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妮卡2022

HD

主演:艾米莉·布朗宁,派翠西娅·克拉克森,崔斯·莱赛特,艾德里安娜·巴拉扎,祖舒华·克洛斯,Ali Amine,Jean Zarzour,Vladimir John Perez,Bobby Easley,Mark Mench,Graham Caldwell,Angel Kerns,Mark J Clifford,Bryant Bentley,Ruby James Fraser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莫妮卡2022 剧照 NO.1莫妮卡2022 剧照 NO.2莫妮卡2022 剧照 NO.3莫妮卡2022 剧照 NO.4莫妮卡2022 剧照 NO.5莫妮卡2022 剧照 NO.6莫妮卡2022 剧照 NO.13莫妮卡2022 剧照 NO.14莫妮卡2022 剧照 NO.15莫妮卡2022 剧照 NO.16莫妮卡2022 剧照 NO.17莫妮卡2022 剧照 NO.18莫妮卡2022 剧照 NO.19莫妮卡2022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一封致敬情怀的情书

壮志凌云2终于上映了,我几乎第一时间就跑去看了,刚走出电影院,心情平复不下来,写点更新吧,可能有点剧透,大家凑活着看!

首先这部续集其实就是阿汤哥和USN写给全部粉丝的情书,他生生把壮志凌云拍成了碟中谍,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快六十的人不但像年轻时那样骑着摩托车载女友,而且还解锁新技能驾船出海,并且被塑造成了个打破人类速度记录的试飞员,似乎没有什么东西是他不敢尝试的;可是前半段再紧张,你也知道按照阿汤哥一贯的调性,最后半小时才是全片最血脉喷张的存在,而这次更是不例外,因为,大猫真的回归了。

虽然最后二十分钟越看越像科幻片,但是大猫的雄姿真的勾起了满满的回忆,是的,年久失修,跑道被炸,和Su57五代机狗斗.....凡此种种虽然是“电影的魅力”,但是足以震撼观众,足以表明心迹。这是一等人知道自己现在可能越来越引领不了时代的呐喊,为此“肥电”竟然没给到一个镜头!他们用一整部大片像国会老爷们陈述着自己的“情怀与担忧”.....不仅超虫比不上大猫这回算是得到了官方认证,连肥电都被不配拥有姓名了。格鲁曼真的得发两份感谢电才行,一份给USN,一份给阿汤哥。

大猫谢幕的方式有些踉跄,但是因为他是大猫,所以于情于理,都会为之震撼!

当然了,最后夕阳中的“野马奔腾”,那是属于真爱的浪漫,也在明晃晃的提醒着观众,这所有刻意而为之的桥段都是对于“汤式动作片”纯粹且长情的告白...现如今的好莱坞已经很难得有这么纯粹且唯美的爱情刻画,我们真的得感谢阿汤哥和康大姐两位“中年颜值天花板”的坚持,让真爱与浪漫永存!

PS:虽然Hold My Hand真的不差,可是奈何Take My Breath Away确实太经典,Gaga尽力了,各有所爱吧!

才发现康大姐上个月注册了Ins,一大半的帖子都是和本片有关系的,和阿汤哥两人的合照真的走到哪都CP感十足,但是我总觉得这张最简单的反而最吸引人。

 2 ) 英雄和奇迹就是我们爱它的全部?

我很少对此类电影有超过300字的感想,但这部电影确实勾起了我的码字欲,要用长评好好抒发一下我的激情。

英雄

无疑电影讲述的是一个英雄人物,如果故事背景再多涉及一些民族主义的背景,那么绝对可以当作一部美国版”战狼“来观看。可是好莱坞式的主旋律片,有那么一大撮是讲人道主义精神的,这个英雄更多是为了”战友情“,为了生命本身的至高性在创造奇迹,所以英雄的情感更能与观众串联,当他背负着害死战友的内疚感时,当他为救战友儿子义无反顾牺牲自己时,当他努力让内疚感let it go时,观众经历了他所有的心路历程,这一点,拉近了英雄与观众的距离,甚至有那么一两秒中,观众会觉得自己就是英雄,就是主角。

这种”英雄“人物模式的剧本,就是好莱坞的一个标准剧本,在很多教你写剧本的书里面,经常会读到的成功案例——一个看起来”悲剧“的英雄人物,在导师的引领下,同伴的陪伴下,反派的阻挠下,寻求一个目标,完成一次冒险,从而得到自我改变或者自我救赎的故事。这个剧本毫无疑问是这样一个典型案例。所以它的好看是早就可以预见的(当然这里很多人肯定要反驳说这就是俗套)。可是在观影的过程中,我个人却依然觉得它超越了其他标准剧本的”好看“,为什么呢?

我认为一大半原因可以寻源到阿汤哥本尊,一个”英雄“一样的演员。你很难想象一个60岁的老头儿,依然保持着40岁的面容和30岁的身体以及20岁的神态和心态。我当然不清楚阿汤哥为了维持这些,究竟花了多少医美和健身房的钱,也不知道如今的科技能把他在荧幕上P得多符合观众的期待。至少我知道的是,很多的危险动作他都亲自上阵完成,且他确实至今几十年如一日地保持着自己的身材。光是这些,已经足够让他成为大众的偶像,甚至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了。更让人艳羡的是女主角,52岁的詹尼佛康纳利,从十几岁开始就美,如今还依旧那么迷人,真让人感叹”岁月不败美人“。这些老戏骨好像真的就在用他们自己”英雄“般的存在方式为大众创造着一种奇迹,一种跟岁月、生活抗争的奇迹!

奇迹

说到奇迹,电影讲述的也是一个好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虽然在观影过程中,已经完全能猜到结局,可是这种类型的影片本身就是即便知道结果,也吸引你观看过程的。本来需要4分钟的任务,在2分30秒就奇迹般完成了;本来只能到9的事情,英雄硬是能做到10。人类太喜欢奇迹了,暂且不谈那种超越常人的,猎奇式的奇迹,比如20天不睡觉,30天不吃饭。在正常范围内,通过探究个人极限,达到常人难以到达程度的那种奇迹,才显得更加迷人。好像是那个徒手攀登高峰得男人,还有一辈子生活在船上的1900。

可是,我们爱的只是那个被创造的奇迹吗?抑或那个创造奇迹的英雄吗?不是的,我们真正迷恋的,是那个过程,是英雄在创造奇迹之前,之中和之后的全过程。因为英雄在成为英雄之前,是每一个平凡如你我的人,我们迷恋一次次重温他们成为英雄的那个过程,因为我们迷恋在那个过程中,他们对抗平庸所做的所有抗争,以及当他们创造了奇迹时,那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追根究底,我们每个人心底都幻想成为一个英雄。

可是,到此为止,你我依旧如此平凡,平凡的在周中某一个中午,带上一杯可乐,买一桶爆米花,走进一间影院,观看一部电影。还好,这120分钟并没有白白逝去,它让你我又一次体验了成为英雄,创造奇迹的快感。如果幸运,也许它可以是一剂探寻我们自身”英雄基因“的肾上腺素;如果不能,它依旧是我们平庸路上的一根针,偶尔扎破一下包裹着我们的那些个彩色的舒适泡泡,然后几天之后,甚至几小时后,等那些泡泡重新包裹起来,我们就又可以在平庸的路上飘起来啦!

 3 ) 《壮志凌云2:独行侠》:个人英雄主义在时代中的日渐式微

个人一直认为,即使是在星光熠熠、众星云集的好莱坞,阿汤哥也是一个无可替代的存在,坚韧、精悍、温和、纯真、勇气、智慧和自我控制等众多优秀特质的结合体,天选之人的精气神,你找不到另一个与之特质相似的好莱坞巨星。

初见此片,很难相信已经年近60的阿汤哥还能拥有如此的身材和面容,阿汤的眼神中永远透露着一种迷人而沉静的纯真,在这个年纪,有着极为难得的不世故气质。这些表象的背后,透露出来的是阿汤哥高度的自律和精神世界的旷达与成熟。

你一看见这个人出现在大银幕上,就仿佛真的看见了他内心的和谐,一种君子修为的圆满和温润如玉溢于言表。 阿汤哥的演技仍然精湛,在影片中,有很多很用心的表演细节。 塑造的角色,相当隐忍,甚至有时候会让人感觉到是有点弱势,每在这种时候,阿汤哥都会有不少的自我争斗与努力控制的微表情变化,实际这反而是体现了人物心理的一种成熟。但是一到了驾驶飞机的时候,又会俨然像变成了另一个人一样,大胆无畏、野性难驯、坚韧不拔、技术精湛,这种矛盾的对比,让这个角色变得更为复杂和立体。

缺乏足够而持续的人物冲突设定,让影片的魅力值下降了不少,这是一个比较明显的缺点。有些部分过于舒缓的节奏和配乐,与影片的整体氛围也有点不搭。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的很多飞行画面和飞行动作,都是阿汤哥亲自上阵完成,作为一名动作明星,在他的身上已经无数次证明了有着常人所不具备的极优异特质。

作为一部商业大片,《壮志凌云2:独行侠》的表现算是已经不错了,但无法成为经典,在你看过之后,并没有留下印象特别深刻的人物或场景。当然,这也与这个时代的观影者观影经验越来越丰富,观影心理越来越成熟,以及大众在经历现实洗礼之后对个人英雄主义崇拜的日渐远离有关。

观影者欣赏口味和观点的变化,很多时候,恰恰是时代价值观变化的折射。

 4 ) 时代与传承

© Paramount Pictures

历经数年的漫长等待,数千公里的舟车劳顿,终于坐到了大银幕前体验高G飞行的魅力。

我一直有个观点,电影和飞机是人类这百年来最伟大的两个发明,前者拓宽了人类的精神界限,后者突破了人类的物理界限。其实二者交织在一起已有很长的历史,不要忘了,第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铁翼雄风》(1927)就是一部空战片,而《壮志凌云2:独行侠》便是迄今为止这段历史的最佳传承者。同时,本片也为前作上演了精彩而深刻的传承。

01 | 即将无“牛”可骑的战斗机牛仔们

© Scott Garfield / People Mag.

当同时持有私人和商业飞行执照的汤姆·克鲁斯,兄弟是美国海军特战军人的克里斯托弗·麦奎里(本片编剧),和有着未竟的航空工程师梦的约瑟夫·科辛斯基(本片导演)凑在一起,我就知道,本片的确会如克鲁斯在2019年圣迭戈漫展上公布首部预告时所说的——“《壮志凌云2》是一封献给飞行的情书”,一封笔力劲健的情书。

相较于聚焦划时代飞行和空战视听语言的《壮志凌云1》,《壮志凌云2》更进一步地在文本上捕捉到了飞行情怀的本质。电影开场仅数分钟,剧本便设计了10马赫的“人操火箭”——“暗星”高超声速战略侦察机项目(将被取消),与艾德·哈里斯饰演的绰号“无人机牛仔”的美国海军少将切斯特·“铁锤”·凯恩的“天地”对决。在凯恩的眼中,诸如“独行侠”之类的战斗机牛仔们,需要吃喝拉撒睡,会犯错,更可能违抗军令,被冰冷和高效的军用无人机取代是迟早的事。

我想用题外的内容来直观形容这一对决。影院散场后,一对情侣戴上头盔,坐上摩托车,迅速地消失在午夜的澳门街头。好友打趣地说,摩托车是“撩妹利器”,而我却突然领悟到,骑车和开战斗机只有高度和速度的区别,无数的飞行先驱并不是为了缩短通勤时间才去卖命地尝试飞起来,他们的情感很质朴——对空间乃至世界的掌控,也是大航海时代,或者说人类与生俱来的冒险精神的传承。

因此,本片就是对这一对决的放大,呈现了有人飞行与无人飞行观点间的猛烈碰撞。尽管“暗星”最终达成了军方的10马赫目标,但仍因事故如流星般解体和下坠。事后,“独行侠”却躲过一劫,因为已晋升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的“冰人”将其调回了前作的原点——海军战斗机武器学校(简称NFWS),去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

02 | 决定一切的不是飞机,是人

© Scott Garfield / People Mag.

接下来的剧情,揭示了凯恩疑惑“独行侠”为什么不晋升将官或者当一名参议员,以及他为什么成为试飞员的原因,或许“独行侠”这个呼号本身就是答案。

续作透露,“独行侠”在NFWS仅授课了两个月(实际上绝大部分NFWS的学员毕业后,也会回到舰队单位去传播在NFWS所学到的知识),因为正如其台词——“飞行是我的天性”,他是一名骑士,没有心思去考虑孤独地驾驶飞机以外的事情,这更是前作“野鹅”之死的诱因。但戏剧性的是,攻克这项特殊任务的难点,只能凭借“独行侠”的丰富经验。不得不提麦奎里的剧本创作非常的扎实,尤其是矛盾冲突的设计,有力、有节奏地推动着故事向前发展。

© Scott Garfield / People Mag.

我猜麦奎里是写《碟中谍》剧本“写多了”,围绕这项特殊任务展开的一系列剧情完全称得上空战版《碟中谍》,甚至沿用了“流氓国家”这一反派称呼(若合并世界观可能就是另一版《幽灵行动》或《细胞分裂》与《鹰击长空》组成的汤姆·克兰西宇宙了)。尽管制片人杰瑞·布鲁克海默说过,《壮志凌云》的反派都是背景板,不会过多着墨,观众更应聚焦战斗机飞行员群体的竞争与友谊,但麦奎里为这一任务设计了丰富的细节,与矛盾冲突环环相扣。

© Scott Garfield / People Mag.

这一特殊任务是,美国国防部令美国海军去摧毁“流氓国家”的一座即将运行的地下铀浓缩工厂,但对方设置了严不透风的地对空导弹网,并且由于工厂地处峡谷深处,剧本设定无人机或F-35C等美军第五代战斗机无法借助隐身和无人优势实施打击,一是因为GPS制导的精确弹药会受到干扰(至于为什么不使用抗干扰能力更强的惯性制导精确弹药,或EA-18G电子战机提供反辐射协助等偏硬的军事设定问题,暂不在本文的探讨范围内),只能使用上一代的F/A-18E/F战斗攻击机实施基于激光制导精确弹药的打击;二是峡谷超低空突防和最后的高G脱离是无人机无法做到的。此外,敌方还有最新式的第五代战斗机Su-57和老旧的F-14等额外的防空力量 [如果不是雪域高原(剧组人员透露是地理位置设定是东欧),很难不想到反派原型是伊朗] 。按照续作剧本设定,后来参加过波黑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独行侠”,作为美国海军空战战绩最高者和最有经验的F/A-18飞行员,只有他能为一批已从NFWS毕业的精英飞行员进行特训。

© Scott Garfield / People Mag.

不管是任务简报和分析,还是“独行侠”率领学员进行专项训练(峡谷超低空突防),还是最终的实际作战,麦奎里的剧本逻辑相当清晰,为不理解航空兵技战术的普通大众勾勒出了简单易懂、严肃合理和扣人心弦的任务框架(但不得不承认,的确很《皇牌空战》和《战区88》),这一点其实与《碟中谍》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角色处理上,尤其是性格上,麦奎里也有让观众记忆更深即让角色非工具人化的“名片化”设计。如“凤凰”的武器系统官 “鲍勃”,一名一脸稚气、毫无存在感的海军空勤,呼号也“人畜无害”,其他战斗机飞行员嘲讽其是开F-35C的。因为在有人飞行与无人飞行之间,还存在着隐身飞机与非隐身飞机的“鄙视链”。剧本中有不少类似的“埋梗”设计,对于专业爱好者来说会十分有趣。当然,现实中武器系统官才是任务专家,甚至是打击任务的指挥中枢。

© Scott Garfield / People Mag.

在整个特训过程中,几乎都是围绕“独行侠”的那句台词——“飞机不重要,人重要”而展开。学员对“独行侠”提出的2至3分钟的任务时间要求叫苦不迭、内讧频起,尤其是“独行侠”与“野鹅”的事故被公开后,师生信任感下滑到冰点。在违反“如重力般不可改变”的作训条令以及发生训练事故后,上级更是一度让“独行侠”停飞、停课,如果不能按时、按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他的海军飞行生涯将就此划上句号。但最终,不太会教书的“独行侠”在“众目睽睽”之下,冒着上军事法庭的风险,独自驾机成功实现了自己提出的设想,践行了首堂课上向学员传递的“敌人知道我们飞机的极限,但不知道我们飞行员的极限”的理念。

麦奎里对剧本第二幕与第三幕的衔接处理得相当老练。当然,这一举动意味“独行侠”要重新面临生死抉择,他不只是授课,还要率队出征,更关乎其与“野鹅”之子“公鸡”间的矛盾冲突。

03 | 成年人的放手与释怀

© Scott Garfield / People Mag.

《壮志凌云2》开画后,有一个数据耐人寻味,据信过半观众的平均年龄超过了35岁。不难发现,这些观众都是前作的“忠粉”,《壮志凌云1》是陪着他们长大的(包括本片的军方顾问也是受前作影响成为海军战斗机飞行员)。所以,《壮志凌云2》从某种意义上讲,正是《壮志凌云》系列成年蜕变的过程。

© Scott Garfield / People Mag.

本片拍摄前,导演科辛斯基就提出把重心放在“独行侠”的成长上,麦奎里的剧本实现了这一点,其在不让“独行侠”退变为任性男孩,与保持青春活力并能进一步成长之间,找到了微妙的平衡点。开画后稳定的超高口碑均源于此,强调本片与前作的联系之紧密,以至于形容本片是极少数成功的电影续作。而要谈到“独行侠”的成长,则不得不提新引入的“公鸡”。

© Scott Garfield / People Mag.

“野鹅”之死是“独行侠”的梦靥,本片可以明显感知到“独行侠”的对前作事故做出的深刻反思,甚至极端到他不能再看到战友丧命的情况出现。有几个情节着重刻画了这一点:一是“独行侠”严肃地驳斥学员为训练失误找原因,这时候不停找原因,最终只能在战友的葬礼上给葬礼家人解视;二是上级命令“独行侠”要把学员教会到成功执行任务,但“独行侠”坚定补充说,“是要把他们带回家”;三是按照剧本设定,“独行侠”应“野鹅”遗孀的请求,有意拖延了“公鸡”成为战斗机飞行员的过程,且不愿意“公鸡”去执行这项几乎是送死的任务,这也是成为除父亲之死外,“公鸡”与“独行侠”间新的矛盾冲突。

© Scott Garfield / People Mag.

令观众遗憾的是,“冰人”在续作中因癌症逝世,但临走之前,他告诉“独行侠”,要学会放手,所有年轻气盛的新生代战斗机飞行员,都会经历“独行侠”的心路历程,“You can be my wingman”的接力棒,是时候交出去了(其实本片格伦·鲍威尔饰演的独断专行的“行刑者”就是“独行侠”的年轻版,其与“公鸡”之间的对峙与隔阂化解,就是“冰人与“独行侠”的翻版)。

另一方面,“公鸡”因父亲之死,以及对“独行侠”的反思,导致他的飞行与作战思维偏保守,总是想顾全大局,但“独行侠”告诉他,在天上多思考一秒就是死,危机时刻要凭借本能做出决断,当年的事故,换做“野鹅”同样如此。麦奎里在再次用漂亮的剧本处理让亦师徒、亦父子的双角色拉出了共同的成长主题人物弧光的同时,也让电影再度扣回了“决定一切的不是飞机,是人”的核心命题。

© Scott Garfield / People Mag.

成功实施对铀浓缩工厂的打击后 [1架E-2预警机(有不少外部和舱内等空情交换镜头)与4架F/A-18E/F战斗攻击机(2架制空的E,2架打击的F)组成的典型打击任务编组,但现实中是双编组,另有EA-18G电子战机协同] ,在“公鸡”热焰弹耗尽的情况下,“独行侠”驾机舍身为“公鸡”挡下了地对空导弹。海军试图放弃针对“独行侠”的战斗搜救(果然是海军专属电影,因为现实中,在类似的打击作战任务前,海军会与空军等其他军种规划和协调联合战斗搜救的资源),但“公鸡”明白了“独行侠”本质上并非置战友性命而不顾的飞行员,在弹射跳伞后的“独行侠”被敌军Mi-24攻击直升机追击之际调转机头及时赶到,后双双陷入敌军地面追击之际,坐进父亲当年坐过的F-14战斗机雷达截击官后座,与“独行侠”一起突破多架Su-57的拦截,仅靠寥寥导弹和航炮逃出生天。

© Scott Garfield / People Mag.

麦奎里在剧本第三幕的处理上相当工整,干练地用冰释前嫌的桥段解决了关键角色的矛盾冲突与任务本身的矛盾冲突,所以专业影评人一直称赞本片的剧本“坚如磐石”,尽管本片的故事并不复杂,甚至主打卖点是实拍空战,但在纷繁的动作序列间拉出清晰的叙事脉络,已是视效大片中少见的。

© Scott Garfield / People Mag.

我们总是怀念和对标90年代的好莱坞大片,其实我们并非是守旧,而是怀恋那种在酣畅淋漓中寻得的工整感与平衡感。我不愿像一些媒体所说那样,称《壮志凌云2》是末代原创大片,我相信,它既是上一个时代的传承者,也是下一个时代的开启者。

04 | 亮点细节

●致敬。建议观看前温习《壮志凌云1》,本片视觉和文本都有大量致敬,尤其是经典的航母起降作业开场。

●实拍。实拍带来最大优势有三点:一是空战序列连贯性更强,战斗机机动戏和舱内演员驾机戏的衔接是自然的(演员均在F/A-18F后座上完成的拍摄),序列、镜头间逻辑清晰;二是武器挂架、机身外部摄影机能够捕捉到超低空飞行时掀起的颗粒物与凝结的水气,提供了罕见的极限视角;三是重力反应,机动造成的失重和过载直接在演员身上表现出来,为观众带来了临场感极强的另类4D体验。值得一提的是,最后F-14与Su-57的大战,座舱戏都是升空实拍,后期用特效替换座舱。

●视听设计。导演科辛斯基的视觉审美一流,即使是难度系数超高的飞行序列,仍然有极富冲击力的经典摄影构图。地面戏份,除了基于“飞机造型语言”设计的独有的以飞机为主体的优美分镜,以人物为主体的光影把控也是标准大片规格。

●“飞不起来的飞机”的特效。“暗星”(由电影美术团队携手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臭鼬工厂”设计和制造)、Su-57和F-14等三款无法升空实拍的飞机的特效质感相当不错,不管是在地面滑跑还是在飞行中,其动态基本是可信的,尤其是Su-57与F-14的空战过程中,对水气凝结、弹舱开启、舵面运动和地景融合等细节的处理。

●Su-57为什么要与F-14格斗。前2架Su-57陷入与F-14格斗是因为前者抵近确认F-14究竟是否是己方飞行员驾机升空,“独行侠”则当机立断开启了格斗。

更多有关军事设定的内容,后续再进行探讨(更新)。如果有机会,请一定在影院观看《壮志凌云2》。

 5 ) 主旋律征兵大片拼合怪

3/5 其中2分给空战题材和情怀

来一点皮夹克,情怀徽章,高科技原型机,机车,大兵斗嘴,飞机狗斗,后燃器,亲友爱,生老病死,插一段肉弹狗斗,最后再来一段F14老兵不死,新一代征兵宣传片就做好了。

制造冲突生硬,比如任务设定,阿汤哥被撤职去教学生,学生吵架的理由,比如耍个帅被老板认同说只有你能带任务,比如弹射座椅失效。感情内核快餐且生硬。拼凑了友情,爱情,重逢,离别,过往的羁绊及和解,传承,个人主义和团队精神,等等一大堆要素,但就像近几年盛行的政治正确拼合一样,缺乏关联和节奏安排,像是混合几杯白开水。似乎事和人是分裂的,角色之间的互动和感情变化缺乏联系。不过好在导演也没有因着重调动观众情绪使情节显得刻意。

拼凑同样体验在镜头语言和配乐上。整个电影像是在情感戏的“三分法长焦特写+反乌托邦性冷淡配乐”和空战戏的“高速切镜+80年代摇滚乐”中反复横跳,导演大概希望以此对比过去的飘渺和未来的迷离,但两种风格在本片中呈现极强的割裂感,而导演明显没找到好的方法进行过渡和衔接。听到这些反乌托邦性冷淡风配乐的时候我感到很出戏,比穿帮和情感小剧场更出戏。

情怀是本片的一大卖点。Charlie,Rooster,Iceman,Topgun学院,沙滩橄榄球,P51野马,更不用说各种年代感细节。最后两人飞F14的那段属实感动到。和前作一样,导演很清楚剧情薄弱,因此也没有着重描写。但前作上映于1986年,彼时不论是片中的自然风光还是空战场景都有决定性的视觉冲击力,而2022年的本作在失去了视觉上的横向优势后则很难找到其他发力点。(所以一定要看IMAX)

分析下其他评论中本片的几个吹点

1. 任务设计精彩

峡谷偷袭是《皇牌空战》(Ace Combat)系列保留任务,从1997年的AC2开始每作都有。本片的雷达高度限制、计时峡谷速攻、防空导弹、空军基地设定在AC系列峡谷关中都很典型。毋庸置疑AC系列也受到了初代壮志凌云的全方位影响,从配乐风格到台词再到分镜,但这是另一个故事。

2. 空战场面好看

确实好看。但是相对各路特效大片甚至30多年前的前作并无亮点。

3. Hans Zimmer配乐好

不认同,配乐和镜头语言共同造成了本片的割裂感。

一些考证/穿帮

Darkstar试飞到大概5倍音速的时候,控制中心里流场图的激波形状只相当于刚刚超音速

(飞机和任务本身槽点太多暂且不论)

FA18狗斗全程带副油箱(机腹下面的那个纺锤筒,副油箱会大幅影响机动性,一般来说开始进行高过载机动都会提前丢弃副油箱)

阿汤哥独闯演练区域的时候攻击目标用的是空对空格斗弹,这类导弹对于非热源的地面目标是无法锁定的。(这里再次证明导演缺乏空战常识并且大量参考《皇牌空战》,因为在AC系列里为了游戏性格斗弹可锁定一切目标,相当于MOBA游戏里的平A)

Rooster看到F14的机械仪表板后吐槽老旧。按照年龄估算他应该是80后,必然经历过漫长的机械仪表飞行训练。之后Rooster对可变后掠翼表示吃惊,表现得更像是一个对航空史没有任何了解的人。

第三架迎头的Su57发射的是R77,属于中距导弹,不会用于狗斗,在电影中的距离上可能都来不及开机点火。这段战斗本身槽点无数。

一些植入广告

-洛克希德马丁(开场Darkstar地勤衣服,操纵杆)

-福特(Expedition,老皮卡)

-IWC

-川崎

整体讲这些穿帮和植入广告极其不明显,是近几年战争片里观感很好的。

 6 ) 《壮志凌云2》影评!阿汤哥再次挑战不可能的任务!

YO,5月13号我参加了《壮志凌云2:独行侠》的首映礼,提前看完这部和许许多多的电影一样,几经延期的作品。

今天这期就来点评下老当益壮的阿汤哥今年唯一的大银幕电影《壮志凌云2:独行侠》,接下来会涉及到预告范围的剧透,不影响正片观看。

先说个题外话,我并没有很小时候就看过1986年的第一部《壮志凌云》,也不是因为这《壮志凌云》认识到阿汤哥,我当然是因为《碟中谍》系列才注意到阿汤哥,然后反过来去了解到《壮志凌云》是阿汤哥的成名作,当时靓汤年轻到隔着屏幕都能捏出水。

等到我真的有机会去看《壮志凌云》时,我记得已经是2013年去上海电影节时,有朋友送的一张3D IMAX《壮志凌云》修复版,在大银幕下看完了这部电影。

当时最有印象当然是靓汤稚嫩且亢奋的脸蛋,还有那经典的《Take My Breath Away》,相信不少没看过电影的人也会知道这首主题曲吧,除此之外...emmm,或许因为年代比较古早,虽然知道是当时动用了昂贵的真战机拍摄,但也没有太特别的印象,剧情其实个人觉得,就是一部好莱坞调配得恰到好处鸡尾酒式的春青热血励志主旋律。

为何聊这些,因为作为续集的《壮志凌云2》,不管在剧情和角色关系上,前作和续作两部电影的情怀情感联结性都较为紧密,所以续集对每个人观影的感受也会各有不同,之后点评优缺点会聊到。

目前《壮志凌云2》还没全面上映,就已经获得普遍一边倒的好评,除了阿汤哥玩命外,当然就像我前面聊到的,应该有不少影迷,童年影视经典之一就是《壮志凌云》,带着独特回忆去看续作,自然会给予《壮志凌云2》更多更多的好感度。

因此这里有必要大致粗略介绍下第一部的内容,免得接下来的点评会让人有些看得云里雾里。

阿汤哥饰演的彼得·米切尔,外号独行侠,为了让大家好理解之后就直接念阿汤哥了。

在第一部《壮志凌云》开头阿汤哥成功拦截了敌机,并护送出现状况的友机成功降落在航母上,之后阿汤哥和同机队友“野鹅”两人因为临危不乱的实战经验。被推荐去了TOP GUN培训学校深造学习。

那里号称是训练出美军顶级飞行员的地方。

顺便说一下,TOP GUN这学校是隶属海军而非空军。

在队伍中阿汤哥有着同样优异成绩的对手,绰号“冰人”,两人的成绩总是不相上下。两人是TOP GUN奖杯第一名直接竞争者。

在那里阿汤哥表现出了飞行惊人的天赋,在某次训练中阿汤哥还击败了教练,但是是以“违规”的越线飞行操作完成的,造成的风险是可能训练会酿成惨剧收场。

这也侧面彰显出阿汤哥爱出风头和较为冲动鲁莽的性格,年轻人总喜欢表现自己。

“代价”很快降临,在一次演习训练中,阿汤哥和冰人继续竞争打落敌方战机,急于表现的阿汤哥在混乱中进了喷射机的乱流,导致自身战机引擎失效坠落,在弹射中阿汤哥和野鹅顺利弹出,但野鹅却被机窗撞到头部不省人事,两人坠海后,野鹅不幸身亡。

军事听证会经过调查阿汤哥驾驶操作没有失误,而是战机本身存在一定缺陷,但阿汤哥却不认为自己完全无错,看着野鹅伤心的妻儿更是自责万分。

如同兄弟般挚友的离去让阿汤哥选择退学,在影片中阿汤哥相识的女友查理,劝导和用激将法让阿汤哥振作。

最终阿汤哥决定再次雄起,正好这时有一项军事援救任务,真枪实弹上阵,冰人是主力,阿汤哥做后援。

在和对方战机纠缠过程中,冰人和阿汤哥完美配合,赢得了胜利。

阿汤哥也和冰人化解了此前的一些不愉快,成为了挚友。

《壮志凌云2:独行侠》在故事时间背景上,和现实时间流逝做了一个巧妙的对接,影片中阿汤哥已人到中年,时间线也放在了当下。

36年过去,阿汤哥刻意去无视和拒绝职业升迁的机会,自己才做到上校,干着基层工作,在研究着一些战机的试飞任务。

但这一切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阿汤哥年龄问题和依然冲动执着的性格,给他热爱的飞行带来不小麻烦。

就在这时来了转机,在第一部和阿汤哥同样是上尉的“冰人”,36年间一路高升,都坐到了上将的位置,隶属太平洋海军司令官,就在阿汤哥遇到麻烦时,冰人力推让阿汤哥被调回到TOP GUN去做教官。

阿汤哥这次的任务,是要在精英团队里再挑选出更精英的四组飞行员,去完成一项反恐任务。

而经过阿汤哥的分析,这几乎就是一项有去无回的敢死队任务,为了保全队员能完成任务还能安全返航,阿汤哥拟定了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作战计划,由此展开了一系列艰难的训练。

期间让阿汤哥左右为难的,是在训练队伍中,居然有第一部曾经逝去好友“野鹅”的儿子布拉德利,绰号“公鸡”。

这让阿汤哥原本没放下的愧疚和无法弥补的创伤,再次涌入心头,而公鸡也对阿汤哥有不小的看法,两人成为影片最重要的情感纽带。

最后阿汤哥是否能放下过去,残酷现实军事行动的生死无常,那贯穿全片的惊险任务他们是否能顺利完成,许多未知和冒险,在等着阿汤哥带领的队伍穿越生死线。

《壮志凌云2》随着优美复古的音乐,大银幕出现派拉蒙片方logo,再到主创名字,再到黑底白字介绍大致故事背景。

续作的开场就宣告了和前作同样调配的基因,这很像1982年《银翼杀手》之后35年续作《银翼杀手2049》同样基调的开场。

但后者形似而神不似,《2049》赋予了银翼杀手系列全新的生命,《壮志凌云2》则走了送给前作情怀影迷一封久别重逢36年的情书,从内里剧本结构到剧情编织,处处都充满了自我致敬和情怀回忆杀。

这种情愫在时代和时间的发酵下,就像法国勃艮第的黑皮诺,需要细心巧思的照料,安插一处处让当年看第一部长大后影迷看爽,影片的色调,对白和音乐,每一环节都充满了和前作互动的记忆,而栽培这黑皮诺式续作的种植家,正是阿汤哥本人。

我这次观影经历很奇特,我是在不太记得前作的基础上去看《壮志凌云2》,因此在影片刚开始对角色关系,以及故事情节没太能进入,通俗来说就是稍微有点观影门槛,但好在随着影片的推进,对白的解释下,到了影片中段,则完全代入进了角色复杂的背景故事和情感里。

看完续作后我再重温1986年的《壮志凌云》时,续作不少细节的处理回想起来,才发现其实充满着丰富的回应。

(喜欢前作)那些影迷在大银幕看着阿汤哥跟着自己变老,变成中年,时间的力量拉近了角色和观众的距离,情感驱动力让阿汤哥个人魅力无限放大。

不过像我这样和前作没有太多共情和共鸣的普通观众,看的自然还是电影本身。

前面我有提到第一部因为当时电影工业的限制,造成我个人现在看的话,其实很容易能分辨出哪些是实拍,哪些只是坐在道具驾驶舱来取景。

不过敬业玩命的阿汤哥,也就是在拍《壮志凌云》那会,开始了自己的电影生涯令人瞠目结舌的挑战,他因为那时《壮志凌云》,拿到了职业飞行执照。

用阿汤哥的话来说,《壮志凌云》成就了他,续作一直在他脑海里回响几十年,但他从未心动过要拍续作,直到电影工业达到可以真机拍摄的程度,并且有一个可以支撑续作的故事。

相信大家最想期待的就是战机拍摄部分,这次不能只说诺兰是实拍狂魔,阿汤哥直接是实操狂魔,影片特效运用非常少,几乎角色坐在驾驶舱的戏份,都是实拍。

每个饰演飞行员的演员都经过3个月的飞行训练,其中还包括飞机出意外坠海的逃生演练,以及在航母起飞等戏份,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阿汤哥在航母起飞时在驾驶舱那冲击停顿力,还有高达5G、6G的重力负荷表情,脸部肌肉在G重力的承载下,都是真实细腻的,这些根本演不出来,而是人在G重力负荷下的生理反应。

也正因为如此,相比于前作小范围的驾驶舱取景,这次直接变成了半个POV广角范围的驾驶取景,能看到角色身体物理推力和外面景观是同步的,这让我联想到了《碟中谍6》阿汤哥开直升机那段。

不要小看驾驶舱实拍取景范围的变化,这和同样是实拍的战机画面剪辑叠加起来后,让真实临场感和刺激感都得到指数级增加,更何况这些都是IMAX摄影机拍摄,沉浸感更是加倍。

1986年的第一部,或许受限于当时拍摄条件和其他因素,空战飞行逻辑的镜头语言,看起来还是较为难懂和晦涩,再加上远距拍摄,有时候只看到两架相似飞机在周旋,非战机迷较难分辨机型。

但这些问题在续作可以说是质变的升级,电影工业技术的更新换代,CGI特效都已经可以以假乱真,那真实实拍技术更是能呈现更多丰富的视角,角色愿意亲自上阵实拍,《壮志凌云2》在空中战机飞行镜头语言的逻辑简洁明了,再加上剧情中他们要做的任务单一且贯穿始终,让观众更通俗易懂的理解他们在训练什么,遇到了怎样的危机。

这种训练的压力和难度通过影片不断积累和强化,到最后他们真正去执行任务时,起飞那一刻,观众就能和飞行员同样带着紧张和未知冲向云霄,做足了悬疑和刺激的张力。

这就要聊到这部电影的风格和调性,我觉得阿汤哥在拍了多年的碟中谍系列后,对他的影响那可谓是相当大,这里没有贬义的意思,单纯是一种陈述方式。

《壮志凌云2》除了和第一部联动自我致敬情怀外,其实影片的剧情调性和风格,还有特别是任务的模式处理上,都让我想到了碟中谍系列,特别是《碟中谍4》之后的电影。

比如挑战一项不可能的任务,阿汤哥作为全队leader,制定了一个周全缜密的作战计划,这个计划本身依然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计划,挑战着飞行员的技术和体能上的极限,阿汤哥还要誓死确保他的飞行队友要安全返航。

此外影片设置的幽默桥段和元素,也和他最新的几部碟中谍类似,充满着紧张严肃时刻的调味剂,不多不少刚刚好。

接下来在尽量不剧透的情况下再来聊下剧情和人物,角色的情感积累,和前作有很大的纽带关系,所以建议看《壮志凌云2》之前,先去补课温习前作,会更快速代入。

阿汤哥经历过队友野鹅的离世,始终未能放下埋藏在心底那份愧疚和自责,而这些情感崩溃在见到公鸡(野鹅儿子)后,阿汤哥心里那道未愈合的伤口再次显形。

阿汤哥面临一场苏菲式的选择,是要把公鸡送去冒险完成任务成就公鸡自己,还是让他淘汰做后援打安全牌,让公鸡恨他一辈子。

影片真正的情感力量,也在于阿汤哥和公鸡之间几个回合的文戏转变,做得充实和丰富。

当然,影片真的完美无缺吗,也不至于,影片重点描述的是阿汤哥多年做飞行员心路历程的转变,化解的是内部矛盾和升华,对于反派的塑造影片几乎是忽略不计的。

这也是为了不想去对照现实中具体的国家和地区,重点放在如何隐蔽性的完成任务,反派都懒得去打造细化了。

还有就是阿汤哥的感情戏份,续作女主不再是查理,而是第一部提到的前海军上将的女儿潘妮。

而潘妮在影片的作用,emmm……我只能说单纯就是为了迎合第一部阿汤哥也有一位女性朋友的作用,仅此而已,潘妮在剧情推进上,我觉得比第一部的查理还要小一些,起码查理和阿汤哥船戏,还有一首经典的《Take My Breath Away》。

说更直接点,如果潘妮的戏份在影片中被拿掉,丝毫不会影响到这部电影剧情的发展,甚至连阿汤哥情感的转变和释怀都不会有影响,就是这么没有存在感。

总的来说,《壮志凌云2》和第一部一样,依靠了阿汤哥的魅力,独当一面,让影片增分不少。

《壮志凌云2》胜在了临场感爆棚的刺激过瘾的战机训练和任务,肾上腺素直线上升。视听语言再次挑战了电影工业天花板,打造了一部典型好莱坞模式商业极致化的爽片,不管从剧情,角色塑造,还有观影效果上,都做到了不错的平衡。

但如果要纵向对比同样成功的碟中谍系列,影片还少了现实层面现今混乱局势的反思,以及反派丰富立体的塑造,或者说这根本就不是《壮志凌云2》讲述的重点,所以也少了故事的厚重感。

不过这也很容易理解了,毕竟碟中谍更为虚构所以大胆,伊森特工面对更为复杂的局势和人际关系,影射出来的问题也更为值得玩味,还能偶尔讽刺下美国的官僚体系,显得也更为国际化了。

 短评

4.5滿載對80年代情懷的美好致敬,同時也是阿湯哥電影職人精神的極致展現,全片幾乎都在紅眼眶度過,好在昨天有重看一遍,情感完全高度共鳴,所有小細節都好感動,這幾年消費80年代情懷最成功的一部,方基墨抱病回歸客串無敵感謝,片尾緬懷東尼史考特更是感動萬分。《捍衛戰士:獨行俠》是一部會讓在天之靈的東尼史考特驕傲的續集,也是阿湯哥從影多年英雄形象的迴光返照,以電影人到不能再電影人的極限消費情懷,角色刻畫同時還飽滿動人,雖然說後面的情節也是有點異想天開,但是以服務角色為前提的異想天開,開頭重重舉起,結尾輕輕放下,30多年的愧疚與遺憾都在這場任務化解了,老兵終有被淘汰的一天,但是在這一天到來前,他仍會在前線翱翔天際,獨行俠精神將會從耳順之年重新出發,直到他再也飛不動的一天。永遠的獨行俠,永遠的湯姆克魯斯

10分钟前
  • Puff
  • 推荐

服了,俗套情节也可以拍得这么精彩。

11分钟前
  • 兔尔爺
  • 推荐

好莱坞黄金时代的回光返照。

12分钟前
  • 蓝詹
  • 力荐

用2022年的技术拍出了一部属于90年代的电影。

13分钟前
  • 四六時夢中ー
  • 力荐

Typical劇情,Typical帥氣,Typical熱血,Typical煽情,Typical好看。

16分钟前
  • Saiman.Leung
  • 力荐

电影用一种非常老套、通俗但又格外燃且易懂的方式,完成的是一个人跨越35年的成长和沉淀。无论当年的意气风发,如今的志在千里,无论父辈与子辈的和解与承接,还是那些烂俗的爱情桥段…你可能会挑出这部电影的毛病,但你却不能否认它让人看得屏气凝神;全片散发的那份经典好莱坞的范儿、以及它煽情却绝不滥情的做法,绝对称得上是近几年最好的美国主旋律电影。

20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MD又被漂亮国装到了!秒秒都是荷尔蒙!这才是no time to die!

21分钟前
  • Axxy
  • 力荐

阿汤哥60了还得从女友家阁楼窗户逃跑……

24分钟前
  • 头晨
  • 力荐

看评论讲是美国战狼有笑到,竟也是无法反驳,剧情确实,由他们咋说就咋说吧哈哈。但是阿汤这样子几十年如一日的银幕巨星真是太宝贵了,他很帅,而且也知道自己怎样最帅,并严格要求自己保持这么帅,很是佩服。而且我也可以get到Miles Teller的帅,就是当下好莱坞最流行的丑帅嘛!哈哈哈😄

2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感觉在看吴京开飞机..

33分钟前
  • 无码.
  • 还行

带走呼吸36年

38分钟前
  • 咯咯精
  • 力荐

60岁依然六块腹肌在沙滩上和年轻男孩打球毫无违和感,or临退休依然专业技术第一没有后人超越,说不清这两项哪一样更容易成为中年男人的porn。Mark一下270度银幕初体验。

39分钟前
  • Sophie Z
  • 推荐

美式主旋律电影🎦,观影人群也是一样的中年男人和学校组织来看的学生们。如果你觉得独行侠>战狼2,那么一些事出了问题

41分钟前
  • Bonanza
  • 较差

情节非常俗套,开头酒吧那场戏那种充满toxic masculinity的气氛让我非常不适。但是讲作战方法讲得非常清晰,尤其是和《信条》最后比起来,讲得太易懂了,很好。整场电影下来感觉像是去游乐园坐了一个小时的过山车,很紧张很刺激。真想看看幕后花絮,看看是怎么拍的。候选团队里塞了一亚男一亚女,却一个镜头都懒得给,让人心酸。

42分钟前
  • 奋斗的大象🐘
  • 推荐

#Cannes2022 第四场。请一定要在IMAX大银幕上看这部片!一定要在IMAX上看!壮阔的空战+飞行场面爽爆,是一部在各方面都完美升级的电影,且“传承”亦成为这一集的主题。第一部中Goose的离开成为了这一部的戏核,并由此衍生出老一辈空军人与新一代之间精神的承继、空军飞行员执行任务与家人之间的挂怀、Pete与Goose的儿子之间如父如子的情感、他们在完成任务时的互相守护。在高原、冰雪、蓝天下的广阔画面,将自然美景与战事的激烈尽收眼底,整部电影的叙事结构和色调也非常复古。

46分钟前
  • 胖胖Panda
  • 推荐

虽然对第一部无感,但这绝对是给全球所有主旋律/征兵广告商业大片设立的一个标杆,即便是执行任务环节有点跳戏碟中谍,但丝毫不尴尬,也丝毫不掩饰温柔又豪情的底色,阿汤哥带领全剧组做到了视听与情怀上的本垒打。国内影人一定要好好看、好好学,把这些小九九琢磨出味道来了,献礼片也就不那么难看了。

47分钟前
  • 可樂咖啡君
  • 力荐

阿汤哥,六十岁,还能演,还这么帅。世界上还有什么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吗?

51分钟前
  • sunevivi
  • 力荐

标准的好莱坞三段式结构,标准的美国征兵宣传片,标准的发达电影工业打造出的流水线产品,但竟然已经是2022年院线最佳了:)

52分钟前
  • 麻薯奶油波波兔
  • 推荐

阿汤在片里片外掌控了一切,结果他成了这个片的最大负资产。有他在一切其他人物都成了摆设,但他自己衰老的体态容颜早已镇不住场子。导演水平太差,文戏全是水词儿,情绪魅力、剧情张力和荷尔蒙感荡然无存,连沙滩上打橄榄球的造型都拗得不能再土鳖。影片结尾忽然转型成了偷飞机搞笑片,颇得《反斗神鹰》精髓。出了影院,回想这高潮部分执行的是啥任务:轰炸固定目标早就是无人机的活儿了,为什么要让六十岁的老头开着几千万美金的战斗机去玩儿,偷来的闲置F-14不但油箱是满的,在通讯雷达全无的盲飞情况下居然能稳稳得找到大海中游弋的航母。最后,顶尖精英万里挑一的海军飞行员学校非得找一个戴金丝边眼镜的后座火控去顶直冲云霄的压力么?就不怕镜片压碎在眼睛里?怀念四十年前托尼斯科特的基情荷尔蒙张力,那位最被忽视的好莱坞商业电影大师。

57分钟前
  • 九苍
  • 较差

感觉碟中谍系列对老当益壮阿汤哥影响不小呀,结构挺类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简约不简单,文戏,幽默元素比想象中多。在碟中谍玩极限觉得还不过瘾,在壮志凌云2里又真自己玩起了开飞机。算是战机类型电影工业一个天花板。角色关系和第一部连结紧密,没看过或忘记第一部刚开始比较难代入,影片打各种情怀牌和自我致敬联动。好莱坞商业类型片模式打磨平衡的大爽片。

58分钟前
  • 大聪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