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青铜时代

5 集全

主演:陈晓楠,罗翔,陈佩斯,大鹏,罗永浩

类型:综艺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的青铜时代 剧照 NO.1我的青铜时代 剧照 NO.2我的青铜时代 剧照 NO.3我的青铜时代 剧照 NO.4我的青铜时代 剧照 NO.5我的青铜时代 剧照 NO.6我的青铜时代 剧照 NO.13我的青铜时代 剧照 NO.14我的青铜时代 剧照 NO.15我的青铜时代 剧照 NO.16我的青铜时代 剧照 NO.17我的青铜时代 剧照 NO.18我的青铜时代 剧照 NO.19我的青铜时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我的青铜时代

粗略分析


我的青铜时代

简介:一档人文类访谈节目,聚焦名人少年和青年时代探索天分与热爱,寻找自我的故事。对话人陈晓楠通过访谈、纪实和代际问答,展示各领域名人青春时代寻找天分与热爱的经历,为观众打开眼界,提供多元的成长样本。

罗翔篇:

2021年4月1日 北京市海淀区

是在哪一刻 你突然发现

你真真实实的感觉到说 【旁白:只有音频,又是提问方式,这种模式暂且成为旁白。】

有些红了就是这种意外的感觉【陈晓楠出现 提问者的身份】

被外界认知

你在大街上会被人认出来【罗翔出现 回答者的身份】

你就觉得很奇特的一种感觉 会有这样一种惶恐

我怕滥用这种影响力 我怕我驾驭不了这种影响力

我更怕我迷恋这种影响力

陈:

所以你在不断地辨析 自己的心态到底是什么

就好像拿放大镜来看自己一样

罗:

所以为什么今天是愚人节 人为什么要过愚人节

人过愚人节 不是为了愚弄别人 是接受别人的愚弄

 2 ) 表达可以很美很诗意,也可以很深刻很自省

一口气连看了4集,先从罗永浩那一集看起,最大的感受是,一个“理想主义者”凭着一腔热血在勇闯了商业世界碰了一鼻子灰之后,终于卸下了一身的狂妄,做回肯低下头来说话的中年人。但他依然保持着他的可爱,因为即使自讨生活的毒打,他仍不曾后悔过自己曾经的选择。从这一点看,这个胖子很有少年感。

不过最喜欢的还是大鹏那一期,他身上有着那种小镇青年的谦卑和努力。他居然在搜狐做打工人做了14年,某种程度上也算同行,于是在心理上愈发觉得他亲切。

看完大鹏再看陈佩斯老师,突然发现这些从事创作的艺术家们身上都有一个共性,对于一些画面的描述都很具体和动人,比如大鹏那一期,他提到因为考上大学从四面围山的小城来到一马平川的长春,城市带给他的第一感受居然是恐惧,因为平原无限延伸没有边界。这个描述让我想起了自己上半年去大西北看到雪山看到草原的感觉,在转瞬即逝的“心旷神怡”过后,马上就会被一种莫名的恐惧感给淹没,而自己当时会把它解读为一种对大自然的敬畏。现在回想起来,才意识到那是一只困兽被大城市的钢筋水泥圈养久了之后再放回大自然的不适感。就跟大鹏对平原看不见尽头的未知恐惧一样。

反观自己,似乎从很早开始,就已经失去了这种对生活的感受力,变成了一个996“空心人”。即使好不容易休假去个长途旅行,面对美景的冲击,既像个“失语”者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又像个“是失智”者,只停留在用照片等浅薄的形式主义记录一切。

看完陈佩斯顺势看罗翔,又被那种知识分子的“自省”所打动,尤其当他说到“因为越是喜欢探讨抽象概念,人越是觉得自己崇高”,醍醐灌顶,这不就是“世另我”吗?明明内心抵触“黑话”却又不自知被所谓“知识的优越感”所裹挟。而他也让我看到一个教师的另外一种境界,不止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素养,也远不及改变命运的伟大,而是“画蛇添足”地输出了很多法考范围以外的对法律本质的思考,通过赋予法律学习意义让学子们明白“为何而学”,甚至影响到了法律圈以外的年轻人。他对此心怀感恩,因为当被问到如果有一个身份能被记住,那最希望被记住的身份是什么,他的回答是“老师”。像这样的已然找到“自我存在价值”的人,当被问及人生还有什么梦想和终极目标时,他的回答质朴而清醒,希望自己做到,“不清高,不矫情,不抱怨”。

他的整段访谈,给我的感觉更像一堂课,即便在最后几分钟里,“知识点”还是密集到小本本记满满——

这个世界上关于好的标准那么多,从good到goods,如果成功的定义只有赚钱一种,那么多的职业分工就没有意义了。
过上一种“好的"人生,需要自己去寻找什么“好”的标准,内心才能拥有一种笃定,拒绝跟别人去攀比,也拒绝被别人攀比。
对于不可控的事情,保持乐观。对于可控的事情,保持谨慎。
理想是共性的还是个体化的呢?理想是否只有买得起房一种。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难的不是甄辨信息,而是如何拥有一种定见,用于信息过滤和筛选。

 3 ) 记录一些有收获的点子。

向外张望的人在做梦,向内审视的人才是清醒的。

看完《我的青铜时代》罗翔考试的专访,感叹老师活得真的是通透,知识渊博而又谦逊有礼。

看罗老师的视频总会感叹还是要多读书,正如节目里所说,很多时候我们读过的书就像我们吃过的饭;我们并不记得昨天吃了什么饭,但是这些都是我们成长的养分,多读、多写、多练,慢慢地就会训练出来。

梳理每一个“成功”的人走过的路,发现:

每一次往前走的一步都伴随着一个刺激,正是有了这个刺激,才逼迫人们去思考去追寻,走向更高的人生路。

 4 ) 在《我的青铜时代》探寻青春时代寻找天分与热爱的经历

罗翔教授在火遍全网之后参加了许多节目,其中访谈的最有深度的可能便是《我的青铜时代》,由资深女主持人陈晓楠与其对话。本节目的对话嘉宾还包括陈佩斯、董成鹏、罗永浩、张伟丽,探寻了他们青春时代寻找天分与热爱的经历,为我们展现了五个人的“我的青铜时代”:

罗翔教授是一个非常善于反思的人,他一直在不断进行着思考。所谓的知识分子们用复杂的术语来描述老百姓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东西,进而满足自己的知识优越感,想来实在有几分可笑。知识分子们喜欢探讨抽象的概念,为各类宏大议题而忧国忧民,彰显着自己的崇高,但他们越是关注抽象的人,却越是对身边的人视而不见,因为忙着爱人类以至于没时间爱具体的人,这可能便是某些知识分子的一种伪善。罗翔作为知名的大学教授一直思考着知识分子身上的某些劣根性,这种虚怀若谷的反思精神令人钦佩。

陈佩斯这类大艺术家都是非常感性的人,会因为回想起美的事物而眼含热泪。他对喜剧有着独到的见解,以装扮的角色的痛苦赢得对方的笑,这是一种很高的智慧。虽然在外人眼中,陈佩斯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在沉寂的时光里他享受到了怎样的欢愉,自己舒服才是很重要的。

董成鹏,这位来自东北的多面能手。小镇青年出身的他们在那个所处环境里是最厉害的,便觉得自己非同凡响,可当他们到了大城市之后,又很快就会泯然众人,这种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着实对初入社会的青年有些残酷,但挺过了这个阶段或许也会峰回路转。

罗永浩一路折腾,有着做手机的情怀与理想,但却不懂实务,最终欠下了巨额债务,现在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赚钱还债。经历过大起大落的这位奇人的很多观点还是很有见地的:做企业当然需要道德感,但不能有不接地气的道德洁癖;在受过读书训练的人眼中非要开豪车的过度物欲是丢人的。难怪在他历经起落之后还有许多人追随着他做事业,他身上有着理想主义者的魅力,但吸引的可能也仅限于同是理想主义者的人了。

北漂期间从事过多份工作的张伟丽有着爱折腾、不甘平凡的精神,有着充沛的活力,也许这就注定了她是一个适合在拳场上奋斗的人。但个人还是不太能欣赏打拳的竞技画面,实在是太狠了,血肉模糊脸都变型,从事这行的人真的挺不容易,不努力的话偷过的懒就会变成打在脸上的拳头,拳场上会检验出一切。

抓住自己的青铜时代,每个人都会有成为王者的一天!

 5 ) 我的青铜时代1——罗翔

1⃣️罗翔,1977年生于湖南耒阳,独生子。

2⃣️“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岳麓书院那话说的。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后来我续了一句,我说,大海东流,无非耒水涟漪。那个时候很狂妄、很夜郎自大的。”

ps:

晚清时期,湖南学者王闿运到江浙一带游历讲学。在一次聚会上,江浙当地的学者见他身材瘦小,其貌不扬,也不知他才学深浅。

于是,有人就故意探问他的学问流派渊源。

王闿运便淡定地吟道:“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在座者皆惊。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脉”,王闿运的意思是说:我的学问、道行,传承自南方的濂溪一脉,我是周敦颐的弟子。湖南的湘江注入长江,在上海崇明岛注入东海。因而王闿运说“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你们江浙人认为的“大江”,在我眼里只是我们湘江的“余波”而已。

岳麓书院拥有独立的文庙,且为皇家建筑等级,是全国规模最大、建筑规格最高的一座书院文庙。这在全国书院中是独一无二的。

因而,这幅对联被刻在文庙的廊柱上,十分醒目。

岳麓书院的这幅对联,与门联“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相得益彰,体现了湖南人傲视天下“才器”的豪气。

3⃣️“那个时候就觉得 所有的运气好 都只是加持了你的狂妄 你就应该那么狂 你值得”

4⃣️“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有狂妄自大 就是浪漫嘛 但人不可能一直浪漫 最终还是要回归到一个规则体系 所谓随心所欲不逾矩”

“人一直浪漫不太可能 那会走向自我毁灭的 浪和漫都水字旁 那会把人淹死的”

5⃣️“以前总爱空谈 喝的醉醺醺的 抱头痛哭什么的 后来发现 那些都太虚了 直到你碰到一个活生生的人 他的案件影响了他的一生 他的一家”

6⃣️“那个时候有严重的知识的优越感 总喜欢用一些别人听不懂的话来描述两三句可以讲清楚的简单事情 所谓的法言法语 因为人越是喜欢探讨抽象概念 人越是觉得自己崇高 因为你越是觉得抽象的人可爱 你就会越觉得身边的人的不可爱 因为忙着爱人类 以至于没有时间爱具体的人”

7⃣️“真正的知识要从书本走向现实 真正的法律并不仅仅是抽象的逻辑 而是每一个人鲜活的逻辑 公平和正义不仅仅要在书上得到体现 更重要是要在每个个案中得到回响”

8⃣️“会有变化的 首先你不再爱参加聚会了 聚会中也不再爱高谈阔论了 喝酒也明显少了 大家觉得你没有以前那么有趣了 可自己心里是很笃定的 很平静的”

旁白:此后的罗翔,在法考课堂上,不再止于法律理论和考试技巧的传播。而是越来越多地将“冰冷的法律”与具体的人、鲜活的生命以及一份份沉甸甸的命运连接起来。他对法律和人生的思索,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9⃣️“人要做到不清高 不矫情 不抱怨”

🔟“你要去寻找什么叫good 然后你才可以去过good的一生 你才可以避免去随波逐流 你的内心才会拥有一种笃定 你才会拒绝跟别人去攀比 也拒绝被别人所攀比”

1⃣️1⃣️“被忘了是一种必然 还是爱比克泰德所说的 对于不可控的事情 我们保持乐观 对于可控的事情 我们保持谨慎”

1⃣️2⃣️Q:“在你成长过程中 经历最痛苦 最纠结的事情是什么”

A:“知道和做到 这个巨大鸿沟的跨越”

【个人言:

1、他真的读过些书 可以理解年轻时候的狂妄 这个书不仅在于法律专业 而且是思想史方面 人性方面等等的书 他的博学本身就值得探索

2、在这集节目里 他有些不真诚(他提到北京那座天桥上 老太太问路 他打车把老人带到法律援助中心后 老太太说了句 你走吧 不用跟着上去了 别毁了你的前程 他叙述出来 更像一段故事 而不是真实的经历)

3、他应该是学术派的最高级了 专业➕教育大众➕光环

 6 ) 《我的青铜时代》评价

何为青铜时代,一个人认清自我,为之改变的那个重大瞬间。

罗翔,听说他的名字是在很早之前了,真正开始关注他,是在吐槽大会上。我觉得罗翔老师蛮有人格魅力的,有一种作为讲师、学者的气场在那里,令我敬佩。谦虚、善良、自省,可能这就是他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的之风骨吧。「人过愚人节,不是为了愚弄别人,而是接受别人的愚弄,要承认你是愚蠢的,要承认你是有限的,你要时刻提醒你,不要让你的整个一生,成为一场愚人的游戏。」

小时候在家里吃饭,电视机里经常放着陈佩斯老师的喜剧小品。看了采访之后,觉得他对待艺术有着很好的艺术态度,一个老艺术家的傲骨与自由。

认识大鹏是从《煎饼侠》又有后来的《大赢家》等等,看了之后觉得,大鹏蛮励志的,很不容易,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人外有人,比你优秀的人太多了。」

罗永浩,谈话中很擅长打比方,一个会打比方的人,是思维深刻的人。喜欢他说的一句话,「人没有追求,就放弃,其实衰老是很快的。」

张伟丽,抓住时机很重要,要做成长型选手。

看了罗翔和罗永浩,感叹人还是要多读书好一点,有文化好一点。比较推荐这二罗这两期。

 短评

第一期罗翔,基本上和十三邀是同样的问题和同样的回答,主持人并未提出新的或有价值性的问题,始终是罗翔在引导话题,以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经验来延展话题。罗翔时常追求自省和自我剖析,是一种真诚面对自己内心的能力和选择,以一种极度的近乎于苛刻的思考发起自我反思和清醒。但这某种程度上是不是也陷入另一种不可觉察的虚妄和伪装里呢?

6分钟前
  • 北纬三十四
  • 推荐

总共加起来看了两个罗翔的长访谈了,我觉得罗翔最智慧的地方在于,他一直告诉人们要谦卑,要避免狂妄自大。还有--点就是他的自省精神,生活中很多很常见的事情,都会使得他去观照自己的心。这很了不起。知道与做到的巨大鸿沟,不只是他,我,我们都该学着去跨越它。陈晓楠真的很会循循善诱!

7分钟前
  • FAITH
  • 力荐

光有罗翔这一集和老大妈那个故事就够了,罗翔真的是极度自省的知识分子,从不轻易让自己滑向自我感动,只是不断的在追问叩问,如果这种人在今天还要被抹黑和质疑,我看这个社会早点爆炸吧

8分钟前
  • 夏日扬帆
  • 推荐

罗翔1、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让要你的一生成为一场愚人的游戏啊。2、不快乐的时候你会借助很多东西来麻醉自己,放纵啊,喝酒啊,这些都只是暂时麻醉,来掩盖那种声音。3、因为人越是喜欢探讨抽象概念,越是觉得自己崇高,你越觉得抽象的人可爱,你越会觉得身边的人不可爱。因为忙着爱人类,以至于没有时间爱具体的人。4、真正的法律,并不仅仅是抽象的逻辑,而是每一个人鲜活的故事。公平和正义,不仅仅要在书上得到体现,更重要要在每个个案中得到回响。5、在黑夜中看到了微光,你就朝着微光的方向走过去,虽然有时候你会怀疑是不是走错了,但所有怀疑就是为了确信。

13分钟前
  • 他的年少她的海
  • 力荐

看了罗翔的一集,金句满满啊。“我怕我驾驭不了这种影响力,我更怕我迷恋这种影响力。”“浪、漫,都是水字旁的,会淹死人的。”“思考越抽象的问题就越崇高……忙着爱人类,以致于没有时间去爱具体的人了。”“对于不可控的事情,我们要保持乐观,对于可控的事情,我们要保持谨慎。”(这句是罗老师引用爱比克泰德的)。盛名之下,能够如此清醒、谦卑,我服罗老师。和许知远的尬聊(这里不是贬义词,尬有时候能尬出火花来)不同,陈晓楠是一个很会循循善诱的主持人。从“凤凰大视野”到“我的青铜时代”,陈晓楠妆容变化不大,知性范也一以贯之。后面几期,肯定要看的了。

15分钟前
  • Clyde
  • 推荐

一档能产生回响的访谈节目。罗翔谦逊,陈佩斯狂狷。他们的共同之处是,活得通透,不断自省,并有敬畏之心。宏观上,是对命运;微观上,是对公平正义、是对戏剧艺术。深知自己渺小,而能胸怀天地。陈佩斯为大自然之美落泪那一刻,于观众而言,也算是美的教育了。

19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好看,一直很喜欢陈晓楠的主持风格,在我看来主持人保持客观很重要,但是能够共情也是一种能力。看完了四集跑来打分,没想到感触最大的是老罗的这一集。以前因为他的张扬轻狂对他讨厌过一段时间,尽管后面看他的脱口秀也会笑,现在或许是对他有了多一些的了解了。怎么说呢,能够理解那些支持并愿意追随他的人,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他当然不是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但那种看似愚蠢的理想主义单纯,在这个年代多少是有点稀缺的吧。坦诚接受自己的“老赖”身份,并且靠自己努力把钱还掉,我想这很难不令人钦佩,换个角度看,这不仍然还是一件很狂的事情吗?陈佩斯那一集也蛮感慨的,相比而言,罗翔老师那集反而有些太执拗于“蹦金句”了。(不过我其实还是没get到这个所谓“青铜”的概念,最后的回答网友环节也觉得可有可无)|第五集补完,期待第二季。

20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推荐

从形式到内容完全对标《十三邀》的节目……

21分钟前
  • 闲人
  • 还行

刚看了罗翔这集。这是两个有智慧的人在对话。听一个懂浪漫的人讲理性,一个懂自谦的人讲狂妄,一个懂自省的人讲追求,罗翔是个收放自如的老师,一个把平衡找得很好的人。陈晓楠也很会捧哏和挖素材呀……

25分钟前
  • 红脖儿胐胐🐰
  • 力荐

喜欢陈佩斯,没了

28分钟前
  • fish
  • 推荐

罗翔老师是少见的知识分子,对底层有着悲悯之心,没有知识优越感且能够保持时刻自省。将他在访谈之中透露出关于宿命论的无力与绝望,与其生活态度联系起来,你能体会到一种罗曼罗兰氏的英雄主义,或许这也算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启示。因为,人活着才能做世界冠军。

32分钟前
  • 深居木屋的青年
  • 力荐

罗翔老师的自省确实很有启发。

34分钟前
  • 孔府小鱼
  • 推荐

罗永浩的采访特别好,感觉特别真诚

39分钟前
  • 栉风沐雨
  • 推荐

没有十三邀罗老师那期深刻,那可能是浅配版十三邀

42分钟前
  • Moulin
  • 还行

看一个谈话节目看得泪流满面。罗翔老师说,保持谦卑,走出偏见的洞穴,演好当下的剧本。想起一直帮我搞卫生的阿姨,她总说自己帮不上什么忙。但每次她把我家搞得干干净净焕然一新,我都由衷感到快乐,阿姨才是和平的正能量。

47分钟前
  • 小烨
  • 力荐

主持人节奏很舒服,罗翔话语精炼,非常精炼,像往常一样“狠狠地剖析自己”,但时常觉得过分的自谦还是自满。他是在左右互搏中求新知。除了沉默,说话中庸的姿态是最好的自我防御。

50分钟前
  • ◍◔◕
  • 推荐

有人说罗翔是普通人,不是的,能时刻保持谦卑、保持这样的自省,坦诚心中的虚妄以及怀着对弱者的同情和怜悯,这样的人在这个时代近乎绝种。只是,罗翔这样的知识分子好像都越发地发现,很多事改变不了,而能从底层一路通过读书走上来,好像都是天意,对一切心怀感恩,从此成为忧郁的宿命论者。陈佩斯这个年纪已然活的通透了,看他当年勇于脱离体制,还有那段描述大自然的美,真是超凡。

52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认清自我,认定未来的道路,探寻生命中坚定的时刻。互联网时代,腾讯集结了一批优秀的媒体人,生产了不少优秀的文化类节目,这算是资本的贡献吧。陈晓楠的访谈接地气,具体而微,五颗星是给罗翔老师的,说的每一句话都值得抄下来,终身受用。罗老师是我理想中的知识分子,朴素、真诚、坦荡、自省、审慎、谦卑、敬畏、理性、悲悯,攀爬过象牙塔的峰尖又走入生活具体深处。你看你,愚不可及、矫揉造作、虚伪自私、刻薄懦弱、无知自大、狂妄自卑、不可忍受。

57分钟前
  • 辰知然
  • 力荐

兒時爹娘最愛教導我的就是要謙虛 做個謙卑的人啊 不要驕傲 等等吧 跟封印似得 可見我品性堪憂哈哈 但邏輯上無法共鳴 後來遇到了類似於羅老師遇到的事兒才意識到 因為是卑賤的人類 所以要謙卑 怎麼說呢 多年的自我建設毀於一旦 哈哈哈

59分钟前
  • 一個死槍槍
  • 推荐

看完第一集,我彻底意识到:罗翔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时常剖析自己,乃至于有些矫情的人。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某个面,同时感到赧然。这样的不坚定、动摇、反思和所谓“金句化”,其实并不能给他带来学术上的成就,这个可以想见,在当下,任何有创见的学术新成就必然一定程度上是异见。而罗翔却是在不断让自己逼近一个传统的、保守的知识分子形象:自省、自觉、富有良知。因此,罗翔的“成功”不是知识精英的成功,而是普罗大众的选择。这么一想,也好,就做一个面向大众的知识分子,未尝不可。

1小时前
  • Joeb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