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

HD中字

主演:安德烈·梅尔兹利金,叶甫盖尼·齐加诺夫,帕维尔·杰列维扬科,Anna Tsukanova,阿列沙·嘉博索夫,Veronika Nikonova,阿纳托利·科特

类型:电影地区:俄罗斯语言:其它年份:201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 剧照 NO.1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 剧照 NO.2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 剧照 NO.3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 剧照 NO.4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 剧照 NO.5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 剧照 NO.6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 剧照 NO.13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 剧照 NO.14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 剧照 NO.15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 剧照 NO.16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 剧照 NO.17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 剧照 NO.18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 剧照 NO.19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故事发生在1941年的6月,布格河畔回荡着欢声笑语,就在一片歌舞升平之际,几架飞机飞过投下了炸弹,将一切摧毁殆尽,霎时间,河畔边成为了鲜血和火焰的海洋。德国人的入侵让位于华沙和莫斯科之间的布列斯特要塞陷入了动荡和战争之中,为了保护自己的国家,八千名苏维埃红军战士们拿起了武 器,与亲人告别,走上了战场。  草草建立的军队中人员情况十分复杂,但是,每个人心中的信念却是一致的,那就是顽强抵抗贼寇的入侵。粮食短缺,武器简陋,装备寒酸,在及其恶劣的条件之下,苏维埃青年们和装备精良的敌方展开了一场又一场险象环生的激烈战斗,并且最终获得了胜利。JOKE~2022恐慌发布!末日情缘蛇犬大英雄无状态下的杀戮2秘密日记狂野嘻哈梦决胜男人不醉冬末天生一对1998霸道娘子请指教听口音,你是这的人吧 第一季国土安全第二季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一季很抱歉,如果我叫爱情佐罗第一季重生双面伊人似水流年巴贝特盛宴黑白无间人力资本2019茶恋三毛奇遇记今天开始做魔王 OVA王昭君1964成为你滑雪场的夏天穿高跟鞋的死神夜鹰的单相思异形2冥海禁地神探亨特张刀出鞘天上的星星老旦是一棵树逍遥法外第一季我的小卷毛迷离时空(原版)第二季3月的狮子 前篇 3月のライオン 前編玩具之神情书1995(国语版)

 长篇影评

 1 ) 布列斯特要塞保卫战,学习点历史

影片主要是描写了①苏德战争爆发前期,要塞里的和平生活;②战争爆发时要塞的混乱;③战争爆发后要塞的抵抗。

不过,不了解历史的话,看得是比较乱的。

整个电影,大多数是爆炸、枪战、肉搏场面。指挥很混乱。

另外,感觉几个有BUG的地方:

①这个小孩怎么有如此的神通,可以在战场上到处跑来跑去的?尤其是最后,他居然在德国人的重重包围下平安的跑出去了。估计,这是导演用了一点理想化的意思在里面吧。毕竟,这个电影是以这个男孩的讲述来进行的。如果他死了,这个电影就不成立了。

②桥头,德军押解着非战斗人员(家属、医生、护士等)来威胁苏军投降。苏军的领导,假装投降,举着双手来到人群面前。他突然对着这群人大喊一声“卧倒”,然后所有的人都一起卧倒了,只剩下站着的德国士兵。于是,苏联军队突然开火,消灭了德国士兵,救下了这些人质。问题是,除非是事先双方约定,否则,当一个人突然在你面前喊“卧倒”的时,估计大部分人都是懵圈的,或者要有一个反映的时间。而这时候等这些人反应过来要卧倒的时候,估计德国士兵也反映过来,也卧倒了。

再次,即使这些人卧倒了,但德国士兵跟这些人是在一起的,即使德国士兵是站着的,但枪炮不长眼,苏军的子弹一样会打中这些人质的。怎么可能那么准确,子弹只打到德国人,不打到苏联人呢?

③集体突围的情况很惨烈。问题是,为何不提前把德国人的探照灯给打灭呢?

当然,这些都是艺术加工哈,不可强求。对于学习历史,还是很有帮助的。


布列斯特要塞保卫战(1941年6月22–29日)是巴巴罗萨行动的早期战役之一。布列斯特要塞苏联红军驻守,防卫德国国防军的进攻。苏军坚守该地的时间比预期的来的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更成为苏联抵御外侮的精神象征,于1965年更因1941年的防卫战役而获颁“英雄要塞”的称号。

19世纪的布列斯特要塞旧址是1939年布列斯特战役的战场所在,德军在波兰战役中控制了这里。然而,根据《德苏互不侵犯条约》,布列斯特周遭的领土以及当时波兰52%的领土面积皆归苏联所有。因此,1941年夏季,德军必须再次夺取这座要塞,然而这次的对手是苏联

德军计划控制布列斯特布列斯特要塞;两者在巴巴罗萨行动的最初阶段里是中央集团军群推进的主要障碍。要塞和城市本身控制了越过西布格河的主要桥梁,以及华沙莫斯科铁路高速公路

要塞内的苏联守军大约有9,000人,其中包含正规红军边防军内务人民委员部特工。驻守部队分别隶属于伊万·西多罗维奇·拉萨伦科将军指挥的第6步枪师米哈伊爾·帕普西-夏普科上校指挥的第42步枪师苏联边防军第17边境警卫队以及其他小型单位(包括野战医院及医疗队),要塞内还有300户守军眷属居住。

德军则部署了来自奥地利第45步兵师,约17,000人、来自第31及第34步兵师的部分火炮和海因茨·古德里安将军的第2装甲集团军,总计约20,000人。

德军于1941年6月22日发动攻击时,要塞守军并未获得任何事先警告。这里也成为德国国防军苏联红军巴巴罗萨行动开始后第一场重大战役的战场。德军炮火大规模轰炸布列斯特布列斯特要塞。最初的炮火猛攻炸的要塞守军措手不及,并造成了严重的器材损失与人员伤亡。边界上的布列斯特及要塞周遭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德军的第一轮攻势在轰炸停止后1个半小时展开;受到严重惊吓的苏联守军根本无法组织有效的防御正面,因此他们转而防守一些强化的防御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塞本身。有些苏联军队成功逃出要塞,但多数人却被困在德军的包围圈内。即便有着出其不意的优势,德军后续企图攻下要塞的步兵攻势却因严重的伤亡而被迫停止。第一天对要塞的进攻就造成了281名德军士兵阵亡。激烈的交战又持续了两天。到了6月24日晚间,德军已经有368名士兵阵亡,并俘虏了4,000至5,000名红军士兵。

6月24日及25日的战斗主要发生于红军在要塞内的根据地中。至6月26日夜间,科布林防线以北的所有防御工事,除东堡垒外,均告沦陷。

由于东堡垒无法被步兵攻下,德国空军在6月29日轰炸了它两次,并迫使剩余的360名守军投降。

虽然苏联士兵在战役的初始阶段被突如其来的攻击给震慑住,且面临到兵力悬殊、缺乏补给及被切断与外界联系的窘境,他们坚持的时间依然比德军的预期来的久。德军部署了各式重型火炮,包括15公分41年式喷烟者及火焰喷气器。要塞内的平民也会接替受伤的机枪手、装弹手的工作,有时甚至会拿起步枪加入保卫要塞的行列。

6月24日这时德军已经占领的要塞的一部分;部分苏联军队终于设法会合并在团级政委叶夫姆·福明的指挥下协调防御。福明政委的副官是伊凡·祖巴乔夫大尉。6月26日时一小股苏联军队尝试突破包围但以失败告终,并承受了相当大的伤亡。也许就在同一天,祖巴乔夫大尉和叶夫姆政委也遭俘虏。祖巴乔夫被送往位于哈默尔堡战俘营(Oflag XIII-B、Stalag XIII-C),最终和数百多万名苏联战俘一同死于那里;叶夫姆·福明则因为政委犹太人的身份而遭当场处决。

在经历了8天的激烈战斗后,德军终于攻下要塞。 数名红军士兵在东堡垒陷落后依然躲藏在要塞中。 据传布列斯特要塞内最著名的守军人物之一的彼得·米哈伊洛维奇·加夫里洛夫少校(后获颁“苏联英雄”的封号)于7月23日遭到俘虏 。

第六步兵师第86步兵团政委叶菲姆·福明则因为身为犹太人政委共产党员的三重身份被德军当场处决。

保卫布列斯特要塞的战斗在1957年被拍成电影《不死的守军》,2010年又被翻拍成电影《布列斯特要塞》。 苏联作家鲍里斯·利沃维奇·瓦西里耶夫写了一本小说名叫《未列入名册》 。

 2 ) 《布列斯特要塞》

影片讲的是1941年苏联人民在布列斯特抵御德军进攻的故事。

布列斯特位于白俄罗斯境内。早在十九世纪就已经建成了一座坚固的要塞。与历史上的伦敦、巴黎、科隆、彼得堡、天津一样,都是先有兵营,然后逐渐发展成一座城市的。唯一不同的是,随着现代武器的发展,冷兵器时代城堡的御敌作用已经大大削弱,但是直到二战时期,布列斯特的主要功能,仍然是一座抵御进犯之敌的要塞。

影片从德国进攻前开始叙述,通过一个孩子萨沙的视角告诉我们那时真实的景况。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与苏联开战,在白俄罗斯方向首当其冲的就是布列斯特要塞。仅仅在进攻开始的一天前,人们还沉浸在歌舞升平的生活中,家人团聚,谈恋爱,放电影。谁也没有想到战争即将来到。团政委福明告诉人们:“要塞里一切平静,不会有战争。”少校扎夫里洛夫是唯一感觉到战争将到的人,并因此受到内务部队的调查,罪名是“散布恐慌”。这也许是苏联1937年大清洗的余波吧。可是就连他也没想到战争会来的这么快这么突然。当德军的飞机投下炸弹,一间间房屋倒塌,人们惊慌的四处逃命时,他说:“我想像过战争,但是没想象过这样的战争。所有人都在等待它,但谁也没料到会这么快。简单直白,而且可怕。”虽然都没有想到,但是一旦战争来临,人们便毫不犹豫的拿起武器,进入要塞,保卫祖国,保卫自己的家园。

影片撷取了要塞中的三个场景来描述这场惨烈悲壮的保卫战。一是团政委福明所驻守的霍尔姆门;二是第九边防哨所指挥官基热瓦托夫守卫的捷列斯波尔门。这两个门是中心城堡的关键地域;三是少校扎夫里洛夫把守的科布林要塞,位于中央城堡的北面。同样是德军进攻的重点区域。虽然只有短短几天,要塞保卫者们却经历了无数苦难。缺医缺粮缺水,突围不成,随时都有战士倒下,那个老医生在拯救了许多人的生命之后,已经无力再支撑下去了,他对福明说:“我尽力了。”举枪自杀。少数人扛不住了,举着白旗投降,而多数人则坚持到了弹尽粮绝。

除了这三个场景之外,还展现了苏军内务部队守卫要塞的情景。其中穿插了冒充苏军的德国军官,命令他们立即撤退的一段插曲。指挥官胖中尉对他有所怀疑,于是令他脱下靴子检查。这个德国军官立马沉不住气了,妄图脱逃被击毙。这也反映了苏联内务人员长期从事内部审查工作后遗留下的一丝狡黠。不过内务部队只坚持了一天就全军覆没了。

这部影片是2010年上映的。此时苏联已经不复存在,而俄罗斯的编导们则继承了苏联战争片的拍摄风格,这种风格就是直面战争。没有裤裆里塞手榴弹,也没有身着帅气军服傲气十足的美女,更没有变态的手撕敌人,不是利用战争来谈情说爱,也不是利用战争来展示痛苦,而只是冷静的描述了战场的厮杀以及血肉横飞的场面,用战场上的一个个细节让我们看到了俄罗斯民族的战斗性格,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

我们通常称俄罗斯民族是战斗民族。那么这个民族的战斗性是如何体现的呢?他们同样知道生命的宝贵,也同样珍惜自己的生命。然而,一旦自己的家园遭到侵犯,他们会不顾一切不惜牺牲生命去保卫家园。这个家园,说小就是自己的家庭房屋和财产,说大就是自己的祖国。这其中意识形态的成分并不浓厚。斯大林在1941年红场阅兵时有这样一段演说:“你们进行的战争是解放战争,正义战争。让我们伟大的先辈——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季米特里·顿斯科伊、库兹马·米宁、季米特里·波扎尔斯基、亚历山大·苏沃洛夫、米哈伊尔·库图佐夫的英勇形象,在这次战争中鼓舞你们!让伟大的列宁的胜利旗帜引导你们!”他提到的这些先辈并不是苏联英雄也不是共产党员,但他们都是俄罗斯祖国的保卫者。俄罗斯民族在经历了几个世纪被奴役的苦难之后,祖国在他们心中是无比神圣的,保卫祖国不受压迫和欺凌乃是所有俄罗斯人心中不变的信念。这信念对于所有俄罗斯人是无比坚定刻骨铭心的。无论这时的政权是沙皇的还是克伦斯基的,或是布尔什维克的。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俄罗斯祖国。在影片中我们看到那支内务部队,他们原本的任务是整人,曾经配合大清洗迫害了不少无辜的人,包括影片中的少校扎夫里洛夫。可一旦祖国受到侵犯,他们同样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直到全军覆没。当时的白俄首领邓尼金被苏维埃政权打败后流亡国外,得知德国侵犯苏联,他立刻呼吁全球的俄罗斯人团结起来,为民族而战。影片中的扎夫里洛夫同样是这样,他没有去计较自己所受的冤屈,以戴罪之身奔赴战场,战斗到最后。这就是俄罗斯的民族精神。

影片中我们看到了一个个这样的场面。放映员科尔佳被俘后,德军令他收集战死的苏联士兵的帽徽,在这时他看到了女友的尸体。悲痛中他捡起一颗手榴弹,微笑着走近德军军官,与他同归于尽,倒在女友身旁。基热瓦托夫在要塞被攻陷的最后时刻,留下来掩护战友撤退,打尽最后一颗子弹,她从衣袋里掏出家人的照片,深情的看着,平静的等待死亡。萨沙的邻居和妻子在房间内阻击德军,在最后时刻,他和妻子吻别,用一颗子弹射向妻子,另一颗留给了自己。在德军攻陷霍尔姆门的时刻,德军押送残余的苏军士兵走出要塞,一个德军军官在叫:“犹太人和政委站出来!”团政委福明听到后,站了出来,平静的说:“我是政委。”他马上被枪杀在霍尔姆门前。从这些场景中,我们能够看到俄罗斯人对待死亡的态度。他们从救下来的飞行员那里得知,军队主力被围,机场被毁,明斯克被占领。这时他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可能性都消逝了”。死亡或迟或早都将会来临。他们并没有张皇失措四散逃命,也没有慷慨激昂高呼口号,而是一边继续坚守,一边平静的等待死亡的到来。他们觉得,就如同人迟早要自然死亡一样,他们此时的战斗和献身,也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了。他们早已没有丝毫对于死亡的恐惧,这才是真正的视死如归。

那场战争已经过去75年了。而人们对于战争的反思始终没有停止过。战争所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亲人的死亡,家园的被毁。战争的手段就是杀人,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杀戮不受法律的制裁,也不受道德的谴责。所以战争所摧毁的是人们的现有秩序,摧毁的是人类几千年来搭建的所有美好的东西,摧毁的是人类的良知。以前我认为只有野蛮民族和未开化的社会中才会出现的种种恶行,如日本偷袭珍珠港和九一八事变,如南京大屠杀和巴丹死亡行军。可实际上,那个产生了歌德和贝多芬的国度里同样充满了野兽般的行径。先不说德国对于犹太人的大屠杀,就看看影片中所展示的德国的不宣而战,残杀战俘。当时,为了平民的生存,苏军指挥员令要塞中的老弱妇孺向德军投降,可即便是这样,这些手无寸铁的平民也在1942年被德军尽数杀害。再想想苏军在柏林和我国东北,美军在朝鲜和越南,战场上的双方都是如此。用“兽性”二字已经不足以形容了。人一旦成为了野兽,就比野兽还要坏。那个写日记的东史郎,虽然后来力图行善,可是在南京的时候,他不也是一个魔鬼吗?在战争这个大环境下,充分调动了人性中被压抑的恶。战争就是这样鼓励人们去作恶,把作恶当做是穿衣吃饭那样正常和必不可少。什么善良,什么文明,统统置之脑后了。只要是身在这场战争中,不论你以前是什么样的人,好也罢,坏也罢,野蛮无知也罢,温文尔雅也罢,都会被卷入到这个邪恶的浪潮中,概莫能外。这就是人类的悲哀。

影片中,战后的纪念碑前,老年的萨沙带着他的小孙子在祭奠。他说:“我现在也要继续相信,你也要相信,他们还活着。所有我现在跟你说的人们,还有那些我不太认识的人们,他们还活着。在某个地方。”

他们真的还活着吗?人们会忘记他们吗?我不知道。

本人评分:7.5。

 3 ) 我们有啥好自豪的地方?

       想不到这个片子会在国内上映,本来这篇劣文是给咱们军迷小众圈子里的人看的了,忽然那么多人看过我表示压力很大。。。在此补一张胜利日游行的时候,我抓拍的老兵队列图。。 http://www.douban.com/photos/photo/1486749648/
       对了,还忘了补句暗号;。。。打倒八尺,活捉JJC。。。。

       发现等了许久,都没有人来写个影评,最近SC论坛上出了根据波兰语塞尔维亚语字幕翻译过来的中文字幕,相信这个片子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俄白合拍的《布列斯特要塞》在国内可能没什么人知道,但是在俄罗斯可是比较火的一部片子。在俄罗斯电影主流网站评分达到8.4(http://www.kinopoisk.ru/level/1/film/436263/),是近年来少有的高分俄罗斯国产电影。一个多月前去音像店里买DVD的时候居然只卖剩下了三张。。。可惜错过了电影院的档期,不然在电影院看效果要好很多。当初看第一遍的时候是看的俄语原版,听不清的地方只好倒过来再听几遍,最近出了中文字幕,就着字幕重新看了几个没听清的片段。


       片子其实没什么剧情,就是通过那个小孩,为大家讲述一个故事,其实就是一历史纪实片。。。只不过看完之后,感觉有点触动了,而这种触动有点像六十年代的苏联电影《士兵之歌》,片子让观众感觉到这是血血肉肉真正存在的人,而最后这些人却都不在了,不禁会在心里有点失落。至于片子为了什么?无非就是为了歌颂那么些英雄们,无非就是为了展现战争的残酷,没什么深层的意义。从一开始遭遇突袭的惊慌失措,除了军官之外几乎所有人都顾着自己逃命,大群大群摇摇晃晃投降的人,到后面的恪尽职守,一切看起来就很顺理成章,而不像国内的主旋律片子那样看着有别样的恶心,一看就感觉他们是很真实的俄罗斯士兵。。。当然了,这跟俄罗斯电影历来注重考证细节和传统以来的现实主义有关系,但可能也只是因为我们看东西的角度不一样,俄罗斯人乐于为自己的历史而自豪,我们却倾向于为自己的历史而羞耻,就像同样看这样的片子,俄国人会觉得他们就应该这么做的,而我们中间的某些人可能就会想为啥他们没有带路党?好像我们就该当带路党一样。。。。。。我们的老师动不动就喜欢说他爷爷是个老兵,战争中失去了一根胳膊,他是英雄。。。我相信国内爷爷抗日战争当兵的人多的是,我却从来没听过或者见过某个人那么自豪地介绍自己的长辈。。。。不是我们没有可自豪的地方,只是我们从来不愿意自豪而已,或许与自古以来的谦恭传统有关系,或许我们根本就还没有所谓的民族凝聚力和自豪感,要知道我们最喜欢窝里斗的了。。(到了国外反倒扎堆了)所以同样是主旋律片子,国内拍出来的却老缺一种真诚,可能是因为拍片的人自身本来都没有一种自豪感,那怎么可能拍出真诚的片子来呢?
  

       片中电信兵一直在明码呼叫“我是要塞,我是要塞,我们在战斗,我们需要支援”。。。从坚定,到无奈,到绝望,到最后电台已经烂掉了,精神有点失常的电信兵仍然在喃喃地重复着那么几句话,。。还有沉重的配乐,死寂般的气氛,灾难般的战斗,只给了我们一个感觉。。。绝望,绝望。。。那是命运,他们只能去面对了。。

       。。 记得以前有部俄罗斯的翻拍片子《大事件》,我对这片子没多感冒,但是对那个男主角记忆很深刻,很典型的俄罗斯硬汉形象,在这个片子接近末尾的地方。。。在《满洲里的山岗上》的伴奏下,他倚着机枪射击的那段快速剪辑,最后无奈地看着战前一天家里人的合照, 等死。。。俄罗斯男人或许就那么几样东西,祖国,家庭,所爱的人。。。。

 4 ) 战争,本来就是残酷...

        布格河东岸的公园里,军乐队演奏着欢快的歌曲,男女老少跳舞嬉戏,一切都是那么恬静、祥和。追逐的孩童、恋爱的男女、翩翩起舞的少年将这个小镇勾画出无与伦比的魅力。当人们沉浸在甜美的梦中时,化妆成苏联军队的德国突击队发动了突袭。一声炮响撕裂宁静的小镇,坍塌的房屋和飞起的瓦砾夹杂着人们的尖叫声四散开来。慌乱中的母亲丢失了孩子,受惊的牲畜四下逃窜,战争就这么毫无征兆的降临了。
        影片是以一个苏联红军军乐队的吹号手,一个小学生的视角叙述的。“我想象过战争,但从未想象过会这样。他降临的如此突然,简单而恐怖。”每个人都曾幻想过战争的画面,但当你脚边的泥土被炮弹轰炸到天空再落到脸上,你才会感到真正的恐怖。短暂的恐慌之后,布列特斯的这只守备部队,迅速组织起剩余力量,毅然决然地拿起了武器开始无畏的抵抗。影片无论是对居民们对战争的恐慌无措还是战士们与爱人孩子的分别,都刻画的细致入微,母亲的嘶喊、孩子的眼泪、爱人的拥抱为这场战争拉开了惨痛的序幕。
        由于双方力量的悬殊以及武器的缺失,再加上迟迟没有增援部队出现,布列特斯的战士们面对的是一场几乎没有可能胜利的战役。但是他们面对德军的坦克毫无畏惧,用各种能称之为“武器”的东西进行抵抗,保卫家园的强烈愿望一次又一次的击退德国侵略者的进攻。印象深刻的是影片中的小男孩把中尉的女儿找到并带到中尉面前,中尉让他带着女孩儿向德军投降以保住性命时,小男孩坚定的说:“不,我是一名苏军战士。”影片描述的不是个人英雄主义,无论是驻军战士还是勇敢的家属都是这部影片的主旋律,每个被战争摧残的人的脸上都被血污模糊不清,但是眼睛却是永远清澈明亮的。无数个不知名的小人物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场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场最初的经典而残酷的战役因为布列斯特要塞战士们的顽强抵抗,持续了一年之久。影片在战争场面的还原上下足功夫,向观众呈现了一个惨烈悲壮的真实场景,激战的场面扣人心弦。炮弹的轰炸,机枪的扫射,坍塌的房屋,赤裸的肉搏都能让观看影片的观众感到震撼。影片开头的宁静祥和更加衬托出了战争的残酷,以战争幸存者的口吻加以描述更加让人心酸。铁血的中尉在最后牺牲前拿出全家福的场景又另这部影片洋溢着淡淡的温情,苏联小红军的形象也使影片增添了色彩,看似弱小却充满坚定。战争,本就是一个残酷的词语,133分钟的影片向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战场,向浴血奋战保卫家园的布列斯特要塞的士兵致敬。

 5 ) 战争片的结局不是大团圆

这是今天连续看的第二场电影。在同一个影厅,同样的座位。
其实要塞早已下载,但是既然影院上映,还是更加愿意在银幕感受一下。俄罗斯战争片这两年拍了不少,不过良莠不齐,本片还算中上之作。感觉导演在影片的节奏上把握的稍微欠缺,有些情节显得和整部电影不太协调。但不管从对战斗的交代,场面的调度,烟火特技,枪械道具服装等方面,都是相当出色的。布列斯特要塞位于布格河畔,虽然影片开始交代是沙俄建造,但实际上布列斯特算是39年德苏瓜分波兰的赃物。当6月22日战争爆发的时候,苏军很快一溃千里,在维亚兹玛,在明斯克,在后来的基辅,被几万,几十万的包围歼灭,但是布列斯特要塞却坚持作战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堪称奇迹。影片交代得很清楚,从一开始,要塞守军只能孤军作战,在得知彻底被包围后,突围也告失败,弹尽粮绝之下,只能一点点的困死。不像中国90年代之前的绝大多数战争片,这里没有想小兵张嘎,南征北战,地雷地道平原游击队那样的大团圆结局,因为战争本来就是残酷的。孤军面对优势的敌军,有组织的抵抗很快就会被粉碎,随后就只能是零散的抵抗而已。
影片重点刻画的第一天战斗相当不错,历史上苏军也确实组织了类似的反击,当年的莫斯科保卫战对这段历史也有描写。步兵的冲锋,反坦克炮的侧击,都很真实。不像张艺谋,想象出排成一串挡子弹的馊主意还自以为很好。
最后说说几点感受,一个是胖胖的内务部队中尉作战也很勇敢,内务部队最终是全部阵亡。41年肃反已经结束了,内务部队成为边防军,所以在边境作战的时候损失惨重。
德军的PzkpfwIII坦克做的很不错,炮塔部分极像,不过从负重轮和扭杆能看出MT装甲输送车的影子。
仅有的水要给机枪,确实,马克沁机枪如果有充足的水进行冷却的话,就可以保持持续火力,而不像气冷机枪那样需要停下来或者更换枪管。
福明政委在桥头大喊卧倒,很有当年以色列突击乌干达恩德培机场的风范,不知当年苏军是否这样做过。不过以色列那次是用希伯来语喊得,而政委,恰巧是一个犹太人。
飞到要塞上空的是I16,德军战斗机从太阳方向猛扑下来,双机作战,击落I16是早晚的事情。
斯图卡的队形很不错。
2吨炸弹的爆炸效果很好特别是那个远景。
PzkpfwIII喷火坦克也登场了,不同于苏军和美军,德国的喷火坦克是从主炮身管喷火的。


最后,虽然要塞守军大部分战死,少数被俘,极其个别逃生,而且随军家属也死伤惨重。但是报应迟早会来的。1943年以后,东线战场仍然多次出现了重兵围困孤城,然后守军几乎全部战死的惨象,只不过被围歼的角色,变成了德军。

 6 ) 打你妹的仗

从电影的角度来看,应该给这部片子5星的。
人物形象的塑造,比如主角的泰山泰水大人,放电影的那个男人,都很不错。但是德国人的形象相对脸谱化,直到后面清场时跟电影哥合影我才能感觉到这也是群人。


镜头剪辑的闪回表现,末尾开始闪现开头时候金色的镜头,像是给大家安慰,他们在天堂里。


特别有个主角从桥上走的镜头直接是从上到下180度的镜头,就像世界颠倒过来了一样,战争是多么混乱的一件事情啊。

电影手法上拍的是很漂亮啊,虽然对于德国军队人性的塑造几乎没有。但是一下子可以体验到那个冬天之前俄国人的绝望之感——不是援军不来,是没有援军了,祖国就要沦陷了,没有水,没有食物……


那么多人就这样就没了。打你妹的仗。




 短评

这个比集结号牛逼多了,老毛子拍战争片还是根红苗正的

8分钟前
  • 胡子(胡续冬)
  • 力荐

“我是犹太人、共产党员和政委。你们枪毙我吧。”

10分钟前
  • Yurikhan
  • 力荐

非常的模式化,非常的不讨人喜欢,错听了某些人的建议,没想到是这么个玩意儿。

13分钟前
  • 达到厂
  • 较差

轻故事重视觉效果,有点好莱坞商业片的意思,天朝该多引进点这样的电影。★★★

1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8.20 好看好看!!!!!

18分钟前
  • Alex
  • 力荐

这边是俄版的《集结号》嘛。三观很正,但是中间意识形态已经空了。视听效果很不错,一派10年前的美国大片范儿。导演估计是老塔的粉丝,男主角小正太的时候造型怎么看都是《伊万的童年》之伊万。

21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战争片最喜欢了!!

25分钟前
  • Leau
  • 推荐

落泪一次。但过多的纯战争场面会让人麻木。

26分钟前
  • Joe
  • 还行

二战中苏联作家群体被派遣深入前线,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战争文学,这一部电影好像改编自瓦西里耶夫的小说《未列入名册》。值得一看。

30分钟前
  • malingcat
  • 力荐

但就电影来说,没想到俄罗斯人能拍出如此好的电影。本来是个五星好电影,鉴于我向来对于苏联的厌恶,减掉一星。

34分钟前
  • 楚恻
  • 推荐

属于战争抒情片,像是《雁南飞》的绝望版。不重杀戮,对牺牲的歌颂。喜欢这电影的朋友可延伸阅读,写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瓦西里耶夫的另一本战争小说《未列入名册》,讲述一名年轻中尉在布列斯特围困战中的故事。

37分钟前
  • novich
  • 推荐

俄罗斯版的《喋血孤城》

39分钟前
  • 安东
  • 推荐

拍得确实很2

41分钟前
  • 流浪忧伤
  • 推荐

原来俄语原版电影的声效跟R5 DVD是一样的。

42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199]諸如“本片為××主義招魂”的言論,本熊笑而不語。起碼,這比《烈日灼人2》強多了。

43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战争是泥泞、腥臭的血迹、溃烂的伤口、震耳欲聋的噪音、火燎的疼痛,寒冷和饥渴,还有突如其来的死亡,不是“用笤帚疙瘩下了鬼子枪”的儿童故事,尽管我认为后者拍得也不错

45分钟前
  • 锟斤拷
  • 推荐

今天在俄罗斯文化中心看的,无字幕,但还是看得挺有兴致,此类战争片不需要看字幕,能整明白。软硬伤都有点,普普通通,大众片。

46分钟前
  • Irgendwann
  • 还行

从题材和风格上,咱国内也很擅长此类,不过视听上确实比我们强太多,

4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很感人

53分钟前
  • siji小猪头moli
  • 推荐

听国配真别扭!!!

55分钟前
  • 菠菜逛基辅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