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大事

HD

主演:朱一龙,杨恩又,王戈,刘陆,罗京民,吴倩,郑卫莉,陈创,李春嫒,钟宇升,刘亚津,小爱,韩延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2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人生大事 剧照 NO.1人生大事 剧照 NO.2人生大事 剧照 NO.3人生大事 剧照 NO.4人生大事 剧照 NO.5人生大事 剧照 NO.6人生大事 剧照 NO.13人生大事 剧照 NO.14人生大事 剧照 NO.15人生大事 剧照 NO.16人生大事 剧照 NO.17人生大事 剧照 NO.18人生大事 剧照 NO.19人生大事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人生大事的境界和格局

昨天看了新的愿星入梦特辑,热泪盈眶,思绪纷杂,无法落笔,今天稍微整理一下。

关于星星✨的寓意,在上一篇文字里,我猜测是把星星比作离世的人,但看了新特辑发现,我只猜中其一,没猜中其二。

“如果离世之人会化作天上的星星⭐ 那殡葬人员就是种下漫天星辰的人✨”

这第二层寓意,一下子把电影的境界格局拔高到了另一个层次。

本以为这只是一个市井小民相互救赎的普通故事。

万万没想到还有对整体殡葬行业的探讨,以及对国人生死观的拷问。

国人惯来忌讳触及死亡,忌讳殡葬人员,忌讳葬礼葬仪,忌讳亡者亡灵。

但正如监制所说,死亡不是晦气,那是一个鲜活生命的逝去。

而殡葬人员,是给予亡者最大尊重,以圣人之心护送亡者最后一程的人。

无论是亡者,还是殡葬师,都跟晦气无关,反而有着别的身份职业无可比拟的浪漫。

如此想想,死亡不再阴森可怖,殡葬师也不再晦气卑微。

每一颗星星,都值得被好好珍藏。

每一位种下星星的人,都值得被好好尊重。

也许,只有真正接纳告别,我们才能更好地珍惜余生,珍惜眼前,珍惜人世间的每一份温暖和羁绊。

也许,只有真正理解死亡,我们想起逝去的亲人时,才会不再只有痛苦伤悲,而是有星入梦,温暖长伴。✨

也许,只有真正了悟生死,我们在面对各自的人生终局时,才会更加豁达坦然。

人生大事,生死二字。

生当尽欢,死亦无憾。

 2 ) 人生大事

电影以莫三妹和小文的故事展开了一系列的情节,这部电影的核心是温暖与亲情。用喜剧讲诉生与死,用亲情填补空白,把殡葬行业展现给观众面前,让大家都清楚的了解这个行业的工作人员们做的事其实是很有意义的,他们是一群“种星星”的人,我们应该重新审视这个行业,去尊重每个工作者。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影中的一句话“人生除死无大事”,其实人生未必一定路漫漫,明天未必会有很多很多,意外和明天你不会知道哪一个先到来,我们应该好好地活着,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3 ) 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

人生大事看了,感觉这两天脑袋里总会时不时响起小文哭着嗓子喊爸爸,三哥在后面追的镜头,眼睛里也都会湿润。真的后劲太大了! 电影里朱一龙饰演的莫三妹,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殡葬师,他没有会以为的庄重,老成,沉默寡言,反倒是一口一个老子,脖戴大金链子,脚踢夹趾拖鞋,活脱脱的一个刚从大牢里出来的超社会的gai溜子。影片一开头,这个男主角的形象就无声无息的立起来了。而有了这样的反差,在后面莫三妹遇到小文后的转变,才会那么的喜剧和感人。 我特别喜欢他在灯光下修理小文被折坏的木棒那一幕,一脸温柔和虔诚,谁都不会怀疑他当爸爸的称职性。而朱一龙本人真的真的五官超能打,尤其是他的眼睛,在忽明忽暗的光影下美得动人。 另一个记忆犹新的点在停尸间,吴倩饰演的熙熙哭倒在曾经的情敌老六遗体旁,三哥本是为了保护她入狱,结果出来却发现爱人和仇人在一起了,自己成了局外人。他在一旁默默地看着这个自己深爱的女人,满眼都是怨憎与释然交汇的复杂情绪。虽然一句台词都没有,但是他的复杂心事却全部展现出来了。 而有人不理解甚至诟病的两个点,却是我非常喜欢的地方。一是三哥用烟花送走父亲,当灰烬落去长江里时,何尝不是莫老爹和二哥的相聚呢。这是一场非常浪漫的葬礼啊。二是小文亲妈的回归,真的不多余。三哥以为小文是没有选择才留在他身边,他依然有很深的自卑,怕自己无法教育好小文。小文的主动回来意味着她主动做了选择,三哥才有了自信。而最后几人一起啃桃子的结尾,真的你想怎么想都可以,但小文有了两对疼爱她的父母,这不是很好的事吗? 《人生大事》不同于《入殓师》,它讲述的是“生”的故事,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我们活着的时候能相互取暖。在今天这个疫情时代,这样的情绪弥足珍贵,它让我们懂得要爱我们身边的人,家人,朋友,爱人…… 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地上爱过我们的人!

 4 ) 影评:天上的星星,告诉我们要好好生活

[看完电影感触挺多的,一时间不知道从何说起,于是修修改改,终于认真写完了这篇影评,做了一张星星落在三哥身上的图,希望星光能够一直为他点亮前行的路✨] 天上的星星告诉我们要好好生活 ——电影《人生大事》影评(影评活动) [导语] 我热爱影片中的人间烟火,感动于角色的悲欢离合,这一切都让我感觉十分亲近,像极了我自己的现实生活。 【共鸣向感悟】 1.我认识的种星人 对于殡葬师这个词汇,我并不陌生,发小家里就是做这一行。就和三哥一样,有一个小店面,靠手艺从事着“一条龙”服务。虽然我们极少谈及行业这一话题,也能够感知他们内心清楚,多数人对于从事殡葬这一行,确实有刻板形象,甚至是异样的眼神和声音。这一点就和电影里所反馈的一样,误解和芥蒂一直伴随着他们,加上地区风俗,导致殡葬师一词让人不想提及,甚至他们的子女经常也会因偏见而受排挤。 但事实上,殡葬师是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职业,日常理解里,人生大事不仅仅是结婚生子,体面的告别也是这一辈子里最后一件,同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大事。 《人生大事》这部电影,它从平凡人互相救赎互相温暖这样的一个角度,向大家介绍了殡葬行业,也让人们了解到,其实这一行也是有温度的,甚至说这一行也有点神圣的气息,让逝者好好再见是他们以及亲属的承诺也是对故人的交代。 2.父亲也是一个温暖的人 其实除了更加了解行业相关,电影的主要内容是育儿主题,这一点导演在知乎解答里也曾经提到过,其实我观影的时候蛮代入的,因为小文的很多经历以及特质,我也算有的,这也是我个人的一个共鸣点,尤其是下雨天送走小文,半夜全程找孩子,这就是我小时候自己经历的,我相信很多人童年时代都会有差点走失,或者因为种种原因和父母走散的经历。就是那个雨夜的奔跑和再次相遇的眼神,让我想起,我小时候因为贪玩错过来接放学的家长,时候的情景,我的父亲也没有批评我,仅仅是那种着急让我感觉到,原来父亲也是一个温柔的人,这个镜头,是真的会有代入感。 我们总是说父爱如山,但其实,父亲也很温柔,如果有三哥这样一个父亲,真的蛮好的,他看起来是有点不修边幅,但是对孩子的爱,确实发自内心、细致入微的。 3.谢谢三哥让我领悟生命 看完电影,最大的感受,其实是对生命有一种全新的理解,很多时候,我们都很回避死亡这一话题,甚至反感,直到看完电影,对死亡有了一些坦然。其实它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面临的问题,人终有一天会离开,但是离开并不是结束,“会变成星星飞到天上”。这种变成星星的比喻,其实很温暖,也有一定的魔法色彩,是疫情当前,一份特殊的安慰。就和龙哥采访里说一样,电影也是给成年人的浪漫童话,毕竟生活难免存在繁琐与枯燥,人们需要一些治愈和小浪漫。这种变成星星的处理方式,也是一种安慰和激励吧,毕竟天上的每一颗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给予我们陪伴。 对于离开也不必过分哀伤,好好告别,继续带着他们那一份祝福,努力生活,或许我们也会多一份淡然。人生在世,名和利,都不过是过眼云烟,唯有好好活着,才是不悔来这世间一遭吧。 【印象最深刻的场面】 对于电影最深刻的印象,大概就是小文走丢和老莫的定制葬礼吧,对于小文是体现三哥从熙熙嘴里的幼稚,变成一个成熟的好父亲,但是对于老莫,可能是标志着三哥真的成长吧,父亲给他留了一道题,最后,他用烟火的方式,完成了答卷。用烟火把自己的亲人送到天上,在我的理解里,也是一种变成星星的方式吧,比起星光,烟火更加绚丽也稍纵即逝,同时也是让人学会珍惜当下吧。 【好好生活就是人生大事】 认真告别,好好活着,珍惜当下,这是我自己的观影感悟。从洪翼舟到叶子扬再到三哥,经历挽救生命、拥抱生命、告别生命,这都是对于生命的不同理解和不同对待方式。《人生大事》这部影片是通过告别的方式,变相传达要好好生活这一理念,并且拍摄地武汉是有着浓浓的烟火气息的,这让我更感受到那种温情和亲切。电影里的这种尘世烟火真的可以让人暂时忘记生活的不快,治愈人的心灵。 三哥和小文都是十分立体的人物角色,带有很浓郁的生活气息,可以直接拉近和观众的距离,并且这种自然而然的情感表达方式,让人切身感受到,其实,只有好好活着,才是人生大事。 [结语] 最后是写给三哥的话:谢谢你,温暖我!感谢同我相遇于夏。这个故事的结束不代表不会重逢,它会变成一种温暖的力量伴随着满天星光,每当抬头看天就会想起我们一起走过的种星之旅,我会永远记着你,记着你肩头的烟火气息。

图片是官图

 5 ) 天上的每一颗星 都是爱过我们的人

奶奶的名字叫小丑,可她长得很体面,大眼睛大脸盘,头发是自来卷,富态,洋气。

春天,奶奶会把榆钱或者槐花拌上杂合面,大火蒸熟,捣一碗蒜泥,再泼一勺辣油…这饭我一顿能吃半篦子。夏天,奶奶抄起一米长的擀面杖走进厨房,三下五除二就端出一盆过凉水的捞面条,配上翠绿的豆角,多搁芝麻酱,来半头新蒜…就这一顿给个村长咱都不换。秋天,奶奶把拇指粗的红薯都挑出来,蒸熟,再登着梯子上房,逐个晾在房檐上…从此之后我和弟弟就有了念想,尝过那种红薯干的孩子才知道什么是大自然的馈赠。冬天,奶奶开始攒钱,就为了三个院儿的孩子们能过个解馋的年,腊月二十六那一锅肉呀…吃一顿就得想三百六十五天。

我不记得爷爷笑的样子,他好像一直皱着眉头板着脸。村北的菜园子就是他另一个家,地里的茄子豆角黄瓜白菜是他另一窝孩子,一年到头侍弄个没完。他看见我就得让我干活,除草搭架子,栽葱捆白菜,一车一车往田里推粪,一筐一筐往家里背瓜,还得被他数落:“看你干活我都使哩慌!”。他还逼我去集市上摆地摊卖菜,干菜五毛钱一把,韭菜花两块五一斤,如果你二十七年前在冀南某个村的集市上看到过一个红着脸掐着秤杆卖菜的少年的话,那可能是我。

我爷爷脾气大,我挨过他一次打,那一年我弟过生日,家里来了好多他的同学,其间有几个女生,羞涩的我看见陌生的女孩儿就躲到了院子里,我爷爷一脚踹过来:“进去!怎么这么草鸡?!”。

二爷是爷爷的亲弟弟,可跟爷爷性格完全不同。他是我们家最有文艺天份的人,他会糊灯笼,会扎风筝,会烧瓷器,会用狗尾巴草做兔子,会用四笔画出三条鱼来…二爷没有上过学,但他会写自己给自己取的名字—刘童民。二爷的屋里摆着棺材,床上有个木枕头,抽屉里有一盒冰糖,他每次把冰糖塞到我嘴里的时候都会说:“含着,嫑嚼。”

二爷是村里的白事大了,我小时候没少跟着他去各家葬礼上吃席听戏看电影。他是葬礼上最忙碌的人,穿衣入殓糊车马,剪纸扯布搭灵棚,忙完这一套活,就拎着逝者的枕头来到火盆前,用剪刀拆开枕头皮,把谷禆子倒进火盆里,一股烧秸秆的味道连同白烟弥漫开来,这时候他会就着盆里的火点一颗烟,边跟来往的乡亲们开玩笑,边拿供台上的饼干给我吃。有几年我爹在村外开厂子,我跟二爷就睡在厂里看门,晚上去厂子里的路上必定会路过一片坟地,每路过坟地我都跑过去,二爷就会淡定的说:“怕什么?!埋都是熟人。”

大伯是个木匠,做一手好棺。他家院子里布满了各种木料,我曾与伙伴们在这榆柳桑槐间捉过迷藏,也曾囫囵躺进未完工的棺材里,在身上盖满刨花,晒着太阳闻木头的气味,松柏最香,杨柳发苦,梧桐木有淡淡的臭味。后来我竟躺在里面睡着了,醒来的时候,大伯正拎着我的后脖领笑骂:“你个狗*的小物件。”

大伯身材魁梧,浓眉大眼,鼻直口方。当他耳朵上夹根香烟,睁一目闭一目,单脚踩着凳子,俯身在木材上推刨子的时候,颇有电影里小马哥的神韵。大伯生性豪爽,好饮广交,我成年后,也曾与他有过几场酒战,每饮至酣处,大伯总能从床下摸出一两瓶“惊喜”,红着腮,咧着嘴,像个孩子一样炫耀:“还有一瓶这个,别人来了不给喝,弄了它。”酒的牌子不记得了,可那汉子当时的神态确是可爱。

往事如水一样流淌,也只能是往事了……

2002年秋后,重病的二爷跟家里人说:“赶紧种麦子!”。于是,三家的麦子都种完了,二爷走了。灵堂上,个个都在夸老头儿仁义,他就是怕自己的葬礼耽误了田里的收成。

2005年盛夏,我在重庆的建筑工地上搬砖拎水泥。连日长时间高温作业让我崩溃,跟工头大吵一架后,我委屈屈坐了41个小时的火车赶回家。我娘见我头一句话:“去看看你爷爷吧,你奶奶没了。”那个炎热的7月,我冻成了冰棍。

2008年初冬,爷爷摔了一跤之后就再也没站起来,他躺在病床上几分钟喘一口气,直到见完了所有的孝子贤孙才肯闭眼。守灵的夜里,我父边烧纸边嘟囔:“唉,从今天起没爹也没娘啦…”,一言扎心。

2014年元月,大伯病故,入殓的时候,表哥把他生前用的手机放进棺材,泪汪汪的说:“舅舅,到了那边别换号…”,围着棺材的亲人们被他一句话逗乐,转而又痛哭。

故人像梦一样浮现,也只能是故人了……

我逐渐意识到,原来葬礼是活人办给活人看的。当所有人聚集在葬礼上缅怀逝者,回顾他的一生,讲述自己和他的感情,为他入殓穿衣、守灵吊唁、烧纸出殡……原来葬礼上做的一切,其实都是在治愈活着的人。中国葬礼仪式向来被诟病繁琐,在看似繁琐仪式的背后,竟是这般浪漫的深情。而那些和我二爷和大伯一样,在葬礼上为了这场治愈奔走忙碌的那群人,也不该被忽略。2019年初春,我开始动笔《人生大事》的剧本。2022年仲夏,电影《人生大事》上映。

听说,地上少个人,天上多颗星,每一颗闪烁的星星都在跟地上的亲人说话。

但愿,今夜有星。

但愿,星星会闪。

 6 )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故事的开始,清晨的电话聒噪不停,小文没能喊醒外婆,百无聊赖的坐在窗户前。

三哥发出了许多条没有回应的消息后,从烧纸钱的火盆里点燃了烟,去给逝者整理临行前的仪容。

躺在土炕上四肢僵硬的,是我们童年记忆里的长辈,她会给我缝娃娃形状的小布兜,她会给我扎上小小的哪吒头,她会摸索很久学会发语音喊我回家吃饭,不厌其烦的嘱咐我少晒太阳多喝水。

后来有一天,她睡着了,被人装在黑色的箱子里,抬上了车。

小文一遍一遍的听着外婆留下的话,望着漫天繁星。

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我喜欢三哥。

他年纪不小脾气老大,他一事无成身无长物,他做着不讨喜的营生,利用孩子去拿生意的订单,心思半天变五次卦,甚至因为打架进过监狱,日子过得一团糟。

被人诬陷偷东西时候满脸戾气,转眼却脱光了衣服自证清白。这个情节让人不禁联想起《让子弹飞》里的老六,为了一碗粉钱的公道剖腹自尽。

换来的只有雇主一句“耍流氓”。

可是,他看不惯舅妈的指责唾骂,毅然冲进屋子里,带走了无父无母的小文;他为了获得收养资格,动了结婚的念头;他在幼儿园里追着孩子喂热干面,给一向看不惯的邻居鞠躬道歉,甚至穿上他最好的黑色西装去跳秧歌。

这些看似粗糙冲动的行为,却让我喜欢上了他:被小孩子穷追不舍胡搅蛮缠的时候,被老莫拎到当街人前训子的时候,被海菲在深夜里长跪不起苦苦哀求的时候,他的种种反应和行为,却让人觉得,让我知道,这是个有原则有底线的男人,

当他扛着孩子匆匆冲进医院,当他翻出压箱底的殡葬笔记,用孩童般幼稚的字体一笔一划的写着,当他把睡熟的小文放在出租车后座上,冒着倾盆大雨追出几条街,当他在江畔绽放开了盛大绚丽的烟花,我心头一动,毫无原则无底线的喜欢上了他。

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

一个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小哪吒,一个是满脸桀骜不驯的孙悟空,一场“还我外婆”的胡搅蛮缠。

开始的开始,小哪吒把木枪抵在他胸口,他言辞规定小哪吒掉在地上的东西不许吃。

后来的后来,小哪吒戳着木枪挡住了老莫的拐杖,看见他的米饭掉在桌子上幽幽的叹气。

你以为这两个人全无交集天差地别吗?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在于,两人都是世俗眼光里的“苦命人”。

可就是这样两个苦命人,苦中作乐,在阴沟里仰望着满天繁星。

荒唐透顶又不伦不类的皇帝葬礼,鬼气森森的殡葬店里铺上了鲜艳的垫子,一向怒目圆睁的老莫笑得见牙不见眼,喜庆的红毯从婚庆店铺进了殡葬铺,命运的棘轮逐渐咬合,让他们彼此成就了对方的不圆满。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建国和白雪这两个配角,戏份不多,血肉饱满。他们来历成迷,影片中没有交代过去,却在关键时刻屡屡助攻:

第一次,小文刚被拜托照看是,建国接下了钱,白雪给孩子讲故事;

第二次,刚领了结婚证的两人收养了小文,给了她一个合法的身份;

第三次,三哥送走小文之后,夫妻俩痛骂一顿,仍旧尽心尽力地陪三哥料理家事。

哪怕他是弃暗投明的小偷,她是蹩脚的戏曲演员,人生有此知己,无憾。

死生亦大矣

殡葬行业的戏份不多,一是穿寿衣,二是缝合尸体,三是抬棺起灵,桩桩件件,既嫌弃又畏惧。专业与否我难做评价,影片的基调主题由此而起。

生死,似乎都是围绕在身边的浓雾,明明近在咫尺,却看不清,穿不透。

人生只两件大事,一曰生,二曰死。

中国传统文化里,较少谈论死亡话题,或是忌讳,或是无知。许多人觉得死亡是不吉利的,充满了恐惧和逃避。就连秦始皇那样雄才大略,统一六国后的最大愿望,也是四处求仙问道,追求长生。

人们歌颂生命,赞美生活,却不愿不肯花一点点心思,去了解和思考死亡。医疗和殡葬,大概是生活在现代的我们,能了解到的离死亡最近的行业了。

其实,早在千年以前,先贤们就给出过答案。

孔子讲杀身成仁,孟子曰舍生取义,庄子谈向死而生。

王羲之笔下,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李太白吟着,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苏东坡感慨,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王守仁指了指自己的心口,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莫三妹是个没怎么读过书的人,他也许不懂那些大道理。可在火葬场里的童年,使得他比大多世人都看得透彻——

你看呐,他们知道自己是要死的,不论王侯将相,贩夫走卒,数十年人间如同白驹过隙,草木飘摇。他们活着的时候,都知道自己有一天要死的。

可他们仍然奋力挣扎,为了食物和衣衫,为了权利和财富,为了情感和尊严,为了你能想到或你想不到的所有的任何事物,终其一生的挣扎着。

——这世界上的不公道有许多种。

这世界上唯一的、最后的公道,就是每个人的生命,都会走向死亡的终点。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说回影片本身。

【猜】二哥是1988年去世的,三哥没见过二哥,估计是九零后。老父亲的事业是殡葬店,而大姐似乎并不愿意从事殡葬。老父亲从小教三哥穿寿衣、拼碎骨,定下一年之期考核继承权,他希望这个孩子能继承他的事业。

但是,三哥被同龄人欺负时,他袖手旁观;每次让三哥给二哥磕头;想听小文喊他爷爷,还是出面指点三哥去修复遗容。他希望后继有人,以一种固执又别扭的方式培养着这个孩子。

我甚至觉得,三哥可能不是亲生的,是二哥折在长江里后,老莫为了继承香火收养的孩子。所以三哥看见快要成为孤儿的小文,决定不管不顾的要收养她。人类总是对与自己相像的人充满了好感的。

【贬】似乎现在的电影里使用方言成了一件时髦事情,可是同一个角色的方言里夹着普通话,多少有些出戏。

还有广告,补脑的饮料就算了,装骨灰盒的奶粉罐子,好像打了广告,又好像不是。

【惊】男主角朱一龙,很难从这个穿着花裤衩的汉子身上,看出这是温润如玉的齐元若,认出这是克制隐忍的沈巍。我真正明白了“演员是为角色服务的”这句话不仅仅是个说辞,而是一种原则。

讲真,他那么干净漂亮彬彬有礼,却转眼变成了莫三妹这个糙汉,太让我意外了。

【喜】小演员杨恩又蛮灵动的,那股拧巴劲表现得淋漓尽致。

【憾】影片以殡葬从业人员为出发点,讲述了一段半路父女的故事。莫三妹本人对行业的思考全靠外在冲击力,其转变和态度的表现稍弱了些。个人认为,如果殡葬替换成医疗或警察行业,去探讨同样的主题,似乎也能成立。

另外,小文母亲回来的剧情有些奇怪,好像是为了给三哥凑个老婆似的。

【总】瑕不掩瑜,推荐一看。

 短评

国产片现在是离不开哪吒跟孙悟空了、、、

7分钟前
  • Oliverrr
  • 较差

人生除死无大事!哭,痛快的哭!笑,尽情的笑!就像武汉的风,武汉的人一样,痛快!好久没看到这么好看的电影了,喜欢!痛快!演员还是得拍电影,拍电影好啊,拍电影真好啊,拍电影太踏马好了,电视剧连个律师医师教师都讲不好全是谈恋爱,电影讲殡葬师它是真敢抬棺化妆出殡啊!

11分钟前
  • 噼里啪啦
  • 力荐

看的点映,还不错,惊讶到我了,本来以为是狗血励志剧,没想到挺接地气的。题材比较小众,几处比较煽情,除去一些节奏上的突兀以外,其余都还OK

15分钟前
  • 啊喔鹅伊呜鱼
  • 推荐

人物情感像儿戏,非常突兀,情节不符合逻辑,演的还行

16分钟前
  • 青杠
  • 还行

人生除死无大事,天上的每一颗星星,都是爱过我们的人。

20分钟前
  • 空巢老人
  • 推荐

感觉三个主角对小女孩儿的感情来得莫名其妙,相处几天就要领养了。。。后面没有和法律上的父母商量就擅自交给亲妈(没有证实)也很离谱,把老头骨灰放烟花放也很?

25分钟前
  • 重绿
  • 还行

朱一龙好像卡姆 谁懂 神似

26分钟前
  • -Elizabear-
  • 还行

蹩脚的剧本会让演员的用心表演看起来像个笑话。

30分钟前
  • 嘉余张
  • 还行

可能距离四星是有差距的,但是这种电影对现在的市场很重要,整天说着中国电影完了,但还是希望能慢慢变好,即使在这种囹圄中。演员演得很好,小朋友真的像个小哪吒一样,太可爱了,朱一龙的糙汉形象也很好。手持镜头、方言台词都很真实接地气。但是所谓的殡葬题材只是个噱头,本质还是家庭片,本以为可以探讨一下中国缺少的死亡教育,但最终还是落于俗套,来了个大团圆结局。整体的情感转折都有点生硬,这也是缺少真正打动人的情感的地方,韩延是个会煽情的人,但是技巧永远无法替代真诚。

35分钟前
  • 怪物游离
  • 推荐

从亲生母亲出现开始,电影就崩了。

37分钟前
  • Nanosilver
  • 还行

看到了一个又帅也有演技的好演员!朱一龙真的不错,还有小哪吒好灵气的,故事也很好,节奏掌控都还不错,笑点不尴尬泪点不煽情,七分!

39分钟前
  • 白茶
  • 推荐

全员演技在线。导演想表达的东西有点多,有些情节我认为没必要加。作为商业片是合格的。

44分钟前
  • 贾想敌
  • 推荐

这个亲妈简直败笔,三星给电影,一星给朱一龙和小女孩

47分钟前
  • ZoeX
  • 推荐

其实,她妈妈不用回来的,没有必要强行圆满。

52分钟前
  • 1234567
  • 推荐

勉强三星吧,结构很奇怪的一部电影,可能是考虑市场的原因,编导在沉重的题材里面植入了很多娱乐的元素,导致煽情和搞笑都做的后劲乏力。看得出导演平时没少攒素材,可靠素材串成的电影注定在情感层面缺乏延续性,所谓的笑中带泪是需要剧情或人物去推动的,而不是单靠段子。朱一龙为了坐实小梁朝伟的名号不停的让摄影给他的双眸特写,但这也就是残酷的地方,眼神太干净了,看不到啥故事。

54分钟前
  • 不留痕迹
  • 还行

如果去掉后面亲妈的情节,加长情敌和老爸入殓部分,增加小文认同入殓行业对三哥童年的治愈部分,感觉就好多了

55分钟前
  • miu~
  • 还行

好不容易等到《人生大事》苏州点映。观影时获得了慰藉,被小文和三哥的半路父女情感动到,被殡葬师这份职业深藏着维护死者体面的意义所打动!被一群普通的不能再普通,满满烟火气的小人物们所吸引。嬉笑怒骂,市井人间,烟花灿烂,人间有情!!!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又笑了……准备二刷三刷,朱一龙饰演的莫三妹让我短暂的忘记了朱一龙本人,三哥的痞帅和野令人上头。

59分钟前
  • 摩卡
  • 力荐

其实她母亲不回来更好,强行凑了一个家庭。。。

1小时前
  • 豆瓣用户
  • 推荐

朱一龙那个狗狗眼神真是让人想去给小文当妈

1小时前
  • 小狗蛋子
  • 推荐

孝子打碗或成为本剧最大亮点。()

1小时前
  • blanc猎杀甲方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