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车站

HD中字

主演:费尔南达·蒙特内格罗,马里利娅·佩拉,文尼西斯·狄·奥利维拉,奥顿·巴斯托斯,Soia Lira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9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中央车站 剧照 NO.1中央车站 剧照 NO.2中央车站 剧照 NO.3中央车站 剧照 NO.4中央车站 剧照 NO.5中央车站 剧照 NO.6中央车站 剧照 NO.13中央车站 剧照 NO.14中央车站 剧照 NO.15中央车站 剧照 NO.16中央车站 剧照 NO.17中央车站 剧照 NO.18中央车站 剧照 NO.19中央车站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中央车站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里约热内卢的中央车站,朵拉(费尔南达-蒙特内格罗Fernanda Montenegro饰)在这里帮人写信。但她会把看不顺眼的信统统撕掉不寄,甚至公开读信里的内容取乐。朵拉生活拮据,年纪不小却还未嫁,或许在她内心,人与人之间的真情根本就不值得信赖。  小男孩约书亚(文尼西斯•狄•奥利维拉Vinícius de Oliveira 饰)的出现令她开始了一段重新认识人生的旅程——约书亚很想见到远方素未谋面的父亲,不断写信给他。男孩母亲意外的车祸让朵拉决定陪伴约书亚前往东北部寻找父亲。在约书亚眼中,即使父亲很陌生,却总是骄傲地谈起父亲。而朵拉,也同样有着一段和父亲的痛苦往事。在约书亚寻父的过程中,朵拉因为往事而冰冻的内心慢慢回暖。关于我和鬼变成家人的那件事基努猫在我回心转意前镜花水月 第三季孤独的美食家 第十季贼圣驯龙拳霸之暴走东京内线前传龙在江湖(粤语版)WiFi过敏的少女非常嫌疑犯英语超能英雄锦衣侠一骑当千 Western Wolves剧场版 BanG Dream! Poppin'Dream!茱丽叶冒牌上尉少年骇客:全面进化第二季黑色直播Hello!树先生绑架者守护家族近距离击杀荣耀时刻爱在虹际关于爱2017一刀倾城国语达娜的恐龙世界第四季东床卧底切尔诺贝利第一季我的伦勃朗会计刺客穿墙行野蛮交易致我们终将到来的爱情看不见的房客一切可售年少的我们复仇杀神我不属于任何地方 - 香特尔·阿克曼的电影姐妹联谊会惊魂十字街头光海,成为王的男人

 长篇影评

 1 ) 学会想念,学会回忆,学会如何去爱和相信

难得在家呆了一整个下午,独自看了两部片子。《3橘之恋》和《中央车站》。
 《3橘之恋》带来生活的悲哀。
 《中央车站》又燃起生活的希望。这是一个关于寻找希望和相信希望的故事。
  
 相比前者,我更喜欢后者。生活是有希望的,这让我感觉很好。
  
 很多时候,我觉的现在这个世界是希望被泯灭的世界。
 人们嘲讽着希望,呵,希望是什么东西。没有希望,才不会失望。
 同时也泯灭了爱,泯灭了信任,泯灭了同情,泯灭了宽容。
  
 泯灭了这些,我们是什么?一副酒肉皮囊。
  
 幸好还留存着这些电影。有时电影是人类的老师。
 它用细致的镜头,温柔的光线,沉默的表情,用泪水和欢笑来教导人类尊重一些东西。
  
 这部电影《中央车站》就是如此。
 一个老女人和一个小男孩,一次打通人类心脏的旅程。
  
 电影很平静,很舒缓。
  
 巴西,里约热内卢,躁热的城市,中央车站。
 明亮而又发黄的光线下,夹杂着熙熙攘攘的人头攒动。
 车站就像生命中的选择,短暂的停留是为了去向新的目的地
 人们希望或失望,快乐或伤感,来到或离开……
  
 就在那里,我们看到了朵拉和约书亚。
  
 她,韶华渐逝,面容苍白。
 在熙来攘往的中央车站
 冷漠的经手着旁人的喜悦悲伤
  
 孤独的灵魂
 失却爱与被爱的能力
  
 时间流逝着
 一日即一年,一年即是一日
  
 直到她遇到了他,一个小男孩,约书亚
  
 她为他的母亲代笔写信
 她看着他的母亲出了车祸
  
 男孩固执的想去寻找他的亲生父亲
  
 她把他带回了家。短暂的温馨片段。
 第二天,她以一台电视机的价钱把男孩卖了出去。
 爱和信任如此不堪一击。
  
 为男孩的命运捏了把汗
 幸好,她良知仍在
  
 从此,一老一少,踏上了寻找约束亚之父的旅程
 那是出于爱,出于希望
  
 旅途是漫长的,两个人在流逝的时间中慢慢地走近了。
  
 朵拉母性的爱渐渐地转移到了小约书亚的身上。
 而她在约书亚的孩子气似的劝告下,涂上了口红,找寻到了自己。
 甚至,在旅途中她找寻到了自己的爱情。
 虽然没有结果,但总算回归了真实的自己,或者说本来的自己,没有伪装的自己。
  
 小约书亚是要去找寻自己从未谋面的父亲。
 清脆的声音,清澈的眼神,倔强的神情,时而愁苦的面容,是电影中珍贵的灵动。
 小家伙执著地向着自己的目标进发,让人感动。
  
 有时候自己是多么怀念年少的时光啊。
 单纯地可以全身心地去做一件事情,单纯地可以有自己小小的理想,单纯地感觉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
 没有顾忌地自我着自己,没心没肺地快乐和忧伤。
  
 在他们两个走投无路的时候,小约书亚想到了让朵拉继续写信赚钱。
 “亲爱的赛覃,我从巴夷亚纳一路走过来……”
 “主啊,感谢你让我老公不再喝酒如……”
 “莉欧提娜,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
 “给我母亲,玛丽亚朱赛。”
 “给我未婚夫,圣保罗的彼得。”
 “给我父亲,吉赛达席。”
 “感谢耶稣今年给我们田地雨水,我来到邦吉酥,献上十个彩色烟火,赛巴奇蒂安。”
 于是,我们看到那一个个朝圣的人们感激的幸福。
 让人唏嘘,让人动容。
 是啊,心存感激地活着也是一种幸福。
  
 电影中有好多宗教的东西我不是十分理解,但那种宗教仪式的氛围却能够感染我。
 其实,这段旅途就是某种追寻,追寻心灵的归宿,和宗教的某种作用是相通的。
      
 电影中印象深的还有天上的云朵,空旷的原野和天上自由散漫的云融合起来,简直就是人间仙境。
 可能在这样空旷的地方居住,看着天上的云卷云舒,心情也会是自由的。
  
 小约书亚的父亲已然不在了,但他还有两个哥哥。
 朵拉给他们念了父亲给母亲的信,大家明白父亲是爱他们的,这就已经足够了。
 哥哥对约书亚是那么地亲近,他们三个在一张床上睡着的情形是那么地和谐。
 他们兄弟三人本来就应该在一起的。
  
 轻轻的掩上了门 彷佛是失落了什么 却又似乎实现了什么
 是该退场的时候了
 朵拉穿上约书亚给她买的裙子,擦上口红,上路了。
  
 最后朵拉和小约书亚分离后,朵拉在汽车上给约书亚写信。
 “如果你想回忆我,就看看我们的合照。我这样说,是怕有一天你会忘记我。”
  
 看到这里,我的眼泪有一种要冲出窗口的趋势。
 时间的冲涮下,有许多东西想忘掉却永远记得,有许多不应该忘记的却禁不住时间的磨耗,真是奇怪的事情。
 人们在时间面前永远无能为力,只能任时间摆布。
  
 朵拉还说她是多么想小时候和爸爸在一块的情景,这种感情其实一直在她心里,她却刻意地埋了起来。
 直到现在才最终地承认了。
  
 旅程丰富了干涸的心灵
 挂念甜美了朵拉的生命
 中央车站喧哗依旧 却再不茫然 再不寂寞
  
 小约书亚找到了归宿,她也是。
  
 分离是痛苦的。
 当朵拉和约书亚含着泪水看他们的合照时,心里却应该是幸福的吧。
 一个幽幽的结局。
  
 男孩要寻找他的父亲,女人要寻找她的归依
 而这个国家,要寻找它的根
  
 小约书亚和哥哥们生活在了一起。
 多年以后,当他长大的时候,会不会仍然记得朵拉?
 白云下的空旷的原野,有风吹过。
  
 我想会的,象杀手LEO之于小女孩玛帝尔德
 在他们的生命中总会带有某个人的痕迹,他们会一直记得那个人。
  
 看完电影,想着最后一幕那两个流泪的人。
 一老一小,各自举起圣像前的合影,他们是幸福的。
 追寻到最后,完成了自己心灵的旅程,学会想念,学会回忆,学会如何去爱和相信。
  
 而我一个人坐在底下发呆,我的耳朵边有别的声音
 很久很久以前,在海底有最清澈的水,最干净的矢车菊。
 在一条小小的美人鱼身上,相信和追求无尽的爱。
 后来的人,把她叫做海的女儿。
  
 。。。。。。

 2 ) 《中央车站》

不愧为“全世界最好看的影片之一”。
就摄影而言,也着实耐人寻味。
摄影师运用大量的仰视及平视,体积对比等手法增强了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引起观众对导演所要表达意图的探索。故事伊始,画面构图便以朵拉为主,占据大部分的画面,而此时,摄影总谱也偏向冷色调及阴暗,运用大量长镜头以加强对观众的压抑感。而后朵拉与约书亚同行寻找父亲的路途中,随着双方的经历越来越丰富,感情越来越亲密,朵拉与约书亚的构图比例逐渐开始平衡,甚至还出现了,朵拉睡在约书亚腿上这一经典的一幕。此时的摄影总谱转向了暖色调及明媚,运用一些节奏性很强的快切镜头,轻松快乐的释放观众的情绪,也暗喻了导演安排的“寻根”之旅使得干涸的心灵得到了自我救赎。
约书亚是这样,朵拉是这样,巴西是这样,全世界都是这样的吧。

 3 ) 一个叫朵拉的老女人的心灵旅程。

买了太久的电影,每次拿出了都觉得假想调调和情绪不相符。今天终于看了,窗外是红色预警大暴雨。屋内安静。

生活中的一次偶然邂逅,足以改变一生。我觉得片中的主角不是约书亚,而是朵拉。一个9岁孩子的成长路可以有成千上万种,即便他失去了母亲。然而朵拉——一个不惑之年的老女人,没有家人,没有安全感,生活看似规律却漫无目的,空虚而没有寄托。她才是个典型的需要被解救的人物,约书亚的出现就像是她不值一提的生活中飞来的天使和阴霾中一线阳光。这个孩子让她有了平日里不会有的思绪和情感波折,也是让她重新找到灵魂深处美好的部分的转折。

故事不新颖也不老套。细节描述不粗糙也不细腻。印象比较深的是车站的场景。朵拉的住所。朵拉只身一人解救约书亚后的狼狈。朵拉在洗手间涂口红。出来后见卡车司机离开,胳膊搭在窗上绝望的神情。两人写信挣钱后约书亚给朵拉买的那条5块钱的裙子。朵拉晕倒后醒来发现躺在约书亚怀里时宽慰的笑。朵拉几次讲到父亲时的落寞......

朵拉在离开的那个凌晨穿了新裙子,对着镜子涂了口红。透过这些举动可以看到一个带着新的希望和美好回忆的人,拥有更多信念和活力开始以后的生活。她爱约书亚,她太需要这样的一个人陪伴或引领。然而她还是离开了。爱是不占有。

一直没有掉泪,对多少有刻意渲染的部分本能地有戒心。不过最后看到朵拉在车上独自写信,心里还是难受了。善良总是很柔软。

对原声敏感的缘故,觉得这个片子的配乐不够流畅。键盘与弦乐很难统一而形成风格。其实这样的一个故事,更多使用现场音效会更有味道。

 4 ) 微光般的希望

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刻,躺在床上以最懒的姿势看了电影“中央车站”。
两个小时的影片,没有一秒钟快进,也没有中途去打开什么网页,就这么安安静静看完了。
我给电影打星的标准向来是:故事还不错但忍不住快进看完的,三颗星;故事吸引我的注意,居然没让多动症的本人去做别的事情,四颗星;如果让我完完全全认真看完了,并且在看完之后还不想去做别的事情而是在思考的话,五颗星。
“中央车站”就是这样一部电影。

之前没有看任何的剧情简介,对它一无所知,它只是不凑巧地躲在我的硬盘里,又不凑巧被我在一个无聊的晚上双击打开。像是一场邂逅。
所以当我看见朵拉小姐坐在车站流淌的人流后静静写字的样子,我以为这大概是个善良的老女人。在我的想像里,这应该是一部关于秘密的电影:孤独的老女人,在别人的信件和感情中生存,或者像是可爱的艾美丽小姐一样,收集着他人带有感情印记的东西。
错得多离谱!朵拉小姐把信件随手撕掉或是扔进抽屉的时候,我想,这个老女人真是坏极了。怎么可以这么随便对待别人的信呢,不仅仅是信件,还有信任啊。瞧她脸上的表情,冷漠、自私、坚硬、不可接近。瞪大眼睛的样子,活生生像是巫婆。

接着是一桩轻描淡写的杀人事件。杀人的人恍若捏死一只蚂蚁。这一时刻起,才注意到电影开始变得不同。每个人对待杀人事件的态度是如此之漠然,显然对他们而言,赶上下一趟列车比一个被杀死了的小偷要重要得多。画面依旧明亮,像天上的太阳一般明亮,亮得晃眼。太阳总是无辜地看着一切,不关心更不怜悯。朵拉小姐收拾着东西,挤上列车回家。是啊,她只需写那些不会寄出的信养活自己就好,哪有那么多工夫管别人的闲事。

约书亚出现的时候,觉得这个小男孩的眼神格外早熟,这种似乎能看穿一切的眼神并不来自于演技上的训练,而是真正在生活中磨砺而成。据说,小演员是导演从千余名小孩中选出的,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擦鞋童。怪不得。优越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小孩,不会有那样清澈又倔强的眼神。还有那些自然而然的拘谨与羞涩(比如第一次去朵拉的家的时刻),非常能打动人。

故事看到一半,我想到“菊次郎的夏天”,两个故事是如此相似,以至于没办法不联系在一块。“中央车站”摄于1998年,“菊次郎的夏天”在2000年上映,因此我断定北野武一定看过“中央车站”。
同样的关于寻找的故事。朵拉与约书亚,菊次郎与正男。约书亚寻找想像中的父亲,正男则是奔向想像中的母亲。朵拉冷漠,菊次郎暴躁。朵拉有关于父亲的伤心往事,菊次郎的母亲独自生活在养老院。都在公路上漂泊,都遇到一些人,都没有钱而搭上顺风车,都能没完成寻找的最终目的却在路途中实现了自我的救赎重新获得爱与信任的能力。

沃尔特·塞勒斯与北野武不同的是,他在这一题材的驾驭上更加具有野心。虽说北野武惯常用暴力的方式表达影片的内容,但在“菊次郎的夏天”里,铁汉也柔情了起来,破天荒地玩起了小煽情,用一些可爱的细节去展开故事,比如天使书包和铃铛,机器舞还有原始人。好笑之余被小小的温情打动。而沃尔特·塞勒斯不是,他更冷静地去处理寻找的过程。从头到尾使用高亮的色调将画面变得具有冲击力,粗暴并且直接。他甚至一开始让朵拉把约书亚卖掉以激化两人之间的矛盾,当朵拉的良心在轰隆的列车声中复活中,她救出约书亚带他踏上旅途,于是,寻找在彼此强烈的不信任中开始。

对朵拉来说,她并非心甘情愿上路。一方面是自我对抗中良心稍微占了点上风,迫使其做下这个决定;另一方面,没得选择,救出约书亚后就惹上了大麻烦,不走的话大概会像小偷一样被打死。(她把约书亚卖给了前文中那个一枪打死小偷并且若无其事的家伙,所以小偷死亡事件不光是对社会现实的一个揭露,同时也是一处伏笔)
约书亚则是完全无法信任她。母亲拜托朵拉写的信,她压根就没寄出去。之后又被这个老女人卖掉。如何去信任?然而除她之外又没有可相信的人,母亲猝死,甚至不知被埋在何处。唯一能信任的只有父亲,父亲在未知的远处,能带他前往的只有身边这个凸眼球满脸皱纹的冷酷女人。没得选,于是就此上路。

路上邂逅的卡车司机,很值得一提。老好人一个,生活在车上,伴侣就是公路。(好吧,我承认我又从菊次郎的夏天里找到了类似的家伙,就是那个开着车四处流浪的光头。)有意思在于,导演在这里故意设计了一个桥段,让朵拉老姑娘喜欢上了这个开卡车的家伙。我是觉得从这个瞬间起,朵拉小姐的形象才算是完全立体了起来,她也是个女人,需要爱和被爱,长期的独身生活并非因为冷酷和无情,而是因为情感的无从获得。当有合适的人出现的时候,她的渴求变得热切和焦灼,最后活生生吓走对方。冷漠老女人一下子变成了可怜的没有人爱的单身老姑娘,即便口红涂得再鲜艳,却只能默默坐在路旁,陪伴在身边的,是一个九岁的孩子。尤其是,这个孩子还故作成熟地说,你涂口红的样子还挺好看的。可怜的朵拉。

一段具有浓烈宗教色彩的仪式,众人虔诚的膜拜,约书亚的奔跑,朵拉在小房间中的昏倒,都具有极强的象征意义。朵拉枕在约书亚的腿上沉睡,他轻轻抚摸她的头发,她醒来,向他微笑,然后拥抱。与其说是两人关系的融合,倒不如说是宗教所带来的觉醒和安宁。安静的长镜头,一如既往的明亮色调显得很温暖。
再次写信赚钱时,一切都不同了。或许还是神的功劳,每个人脸上都带上安详和满足的深情,说出的句子都是关于感恩和关爱。朵拉和约书亚脸上一直带着笑。
约书亚扔信的动作,其实是种信任的表现。他开始体谅朵拉的感情后,已经认可了她的一切,不管那是对是错。然而,信任常常是交互的,朵拉从约书亚那里学会了信任,于是她毅然走向了邮局。这一刻真是百感交集,朵拉千疮百孔的心脏终于愈合,从寄出信的一瞬间里,寻找的意义已经实现,救赎也已经完成,是不是能完成寻找的过程,已经没那么重要了。

然而意外还在后面。不得不再次感叹导演的野心。
父亲耶稣失踪了?两个哥哥,摩西和以赛亚?(带有无法忽视的宗教意味的名字)本以为故事已经无法继续下去了,却又在一封信里发现了另一个关于寻找的故事。故事的男主角是父亲,女主角是已经死去的母亲。信写得如此美丽和忧伤,简直像一个童话。影片的结尾,寻找,变成了等待。约书亚和哥哥们一起等待父亲的回归,不论这等待将会有多么漫长。
而朵拉独自离开,等待新的生活如同曙光一般从地平线升起。她终于重新获得爱与被爱的能力,终于学会去相信,终于看见了希望,即使那希望渺茫,像黎明前无法捕捉的微光,但它毕竟是来了。

于是,朵拉的流泪,我以为那便是幸福了。

 5 ) 发现潜意识中的你

每个人,都有两个自己
一个是自己想做的,我们每天表现的就是他;
另一个是生活在我们的潜意识中,而我们并不喜欢的自己。
或者由于厌恶——因为他丑陋,或者由于自我保护——觉得这个自己脆弱、容易受伤害(就像DOLA),我们把第二个自己深锁在潜意识中。

但是有一天,你遇到一个人,碰到一件事,他或者它把你潜意识中的自己激发出来!
这时候,我们不再害怕,反而由于自我的释放而兴奋、而感慨!

DOLA就是因为遇到约书亚,才把善良、脆弱的自己找回来!
她是幸福的!
因为,我们很多人将没有机会看到另一个自己,直至终老……

 6 ) 木匠的孩子们

耶稣是个木匠,《圣经》里如此记载。电影中未曾出现的父亲也叫这个名字,他的妻子叫安娜,他们有三个儿子,一个叫摩西,一个叫赛亚,还有个叫约书亚。
问题是,理论上所有的人都是耶稣的孩子。他们全部生活在贫穷的人间。这些人大多不识字,但也有识字的,识字的帮不识字的人写信,写给亲人,写给陌生人,写给上帝。同类的友善和敌意,世事的艰难和血腥都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朵拉将约书亚送到了人贩子手中,又将之解救出来送到了哥哥们的家里。约书亚始终没有看到木匠父亲,耶稣只给孩子们留下一封信,在信中,他表达了对家人团聚的期盼和对孩子们的爱。事实上,他们此时已经团聚,三个熟睡中的孩子和挂在墙上的父母照片(一个已死,一个失踪)。朵拉看到了这一切,然后轻轻地带上门离开了。
这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它让我看到信仰的力量和上帝的慈爱。

 短评

有一种最原始、真挚的情感慢慢浮现。最后孩子追着她的汽车一路跑,然后她一直难以抑制的哭泣,我也难以抑制的落泪。。。

4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力荐

很推荐这片,演员好,讲述得好.

6分钟前
  • 小約
  • 力荐

美而有趣的人的故事,鲜活、诚恳、现实感强烈,同时具备朴素而自然的精神升华。

7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父位的缺失、以及有被最后父亲与母亲的信件相会的那幕感动到——2016里约奥运开幕式多首配乐出自于此,以及吉祥物Vinícius也与本片男孩扮演者同名。

12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不要让值得记住的人成为那些匆匆而去的过客

15分钟前
  • 天亮天黑
  • 推荐

底层狡黠小人物有缺陷的良心与从冷漠到互相靠近的剧情远比圣母题材更打动人。同为公路寻亲片,此片比《菊次郎》多了浓郁的天主教圣方济各色彩,从约书亚,以赛亚,摩西一门三兄弟的名字上可见一斑,永久缺失之父更直名耶稣。女一号长得着实像我某七大姑。另有最萌的小正太。

19分钟前
  • 水仙操
  • 推荐

皱纹,肥胖的身躯,冷漠和伪装出和善的狡诈粗鄙的老女人。小孩子的早熟,瞳孔里尽是惹人厌的怀疑。回想起童年的时光时你一定会喜欢那个时候的你,连泪流满面也不惹人疼惜。这个世界充斥着腐败和狐疑的气味。无人可信无人可依赖,恶与恶之间就如此散开。但任何黑暗中都依然会有人性的闪光点将你推向温柔

24分钟前
  • Adiósardour
  • 力荐

可能电影外的故事更打动我。小男主和“何以为家”一样,都是通过电影改变了人生。善良让他在车站乞讨时也只说真话,善良让他在试镜本片时叫上了所有的鞋童。他的善良,无需考核。

2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我懷念一切。」

28分钟前
  • 何倩彤
  • 力荐

我想导演想追寻的并不是主人公小男孩未曾谋面的父亲,也不是老女人消逝的对生活的激情。在那个困顿迷茫的年代,中央车站,是整个巴西的缩影吧,我想影片想唤起的应该是国家的振兴。

32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力荐

在车站做了半辈子昧着良心的事,朵拉在遇到约书亚后,让自己走完了一程心灵的轮回。

34分钟前
  • Mr.Charm
  • 推荐

什么时代我们总是还需要这样的导演和这样的电影,因为他们告诉我们不管眼前多么漆黑一片前面总有什么值得期待

39分钟前
  • 理想多钱一斤啊
  • 推荐

一个不太好的人做好事,心里的挣扎反而更感人。。。

40分钟前
  • Jean
  • 推荐

心冷是因为曾经受到过伤害,心暖是因为正在被感动。

42分钟前
  • 炫3D
  • 推荐

把你送回家,让你找到爸爸,可我的爸爸不爱我,我只有偷偷哭泣。

47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以为这种电影必然一眼看到头,也以为再大的情绪波浪,亦多少有所免疫,但原来还是有几度出乎意料,被风干的口红,被尘封的信笺,还有最后一刻被击溃的防线。总以为见够了糟糕的事情,却总有更糟糕的疾苦兴味盎然地等待下一次沮丧,总以为生离死别就是最戳的死穴,没想到笑着落泪的开阔通达,也可以灿烂得心头泣血。两个人演得真是好生动情,人与人之间的救赎,太珍稀了。不过当曾当过老师的朵拉把约书亚骂到跑掉,还是挺难过,今天跟一个初中同学聊起中小学老师说过的许多尖酸刻薄话,还有那些势利态度,都很感叹这些对敏感的小孩来说真不失为劫难,真庆幸,我们都幸存了。师德与为人父母之道,同样极其珍稀。四星半。#资料馆#

52分钟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如果早有人欣赏她涂口红的样子,赞美她穿蓝色衣裳的样子,也许她的人生真的就不一样了。想想这女的远比这男孩可怜,无边的冷淡、从小缺少父爱和周遭的不信任充满其人生,庆幸的是,这一路来发现,“耶稣”就在身边。8.3

54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感性的对这片无法拒绝,对比从里约开始一路上巴西都是那么的糟,到最后唤起的又都是那么的美好,不停地希望失望,这种反差的悬念一直留到了最后。祈祷中的人性之光,圣经里的名字用得好,感化下上帝的子民温暖自救。金熊奖影片银熊奖影后,配乐经典,小男孩有些像马德里金童托雷斯和劳尔的合体。资料馆

59分钟前
  • seabisuit
  • 力荐

成都•金砖国家电影节No.1。很讨喜的公路类型片,简单的千里寻父记,成功地塑造了两个血肉饱满的人物形象,完美勾勒出巴西社会的面面观,爆棚的化学反应和充满力量的表演将情感传达直击人心,让人感同身受,平缓的节奏反而让情绪在舒缓有力的配乐及故事中缓慢发酵,最终让人泪流满面。★★★★☆

60分钟前
  • yihan1010
  • 力荐

何处是我朋友的家?何处是我灵魂的家?在人生的中央车站,那些人们,爱你、怨你、恨你、念你,终究陪你走过一段路程,不要忘记他们,记得想念他们。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舒缓渐进的剧情击碎人心。

1小时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