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男北女

HD

主演:赵寅成,金莎朗,孔炯轸,许英兰

类型:电影地区:韩国语言:韩语年份:2003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南男北女 剧照 NO.1南男北女 剧照 NO.2南男北女 剧照 NO.3南男北女 剧照 NO.4南男北女 剧照 NO.5南男北女 剧照 NO.6南男北女 剧照 NO.13南男北女 剧照 NO.14南男北女 剧照 NO.15南男北女 剧照 NO.16南男北女 剧照 NO.17南男北女 剧照 NO.18南男北女 剧照 NO.19南男北女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南男北女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气宇轩昂的Chul-soo(赵寅成 饰)既是某大企业的少东,也是某大学里考古系学生。最近他被派作代表到中国吉林省参与考古工作。他遇上了朝鲜代表Young-hee(金莎朗 饰),这个女孩子个性正直,但衣着老土。这样一来跟大少爷Chul-soo完全相反了,Chul-soo甚至会故意让Young-hee丢脸。奇怪的是,Chul-soo看上了土里土气的Young-hee。但他们不仅受到了Chul-soo父亲的极力反对,两人的政治背景也成为了障碍。镖门公子贵姓暗潮麦积山的呼唤勇闯青蛙城异形大战铁血战士2同族2018金钱游戏孝心呀 各自营生走过冬季天命2013希望之旅2017闪回2020二龙湖爱情故事2018猜谜女士寅次郎的故事50欢迎归来旅人 第二季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颁奖典礼后街女孩野蛮女友2022GIVEN 被赠与的未来GOING SEVENTEEN2020灵界艾米丽在巴黎第三季巅峰拍档第十二季昆仑镜之上古异兽重返侏罗纪 第一部古战场传奇 第四季睡觉时眼睛睁开玻璃先生急诊室的故事 第八季黑雨单行桥第一季欢迎光临哈特曼一家宝贝神探:大闹伦敦城暗夜起源真凶疑云薄樱记魁拔之大战元泱界倒霉大叔的新事比邻星导弹精兵成长记侠盗自杀现场直播行动目标希特勒

 长篇影评

 1 ) 想起越洋时代

这是12月24日。平安夜之前,我们仍然在上班。
看太阳队的视频,每个球员穿着圣诞节特有的老土温馨的毛衣,唱圣诞快乐歌。难免不想起去年、前年以及大前年的圣诞节。

2007年,都柏林海边的小镇。12月24日街上一个人也找不到。连亚餐店都关门。波兰人、越南人和我们两个中国人,聚在一起过圣诞。越南小哥是个佛教徒,可是用旧报纸做了一棵圣诞树。

2008年,图宾根。圣诞节的一早,我和小咪坐上空无一人的公交车,下山去斯图加特。中午时分坐上大巴,前往巴黎。当天夜里抵达,没有看到不远处的铁塔。累得睡着。

2009年,图宾根。快要回国。猪睡着了。我们疯狂地打扫卫生,尽管如此,仍然在两个月之后被人嫌弃房间脏与乱。惹得口水不断。

看大撒把的时候,我难免地想起自己,原来也曾经是“出国人员”。尽管我在感情上非常接受“肉包打洋狗”的理论,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出国去,并且对此谋划不断。尽管如此,当我站在天安门前看升旗的时候,仍然有感动。

 2 ) 当初你爷爷奶奶参加八国联军的时候,谁跟你要签证了?葛氏幽默

伤不起的写了那么多,不知道点着什么了,又要重新开始写评论。%>_<%

重来一次。

此片是十年的电影,情节没有太多的跌宕起伏,没有那么多浮夸的修饰,唯有葛氏幽默在片中大放异彩。让我回忆起了那个年代,那个我还是小孩子的年代。现在看到了生活就是那样的平平淡淡,也许最终就是为了找个伴儿,借片中一句台词,“满街都是”。
 
  90分钟看下来没发现累赘的台词,每句都是恰到好处。现在的电影是善于把一句话能阐述完的事情,说上半个小时。
下面是几处我觉得印象深刻的片段:

片段一:

在林周云 (徐帆饰)家中,二人因各自伴侣出国,二人开始了过家家的日子。
顾颜(葛优饰)借助着台灯微弱的灯光,在摊开的大地图上寻找着.
顾:“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散落着许多璀璨的明珠,汤加,塞班,马绍尔群岛,贝劳就是其中的一颗。贝劳共和国,你知道吗?”
林:“知道啊,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
顾:“宝岛。。”
林:“两万人口,盛产鸟粪。”

贝劳这个地方我专门又去查一下百度,接受了科普。
    4000年前就有人居住。1710年被西班牙探险家发现。1885年被西班牙占领,1898年被西班牙卖给德国。一次大战中被日本占领,二次大战期间被美国攻占。1947年,联合国将其交美国托管,与马绍尔群岛、北马里亚纳群岛和密克罗尼西亚联邦构成太平洋岛屿托管地的4个政治实体。1969年,帕劳开始就未来政治地位同美国谈判。并于1982年8月与美签订了《自由联系条约》。但该条约在多次公民投票中,均因未达75%的法定多数而未能获得通过。1993年11月举行第八次公决,终于顺利通过了该条约。根据该条约,帕劳于1994年10月1日结束其托管地位,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但与美国仍保持特殊关系。同年12月,帕劳加入联合国。____来自百度
  
片段二:
    林周云气着从所谓贝劳签证出跑出来。顾颜劝道:“得!咱们不提这事了,铁了心和全国人民风雨同舟。”
这话如果换做别人讲,我并不会觉得很幽默,但是被葛优说出,这话显得格外有趣,这个就是所谓的语言魅力吧。

片段三:

林周云家,顾颜在门口吸烟,林从顾颜手中拿过烟抽了起来。
顾:“你什么时候学会吸烟了?”
林:“去年,使馆两次拒签,烦!”
顾:“你看这样子好不好?明年春节要是你还没走,咱们就故技重演。”
林:“干嘛非春节啊?元旦不行么?”
顾:“十一得了”
林:“五一吧?”
顾:“三八妇女节”
林笑了笑说:“正月十五。”
二人吸烟陷入沉默

顾:"我有句话想告诉你"
林:“什么?”
顾:“这几天你伪装的不错,除了菜差一点,可以算个好媳妇儿。”
林:“你也是挺像个好丈夫的,就是说话损点儿。”
顾:“明天早上我先走一步,不等你了,让邻居看见了不好。”
林:“嗯。下个节日见。”
顾:“睡吧。”
林转身锁门。

(那个门上的海报我记得小时候我家也有一个,也是贴在了门上,也许那个时候的图片资源有限吧。不同于现在随心所欲的买到喜欢的,那时候能挑选的范围很小的。)

片段四:

顾颜陪着林周云去办签证手续,林心中忐忑。

林:“真怕哪句说不好他们拒签。”
顾:“你甭紧张,他们不给你钱,你就拉下脸批评他们。‘当初你们爷爷奶奶参加八国联军的时候,谁要你们签证了?’你让他们学学白求恩,甭拿中国人当外人!”
林:“贫!”

片段五:
顾颜家,顾颜为签证成功的林周云践行。要好酒好菜的款待她一次。
一律师来到顾颜家中,告知顾颜妻子要与他离婚,律师让他过目并签字。并拿出了钱给顾颜,顾颜讥笑道:"她丫还听够意思。"
顾颜很平静,如同一切他都已经料想到了,没显露出难过的情绪。反而林周云不安起来,留下泪水安慰着顾颜。

林:“你想哭就哭出来别憋着啊。”
顾 :“我干嘛哭啊?都活着呢,我哭谁啊?”
林:“不是所有女人都像她一样。”
......
林周云从背后抱着顾颜,抽泣了几下。
顾:“临走临走别招我犯错误。”


看似平淡的情节,在葛氏幽默独有的语言魅力下,显得妙趣横生。
虽然在特效横行的今天,看到了这步片也不觉得乏味,相反当中一些经典对白,很好的达成了影片的目的。

 3 ) 最后的耳鬓厮磨

因为最近冯小刚的一些绯闻,让我去关注这部十几年前的电影,据说当年就是这部电影成了冯小刚和徐老师相恋的红娘,我很好奇。
整部片子都是那么真实,真实地再现当年的背景普通人的生活,真实地反应了当年“出国潮”热的社会现象。只是,普普通通的出国却引来了众多普通家庭的变故,一切都因“出国”而变得不同了。
片子的节奏倒是适合讲述中年人的故事,我没有太大的情感波动,只是最后的机场送别一幕,让我不禁在心里流泪了。
“你本来可以把我留住的”,一句话很简单,但却意味深长,然后就是两个人深情的耳鬓厮磨,不是狂热的拥吻,只是一种无奈的亲热,我想,顾颜此刻一定难受死了,而徐老师又何尝不是呢?
最后的一点温存,留给你,也留给自己,留在记忆里,够你我回忆一生……

 4 ) 大爷的风衣

找到这部片子,纯粹是春晚上看到葛大爷出厂,一身风衣帅气潇洒。我有预感,大爷的风衣要被带火了。果不其然,马上有网友翻出来,大爷其实在一部大撒把的电影中,穿过这件风衣了,二十多年过去了,还是这么帅。

我马上查了一下这部电影,朔爷,葛优,徐帆,这个组合很难出烂片的。于是下载下来,看了一遍。看的过程中我不断想起不见不散,也是这个组合拍出来的。大爷的风趣幽默,和徐帆的年轻貌美,是那个片子的看点。而大撒把,像是不见不散的前传一样。大爷当时的风格已经成型,但还没到拿捏自如的程度,而徐帆还是满脸的胶原蛋白的时候,风韵差不见不散时一筹。

这个电影就是讲两对男女在各自送走对方的爱人出国时认识了,后面在不断的接触中慢慢有了感情,而徐帆一直都有出国和爱人一起的打算,不断的申请却被拒签,最后终于成功了,但此时此刻,俩个人已经有了一些感情,大爷在机场又送心爱的人离开,影片留了一个开放的结局,没有说徐帆是走还是留。

于是在不见不散里,俩个人又在美国相见,虽然名字变了,我觉得朔爷的意思也是两个人最终在一起了吧。在电影中有个情节,是大爷饰演的男主,冒充作家王月,跟女读者约会,结果被女读者识破,不知道是不是朔爷皮了一下。这事放在现在就是草粉,搁到国外,就是骨肉皮。不过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年代,都能被识破,所以其他人还是省省吧。朔爷不在里面客串一个角色真是可惜了。(联想到姜文,昆丁这些人参与感很强的行为)。

在那个年代,上进的人们都以出国为目标,哪怕是在国外打工刷碗,也比留在国内强。且不说这是不是崇洋媚外,有这种想法,出去见识一下,这也是很令人钦佩的,毕竟那个年代,大家基本算是稳定,哪怕是说现在社会,你让一个人离开舒适区,也是很难得一件事。待在国内,大多数人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处在人情社会的链条之中。所以大爷演的顾颜(我觉得有孤雁的意思)和老婆离婚那是必然的,俩个人价值观就不一样。而徐帆演的林周云和老公对未来有着明确的规划,一年,三年,五年,两个人为这个目标一起努力(即使中间怀孕了,也没有让计划搁浅)。我想起一个哥们,跟我抱怨,相亲对象不靠谱,就像在小县城一待,没啥追求,这根本没法在一起生活。

但是后来林周云爱上了顾颜,让我有些看不懂,一个是活在当前,一个是有明确计划,两个人性格差异很大,但是确是相互吸引。也许这是最好的爱情吧。看到最后,顾颜陪着周云得知周云面签通过,不经意间把手里的早点扔掉了,感觉这会大爷是真动心了,但是表面还是风平浪静的,这小子真够能装的。到最后一顿饭的时候,得知妻子在国外委托被人和他办理离婚,周云在不断安慰他时,反而被他讽刺,两个人的情感终于爆发出来。

强装对所有一切的毫不在意,与他内心的热情形成了强烈反差。表面举止轻浮,但是内心的感情专一。看似吊儿郎当,行动起来有很强烈的责任感。我有些分不清到底是谁了,朔爷笔下的主人公都有类似的性格。看看过把瘾里的方言,王志文主演,徐帆是王志文的前女友,在后来跟了冯导。在到电影版的过把瘾里,老徐出演杜梅,佟大为演方言。玩的就是心跳里,佟大为又演回了方言。

当我看到一半火焰,一半海水里的廖凡,学着大爷的强调,说着达尔文的大海龟,一种别扭的感觉。那种有文化的流氓,我还是觉得大爷是NO1。春晚的舞台,一出场,那气质,站在那里不用说话就自带搞笑全场的技能包。说道流氓,又有些冤枉了大爷,明明在电影里(大撒把加上不见不散),都是和徐帆一起过夜,叮嘱徐帆自己不是什么好人,让徐帆锁好门(不见不散里让徐帆拿着棒球棍)。这明明是正人君子,不过是嘴上坏了点。

说起俩人第一次过夜,在夜谈时就谈到了什么是最好的婚姻的问题。徐帆觉得两个人得有共同的追求,大爷觉得两个人得相互理解,当然也不能一团和气。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没有最好的标准,只有适不适合。两个人待久了,过的下去自然就过下去了,过不下去的也就离婚了。为啥就过不下去了?无非是生活中的各种碰撞,不管是三观不同,即便是三观相同,目标一致,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会有所分歧,难免争吵。有些争吵当面可以化解,有些化解不了,就一直在心里积着,积着多了,自然就有爆发的一天,可能只是小事,一爆发可就是蝴蝶效应了。终究是习惯不同,矛盾会更多。婚姻是啥,爱情的坟墓,说的没错。一个人单身,自己吃饱,全家不饿,想干嘛干满,多好。非得找个给自己添堵的,有病不是么?关键是周围的人不这么想,有一天你发现自己给朋友打电话约局打球喝酒,朋友A说老婆怀孕需要照顾,朋友B说孩子刚生需要人手照顾,朋友C说孩子上学需要辅导功课,没人出来,那个时候,你作何感想?一帮孙子,真不够意思。可是这些事都是家里的大事,男人必不可少的。你嘲笑他们,结果自己连个伴都找不到,孤单寂寞,痛定思痛,决心还是找个女朋友结婚算了,于是又扯回到刚在的问题了。结婚了还有能过和不能过两种情况。

历史真是相似的惊人,可以把人玩弄于鼓掌之间。这时,有个良好的生活态度就极为重要了。有时就得自己骗骗自己,有些坑,抗抗就能过去了,何必这么较真呢?就像大爷那件风衣,二十年之后,又让人们眼前一亮。

 5 ) 久违的中国电影风格

这部片子现在已经很少见了,碟子是很难淘到的,电视上也大概只会在中午或者午夜播放权当充数字的节目。
对于我这个年龄层次的人来说,对于时间的概念,不是连续的。很明显的一个分界点就是文革和文革以后。比如看《革命时期的爱情》,我很喜欢,某些观点能引起共鸣。但我会直觉的冠之以“戏”的头衔。90年代我确实经历过,人物的穿着、当时的建筑,甚至形状怪异的公共汽车,让人一看,记忆的大门就打开了。很容易就沉浸在里面。
这部电影的风格现在已经很难见了。一部片子,没什么激烈的矛盾,就这么平铺直叙,唯一的点缀还是葛优偶尔玩玩嘴皮子。也没什么OST,午夜你一个人看时甚至都能听到音箱里的电流声。
但就是这么吸引人,我觉得这个片子很适合过年时看。对于一个成年人,对于过年的情绪不会只是像春晚那么简单。我认为春节是看这个片子是种发泄。孤独是扎根在人的心里的,尤其是在过年时,若有若无的对话是对这种感觉的最好表现
虽然很多地方的处理仍显稚嫩,但这确实和《本命年》一样代表了90年代中国电影令人感动的风格。这时期的电影,包括译制片都喜欢这样娓娓道来。之后到了97年,感觉是突然出现了《甲方乙方》。这真的是93年的电影和97年的电影吗?

 6 ) 没什么,就是爱看

八零九零这两个黄金年代,即使是拍一坨泥都让人津津有味。

而现在动不动四五十、六七十的电影票钱,请问脸在哪里呢。

从前看葛大爷的作品不多,真正有印象是从他登上春晚舞台开始,不过那个时候总感觉这个演员塑造的形象跟他的长相一样干瘪,直到有一天看了葛大爷跟果粒叔那段火花四溅的对手戏,再到《天下无贼》、《霸王别姬》、《让子弹飞》、《活着》......惊觉原来他也曾有颅顶葳蕤的时期。

相比较面部表情活跃的”观众朋友们我想死你们了“,葛优平静的外表总能轻松驾驭一切惊世骇俗的语言,像一招一式毫不费力的太极云手,静水流深。桀骜不驯的大板牙加有些许甲亢的凸眼珠组合,乍看确实使人生畏,但作为观众观摩多了才能体会到,不动声色的极致猥琐也是一种魅力。

当时的荧幕尚有无限可能,出国的丈夫可以把即将临盆的妻子托付给陌生男人,北京城的除夕夜还能吃完饺子出门放个烟花,的士司机还可以把乘客直接送到故宫门口,当然还有同样浓眉大眼叛变了的鲁提辖......生活还在顺理成章地展开,改变却也正从四面八方袭来,人人忙着西装革履地办签证飞美国,当你还在祖国的这一边准备一日三餐,来自大洋彼岸的离婚协议书已经不期而至。

越华丽的承诺越禁不起时间的冲刷,耗不起,没意思,倒不如两个人手挽手偶尔去逛高级时装店,试完就走;或者一个在阳台洗衣,一个在厨房炒菜,而后坐下来,两幅筷子,一对酒盅,耍耍嘴皮子,一晚就这么过去了。

年纪越大越喜欢娓娓道来的老电影,越来越排斥背景音乐特效乒乒乓乓一起上的综艺影视,吃饭也是一样,新鲜的丝瓜过遍清油,点缀几颗虾仁就是龙肝凤髓,添油加醋的加工食品和外卖,只要还没饿死就免了吧。

可是现在,丝瓜汤已经所剩无几,垃圾食品的尽头却遥遥无期啊

 短评

北京人在纽约前传。葛优在里头一本正经地幽默,非常喜欢。北京人那时可真时髦啊,生活作风、思想意识、物质条件~毕竟首都!

9分钟前
  • 负暄
  • 推荐

看到最后才明白大撒把就是大SB的深意。

11分钟前
  • 流氓无产者
  • 力荐

过年好…孤独的人类互生同情之理解,假结金玉盟,拒绝诉衷肠…葛大爷一副厚皮囊,隐藏住浓浓忧伤…徐帆当时多漂亮,真真便宜了冯小刚…看时不免想到墨镜王,帝都人情异乎香港,孤男寡女骚情相仿…如果拍拍国朝当下部分孤独群众,那该是啥模样…

16分钟前
  • 大炎
  • 推荐

当葛哈利遇到徐莎莉,一年一年又一年,直到北京通往卡萨布兰卡的那一刻!其实最后的抱与之前的拥都有点过,还是应该处理的更含蓄些。冯式京味侃爷剧作与葛优的表演特点(局限?)决定了此片的情趣必须大于情感,愤世调侃古道热肠性格组合真要给你直接拔到纯催泪的程度?总感觉会兜不住。冯小刚的煽情,既是他的特色,也是他的罩门,成败与否更要依仗每部作品自身的免疫水平。本片而言,还是拿签证那段最好,俩人一起走出使馆,徐说真的有点后悔来,葛安慰说没事儿下回再办(他希望没成),这时徐从怀里掏出签证说,办成了……(ps林周云住在亚运村安慧里二区12号楼,拍摄当年正是俺家三区隔壁)

21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看过好多遍的一部电影,那时的冯小刚也贫,可还算真诚。印象最深的是过年那段戏,两个孤独的男女,在爆竹声声里,若有若无地慰藉着彼此的孤独。

23分钟前
  • 安东
  • 推荐

突然好怀念那个“混乱”的时代:最起码,春晚上还能瞅见赵本山“插科打诨”般的讽刺揶揄,最起码,甭管暑假寒假,每年都能有与你约定不变的周杰伦,最起码,即便三观略不正,韩寒郭敬明一类的青春还能在报亭瞥见,最起码,凤凰卫视还能看到日本的动画片和锵锵三人行,最起码,那时候的贺岁档,真的是把人逗的前仰后合。最起码,那时候,能随意放炮和烟花。现在好了,什么都“规矩”了,连老城各类小店的招牌都特么清一色了。

28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九十年代女演员那种特别“刻意”的表演方式,我特别爱看

31分钟前
  • ehehehe
  • 推荐

1. 「会吃吗?」饮食男女孤独时候,一餐热饭胜过一切。 2.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3. 回放了五遍,最后的播音里是「开始登机」不是「停止登机」。若剧情最后强留,故事就落俗套了。

33分钟前
  • .
  • 推荐

北京老爷们儿疼媳妇儿就是大撒把,培养出了不识货的婊子,但肯定也能落上走心的姑娘

34分钟前
  • 的云
  • 推荐

- 会和面吗? - 我们家没面粉。 - 嗯(掏出来一袋面) - 唉,我可不会擀皮儿啊。 - 会吃么 - 看,后悔了吧? - 我的意思是,只要你爱吃,咱就算没白忙活。

37分钟前
  • +Rae
  • 力荐

“我不想坐民航。” “这么说你丈夫给你订的是战斗机?”

39分钟前
  • Sundance小千
  • 力荐

温情动人,把整个故事娓娓道来,不急不缓,就像散文一样。最后水灵灵的徐姑娘睁大眼睛对葛大爷说:你本来是可以把我留下来的。心里一软,少女心又上来了。。。

43分钟前
  • 余小岛
  • 推荐

徐帆滿臉膠原蛋白,葛優永遠是禿子

48分钟前
  • 十個雪碧
  • 推荐

大sa ba就是留下来的大sb,冯小刚和郑晓龙合作的剧本太棒了,90年代初满眼都是涌进的外来事物,出国潮随着起飞接下来就是他俩的《北京人在纽约》,日臻成熟的葛优呢是《霸王别姬》和《活着》,也奠定了以后冯氏喜剧贺岁片的基础。被抛弃留守的男女假装试爱不就是后来的《花样年华》嘛,突然跨越时间的字幕卡和漫步北京景点的闲聊蛋侃也有点京味儿侯麦的意思,天安门城楼上还戏耍了一番王朔和文艺女书迷。台词金句频出,几个黄金配角出场的段落都太精彩了,时装模特一样颜值巅峰期的徐帆真漂亮,但演技相比就太戏剧腔啦。情感转变的节奏以春节为界拿捏的也好,其实还是相当于自嘲式的肯定了在改革开放后还要有坚守重情义的人。当时好多国产片旧制作模式上的通病整体稍感粗糙,尤其后期的配音和音效。中间剧院胶片版。

51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散落着许多璀璨的明珠,贝劳就是其中的一颗~~

56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往大里说话,往小里体贴人。

1小时前
  • bluerider
  • 推荐

你要说他套路吧,但也是用心。北京直男就是可以往大一点扯,细节处逗得你心痒痒。冯小刚郑小龙的编剧。冯开始认识徐帆并展开追求就是从这部戏开始,冯小刚受邀看完试映后说:“这部戏还不错,就是女主角还差点。”夏纲导演告诉他,“女主角就坐在你后面。”冯小刚回头,看到了徐帆,这是他俩的第一次见面。7.7

1小时前
  • 巴喆
  • 推荐

似乎是改的乐美勤的话剧《留守女士》,故事背景设立在当时的出国热潮中,两个留守男女在面对自己的另一半出国之际,面对远距离恋情和面对孤独时的内心困境与微妙变化。冯小刚的剧本、对白已初具雏形,借葛优的贫嘴,把喜剧的智慧变为人生苦难的“心灵鸡汤”。

1小时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只属于上世纪90年代的陌生又熟悉的亲切感。时间跨度上略显不足,拍摄手法也略显笨拙,但是剧本处处透露出冯氏喜剧的影子,编剧的影子远大于导演,那种贫嘴中蕴含的悲情意识,是现在的冯小刚所不具备的。日本料理点餐那段真是笑死……

1小时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在浩瀚的太平洋上,有许多璀璨的明珠,贝劳就是其中的一颗。该国以盛产鸟粪著称,号称鸟粪之国。

1小时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