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

第36集完结

主演:杨洋,白冰,姚笛,周采芹,归亚蕾,于小彤,蒋梦婕,王彦华,张镝,丁荔,徐小飒,高洋,王龙华,袁新,姜彤,徐海乔,王馥荔,唐一菲,贾妮,龚丽君,孙菂,杨梓墨,李艳,程媛媛,蔡飞雨,杨幂,李沁,张君钰,叶琳琅,李颉,阚清子,徐璐,殷叶子,赵丽颖,黄轩

类型:电视剧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1987

 剧照

红楼梦 剧照 NO.1红楼梦 剧照 NO.2红楼梦 剧照 NO.3红楼梦 剧照 NO.4红楼梦 剧照 NO.5红楼梦 剧照 NO.6红楼梦 剧照 NO.13红楼梦 剧照 NO.14红楼梦 剧照 NO.15红楼梦 剧照 NO.16红楼梦 剧照 NO.17红楼梦 剧照 NO.18红楼梦 剧照 NO.19红楼梦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红楼梦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巍巍皇城,紫气东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尽享泼天财富,却不知富贵终有尽,屋子沉湎于纸醉金迷之中,不愿苏醒。在荣国府,含玉而生的公子哥贾宝玉(杨洋 饰)与好姐妹们无忧无虑地成长,吟诗作赋,猜谜烹肉,兼带诌些感时伤怀的矫情文字。他与妹妹林黛玉(蒋梦婕 饰)两小无猜,互有所属,然几番试探,倒惹得误会连连。繁花烂漫、歌舞升平的大观园,锁不住那心底的寂寞,护不住那嫩蕊芳沁,儿女情长何处寻,生离死别自悲吟,一任如花美眷为暴风雨摧残凋零,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本片根据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改编。人气女神:拉面食游记洛克王国4:出发!巨人谷星球大战:抵抗组织第二季热爱岛一地鸡毛无声好友第一季冲锋战警粤语版犯罪现场:德州杀场不想和你做朋友染血将军的凯旋最美逆行花之屋第三季赤脚小子(粤语版)摩天轮怪兽2018十国英雄联盟胆小鬼2022不存在的国度咒乐园史前公园西行纪之宿命篇卧底学园拯救甜甜圈:时空大营救卧狼行动宝贝有戏·天籁童声收获季局中人第三季糊涂侦探:失控的布鲁斯和洛伊德揭秘 元上都之传奇法律与秩序 第二十二季鸳鸯梦求人未来世界1976老鹰抓小鸡蓝皮书计划第一季甜心空姐天地风云录之决战时刻冲浪纳粹必死上帝的旨意感动生命王志文版床上的故事双重危机1999麦克法兰

 长篇影评

 1 ) 白璧有瑕亦足珍

作为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粉丝,不少人只要一看到说87版不好的言论,便条件反射地予以回护或反驳,更有甚者,一见这样的人,便把对方打入“新红托”阵营,万劫不复。在他们的眼里,87版是完美的,不可撼动的“神作”。因为有陈晓旭扮演的黛玉,邓婕扮演的王熙凤,因为有邓云乡做民俗顾问,因为有沈从文做服装顾问,所以87版不可超越。
但是我得说,87版其实是不完美的。
单从服装上看,87版的服饰就有着很大的缺憾。因为丝绸锦缎面料价格太高,刺绣的手工价格也同样昂贵,87版的很多服饰都因陋就简地用了80年代盛行的混纺或化纤的“被单布”。比如87版第二集“宝黛钗初会荣庆堂”里,宝钗进府时披的那件大红斗篷,就是“被单布”的典型代表,那布上的印花图案,近看是十分现代的,跟宝钗一身的古典装扮十分格格不入。“被单布”衣裳几乎人人都穿过,甚至高贵如王夫人都有一件。这样的面料出现在大制作的古典剧中,不能不说是服装设计的一大遗憾,往坏了说,甚至可以说是败笔。
再说化妆造型吧。87版的化妆妆感太重,有些妆面像打翻了面粉缸子,演员满脸白粉,显得又老气又土气。在头饰上,虽然发型变化多端,但是漂亮的首饰似乎只有那么几件,经常是黛玉戴完了王夫人戴,王夫人戴完贾母戴,贾母戴完了惜春戴……未免有点“拆了东墙补西墙”的味道。
在场景陈设上,87版也有些不尽人意。87版的华丽,是捉襟见肘的华丽。偌大一个贾府,你竟然看不到几件值钱的古玩,漂亮的陈设经常是贾母房中摆一摆,等戏到了王夫人那里时,又借给王夫人摆一摆。很多道具制作的粗糙也是有目共睹的,贾母正房的多宝阁,摄影棚的光一打上去坑坑洼洼,漆面竟然没找平。家具大多是剧组自己制作的,华丽程度跟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的明清家具差得很远,一到大场面出现的时候,干脆像京剧里一样,给平常的椅子披上绣花椅搭——总之,这一切跟“钟鸣鼎食”的景象差得太远。
至于台词和配音,虽然87版的配音阵容可谓是极端豪华,云集了央视和长影以及全国各地的配音精英,但是台词的错漏和读音的错误仍然比比皆是。“刘姥姥嬉游大观园”一集中,贾母的配音演员吕中老师,将“促狭鬼”华丽丽地念成了“足家鬼”,闹了个大笑话。这样的错误在全剧中并不鲜见,红楼艺苑论坛有人专门统计过,大约有几十处。
但是,我得说,尽管有这么多的“不完美”,在新红和《黛玉传》面前,87版仍旧是难以超越的。
为什么?因为87版是美的。它不是“完美”的,但仍然是“美”的。在这么多不完美的前提下,它依旧美得光彩夺目,美得动人心魄。这动人心魄的美,是用诚意堆积出来的。
诚意体现在哪里?
这诚意体现在服装师的尊重史实和殚精竭虑,虽然不能让每套衣服贵比黄金,但是每位主角二三十套甚至四十几套衣服的“排场”是要搭起来的,她没有忘记这是一个大户人家的故事,更没有忘记根据每个人物的性格设计服饰,相对于现在某些古装戏一套衣服穿到老死的水准,这样的诚意是多么难能可贵!这诚意还体现在化妆师的潜心考证、精心设计,为了宝玉的“辫子头”,为了黛玉的“罥烟眉”,他可以不知疲倦地查阅资料,直到效果让人满意为止;剧中人物的发型多变而富有美感,主要角色们几乎每场戏换一个发型,这也是现今的古装剧不能再有的。这诚意体现在导演和美工师跑遍全国大小园林取景拍摄,多地取材,才有了剧中景致秀丽多变的“大观园”。这诚意同样体现在剧组中每个演员对艺术一丝不苟的态度,体现在他们对礼仪指导和剧组顾问老师的尊重,每一堂关于红楼的课程,他们都认真的听了,并且实打实地运用到自己创作角色的过程中去。这诚意也体现在配音演员出色的相互配合,和认真塑造角色上,虽然他们的表现并不是无可挑剔,但那条轩昂华丽的音轨,是靠着他们撑起来了,也正是他们的努力,让我们知道“红楼体”亲耳听到是什么感觉。这诚意更是体现在音乐作者王立平的呕心沥血上,几年的潜心创作,勤力和灵感,创造出了中国音乐史上难得的一个奇迹,也是难以逾越的一个高峰。
有了这样的诚意,87版的不完美是可以被原谅的。
而正是因为没有这样的诚意,新红的荒唐和失败是不能被原谅的。
一众演员念台词像背书,互相搭戏时根本不知“配合”二字为何物,人物形象严重丑化和扭曲,黛玉像面瘫,晴雯像太妹,贾母像假洋鬼子,王熙凤像失心疯。服饰设计不分春夏秋冬,主角配角的衣服比起87版都少得可怜,黛玉一身绿,宝钗一身白,蕾丝随风舞,薄纱满地飘。至于发型,一律被黑漆漆的铜钱头所取代,什么云髻高挽,什么步摇叮当,统统不见了踪影。美轮美奂的大观园变成了狭窄逼仄的摄影棚,一个荣国府的外景居然只有可怜的五六处,室内光线不足阴气森森,贾母上房的规制居然跟皇家比肩,难怪贾府会被抄家。礼仪指导和红学专家上课的时候鲜有人来听,以至于演员站没站相坐没坐相,“黛玉”连古琴都不会放不会弹,举手投足洋相百出。华丽的配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处处越俎代庖的旁白,什么戏份都要插一脚。至于音乐,谁能告诉我戏腔+摇滚+尖叫+阴笑+意大利歌剧等于啥?反正我是听不明白,也不想听明白。
有人说,新红的大投资是个卖点,这对于一般的商业电视剧的确如此。但对于一部名著改编剧而言,制片方宣传的最大卖点不是巨额的投资、奢华的排场,而恰恰应该是名著本身。新红当然没有对巨额的投资藏着掖着,相反,从李少红接手剧组之初,就放话说五千万的投资根本不够,新红有着巨大的资金缺口。因为没钱,所以制片人李小婉可以堂而皇之地让本该好好在剧组研读剧本揣摩角色的演员频频拉出去应酬和代言,高调在各路媒体上大秀他们的“青春”和“美貌”。在一边拉赞助一边高调宣传拍摄各项细节的过程后,新红的投资追加到了1.25亿人民币。李少红甚至还说,让剧组的小演员住六星级酒店培养贵族气质。一个多亿的投资啊,想来这部戏该拍得多么美轮美奂。但我们看到听到的是什么呢?是黛玉胖,宝钗瘦,是完全没有体现出原著中人物气质风骨的苍白表演和念白,是既违背了历史真实又违背了原著的艺术真实的窗帘布、蕾丝边、铜钱头,是忽高忽低忽喜忽悲忽诡异忽恐怖忽中式忽西洋的、鬼哭狼嚎般的背景音乐,是复读机一样神神叨叨无处不在的旁白,是花样百出错漏频发的礼仪举止,是……我不想再说更多的“是”了。仅仅以上这些“是”,就是新红剧组再大的投资,再多的“卖点”也弥补不了的,是再标榜自己“忠实原著”也掩饰不掉的。新红的宣传脑筋用过了头,把观众胃口吊得太高,套用一句红楼里的话,“登高必跌重”,夸耀的本事大自然被批得狠,还真怪不着观众的“傲慢与偏见”。
87版是一块有瑕疵的玉石,而新红,则是一棵先天不足的歪脖树。所以,各位为新红摇旗呐喊的人们,不管你们是真喜欢新红也罢,假喜欢新红也罢,不要再拿87版的缺点去跟你们新红的“长处”比了。白璧有瑕,依然弥足珍贵,而新红这棵树纵然有再多旁逸斜出的枝干,脖子依旧是歪的。

 2 ) 很好看

该电视剧主要讲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历史。宁国府和荣国府两座庭院相对峙而立,宁国府是以贾家为主,贾荣,贾珍为主的家族。荣国府是以贾赦、贾政、为主的家族,贾赦之妻是邢夫人,贾赦之子是贾琏,(贾琏惧怕王熙凤,曾经在王熙凤生病期间在外成亲,其妾是尤二姐(尤二姐被王熙凤接进贾府,最后受尽暗算怀胎三月而死,腹中胎儿未出生就夭折了。)),贾赦之女是迎春(嫁给了一个当地的宋府,受尽了折磨,最后的了痰症,因治疗不及时而死去),贾琏之妻是王戏凤,(王熙凤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备受贾母喜爱,一直当家,从中获得了不少好处,最后因为贾赦犯事,而被连累抄了家产,落得是人才两空,最后也是因积恨成病而死去,其灵柩随贾母的一同南迁。)贾琏之女巧儿,从小就生病,在贾琏外出探望生病的父亲时,邢夫人在其他人的劝说下想将其嫁给一个外地的藩王做为丫头使唤,最后在平儿和王夫人的帮助下,为了躲避这门亲事,将巧儿藏到了刘姥姥的村庄子。

 3 ) 廿年一梦不曾醒,都作红楼戏里人

2006年写的这个文字——

廿年一梦不曾醒,都作红楼戏里人

文 | 张素闻

 

       1988年暑假,我不到12岁,开始看电视剧《红楼梦》。那时候的农村,黑白电视机虽不少,但也并不多,因此,每日午后,父母午睡的时间,我都窜到堂族的叔叔婶婶家里去,静静地看《红楼梦》,那哀哀怨怨的调子,迅速地打动一颗小小的心,哪里有小说《红楼梦》呢?

  庄稼人其实不太爱看书,也没有看闲书的功夫,大部分的人家唯一拥有的书就是农家历,某户人家要是有四书或者唐诗宋词,就是读书之家了,会特别受人尊敬。这样的人家一村总有好几户,或是自己原本就是教书先生,或是儿女后来读书出息了,留有一些藏书。

  我家有一头黄牛,一百来只鸭子,早晨与傍晚,妈妈要不派我放牛,就派我放鸭,这是两件顶闲散的活——都可以看书。秋日的傍晚,拿一卷书在田垄间,就着凉凉的空气,将书一页一页地看过去,对我而言,简直是极自在的享受。我在放牛与放鸭的过程中将唐诗宋词背得烂熟,将鲁迅的《呐喊》看完,心想:四婶脖子上的肥皂也如现在的肥皂一样香吗?闰土家的西瓜地我家也有呢……至今,我仍觉得鲁迅的小说甚于杂文,大概因为我最早看见的就是鲁迅的小说吧,他文字里的尘土气与萧索气,与我亲。

  我每天拎一布袋稻谷赶着鸭子们去河边,给鸭子们喂了谷子,就躺在河滩上看书,遇见不认识的字则查字典,看书看累了,抬起眼睛看云,或是低下头去看河水,我的鸭子们正呱呱叫,相对浴衣……不认识沈从文的时候,我一直以为我是最懂得水的,在河边读完沈从文,我也想顺着河水漂流而下,去读一本大书……鸭子们偶尔跑上岸,窜到人家的稻田里,若被农药谷子药到了,我就飞快地跑过桥,跑到小药铺,买“阿托品”,心扑腾扑腾真慌张,迟了,鸭子就会被毒死,鸭子被毒死的时候会哭……那时节的我,是《红楼梦》里刘姥姥的孙女青儿,日后也将有一个险些被拐卖的小姐妹,只是不叫巧姐儿。

  《红楼梦》的小说是从一个本家爷爷那里借到的,四本一套,看一本还一本,再借一本,于是,我年年暑假都有了新事儿——看小说《红楼梦》。本家爷爷见我借了又借,甚是奇怪:“《红楼梦》有什么好看呢?”他借给我的《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我都一看而过,只有《红楼梦》,是我以后总要看的书。本家的伯伯谈起《红楼梦》,总怪它罗嗦:“吃个茄子也写几百字,不是浪费么?”当年借书给我的人老来瘫痪,听妈妈说,老人家去世后,老鼠咬掉了他的鼻子,我听得毛骨悚然,好似看见贾敬干瘦的尸身。

  躺在河滩上看《红楼梦》,遥想那些旧时贵族们的生活,有些超出一个12岁的乡下孩子的生长环境,比如香菱,做丫头也就罢了,还千方百计地去学写诗。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香菱这样不知来处不想去处的丫头,正因为爱上诗歌,才有了她与众不同的地方,《红楼梦》里也找不到第二个与香菱这样的女子,她的人生渐渐凋落,只有学诗的那段令人怀想。

  我们那个年代,十二三岁的乡下孩子不善言谈,男女同学之间更是少有交往。有一日课间休息,大家在一块说起电视《红楼梦》:坐我身后的同学说陈晓旭的脸庞不够林黛玉的病态美;又有人想起袭人也为宝玉要死要活;坐我左前方的男生忽然道:“你死了我做和尚去”;我则摇晃着两个手指头,学黛玉的样子细声细气地:“两个和尚,两个和尚了,我从今记得你做和尚的遭数儿。”

  回想起来,那样小的心灵,早就被《红楼梦》熏陶得如醉如痴,我清楚地记得自己十三岁便能把《红楼梦》里的曲儿一首首唱下去,学陈力那样空旷的声音,从“开辟鸿蒙,谁为情种”直到“恰似那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最喜欢的还是《枉凝眉》、《分骨肉》、《葬花吟》、《题帕三绝》,那时候,并不知道这些歌曲将给自己埋下深刻的悲剧意识,只知道内心充满无法言语的宿命感以及身世感,还有无穷尽的自怜自苦,它们将耗费我前半生大部分的时间。

  高中的时候,有个女孩疯疯地爱着《红楼梦》,她母亲早逝,跟哥哥嫂子以及父亲一起生活,相比其他同学,她的生长环境是不是有些接近《红楼梦》里的贾迎春?一次联欢晚会,她唱“莫名我就喜欢你,深深地爱上你”唱到哭……依稀,她嫁去了福建,这么多年,我们都没有她的消息,不知道她过得好不好?是否还记得自己当年极欣赏王力平作曲曹雪芹作词的《红楼梦》?

  朱军的艺术人生策划过一次《红楼梦》演员们的重聚:不知道是王熙凤成就了邓捷还是邓捷成全了王熙凤?她在众人堆里赫然醒目。探春那分明的性格更添雍容,黛玉虽烫了头发,眉眼之间的优柔依旧如昨,宝哥哥却是身材发福尘土满面的样子,当初那张婴儿肥的脸,逗留了多少人的深情啊……听说,这一拨人里,谈起《红楼梦》的拍摄还止不住激动,而生活中,她们诸多离异,不知道是不是《红楼梦》里的爱情潜入太深?真真,这本书,是个梦魇?

  大学时候,中文系有一位年轻的教授,长身大眼,颇魁梧,外貌象极何家劲,记忆力惊人,26岁自北师大博士毕业,他对女性的要求是:“我喜欢的人一定要如林黛玉一般体贴,薛宝钗一样贤良,史湘云那样可爱……”我们听了,只是笑,这样的人,生活中哪里找呢?这个老师坚持自己的理想,一直没有结婚,某年暑假我回学校,遇见老师,老师已不复有当年的英伟相貌,胡子很长,戴着旧礼帽,摇着蒲扇,拿着书自顾自地在路上边看边走,非僧非道,亦僧亦道……这样一个人,以出世之眼去看他,或是早就不取于相,以入世之眼去看他,何尝不是深中《红楼梦》之毒?

  大学时候,坐我前方的男生美如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他也如我那般喜欢《红楼梦》,会唱《红豆曲》。有几个课间,我央他给我唱了很多遍,两人心领神会,再坐得这样近,会出事。于是,挪开,远远看着他来我就躲开,他送过我《红楼梦》的磁带,完全的洞箫独奏,有月亮的晚上,熄了灯听《红楼梦》,只有那淼淼的哀愁与伤感,再要说什么,也落不到一个字。

  贾宝玉为什么要送旧手帕给林黛玉呢?那些年也曾问过很多人,都是些牵强附会的见解:林妹妹爱哭,宝哥哥送旧手帕乃是为了给她拭泪。张爱玲的《红楼梦魇》倒有一针见血的诠释:送帕子给她,是因为——他知道她的眼泪是为他流的。张爱玲入心的地方就在这非凡的领悟能力,她简简单单就将宝黛之间相知相惜的情分阐述得一清二楚。宝黛的爱情,到送帕子的时候,已经两心澄澈。一部《红楼》大抵言情,细看红楼,从一见钟情、日久生情、自由恋爱到同性恋、包二奶等,只有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两心澄澈。尽管宝黛的爱情两心澄澈,我还是不喜欢贾宝玉,生活中要遇见这等多情的混世魔王,我如何消受得起?不怕他去招惹人,倒怕人来招惹他,将安稳日子揉得一团糟,我这样敏感易伤的人怕也是恨不得将自己烧成灰早些归去吧?

  村姑的生活理想原本不过是田园牧歌式的小农状态,连感情,也带着山水为证的朴素闲适,不喜欢拥挤,不喜欢热闹,因此,《红楼梦》里倒只有李纨的生活最合我心。她寡居,丈夫缺席,一个人抚养儿子,在大家庭里有个小小的单亲家庭,种些稻米蔬菜,也读书教子,她若不是寡居的,怕也不能独善其身吧,宁荣两府,什么污浊事情没有呢?大到数条人命,小到一瓶玫瑰露一碗蒸鸡蛋,也要惹出轰轰烈烈的闹剧。

  柳湘莲身上有难得的坚定与刚硬,就如柳生静云与西门吹雪一样,他们都是男人当中的男人,可惜,他到底也俗,被世俗观念缚住思想,为着自己的怀疑,定要向尤老娘退亲,逼得尤三姐以死明志,这不是糟蹋人么?丫头小红伶牙俐齿,在凤姐面前舌灿莲花,不一会就攀了高枝儿,可她看中的贾芸又是什么货色?到最后,高鹗竟让他与贾环一起商议着拐卖巧姐——希望这不是曹雪芹的原意。《红楼梦》里实无好男人,连凤姐那样刚强美艳,也要经受贾琏的包二奶与娶三姨太,因此,才更显出她们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

  一本《红楼梦》,养活几千人,那些红学专家们,啃一本小说可作终生职业。廿年前,电视版《红楼梦》的顾问名单里有王昆仑、沈从文、启功、吴世昌、周汝昌、蒋和森、曹禺、戴临风、王朝闻等,都是全国闻名的美学专家与红学专家,好些人已经辞世,而片头片尾也来不及给他们的名字画上框框。曹雪芹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用尽王扶林的心,两个人穿越时空,带领着一拨队伍,将人世间这些贪嗔痴慢疑细细地描摹了剖析了,展给我们看,当真合了小说《红楼梦》最后那一句: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仔细去看廿年前的电视剧《红楼梦》,细到服装道具与化装,都极尊重原著。连凤姐探望秦可卿的病,也用了扬琴版的《红豆曲》,隐隐将秦可卿与林黛玉归在一处,而尤三姐借着酒劲儿耍贾珍贾琏的时候,镜头特写了尤三姐鲜红的荡来荡去的耳坠子……这样极有美学含义的细节举不胜举。除了灯光不太好,廿年前的电视版《红楼梦》真可谓百看不厌。

  当年《红楼梦》的剧照,至今仍在网络上传递不止,而《红楼梦》的歌曲,也随意可找到,连那些丫头们的名字,都被诗情画意的人们念念叨叨,而当年那些观看《红楼梦》的孩子们,也渐渐中年,不知道她们的情感故事,又是《红楼梦》里的哪一桩?如贾宝玉那般“到底意难平”?还是如平儿那样苦尽甘来?或是如探春那般远嫁了?

  贾宝玉在人间十九年,才知道自己不过是青埂峰下的一块石头,纵是繁华盛极,也要撇清归去,整个《红楼梦》正看是四大家族的兴衰史,俯视是一部石头历险记,它堕入富贵温柔乡,历的是人世风尘,遭际着各种情深缘浅的故事,险些迷失本性。而那“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放在日常生活中,又如何不是圣贤之语!

  生命像条蚕,用漫长的时间作茧自缚,又用更漫长的时间来破茧而出蜕变为蝴蝶。贾宝玉终其一生不过是无意而成蝴蝶,曹雪芹则终其一生在作茧自缚,而那些梦里梦外的儿女们,一定也有不少如我这样的的年轻人:因着曹雪芹细腻敏锐的笔触,将自己琢磨成细腻敏感的人,不经意地感染了曹老前辈顽固的悲剧意识,沉迷于书卷之间精深的古典美感,于当下的日常生活毫无办法,也为个体生存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要用漫长的时间,去学习认识自己,认识健康有益的生活,才能慢慢医治心内的落寞与萧条,唤起对世界的信心,对未来的好感——真可谓:一入红楼误终身。

 4 ) 相爱就是一起说废话,做傻事。

小时候读《红楼梦》总觉得宝玉和黛玉之间说的都是“废话”,而今再读,才体会到所谓“废话”皆情话,所谓“傻事”尽情事。

第十九回,宝玉把正是睡午觉的黛玉和唤醒。黛玉让他去别处玩,宝玉说:“我往哪儿去呢,见了别人就怪腻的。”黛玉“噗的一声笑”: “去老老实实地坐着,咱们说话儿。”宝玉道:“我也歪着。” 黛玉道:“你就歪着。” 宝玉觍着脸说: “没有枕头,咱们在一个枕头上。” 黛玉道:“放屁!外头不是枕头?拿一个来枕着。” 宝玉嬉皮笑脸: “那个我不要,也不知是哪个脏婆子的。” 两人对面倒下。黛玉用手帕遮住脸。宝玉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些鬼话,黛玉只不理。宝玉问她几岁上京,路上见何景致古迹,扬州有估遗迹权事,土俗民风。黛玉只不答。

在这里,宝玉说的基本上都是废话,目的只有一个,不让黛玉睡,因为怕黛玉积了食,生了病。所有的话,看似“废话”岂非情话?

第二十八回,两人又闹别扭。一天,宝玉见黛玉在前面走,忙起上去说:我只说一句话,从今后撂开手。黛玉回头说: 请说来。宝玉笑道: 两句话,说了,你听不听?

这些“废话”看似笑话,其实也是情话。除了说“废话”,黛玉和宝玉还会一起做点在别人看来匪夷所思的傻事。而这些傻事,恰恰事情事。

爱若在,所有的“废话”都是情话;爱若不在,再怎样的体贴与关切,也只是一种无法忍受的啰唆!最好感情状态,是两个人在一起,不说话,而不觉得尴尬;说起话来,喋喋不休而不觉得厌烦;再无聊的话,她说得眉飞色舞,他听得津津有味;再无聊的事,也能一起做的兴趣盎然。

其实,爱情从来都不需要怎样感天动地的情话。一个人爱不爱你,不是看她会不会说我爱你,而是看他愿不愿意听你说废话,陪你一起做傻事。

所谓爱的幸福,其实,就是在对的时间,找到了那个愿意陪你一起说废话、做傻事的人。

 5 ) 有美人兮 不知归期

红楼梦 红楼梦,终归是一场梦。小时候总觉得这些经典名作很土气,不管是书还是影视作品都不愿去看。随着年龄的增长,看过太多粗制滥造和不走心的东西,才幡然醒悟,过去的有些东西是多么珍贵。87版的红楼梦,人是美人,景是美景,剧情是原汁原味,还原的是红楼这部浩瀚巨作里的人生百态 悲欢离合。春去秋来,花开花落,里面鲜活美丽的人儿像花儿一样绽放过也凋零了,也像贾府的命运一样,兴盛到落败。虽然那时候技术有限,摄影器材落后,画质不是那么清晰明艳,由于经费有限道具也不是那么精致,但是你还是会觉得,这是一部很有良心很有质量的精品,因为走心,因为诚意。看红楼的时候,贾宝玉就是贾宝玉,林黛玉也就是林黛玉,不是某个演员某个明星,仿佛就是活生生的人在你眼前上演一幕幕人生百态。对比新红楼,87这版的真的很动人很精彩,记得当初新红楼拍的时候号称投资多少,什么海选也搞得声势浩大,结果成品出来不仅令人失望,更让人觉得玷污了红楼梦这个名字。在老一辈的作品里,看到的是尊重和诚意,还有影视工作者的匠心。这版红楼播出很多年了,里面的很多主演也经历了一生的风雨,黛玉的扮演者甚至英年早逝。黛玉葬花,何尝葬的不是自己,那个花一样娇弱美丽的女子,书中的黛玉永远活在书中,在后世人的品读中一次次的绽放凋零,剧中的黛玉,也只能在荧屏中,展现她美好的容颜和哀凉一生。有美人兮,不知归期……

 6 ) 林妹妹去了也好

一个是木石前盟,一个是金玉良缘,偏偏只念前一个,一个还了今生的泪,一个独自对着青灯。宝玉自一个人撒手离去。曾经也伤心黛玉怎么死的那么可怜,还是在他俩结婚那晚,后来再看看被查封的时候,想想林妹妹去的早也好,她那般爱干净的人,自是受不了那时的污浊。去了也好啊。也许伤心绝望到极致,下辈子的她反而可以真正放手,寻找自己的幸福了。

 短评

无法超越,至少五十年内中国是再也拍不出来这样水准的电视剧了。

3分钟前
  • 艾小柯
  • 力荐

永远的87版 永远的陈晓旭

4分钟前
  • Summerpie
  • 力荐

不能说登峰造极 但是毕竟是用心做了这件事情 我记得很清楚 一个跑龙套的 大观园里的一个妈妈 那表演的认真 唉

5分钟前
  • David
  • 推荐

在87年以前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个宝黛钗,87年红楼梦一出,红楼梦中人的形象就在人们心中定型了~

6分钟前
  • 海绵宝宝
  • 力荐

李少红,你看过八七版红楼么?没看过的建议买个盗版碟补补课。浪费那么多钱拍出个四不像的东西。

8分钟前
  • 花深每觉影生香
  • 力荐

气质太像原著。

13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一直看不完全。小的是时候家禁,高考结束了没钱。现在又没有时间。记得焦得福挑刺,说林的扮演者不够完美,现在一晃佳人都西游了。。还是八十年代值得。那些贴纸还在坏的机箱上?现在就算勉强出彼时淡雅的妆容,举止长相也浮躁了太多吧?为什么所有的古典情结,都完结于美好的80年代?包括那些手工艺人

18分钟前
  • mecca
  • 力荐

新版红楼梦最突出的贡献就是捧红了老版。以前看这部电视剧从来没有关注过的细节现在都被一一翻出来,真是……强悍。要么说呢,巨人的肩膀不是谁都能上去的~

19分钟前
  • 力荐

b站的弹幕简直是一部词典。结果没了。苍天呐!

21分钟前
  • 力荐

不用任何语言评价了吧?

22分钟前
  • littletwo
  • 力荐

这部电视剧可是经典啊,翻拍过很多次,但最爱的还是这版,还原度很高,演员也不错的

26分钟前
  • 蓝下老婆
  • 推荐

大陆电视剧镇山之宝。

31分钟前
  • süden
  • 力荐

对人物的刻画,形似到神似已经很难超越了。虽然化妆可怖,但也瑕不掩瑜。林黛玉的外貌非常符合原著,如果再少点使小性的扭捏就更好了,实际上林黛玉不是扭捏的人,她是最真最灵的姑娘。

35分钟前
  • 高光光
  • 力荐

里面美女如云,再拍怕是找不到这么多清纯的美女了。林黛玉不可复制,贾宝玉不可复制,史湘云不可复制,晴雯也不可复制。

38分钟前
  • 伊豆
  • 力荐

还我林妹妹

40分钟前
  • 四月五月君
  • 力荐

87版之后,世间再无真人版红楼。

42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真正翻拍的最好的一部用心与作秀的差别显而易见

47分钟前
  • 指间
  • 力荐

伟大的作品,禁得起任何人不怀好意的诋毁

51分钟前
  • 毛豆
  • 力荐

老一代影艺人是以一种虔诚的态度对待红楼梦的,这就足够了

52分钟前
  • 三月悠城
  • 力荐

配乐好,与原著诗词浑然一体;陈晓旭好,天生一个林妹妹;邓婕好,举手投足都是戏;结尾好,放弃市面上流传最广的伪高续,这才是真正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一败涂地。

56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