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狂想曲

HD中字

主演:村濑幸子,井川比佐志,茅岛成美,大宝智子,伊崎充则,根岸季衣,吉冈秀隆,河原崎长一郎,铃木美惠,理查·基尔,本间文子,川上夏代,真木弘子,松本克平,夏木顺平,音羽久米子,堺左千夫,志村幸江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199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八月狂想曲 剧照 NO.1八月狂想曲 剧照 NO.2八月狂想曲 剧照 NO.3八月狂想曲 剧照 NO.4八月狂想曲 剧照 NO.5八月狂想曲 剧照 NO.6八月狂想曲 剧照 NO.13八月狂想曲 剧照 NO.14八月狂想曲 剧照 NO.15八月狂想曲 剧照 NO.16八月狂想曲 剧照 NO.17八月狂想曲 剧照 NO.18八月狂想曲 剧照 NO.19八月狂想曲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你追着爷爷,我们追着你。

        看到奶奶顶着雨往前走,我觉得自己有点顶不住了。

    最后那段真的像诗一样,大雨的声音,还有呼唤你的声音。奶奶的雨伞被吹翻,然后《野玫瑰》响起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控制自己。那条路好像很长很长,大家一直追不上奶奶。奶奶走得好慢好艰难,可是我们却追不上。
    
    四个孩子和奶奶在一起的场景,总是让我忍不住回想起自己。我羡慕他们,也羡慕那个时候的自己。听着奶奶讲故事,即使有些诡异甚至恐怖,还是会觉得好幸福。做的饭很难吃,可是却是自己一辈子都忘记不了的味道吧。
    好像过去这么久,还是会忍不住想你。
    喜欢这种电影,因为总会让我想你。虽然会觉得难受,但是就像现在这样想想你,也会觉得很美好。
    
    你追着爷爷,我们追着你。只是,请再慢点吧。
    

 2 ) 后来人未曾见过的记忆

看完这部片子之后,心中有一丝酸楚。
对于和平,每个人享受的权利是平等的。战争的双方不论哪方胜利,带来的痛苦也是同等的。
影片的前半部节奏悠闲舒缓,美好的假期中,孩子们享受着乡下的长闲时光,奶奶的那些奇幻故事总也讲不完,都说她老了,有些糊涂了。可是她单单想不起那个夏威夷的哥哥。几封往来的书信,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奶奶的苦衷。不愿想起的不是亲情,而是痛苦的历史。
在山野间的祠堂,人们在一起诵经祈愿。一群蚂蚁在诵经声的背景中,沿着一队向祠堂背后爬去,爬上了在墙边的野玫瑰,黑色的蚂蚁,密密麻麻,不断地向着红色的花朵聚集。
影片的最后,在一个暴风雨的天气里,奶奶举着被风吹翻的雨伞,向长崎走去,一家人依次在雨中奔向奶奶,每个都跑的很艰辛。没有任何呼喊声,只有大雨倾盆而下的音效,或者说任何声响都淹没在了雨中。
这两个场景给我很大的触动。不论人或者蚂蚁,或者其他生灵,都有自己的唯一的信仰。奶奶向前追寻着的,蚂蚁向上攀爬着的,都值得我们思考。奶奶没有老,也没有糊涂。只是,她有后辈人未曾见过的记忆。

 3 ) 褪去狼皮的怨妇

艺术是没有国界的,但是艺术家有国界。 我崇拜黑泽明的艺术,但是从这部片子体现出来的国界,我又看到了黑泽明为日本民族鸣不平的民族主义局限性,并感到深深的遗憾。 片中,老太太对夏威夷怀着深深的怨念而没有前去,有一个加入美籍的日裔后代还去广岛吊唁了牺牲者的遗迹。日本从一个战前的毒狼转变成一个战后哭啼啼的怨妇,以一个巨大无辜受害者的面貌示人,掩盖不住他们虚伪的内心。 不妨先看看一则新闻采访———— “记者在询问了美军飞行员蒂贝茨当年在广岛投下原子弹的相关历史后,很尖锐地询问到:蒂贝茨先生,有很多人都说您是一位刽子手,您的举动在当时造成了20多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平民的死亡。有一些人说您为此到现在还一直内疚,甚至夜里经常做噩梦而不能安然入睡。事实真的是这样么?您对您的作为如何评价? 蒂贝茨先是雅然一笑,接着很轻松地说到:首先,通过记者先生您,我必须要澄清的一个事实是,自参与原子弹轰炸后的每一天我都睡得很好,和往常并没什么不同。我不会感到一丝内疚,反而活得很好。他还说到“当我接到这项任务(原子弹轰炸),我就知道这事容易触发人们的感情。” “我们这些人也是有感情,但你得把这些情感置于一个大背景中。我知道那会造成很多人死亡,但为尽快结束杀戮,这(轰炸)是我所能做到的最好的事。” 他认为,正是原子弹迫使了日本投降,让和平提早到来,避免了更多不必要的流血行为。他认为,如果没有投放原子弹,战争将会继续进行下去,那么盟军想要登陆日本本土,起码要多付出100万人的代价。而日本本土上的平民,则将为“本土决战”付出更加惨重的代价——根据估算,日本方面的损失可能将超过千万人的级别。“这样看来,可以说,原子弹挽救了很多美国人的生命,同样,也挽救了很多日本人的生命”。 ” 总结一下,反击黑泽明最有利的理由是: 1, 血债血偿。 2, 提前停止了战争,避免了双方更多人死亡。 广岛的确死了很多日本平民,但臭名昭著的日军在整个亚洲对待平民的屠戮已经尽人皆知。日本人将那些错误发动战争的战犯们像神一样供奉起来,却将美军的原子弹视为元凶。归根结底,他们看重的是胜利,并不是残忍。为了胜利,他们可以将自己人都砍死。阻挡了胜利的原子弹,是他们心中最大的残忍。 该片卖惨也许收获了很多日本人的眼泪和票房。但是这却是一部危险的误导国民的片子。如果一味卖惨耍忧伤,中国可以拍几万部。如果一味地精神胜利的乐观抗日,中国真的拍了几万部。 片子怀着一种复杂的心态,就像《海角七号》拍出的那种心结似的,将老去的历史沉重地盖上又翻开。久久难以释怀。这种扭曲的心态在如今安倍首相访美时候的谄笑中体现的淋漓尽致。真是可悲。 2020.7.12

 4 ) 三代人之间记忆的传承

这部电影最直观的关键字大概有这个几个,核爆伤害,隔代交流,亲情,日美关系,反战。最容易撩动中国观众的可能就是对于核爆导演或者说日本人的感受与态度了,没有人是不带着政治审视一切的,因为这本就是文化。但是这里不主要谈这一点,最后再提两句。这里最想说的是文化记忆的传承或者是隔代人之间的心灵交流。

剧情不复杂,住在长崎乡下的奶奶在核爆中失去了丈夫,膝下有一儿一女,儿女各自有一儿一女。有一年突然有联系说奶奶有个哥哥在美国夏威夷发达了,临死前想寻根,儿女去了夏威夷探望。孙子孙女四人去奶奶那里消暑,顺便劝奶奶去夏威夷探亲。与奶奶生活的过程中,孙子孙女们了解了核爆的历史,奶奶家庭组成以及一些传说。无法原谅“投敌”/对哥哥失去记忆的奶奶不愿去夏威夷,因此日美混血的侄子到长崎探望奶奶,在侄子的道歉中,达成和解。在仿佛重现当年核爆的天气中,暴雨中的奶奶与孙子孙女们完成了文化的传承。

故事有2条线,主线是孙子孙女们与奶奶生活的过程中的转变,暗线是奶奶对美国的和解。主线中刚开始孙辈们暗地里鄙视奶奶,既不懂得借机去夏威夷游玩,又用以前的恐怖故事吓自己,做的饭也不好吃。但随着了解核爆与传说源于亲身体验的事实的越多,越理解奶奶一个人拉扯大家的不容易,完全站在奶奶这边谴责投敌的舅爷爷。同时与父母辈眼里只有利益与面子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最后升华在震撼的暴雨中的奔跑与砥砺前行。

电影里有一幕一群蚂蚁上树踩花蜜的镜头,我是这么理解的,不间断的蚂蚁线象征着生生不息,蝼蚁一般的生命在面对核爆这样的灾难脆弱不堪,但是只要把红花位置一个个地传递下去最终会有越来越多的蚂蚁能够尝到美好的花蜜。

想来为什么是奶奶将生活的坚强与乐观传递给孙子辈呢,也非常合乎情理。父母辈整日忙着工作连假期都不敢好好请(社畜在此伤心一刻钟),为了追逐利益最大化没有多余的心思将自己的感受沉淀下来并且让子女感同身受。他们毕竟也经历过核爆后的不易,他们也是有切身感触,但感触必须要每个人了解过经历过类似的体验才能真的理解到。奶奶是有这个时间精力或者说是动力。这个契机或者感触的实体就是长崎的核爆。核爆的恐怖在理解对那个眼睛的解读中体会到了蛇的眼睛的恐惧延伸到核爆场景的战栗。同时最重要的是哪怕如此不幸,人是如此脆弱,人还是要努力活下去。联想到拍摄时黑泽明已经是七十岁的高龄了,何尝不是他自己的感触,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将普世价值观传递给可塑性更强的孩子们。难能可贵的是还完成了在与美国人和解的过程中,奶奶与孙子辈一起得到了成长。

主体的感受就是这些。最后说一下日本人对核爆的态度。我的感觉是,作为世界上唯一遭受到核爆的国家,他们觉得很残酷很无辜,希望核爆不会再发生。他们认为原因还是在美国人那里,是他们决定让如此多的平民悲惨丧命。之前日本的新闻报道就希望美国总统亲自道歉核爆。先不论战争中的对错,尤其是无差别屠杀平民上(南京大屠杀,日本人放的横跨太平洋的气球本来不就是期望屠杀美国平民的吗),追究是谁发起战争上日本从来避而不谈,所以日本人还没有达到承认客观因果的自我和解中,还在战争是时代性的不可避免的,我也是战争受害者,我也需要得到慰问的自我麻醉中。正是这个态度,这部电影的政治不正确没得洗。

 5 ) 丑陋的日本人

黑泽明讲故事的能力真是一大杀器,画面做的也棒。虽然主旨在于亲情治愈创伤。但再高明也没办法给日×这个顽皮小孩儿洗白。只问果不求因的行为都是耍流氓。感动下自己的国民就行了。占便宜了觉得应该,挨打了就要喊妈。岛×总是大细节小格局。国家做的事人民不会没责任。以战止战本来就是高效的方法。美国道歉的幻想也就能,也就敢在电影里yy一下。原爆,给你一百次也不多。

 6 ) 天空,蝉鸣,云枕,眼睛


不要忘却历史,要真诚,要用双眼用反思用最真诚的缅怀铭记历史,以此让人类不要再遭这样的罪恶。——伴着《原野》旋律的结束,我能得出的简单感悟。

现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原子弹爆炸只不过是一件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而已。而且,无论多么恐怖的事情,都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被忘记。
以上一段是片中台词,它直白的告诉观者人类的健忘,而为了所谓浮华之胜利,至今还有不尽的战争与罪恶。正如奶奶所说,战争已结束四十五年,美国仍在继续杀人。

1945 8.9 11:02
这是学校纪念碑上的数字,明眼人都知道这是什么含义,而从旁学生无知的嬉戏与历经此难的人们的纪念的对比,折射出时间流逝对历史的残酷性,再为可怖可悲的遗迹,都渐渐被时间洗涤。话说日本起码还有慰灵碑来告慰亡灵,而我们连碑也已被铲除的一干二净,告慰更就谈不上了。

这是一部狂想曲,当然有它的旋律,从片中得知的旋律有:
《野蔷薇》——片头衬着天空,蝉鸣,云枕,以及那暗藏的眼睛。
《命运交响曲》——旧钢琴发出的亢奋。
《小猫福泽特》——孩子们嬉戏的欢快。
《原野》——附歌词:
在原野中看到小孩 花儿在盛开 颜色鲜艳 凝视远望 原野一片鲜红。

歌词似乎传达的是电影宣传画上的眼睛,透过它可以看见美好与和平。

片中反映的一些哲理(个人之见):
“即使没见过爷爷,他一定在这里。”人的存在不会由于肉体本身的消失而变得毫无影踪,恰相反,一些真实的存在反而可以是魂来代替肉身,或许我们应该在后脑勺安个第三只眼,去看看我们的后方,其实那里皆是魂的存在。

片中说的原封不动的东西留存,便是那些残垣断壁,好似所有天使都在哭泣。人祸灾难,并不是上天附加的东西,那是人类互相残杀的咎由自取,而天使也只能用眼泪来宽慰人间。

世界各国捐给长崎的雕塑,其中包括中国,我很奇怪,本国的灾祸多如牛毛,不去反思,不去悔改和认错,却有心思悼念他国逝者,真让人不可思议。当然不包括美国,放原子弹的就是美国,姐姐答道。

当三个小孩观看遗址后的归途上沉默无言时,他们已经接受了一次彻底的人性的教育,这个教育直接而又具体。

奶奶描述河童的样子:他那好像黄瓜粗细的手脚,和草地上的叶子的颜色一样青绿。此前我只是自己想象河童的样子,而奶奶所看的河童,有神秘又不失可爱之迹。
针对自己的哥哥,奶奶有很多他们的故事:
故事一,XX和有夫之妇私奔到两颗从中间断开的杉树旁住下。
故事二,铃吉与她在原子弹爆炸那天看见天空裂缝处的眼睛。——那是否亡灵的愤怒所累积形成的眼睛?
故事三,铃吉溺死,河童所干?

关于死,奶奶有这样的叙述,要么在原子弹面前死,要么就在土地里死。这回到了我前面述及的关于活着的人已死,死的人还活的概念。这也正如她自己所言,“想说话的时候,不是也有不出声的人吗?”,这些都是一个道理。但是人肉体的消亡,那是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片尾,与锡二郎哥哥无缘相见后,奶奶走入了重新的痛苦。她开始有了反常的表现,一日的天空出现了与1945 8.9类似的天象,奶奶朝着长崎的方向走,或许她想告诉爷爷以及那里的人们,原子弹快要降临,赶紧逃难!
她多么期待那一年有一个先知告诉那里人们灾难将会发生,而此时,她正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ps:神台正中的文字“俱會一處”,意指在世上相遇然后在一起。
而之后的蚁路,象征性的表现了这个一处的概念,为了共同之目标,可以齐心协力,共抗灾祸的日本国民。
关于战争反思,黑泽明在片中不是没有提及,比如奶奶说:战争谁都很讨厌。他只是针对长崎遭受原子弹这一事件上作为日本人自己对自己的反思,他没有太多必要兼顾到太多其他的因素。而所谓的日本对其他国家的侵略犯下的许多罪行,又是另一个层面另一个事件的反省与剖析。因此不能混为一谈。
还有我要说,战争没有胜利者,正如奶奶在片中所说,日本死了许多人,而美国也死了许多人,大家都是失败者。而这种顾及人的思考一直是黑泽明的杀手锏,在本片同样没有丢掉,因此说他此片过于矫情之说法,实在难以认同。(可能我们都应该多看几遍,黑泽明想要表达的声音,往往更为深邃,更为悠远绵长。)

 短评

日本人从来不认为他们是败给了我们,他们一直都认为他们败给的是美国人和美国人的原子弹。

6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雨,落日,烈日,大师依然大师。

10分钟前
  • 啊江好运气
  • 推荐

“你们不是来看奶奶的吗?为什么不问奶奶怎么样”。关于二战长崎,比很多当电影来的都更加让人悲痛的电影。所有表现战争的悲痛的都是反战的,即使作为一个中国人去看关于日本长崎的故事,也会被触动。

14分钟前
  • 无姓之人
  • 力荐

单纯就原子弹于长崎人民而言的影响和日本人对美国态度分化看的话其实是很好的。但作为中国人这片子看得我太纠结了。老奶奶的话让我想起大江健三郎写的:如果中国人放弃让日本人道歉那才是最错误的。战争是太沉重的事。片头和那歌好喜欢。有的地方显得很矫情做作。

17分钟前
  • 已注销
  • 还行

这可是时年80岁高龄的天皇拍出的作品啊!只用一间传统日式老屋,4个孩子绕着1位老奶奶,便在勾起人们儿时美好回忆的同时,就将沉重的反战主题也举重若轻的讲了出来,这还不够,对成人世界唯利是图的讽刺也没落下,并不觉得本片有为日本军国主义洗地的目的,相反,黑泽明只是挑选了在原子弹爆炸中,万千受害者中最独特又最普通的平民个例,目的是揭露美国“以爆致和”的虚伪,诟病日本人民“善忘历史”,并诗意地让日美两国间的“世仇”,在一个移居家族的巧合中达到和解,在长崎庙宇祈福的老人中,美国亲戚对着老去的受害者家属们频频首肯,大家也并不仇视,这简单的举动哪怕就像蝼蚁搬家,只要有心,持续,必定会开出火红的玫瑰。但,原谅和伤害其实一直同在。这分明是一位耄耋导演,在生命之末,对日本过去,现在,未来的担忧与和解的期待。

19分钟前
  • 平坦
  • 力荐

虽然从文艺批评上来讲,理应把电影和原著当成两部独立作品看待的。但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和村田喜代子意蕴深远的原著比起来,黑泽明直接把主题挑明为反战就已经败了一局了,更何况电影中对这个主题的表现非常刻意和浅显。但结局的镜头非常不错,很有冲击力。

22分钟前
  • 李濛Lemon
  • 还行

尤其到老年,黑泽明的大师匠心显现于每一帧镜头,自然华美总在无意间显露。

25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力荐

3.8 儿童视角的二战核爆后遗症~三代人的代沟。成人只看钱眼,儿童只看眼前。美术有点差,不过在某方面比《闯入者》要高级很多!

30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作为世界主义者是消却家国情怀的 正如有句话说过的 纳粹最先占领的是自己的国家 原子弹的本质是什么 对于整个人类而言 不预设立场 它是纯粹的恶 对于地球而言 或许只是一场小感冒 对于原本对立的家国民族而言 它是改变平衡的筹码 对于一个家庭而言 它是灭顶之灾 对于受害的个体而言 它是虚无的终结

35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7.家庭情节剧。最后的结尾立意立得真好,沉静后的惊爆点!几个孩子的追赶颇像武士,可谈及家庭血脉、生死以及孩子与成人世界|至于这感怀之作对华语观众最不友好……毕竟只顾自怜,对侵略他国只字不提。

40分钟前
  • 杨小槑
  • 推荐

大部分镜头切换角度不变或转180度,制造出肃穆的感觉。Cark出来那一段,感觉片子要失控了。但风一吹,奶奶的伞被吹起,还是教人头皮发麻。黑泽老师!

42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推荐

时间是如此的残酷,它不会为任何人放慢脚步。有些时间我们错过了,就难以再弥补回来了! P.S.:死亡,即和自然走向统一!

4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看完这部电影TM想自杀,不过是政府的炮灰棋子一粒沙,根本没有自主和自由,都是被操纵着的,即便微观不是宏观也是,何处寻自由???

51分钟前
  • ஐﻬVincentﻬஐ
  • 力荐

借老人回忆和孩子之眼呈现战争阴影的弥久不散,还原历史一刻;可爱执着的奶奶,功力深厚的大师。

5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男孩看见蚂蚁爬上玫瑰这场戏挺有意思,那些地上小小的蚂蚁就像是飞行员视角中大地上的人影,而火红的玫瑰就像是原爆的蘑菇云,再配上舒伯特改编的《野玫瑰》……感觉这部电影实际上就是围绕着这个场景的意象展开的。后半剧情就感觉比较赶吧,很多剧情点的设计感觉就比较硬,像克拉克说要来了,克拉克去学校碰到四个小鬼又碰到幸存者来纪念,克拉克的锡二郎老爹原爆日去逝……总之,克拉克来了,一切都有点不太自然了;跟前半的那种田园感形成的反差尤甚。至于菠萝、原爆、祖孙这样的关键词会突然让人想到高畑勋可能就我一个人吧(说起来《岁月的童话》也是1991年的),那真是一个吃菠萝都可以拿来作为一个场景的年代。

57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陆川几乎每部都是抄黑泽明,《南京南京》和此片一万点相同,可惜价值观下作太多,但黑泽明此时的局限还是可以理解的。

1小时前
  • 黑狗成
  • 还行

作为一个中国人,每次看到日本人关于战争的片子心里总是情绪难伏。确实,那么多人死去,那么多家庭破碎,那么多伤痛无法疗愈,无论对哪个国家来说都是老百姓倒霉,都是战争的错。可是战争到底由谁发起?你们真正诚恳道歉了吗?对这类片子我不欣赏黑泽明。不过片子整体风格和拍摄手法都很好。

1小时前
  • 韦恩斯坦_李
  • 推荐

战后第一代人民的遗忘与离国,通过第二代儿童的寻找重拾;又经过卅年,这些长大的孩子们有没有重走大人的老路,也成为「愚蠢的一代」。结尾的「顶风前行」是神来之笔,遗老与少年是希望的守护者与传承者,对于成人年和世界,还是失望的。

1小时前
  • 451½°F™
  • 力荐

意料之中的技法娴熟,说教味也一如既往地浓而直白导致台词不时很跳。但令人汗颜的是,对待这类从家国双线出发的“战争史”回照向家庭片的作品,黑泽明反战的立场、角度和力度甚至还不如山田洋次(《小小家》《母亲》)来的精妙、深刻。当然这种东西还是和每个导演不同的二战经历有关。

1小时前
  • 徐若风
  • 还行

三代人对历史的态度,整体感觉太刻意了。

1小时前
  • 泰坦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