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激流

HD中字

主演:约翰·卡萨维蒂,吉娜·罗兰兹,西摩·卡塞尔,戴安娜·阿伯特,Jakob Shaw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8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爱的激流 剧照 NO.1爱的激流 剧照 NO.2爱的激流 剧照 NO.3爱的激流 剧照 NO.4爱的激流 剧照 NO.5爱的激流 剧照 NO.6爱的激流 剧照 NO.13爱的激流 剧照 NO.14爱的激流 剧照 NO.15爱的激流 剧照 NO.16爱的激流 剧照 NO.17爱的激流 剧照 NO.18爱的激流 剧照 NO.19爱的激流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爱的激流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这部电影描述了一位作家哈蒙(John Cassavetes饰)和他的妹妹莎拉(Gena Rowlands饰)生命中的几天。电影中的大部分情节都是在哈蒙的家里发生的,他们在生活中挣扎:哈蒙过着极其颓废的生活,靠酒、烟、以及一段段短期的和女人的关系度日:或者是工作关系认识的女人,或是娱乐场所认识的女人。他也是一个非常不称职的父亲,把自己12岁的儿子扔在酒店的旅馆里里,甚至还教他学喝酒。而他的妹妹莎拉因为她的疯狂的言行正在和自己的丈夫离婚,她的女儿想要和父亲生活在一起,这给她极大的伤害,几乎精神崩溃。在电影的结尾,莎拉离开了哈蒙的家,和另外一个男人在一起,而哈蒙走到银幕前给观众说再见,也和自己的生命告别。GNZ48女团剧场公演荒谬无稽你睡着的时候外星人2014577计划重案组女警 第三季灼人秘密甜蜜幼儿园2灰与幻想的格林姆迦尔天堂谷大冒险橘子郡豪宅第一季原始生活21天第一季无冕霸王红色追击令超能计划来自星星的你国语吉米・布莱克史密斯的圣歌女子高中生的虚度日常真人版孪生陌生人飞驰吧!少年第二季空降任务 囧爸喜事2023难道不浪漫地平线2020堤亚穆帝国物语~从断头台开始,公主重生后的逆转人生~蛇形行动塔玛拉谁都渴望遇见你亲爱的首席官贪婪2022离婚第三季反斗狂奔夺帅(粤语版)一个唱,一个不唱邻家女孩夏小姐的先婚后爱2玩叛游戏安东尼·波登:未知之旅 第一季火鸳鸯熊出没·狂野大陆

 长篇影评

 1 ) 不加掩饰地快乐涌现于痛苦之中

纯粹的抽烟喝酒吸毒买性等等行为,为了迷惑心灵上从未停止过空虚黑洞的多愁善感浪漫想象力。看看他们还剩下什么,身体体力、时间、金钱,男女主角,兄妹相称,相互靠拢,共同感受着最为响亮的人生哀歌。

女主角,迷失于她的焦虑、满足的希望,以及一个梦想帮助所有人不可捉摸的陌生的自己。迷失于爱这字是动词还是名词的理解。在她充满母性般又稚气的话语中,一边宣称爱的现实胜过肉欲的现实,一边却无法找到一条自我出路。

男主角,让我想到几个认识的人,听说他们睡觉必须要身边有人,必须要吃药,不然睡不了觉。让我感到一种僵化的、死气沉沉的热烈。

 2 ) Love is a stream.Love never stops

哈蒙对于爱的观点是绝望的,对于他来说“爱已死”。内心的空洞只能依靠不断获取的,无数的短暂之爱来填补。

而对于莎拉来说,爱是一道激流,它永不停止,生生不息。她的爱过于强烈,过于泛滥,以至于丈夫和女儿都选择离开了她。

对于前者来说,基于精神上的爱已经幻灭,他所能获取以及想要获取的只是基于肉体的性爱。他难道真的完全排斥爱吗?当儿子哭着对他表达爱意时,对哈蒙面孔的镜头特写却又向我们展示了他的稍许动容。他可能不相信爱,但爱的力量仍然可以撼动坚如磐石的心。

而莎拉所痛苦的不是无法去爱,而是没有回应的爱。莎拉的爱就像一道激流,它虽永不停止,但也让人害怕。爱情从来都是相互的,不被回应的爱终究是莎拉一个人的独角戏,正如梦里的她妄图通过变成丑角来挽回丈夫和女儿的心。

电影的结尾是绝望的。莎拉的爱需要找到发泄的对象,正如洪水需要排泄口,于是在一个暴风雨的夜里,莎拉和一个在保龄球馆里认识的男子离开了。爱重新找到了对象,莎拉也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而在与莎拉一起生活的过程中,由于对莎拉的亲情而逐渐变得学会去爱的哈蒙,却只能目睹妹妹的离开。对于哈蒙来说,是妹妹让他重新相信爱,重新学会去爱,妹妹的离开,无异于爱的离开,就像一个快要愈合的伤口重新撕裂开来。这个结尾对于哈蒙来说太过于残忍,爱还未成形,就被夺走。音乐与暴风雨吹打玻璃的刻画都成了哈蒙内心孤独,失望,渴望爱的心理外化。最后的挥帽执意更让这份孤独具备厚度。

爱是一道激流,它也曾在不相信爱的人心中短暂的流淌。我更倾向于这样的理解——哈蒙雨夜后会开始学习如何去爱,尽管电影的结尾是如此悲伤绝望,因为爱是生生不息的。

 3 ) FIFF17丨DAY7《爱的激流》:在歇斯底里中全面瓦解

第17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7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爱的激流》,下面请看前线苦命兄妹们面对生活着魔般的评价了!

Catcatcatyang:

Cassavetes怎么拍Gena都太欲了吧。

一一:

Gena Rowlands的表演令人难以忽视。

Spy Liu:

电影对爱的刻画很浪漫,所以没有人陪的小朋友不喜欢。

松野空松:

妹妹和哥哥是两个不同方向湍急了的激流,只有当他们在一起才会出现最大的毁灭性,才会意识到激流中的沉重,只是对我而言,也太湍急了。

迷幻松饼:

混乱又癫狂。如果说妹妹爱如激流一般,哥哥就是卷席在激流里什么都抓不住的落叶。几处的光影非常美。我这里用到李安的一句话: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旺仔小狗:

怎么说呢,卡萨维茨加上他老婆,戏就已经成功了三分之二。/另外,卡萨维茨爱破墙的原因可能的确是因为他知道他离观众的皮肤和肢体有多么接近,这让我永远喜欢他电影里那股神经质的无理。

Pincent:

音乐与疏离感的镜头设计以及演员神经质情绪化的表演形成的氛围很喜欢,如此孤独,破碎的生活映在暴风雨夜的迷离灯火下。改编自戏剧,必然具有戏剧感,“爱是……”的口号就要借主角之口讲出来,那段梦境直接是音乐剧了,戏剧演绎想到《爵士春秋》。

盆满钵满赵+:

混乱、孤独、无解、绝望…随着双重梦境和一场大雨将整个戏剧推向高潮,惊叹这场大雨的设置。或许梦境是真正的解脱,唯一一个可以像激流一般涌进自己的意识,而那些寻求过的方法都是徒劳,而这样的梦境是属于幸运的人的,激流般的爱也属于幸运的人。突然中止又出现的音乐太恶趣味了。

大钊:

卡萨维蒂可能是最会描写中产阶层社交生活的导演,你们在电影里看到爱的暴力,我更多感受到低配版的《闻香识女人》,也就是说,我对男主哈蒙是有认同共情的,他的生活不是简单的“颓废”,相反,他在“爱的激流”中更像一个冲浪者,妹妹莎拉则卷入爱的漩涡,精神崩溃。不敌《面孔》惊艳,再多看几部。

Donnie:

他始终不明白,在她心中,家庭的基础是爱,可最后她已经无法离开家庭生活,于是明知自己如小丑一般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回去。 他也不会明白,她是一个如此坚守纯粹之爱的人,不是神经症是爱之切,她的爱如激流源源不断互相冲撞。最后梦那两段真是神来之笔。这是一个缓缓流淌越陷越深的故事。

我们敏熙:

爱是激流,胆敢踏入的人必将粉身碎骨。Like siblings, like lovers. 爱情的暴力性,观影过程中被暴力性的影像和情感不断击溃,非常痛苦,但当抵达至最后的暴风雨夜时,却又有如枯井生泉,好似登山,道阻且长,但当你真正到达顶点时,整个人都会被所有的情感吞噬。是真正把影像拍出物理质感的影片,不流畅,但如激流汹涌扑面而来。Still too much for me.

欧.尹:

84年片单中最期待的一部,所以也是最失望的一部。兄妹各自站在爱的天平的两端,导演通过这两个人物反复挖掘对爱的索求与对爱的背离后面的无力感,然而So What?我无法从远离实际的人物、索然无味的关系设定、似乎毫无重心的文本以及奇怪且不好看的运镜剪辑中获得共情,音乐也不好听。至于广受好评的吉娜•罗兰茨的表演,感觉她好像是全程在某个表演类综艺上给影坛后进们做导师示范。

苍山古井空对月:

渴望爱却缺乏爱之能力的人,爱如河流,并不汹涌却会细细流淌。有明暗层次的布光、大量门框以及遮挡构图传递出人与人的距离感,一些对话场面使用固定镜头除了同样衬托距离感,还使得角色的表情与肢体成为画面的焦点,使得这些元素成为观众走进角色内心的窗口。不过影片较为着重于刻画角色的爱之能力的缺失,但是对于这方面的前因着墨较少,所以对于角色的情绪状态的感知与体会总有抽离感。

子夜无人:

几个印象深刻的画面,孩子的头破血流,Gena打保龄球,然后是他们兄妹之间达成了谁也照顾不好别人的默契。我看见的依然是关于“爱无能”之人的困局,华丽都是支离破碎的、浪漫都是稀里糊涂的、生活是需要把自己灌到烂醉如泥才能过下去的,那种颓废的人物状态不断冲击着影像被动树起的防御力,在结尾的舞台剧和暴风雨中终于彻底瓦解,无论是灵魂发出共鸣的爱也好,还是肉身直接注满的麻醉剂也好,都活不到下一夜。

DAY7的主竞赛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4 ) 爱的激流

电影中的大部分情节都是在哈蒙的家里发生的,他们在生活中挣扎:哈蒙过着极其颓废的生活,靠酒、烟、以及一段段短期的和女人的关系度日:或者是工作关系认识的女人,或是娱乐场所认识的女人。他也是一个非常不称职的父亲,把自己12岁的儿子扔在酒店的旅馆里里,甚至还教他学喝酒。而他的妹妹莎拉因为她的疯狂的言行正在和自己的丈夫离婚,她的女儿想要和父亲生活在一起,这给她极大的伤害,几乎精神崩溃。

 5 ) 激情过后,她开始抑郁

不知何时开始,我们的生活逐渐的步入到了快车道,吃饭讲求快节奏,慢斯条理的精心烹饪的美食逐渐的退出了大众的餐桌,而快餐式的美食开始风靡,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方式开始被嫌弃,超前开发,加班赶进度成了常态。我们不再享受延迟的快乐,却非常依赖及时行乐。等待不再有乐趣,而即时的获取被大家所追。

生活是如此,别的事情同样,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讲述的也是快节奏,不过在本片中,快节奏的故事的背后更多的是凄凉以及更深的颓废。

《爱的激流》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哈蒙的作家的故事,他的故事中伴随着妹妹莎拉的生活,两个人都是非常放肆的一类人,他们习惯了享受不间断的刺激,从而选择了放弃长久的快感。细水长流的生活显然不是哈蒙喜欢的对象,而对于莎拉来说,肆意妄为这个词语虽然是贬义,但却能很好的总结她的趣味。

哈蒙跟莎拉都面临了生活的困境,两个人的婚姻都是不幸的,哈蒙因为多情而拥有着两个孩子,但却没有尽到一个父亲该有的责任,莎拉习惯在离婚后带着自己的女儿,然而女儿的内心深处却对于这个亲生母亲满是畏惧。

哈蒙跟莎拉可以做好任何的事情,但是却处理不好自己的情感问题,哈蒙处处留情,且跟自己认识的每一个异性都渴望发生关系,但这种短暂的快乐给予哈蒙的好心情并不会持续很久,因此,哈蒙不断地超前消费着自己的热情,他不敢停下来,因为停下来的空虚会彻底地毁掉自己。

莎拉跟哈蒙的处境是一样的,因为自己的歇斯底里,莎拉的婚姻并没有跟别人一样充满趣味。丈夫最终没法忍受神经质的莎拉,于是,离婚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离婚后的莎拉却不愿意接受一个全新的自己,他不断地跟前夫取得联系,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对前夫的某种感情给与生活中的自己予刺激,这样做,莎拉才能更好的生活下去。跟哈蒙一样,看似疯疯癫癫的莎拉不过是用这种疯癫麻醉自己。

生活需要的是什么?是哈蒙跟莎拉的这种激流飘荡,还是跟别人一样的细水长流。本片甩给了我们一个问题,但却不给出明确的定义。莎拉跟哈蒙的生活看上去忙碌中有着条理,但却不是快乐延续的最好的方式,生活会给他们一个启示或者是答案,但他们自己本就不愿意接受。

哈蒙不愿意接受自己的孩子的原因是因为责任,一旦有了责任,哈蒙便不能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一旦有了责任,哈蒙就必须成立一个家庭,或者担当一个新的角色。对于新角色,哈蒙不论是能否担当得好,都有一种天生的畏惧。哈蒙不愿意自己的孩子束缚自己,这种束缚对于哈蒙来说与自己的天性相悖,而且在被束缚之后,哈蒙无法想象那时候的自己。

于是,哈蒙不断地通过买醉来结识一个又一个的女人,这些女人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属于哈蒙被自己的“怦然心动”所指引,但都会给哈蒙带来短暂的快乐,这种快乐是需要延续的,但这种短暂的快乐也注定无法长久。所以哈蒙必须要不断地给自己注入这种快乐,永不停歇,一旦哈蒙停下来之后,这种快乐产生的副作用就会反噬他,哈蒙也就会陷入到更深的恐惧当中去。

莎拉也是一个对于细水长流的情感或者是生活并不感兴趣的人,莎拉是一个性格非常多变的女人,因此,普通人无法理解这种炽热如火且激流飘荡的情感。莎拉的生活只有哈蒙能理解,这两兄妹肆意游戏的人间却没法接受这样的人的存在。

莎拉在跟自己的前夫和女儿一起交流并不怎么顺畅,而难以把握自己的情感的莎拉也时常会有更加冲动的想法。莎拉喜欢做一个主导者,让一切随着自己的心情发生变化,即使是在梦里,即使是跟自己的家人在一起,莎拉依旧是主导着几个人的快乐程度。而这样的莎拉在现实中确实是无人可以忍受。

爱情是什么,有的人喜欢细水长流,有的人喜欢激情似火,不论是哪一种表达方式,人总会在收益的同时付出代价,有的人对于这种代价无所谓,有的人则有所忌惮。前者选择了莎拉哈蒙一样的人生,后者则更像是本片中的普通人。

当一个人超前消费自己的情感生活的时候,注定在某一次的暂停之后,会陷入到深深的颓废当中。延迟的快乐的最好的一点莫过于让这种快乐持续的时间很长,长到你足以迎来下一刻的欢愉。哈蒙跟莎拉或许懂这个道理,但他们却没有任何前进的动力,因为爱的激流已经耗尽了自己。

……

你好,再见

 6 ) 信仰爱

       “我唯一感兴趣的是爱,以及对爱的需求。”约翰•卡萨维茨如是说。

        要理解卡萨维茨的电影其实很简单,因为它们反复在论述着关于爱的付出与索取,但通往爱之伊甸园的旅途却异常艰辛。卡萨维茨是人类情感最深邃的洞察者,他的电影有那种完全有悖于好莱坞经典叙事的影像风格,在罗杰•艾伯特看来,卡萨维茨是那种屈指可数的拥有极其鲜明个人特色的导演,你会通过他影片中的任何一个镜头认出他来,因为卡萨维茨电影中的主人公总是在独自呓语、争吵、沉思或者伴随着音乐跳舞,他们渴望爱,却又不知道如何付出与接受爱,但是“上帝呀,他们为此又是多么地努力呀!”

        卡萨维茨在1959年(几乎与当时的法国新浪潮同时期)拍摄了处女作《影子》,这部电影迄今都被认为是美国独立电影的开山之作,卡萨维茨也被推崇为美国独立电影的宗师。但在美国商业化程度极高的制片体制下,独立电影的生存空间极其有限。作为一位电影天才,卡萨维茨在30余年的导演生涯中只完成了大约12部长片,其中部分还从来没有公开发行过。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作品都属于美国电影史上最具作者特色的杰作。卡萨维茨的独立电影之路往往伴随着难以预料的挑战。因为拍片成本问题,卡萨维茨不得不连续出演主流影片获得片酬进行补贴,让自己的亲戚出演电影来节约成本,甚至将自己的家作为外景地。卡萨维茨对好莱坞主流制片体制的挑战如同希绪弗斯般英勇,“我在制片厂学到一件事:你不能同时满足他们和你自己。”因此很多人将卡萨维茨和好莱坞另一位不得志的电影天才奥森•威尔斯相提并论,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才让我们认识到美国电影的另一种不朽与伟大。

        卡萨维茨1984年的作品《爱的激流》被公认为他的晚期代表作,这部情感醇厚的动人经典也是卡萨维茨所有电影中在标题就直接出现“爱”这个字眼的。影片改编自卡萨维茨和他的表演小组创作的一个话剧,但和其他话剧改编的电影相比,《爱的激流》仍然出现了大量电影所特有的语言。在好莱坞之前的话剧改编经典中,如在《欲望号街车》、《长夜漫漫路迢迢》、《灵欲春宵》中,成功还是过多依靠剧本和表演,其中能发现大量话剧痕迹。《爱的激流》虽然也是室内戏为主,但卡萨维茨通过他天才的镜头移动和场景构造让影片变得异常生动。卡萨维茨电影中的镜头总是以一种极其细微的方式移动,让观众在不觉察到镜头运动的情况下感受到空间中的情感流动。如在莎拉离婚谈判那一段中,摄影机多次直接将镜头对准了倾听者,而不是说话的人,而镜头的上下左右的细微运动也暗示着人物此刻情绪的波动。在拍摄室内场景时,卡萨维茨又善于运用门、窗等制造景框效果,同时割裂人物。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影片中多次出现莎拉的梦境和罗伯特的幻觉,这些场景美好又残忍,它们大大扩展了电影的主题。

       影片虽名为《爱的激流》,但同卡萨维茨之前的作品一样都在诉说着爱之不可能。卡萨维茨的电影永远都是他自身的投射,在卡萨维茨过世前两周,他打电话给他的友人“我去世后如果有人问你我究竟是怎样的人?请你回答他,去看我的电影吧!”卡萨维茨的电影具有某种感人至深的魔力就在于这是导演真实心灵的投射,它的私人性质,不妥协的态度,铭刻着鲜明的卡萨维茨标签。卡萨维茨喜欢烟、酒和音乐,在这部《爱的激流》中这三种元素几乎贯穿了影片的每个场景。但这三者又是痛苦、孤独与迷茫的代名词,所以《爱的激流》始终被一种无法摆脱的忧伤所困扰,在冷峻的影像中暗涌着炽热的激流。

       “爱就是奔流不息的激流”卡萨维茨在影片中让吉娜•罗兰茨饰演的莎拉两次说出这句话,对于莎拉来说,他刚刚经历了婚姻失败的打击,原本选择和她生活的女儿在最后时刻决定跟随父亲,虽然她已经不再爱自己的丈夫了,但她的感情全部转移到了女儿身上,她认为爱是一种强烈、汹涌的情感,但却得不到认同,她的爱是疯狂的,为了博得丈夫与女儿的好感,她甚至幻想自己变成一位蹩脚的魔术师,还表演跳板跳水。影片最后,在暴雨之夜,她选择和在打保龄球时认识的男人离开,去追求一种更加激烈的爱。但卡萨维茨饰演的弟弟罗伯特则完全不同(本来该角色是由乔•沃尔特饰演,但开拍前几天,他临时退出,才成就了卡萨维茨和罗兰茨夫妻俩的姐弟情),他早已对爱失去了信心,也许在他看来,爱的激流就像是海浪,来得快,去得也快。他沉迷于短暂的情爱关系,喜欢上一个黑人女歌手,甚至与她母亲相谈甚欢,可是到了另一个早晨,他还是选择回到另一堆女人中去。他不信任家庭与婚姻,不相信爱能靠婚姻的形式去维护,自己的儿子出生后就从来没见过他,后来带儿子去旅行,就把他一个人留在旅馆房间里,还纵容他抽烟、喝酒。莎拉内心充满了爱,却无处释放,最终内心崩溃;而罗伯特内心空虚,需要外部源源不断地填充。每个人对爱都有自己的理解,但这种理解却不被你所爱的人理解,这往往就是悲剧发生的原因。

        罗杰•艾伯特有个经典论断,他说在卡萨维茨的电影中永远是吉娜•罗兰茨而不是男主角在扮演卡萨维茨本人。顺着艾伯特的这个理论,我们能找到另一条通往卡萨维茨电影的路径。吉娜•罗兰茨几乎出现在了所有卡萨维茨的重要作品中,从《面孔》中被虚伪婚姻所累的妻子,到《权势下的女人》中想做好妻子而不得的女人,再到《夜无边》中产生自我怀疑的大明星,罗兰茨奉献了一次次精彩的表演,卡萨维茨说“表演就是表达很多的情感”,罗兰茨出现在卡萨维茨的电影中就代表了电影最核心的情感力量,金发与墨镜是她的标志(王家卫也在《重庆森林》中让林青霞致敬了罗兰茨),诠释孤独与痛苦则是她的任务。回顾罗兰茨的这些角色,她们痛苦、迷惑,往往深陷精神疾病的困扰而选择了歇斯底里的发泄,这些女性形象独立于以往美国电影中善良(或者邪恶)的刻板定调,诠释出一种超越身份与性别的表达方式,她们就如同《邦尼与克莱德》、《不结婚的女人》、《五支歌》等好莱坞“另类”经典电影中的女性,逃离家庭教条的束缚,追求自我与自由的人生态度。在《爱的激流》中,罗兰茨饰演的莎拉住进弟弟的家,并给他带来的一大群动物,这绝对是影片的精彩一笔,突发奇想的莎拉选择让宠物来为罗伯特作伴,是想让他找到爱的寄托,她似乎明白,自己并不能承担起这个责任。

        爱是私人的事,所以卡萨维茨选择了家庭录像式的即兴风格,但这看似随意的背后却是卡萨维茨精心排演的结果,在拍摄过程中,摄影机又总能扑捉到那最感人的一刻,再也没有谁的电影比卡萨维茨更加令人心碎了,那个暴雨的夜晚,姐弟告别,罗伯特面向摄影机和观众挥帽告别,谁又能想到,这部电影竟是卡萨维茨最后一部重要作品,此后他一直饱受病痛的折磨。“你真的爱我吗?”、“你用什么来打赌?--爱!”当我再回忆起这些对白时,也明白了卡萨维茨仍然是怀有爱和勇气的,他对爱的信仰也从来没有消弭。

 短评

约翰·卡萨维茨与妻子吉娜·罗兰兹合作的本片更是获得了除票房以外的所有肯定。本片结尾处,卡萨维茨看着小狗时的微笑,并非剧本安排,而是会心而露。非常崇拜卡萨维茨的日本导演青山真治说,“这个微笑是一抹神迹,我一生都在追求这样的一个微笑。

4分钟前
  • 游坦
  • 推荐

1一般来说梦境作为重头戏不回连着两次出现在电影里,一般来说重头戏不会集中出现在电影快要结尾的时候。大胆的叙事结构,宣言着卡索维茨电影的独立性。2而吉娜罗兰兹也不是以往好莱坞丰乳肥臀的金发美女,而是一种绝对的女王气场,冷酷,神秘,高贵,神经质。对,凯特·布兰切特是她的形象延续

7分钟前
  • 荒也
  • 力荐

20190616@影城重看 4.5 片如其名,如激流湍急,放飞到近似狂妄放肆,人生是“自杀、离婚、破碎的誓言、酗酒的小孩”,无人陪伴无法入睡,只能相信对自己没有所求的上了年纪的女人,行李累赘堆积如山,日夜买醉,狂风暴雨般写尽时代的精神危机,我唯一的疑问是这位作家究竟在什么时候写作……

10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推荐

激情而绝望,能量好强大。爱之谜和人的孤独本质是卡萨维茨最深的恐惧吗?他好悲观,却又好sentimental呀。室内戏大爱。[edit]后劲儿太足了,几天后改五星...【btw某热门短评真的笑pee,连卡萨维茨和卡索维茨都分不清楚,还一顿瞎几把给人家安排童年阴影嫌人家自怨自艾了,“我这个弱智理解不了的就是阴影和畸形,empathy玩儿蛋去吧” 傻逼】

15分钟前
  • JulianaFrink
  • 力荐

一些地方确实动人。虽然应该理解了想要表达、表现什么,但没办法,难有共鸣,大概是因为内心一直是一种小孩子般天真的状态,对这种沧桑、复杂和孤独,对无处释放的笨拙的激情和随波逐流的消极绝望都没法体会吧。相应地,拍法上我也偏好一种更加隐忍或者更加荒诞的表达,这个片子对我来说还是太温吞了。

18分钟前
  • 离净语
  • 还行

角色太自恋,尤其是卡萨维茨本人的演出,受不了。卡萨维茨是表现化的自然主义,骨子里有种做作。2.5

21分钟前
  • LOOK
  • 较差

你本就不曾拥有,又何谈失去?爱是溪流,涓涓流淌永不停,但爱强到如洪水就会让人窒息。。。电影的音乐那么好,风格是那么的即兴而写实。。。

23分钟前
  • 琧婯
  • 推荐

这片倒是让人更全面地看待到处留情的人以及没有自我的爱,那种绝望感真切啊,爱如果以无所求为定义,也只有孩子和老人了,要爱的话就会受伤,要爱的话就会看不清自己和别人,要爱的话就会有触碰不到的秘境,总会陷入你觉得这是爱,我觉得那是爱,我没法按你的需求给爱,给的明明是爱,但你却不在乎、收不到,那种双向流通、双方受用的lovestream太难得了,多少都会像场没人捧场的独角戏,兄妹俩一个想要自由,但对方要的是依赖,一个想要相伴,但对方要的是自由,虽然两个人生活一团糟,但并非完全没有闪光点,互补的两人在一起对爱进行了反思,但最终又似乎回到了原样,再度让人慨叹爱有多不可能,妹妹因一个美梦而想要破镜重圆,哥哥刚想学着照顾妹妹,但妹妹的离开则让他体验到了他曾施加于他人的痛苦——我需要你,但你不是我的唯一~

24分钟前
  • stillme820
  • 推荐

勉强及格。能明显感到卡萨维茨扔出了一些情景,让演员沉浸、发挥。在屋里纠集一堆女人同居、临时照顾从未谋面的儿子时又令后者崩溃的浪荡兄长,和他离婚时遭遇丈夫、女儿双重抛弃引发精神障碍的妹妹重逢了,两个爱无能的孤寂人物,并未让彼此生活有好转,倒是引发了哥哥一些似有似无的顿悟(其实这也可能让哥哥面临之后的失控,毕竟这些年的胡作非为才是他的正常态)。卡萨维茨依旧不循章法无法预判,这也是他的电影自有悬念吸引人看下去的原因,而在一些外景或者大群演场面上,其实完成的都是毫不含糊,作为导演他有真正的对风格的掌控力,不过这片子令角色始终纠结对“爱的激流”的执念,可这套说辞在全片内容上并未得到什么支撑,也没得到阐述,更多是依附人物状态的障眼法,脱不了无病呻吟的意思。另外那只红狗总在罗兰兹身边鬼头鬼脑的偷窥挺有趣了

29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我的生活真惨,我该如何变得更有创造力???” 震颤之作,黑色幽默的混乱、喜怒悲的碰撞、对人生虚无的哭喊,在自相矛盾的人物和动机之中擦出了爆炸性的火花,惊了,爱哪是激流,卡索维茨+罗兰兹才是激流!【2017.09.28 @MoMA in 35mm】

34分钟前
  • TWY
  • 力荐

可能是今早刚好读完《斯通纳》的缘故,看这部电影时,我的脑海里仍然不断回旋着有关密苏里大学的那些暗影。某程度上,这两部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是一致的,生活是否值得过下去呢?你还在期待什么呢?我呢?阅读或观看一种孤寂,也不过以此为水分栽种自身的孤寂罢了。

37分钟前
  • 电个爆炸头
  • 推荐

膜拜卡神!生活就是不断的自我毁灭,而爱则是奔腾不息的激流,仍然是卡萨维茨家庭录像带式的风格,但其中每个画面每个片段都饱含深情,对情感的探讨如此地冷峻犀利醇厚又激烈,仿佛一次来自心灵深处的暴风骤雨,镜头看似随意却又精心架构,这般混乱又优雅,迷茫又迷人的电影只属于卡萨维茨

38分钟前
  • 幽灵不会哭
  • 力荐

通过自毁来试图证明自己在他人眼中卑微的存在,残酷的电影,集真实与幻觉于一体... 卡萨维茨和罗兰兹真是太棒了,太棒了!T_T

43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2019.6.16. 爱是激流。这一场 真是 惊心动魄。

46分钟前
  • vivi
  • 推荐

爱是什么?如此宏大的问题,没有人有可能给出终极答案。但在所有勇于尝试的人之中,卡萨维蒂走得最远。他的男角色看上去滥情、放荡、愤世嫉俗,他的女角色好像十分敏感、神经质、戏剧化。但他们其实都是最纯的最真挚的爱的力量,都在追求最纯的最真挚的爱,不肯接受一丁点的折扣和妥协。在他最后的这部杰作《爱的激流》里,爱延申到任何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可卡萨维蒂不给他的主人公们任何团圆或解决的机会。她风尘仆仆地来找他,他就要带着头次见面的儿子飞去维加斯;他终于照顾起动物来,她却要去拥抱爱情转移后的另一个胸膛。最终在宇宙量级的爱的激流里,有的人要奋不顾身地冲进雨幕,有的人则孤独地隔窗看雨。一切都还没结束,这部爱的悲喜剧依然在继续。

48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力荐

2019-6-15重看;4.5;孤独的狂欢,无爱的绝望,如此虚张声势,如此高昂我高贵的头颅,如此销蚀生命的热力,不过是苦苦哀求爱的降临,而我们永恒的命运不过是被困在彼此孤绝的天地里大声疾呼。爱是一股永不停歇的激流,爱是一门艺术。吉娜·罗兰兹太适合神经质演绎。

5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Cassavetes为我挚爱导演,此一事实今生不变。Gena为我挚爱女伶,此一事实今生不变。

52分钟前
  • 胖大海
  • 力荐

9.0 爱的龃龉,欲望的激流。男女主角迷人的病态,描述“不酣畅”的文本,落实到影像上竟有种涌动的酣畅。且是越到后头越是喷薄而出,雷雨夜递进的两段超现实段落更是要将情感冲出屏幕。收尾太有力,戛然而止的挥帽告别,将观众推的更远。siff2019 二刷,8.5→9

57分钟前
  • 喂饭
  • 力荐

【A+】不加修饰的好。基本前所未见。从第一个镜头开始就被直观粗暴的拉入戏剧之中,而冲突以及人物情绪同时也是琢磨不定的,摄影机与人物调度、仿佛一切都是如此随意散漫的,却偏偏一切在不经意间达到最完美的状态。甚至连色彩也是如此,看似混乱,却达到一种别样之美。卡萨维蒂究竟是怎么能做到的!戏剧效果和疯癫状态与《首演之夜》异曲同工,但并不像后者的过度放飞而完全失控,而是张弛有度,一切都被完美凌驾,这是多么惊人的掌控力。两段外部毫不相关的故事线的完美契合,通过姐弟两人(一般故事都会选择情侣)分别探讨男人女人对爱的需求、爱在银幕上如激流一样喷薄又克制。唯一的遗憾就是中段的自我反复略显冗长,应该再精简一下。可最后半小时的超现实梦境、外显的暴雨又如此有力。过于迷人。

60分钟前
  • 法式曌影
  • 力荐

纪录片的拍摄,舞台剧的表演。能拍出这么郁闷电影的导演,是举重若轻信手拈来的自嘲,还是深陷其中悲观厌世的泄愤。我觉得是前者,当你还能感觉到生活的负担和疼痛,说明你还活着,你的棱角还未被时间抹平,你的情感还能体味人世间的喜怒哀乐。

1小时前
  • 小熊QQ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