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院士

HD国语

主演:于荣光,王砚辉,高泰宇,马雅舒,朱晓渔,杜厚佳,何杰,罗俏倪,杨佐玖,龚老五,杨晶,伽文宇,杨景超,张国强,张芃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农民院士 剧照 NO.1农民院士 剧照 NO.2

 长篇影评

 1 ) 《农民院士》:用学问践行乡村振兴,助边陲宝地长出金疙瘩!

“脱贫攻坚,取得了物质上的累累硕果,也取得了精神上的累累硕果。”电影《农民院士》将视角对准“时代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通过带有浓重民族特色、浪漫主义色彩的艺术手法,将这位用“高大上”学问践行“接地气”扶贫的“农民院士”搬上银幕,真是看得人热血澎湃,浑身充满了力量,这才是科技致富,用学问践行乡村振兴,助边陲宝地长出金疙瘩!

在很多人的眼里,现实生活中的朱有勇院士,下田种地的模样,就是一个地道的农民,确实,为了家乡的振兴,他和自己的团队,主动来到澜沧县,这里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地处云南西南,与缅甸交界,素有“边陲宝地”之美誉。虽然风景优美,但是因为长期处于封闭落后的状态,所以贫困面大,也是云南省脱贫攻坚的重点。在有企业出大价钱要买他和团队的研究成果时,他却义无反顾地将价值10亿元的林下三七种植技术专利无偿赠给乡亲,这是什么样的精神?为了让老乡们过上幸福的日子,他愿意把科研成果播种在祖国的大地上,这是初心更是使命。

电影《农民院士》由于荣光领衔主演,王砚辉、高泰宇特邀出演,马雅舒、朱晓渔、杜厚佳等实力演员联袂主演,云南润视荣光影业制作有限公司出品,云南省委宣传部摄制,浙江东阳四月天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发行,山西菲尔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发行。电影不仅呈现出朱有勇院士无偿赠送给乡亲们林下三七种植技术专利的场景,同样也通过一个细腻的画面,让人看到了朱有勇院士的细心,很多爱心企业参与收购三七,价格越来越高,朱有勇院士及时阻拦, 不希望过于高价,而是要保持市场的平衡发展,可见,他不是冲动性的,也不是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而是希望乡亲们通过种植农副产品真正实现乡村振兴,而这些,除了要有爱心企业的帮忙,同样也要有产品的质量保障,更有终端客户的购买力。可见,朱有勇院士想得更为长远,非常理性,也是一个科技工作者的严谨态度,令人敬佩。

于荣光刻画出来了朱有勇院士的接地气,衣服很接地气,绝对能下地干活的那种迷彩色,这也有点像冲锋陷阵的战士一样,一定要攻克难关,让乡亲真正感受到通过科技带来的改变。在代表着传统观念和固有思想无法被转变的老者面前,于荣光不仅通过行动上的一瓶白酒一饮而尽的痛快劲,去努力说服,更通过与乡亲种植土豆后的对比案例,更加形象生动的劝导老者转变思想观念。这不是对抗,而是希望在乡村振兴和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澜沧县的美景被呈现得淋漓尽致,松林茂密,姹紫嫣红,而小姑娘的笑脸,同样也是一种渴望与期望,想通过更好的发展,带来生活上的富足。一个生日蛋糕的愿望,被小姑娘画在了纸上,就如同她给自己种下的梦想,也正是这个看似小小的梦想,丰富了整个影片的气质,让人觉得简单而又生活,充满生机又让人心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日子过好了,乡亲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通过努力赚到了钱,大伙也就有了更多的干劲。“农民院士”的匾牌,是拉祜族老乡们最亲切又暖心的称呼,更是想通过自己最淳朴的表达,来感谢那些通过科技报国,实现乡村振兴的楷模群像。

 2 ) 于荣光只能拍拍电视剧,拍电影水平还是不够

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代楷模朱有勇的故事。

电影介绍了朱有勇去澜沧县蒿枝坝扶贫的这段经历,朱院士亲力亲为带领老乡们脱贫致富还是很感人的,但是拍得太差了,浓浓的九十年代彩色故事片的感觉。

于荣光只能拍拍电视剧,拍电影水平还是不够。

剧情的时间跨度挺大,节奏略显急促。编剧工作是没做到位的,细节描写不多,剧情推进靠大量旁白。明明应该有很多可讲的东西,但就是一种想要喊喊口号偷懒的感觉。为了戏剧冲突,编了一段道德绑架的内容,我觉得不太舒服。为了戏剧冲突,云南人朱有勇非要跟农民说“马铃薯”,我觉得不太合理,云南人都是说“洋芋”的。

每场戏之间的转场居然用的是逐渐黑屏?多少年没见过这种转场了。明明是很朴实的风格,快结束摩托车出场时居然用了运动题材电影才用的多画面组合同屏展示,展示区块链技术那段又很像廉价科幻电影,还用了少量动画以及真人与绘画背景结合的桥段,估计是于导演把自己能想到的都加进去了。

歌舞多的像印度片,前一秒才几个人说着话,下一秒就出现一百人唱歌跳舞,跳着跳着就跳到山顶唱歌那种。配乐太满太煽情,特别是朱院士听到农民们的各种困难时,配乐里“当当当”的,每一下都震撼着朱院士的心,并且让他“震撼”到跌坐在椅子上。这种敲响直击心灵大钟的配乐,上世界五十年代以前的黑白电影会用吧。

外地人可能听不出来,但是云南人可以很清楚地听出来电影里的方言不全是普洱的,甚至有很明显的昆明方言。这也就算了,朱有勇是云南个旧人,怎么可能在普洱扶贫的时候跟少数民族说普通话呢?于荣光在云南这么多年不会方言就算了,找个配音不难吧?还有那个操着西北方言的小贩,我到最后也不明白为什么要设计一个西北人去村里做生意。

云南的时代楷模都值得好好拍电影宣传,但是钱花了,效果却不好。不说粗制滥造吧,但毫无亮点。于荣光扎根云南多年,得到相关部门信任,所以能拿到这种项目。不过这部电影到现在不到50万的票房,不到1.5万人次看过,真的能达到宣传的目的么?显然是不能的。相信这部电影的制作费用足够有能力的导演拍出一部很好的电影来。《为国而歌》后又有《农民院士》,下一步如果要拍张桂梅,云南能拍好么?我估计难。

电影海报连“时代楷模”都写成“时伐楷模”了,电影的质量可见一斑。另外,王砚辉只客串了两个镜头,根本不是演员表里的男二。

最近这几年已经不选烂片看了,但偶尔看一部烂片,吐槽还是很有趣的。

 3 ) 深情洒大地,真爱满人心,《农民院士》颂时代楷模展榜样力量

中国有句古话说的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意思是说“送鱼给别人,不如教会他怎样捕鱼”。表现在精准扶贫上就是“送钱财帮他脱贫,不如教会他如何致富”。毕竟,钱财是可以花完的,钱财一旦花完,很有可能再次返贫。但脱贫致富的技术是偷不走也用不完的。有了这样的技术,就有了脱贫致富的金钥匙,也就不用担心返贫了。《农民院士》中的朱有勇不仅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年轻时就立志“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他,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科技扶贫,科技报国的理念,成为了扶贫攻坚的楷模,脱贫致富的先锋。

《农民院士》由云南润视荣光影业制作有限公司出品,云南省委宣传部摄制,浙江东阳四月天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发行,山西菲尔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发行。影片导演及领衔主演是著名演技派演员于荣光,实力派演员马雅舒、王砚辉、高泰宇等在片中亦有出彩表演。影片主角原型朱有勇,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代楷模。影片聚焦的就是朱有勇带领科研团队,在澜沧蒿枝坝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故事。

朱有勇院士不仅会种地,会普及传授脱贫攻坚的技术知识,更会做思想工作。尤其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矛盾,观念冲突,朱有勇解决起来也是一把好手。聚焦核心人物,然后各个击破。主打感情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走进村民心里,了解村民不想求变求新的症结所在...从而在情感上、心理上攻破了村民的防御,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去传授脱贫科技,也就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人心都是肉长的,用真情暖人心,再铁石心肠的人都会被朱有勇的真心、真情打动、融化的。影片用较长的篇幅讲述了朱有勇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细节,既让人物角色变得更加饱满立体,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脱贫攻坚工作之难。

打开村民心结是脱贫攻坚走向成功的第一步。而真正的关键则是如何做到因地制宜的精准脱贫。“画大饼”显然不是朱有勇的作风,将所学知识,所获科技成果与当地具体条件相结合,打造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脱贫致富之路,从而让村民感受到肉眼可见的实惠与变化,是朱有勇及其团队面临的新课题。功夫不负有心人,朱有勇的付出获得了丰硕的回报——村民的精神面貌变了,变得更喜庆更自信更阳光也更积极了;村民离家出走的女儿也回来了,原本破碎的家庭也露出了久违的幸福笑容...

朱有勇院士之所以能在脱贫攻坚、精准扶贫的道路上取得巨大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他不忘初心,付出真心真情,践行科技扶贫的结果。朱有勇院士成功扶贫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坚持,日积月累的结果。始终与村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始终急村民所急想村民所想,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深情洒大地,真爱满人心,《农民院士》是一曲颂时代楷模的赞美歌,是一幅展榜样力量的书画卷,也是一首催人奋进、励人昂扬的散文诗。

 4 ) 《农民院士》:坚守初心的人物,连升三级的格局

文/满囤儿

人物和主题往往能透露出一部影片的视野与格局。一般而言,电影的格局在开篇就会显出明显的基调。只有少数佳作能通过故事的发展、人物的成长,在影片的后半段实现格局的提升。即将于2022年1月9日开始在全国院线上映的《农民院士》就是一部不断打破格局界限,把视野和格局一升再升的佳作。影片通过一位不同寻常的人物的事迹,提炼出一层层连环深入的主题,给观众一次深刻的精神洗礼。

《农民院士》由云南润视荣光影业制作有限公司出品,云南省委宣传部摄制,浙江东阳四月天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发行、山西菲尔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发行,于荣光、彭杰执导,蒋晓荣制片,徐瑞编剧,于荣光领衔主演,王砚辉、高泰宇特邀出演,马雅舒、朱晓渔、杜厚佳、何杰、罗俏倪、杨作玖、龚老五、杨晶、杨景超、张国强、张芃等实力演员联袂主演。片中主题曲由童年作词,王备作曲,孙楠演唱。影片讲述了为改变澜沧县蒿枝坝的命运,心怀党和人民,一心想要以科技回报国家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向工程院立下了军令状,带着团队前往澜沧蒿枝坝。

因为各种原因,蒿枝坝的部分村民秉持着“贫富皆安”的理念,对致富事业处之泰然。朱院士立即发现自己不仅要给这里带来能够致富的技术,更要帮这里的人民改变思想,燃起斗志。骨子里透露着坚定与倔强的朱院士开始深入村民的生活,寻求每个村民的心结,借助录音笔进行隔空对话,聆听他们的心声,最终一一破解了他们的心结。当村民树立起信心和勇气,朱院士才得以带领他们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扶贫先扶志”,算是《农民院士》的第一级格局。

随着朱院士带领村民从脱贫到致富,本片提升到了第二级格局——“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这是基于原型人物朱有勇的特有格局。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在大众眼中就是国家重点培养的顶级人才,是广大年轻人的学术偶像,是不得了的“大人物”。他的论文能在国际上拿奖,他的科研成果能让企业开出10亿人民币的价码。然而,他同样也是一名不忘初心的“农民”,心系着养育他的土地。这份情怀,因为朱院士身份上的巨大落差,被放得更大。

“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朱院士把自己的科研成果与蒿枝坝的实际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相结合,不断调整细节参数,终于把自己的论文“写”在了祖国的大地上。看着村民捧着新收获的土豆和三七时那灿烂的笑容,我们都会对朱院士产生由衷的敬佩。因为信仰上的不同,我国的这些“大人物”们,就是具备与众不同的大格局

更难能可贵的是,《农民院士》并没有陷入对成绩的简单赞美中,而是将格局进一步提升。在村民拍卖三七的时候,有些购货商一时上头,喊价越来越高。此时,朱院士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举动。他叫停了拍卖,制止了购货商继续往上喊价。原来,朱院士是站在国家的格局上来做出此举的。虽然三七的销售价拍卖得更高,能让蒿枝坝的村民得到更多的收益,但是这份成本必然会通过一系列的商业运转后转嫁给消费者。朱院士的初心,不仅是让一个蒿枝坝富起来,更是要让全中国的老百姓都能用上高品质低价格的好三七。这份格局,不得不说是处于一个更高的level啊!

致敬时代楷模,传承榜样力量,坚守初心的朱院士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大格局,什么叫人民的幸福。“农民在前,院士在后”,一部《农民院士》让我们对国家顶级人才有了全新的认识。有如此优秀的人在带领着大家前进,我们一定可以稳步迈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 ) 点燃每个人内心的热情小火苗

由于荣光执导的电影《农民院士》,将视线投向了“乡村振兴”的第一线,把长期扎根云南省澜沧县助农一线的朱有勇院士的感人事迹搬上了大银幕。

毫无疑问,电影《农民院士》是一部人物传记片,影片的主人公朱有勇院士的先进事迹早已被大家所熟知,他积极投身致富攻坚主战场,将科研成果积极应用于农民的增产创收事业,走出了一条科技致富、产业转型的新路径,是乡村振兴战线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他的那句“把科研论文写在农村土地上!”更是高亢激昂、振奋人心。

但是,我们既往了解的朱有勇院士,是新闻中的英模,是传播中的伟岸,如何让人物更加真实饱满、接地气,应是摆在导演于荣光面前的大难题。如今就整部《农民院士》的观感来看,影片并没有模式化的打造一个“高大全”的人物形象,而是从多件小事来呈现朱有勇院士在致富攻坚战中的方方面面,有痛苦有困惑,有误解有打击,影片没有回避问题,才让我们看到这条路同样充满着荆棘,由此也对他“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坚定信念所深深打动,他的信仰,他的坚持,完全来自于深爱着祖国这片沃土的内心驱动力。,

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当朱有勇来到了要帮扶的澜沧县蒿枝坝时,当地人均年收入不足一千元的现状让人心痛,但更令人难过的,则是由于交通闭塞、信息不畅,更是让帮扶难上加难。由此可见,我们常说的“精准”,不仅仅在于打通致富路的最后一公里,帮扶到需要帮扶的最后一个人,更在于物质致富的同时,也要进行精神致富。正如朱有勇院士所说:“贫穷就是种病,不能再让它遗传到孩子们身上”,乡村振兴是“授之于渔”,从根本上摘掉贫困的帽子,让世世代代、子子孙孙们都学会勤劳致富,因为“人的变化,才是希望”。

在整部《农民院士》中,朱有勇院士作为科技人员,在科研阵地硕果累累,本可以养尊处优般悠闲生活,但他却心系山村而立下了军令状,扎根到农村基层来工作,在山乡间奔走,在田间地头和农民们一起劳作的他,却又是如此的朴实与真诚,即便是面对村民的不解,即便会被骂:“不需要你这个文化人教我们怎么种地”,也依然保持了足够的耐心与信心。因为,他的内心燃烧着一团“奋斗”之火,他也在陆续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满腔热忱,来点燃大伙儿内心的那团“奋斗”之火,这星光点点的“燎原之火”,所掀起的是全民致富的物换星移。

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看过电影《农民院士》之后,我们都会有深刻的体会:朱有勇院士及乡村干部们一起,一手抓思想解放,一手抓经济腾飞,先后以“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项目带领大家致富,这正是他以科技之笔,在贫瘠了千百年的土地之上,所绘制的壮阔蓝图。由此,农民们也亲切地称他为“农民院士”,电影的片名便是由此而来,虽然在如今的电影市场,这样的片名不够商业化,没有吸睛的噱头,但却是朱有勇院士一笔一划写出的璀璨人生印记。

现实中的朱有勇院士,2019年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2021年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称号,他是千千万万的扎根基层的优秀工作者的缩影,也是我们所有人的偶像。大家常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带头人”,将于2022年1月9日全国公映的电影《农民院士》,值得我们关注和支持,也希望朱有勇院士的满腔热忱,能点燃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奋斗”小火苗,一起共创更美好的明天。

 6 )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农民院士》告诉我们脱贫攻坚该这么做

脱贫攻坚不是一句空谈,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运用科技的力量帮助贫困地区的村民脱贫致富,无疑是一条可行之路。如同影片《农民院士》中的主人公朱有勇一样,放弃国外的高薪聘请,把自己的毕生所学报效国家、回馈社会,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深入到脱贫攻坚的第一线,从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制定一系列方案和措施,从而帮助当地村民走上致富路,为乡村振兴贡献出自己和团队的力量。

影片《农民院士》是由于荣光领衔主演,王砚辉、高泰宇特邀出演,马雅舒、朱晓渔、杜厚佳等实力演员联袂主演,云南润视荣光影业制作有限公司出品,云南省委宣传部摄制,浙江东阳四月天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发行,山西菲尔幕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发行。影片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时代楷模朱有勇的真实经历为原型,讲述了朱有勇院士带领科研团队,深入贫困一线,为当地村民致富献计献策的感人故事。

澜沧县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地处云南省西南部,与缅甸交界,素有“边陲宝地”的美称。当地风景优美、民风淳朴,是云南省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朱有勇院士在了解到当地的情况后主动请缨,带领科研团队奔赴一线,为当地村民脱贫找出路。可谁又能想到,踌躇满志的朱院士刚来到这里,就被现实给泼了一盆冷水,当地村民对朱院士带来的技术并不感兴趣。

面对层出不穷的难题,朱院士并没有气馁,而是见招拆招。从交朋友开始,采用录音笔的独特方式,将心里话用录音笔这个媒介来传递,将心比心,让当地村民敞开心扉的同时逐渐放下戒备。随着录音笔的不断传递,朱院士和村民之间的接触越来越多,村民的所感所想也被朱院士了解得一清二楚。看起来生活无忧无虑的村民,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扰,离家出走的女儿、分手的女友、上不起学的孩子、以及由于身体原因无法外出打工等。找准症结的朱院士开始对症下药,将“冬季马铃薯”和“林下三七”等高新技术无偿传授给村民,试种成功尝到甜头的村民,不光理解了朱院士的苦衷,更是把朱院士当成家人一样对待。

于荣光饰演的朱有勇院士,并没有停留在高大上的层面,而是抓住了人物的精髓,演绎得相当接地气。一身迷彩服,不光行动自如,更是方便下地干活,瞬间拉近了与村民之间的距离;从当地颇具威望的老人入手,采用“三顾茅庐”的方式,不光带着诚信和诚意,更带着当地的酒,采用交朋友的方式,逐渐赢得当地人的信任;在和当地村民的接触中,朱有勇院士深刻意识到,真正需要改变的是人心,是思想观念,所以朱院士有的放矢,以“冬季马铃薯”为试点,试种取得成功的同时,也让村民意识到转变思想观念的重要性。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科学技术就是脱贫致富的有力法宝,在科技的有效助力下,让致富的种子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从而真正实现乡村振兴,也是影片所传递的主旨。可以说,朱院士真正做到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从根本上改变了当地贫困的现状,完成了一名科技工作者“科技报国”的使命与担当,践行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奏响了科技致富的华彩乐章。

 短评

没那么强说教意味的主旋律,于荣光的表演在标准线之上,但最主要的还是原型人物做得够好。

8分钟前
  • 苏斯洛夫
  • 推荐

主旋律

12分钟前
  • 乌鸦火堂
  • 还行

求于红光不要演院士了 我的天 哪里像院士。第一次感觉自己领域的大牛被拍成电视剧结果是这个样子是有点不理解。于老师演的有点做作了。还有里面的研究生怎么可能跟老师那么横啊 不都毕恭毕敬的

16分钟前
  • 粥太俗
  • 较差

致敬!

20分钟前
  • 人生如戏
  • 力荐

没想到于荣光会演这类片子。| 不过影片挺不错的。三个字——接地气。

25分钟前
  • SamoyeD-BOY
  • 推荐

节奏比较轻松地精准扶贫电影,首先于荣光不像院士,其次演得挺好的,故事也不错,特别是展现出来的民族风情非常吸引人。影片最后有朱有勇院士的真实事迹照片,才发现这个影片真是有事实基础啊。

30分钟前
  • eddy
  • 推荐

没看完

33分钟前
  • 火龙果果
  • 较差

拍的很好,但是于荣光这个角色不适合自己演

34分钟前
  • king丶孤岛
  • 较差

挺好的题材,拉布族的人民都好可爱~唱的歌好好听呀🎵旁白小姑娘的拉布族语听得好入迷哈哈。但被拍成了社论、报告,谁写的台词简直无语🙄电影是艺术品,又不是上课,真是浪费。哼。看看人家《大山的女儿》

38分钟前
  • 一朵云
  • 还行

扶的不仅是贫和智,更是尊严。 本电影剧作扎实,电影镜头有设计。与其他主旋律片不一样的在于这部片子没有把扶贫对象脸谱化,而是讲出了这些农民背后的故事,人物瞬间饱满立体起来。不足之处在于音乐运用太多,造成很强烈的MV质感。小女孩是全片亮点。

39分钟前
  • Muse
  • 推荐

太尴尬了。三星只给朱院士

41分钟前
  • 胖弱
  • 还行

只想着等靠要,那就只能一辈子受穷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一直是一个大命题,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之间如何平衡也是一个难题,我既认为你不能逼着所有科学家高尚,那样的话只会让科技整体其实都陷入了停滞,但是科技如果一切只是为了盈利,那就是赛博朋克了。于荣光的气质演不出来一个院士。

44分钟前
  • 光明王后
  • 还行

贫困是病,人不会有没有那么多无欲无求,人性是相通的。

46分钟前
  • mili joy
  • 推荐

中规中矩的献礼片,熟悉的老套路,一心为民的扶贫专家,不服气不听话的村民,最后用真心感动村民,全体致富大团圆结局

50分钟前
  • 我就要吃火锅
  • 还行

感恩我们的国家有这么品德高尚的人!!致敬朱有勇院士,时代楷模!

55分钟前
  • 杜竺竺๑💋
  • 力荐

电影党课

56分钟前
  • 完美生活
  • 还行

好多竹塘乡真实的干部群众啊我也去扶贫了两年多

57分钟前
  • 李小王
  • 推荐

点赞精准扶贫

60分钟前
  • 本尊神灵
  • 还行

三星

1小时前
  • 罗西基
  • 还行

没有扎根过基层农村的人是难以理解脱贫攻坚的艰辛,尽管电影本身有很多问题,但是有一点没说错,扶贫要先扶智,转变思想才能赋予人力量

1小时前
  • 罗夏Z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