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1991

HD中字

主演:三国连太郎,永濑正敏,和久井映见,原田美枝子,田中隆三,浅田美代子,山口良一,浅利香津代,高峰凯希,浜村淳,梅津荣,井上千蔵,中本贤,小仓一郎,村田正雄,松村达雄,中村芽衣子,音无美纪子,奈良冈朋子,佐藤B作,碇矢长介,田中邦卫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199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儿子1991 剧照 NO.1儿子1991 剧照 NO.2儿子1991 剧照 NO.3儿子1991 剧照 NO.4儿子1991 剧照 NO.5儿子1991 剧照 NO.6儿子1991 剧照 NO.13儿子1991 剧照 NO.14儿子1991 剧照 NO.15儿子1991 剧照 NO.16儿子1991 剧照 NO.17儿子1991 剧照 NO.18儿子1991 剧照 NO.19儿子199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儿子1991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日本岩手县山村,浅野家迎来了母亲绢江(音無美紀子 饰)的周年祭典,子女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沉寂已久的老屋重新焕发了生气。祭典过后,子女们商讨赡养老父亲昭男(三国连太郎 饰)的事宜,可是任凭他人如何劝解,固执的昭男始终不愿意离开老屋。  此后不久,昭男为参加战友聚会来到东京,并顺道看望了在这里辛苦打拼的两个儿子。长子忠司(田中隆三 饰)虽是个体面的公司白领,却为了供养家人和房子疲于奔命;次子哲夫(永瀬正敏 饰)辞去酒馆工作,进入一家钢铁厂,更邂逅了心仪的女孩征子(和久井映見 饰)。  两个儿子虽各有辛酸,然始终为了幸福不断努力。望见于此,昭男的忧子之心总算略略放下,而甘于一个人的寂寞……  本片根据椎名诚小说《仓库作业员》改编,并荣获1992年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作品奖、最佳男主角奖(三国连太郎)、最佳男配角奖(永瀬正敏)、最佳女配角奖(和久井映見)和最佳新人奖(永瀬正敏 & 和久井映見);1992年蓝丝带奖最佳男配角奖;1992年电影旬报最佳导演奖、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男配角奖和最佳女配角奖;1992年每日电影奖最佳男主角奖(永瀬正敏)、最佳影片奖、最佳摄影奖和最佳导演奖;1991年报知电影奖最佳男主角(永瀬正敏)和最佳影片奖;。关于他们2015最终正义雷霆追击我们的时光缩小人生混合宿舍圣斗士星矢真人版独家记忆之再见爱同行前进巴格达蝙蝠侠:大电影鹰之夜夜之钻狱前教育怒江魂百慕大异兽哥伦布传 1492少年歌德之烦恼不负青春不负卿默片解说员大英雄 小男人狄仁杰之焚天异火银河街道妻子的选择之妻子自保手册大树、市长和文化馆超巨型机器人兄弟理发之王最后的维加斯德雷尔一家第一季说唱女团 第二季记忆神探第四季宝贝大盗第一季八星报喜天衣无缝秦俊杰版明日也晴朗我要上头条九纹龙史进之大破瓦罐寺德翁·科尔:永远是你的儿子极道校园复仇者2019巅峰拍档第二十二季冷瞳古剑奇谭之伏魔纪危险良人(电影版)红月亮信长老师的年幼妻子意外的冬天原型车灾难

 长篇影评

 1 ) 明明一个传统意义的反派都没有,却能刻画得如此深邃,温柔,潜伏着汹涌波涛。

小儿子爱上了一个漂亮的聋哑姑娘。之前一直为他担心的父亲在和姑娘见面后的夜晚:

第一次开灯起身:哲夫,你要是辜负了这姑娘,我是要去她父母家切腹谢罪的…

第二次开灯起身:哲夫,你看我应该早点去拜访下亲家吧…我们应该在老家岩手县办个盛大的酒席吧…生了孙子的话,到了暑假,我不帮忙照看不行吧…你这小子,要依靠我到什么时候!(假怒,傲娇)…

第三次开灯起身:我要喝点啤酒…哲夫,你还没见过我唱歌吧(扎头巾,唱):对往昔的岁月,无怨无悔。历经风霜,也留下了伤痕但已是过眼烟云。阿富君还活在世上,连释逝牟尼也不知道的,阿富君……小儿子在一旁红了眼眶。给三国连太郎点赞。

小津安二郎,山田洋次,安达充,《钓鱼迷日记》…日本的电影人和漫画家就有这种本事,明明一个传统意义的反派都没有,却能刻画得如此深邃,温柔,潜伏着汹涌波涛。

 2 ) 荣誉

看过,而且搜索了一下所获的荣誉

本片荣获1992年日本电影学院奖最佳作品奖、最佳男主角奖(三国连太郎)、最佳男配角奖(永瀬正敏)、最佳女配角奖(和久井映見)和最佳新人奖(永瀬正敏 & 和久井映見);1992年蓝丝带奖最佳男配角奖;1992年电影旬报最佳导演奖、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男配角奖和最佳女配角奖;1992年每日电影奖最佳男主角奖(永瀬正敏)、最佳影片奖、最佳摄影奖和最佳导演奖;1991年报知电影奖最佳男主角(永瀬正敏)和最佳影片奖;。 ©豆瓣

 3 ) 淳朴单纯美好的爱

看完心有点空空的,又有点暖暖的,还有一点脸红。
心空空的是因为年迈的爸爸为了成全儿子的幸福,又回乡下过上了独居的生活;暖暖的是因为至少看到子女还是孝顺的,希望为老人养老,大儿子的媳妇是剧中我最喜欢的演员,不知道为什么不在演员表中,她是那么美,那么善良,即使有点小埋怨,也只是随口说两句,行动上语言上对家庭对丈夫对老人都做的无微不至,让我很感动。对日本女人的好感进一步增强,是男人的贤内助;为什么脸红?因为那是一个多么淳朴的年代啊,爸爸是那么的淳朴,只要儿子过得好,即使找了个聋哑人也很开心,让儿子一定要好好珍惜,对她负责,还感谢女孩照顾自己的儿子,感谢她接受自己的儿子。在爸爸眼里,有家才是完整的,其他都是次要的。想想现在,想想身边的人和事,那么单纯美好的爱情真的只存在于物质匮乏和物质无忧的两个极端。于我,好像亦免不了世俗,有一点恨也有一点无奈,更多的是对自己无力改变现状的愤慨和对那些错过的失去的遗憾。

 4 ) 观《儿子》电影有感

去年十一假期,和好友在街头闲逛。

景田以咖啡为特色,而鹊家茉莉花dirty 更是独树一帜。我们慕名而来,细细品尝,惬意而满足。喝完咖啡,我们一路闲聊,漫无目的地轧马路。兜兜转转,不知不觉拐过街角,来到一家书吧。

书吧光线不甚明亮,内部摆设也十分随意。有几只大花猫,或懒洋洋霸占在沙发上,或大摇大摆地穿行于大堂,或在阁楼上睥睨着下界一众凡夫俗子。

昏暗的灯影将木质书架上的书藏在阴翳里,灰扑扑的,感觉有点脏,有点油腻。这些书安处一隅,似乎并不想被人翻阅,它们沉默着,拒客人千里之外。反倒是书架底部胡乱堆叠的盘盘碗碗,时不时反射出点光泽,逗着客人前来交流。我们跳过书籍,直奔碟罐,挑挑捡捡,择了一些可爱物件,打包付账准备离开。

老板温言挽留:书吧马上就要播放电影了,如果不忙的话,可以看看。想着确实也没有什么非走不可的安排,我们便依了老板的意思留了下来。

在这样的一个老旧的、有一堆猫的、不怎么收拾的书吧,会播放什么样的电影呢?我们在阁楼上闲聊了一会,谜底就揭晓了。

这是一部日本亲情电影,名字叫《儿子》。这家母亲去世后,留下80来岁的老父亲独自守在山中,看管着老田、旧屋以及逝去的回忆。

老人有两个儿子,老大名牌大学毕业,留在东京,成功买房,过着世俗意义上成功人士的生活,是老人的骄傲;小儿子学习不太好,从小也没有哥哥听话,老人总是啰嗦着小儿子不够踏实听话,要多学学哥哥。小儿子虽然本事不大,但对山间的生活也不感兴趣,他拒绝父亲的邀请,进了小县城,干着体力活,忙碌却也快活。

平静的生活因为一件意外而掀起了涟漪——同村一个孤寡老人独自死在家中好久才被发现。两个孝顺的儿子觉得不能继续放任老父孤身在家,商量后安排父亲去东京的大儿子家安享晚年。

老父执拗不过,便去了东京。

来到了大儿子的家,父亲的拘谨与不适应一目了然。原来,因经济局促,儿子精挑细选买下的公寓,远在距离公司4小时的郊区。而这个花费了天文数字的公寓,孤零零地挤在立交桥下,那小片独立空地里。小楼卑微地接纳着来自四面八方轰隆隆、永不停歇的噪声、白惨惨、晃人眼目的高层反光以及早出晚归、行色匆匆的上班族。

老人独自一人待在家中。他向窗外看去,看见的是没有生命的钢筋水泥,和无尽的天空,看得久了,这份虚无与漂浮,让老父心里慌个不停,他畏缩地收起目光,把视线锁回到电视机上。电视里循环播放着孙儿幼时的录像。这是怎样的一个没有生机、冷冰冰的、令人窒息的牢房啊!

晚上11点,大儿子终于回家了。父亲惴惴不安,问儿子怎么这么晚才回家。儿子说,今天是因为父亲的到来,同事帮了忙,自己还早回来了两个小时呢!父亲听后沉默了。

大儿子忙得脚不沾地,说起话来一副火急火燎、没时间听也没时间解释的模样。面对忙碌的儿子,父亲十分沉默。老父亲有限的语言,都是留给了并不熟悉的儿媳妇。

早上,父亲5点坐在楼下长椅上,看着儿子急匆匆离去的背影,问儿媳妇:他每天都这么早离开吗?儿媳妇说:是啊!

父亲离去前,和儿媳妇谈话:我一八十多岁老头,就算死在家里过好久才发现,也没有什么好遗憾的了。你们生活十分辛苦,要互相帮扶。你的母亲也是一人在家,身上有病,我走之后,你把母亲接来,一起过日子,好好照顾老人家。

交代完这些,也不管大儿子的反对,老人离开东京。在回老家之前,老人前往小儿子的县城,看看老二过得怎么样。

县城的生活不像东京那样绷得那么紧,沉默的父亲,在小儿子这里找回了快乐和话语。从东京回来后的父亲,再也没有像以往那样,总是对小儿子不满意了。也许是看到了大儿子的生活,父亲意识到小儿子虽然成绩没有哥哥好,没有哥哥有“出息”,但是这样的生活也没有什么不好的吧!

一日夜晚,父子俩躺在出租屋的榻榻米上,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得知小儿子有心仪的姑娘时,父亲开心极了,问了几个问题后,父亲仍然不肯睡觉,爬下床来,打起拍子,唱起了歌。看着父亲开心的模样,小儿子笑得幸福而知足。

这是一部情节缓慢,剧情简单的电影,但是不知为什么,剧中的老父、忙碌而空虚的城市家庭、贫穷却幸福充实的小儿子,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时隔一年,回忆起来,依旧清晰,依旧温暖,仿若昨日。

 5 ) 父亲

繁华的东京街头,川流不息的车辆疾速而过,掠过一张张慌忙行走陌生的脸庞……在一家小酒馆当临时工的哲夫凌晨回到了家里,接到父亲的电话:”告知母亲一周年忌日,要赶回家。”显然,哲夫先前还劝那个孟加拉国的青年多打国际电话给家里,自己倒忘却了母亲一周年的忌日。

绿油油的秧苗覆盖整个梯田,春雨过后的青山绿水呈现出勃勃生机;远方,群峰一层叠着一层,蔚蓝的天空中漂浮着大片的云朵,小溪水流哗哗流入梯田……影片镜头由远而近,缓缓的呈现如此优美的山水画。一些优美的镜头:青山绿水,小桥人家,炊烟袅袅,引人无尽的遐思沉迷。

一周年母亲忌日,迟到的哲夫被邻居的大叔的呵斥着,随即赶到古寺佛堂。在墓地,父亲用水瓢往墓碑上浇了一圈水,看到这样的一幕不免让人心颤。生离死别、生老病死,这些四个字带着沉重,穿透着厚重,让人感受生命的脆弱无奈。

而影片中有三处对于母亲的形象作了侧面的描述。一、母亲刚嫁时的照片:骑着马,穿着一身旧时代的服饰;二、父亲在壁橱找威士忌看到哲夫与忠司的成绩单,怀念的说道,你妈妈不管什么东西都这样小心地收起来。三、在影片结尾处,父亲回到房间,仿佛回到了从前一家齐乐融融,合家欢乐的场面。而母亲去世之后一周年,让这所老屋看起来更破败,萧条。暗示了,在当时经济体制化的日本,老年人的晚年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

而影片所要讲述中心,则体现在哲夫与父亲在农田里一番对话。
哲夫:你总是骂我傻瓜!你怎么这样瞧不起我呀?我怎么了?我回来了,可父亲那样子就像说你干嘛要回来?父亲怎么那么看不上我?你对哥哥那么偏爱,尽替他说好话。大学毕业就那么伟大吗!
父亲:你呀,对忠司的苦处一点也不了解。他胆小怕事,做人也不开窍,在大公司上班是很辛苦。本来我想让他在附近学校里当个教师会更好些。可是现在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再加上你又靠不住,你妈妈又死了。在这个世上,并不是一切都能尽如人愿!哲夫望着父亲,迟顿一下,若有所思。

是啊,每天看着山,听着山川水流的声音,触摸着农田的混土的父亲,其实看的最清楚。他一直不想成为儿女们的累赘,不想拖累。长子忠司虽然是个体面的公司白领,为了供房和供养家人,辛苦工作。次子哲夫换太多的工作了,又没有经常打电话回家,以至于父亲一直不清楚,总是要询问他干什么活。

其实,这些何尝不是我们所经历过。父母对我们的爱,是发自肺腑、深沉的爱,无私的奉献一切,却从不曾要求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我们总在追求更好的物质,更多的享受时,却往往忽略了父母。其实,只要家人能够在一起生活,不就是最大的幸福吗。

黄昏的余晖斜斜的打在灌木丛中,偶尔响起几声动物的鸣啼。房内,一只机械自动的小黄鸭一蹦一跳的,父亲盘坐在地上,望着久久不语。镜头的另一旁,哲夫坐着列车,飞驰而过。

影片的音乐,淡发着丝丝的忧郁,总在影片转折处,慢慢铺开。

东京,忠司家。忠司劝父亲搬到这里跟他们一起住,有个照应。父亲固执的拒绝了,并明确说,要一直守望着这片土地,那老屋,直到死亡,埋葬到母亲的坟里。

房间内,怜子委婉的对忠司说,家里房间窄,也不太合适老人家住。房间外,父亲听到,只是深深的叹口气。

父亲第二天要回去与怜子的谈话。父亲对怜子说:“接她母亲一起过来生活,这样儿孙们也会很高兴。这位正直伟大的父亲,处处为了儿女着想,无论年龄多大,在力所能及的范围,总是牺牲自己,即使在生命的余晖也庇护着子子孙孙。这种所做所为,真的不仅仅只是歌颂,我们也要多多关心孝顺父母,切不可让他们寒心。

整部影片观看下来,透露着淡淡的生老病死,宿命轮回。散发着一股感人至深的悲凉气息。

全片中最温暖人心,满满的幸福感。对我来说,无疑是哲夫跟征子之间的爱情!这位在父亲心里最不放心的次子哲夫。当征子出现在父亲面前,哲夫信誓旦旦保证会娶征子为妻,征子也同样毫不犹豫的答应嫁给哲夫,父亲一瞬间,心绪凝结,说不出的喜悦,终于可以放下了沉重的担子。

屋内,兴奋睡不着的父亲对哲夫勾勒着未来美好生活。准备把老屋让给他们住。这显然,是一代又一代的延续,传承。纵观本片,这一次父亲真的是发自内心深处的笑,笑的如同一个孩子,要帮忙照看他们的孩子,他的孙子。这次,幸福感暖暖的涌向全身。在寒冷的冬天夜晚,兴奋的父亲喝着啤酒,唱着歌,双手打着节拍。一旁的哲夫望着父亲,第一次露出微笑。音乐再次响起,父亲已坐上列车,踏上回家的旅途。在列车上,回想起与哲夫、征子在街头的幸福时光……这时,父亲再次轻轻叹了气,眼里泛起了眼花,我想这次,应该是舒心的吧。

家里老屋。银白的山脉,家家户户的屋顶都积满了白雪。万籁俱寂的冬天此际显得萧条,冷清。父亲走在回家路上,邻居打招呼,并说:你好福气啊。父亲身体顿了一下,才说声是啊。雪下的很大,积的很厚,双脚陷在雪堆里,对于上了年纪的父亲走的异常艰难!推开房间,父亲正坐在地上,转头看向屋内那一团火光。家人正吃着饭,那时候,妻子还在,儿女们正小……画面一转,只剩冰冷黑暗。眼眶满是泪水,唱着歌,点亮一团火,照在脸庞。

屋外,虽万家灯火,雪下的更大了!


———————————————————————————————————————————
(第一次在豆瓣发影评,只因为没有看到最能贴切我心内的想法,便动手写了一篇。对于这部电影,实在有太多的怀念情节。)
———————————————————————————————————————————

 6 ) 嫁出去的女兒是潑出去的水,離家自立的兒子又何嘗不是?

之前還在三國連太郎那帖里叫囂“《兒子》片源等了多少年啊”,隔天就峰回路轉,經人指點,在搜狐版權片目中找到了《兒子》,帶有準確字幕!不然巖手縣東北話那可真是聽不懂!迅速看完了,是個跟小津嫁女兒一樣心酸的東北老爹“嫁”兒子的故事。爲孩子的幸福,老人選擇了孤獨,實在太觸心境了。三國老先生演這種遲鈍的農村老漢真心入戲,跟平常帥氣的老爺爺完全不一樣,但劇中還是被超級可愛的和久井映見吐槽說兒子(永瀬正敏)跟爸長得一點不像,爸爸要帥多了哈哈哈哈。

我想看這個片真的蠻久了,一方面是因為永瀬正敏。他演這種平凡的有點吊兒郎當的男青年簡直像是本色出演。不過我不是黑他,只是真的很奇怪,以他這種二流子長相,怎么會當時在日本紅成這樣,據說在最受歡迎男演員榜單上非常靠前的!日本人這么尊重“實力派”啊?!

另一原因,自然是——本片也是我的高野八誠全集計劃中的一環!終於達成了!!(不是全集達成!)還叫著本名“津田充博”的子役時代的醬油之一,應該就是末尾老爹幻想中長子小時候的樣子了,黑框眼鏡學生服,中景,臉也看不大清(不,是片源實在不那么高清)……他小時樣子其實很質樸的,在大河劇里見過特寫,農村兒童妥妥的。不過這可是值得紀念的同三國連太郎出現在同一個鏡頭裡!

 短评

与小津的一场盛大互文,处处含情。工业化褪去最初的蓬勃,小津高耸的烟囱变高楼,阡陌变高速,蒸汽散去,零落一地的时代碎屑。房价奇高、环境污染、养老问题、战后老人,像一本暴露现代性的教科书,对小津图景致敬并告别。从此,传统面临被解构,青山难再,老人群集,父之话语更为式微,父子关系在风中飘,从此结构二分,弟弟有他的劳工爱情,哥哥面临资本与经济的倾轧,《东京物语》的热海之夜开始显现,《独生子》的软弱与恻隐讲完之后就藏埋进天台之上的尘霾中。看到征子就想到《那年夏天宁静的海》中的女孩,看到小红车就看到了樱桃园和那輛驾驶中的车,日本电影在系统中循环又循环,循环进一个甜馨的迷梦,长幼尊卑,谁先入浴,慈母在侧,映画乃永久之温柔乡。

7分钟前
  • 放荡小熊
  • 力荐

老父亲与征子相见那场戏,真是太好哭了。各自有各自的忐忑,又各自有各自的安心。山田洋次导演太会拍亲情,不经意的暖意。最后的超现实也是很暖心了,当然,也有些许落寞。

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搜狐视频。小津嫁女儿,这里嫁儿子也是一样的心酸。都是琐事,儿子的戏份一开始多,老爹后半部分多,结尾的幻境实在太凄凉(高野八诚是长子的儿童时代哦)。吐槽永瀬跟三国长得一点也不像可真准啊orz

10分钟前
  • paradiso
  • 推荐

我一直在想,如果拍一部中国式的父子关系,不知道要看哭多少年轻人。因为这部电影太太像现在的中国了,城乡之间的流动,一边是无处安放的城市奋斗,一边是难以回归的家乡,这种两难取舍纠结着多少90后青年。

14分钟前
  • 吉卜赛人
  • 推荐

低于预期……不过想看的都看到了👌顺便永濑正敏角色在老家听音乐身边放了张你团二专绝壁是私货|让那谁唱歌了吗?唱了

19分钟前
  • Virgil
  • 还行

日本九十年代的城乡流动正是中国当下年轻人所经历的阵痛,而我们仿佛缺少这种记录时代人心家族变迁的朴实温度作品。新中产的大儿为生活所磨只是把尽孝当成道德包袱,故无法理解父亲。而还在踉跄生活的小儿反而离老人更近。儿媳见面、隔路手语、一沓恋爱传真订在墙上、父子夜话、几幕感人。得知女孩情况哲夫走出库棚面部却从暗到明了,父亲回老屋的超现实暖光与冷清现实对比。光之考究。摘几句对白①年轻就是好啊,还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工作,跟姑娘开车兜风。而过了五十岁就只能做高楼里的夜警了②他明天还会来这儿吗?不会了,这对他就像是一天的惩罚③每天扛着沉重的货物大汗淋漓,那汗水洗澡时一冲,啊,今天也有好好工作,这种想法油然而生④老怕我一个人在家出什么意外,我觉得一个人死掉也没办法。活那么久了,死掉三四天没人发现也没什么关系的。

24分钟前
  • 顾小山
  • 力荐

日本家庭剧,如果说小津安二郎数第一,那么,第二把交椅非山田洋次莫属,甚至,山田洋次近年的家庭剧,渐臻化境,如果他能够拍到百岁,说不定足以比肩小津。一个家庭,三个儿女,都客居东京,一个“东京物语”结构的故事,不同的是,这是90年代,22年后,山田洋次又拍了《东京家族》,更胜一筹。

27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1.山田洋次是继承小津安二郎最为成功、最为传神的一个导演。2.他们的特点就是都是开豆腐店的,原材料就是那个,永远不变,但是你要是细品就会品出不同,但不要期待浓烈,刺激,他的基调就是温暖、节制、有礼。

31分钟前
  • Sabrina
  • 力荐

大叙事偏理想主义,小细节又面面俱到地贴近现实,一种无比心安的正向的力驱动着画面。

32分钟前
  • hitlike
  • 推荐

难怪家族里要把二儿媳给改成小儿子,太驾轻就熟了。父亲演得好,聋哑女角色设置也好,尽管还是有煽得过度的毛病,但生为子女,没法不感触。

35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集大成之作,每一帧都充满着对老一辈电影工整的致敬,细腻绵长,耐人寻味。平成年代对昭和年代的追思,羸弱的父权形象与已瓦解的传统家庭,都市/乡村二元化对立描写与70s的反思相比,有增无减。春花秋叶,夏虫冬雪,孤独行旅道,生命本无常。

36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没有想到处理方式会这么冰冷刺骨,没想过会如此让人难过痛心。虽说是继承了小津的衣钵,但已经冲破了牢笼走进了现实,触及的是人人都会经历的种种问题,街上看到的各种人,遇见的各种事情。包揽了社会万象,同时也能稳住叙事的主线。再配上精巧的镜头,恰到好处的配乐,一切都能一下子就打进心里的。另,三国连太郎诠释的父亲角色真是我见过最好的了,所以所有情绪的转变都会合理起来。还有一个冷酷的结尾,正中我下怀了。“有灯,就有人” 5.0

38分钟前
  • 下落不明
  • 力荐

太多小津的影子,東京物語,秋刀魚之味,獨生子,父親在世時。只是這次的“致敬”卻顯得舒服和恰到好處,最後的幻境的段落很棒,嫁女兒和送兒子出去其實都是一樣,人生在世最後總孤獨,東京之旅一早比一世遙遠。

40分钟前
  • 阿树
  • 推荐

导演今年的<东京家族>可谓是本片的扩充版,但比较之下,本片里缩小了人口的家庭,反而对角色塑造更有帮助,两个儿子性格各异,刻画的更细腻真实。老父亲的形象演绎的非常出色,平实叙事是最容易打动观众的~

41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推荐

真是好电影,有点像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很贴近现实生活,不分国界哪都有的养老问题,说实话看了日剧这么多年,还真是第一次看到日本的农民,工人,劳动阶层的生活,并没有电视剧里的风花雪月,只有平淡而真实的生活,亲情。儿子有一天会变成父亲,会老去,一代一代,终将面临一个人一个老宅。。

46分钟前
  • 李哥
  • 力荐

勉强及格。山田洋次在90年代,再拍《家族》《故乡》二部曲涉及的主题,讲述在东京谋生的岩手县一家人的故事,剧情分祭典、纯爱、上京三段,搬演了不愿离开旧屋的老父亲、成家立业身不由己的长子、心性散漫但爱上聋哑姑娘的次子(女儿的戏份不知为何少得可怜),这一家的故事时至今日仍然能让处于城乡分隔现实的观众若有所感(看着三国连太郎我想着怎么伺候自家老人——即便他们并不在乡下,以及我作为老人如何劝自己子女来老家一起生活)。电影准备了不少细节,一直在吐槽生活的田中邦卫、亲自上阵送货的钢铁厂老板、三国连太郎参加的老兵聚会(还有一直跟他道歉的伍长)、嫌弃三国连太郎口音和放屁的小孙女……这些生活细节被安置在恬淡的电影基调里,虽没有惊喜但也不让人厌烦。永濑正敏演得有点毛躁。片尾三国连太郎独自回家看到的幻像是个好设计

47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还行

「父之爱」亦如寻找每家每户中每个人的父亲那样显得平凡、真诚、隐忍又感人。能够在电影故事中让每个观众都感同身受几乎就是电影作品的天花板了。

49分钟前
  • 451½°F™
  • 推荐

哎呀,原来是山田洋次的作品,惊喜!そのー-母の一周忌:找工作不难,但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却不易,庆幸自己的坚持让我的几份工作都称得上喜欢!そのニ-息子の恋:一次喜欢,一次爱,希望下一次是在一起一辈子!その三-父の上京:比起让父母到外地看我,我还是更喜欢回家乡去看望父母!重阳节观影记忆!

54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力荐

从父亲向征子说谢谢一直到结尾,都是含着眼泪看完的。父亲在两个儿子面前的状态完全不一样,在中产大儿子面前感受到的是无助和拘谨,而在不成器的小儿子面前才找回父亲的尊严,从而放松任性,山田洋次对这种心态的把握太精准太动人了。结尾真是让人既心酸又温暖,守护着留有最美好回忆的地方,孤独地活下去,三国连太郎演得太好了。

59分钟前
  • 麻绳
  • 力荐

山田洋次版《东京物语》,老三国连太郎演得极好,难忘那执拗的摇头。前面略平淡,最后一幕突然进入温馨的超现实,催人泪下。

1小时前
  • 风间隼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