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召见

已完结

主演:海伦·米伦,保罗·里特,爱德华·福克斯,理查德·麦凯布,杰弗里·比弗斯,内尔·威廉姆斯,内森奈尔·帕克,迈克尔·埃尔文,海顿·格温,鲁弗斯·赖特,乔纳森·库提,夏洛特·穆尔

类型:综艺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1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女王召见 剧照 NO.1女王召见 剧照 NO.2女王召见 剧照 NO.3女王召见 剧照 NO.4女王召见 剧照 NO.5女王召见 剧照 NO.6女王召见 剧照 NO.13女王召见 剧照 NO.14女王召见 剧照 NO.15女王召见 剧照 NO.16女王召见 剧照 NO.17女王召见 剧照 NO.18女王召见 剧照 NO.19女王召见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女王召见综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温斯顿·丘吉尔、哈罗德·威尔逊、玛格丽特·撒切尔、约翰·梅杰、大卫·卡梅伦……这些为世人所熟知的英国首相的名字,在60年来不断更迭,而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始终在端坐在他们背后。人们不知道的是,60年来,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的一个被称作“相约星期二”的密谈中跟12位首相进行过会面。与其他英国公共生活的会晤不同,这是女王与她的首相进行的私人会晤。关于每一次会晤的内容,谈话双方一直保持着心照不宣的共识:永不复述谈话内容给别人,甚至包括他们的家人和配偶。  然而,英国国家剧院现场呈现的《女王召见》却打破了这个沉默公约,并想象了一系列唐宁街官员和女王之间的重要会晤。从丘吉尔到卡梅伦,每个首相都曾用这些私下谈话作为传声筒和忏悔录——时而亲密,时而具有火药味。  曾经在2006年的电影《女王》中因扮演伊丽莎白二世而斩获奥斯卡奖的影后海伦·米伦,此次“驾临”伦敦西区,领衔主演剧场大作《女王召见》。从年轻的母亲到祖母,这些私人谈话记录了伊丽莎白二世时代的弧线——政客们穿过选举政治的旋转门来来去去,而只有她依然如故,等着迎接她的下一个首相。  剧作家彼得·摩根与海伦·米伦在奥斯卡影片《女王》的合作之后再次在这部西区热门剧作中聚首。而这部戏的导演由曾获奥斯卡提名的导演史蒂芬·戴德利(《舞动人生(Billy  Elliot)》、《时时刻刻》)担当,其精彩程度获得了多重保障。《泰晤士报》评价其观演感受时说:“有趣、真实、善良、跌宕起伏,并充满惊喜。我爱这部剧里的每一分钟。”恶魔的火焰爱开始的地方暴走辣妹乞力马扎罗的雷京城81号2(国语版)官人我要房風情萬種野玫瑰阿松2022最佳拍档之寻找爱浪女大厨第一季满溢的水果挞猪猪侠第七部:变身小英雄倮·恋铁血战士1987潘多拉:永恒的生命樱桃怨国货潮起来第二季危险情人妖怪大战争 守护者夜玫瑰BNK48东北之旅凡蒂我们的费尔斯特先生去世了白莲花疑犯追踪 第五季大哥大姐没出息第一季三脚猫部队快把我哥带走2018愿此刻永恒 Next Season爱情账单炮灰龙道双面复仇者欢迎来到瑞典第二季我的独裁者木乃伊战士第一季毒舌律师粤语版战争姐妹Infini-T Force剧场版土豪盛宴夺宝奇兵!史上最伟大饭制电影的故事迷失奥斯丁老爸老妈的婚事儿

 长篇影评

 1 ) 我将始终支持我的首相

5月8日在NT live 剧场看的官方录播,稍微有点小失望。

倒不是说剧不好,而是可以看出来是非常优秀的一部剧。可惜我不懂英国历史,认不出大部分出场的首相是谁(特别是他们还不是按上任的时间顺序出场的)。因此录播的现场观众笑得哈哈拼命鼓掌的时候,我们的影院里一片沉默。这就跟我们听美国人的脱口秀一样,完全get不到笑点和梗在哪里。

实际上就算是最著名的几个首相,例如丘吉尔,撒切尔,以及最近的布莱尔和卡梅伦,也看不出来到底人家演得像不像,口音学得好不好,因为不熟悉。我想如果演的是我们自己的元首,比如让人学毛爷爷,邓爷爷,还有最近的江和胡,那才能让大家笑出来。这部剧就只能是英国人自己看得懂,是潜移默化的,就算美国人也肯定一头雾水。

However, 抛开这些不熟悉的元素,我还是觉得这部剧是天才之作。出场的这么多首相,每个人都性格不同,每个人经历的事件也不同,反衬出女王的性格和态度,还能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在各个时期的变化。然后还分了主次。除了女王是绝对的主角,首相里面最多戏份的是女王最爱的威尔逊,然后是丘吉尔和撒切尔夫人等等。我做为第一遍看的人,还记住了考试有三个不及格的首相,以及报告查尔斯戴安娜离婚的首相。他们有的人对女王非常恭敬,有的有点敷衍,还有的简直是忽视(比如丘吉尔)。我不知道事实是否如此,只是在看到女王每次说,我会始终支持我的首相,就会深深感受到女王的自尊,以及无奈。

再吐槽一下翻译和时间轴。有的地方翻译欠妥,例如把Princess of Wales, 翻译成威尔士公主,但其实这里应该做威尔士王妃,不然大家要反应一下才知道是戴安娜。有一些双关和比较微妙的台词没有翻出来。另外经常还不等人物把话说完,就把下一句话都显示出来了,好剧透的。

 2 ) 一个简单的repo

非常有意思的政治喜剧,将女王和她的十二位英国首相“请”上舞台,展现了一段另类的英国历史。剧情展现了一个从稚嫩逐渐走向成熟的女王,一个改变了但也没有改变的女王,舞台上的小姑娘是她内心从未消失的对传统的反思、身居高位的寂寞、对责任的坚持和对英联邦的热爱。但是她也并不是“圣王”,她有她不合时宜的小脾气。女王与十二位大臣之间的对话,在调侃了近代英国政治的同时也表达了对近代英帝国“日落”的思考:如何面对英国衰落的现状,如何改变高高在上的心态,英联邦将何去何从,君主立宪与现代化之间的矛盾又该如何调和?

这在当下是一个无解的问题,正如演后谈所言,舞台上的卡梅伦提醒观众每个人都处在历史进程中,今天女王面对的问题,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必然是经久不衰的讨论话题。

很荣幸,作为一个足够年轻的观众,我有充足的时间等待加入讨论。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一直跟着笑,但是不得不说这部戏的门槛有点高,十二位首相乱序上台,对英国近代政治史了解不足的时候很难完全将人与政策对上,有时屏幕里传来伦敦观众的笑声,而放映现场一片沉默,这种跟不上笑点的感觉还是挺难受的。

吹爆海伦米伦,神仙演技,仙女下凡。舞台上的现场换装也很棒,可惜因为是NTL,部分没有被镜头照顾到。

 3 ) Helen Mirren是国家宝藏吧

跟想象中完全不一样的一部戏哈哈哈!看介绍是女王和首相的秘密谈话,以为会是严肃的政治戏,在女王和首相的博弈中展现英国政治的复杂性blablabla...结果没想到是轻松幽默版的王冠(?),像Helen Mirren说的,在这部戏里她想展现女王人性的、有感情的、脆弱的一面。

我对英国政治历史了解不是很深,所有出现的首相里面我只认识丘吉尔、撒切尔和卡梅伦...其实很多梗和背景知识我都不知道,但我依然觉得这部剧有很多幽默可爱的地方,大多数笑点在女王的毒舌和小表情,现场笑声几乎和放映是同步的。特别是开场女王安慰自己的首相,在他哽咽流泪的时候主动从自己的小包里面掏出自己的手绢,当首相用完想还回来的时候她厌恶的小表情,真的太可爱了!!还有对每个首相栩栩如生的刻画,尤其是卡梅伦的走路姿势哈哈哈!

感觉这部戏的主题并没有很深。我一直都觉得女王应该是很可爱的人,在皇家权威的外表之下,她跟我们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你可以看到她回怼首相、跟他们一起开玩笑,给首相做“心理辅导”(导演原话“therapy”),在首相的决定和自己的良心之间挣扎,以及面对一切变动的淡然。我很喜欢女王在剧最后的几段台词,在这纷乱多变的世界里,她一直都安然地存在着,做着自己份内的所有事情,可能是对英国人,甚至是全世界的一种安心吧。剧里也表现了女王没有选择权,甚至没有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the Prime Minister always has my support”,哪怕她并不同意。我们并不知道她是如何度过这几十年,也不知道她确切的心理想法。只有通过这些世人的臆想,我们才能如管中窥豹一样了解她,敬佩她,尊敬她。当其中一个首相问她有没有最喜欢的一任时,她回答自己不能透露。但其实下一个小片段就是关于她和自己最欣赏的首相。由于他有了阿兹海默症的症状不得不离任,女王和首相的惜别也感人至深。说到底她也还是一个人,有自己感情的人啊。

我很喜欢这部戏的一点是时间结构,也是亮点所在。女王在不同的年龄和年代之间来回跳换,与不同的首相见面分别是独立的小故事。与此同时转换的还有女王的衣着,发型,体态和口音语调。每次女王在短短几分钟不到的时间里在舞台上换了一套全新的衣服的时候,我真的都会不自觉地哇出声来。服饰和发型的神奇转化要感谢剧组,但随年龄而无缝转换的口音和体态还是要归功于Helen Mirren。她的演技和情感的表达实在是令人感叹。另一个是每一次会面之后都会出现的一个小女孩。一开始我以为那是女王的女儿,但到后面你会发现,不,那就是她自己。那个任性直率的小女孩,会毫无顾虑地说出心中所想,表达自己的喜恶。大家都心照不宣,小女孩的想法就是女王的想法,但由于她种种顾及和责任,她依然只能面带微笑,点头同意。

 4 ) 对“会呼吸的邮票”的主观臆想 ——观National Theatre Live《女王召见》有言

本文所配图片全部来自网络。 本文包含National Theatre Live版《女王召见(The Audience)》剧情,介意剧透者请回避。 本文相关背景借鉴了豆瓣 《女王召见》观剧指南//movie.douban.com/review/7666323/,特别感谢。

剧照:女王扮演者海伦·米伦

—————版权所有的分割线—————

2017/05/06 观剧有言   既然观看英国皇家剧院现场演出还有些遥远,能够观看National Theatre Live剧目不失为弥补无法亲临现场之遗憾的一个好途径。官方录制、官方配字幕,镜头剪接和人物特写都是恰到好处。包括主演海伦·米伦也在后面的访谈里说,为了让观看视频的观众能更有剧场观影的感受,台词和表演会更加用力。  

不过,还是有点儿可惜,这出奇妙舞台剧的妙处之一——女王在舞台上的现场换装——全部在串场人物特写中被剪切掉了。幕间休息播放的幕后揭秘小短片里,女王25岁时穿的裙子藏有什么换装的秘密,也是半遮半掩,更勾起人的好奇。倒是海伦·米伦在访谈里提到每次换装时候观众都热烈鼓掌时,不经意提及开场时身上穿着三层衣服,应该是换装的方式之一了。这舞台表演的奇妙,恐怕只能亲临剧场才能完全领略了。

剧照:女王与首相们

超长待机的女王,已经经历了十二位首相(PS:现实中第十三位首相已经就职,不知道以后的版本里新首相是否会出场)。对于这个打破记录的数字,女王自己恐怕也会感到惊讶吧。因此剧中设计了这样的情节:第十二位首相卡梅伦很委婉地询问女王最喜欢的是哪位首相,女王掰着手指细数历任首相,竟然只数出十一位;于是被漏掉的那位首相(疑为哈罗德·麦克米伦)就突破时空来到卡梅伦时代与女王对话。《女王召见(The Audience)》就是这样一出突破时空限制,只以展现主创人心中臆想的“女王”为内核的奇妙剧作。

剧照:海伦·米伦身着“经典蓝”(女王服装占比29%的颜色)

海伦·米伦是女王的经典演绎者,但她也承认,扮演伊丽莎白二世比扮演伊丽莎白一世困难多了。因为伊丽莎白一世的资料全是文献,而伊丽莎白二世是活着的历史。而且这位执政年头甚久的老太太,“99.99%的时间里都做好了被镜头拍摄的准备”(海伦·米伦原话)。因此,这位拥有着超长头衔、英国在位时间最久的君主在真实的生活中是什么样,的确是个让人好奇的话题。本剧的主创人员,选择用主观臆想的方式来演绎这位君主。

剧照:女王和“小女王”的隔空对话

臆想一:女王与“小女王”的对话

串场重要角色“小女王”,将时空乱序的诸位首相有机的联合起来。骑着老式自行车、穿着童子军服;为摆脱自己厌恶的教师便将墨汁淋在身上、尖叫30分钟;被告知自己的父亲即将登基,而自己也成为命中注定的皇位继承人,除非父亲再生个儿子;发现父亲的头像被印在钞票上,意识到自己的头像也将印上去;站在白金汉宫的窗前局促不安,想要避开臣民的注视——因为虽然父亲在位时也常站在窗前,但此刻,臣民们想要看的是“我”(it's me!)——这位新的君主!

剧照:自己浇上墨汁的“小女王”

“女王”与“小女王”的对话充满精神分析的意味,而当“女王”与“小女王”表情与动作完全同步地矗立于舞台上,我们感受到,成年优雅内敛的女王内心深处,那个“执拗”小女孩的灵魂依然存在。因而当老年女王有力吐槽约翰·梅杰(这家伙一直给女王带来是戴安娜要离婚之类的坏消息),拒绝告诉卡梅伦威廉王子的宝宝的性别(“这样你就可以买中赌局了!”)的时候,耳边总响起桀骜“小女王”那尖细而富有穿透力的声音。

剧照:哈罗德·威尔逊(任期:1964至1970、1974至1976。所属党派:工党。曾四次当选英国首相)

臆想二:女王的亲疏有别

高高在上、优雅内敛的女王其实也跟普通人类一样有好恶之情吧。

对待她“喜欢的首相”哈罗德·威尔逊,女王显得温情脉脉。在女王苏格兰的府邸,哈罗德“胆敢”大大方方地在女王面前烤干被暴风雨淋湿的裤子,大大咧咧地盖上女王的苏格兰格纹毯子坐在壁炉前的沙发椅上抽雪茄,大鸣大放地吐槽女王竟然在这样恶劣的天气筹划野餐。而女王对哈罗德一派殷勤照顾,点雪茄、倒酒、让管家到“三英里”外的卧房(哈罗德乘机吐槽从卧室走到餐厅要一个小时)拿本书让哈罗德表演过目不忘的本领。这次不在白金汉宫的私人会见,女王跟哈罗德完全像是多年的老友一般,相谈甚欢。可是当年第一次与这位“喜欢的首相”见面时,女王完全是不同的态度:客客气气的会谈,礼貌有加的恭喜;给自己倒一杯茶而完全无视哈罗德端着茶盏站在旁边;面对哈罗德粉丝般的合影要求,欣然接受、官方微笑。

整出戏剧女王最有温度也是最伤感的一刻,应该是哈罗德·威尔逊——这位能够背诵到圆周率小数点后135位、过目不忘的首相,罹患海默兹综合症,已经开始出现了健忘、幻想等症状,被迫要离开职位的时候。女王望着哈罗德离去的身影,痛苦地用手扶着前额。

剧照:撒切尔夫人向女王行屈膝礼(任期:1979至1990。所属党派:保守党)

“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是向女王行屈膝礼最认真的一个,差点儿膝盖就要跪在地上了。(也许与女士穿着裙装,要防止走光有关?)女王与“铁娘子”的关系非常微妙。撒切尔夫人的出场是未见其人先闻其“气”,管家两次从电话里接到预警,首相是怒气冲冲地冲来了白金汉宫,女王便正襟危坐,等待暴风雨的到来。因为女王亲近之人向报纸吐露了女王对撒切尔夫人的负面看法,撒切尔几乎是来兴师问罪了。两位来自不同阶层、年纪相当(“我比你大五个月”——撒切尔夫人语)、在当时处于英国社会权力巅峰的名女人,各自充满气场地占据舞台一边,言语中既有针锋相对,也有惺惺相惜。这场戏极富张力,女王在“铁娘子”面前,虽然有几分理亏,却也不失气势。最后一幕女王会见卡梅伦的时候,还特别赞赏了卡梅伦在撒切尔夫人葬礼上的讲话,也可见女王对撒切尔的关心了。

剧照:女王在祷告(我看的版本里,女王是穿经典蓝祷告的)

臆想三——并非臆想的臆想:女王的责任

“承上帝洪恩的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其他领土和属地女王,英联邦元首,国教(圣公会)的捍卫者伊丽莎白二世”。生来就没有选择的成为了王位继承人,继承的是对整个联合王国的责任。

剧中女王开玩笑地把自己称作“会呼吸的邮票”,这位到今年就在位65年的老太太于1952年2月6日登基,1953年6月2日加冕女王,宣誓承担起国家的责任。

剧照:温斯顿·丘吉尔(任期:1940至1945、1951至1955。所属党派:保守党)

英联邦元首与英国首相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女王支持每一位首相”。女王首次“召见”首相是在服丧期间,与丘吉尔这位硬手腕的政客交流也许是有些困难的。首相“指教”女王,所谓的君主立宪制就是首相向君主说明治国方略,君主表示支持就可以了,并且,女王的父亲以前只不过是记记笔记。虽然女王完全不像丘吉尔所述一般只是记记笔记,但是“支持”首相是女王一直在践行的。

剧照:女王与安东尼·艾登(任期:1955至1957。所属党派:工党)

女王不仅支持哈罗德、支持撒切尔、支持卡梅伦,也支持与她意见相左的首相。

  第二任首相艾登惊讶地发现,女王竟然阅读了某次秘密会议的原始文件——这些文件本应销毁的。密谋以武力解决苏伊士运河危机的方式并未获得女王的认同。女王承认自己阅读了原始文件(she did),她以女王的身份阅读了这份沾满血腥的密谋文件,以个人的身份表示了不满,却必须以国家元首的身份表示“支持内阁决议”。

剧照:女王与约翰·梅杰(任期:1990至1997。所属党派:保守党)

英联邦元首与英国首相的目标也可能不一致。梅杰建议的开放白金汉宫给民众,以及质疑女王父辈曾使用过的皇家不列颠尼亚舰耗资巨大的相关言论都让女王觉得不可接受。作为英联邦的元首,女王对联邦内的属国给予了更多的同理心,因此当首相(想不起是哪一位了)提出为了英国的利益暂缓对南非进行制裁的时候,女王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之所以说这一点并非臆想,是因为,虽然相关的对话和言谈是完全虚构的,但是女王对英联邦所承担的责任是真实而有效的。伊丽莎白二世算得上是一位成功的君主,她也的确实践着自己所许下的誓言。当埃及的战争无可挽回的时候,身为基督徒的她跪地向上帝祷告(女王原本只在私人场合祷告),这一情节也许是虚构的,但作为虔诚教徒的女王做这样的祷告也在情理之中。海伦·米伦提到,在《女王》这部电影中,仍沿用了这个情节。

英镑上的伊丽莎白女王

小花边儿:海伦的手上好多戏🙃

   狗狗好可爱🙃

女王包的款式不像衣服那么多🙃

彩虹女王——女王服装颜色比例图

某种程度上,舞台艺术是必须亲临现场去感受的。NT Live让不能去伦敦或百老汇观看戏剧的人,有机会体会世界顶尖戏剧的现场感。对此机会,倍加珍惜!

剧照:剧终一幕

 5 ) 《女王召见》观剧指南

National Theatre Live出品,必属经典。

这已经是我在小西天的大银幕上看过的NTLive的第五部剧了,算上明天人艺“卷福”版的《哈姆雷特》,月底的《深夜小狗离奇事件》,该系列今年就算看全了。

今天的《女王召见》,确实是一部好看且经典的戏,无论是海伦·米伦个人的表演,还是编排与发展的形式,还是服装造型设计,都只能用精致完美来形容。中场休息的时候,播放了关于该舞台剧服装设计的纪录片,里面对于现实中女王穿着色系分布的分析细致到了百分比,各种面料的尝试更是为了让人物服装对于真实质感高度还原。

虽然这部舞台剧很好看,但确实也需要靠背景知识来捕捉到剧中各种信息点,无论是令人发笑的桥段,还是令人动容的瞬间。

这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其实不光是中国观众,当导演史蒂芬·戴德利把这部戏从伦敦西区(London's West End)带到纽约百老汇(Broadway)的时候,也承认观众对于剧中内容的反响不如国内观众强烈,因此也“因地制宜”地修改了一些对白以适应大洋彼岸的观众。这也是创作者对于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某种迎合。据说这部剧在百老汇上演的时候,到现场来看剧的克林顿夫妇也被台上的海伦·米伦即兴调侃了。

因此我觉得,很有必要在观剧前稍微做一些准备功课,让观看体验更为优化。而不会因为跟不上节奏,错过大量的精彩对白昏昏欲睡。这不光是对于观众自我的一种熏陶,也是出于对创作者的一份尊重。我趁着记忆力还没有完全冷却,超级简单地整理下出场过的英国首相(年代顺序,非出场顺序):

1.温斯顿·丘吉尔(Winston Churchill)


任期:1940至1945、1951至1955
所属党派:保守党
剧中的丘吉尔的形象并不是那么讨人喜欢,年轻的女王面对这位前朝老臣处处小心,关于女王的加冕礼,丘吉尔心中竟然也有自己的算盘。

2.安东尼·艾登(Anthony Eden)
任期:1955至1957
所属党派:工党
丘吉尔的继任者,戏份不算太多,但表现了1956年的“苏伊士运河危机”时,英法以三国联合入侵埃及的做法,女王并不支持,并抱怨刚刚和艾森豪威尔通完电话的艾登很多事情没有告诉他。

3.爱德华·希斯(Edward Heath)
任期:1970至1974
所属党派:保守党
平民出身的首相,剧中被女王无数次调侃。当年因为工党在民众间的支持率太低并且威尔逊公开嘲讽保守党,而给了保守党机会,才使得其击败威尔逊当上了首相。所以在剧中,他一上来就跟女王说,对不起,我击败了您喜欢的首相上台了。很多有趣的小细节也侧面反映出了他平民出身的特质,比如:使不顺夹子夹方糖不得不上手抓,临走跟个粉丝一样跟女王合影。

4.哈罗德·威尔逊(Harold Wilson)


任期:1964至1970、1974至1976
所属党派:工党
威尔逊曾四次当选英国首相,毕业于牛津大学。他应该算是剧中戏份比较重的一个角色,一共出现在了三场对话中。最后一场戏中,他的台词令人很感动,已经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他,面对女王提出要与亲王一起去唐宁街10号与威尔逊夫妇共进午餐时,他笨拙却真诚地回应让人瞬间飙泪。

5.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


任期:1979至1990
所属党派:保守党
斯特瑞普的铁娘子形象,实在太过深入人心,因此我倒不觉得戏中的撒切尔夫人足够符合我的期望,撒切尔夫人与女王年纪相仿,中间的故事或八卦应该也不少了。

6.约翰·梅杰(John Major)


任期:1990至1997
所属党派:保守党
梅杰在戏中不断给女王的都是负面消息,很多也都是借戴安娜之口来描述对于君主立宪的担忧,无论是开放白金汉宫给民众,还是让任何人都可以登上女王父辈都曾使用过的皇家不列颠尼亚舰,都让女王深感不安。

7.托尼·布莱尔(Tony Blair)
任期:1997-2007
所属党派:工党
本该光彩夺目的布莱尔在戏中仿佛并没有太多的笔墨,只是和女王谈到G8峰会时,因为加拿大海域同种类鱼的不同叫法而各种跑偏主题。

8.戈登·布朗(Gordon Brown)
任期:2007至2010
所属党派:工党
也算是个搞笑的角色,毕竟在任时间较短,工作乏善可陈。他对“奥巴马在厨房和他会面一事”感到侮辱,并以此来推断自己政治生涯到了尽头。

9.大卫·卡梅伦(David Cameron)

<图片6>
任期:2010至今
所属党派:保守党
卡梅伦象征着新生代,两人对于手机的调侃体现了时代的变迁,“超长待机”的女王夸奖了小卡在“加冕周年庆典”和“铁娘子葬礼”上的发言,女王竟然在卡梅伦说话的时候睡着了。


上述名单可能不全,因为最后出场的首相应该一共十二位,漏下的几位应该是以下四位中的三位:1945年到1951在任的首相克莱门特·理查德·艾德礼(Clement Richard Attlee)、1957到1963年在任的哈罗德·麦克米伦(Harold Macmillan)、1963到1964年在任的道格拉斯-霍姆(Douglas-Home)或1976年到1979年在任的的詹姆斯·卡拉汉(James Callaghan)

但我记忆力有限,那些只有一两句台词的首相,我实在忘了是谁说了什么,如有任何错误跟疏漏,欢迎指正和补充。

 6 ) 女王永远等着迎接她的下一位首相

绝妙的戏剧场景设定:一桌二椅,12位国相轮番上场,坚持67年,在每周二下午陪女王喝茶。整部戏就是这六十七年英国的江山代际和女王的亘古不变。于是,在女王这把走时精准的时钟刻度下,从丘吉尔到卡梅伦,英国政治梯队在女王的茶室里鱼贯而入,又而出。这一场撒切尔夫人还在与女王明争暗斗惺惺相惜,在下一场,女王已经在表彰新相卡梅伦在铁娘子葬礼上讲话得体大方……没来由此去经年,总把新人换旧颜。当时间被压扁成历史,一场场君臣间例行公事的茶会居然看得人爆笑连连、泪光点点。

海伦·米伦坐稳江山,将一位“会呼吸的邮票”(女王自黑语)在一派优雅端庄之下吐纳笑颦刻画的丝丝入扣,令人折服。她恪守着“责任第一,个人第二”的信条,看尽过往,历经沧桑,老于世故,将自己沉静成一面镜子,给那些过于复杂的人一个简单不变的参照。现实中,梅姨刚刚卸任(可惜她没出现在剧中),女王还要一如既往,等待迎接她的下一位首相。

 短评

柯基可爱!!!想被柯基扑倒!

6分钟前
  • 生煎馄饨秃子
  • 力荐

这部戏真是等了好几年。演后谈Mirren说起与画家或摄影师去为女王画像或拍摄相比,在舞台上的演绎也是一面mirror,是自己眼中的女王啊。放映结束,下了一天的雨仿佛也终于止住了,心情大好。

11分钟前
  • vivi
  • 力荐

感动到泪目 不知道为什么同类题材我给分都会这么高……其实想想这部倒是非常传统的古典三一律作品 要入戏反而非常容易

12分钟前
  • 寒莓根
  • 力荐

2016/7/19

16分钟前
  • livinglow
  • 还行

太好看了!剧后采访也良心!字幕做得太差,就不指望能做点必要的背景介绍,起码把台词翻译对吧,错误百出。像这样还不如给英文字幕了

20分钟前
  • 会飞的石头
  • 力荐

这是日不落帝国版孤城闭,影子在女王脚下,首相在女王心里,他们都被困住了。

23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Helen Mirren版。服装造型非常精致用心 打乱时代顺序(穿插Wilson多次出场)的手法也十分精妙 唯一遗憾的是自己对英国历史、历代政治家的了解还是太少 这就造成了只有在卡梅伦出场那段笑点get到最多 作为一名当代青年倒是也可以自我安慰了【1. 已被Richard McCabe实力圈粉 2. 柯基萌cry

28分钟前
  • ピー助
  • 力荐

题材关系本以为乏味,没想到却是横贯沧海、兼顾幽默的典型英式深情厚谊的作品;虽没有明说12位首相中女王最喜欢谁,但想必每个看过的人都知道,实在太明显了,多年休戚相关风雨共舟,最后只能汇聚成一句百感交集的“请我到唐宁街吃午饭”,之前累积的眼泪齐齐夺眶而出;映后对谈也是有料又风趣

30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力荐

幽默,机智,舞台场面和内核没有那么神,但是也足以让观众(尤其是英国观众)感动。其实总得来说,跟Bennett的剧都是说的这个“英国性”吧,女王就是那个最英国的英国人,那种只有本民族人民才懂的根深蒂固的价值观,无关政治。

32分钟前
  • 冥王星的灯笼裤
  • 力荐

服饰让人目不暇接,换装简直像变魔术。台词写得好机智,大神级的演技令我已词穷。女王最后与威尔逊那一幕非常动人,12位首相最后一同亮相,这便是舞台得天独厚的震撼力。

36分钟前
  • 37°2
  • 力荐

McCabe真是太棒了,三次会面的微妙情绪演变把握相当精准。非线性叙事结构在保持每个段落相对独立的同时以几不可见的细微线索贯穿,让Helen Mirren在漫漫时间中收放自如的穿梭回溯显得毫不混乱,对于女王人性面(大型段子手)的刻画(或者说脑补)有血有肉极其动人。舞台设计和服装更是没话说。

41分钟前
  • Lycidas
  • 力荐

你们这个字幕翻译水平,在我们组,是要被打不及格劝退的。

46分钟前
  • Moony
  • 推荐

经典的题材写成,导成,演成经典,惊喜这种质感还存在于这个时代。一套精工缝制的厚厚的淑女装,看完戏后就如同将它穿在身上,心里有底气。

51分钟前
  • Coco
  • 力荐

非常精彩,并且还有狗。

52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力荐

女王的少女心,bling bling | 有些人明明处于另一个世界,却影响甚至左右着我们的世界,如果取消他们的存在,世界到底会变成什么样子?政治真是奇怪的存在,他们越是一本正经,我们越是发笑。不过好像很多事都是如此,所谓隔行如隔山,兴趣爱好也是很难跨越的鸿沟,重要的是守自己的秩序,别互相干扰。

55分钟前
  • Mumu
  • 推荐

再一次演女王,那种君王气质真是浑然天成。半个多世纪春秋,与每一任首相的私人会晤被想象出种种气压,如她对自己的定位,就像是一个恒量般的镜子,让每个人在谈话间,审阅自己,调整自己。有那么多人际、国际关系在这客厅里转化气候,每一次应对都自有生色。最爱威尔逊的几段,克制之下真性情的流露,到最末格外有共情。而在内心深处,少女时的自己也是一个永远鲜活的灵魂。米伦演技太出彩,腔调与情绪的变化拿捏自如,而极其考究的服饰如虎添翼,台上迅疾的换装易容,让几十年历史随之瞬息万变,厉害。看到柯基太惊喜,幕后采访也很有趣。@国际戏剧影像展

59分钟前
  • Mr. Infamous
  • 力荐

正所谓流水的首相铁打的女王,这个浅显如朋友圈推送文章一般的主题就是[接见]这出无头苍蝇乱转圈且自我感觉良好的话剧唯一的精神。英国人的自我吹捧在这出剧里可谓达到了一个顶峰,殊不知这与剩下的世界几乎毫无关系。失去的是摩根前作[女王]里复杂的人物塑造,最终只剩下走马灯一般的廉价八卦堆砌。

1小时前
  • brennteiskalt
  • 较差

高难度的观剧体验。剧本出色,虽然台词是非常通俗的写法,但结构上,每位首相乱序登场,时间线如细碎的拼图。这种史观的呈现面向是优秀的,只有在纷乱、非线性中,才能把握到各个不同时代历史情境的迥异与相似。不过,的确造成了比较高的门槛,对英国很了解的人(或英国人)肯定能看得尽兴,但如我一般对英国近百年政治史不够关注的人就很难对接上所有的梗(最多也就看懂了一半吧)。海伦·米伦的魅力太强了。

1小时前
  • 徐若风
  • 推荐

1. 要是对英国政治理解的更多一些就好了。2. 没有字幕看的,应该有好多损失吧。3. 好羡慕有王室、有贵族的社会,这样一些好的东西可以不流血的传承下来。

1小时前
  • Sabrina
  • 力荐

编剧私货太多了吧,对于女王过度美化。

1小时前
  • 傻乐的猫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