是因为在斯坦福医院做一场手术时睡着了(他晚上在非常刻苦地学习金融投资而导致劳累),他估计不会被扔出手术室,也不会开创后面的基金,也不会有这部电影。

54分钟前
  • 小刀周远
  • 推荐

Steve carell简直定义了“演技”这两个字!

56分钟前
  • 小猪大侠
  • 推荐

虽然我是个金融盲,其中很多专业的东西都看得一知半解,但还是觉得太好看了。一是代入到投机者心态下去审视金融之恶的触目惊心,二是重大压力之下赌徒般的挣扎坚守。更多的中国人应该看看这部重新定义了发国难财的电影,因为现在的中国可能和当年次贷危机发生前的美国一样坐在了火山口上。

1小时前
  • 麻绳
  • 推荐

8.5 很难得在一部好莱坞A级制作中见识到如此丰富的视听语言,直白的诚实态度以及客观的道德感,摄影与剪辑上它就像一部美国新浪潮电影,技巧自由多变,它甚至会请来玛格特罗比真人为你解释金融术语以代替传统的叙事装置,在剧作上也是反英雄反高潮的,而这或许是对待这个次贷危机故事的最合适态度

1小时前
  • JoshuaLi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