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滩

HD中字

主演:白灵,刘威,魏宗万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海滩 剧照 NO.1海滩 剧照 NO.2海滩 剧照 NO.3海滩 剧照 NO.4海滩 剧照 NO.5海滩 剧照 NO.6海滩 剧照 NO.13海滩 剧照 NO.14海滩 剧照 NO.15海滩 剧照 NO.16海滩 剧照 NO.17海滩 剧照 NO.18海滩 剧照 NO.19海滩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海滩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一座小渔村内,鱼王老鳗鲡的女儿陆小妹(百灵 饰)进城打工,却因为土里土气而遭到了城里人的嘲笑,在误打误撞之下,陆小妹结识了名为许彦的男子,两人之间结下了友谊。老鳗鲡强迫陆小妹嫁给她的表哥,虽然陆小妹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但是却不敢违抗父令。  菊花是陆小妹的好友,一次偶然中,她解释了外号花脚蚊子的青工,两人坠入了情网。可是,这段感情并没有一个好的结果,花脚蚊子最终抛弃了菊花,导致菊花只能下嫁给又穷又丑的金根。菊花的遭遇让陆小妹内心里百感杂陈,她决定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选择向许彦求助。镜地狱的美女悠悠寸草心2千世千寻·珏查帕奎迪克天涯追凶国语版燃情克利夫兰第六季举起金刚她真漂亮速度与激情:特工飞车手第二季行将就木 第四季孤岛风云孤独的人2009金装少年唐伯虎保姆的黑皮书福尔摩斯历险记第一季恐怖说书人红色生活2023棺材2超级风暴小淘气尼古拉 :我们还在等什么才能快乐?昨日的美食 2020新年特别篇血书杀手的情书唐卡花样江湖范德沃克 第二季面露一人饭灵异妙探2:莱斯归来扑通扑通的青春凯利党生死速递家有儿女3银翼杀手外人止步第二季死亡幻觉大师之书歌手2018神雕侠侣范文芳版石狮之超能记者电钻狂魔赤裸朱丽叶

 长篇影评

 1 ) 看不透的台北

    因为一直搜索的是"海滩的一天",所以我总不明白为啥我找不到这老杨的处女作,直到很后来才发现,原来我应该搜索繁体字。

    只是没想到,在将近三个钟头缓慢的镜头推拉中,83年,我出生的那年,老杨已经把它之后想说的一切东西都概括在内。如果在观影上有同频带上的共振,那么杨德昌在之后枯岭街麻将独立时代一一中所有能震动我的地方,都在<海滩>里震了一遍。台北还是那个我们没有去过今后也没什么意愿想去的地方,然而中国都市的进程相似得让人觉得可怕,60年的台北,80年的北京,00年的上海,我们可以看不到,但想象能匹及的地方却只有那么几个。

    那时候的杨德昌,和现在的我一样,对中产阶级家庭的情感感到悲观。佳莉小时候看到听到的一切,我们年少时也看到或者听到过,不同的是有些家庭已然被时代的浪涛所撕碎,而我们的家庭还苟且地挺了过来。有时候,还没有怎么奋斗的我们就觉得奋斗是个悖论了——扶着醉醺醺的父亲回家,眼睁睁地看着母亲把玻璃杯砸在地上,这是为了打拼么?我想老杨,不,小杨,是试图在讲他自己的故事,不幸的是,这也是我们经历过的事实。以至于小杨一边把张艾嘉忧郁的面庞和落日余晖叠加在一个镜头里,一边冷冷地注视着看不到的尸体,一边"哇操"。他还小,所以他的镜头里充满了不屑与不解,直到20年后的<一一>才宣告成熟。

    突然觉得自己也像佳莉一样糊里糊涂地考了托福申请美帝,或者说,在<独立时代>里重复了一遍的"这世界所有人都等着别人去教他"。我想起了GiGi,那个杨虚构出来的完美女人,却被所有人无端地扣上虚伪的大帽,接着就是阿财亦步亦趋地告劝佳莉,"其实所有的结果对你来说都是一样",佳森则"渴望重新认识周围的一切",佳莉却在海滩的一天后终于成为了成熟的妇人。

    这些都是痛苦的,貌似无意义的,必须成熟的,无论是憧憬与理想还是游走的幸福,都会被时代的变迁所吞噬。我们满心欢喜地构建起一座座宏伟的现代都市,自己的神经却被都市里充满节奏感的钢蹦所悄然碾碎。那年杨德昌和我都是本命年,<海滩>里还像一个大搓男的吴念真刚好而立出头,二十年后,他终于不再满怀激情却无比痛心地对剧中的老情人说:

    我考上电机系,我爸很开心,我妈很开心,你也很开心。而我呢?我反而是最悲哀的人。

 2 ) 好有台灣味道~~ 張艾嘉

你印象中的台灣是政黨聲嘶力竭的大喊、打架、摩托車、台劇、小吃、滾石音樂?對香港人來說,台灣的親切感可能比內地更強烈,一來同是中國人,而且台灣的流行文化和人文氣息,在香港找不到的。台灣鄉土氣息、文藝小說(瓊瑤)等,自成一格,《海灘的一天》就反映出台灣面貌或大家心目中的「台灣」印象。

未見過如此年輕的張艾嘉,令人吃驚。她的扮相十分「台灣」,首先扮女學生的清純,少婦的患得患失,丈夫不見後,她變成獨立女強人,每個階段的變化亦清晰。

故事拍在1983年,今日看來沒有過時感,只覺得導演以兩個女人為主體,反映婚姻和女性追求自立的精神,即使在今日的中港台三地,仍然引起女性觀眾的共鳴。

 3 ) 用银魂式标题来讲所谓女性主义就是不停截断作为女性所有后路的过程

女人在爱情中的不安全感来自处在被动的位置。吊诡的是,我们在爱情中的幸福感,有时也来源于把自己放在被动的位置。从小我们就被教育,公主是被拯救的那个。

所以,即使自己明明买的起的东西,别人送也会更开心,像东京女子图鉴里说的,梦想餐厅之所以是梦想餐厅,一定得是被心仪的男人邀请去才叫梦幻餐厅。生气了,要被哄,才叫受宠;遇到想共度一生的人,要被求婚,才算遇着良人。

所以女人一直在等待,所有的事都由另一个人的步调来安排。

回到影片,如果说时隔35年有什么能让人产生共鸣的,就是女人不变的成长。我们成长于一个绝对男权和异性恋主导的社会,很难学会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哪怕“像男人一样”这句话本身就有性别歧视的意味,也不得不说,时至今日,一个女孩子能够“像男人一样”独当一面,仍然是一句对她冲出个人天花板的褒奖。

就像佳莉一样,她看上去主动追求过爱情,面对父母的包办婚姻,她选择了私奔。可事实上,她只是把自己从一个家,送去了另一个家,换了一个庇护所罢了。她养活自己的能力一般,英文系毕业却做不好最基本的翻译工作。丈夫事业上了轨道之后,她就更是不需要再出去卖命糊口,每天可以赖床,起床后去学插花,最大的事不过帮佣人一起做做家务,等丈夫回家吃饭。她的生活,不仅仅是物质上仰赖丈夫的给予,精神上也是全然依赖这个人,放弃了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人格的自尊,以至于明知道丈夫出轨,也犹犹豫豫不知道是不是应该离开,否则自感太可惜。

失去独立人格,换来的自然是精神世界的空乏。两个朝夕相对的人失去了精神上的交流沟通,就只是纯粹的生活伙伴,于是等价交换中,她在这段关系里唯一的价值,就是她的皮囊。她最后将这段婚姻沦为长期卖淫而不自知,即使病倒进医院,面对丈夫的探望,她的第一反应也是“不知道你要来,应该打扮”。这样卑微到尘埃里,却没有开出一朵花。

影片结尾,佳莉失去了丈夫,失去了财产,却反而让她坚强成长起来,这样“女人失去家庭才能成长”的处理,在今天看来或许是一种政治不正确。可是,这确实也是成长的一种,如果不被逼到绝境,太多后路没有办法支撑我们去走荆棘路。

女人在这个社会成长起来要迈过的障碍太多,这些障碍不是面对困难,反而是太多看似可以回避困难的方法。我到现在还记得小学的时候,大人们对成绩好的女生的评价是“上中学就不行了,不如男生了”,一早就被人找好理由泄了气。所以念书不好,没关系,以后随便找个文职工作就好,又不要你养家;工作太累,就去嫁人吧,跟一群男人拼什么拼,嫁个好老公舒舒服服过日子没有人会看不起你的……所有这些舒适和安逸,像藤蔓一样,至今仍然紧紧缠绕着所有想要爬出原本被安置的那一方天地的女性们,用糖衣炮弹把女人打下坚不可摧的性别城墙。

可是教男性的是另一套说词,你要坚强,你要勇敢,你要去闯,是男人就应该去拼搏,不然会让人看不起。作为一个普通男性,按照传统价值观来讲,生活确实有很多艰难,第二性几千年来一面受到压迫和资源不平等的同时,也确实逃过了许多第一性所要面对的压力。这是另一种不公平,但这就是作为一个人独立生存的必修课。

女性大多自幼缺失了这门教育,所以我们要用一辈子的时间,通过一次次直面生活的挫败,才能够修满学分。佳莉就是从看似绝望的绝境中学到了最重要的一课。

倒不是说这是因为她成为了一个独当一面的生意人,事业上如何得意,这只是一个符号化的处理。重点是,从前,她的生活永远是被动地在等待,等父母的安排,等恋人开口下重要决定,等丈夫回家吃饭,等丈夫的电话,等丈夫对于二人关系不睦的决断,唯独最后在海滩那天,她不等了,不论结果如何,她决定头也不回走自己的路,那天开始,她主动放弃了自己作为女人的所有后路。

最后,杨德昌真墨迹。

 4 ) 这个真的顶唔顺,艰难看完

因为买了杨导的一本书,所以最近打算先刷完杨导所有的导演再开始看书。目前只剩下两部早期作品了,《青梅竹马》和《海滩的一天》。《海滩的一天》因为有胡因梦,张艾嘉,所以我先选择刷的是这部。

一周前,地铁上刷完了前三十分钟,刚好停在胡因梦跟张艾嘉哥哥的那段情,观感还不错。构图,摄影很漂亮。年轻人的相处模式,也好过现在的青春片很多。胡因梦气质,颜值都绝佳,短发张艾嘉也很惊艳,清纯可人。1983年,张艾嘉一边在香港拍《最佳拍档》里的男人婆,泼辣搞笑,另一边回到台湾,拍起杨导的文艺片,毫不违和。当年的演员真是厉害。

今天下午正好有时间,看完了剩下的2个多小时。整个观影过程老实说,不很友好。后四分之一处很乏力,最后15分钟戏忍不住看进度条了。接下来我想试着从我个人(普通观众)的角度,说说我觉得不好看的原因。

1,同样是慢慢的叙述,在《牯岭街》,在《一一》里,感觉就是一种行云流水,一种很自然的感觉。但这部戏里,我只觉得太慢了。张艾嘉跟他男友的独角戏,每每再加上一下大的场景,镜头总是慢慢的移动,真的太温吞了。

2,我对这个故事无感。女主为了男主离家出走,两个人终于结婚。结婚后一个是全职太太,一个是事业上奋力上进,后来又出一些幺蛾子。我不知道这种现实到底有多现实。我只知道杨导这次拍的让我提不起兴趣。我斗胆说一句,那话的杨导还不是“当代社会的解剖者”。只是把一个现象拍出来,而且大量的插叙,插叙里再回忆,倦到不行。

3,没有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阿财勉强算一个。后来先不说那两部传世经典,单《麻将》,《恐怖分子》,《独立时代》,都有一些鲜活的人物。这部戏里的主角,只有苍白的叙述。我始终无法跟任何一个角色共情。张艾嘉的老公,被阿财pua这一段,是我为数不多印象深刻的地方。阿财这个角色有点意思,口口声声说把男主当作好朋友,可一有事就急着提醒男主,我一定会公事公办,你一定要好好工作,不要给我丢脸,这是哪门子朋友。

4,故意写错信,给两个不同的女人,算是一个情节上的巧思,但也仅限于此了。

天才也需要成长,天才不是一蹴而就的。

 5 ) 我想一切重新开始。

第一部作品有些略微偏长,有些地方处理手法有些幼稚,导演个人宏观视角和叙事方法在第一部作品中就已经可以看见,看来一个导演行不行,拍三部片子基本就知道了。这一部这么多年一直放着没看,之前可能对自己下载的模糊的画质,复古的画面 没有信心,对于标题也没有什么吸引力,今天才知道原来是讲述当代人的生活,跟以后的作品如出一撤。

年轻人,从青年到老年,该如何过自己的生活呢?什么是快乐的生活呢?德伟到底是死是活?哥哥的两次对话,像导演在审视自己,也多么像无数个面临选择问自己的时刻。面对成长中的无时无刻的竞争,我们拼命的向前冲,拼尽自己所有的力气,想冲到更多人前面,一刻都无法停下, 到了中年,人们又要考虑生活中什么是幸福,两人在一起如何过生活。没有人会告诉你这个答案,也没有彩排。

导演在这个时期已经意识到,人每天看似按照自己的意愿在行动,其实人在社会之中,人的成长不过是按照社会安排好的,包括人的一切行为,意识,决定。 男人和女人刻意被分开,让他们无法过自己的日子。仿佛这一些都是故意设置成这样的。。而到如今,自己在生活中才有深切的体会。

最后有哥哥在病床上用虚弱的手指触摸着床单,床边的铁架子,书桌,再一次重新感受这个世界,他说在这个世界上活了这么久,已经足够感受到幸福。 我想杨德昌导演在病床上的最后时光,是否会触摸身边的一切呢?该如何过自己的一生?要充分的信任一个人?不要充分的信任一个人?还是听从自己的决定?我想这些都需要自己亲自去体会。 生命的诞生了,是什么支撑这个渺小的生命一直持续活着呢?

看着身边的一切,我想一切重新开始。

技术部分:

杨德昌的影像这时候就已经到看自己的特点,不像是王家卫的暧昧,潮流,也不是侯孝贤 李屏宾的朴实,随心而为抓取出现在眼前的生活。杨德昌导演的影响可以称作超理性的影像构架,对于这类影像的美,我想不能按照传统视觉画面的标准去评判,它可以很平实,可以很没有特点,甚至有些角度构图有些丑,这些一切都不是他考虑的重点,影像美学在他看来,能够完成叙事,画面每一处刚好能表达他的意图即可。杜可风在这部影片里的一些手持摄影,已经看出来一些特点,可是并不适合杨德昌。杨德昌的电影,不需要摄影方面表达强烈,他只需要画面框住的是他构建的世界即可。杜可风的手持灵活的视角,还有他拍的一些人物漂亮的近景,在日后与王家卫的合作中发挥了最大的能量。

 6 ) 海滩的一天 咖啡厅的两小时或者更多

作为新电影运动一波接一波的排头高浪,《海滩的一天》,1983年的它可以用“梦幻阵容”和“出色演绎”来形容。除了新电影推动者和主力干将的特别出演外,影片的主演阵容是在今天看来都具有特殊意义的两位台湾女星,一个是四栖乃至更多栖、活跃于诸多领域,红到现在的张艾嘉;一个胡因梦(影片中还是打“胡茵梦”),她17年从影经历并不长,在1986年的《我们都是那样长大》之后就不再担任演员身份,但足够令人怀念。
  
回忆录里,胡因梦形容自己演出的几十部电影“哭笑不得”,称得上佳作的,只有杨德昌《海滩的一天》。她说,有次剧组在中影看毛片时,侯孝贤正在剪《风归来的人》,杨德昌看到侯孝贤采用的超级长拍镜头画面时,禁不住兴奋大喊:你敢这样搞啊!那我也要这样搞啊!
  
杨德昌毫不示弱地展示着他的野心,这种野心也预示这群人正处于1983年到1985年的新电影黄金时期,杨德昌和他的朋友们互相支持对方的电影,客串些角色或者担当剧组职位。
  
如果再把它和同一年《风柜来的人》放在一起,两部电影的题材差异巨大——也就是老生常谈的乡土和都市差异。杨德昌打算通过一次对话,交待60年代末期到80年代初期台北的社会面貌变化,反映女性自我意识的苏醒。题材选取上依然偏重于女性题材,这点可从《指望》往后判断得知。
  
尽管张艾嘉的学生扮相也看不出太多清纯,好在这并不影响整个故事。一头长发的胡因梦亦是个好选择,她的表现无可挑剔。《海滩的一天》的编剧是杨德昌和吴念真,录音、剪辑等都是耳熟能详的名字,摄影还有个现在很多人知道的杜可风。新电影的幕后推动者,策划上赫然列有他们的名字,结尾上面的特别演出则包括有:侯孝贤、陈坤厚、柯一正、陶德辰、万仁、曾壮祥、小野、许淑真、段钟沂、吴念真等(就是公司里那群庆贺的同事们,也是新电影标志性的一批人)。

《海滩的一天》有三个时空的讲述——俗说就是倒叙的倒叙、倒叙中又有插叙。一个是现在时空、一个是讲话中的回忆时空、一个是回忆时空中的回忆,它们交错出现又丝毫不会凌乱。时空倒错无疑是来源自西方流派,但杨德昌还保持着叙事的完整性,论不上无以弗追的“完全意识流”。但《海滩的一天》在表现生活的状态、人物的爱情以及两种不同思想的冲突上则具有代表性,它们的特点可以延续到后来的杨德昌作品,问题会落到他热衷的都市中产阶级头上。
  
影片以阴云笼罩的海滩边情景开始,却没交待任何信息,直接切到了女钢琴家的归来演出。稍后,通过追思情绪打破时空,又完整带出张艾嘉(林佳莉)和胡因梦(谭蔚青)的对话,两人不断讲述起往事(绝大多数是林佳莉的往事)。不仅由于哥哥的关系,旅居西方多年后归来的谭蔚青,她更代表着林佳莉心中一直牵挂和向往的自由女性形象,然而,谭蔚青的过去经历被抹淡天平,我们只知她是在外国,除了钢琴,还是钢琴。但一提起旧日恋人,她却有些难以理清心中纠葛。更多层面上,谭蔚青是林佳莉自我意识苏醒的一个参照物。
  
如果以1983年的影片时间为基准,谭蔚青和林佳莉分开了13年,仅以中间回忆讲述里两次出现的舞厅为例(可以留意两次跳舞方式的不同),大约是隔了8、9年。《海滩的一天》的故事正好是跨越整个70年代台湾社会生活各方面发生的变化。
  
杨德昌一向为人津津乐道的对白,许多在今天看来依然有力:
  
  谭蔚青在多年后对林佳莉说:(当初)我见了你,又能改变什么?
  
  林佳莉回忆学生时代的结束:其实那时候我也是迷迷糊糊,不敢相信大学四年就这样过去了。我也像其他人一样,没什么目的地去考虑申请学校考托福。
  
  林佳森反问妹妹道:你先告诉我,什么叫快乐。你也是大学毕业生,你应该知道快乐是什么?
  
  ……
  
如果你认为,杨德昌还有贩卖毕业生青春情怀,那又错了。这些内容顶多支撑45分钟,在166分钟的电影里只占一部分,更多篇幅用来描写导演本人驾轻就熟的婚姻生活,突显两代人在思想观念上的差异。由于片长,影响到当年报送戛纳,然而杨德昌更长的片子还有。
  
从《海滩的一天》可以清晰看出,台湾女性自我意识的复苏和变化(恰好是在70年代到80年代初)。最初的林佳莉是个害羞腼腆的国中女生(哥哥叫她自我介绍勇敢一点),她的美好记忆也都是在过去,小时候和哥哥在一起的时光。比之《指望》中情窦初开又无人指引的迷惘女孩,林佳莉的更大困惑是逃离家庭对个人情感的牵绊,果断出走后,她又在都会生活中遭遇到社会转型期带来的情感困扰。
  
片中兄妹二人的婚姻生活都受到了外力干扰,一个是委身小诊所,面对无可避免的人生败落,一个是丈夫早出晚归的工作,并不快乐。看似改变和成熟了的哥哥,很不幸地被时代所遗弃,就跟他父亲一样。或者没有这么严重,他受迫于强势父权强势,在哥哥表述中,那是对父亲的一种信任(多么感人的说法)。如果结合之后佳莉回忆起父亲的一些片段,很容易发现父权的阴影有多么可怕。
  
佳莉和哥哥完成了“什么是快乐”的言语交流后,她选择了离家出走,雨夜的摄影拍得一气呵成,有所不忍又义无反顾。一样出色的,还有海滩的行走等等。
  
不应忽略的还有杨德昌在群体角色塑造上的功力,白大褂下有着一张严肃面孔的父亲,描述不多却带着绝对威严;似乎无所忧虑、旧式妇女的母亲形象,暗中默许着女儿的做法;脸上总是笼罩着阴霾的嫂子,甚至一句话都没有,予人印象却很深刻。其他还有欣欣、小慧等角色,她们都表现另外几种女性意识苏醒的特征,即使表现出来的东西,不一定是正面的。
  
在结尾,哥哥佳森又说了一大通临死感慨,关于人生卑微的幸福,“我渴望再重新认识我周围的一切”,它和《一一》里洋洋在结尾悼念致辞是如此相像。可能另一个词被用得更多,那就是杨德昌的“说教”。
  
在《海滩的一天》,还有信任的主题,然而结尾是充满希望的,不论是成为独立自主女性的林佳莉背影,还是林佳森的感言以及谭蔚青的旁白,也因此,海滩上的尸体属于谁并不重要。开放式结局对杨德昌作品乃至台湾电影而言都是第一次出现,之后的《恐怖分子》则有似真似假的两个结局,同样叫人拍手称赞。阿财对佳莉说,两种可能对你来说都是一样的,与其受它困扰,不如就地放下。这是否陷入杨德昌一贯的理想化收尾,我们不得而知,但在当时,确有其意义所在。

 短评

在海灘那一天,佳莉解開了某種生活的謎,得到嶄新的自己,這一切說是德偉消失給她帶來的也不為過。然而,德偉呢?必須瞞著老婆同事吃藥的他,有解開這個謎嗎?被困住的男人,連離開海灘的權利都沒有。

6分钟前
  • 焚紙樓
  • 推荐

没想到杨德昌的第一部长片我到最后才看,惊讶的是他在近四十年前就在探讨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了。女主佳莉逃离了家庭中的父权控制,却又无意中掉入新的婚姻陷阱中。在和丈夫貌合神离后,她一边回忆儿时父亲的出轨,一边问母亲,难道你不怕爸爸抛弃你,然后没人照顾你吗?母亲回答,你爸爸一直都是小孩子,是我在照顾他才对。全片几乎所有的男性角色不是自私强权就是虚伪懦弱,就连逃避都各有不同的方向,德伟面对难题缺乏担当,佳森面对强权不敢反抗。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杨德昌似乎一直都是这样,无论是什么选择,最后总是指向人生的遗憾与失意。但好在仍有一些人,无论经历了什么都能保持着直面人生的勇气,所以佳莉忤逆父母之命选择了爱情,又在丈夫出轨失踪后重新振作起来回归到事业中,好友小慧也离开了年轻男友开始了新生活。也算是一点鼓励和希望吧

7分钟前
  • RealNoémi
  • 力荐

「新的开始」是杨德昌电影从处女作开始就在探讨的一个母题:试着开始完全信任对方,试着去美国,试着搬出去住,试着和旧情人重新开始。但无论如何挣扎,一切都会像宿命般指向徒劳。生活很冷,在风中奔跑更冷,所以我们只好停下脚步,独自拧巴成一团。

9分钟前
  • 張抽空
  • 力荐

大二时候百老汇有杨德昌电影展,我没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时候,我才追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

14分钟前
  • 尾生
  • 推荐

有胡因梦这样的大美妞在,谁还看张艾嘉演什么受气小媳妇啊,真是选角失败……话说回来,爱德华杨的视听观念确实甩当时华语片一大截,可他的问题也暴露无遗,太爱用台词发问、说教,要个答案。

18分钟前
  • 皮革业
  • 推荐

4.5,其探讨的女性觉醒和中产阶级迷失的主题即使放在今天,也是相当前卫的,再者超强的电影意识像交响乐一般恢宏,张艾嘉看着跳舞的人,舞姿的投影映照在旁边白墙上,还有哪些黑暗中的细节和光影,具象的电影竟可像文字一般描摹人物内心,不可想象,缺点是说得有点多

21分钟前
  • 长发奎因
  • 推荐

三重叙事,长度可怕(但是难得不乱),简直是一个二十集电视剧的架构。老杨第一次拍电影,各种东西都往里塞,理一理其实足够拍三部片了。核心是都市对人的异化,强悍小三面对正妻那段着实惊艳。国语台语日语德语,侯孝贤吴念真。声音剪辑是亮点。海滩那个刻意模糊的处理很欧洲范儿。

26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159min版。杨德昌处女长片,仍聚焦于都市症候群患者,此时风格已初现,只是惊叹于已有情感时空化的概念:电影用闪回与叠加闪回辅助叙事,把每个人封锁在单独的困境,逼发出不同个体在空间中的情感变化;同时注重于对过去的重塑,对不同视角的回忆进行回音式处理,与现实共同编织出畸形的都市传说。

27分钟前
  • ChrisKirk
  • 推荐

“社会好像故意将丈夫和太太分开,男人有男人的场合,女人有女人的范围”,这是婚姻模式的外在窘境,而其内在冲突,源于男权支配扩张的习性遭遇了女性平等意识的觉醒。再加上情到浓时情转薄的天性,由臣服向平等过渡的道路步履维艰。独立意识虽能让女性找回自我,但未必是拯救婚姻的一剂良药【9 ↑】

29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力荐

八一年,徐复观在美国,名动朝野,华人知识分子纷涌而至,一面诉说思乡之情,一面怒斥大陆的知识青年深陷虚无主义和怀疑主义,媚外的心理极盛。时光若倒退四十年,我们也可以说,杨德昌也是那个深陷虚无主义、怀疑主义的台湾新青年。生活仪式化给他的启发,就是离开男人的女人烫着杀马特的卷发,在马路上一走一扭;而濒死的男人只好躺在病床摇头晃脑,爸爸的威权让儿子没有选择,毕竟千错万错都是肉体的错!这哪里是身体长了癌,分明是脑壳也坏掉了,不是说杨德昌和侯孝贤这样的电影没法看,而是只能眯着眼睛看,看得太清楚怕是金马顶上了鸡屁股,铁鸡啄歪了毛驴的蹄。

31分钟前
  • 欢喜陀
  • 很差

一口气看完《海滩的一天》蓝光修复,166分钟,摄影、色彩、剪辑极佳,实在精彩,杨德昌这个人像哲学家,太通透,好像生下来就苍老了,从没幼稚过,长片处女作就这么厉害,80年代这批年轻人时髦大气,个个气度不凡,尤其张艾嘉灵气逼人,懵懂少女,纯情学生,成熟人妻,深闺怨妇,职场女性,全包圆了。

36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佳森太过于相信一个人,佳莉则是不相信,两人却都不幸福,杨德昌的电影有难题,最后又都解决不了难题。

38分钟前
  •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
  • 推荐

超强悍的处女作

3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真是难得牛逼的处女作。160分钟的片子,但是一点不觉得累赘。看了一些人的影评,深有同感的一句话是,独立意识对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确有帮助,但未必是婚姻的一剂良药。女儿对妈妈说当初我错了的时候,妈妈只是淡淡的笑了笑。我以为的理解是,无论她当初的选择是什么,在时间的覆盖之后,结局未必会比

41分钟前
  • 伤心苹果
  • 力荐

虽然有瑕疵,但瑕不掩瑜,没啥多说的,抛开那些乱七八糟说给迷影青年的鸡汤,杨德昌本人就是天才。并且杨德昌也再次证明了,在男权社会下,男性创作者审视女性的态度,反映(影响、甚至决定)了他的段位——道理很简单,这体现得是你的洞察力与共情能力

44分钟前
  • 撕撕撕
  • 力荐

在台湾看2K修复版大银幕,效果极佳,画质感人,如同新片一般清新亮丽。张艾嘉与胡因梦的美无比清晰。徐明的表演也很出彩。全片倒叙且几乎无配乐,令很多段落显得沉闷冗长。杨德昌处女作便直击台湾的中产危机与情感困境问题,非常凌厉,开放结尾也很厉害。但台词过于直白说教,不如后面几作成熟

45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有人說,我們的問題是我們沒有孩子,可是我不覺得,因為,如果我都沒有辦法告訴自己生命是有把握的幸福,我怎麼可以對另外一個生命說,只要你來,我就可以給你幸福。」

49分钟前
  • kayiw912
  • 力荐

杨德昌第一部长片就166分钟,的确容量很大,多线交织还原一个女孩成长为女人的史诗,时间线剪切很到位,情节交代的很清晰明白。刚开始以为是两个女人忆恋爱旧事而已,没想到话题越扩越开,展示了一个家庭的图景和一个女人的成长史。编剧、导演、演员、摄影后来都成了华语电影的神话。

50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如果蔚青如愿以偿嫁给佳森,恐怕与佳莉嫁给德伟的本质是一样的。。“沟通”其实是句鬼话。

52分钟前
  • danyboy
  • 力荐

“我们读过那么多的书,小时候一关一关的考试,为什么没有人教过我们,怎样去面对这么重要的难题。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总是两个人结婚以后都是圆满大结局,大结局以后呢?没有人教过我们,也没有给我们任何练习的机会。”正如谭蔚青所说,那一刻最残忍的,莫过于追问那天海滩上还发生了什么。

55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