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狗2011

HD

主演:洛杰,旦正措,卓玛加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其它年份:201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老狗2011 剧照 NO.1老狗2011 剧照 NO.2老狗2011 剧照 NO.3老狗2011 剧照 NO.4老狗2011 剧照 NO.5老狗2011 剧照 NO.6老狗2011 剧照 NO.13老狗2011 剧照 NO.14老狗2011 剧照 NO.15老狗2011 剧照 NO.16老狗2011 剧照 NO.17老狗2011 剧照 NO.18老狗2011 剧照 NO.19老狗2011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迷墙

“The Wall”(中文翻译为“迷墙”)是Pink Floyd最成功的专辑之一,大概讲诉一个歌星经历过人生的各个阶段从而产生了一种无法排斥的精神失落,以至于塔后来建立起完全自我封闭的墙,最终走出墙外迎接美好新世界的故事。专辑中的歌星是十分孤独的,就如同影片中的藏族地区一样,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其发展更加的“孤独”,但两者都得走出墙外,去迎接未知的美好新世界。专辑中把“墙”比作人性的枷锁,难道影片中的“墙”就是藏族文化的枷锁吗?
“你一点都不像你的父亲,甚至连长相都不像”这是老人对狗贩子说的话,热爱狗的父亲与作为狗贩子的儿子,这是极其讽刺的。因为内地市场的需要,人们开始卖狗、贩狗,甚至是偷狗,可见市场的进入已经冲击了当地淳朴的民风。年轻人对外来文化接受往往比老人更快,以至于他们放弃了传统的经营方式,转而贩卖牧人视之为宝的狗。两种文化的摩擦是不可能避免的,拍摄者将这种矛盾集中在贡布的身上,作为年轻人的贡布曾经也想顺应这种卖狗的趋势,但是卖狗的价格也暴露他“新手”的身份,这也能体现出他想迎合改变的意识。影片中有两次贡布看羊和一次看运输车中狗的画面,这几个镜头表现了贡布内心中的挣扎,因为他深知传统牧人是离不开狗的。贡布在艰难的抉择之中,最终选择了传统,这也许是拍摄者的心声,作为年轻一代也应该具有传统的尊严。
狗贩子询问了老人很多次是否要卖狗,而且每一次的价格都大幅度增长,老人因为难以割舍与狗的感情每次都断然拒绝。神山放狗是影片中极其出彩的一部分,镜头中的老人捻动佛珠念念有词,无比虔诚的放狗,这也可见狗在其心中的重要位置。不过狗贩子抓到了被放生的狗,这强烈的落差感使我体会到文明冲突的强烈。儿子因要狗打人被拘留,以至于最后老人无奈的杀掉了狗,这一部分更像是一种仪式,老人用这种方式来捍卫文化的尊严。影片中因为生育问题,老人采取的是做法事的传统办法,询问多杰以后,才叫儿子去医院检查。这其实也算是现代化的好处吧,至少在医疗条件上比以往要好的多。可见“墙”快倒之际,现代社会的好与坏都会涌入传统社会,重要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点,才不会使“墙”内世界崩溃。

 2 ) 这部电影讲的不是老狗,也不是老人。

看完这部电影,的确有被感动到,感动的不光是老人对老狗的感情,更多的是影片用大量的定镜头呈现出了一个客观的、真实的藏区人民的生活。

在影片开头,儿子骑摩托车带着老狗去乡上的时候,走了一段很崎岖的山路,为了展现颠簸的路况,没有用定镜,老人骑马去乡上找狗,没有用定镜,老人在结尾牵着狗准备亲手杀掉它,没有用定镜,印象中,除了这三四个镜头意外的所有镜头都是固定镜头,而且对长镜头的运用也非常普遍,这让我想起了长镜头和蒙太奇的区别:时空力学的问题。在蒙太奇学派的魔力之下,不同的镜头可以组接起来产生新的含义,在现实中两三秒就可以完成的动作,可以通过拍摄不同的角度延长到几十秒到一两分钟,这会产生时间积累起来的力量感,现实中需要五六分钟完成的动作在蒙太奇方法的处理下,可以变成几十秒,这同样可以加强节奏感和力量感,但它有悖于现实时空。但是长镜头则不同,它忠实于真实的时空经验,现实中需要多久时间完成,在长镜头里的时间也是一样的。在《战舰波将金号》这样的影片里,蒙太奇式的语言会强烈地把某种观念强加给观众,观众变成了被动的接受者,被灌输着某种力量或观念。但是长镜头要保证时空的完整性,要呈现出客观的现实世界,这对观众来说会相对民主、客观,长镜头视观众为有判断力、有能动性、可平等交流的对象。这也是我为什么喜欢长镜头的原因,因为足够客观,因为觉得自己作为一个观众是被尊重的。而这部电影恰恰符合了这一点,在导演的另一部作品《塔洛》里,也是如此。

在电影里,老人代表的是不愿接受外来文明的藏区人民,他儿子骑的是摩托,而他的交通工具永远都是一匹马,抽烟也只抽自己的老式卷烟。老人把老狗视若珍宝,这藏獒是牧羊人的陪伴,当然不愿意卖掉它,但是在偷狗贼和狗贩子的双重压力下,老人不得已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亲手杀死自己的狗,这让我想起了《权力的游戏》里 Ned Stark 和自己的孩子们带着几只冰原狼南下君临,其中一只冰原狼被国王处死,Ned 迫不得已亲手杀死了自己家族的冰原狼,他说,"如果这件事情一定要做的话,那就由我们自己来做。"

影片中那个年代的电视机、电视机所处的位置、电视里播放的电视剧和电视购物节目,都太真实了。一家三口在家里看电视的时候,父亲和儿子坐在沙发上,儿媳总是坐在角落的凳子上,而且被安排在镜头的边缘,这也很真实,包括夫妻俩在医院门口的言谈举止,能看出男性对女性的尊重并没有那么多,你可以说这样的行为不好,但这是发生在这个世界上的某个地方的真实的生活。这种真实也包括录音的处理,摩托车的声音、街道上汽车修理厂的声音、牧区的苍蝇和虫鸣的声音,都处理得恰到好处。

导演对多杰这个名字情有独钟,在《塔洛》里,派出所所长的名字也叫多杰。"多杰"在藏语里是"金刚"的意思。

纵观万玛才旦的多部影片,大多反应的都是外来文明对藏区文明带来的冲击,以及在这两种文明的相互碰撞下,给在这里生活的藏民们带来的影响。《老狗》也不例外,老人对新的文明的态度,拒绝占了 80%,接受占了20%,这 20% 就是在他抱不上孙子的时候,想要求助现代医学,而不是去请上师算一算。在一种新的、不可阻挡的文明的冲击下,旧的文明被击得粉碎,浪潮里的人被裹挟着向前走,谁都逃不过,即使你生活在渺无人烟的牧区,这对老人来讲或许是一个悲哀,因为他无法一以贯之地拒绝新文明和拥护藏区文明。

这部电影是具有文献性的,因为它呈现出了部分真实的生活,多年之后回头再看,"当时有一部分人类就是像电影里那样生活过的。"这是电影的使命之一。

 3 ) 手法

1.镜头的拉离,用全景,不仅是为了将人物纳入身边的环境,也是为了营造一个疏离的视角。不介入,只静静地观察。

2.画面极其地平泛,质感相当普通录像。但它却不是video,而是真正的image。从video上升为image,它所做的便是通过对画面细致的设计、精巧的构图和巧妙的剪辑。

3.试看几场非常有力的戏:

 (1)父亲与侄子(那位警察)坐在餐厅聊天,背对摄影机,朝向屋外,可以看到狗和马。逆光,处理得很好。
          同样,当儿子带着媳妇回来的时候,父亲也是背对着摄影机坐在门口,媳妇进屋里来,儿子在父亲旁坐下,接着便从画外响起了盆碗的磕碰声。同样的逆光处理。

 (2)玻璃的运用。当儿子去姐姐那儿接媳妇的时候,门扇的玻璃面作了双重运用:既可以映出外面,也可以窥见里面。一开始,姐姐在里面,我们通过玻璃面的外反效果看到了儿子与媳妇的对话。然后,姐姐打开门出来,媳妇走到一扇玻璃前,映出了儿子与姐姐的对话。极巧妙的设计。
         同样,在家里也有一处玻璃的设计。便是通过玻璃注视他们在客厅看电视的场景,一开始不知道有块玻璃,然后媳妇起身,打开了门,才发现原来是在另一空间跳进客厅观察到的。
   
(3)结尾,老人缢死老狗之后,一个从背后拍摄的独行长镜头,其力量可以与《四百击》最后的奔跑相比。

4.至于通过父与子,摩托车与马,男人与阳痿,藏獒与金钱等等展现的背后意味,只要看了都可以很好理解。

 4 ) 以死亡抵抗消融

每一个镜头时间都比较长,固定镜头占大多数,让人感觉时间之缓慢,以及缓慢带来的无奈、无聊而不是从容,因为画面的场景被画面外部世界的速度和被利益异化的一切包裹并消融。影片结尾让人联想到《飞越疯人院》的结尾。也许,在酋长和父亲看来,人失去人之格,狗失去狗之格,死亡至少是一种保持某种尊贵的结束方式。

 5 ) 老狗,一个民族的命运

影片中处处可见汉族文化“渗透” 西藏的身影。乡城的每一个招牌都写上了汉字,电视里充斥着低俗的商业广告,年轻人们纷纷迎合“内地”人的喜好营生。倒卖藏獒, 也许只是凤毛菱角的变化。老人,代表着最纯正的藏区牧民传统,老狗,也是乡里为数不多的纯种藏獒了。他们似乎是西藏最后的不加污染的文化符号,而下一代,带有讽刺意味的不孕不育,懒惰败家,变卖藏獒,与老一辈的朴实藏民有了明显的鸿沟,他们正在一点点的丢失传统,迷失自我。而这种变化又是那么的不可阻挡,无可奈何。老人对于老狗的坚持,换来的是一次次的不安和灾祸。商贩一次次得上门商讨价格,儿子也因为老狗被偷打伤别人而拘留。面对着被金钱至上一步步包围的外围世界,老人渐渐明白了这份坚守的无力。唯有死亡,能让老狗带着尊严离开,能让老人抬起头,走完剩下的路......可是,这份纯正通过歇斯底里的抗争,甚至自我毁灭,就能够维护吗?

 6 ) 卫道者不谋益

《老狗》,藏地某区,一个平常的牧民家庭有一对夫妇,一位老者和一条老狗,面对日渐猖狂的盗狗行径,男人决定把老狗卖了,免得让别人盗去,更是损失,然老者却极力反对,在他的眼里,这条养了13年的藏獒,不仅仅是条狗,也是这个家庭的一个部分。

本片主要反映在外来文化深入,金钱至上的经济环境下,藏文化所受到的冲击。曾经的淳朴民风,在牧农经济渐趋劣势的时候,似乎显得越来越稀薄。对金钱的欲望使得传统的牧民,毅然放弃了原本的营生方式,传统的猎人家族干上贩狗的行当,而这一切的诱因即是内地宠狗消费中对藏獒的偏好,按市场经济的规则,有需求就有供给,所以有些藏人就通过收购甚至是偷盗的方式将藏区的藏獒运往内地出售,获利。而以上行径所导致的后果却是藏区的藏獒急剧减少,纯种藏獒更是成了稀缺的物种。人在利欲促使下的行为却导致另一物种频临覆灭,又是一场悲剧。

然而,这只是本片的叙事表象,之下所蕴藏的则是文化传统与金钱利益之间的冲突。面对社会的变化,年轻人会选择适应,而老人却会固持传统。就像本片中,依男人看,盗狗日益猖獗,不如主动卖了还可以得些便宜,而老者则认为,狗是用来护卫羊群,看守家园的,不能卖。从老者的角度来看,这里涉及到情感的因素,即人与狗的长久相伴自然而生的情感,这是一种相依相守的关系,不能因为防盗而主动舍弃,更不能为了金钱而贩售获益。我相信这是人本能的情感反应,是人性善的一面,长久而来,在经济还不那么重要牧农文化中,这种情感所促使的行为便形成了一种朴素的民风。只是人的欲望是无限,是人性恶的一面,导致趋利乱谋,对于物质文明相对落后的地区来说,这可能是不得不经历的过程,或者说逃避不了人因为个己的私欲而为所欲为的行径,只是这样做的后果惨痛。一味的对物质的追求,却忽视了对精神的守护,这里的精神即是传统,是一民族本能行为的长久积累。为什么说文明没有高低,亦先进或落后,这是抛开物质经济而言的,精神层面的文明是无高低之分的,因它们同向美好。

本片所涉及的另一母题,就是血缘的传承和男女的平等。片中夫妻结婚三年未育子幼,在老者看来,结婚生子,传承接代,是人生存的自然法则,所以他会着急,强迫儿子和儿媳去医院检查。而对男人来说,心中的男权思想,使他不愿接受医院检查,即使知道检查的结果不是女方问题。影片在这方面的情节呈现,使得观者能对藏区社会男女地位状况有所了解,体现出在男女关系上当地依存的落后思维模式。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影片,《老狗》主要为了反映藏地的社会现状,其所摄取的景象大多是平常的牧地草原和落后的县城街景,对于观者对藏地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遐想基本抛到了九霄云外,而这正是一部现实主义电影所必须的特征,忠于现实而反映现实。影片较多的运用了长镜头拍摄,对于以上景象的表现也较为适宜。当然,长镜头往往会起到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比如影片末的三段长镜头,首先老者与老狗静坐在草地之上,老者平静的表情下,不知他是有所想还是无所想,紧接就是老者将拴狗的铁链绕过牧羊的铁丝栏,然后将老狗吊死,镜头长时间给向老者无表情的面孔,最后则是老者在草原上行走的背影,镜头一直处于跟拍状态,继而字幕升起。这样的镜头所呈现的场景的确给观者造成很大的冲击,继而是产生思考,老者以自己决绝的方式,捍卫了自己的持守,也算是对老狗的一种保护,使它免遭贩卖,它属于这片土地,这片草原,它应生于斯死于斯。

 短评

收音组的老师们完全放飞了

3分钟前
  • cnniuge
  • 推荐

3.5;门窗框的“自动”构图,结尾阿巴斯式的大远景,镜头有独到之处;电视上疯狂的推销,千年一日的寂静终被打破,一切都在土崩瓦解。

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万玛才旦的这部电影十分震撼。藏民族对当代命运的那种悲壮情感,让人无法不为之颤栗!

11分钟前
  • capwl4
  • 力荐

门框透视真相,死亡切断归属。千方百计的挽救,最后却死于守护它的老者之手。

15分钟前
  • 峰峰峰峰
  • 还行

新与旧的格格不入,就像摩托与马,彼此瞧不顺眼。可大势唯“新”,老亦无奈,老人尚有些坚持,老狗只有忍耐。

20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这才是纯粹的藏族电影

24分钟前
  • 合纥
  • 推荐

镜头舍弃了景深虚化,舍弃了人工打光,不再讨好观众,对,没错,这就是告诉那些对藏区猎奇的人,藏区不是美在迎合现代人的臆想,而是美在保留了古代人的善良。这种善良是放弃两万元,也要牧羊人的狗,在牧羊人身边。即便他死在自己手里。最后一幕本来是当着镜头弄死的,后来为了过审改成了墙后。

26分钟前
  • 小石匠
  • 力荐

值得關注

30分钟前
  • 冰山李
  • 还行

纪录片式的剧情片,对一个时代的侧写。

35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此时的万玛更偏文人化,注重故事本身的内核,而外在的表现形式,其实还略显单一。主线上,以一条老狗的命运,来探讨藏族游牧文化以及传统品德的存续,副线上,以儿子无法在生理上传宗接代,探讨家族的传承续亡。出发点很好,可惜这两条并行的明暗线,并没有做出很清晰的互文点,导致整片无法将两条线想要表达的存续危机形成合力。再加上开篇以男主的视角来叙事,中途又在剧作上更换了爷爷做为主人公,更加剧了这种割裂感。如果以老狗做为剧作界碑来看此片,全篇通过“男子卖狗,爷爷赎狗,男子抢狗,爷爷杀狗”这四个主事件构成。要卖狗的男人经历抢狗事件以后,其实从心理上已经完成了对父亲“游牧文化”传承的转变。因此,父亲才认可了儿子,主动去公安局看望“败家子”儿子,买烟买酒。而最终杀狗,则是老人维护传统藏族美德所能做的最好的选择。

38分钟前
  • 平坦
  • 还行

德格才让老师说这已经不是万玛才旦的的担忧 而是绝望 好多现状是已经发生而不能阻止的 我不觉得我们可以剥夺其他生物的生存权利和生活方式 最后的结局让人难过 即便是电影

40分钟前
  • lili
  • 力荐

非常原生态的一部作品,没有配乐,连观众都像活在片中的现实里。老人没有孙子,纯种藏獒日渐稀缺。一人一狗,一同没有”后路“地老去,荒凉得不动声色。天地悠悠,假如结尾能按照导演的初衷拍出,定然有力得多。三星半。

44分钟前
  • Mr. Infamous
  • 还行

创造力。这部电影带来的启示便是:用一台卡片机你就可以拍电影了。让video上升为image的方式:细致的构图和精巧的设计。两场背向镜头的对话、两片玻璃分隔的戏以及最后老人的独行都极其有力。如此简单,力量又如此足,内地的独立导演没有这水准。

45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我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去体会和理解老人杀死老狗的动机。

4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可能是万玛才旦最小成本的一部,也是与中国独立电影脉络交叉的一部。固定长镜头,大全景以及远景,空间内的线条(门框,窗框,墙壁……逆光的门窗,倒影,frame in frame),电视(及广播)作为媒介及内容,“重复”这一手法的运用。由此那几个运动镜头才格外有力量。“不孕不育”的问题([气球]中生殖力太强又是另一个问题),“老狗”也是稀少的纯种藏獒,不同话语与价值的碰撞。结尾几个长镜头击穿银幕的力量直追达内兄弟。

53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老牧人一直在问,城里人养狗做什么?

55分钟前
  • Zzzzzz....n
  • 推荐

故事并不精彩 然而不精彩并不代表它不好 相反 不精彩使这部描写藏民背景的作品更符合藏族人们的性格与气质 对生活低调及对信仰的坚持 镜头几乎无技巧式的朴质 呈现简单低调的生活 在区外的物质世界 奢华金钱侵蚀着他们的时候 这个拥有信仰的民族却以低调方式抗衡到底 坚持着对生活 生命 信仰的那份忠贞

59分钟前
  • 李小庫
  • 推荐

节奏慢到要睡着。藏区文明即将消亡的尴尬,人活成珍稀保护动物状。你有本事杀狗,你有本事自杀啊!嗯?最讨厌这种所谓气节了,这难道不正是亚洲文明的前进阻力?人类中心主义必须灭亡必须灭亡!

1小时前
  • 九命猫@victor-eyes
  • 还行

老狗是宝藏,卖狗的偷狗的都盯上,老狗也是老人,无力对抗这个风云变幻的世界,当信仰被物欲入侵,或许只有了却生命才是唯一自保的机会。《老狗》是万玛才旦的一个转折点,不同于之前作品里的忠实记录,自此开始,万玛才旦的态度变得鲜明与犀利。

1小时前
  • 天马星
  • 推荐

养狗保娃,偷狗死妈,藏犬的力量就是藏地的力量,但是本片讲究的是遏制力量,话都说得囫囵,狗也始终静默,最后狗喘气,老人喘气,退化的概念就这么轻松讲清楚了,剪辑调度再次完美利用了环境,电视机和各式门窗的景框玩得忘乎所以,却也不失风采。

1小时前
  • 黑狗成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