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

已完结

主演:撒贝宁,王嘉宁,段奕宏,郭秋成,毕彦君

类型:综艺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2

 剧照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 剧照 NO.1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 剧照 NO.2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 剧照 NO.3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 剧照 NO.4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 剧照 NO.5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 剧照 NO.6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 剧照 NO.13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 剧照 NO.14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 剧照 NO.15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 剧照 NO.16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 剧照 NO.17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 剧照 NO.18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 剧照 NO.19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说文解字》这期是个挑战吧

之前每一集都看,正好在给学生讲朱自清的《经典常谈》,第一篇就是《说文解字》。昨晚看完后,很感谢编剧组没有把各种民间传说放进许慎的故事里。其实许慎作为戏剧人物,不太好表达,和往期相比,戏剧创作难度比较大。因为许慎史料记载少,一生就是潜心著书,没有什么戏剧冲突的点。昨晚的节目看完,还是挺好的,编剧把故事的核心放在《说文解字》最为了不起的分部编类上,再借此表现许慎的治学态度和性格,典籍和人物都立住了。 当然陈晓的表演也是加分项,很喜欢他就是因为近年来觉得他的情绪感染力和分寸感都越来越好。这期节目他能主动请缨,挑战年龄跨度很大的历史人物,很不容易,完成得也很好。许慎这样一个生平比较简单的人物,在戏剧表达上,是要挖掘内心的,而对于表演者来说,必须有很强的共情力和表达力,才能感染观众。

我觉得这不仅是对青年演员的挑战,也是对节目组的挑战,因为我印象里是《典籍》基本以中年演员为主,如果是年龄跨度大的人物,会用两位演员来分别饰演青年和中老年阶段。而这次的陈晓,是目前为止《典籍》主演中年纪最轻的演员吧,他能很好地完成许慎从青春少年到古稀老人的塑造,个人觉得,挺欣慰的。

这期节目编排中,唯一感到有点遗憾的是,时间长廊上这次只有一个南唐徐铉出现了,把他兄弟徐锴给省略了也就算了,清代是《说文解字》研究热潮期,只剩了段玉裁一个名字让撒君提了一下,更别说其他乾嘉学派之类。如果说清代人物妆容比较难办,那可以让近代的章太炎出现一下吧……这期就一个人物出现在时间长廊,是不是有点太单薄了?

 2 ) 珠还合浦,历劫重光。

通过《典籍里的中国》,浅显了解了《永乐大典》的历史,彻底被像陈济一般不求功名利禄,只为传承文化的读书人折服。 一万一千四百册,四亿七千万字,本末精粗,粲然备列,在只能用大脑和双手整理古今智慧的时代,他们用“一边在手君无怪,曾点蓬山四库书”的纯粹,终成万世之作。 “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开卷而古今之事一览可见”,我似乎在陈济身上看到了王守仁封身心于自然,终顷刻顿悟的豁然开朗,看到了司马迁狱中忍辱负重,呕心沥血成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更看到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凡脱俗。 雨不能自控,人应该绽放,若人能穷尽一生凝聚智慧,相信“珠还合浦,历劫重光”将汇聚成生生不息的磅礴力量,将中华文化璀璨的星光融入时代的大江大河,开辟出一个同心勉力的新世界。

 3 ) 《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观后

《永乐大典》:陆游:买地孤村结草庐,萧然身世落樵渔。一编外手君无怪,曾典蓬山四库书。明代大儒陈济过目不忘,深藏功与名,不求官不发财只为编纂教读书人读书的大书,以一介布衣领衔《永乐大典》都总裁,带领千余学士编纂史上最大的类书,真乃读书人中读书人,时誉为“两脚书橱”(原来是读书人最高称谓)。陈济:“我即是书,书即是我。”以韵统字,以字系事。 《越绝书》:“绝”乃“勾践时”,是越国勾践时代的历史,乃地方志之始祖。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越国先祖大禹于扬州绝地求粮,越王勾践于会稽山绝地求生,于越国卧薪尝胆绝地反击,三千越甲而吞吴。《越绝书》与《越公其事》互证。“一方之志,始于越绝。”伍子胥大概是无底线只有仇恨的人。 《水经注》:做人,要像泉水般清澈纯净,像河水般热血奔涌,像海水般有容乃大。大丈夫行事当如水,遇万丈深渊,奔涌而下,果决勇毅;大丈夫持志当如水,经百折千回,东流入海,坚定不移;大丈夫立功当如水,所到之处,润泽万物,利益世人。

《茶经》:茶者,南方嘉木尔。茶之为饮,最宜精行简德之人。陆羽倾其一生情志撰写的《茶经》使解渴之茶上升至为人处世之精神高度。绰号“气壳”的王劲松——那个在《谁说我不在乎》里那个一口气说出经典台词“我抽出她裤衩里的猴皮筋,我做个弹弓子打你家玻璃”的精神病患者的扮演者相在这里把“茶圣”陆羽演活了绝了。

《说文解字》:许慎说“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难得的富有文化内涵的综艺,实力派演员倾情演绎代表传统文化的古代经典典籍,如《尚书》《论语》《说文解字》等。以文字之本,传文化之道。地灵孕育了人杰。

《备急千金要方》:人命至重,有贵千金。

 4 ) 《诗经》

2023年1月24日:改造家园和土地,要一年一年不断地做下去 我们高邮城市宣传语是——“好事成双在高邮”,今天的两部影视剧作于我而言亦是——“好事成双”。 《流浪地球2》是主动而至的惊喜,《典籍里的中国——诗经》是意外之外的惊喜。 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致使《流浪地球2》的前15分钟丢失,但我依然很识有所得——或许对于高技术含量的知识性内容我不能知之,但其人文性的表现得其一面已知足——正如马兆先生在最后对周恒宇先生说的“没有人的文明是没有意义的”,而影片及刘慈欣先生的匠心之处也恰恰在此吧,我以为! 而我要重点谈谈的便是我以为本没有惊喜可言的《诗经》吧——果然,剧作者对于《楚辞》与《诗经》是偏爱的[偷笑][偷笑][偷笑] 当微博跳出“中国式浪漫”的信息时,我就一直在等待微信关注的《典籍里的中国》公众号,等待出文,因为我要转班级群的,《诗经》怎么能让学生错过呢!隔断时间我就要瞄一会手机讯息,不知在多少次的等待后,终于得偿所愿[偷笑][偷笑][偷笑] 开篇铺陈式地“诗”诵读,真好——至少我这个白痴终于知道了所谓“秦风”、“郑风”、“卫风”、“邶风”何以理解[破涕为笑][破涕为笑][破涕为笑] 尤记《橘颂》一篇,撒君是带以屈子故乡之橘拜访的,我就在想《诗经》也应该会别出一格吧!但是却一如往常,我有些失望,但看至后我才意识到这不是一般的独具匠心,是第一次地打破常规呀——撒君竟然带着毛苌先生一起穿越再见毛亨夫子(赞呀),正如撒君一言出——“今日随同毛苌夫子拜见毛亨夫子,受益匪浅”,节目组真是顶呱呱👍 👍 👍 但节目组给的惊喜还不止于此,我想最大的惊喜应该便是我选的这最后的“举杯同饮”——“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往常,皆是古圣先哲随撒君一览经典在后世之传,而后欣慰转身,但这次又是一新——同一个舞台,演绎出这幕古今同庆“丰收节”,举杯同饮“此春酒”,赞极了,我已喜悦到失言! 当然“赵伊”—“赵倩”,“毛亨”—“毛磊”的小细节也是有心了,而这份“中国式浪漫”如果我没有记错,在本节目第一季王阳明《格物致知》篇中即始,但今天真的是浪漫到极致,感谢😊 而我所选的“改造家园和土地,要一年一年不断地做下去”这句话,我觉得很适合用于我从两部影视剧作中共同感受到的“中国式浪漫”——“我相信,我们的人,一定能成功,不计存亡,矢志不渝!” 最后,我还特别喜欢《诗经》篇中提到的一句话——“无念尔祖,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与诸君共勉) ——毛亨和毛苌其实都很幸运,尤其是毛亨,赵夫子和诸师兄对他的呵护和关爱,在他的心底种下了根深蒂固的美好,故得以代代相传,我们亦是如此[调皮][调皮][调皮] 曹磊老师很棒哦,韩昊霖小朋友也是哦,那么说到这很希望很希望张译老师能够参与到这档节目的制作中,很期待很期待[合十][合十][合十] ——“今有此诗,琴瑟鼓之”

 5 ) 《永乐大典》

《永乐大典》是一本百科全书,和古今而集大成;几经散佚,令人唏嘘。其编撰方式很是奇特: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其中有字典、文字渊源也正是这样的方式,真正做到了开卷而古今之事一览可见。

从以前一千多册的原版,到《嘉庆副本》现存四百余册,虽然数量骤减,非常可惜,但是“珠还合浦,历劫重光”非常不容易,也令人感动。

《永乐大典》中竟然就有了《西游记》的一些故事的影子,也就意味着……很久之前就有了《西游记》的元素。原来其中不仅仅拥有文字记录,还有图文解说,而这些正式很多修复古代建筑、设计博物馆的依据。

一代布衣,陈济,是这部典籍的总指挥;这足以证明在学问面前,没有官阶高下之分,只有学问高低之分。陈济自称“装满了书的两脚书橱”,博学多才,学富五车,不醉心官场,只重学问,这样的人始终少有。或许也正因为这个,在会成为《永乐大典》总指挥的原因吧!

陈济的一句话让我印象很深:雨落在地上,滋润土地,打湿娇花;那么人也需要有所为,陈济便想要连接书本,传播智慧。这样做很难,却从而找到了成书的大道。他的博学,归功于有一个疼爱他的父亲,也给了他一位天下最好的老师。我认为这位老师不仅仅是他道问上的师傅,更是他的满腹才华。

一段有关于“师”字篇的讲述,可谓精彩。从一字师到一世师,再到百世师、万世师;从以苦为师到以物为师,再到以万物为师;这些,不仅仅是那些“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师者,授业解惑传道也”那般。层层递进,如果我们能明白这些,便可直通大道,陈济也不愧恩师与父亲。这一册可以流传至今,也算是一种幸运吧

 6 ) 《永乐大典》之大,已成大家之大!

最近着迷央视爸爸的《典籍里的中国》,如痴如醉! 这是一档文化类节目,主要以古今对话、戏剧还原、专家品读等多种形式带我们了解古代典籍,一集识读一部典籍。观看至今每一集都让我大受震撼、百感交集、频频落泪。看完第二季开篇之作《永乐大典》后,我心中的感动排山倒海,必须一吐为快。 我虽没读多少书却很爱书,因为这个节目了解了《永乐大典》,知道了陈济——《永乐大典》编纂工作中皇帝钦点的布衣都总裁。陈济自幼博闻强记,读书过目不忘。他学识渊博,人称“两脚书橱”。明知修书与富贵无缘,却依然把它当做一生的愿望。他调侃自己年轻时只会啃两样东西:啃书本、啃老子。他的智慧、他的坚持、他一生只做一件事的执着和纯粹,让我俯首膜拜。比恩师谢应芳幸运的是在四十几岁时终于等来了实现梦想的机会。 他带领数千人,历时五年,修纂了万书之书《永乐大典》,全书三亿多字,一万一千九十五卷,内容汇集此前典籍七八千部。“庶几因韵以考字,因字以求事,开卷而古今之事一览可见。”几百年前便悟出了现代人的检索之法!只为让更多的人找到求学问的门径,“推开最窄的门,走向最宽的路。”戏剧中他以《师字册》为例,从一字师、一世师、百世师、万世师中伯夷、柳下惠、孔子、尧舜……到师 不限于人:以苦为师、道德为师、万物为师……真是让我辈师者,倍受启发与鼓舞!先生之泽,远矣! 而每一集戏剧的最后,都有一个固定桥段,先贤穿越古今,了解典籍在后世的流传和影响,为的可能就是弥补缺憾、让故事圆满。而在永乐大典的最后,当陈济得知,当初一众人举国家之力呕心沥血编纂的一万一千九十五册书,全部下落成谜,不知去向,嘉靖年间誊抄的嘉靖副本也仅剩四百多册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时候,他眼里的悲伤、痛苦、失落以及悬在眼眶的泪水,让我彻底破防,泣不成声。而当他看到珍贵的师字册,缓缓说出:“当初修书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找到求学问的门径和方法,现在这种方法流传下来了。又有这么多人能看到这部书,永乐大典之大已成为大家之大,真是古今之事,共览之……”继而大笑而去,一切皆释然。至此,我只想献上我的膝盖。给陈济,给《永乐大典》,给央视爸爸,当然还有段奕宏。不得不说,央视选角眼光真是yyds。陈济与段奕宏合二为一。 记得小时候读书时,最怕老师让写读后感观后感什么的,太头疼了,没什么感触,挤都挤不出来。如今却拦都拦不住的想一吐为快。岁月啊,让一切皆为可能……

 短评

《永乐大典》原本有一万一千零九十五册,如今国家图书馆仅有二百二十四册入藏,近五十存一的比例,想想都觉得心痛啊!很不满意的一点是王嘉宁每介绍一个赞助商,就非要剪辑鼓掌的镜头插进去,就很别扭。

6分钟前
  • 随心随性过一生
  • 力荐

看了《永乐大典》这一期,历史文学小白也能很舒适走进巨著的创作情景,了解古人写书的不易和珍贵,近代人护书的艰辛和无私。好在现在社会风气是开放包容自由的,愿中华民族文化昌盛,绵延不绝。

7分钟前
  • 白丁
  • 力荐

别出心裁以班昭的女性视角讲述班氏两代人接续撰写「汉书」的故事,是女性的力量,也是传承的力量,更是文化的力量。

9分钟前
  • 大食蚁兽
  • 力荐

如果说第一季是“撒贝宁穿越古书记”,那么第二季就是“撒贝宁古书展览会”,由于第二季的典籍名气普遍要逊于第一季,所以节目里向观众解释的需要更多了,另外每本书的主角定位也模糊不定,比如“陈济”“郑玄”“大小毛公”……许多情节总感觉第二季比第一季要生硬,很多地方煽情也不到位,以致于忽略了典籍本身。而“礼记”这期又与“传习录”的节奏十分相似,演员亦相同,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从整体上来看,剧本质量已经足够好了,但相比上一季却还不够精炼,第一季的整体质量都要强过目前本季的前四篇。

12分钟前
  • Leon Hsu
  • 推荐

撒贝宁的主持风格和第一季相比变化不大,王嘉宁表现得比前一季更自然了。第一集《永乐大典》只能说算一个良好的开端,但第二集《汉书》讲班彪、班固、班昭父子(女)两代人矢志修史和班超远赴西域投笔从戎的故事非常感人。这节目别出心裁,通过穿越时空与古人的对话,深刻表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顺便鄙视一下胡说清朝打断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那条短评,一看就是日谍在搬弄是非,知不知道“二十四史”是清朝钦定的!

14分钟前
  • 新博士生17
  • 力荐

有了第一季,第二季总想会更好,但因为视觉疲劳的缘故第二季感觉没有第一季那么好了,文心雕龙那一集就感觉莫名的尴尬,不知道为什么。

15分钟前
  • Love✨社恐本孔
  • 推荐

轻松中学习

17分钟前
  • 知止先生
  • 力荐

终于等到了 鉴于第一季有的人喷这个事情 我觉得这个节目的初衷是让我们现代人去积极地读书 而不是抓住一点毛病就开始疯狂做文章 读书是出发点 节目是启蒙作用 至少这个节目让我真的去翻看了很多古文的书籍 并衍生出很多关于中国文化近代史的书籍 培养了读书浓厚的兴趣 这才是这个节目最大的意义

19分钟前
  • 兔爷
  • 力荐

!!!!

24分钟前
  • mummer
  • 力荐

看到 段奕宏这期 才发现 原来还有这么个宝藏综艺 觉得应该补补课了

28分钟前
  • 碎月昕飏
  • 力荐

时隔一年终于等来了第二季,富有哲理和感人,舞台技术有进步。

33分钟前
  • Jasmine_长乐
  • 力荐

无脑粉 必五星

34分钟前
  • 一无所有
  • 力荐

最令我动容的是我们无法欺骗陈济永乐大典缺失的遗憾,段奕宏那悲伤若失又怅然潇洒的从容与悲怆。

36分钟前
  • 吴辽
  • 力荐

看一次哭一次

40分钟前
  • 蓝河的风儿
  • 力荐

备考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老师推荐的,学累了看一会。

42分钟前
  • O型血
  • 还行

《汉书》班家名垂千古感人至深

46分钟前
  • 防晒霜
  • 推荐

典籍里的中国?典籍里的男人吧,给男人塑造那么多真情真义,不知几分真几分假呢?讲男人有父亲,有兄弟,有事业,有理想,为国为民的,然后,都是吃着女人骨血,她们还没有名字,哦,在典籍里没有,也就是说,整个社会架构里也没有。正所谓,名副其实——男权社会。典籍里的中国——典籍里的男权社会。

51分钟前
  • 淮十
  • 很差

《永乐大典》成书于明永乐时期。回顾第一季的典籍中,有四部是明朝的,一部史记是汉朝的,剩下都是先秦的。这不是偶然,明朝中期以后,印刷术发达,人文自由思想发展,各领域都出现了许多人物。只是这一进程被清所打断,文字狱的存在,使得私自著书变成了一种动辄杀头的高危行为,《四库全书》对古籍的销毁删改更是不计其数。结果是清朝学者形成乾嘉学派,只能专注于考据经史,而不敢过问世事。

53分钟前
  • 路篱_
  • 力荐

庶几因韵以考字,因字以求事,开卷而古今之事一览可见。

57分钟前
  • 一晴方觉夏深
  • 力荐

《永乐大典》竟然是这样一部巨著。有些典籍,这节目抓精华抓得不错,确实开眼了,否则日常恐怕很难有机会去遇见它们。第一季的《老子》太一般,一直期待着《庄子》,但第二季似乎依旧没有,《庄子》这么不受待见吗?

59分钟前
  • 小斯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