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丝洞

主演:于倩,尤情,周龙璋,何藩,彭鹏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香港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1967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盘丝洞 剧照 NO.1盘丝洞 剧照 NO.2盘丝洞 剧照 NO.3盘丝洞 剧照 NO.4盘丝洞 剧照 NO.5盘丝洞 剧照 NO.6盘丝洞 剧照 NO.13盘丝洞 剧照 NO.14盘丝洞 剧照 NO.15盘丝洞 剧照 NO.16盘丝洞 剧照 NO.17盘丝洞 剧照 NO.18盘丝洞 剧照 NO.19盘丝洞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盘丝洞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唐僧师徒一行四人离开朱紫国,途经一片庄园。唐僧执意亲自化缘,遇见七个绣花玩耍的女子,然这些女子乃妖精所化,分别为:红蜘蛛(于倩 饰)、绿蜘蛛(沉依 饰)、金蜘蛛(刘亮华 饰)、黄蜘蛛(马海伦 饰)、蓝蜘蛛(尤倩 饰)、银蜘蛛(田梦 饰)、白蜘蛛(黄莎莉 饰)。她们得知唐僧身份后,遂将其虏入洞府,欲吃其肉求长生不老。 悟空久候师傅不归,情知不妙,唤来土地知晓唐僧许被蜘蛛精所获,于是带领沙僧、八戒打上盘丝洞,解救师傅……初夏的甜蜜约定东尼·罗宾斯:做自己的大师小森林美版月牙儿太阳幻影一拍即合的我们死灵狩迷失羔羊去他*的世界第一季苍白骑士机械师(原声版)天赐第三季闹鬼河谷拥抱朝阳灵异空间萧十一郎1971仙墓鹿鼎记第二部国语独立游戏大电影请叫我英雄2015乐坛毒舌嗡嗡鸡 第十二季向魔王伊布罗贾献身吧黄飞鸿数码宝贝大冒险:我们的战争游戏!齐妙请微笑那些年我喜欢过的男孩另一个大仲马圣诞玫瑰(国语版)天字第二号费里亚:至暗之光雨色可可 第二季她 Elle无人岛猎人传说新常态阵千金能买一家亲百里夜刀神盾局特工 第四季寻梦之旅轰轰战队冒险者圣雷莫记忆早安恋味蛋糕店

 长篇影评

 1 ) 西游东归: 从寻回《盘丝洞》看电影资料馆海外收集工作的意义与启示(网转)

【本篇作者】:沙 丹
        2014 年4 月,中国电影资料馆历经两年努力,终于从挪威迎回了国宝级影片《盘丝洞》修复版的胶片和数字拷贝,并在北京举办了交接仪式、研讨会和配乐活动,引发了学术界、媒体界和公众的极大关注。作为此次影片回归的见证者及配乐活动的策展人员,我内心的激动是难以言表的,甚至可以说,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以身为一名国家电影档案工作者为荣;同时,我也认为,《盘丝洞》的顺利回归,亦是近年来中国电影资料馆海外收集工作中的最大亮点, 其影响堪比香港电影资料馆寻回、修复费穆的《孔夫子》,台北电影资料馆寻回、修复卜万苍的《恋爱与义务》。与《孔夫子》《恋爱与义务》两片出于华人捐赠不同,《盘丝洞》由于在北欧发现且保存并不完整(影片片头及前段部分遗失),在接洽、鉴定、谈判和回归的跨国实践操作中更显难度。因此,这次回归的意义显然是多元的:有效地填充了国家民族的文化记忆,推进了电影史的研究,提高了公众对于早期影像保护的认识,对于电影资料馆本身而言,也增加了我们寻回遗失海外的华语老电影的经验、荣耀和责任感。本文即从我个人经历感受出发,简单谈一下《盘丝洞》回归给我们工作带来的意义和启示。



西游归来的《盘丝洞》
       众所周知,中国电影资料馆是在2012 年4 月国际电影资料馆联合会北京年会期间,得知挪威藏有一卷古老未知的中国电影。会后,在我馆外事处与对方的跟踪交流过程中,挪方发来了数十幅影片截图,那也是我本人第一次见到这些斑驳珍贵的影像。经过专家鉴定,很快就确定了这是在中国失传已久的《西游记》电影《盘丝洞》。同年10 月18 日,在中国电影资料馆举办的大型早期电影学术研讨会上,时任电影资料馆副馆长的孙向辉女士在大会致辞中首次向与会代表透露了这一消息,引发了很多电影史专家的浓厚兴趣,像来自上海的石川教授便通过微博转述了此事,让《盘丝洞》通过社交网络最早进入了公众视野。此后,孙馆长为此事还专门率代表团赴欧洲,与挪威有关方面洽谈,就影片的修复情况进行了初步沟通。


       挪方后将《盘丝洞》送欧洲某专业公司进行影像修复,但据说其过程并不顺利,其间还发生了该公司因破产保护而连累《盘丝洞》修复素材被暂时查封的惊险一幕。好在“劫难”度过,在更换服务商之后,影片最终修复完成并于2013 年10 月在奥斯陆重新公映。挪方通过当时的媒体报道,称要将影片无偿捐赠于中国,这引发了国内不少媒体的兴趣,搜狐等门户网站也找到我咨询此事, 说实话那时我对该片的回归日程并不知情。后来我才了解到,挪方于2013 年底专门委派人员来到中国电影资料馆,与中方主管领导就《盘丝洞》的回归事宜进行了正式会谈,双方最终确定于2014 年4 月在北京完成影片的捐赠交接,届时挪威国家图书馆的馆员和相关档案工作人员均会来华。就这样,《盘丝洞》这部讲述历经磨难、西天取经的“孤儿电影”(Orphan Film,指查不到出处的早期影像,或找不到版权方的早期影片),经过八十多个春秋的海外流浪,终于东归祖国。

       2014 年4 月15 日是影片正式回归公映的日子。而从此前的3 月14 日开始, 作为单位的节目策划,我已经通过微信、微博等平台对此次重要活动进行了不定期的介绍,尤其结合片中蜘蛛精们的“翻绳”游戏、唐僧屡遭挑逗而坐怀不乱等有趣段落进行宣传预热,取得了影迷们非常积极的反馈和互动。同时,为方便观众,搭着即将开始的北京国际电影节,我们还对《盘丝洞》活动进行了预售,仅在4 月13 日一天便销售出385 张票。因此,到了4 月15 日当天,能容纳六百多人的艺术影院早早便出现一票难求的盛景,对于一部20 世纪20 年代创作的老电影,这可是相当罕见又令人振奋的事情。


《盘丝洞》的非凡价值

        4 月15 日晚7 点,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济济一堂。我很荣幸作为主持人为全场观众进行了影片片前讲解,这也是中国电影资料馆从2013 年国片放映场次开始增设的服务环节,目的就是通过介绍影片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以便于观众更好地回到特定历史语境中理解早期电影作品的独特价值。当晚我主要谈及了四点:第一,画家出身的但杜宇导演对于《盘丝洞》的影像造型具有独特的领悟力和表现力,影片既携带了他强烈的个人旨趣,也体现了“吸引力电影” (cinema of attraction)元素与叙事电影(cinema of narration)元素的巧妙融合。这两种形态在西方早期电影中,常用来描述电影进化的不同阶段,即从早期注重“暴露”的吸引力电影逐步向注重“窥视”的叙事电影发展。然而,由于中国电影相较于西方起步较晚,在中西文化交融的20 世纪20 年代的上海,出现了两者汇流的集中表现—武侠神怪浪潮。《盘丝洞》正是这当中具有代表性的卖座大片,按照郑逸梅的记述,影片最终为但杜宇夫妇赚得了五万余元,并扩大摄影场地,添置了道具、工具和私家汽车等奢侈用品。



        第二,《盘丝洞》是旧市民文化与新技术结合的奇妙产物。作家、编剧柯灵在他著名的文章《试为“五四”与电影画一轮廓》中早就提及,在五四运动新思想疾风骤雨地在中国绵延散播的时候,电影界的反应是相对缓慢而麻木的, 这和电影所承载的市民通俗消费趣味有着直接的关系,20 世纪20 年代的电影(譬如反映才子佳人的鸳蝴派电影或苦儿弱女的情节剧类型)更多地指向普罗大众而非精英知识分子。《盘丝洞》改编自家喻户晓的古典小说《西游记》,却耗费了但杜宇大量的投资成本,使用当时最尖端的技术进行摄制(原片中甚至使用了航拍和水下摄影,可惜现存拷贝中已不复存在)。这一旧一新两个维度,体现了源自西方的近代幻想科学在市民通俗文艺的土壤中的落地。《盘丝洞》无疑就是这种新旧碰撞、孕育生长出的奇妙果实。


       第三,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神怪玄幻类型片,《盘丝洞》具有多向度的、超越性的美学趣味。在早年的“官修”电影史学中,出于特定的意识形态语境, 神怪玄幻这类电影常被视为“落后”“庸俗”“宣扬封建迷信”的落后产物。但随着近些年“再写电影史”的学界风气推动,尤其是对海外学者汤姆•冈宁、米莲姆•汉森、张真等新的方法论和文化史观的引入,典型的如所谓“白话现代主义”(Vernacular Modernism),早期电影打破了“进化论”的宿命,被赋予超越时代的意义和价值。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盘丝洞》对于吸引力奇观与叙事的融合,从更广阔的历史语境考察,这也并不独属于20 世纪20 年代,直到最近中国的卖座商业电影(比如《画皮》系列、《西游记之大闹天宫》)中,这种样式仍然普遍存在。《盘丝洞》就是今天国产魔幻电影的现存最原始雏形。同时, 影片中众多噱头设计(比如蜘蛛精斩下猪八戒的头当球玩、孙悟空发动三昧真火大破魔窟)不仅有效,更令今天的观众震惊叹服;再加上随处可见的、通过高级的电影化技巧传达的佛家精神和哲学理念,都展现出影片多向度的、丰富的美学层次。比起《盘丝洞》,今天动辄花费上亿拍摄的商业魔幻制作,又有什么可值得骄傲的?电影,从来都不是与时俱进的,《盘丝洞》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最后,《盘丝洞》对于情欲的大胆表达,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另类折射。“过于色情”是《盘丝洞》上映后遭到的典型指责,但今天看来似乎有点“欲加之罪, 何患无辞”的感觉。影片改编自吴承恩《西游记》第七十二回《盘丝洞七情迷本, 濯垢泉八戒忘形》,本来就有很多露骨色情的描写,而但杜宇表面颇有锋芒的影像再现,固然有市场的考虑,但也有人性价值方面的激进和妥协。所谓激进, 要考虑到但杜宇所受到的西洋美术的影响(对人体美的展现),以及当时上海兼容并包的文化环境。如果大家看过当时的著名妇女流行杂志《玲珑》,那么与之相比,《盘丝洞》对于情欲的表现只能说是小巫见大巫。而所谓妥协,则有趣地体现在影片的结局,当蜘蛛精们葬身火海,字幕卡上接连显示出“只为动了情欲一念,卒致自焚其身”“万缕情丝,收拾得干干净净”“作如是观”(电影放至此时,观众席上早已笑倒成一片)—但杜宇哪里是在“宣扬”情欲,而分明是在表述情欲的危险嘛!这也让人不禁想到姚苏凤在《西游记盘丝洞特刊》上所写的那篇文章《人生消磨在盘丝洞里》。他说,盘丝洞就是“七情之窟”,就是“我们现在所寄生于内的一个世界”,七只蜘蛛精所代表的七情之魔力,无人能够解脱。而正是这种典型类型片的结尾处理,微妙地表现出但杜宇对于社会舆论的小心谨慎:既要让观众沉溺于奇观叙事的“盘丝洞”中不能自拔,又要使电影结尾携带有必要的教化色彩,以确保高资本的制片投入带来稳定的回收。事实证明,他果然成功了。



《盘丝洞》回归的社会影响

        中国电影资料馆举办的《盘丝洞》回归首映,引发了主流媒体的强烈关注和报道。据不完全统计,仅在活动当天,就有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电影频道、北京电视台、《南方周末》《北京日报》《中国艺术报》《中国电影报》《参考消息》等十几家重量级传统媒体,以及凤凰网、腾讯、搜狐、网易、新浪和人民网等大型网络门户参与了此次回归活动的报道工作。媒体普遍对国宝级影片《盘丝洞》能够在八十七年后回归祖国表示由衷的惊叹,并对电影资料馆寻回老影片的工作给予赞许。这当中,尤其值得称道的报道来自于《南方周末》资深记者李宏宇所撰写的整整半个版面的长文《硬盘里的电影存不了100 年:修复老电影的故事》。《盘丝洞》回归当日中午,他对孙向辉馆长、我和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了长达两小时的深度采访;其间我得知,他正是澳洲电影档案保护专家保罗•谢奇•乌塞关于影像保护的名著《电影之死:历史、文化记忆与数码黑暗时代》的内地版译者,难怪如此关注老电影修复保护的话题。

        在此之后,《盘丝洞》又陆续在上海、北京放映了两次,算上去年挪威奥斯陆和今年4 月北京的回归首映,至今总共放映了四次。2014 年6 月,《盘丝洞》在上海电影博物馆举行了配乐放映,这也是上海国际电影节展映活动中的一部分。当时我正好陪同馆领导参加中国电影资料馆和英国拿督黄纪达基金会联合主办的阮玲玉《神女》交响乐团配乐活动,而台湾刚刚在博洛尼亚修复完成的《恋爱与义务》也送至上海进行世界首映。如此多重量级的早期电影齐聚上海,并在联华影业公司的原址(现上海电影博物馆五号棚)上举行放映,让活动更增添了一份特殊的纪念意义。



         为此,我也先后两次接受了沪上重要媒体《文汇报》的采访。我从中尤其感觉到,《盘丝洞》回归事件不再是那种惯常媒体报道的“一锤子买卖”,而在不断地绵延发酵:从一部电影逐步发展到对于中国早期影像保护的宣传上来, 而这种提升公众保护影像遗产意识的报道,在《盘丝洞》回归以前是相对缺乏的。今天的公众都在享受电影数字技术带来的便捷,但根本不会注意这当中充满了风险和隐忧,正像李宏宇在《硬盘里的电影存不了100 年》所提到的那样:“数字影像技术和存储技术频繁升级换代,消费者很开心,但对电影档案工作而言, 这制造了始料未及的保存成本—海量影像以当下的主流格式存储,一旦文件格式随技术更新,转码又将是巨量的工作。”因此,大家尤其应该注意到,回归中国电影资料馆的《盘丝洞》不仅有数字版还有胶片版,“胶片在最恶劣的环境下,仅能保存4 年,而在最理想状态下可保存1250 年。这是有完整理论和科学实践证明的推论。储存在硬盘里的数据,目前反而没有任何科学研究能证明它能完好保存超过一百年”。(李宏宇文)
       这种观点正是我们在与媒体的交流中所反复强调的,一如国际电影资料馆联合会所坚持提倡的那样:胶片不死,勿毁它们。最近8 月8 日的上海《文汇报》又发表了一篇名为《修复完的老电影如何找到新观众》,进一步探讨了老电影在修复、保存之后的利用问题。当中也引用了我的观点,即对此类老影片推向公众需要加以适当的包装,比如配乐、主题性编排、讲座等。事实上,作为常年坚持放映老电影的国家文化机构,中国电影资料馆一直都在利用策划包装的手段, 引导观众走近他们本不熟悉的老电影。就在《盘丝洞》6 月回上海放映的同时, 我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策划的“金猴传奇”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集中放映了9 场10 部与孙悟空有关的影片,比如动画片《铁扇公主》《大闹天宫》,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新修复完成的著名无厘头喜剧《大话西游》等。这一来是对但杜宇《盘丝洞》回归的巩固和扩展,二来也是对《西游记》影像文化的历史追溯,比如原本黑瘦好色的猪八戒如何慢慢“漂白”变得馋嘴可爱,这些都是非常学术又有趣的话题。其中,6 月28 日中国电影资料馆再次放映了《盘丝洞》一片,我们将4 月15 日晚现场配乐的录音声轨(由中国音乐学院金野教授伴奏)与影像合成在一起,增加了影片的观赏性和感染力;同时, 还邀请我馆青年电影史学家李镇副研究员,为现场观众进行了精彩的讲解。第二次放映观众仍然超过四百人,连《盘丝洞》女主演殷明珠女士的数位后人也专门来现场观看。据统计,整个“金猴传奇”影展,平均每场观影人数超过了两百六十人,充分证明了即便是历史比较久远的小众影片,只要包装宣传得当, 仍能获得观众的青睐。





影像档案与史学研究

《盘丝洞》在学术界尤其是电影史学界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长期以来, 如果我们研究的对象没有影像保存下来,那么通常依靠的是对文图史料的梳理和重组。但是,无论整合了多么丰富的文字资料,研究者在需要对一部无存影片做出重新评价时,总是感到尴尬无比和捉襟见肘。试想,没有找到《定军山》的影像,中国电影起源何时就总是疑点重重;没有找到《闫瑞生》《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野草闲花》……中国电影史研究就是一个个无底的空洞,只能流于合理的揣测和想象。我一直都认为,电影史学并非历史学的子学科,而与历史学呈交叉关系,这是出于电影自身的艺术特性。在电影史研究中,影像、文字史料和方法论是不可或缺的三要素,而这当中影像又是重中之重。换句话说,一部影片的影像比文字史料更有价值和说服力,因为仅仅凭借影像,完全可以做出中肯而客观的研究成果;而只依靠文字史料,却并不可以。正像海登•怀特曾提出“影视史学”(Historiophoty)的观念,以区分传统的“书写史学”;从这个维度思考, 傅斯年所谓的“史学就是史料学”,对于电影史研究有时并不适用。



2014 年5 月初,南京艺术学院举办了第二届民国电影论坛。会上中国电影资料馆资深史学家郦苏元先生做了题为《民国电影史研究随想》的发言,提出了四种当下最具史学研究价值的民国电影研究维度:注重个案分析的微观研究; 注重电影人生存状态、精神面貌和行为方式的心态研究;注重电影形式特性的文本研究;以及注重田野考察的考古研究。我非常同意他的观点。而这四个维度中,文本研究(郦苏元将其称为电影史学的核心和基础)直接和影像相关, 这自不必多说;而微观研究和考古研究通常需要依赖影像作为核心支撑;心态研究貌似与影像距离稍远,但其实也有着潜在的联系,比如郑君里、桑弧、孙瑜在1949 年新中国成立前后拍摄的作品,显然他们作品中所折射出的创作“心态” 是完全不同的。5 月份我在中国电影资料馆策划“乱世红伶:大历史转折关头的李丽华”影展,通过影像就能很清晰地触摸到这位女明星左右逢源、彷徨无措的“心态”史。总而言之,影像对于我们的电影研究是关键的核心要素。因此, 有了此次《盘丝洞》的顺利回归,20 世纪20 年代中国电影的明星形塑、摄影工艺、特技拍摄、化妆水平、剧本改编等各个工种细节,就不再只是流于空想,而是有了可以近距离触摸的质感,这怎能不令广大电影史研究者欣喜若狂?



        所以,展望未来,《盘丝洞》的回归为中国电影资料馆进一步的海外华语电影收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07 年,在卢森堡曾经召开了一次“孤儿电影”研讨会,与会代表就如何利用散落各国的家庭影像、残片和异形片进行了商讨,这是中国电影资料馆第一次派员参加此类性质会议,“孤儿电影”的概念由此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在2012 年“国资联”北京年会上,中国电影资料馆向与会代表发放了华语电影征询表,希望各会员单位协助查找遗留在海外的中国“孤儿电影” 影像。(当然,这种协助查找通常也不限于国资联年会期间,电影资料馆最近便为韩国找到并复制了馆藏1940 年八木保太郎为高丽映画社拍摄的《学费》一片)除了挪威方的《盘丝洞》外,会后我们还陆续收到了来自意大利、波兰、美国、德国、丹麦、墨西哥、香港等众多国家地区的反馈,虽然没有类似《盘丝洞》这样的重大发现,但还是获取了不少有关中国的影像信息(不一定为中国拍摄)。



        同时,通过各种私人关系和媒体报道,我们也掌握了很多重要中国早期电影的踪迹,比如佐临的《假凤虚凰》、朱石麟的《花姑娘》、岳枫的《花街》现藏于法国,卜万苍的《国魂》、张石川的《小侠女》藏于香港,朱瘦菊的《风雨之夜》藏于日本,侯曜的《海角诗人》藏于意大利,此外美国南卡大学藏有天一影业公司的早期片场纪录片影像,俄罗斯也藏有非常丰富的、中国国内无存的珍贵资源,像孤岛时期的恐怖片《女僵尸》等。在过去的数年间,中国电影资料馆负责收集的同事已经和其中的很多机构建立了联系,但囿于信息沟通、经费及外交关系等问题,目前的海外收集工作进展相对较为缓慢。比如,我曾目睹大量我馆收集人员与意大利博洛尼亚电影资料馆关于《海角诗人》残片的来往电邮,为了换回那残存的二十多分钟早期影像,意方曾提出以我馆三部意大利早期纪录片交换《海角诗人》的苛刻条件,但不知因为出于何故,此事现在已陷于停顿,许久没有收到进展的消息。我想,“孤儿电影”能否回家,有时也需要某种机缘吧。因此再回溯《盘丝洞》今年的顺利回国,这真的是给我们电影资料馆的工作人员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极大地振奋了我们的士气。希望中国的电影档案人能够以此为契机,通过不懈地沟通和努力,让遗落在世界各地的华语电影“孤儿们”早日重回故土。

 2 ) 西游到东游

看《幕味儿》读到这部电影由电影资料馆几经周折,2014年正式从挪威寻回,还组织了颇为盛大的交接和放映仪式,没想到居然b站上就能轻易找到修复过的资源。《盘丝洞》被视为国宝级电影,是著名影坛伉俪但杜宇与殷明珠夫妇的合作作品,也是现存最早的国产神怪玄幻类型片,历史意义很重。但对观众来说,在早已适应了试听刺激的现在,给我带来的是周末两个下午的深度睡眠——现在再看这些默片简直如同心灵修行,实在难言什么乐趣和魅力,只能想象它“当初”给观众带来的刺激。

殷明珠非常古典美,服化道也很精致(那时候的猪八戒还是黑猪),还有很多很搞笑的情节:比如妖怪用超大的镰刀给唐僧剔头;猪八戒调戏蜘蛛精把假发弄掉后原来是孙悟空;蜘蛛精在打斗中把八戒的头打掉了,悟空把头安回去,结果安反了;负责给蜘蛛精管财务的小官把婚礼的贺礼金元宝藏在裤子里...显然导演已经很清楚怎样才能一直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还有可能是通过双重曝光实现的人灵魂离开肉体和美人变成蜘蛛的特效,字体设计很好看的幕间台词......那时候电影才刚刚被发明30年,而在如此远东的上海滩就已经有成熟的电影制作能力和颇有审美能力的电影观众(此片当时票房成功,盈利五万余元),虽然上海一直是前卫大都市,但也让人感叹电影这种媒介的传播力实在强大,凭借一两个人的力量就能实现远距离、大范围的传播,又能迅速在开枝散叶、生出不同的变种。我要是活在默片年代,也会和格里菲斯一样认为电影是真正的“世界语言”。

 3 ) 盘丝洞

但杜宇导演、殷明珠主演《盘丝洞》(1927),缺了一本(约10分钟),蜘蛛精们洗澡悟空化鹰将衣服叼走的“香艳”卷。挪威教授Eivind说此片曾因审查原因(裸体)在挪威耽搁一年,1929年才上映。

《申报》广告宣传里还有“哲学”“巨片”等关键词。

化妆、服装、表演、舞蹈等有戏曲舞台影响(一场“天魔舞”令人想起梅兰芳)。当时荀慧生也在演京剧《盘丝洞》。

但杜宇擅美术和摄影,讲究布景、服装和道具(夸张的巨型锤子、剃刀、人脚、夜壶实在太有趣)。多为固定镜头,内外景交替,有些高角度镜头展示盘丝洞,远景配合中近景,超级特写则作为吓唬观众的恶作剧及attraction。

殷明珠的确是个眉眼秀媚的美人。

 4 ) 还是老电影好看

喜欢蜘蛛精,喜欢孙悟空。 蜘蛛精将唐僧捆绑起来,高高地吊在梁上,又从口中吐出丝线,织成一张大网。久候师父不回的孙悟空顿感事情不妙,于是念动咒语,唤来本地的土地神,才知道师父有可能落入了七位蜘蛛精的手中。悟空、八戒和沙僧大闹盘丝洞,在菩萨的帮助下,才救回师父 ,孙悟空好厉害。还是老电影好看啊 啊

 5 ) 焚情欲,葬深情,存真爱;讲文化,树新风,正三观。

上一次如此震撼于电影的历史感是什么时候呢?大抵是在看《阿拉伯的劳伦斯》的修复展时。可不同于《阿拉伯的劳伦斯》的观影,《盘丝洞》的胶片是不完全的(原版应是90分钟,现在我们看到的则是60分钟修复版的数字版本),一些镜头场景丢失了,而从画面的清晰精致度上更与前者有着千差万别。但这些“缺憾”并不影响《盘丝洞》成为一部好看乃至让人震撼的作品,影片故事的完整性是极高的,而在钢琴配乐下,更如同锦上添花,让人如痴如醉。

电影开始时,画面上斑驳的划痕能让人清晰感受到影片的沧桑历史。像雨滴拍打玻璃窗,配乐钢琴发出的每一个灵动的音符都敲打在我心上。那抹模糊不清瞬间仿佛都充满了诗意,浓重的时间感袭来,恍惚中忘记了自己在哪里,自己仿佛成为了电影的一部分。

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呢?好像有另一台摄影机在拍摄正在看这部电影的我们,就像很多电影里一样。我为自己的这种错觉动容,更为这部电影在一开始就带给我这样奇妙的感受而感激上苍。

美,总会让我们更爱这个世界。而沉浸在美当中,则会让我们感受到自己渺小的同时,感慨造物主的伟大——再渺小,每一个生命也都是造物主的奇迹。毫无疑问,这种思考会燃起我们心中不懈追求美的热情与希望,循环往复。

于是,美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线。无论在相对静止时我们处在最初那条线的哪一个点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同样伟大的,是我们的共同努力,让无数线聚集成一个平面,空间,宇宙。而到最后,美便成为了一个特有的空间,存在于这个世界,也独立于这个世界,萌生于这个世界,也凌驾于这个世界。于是,我们都是美的千千万万的缔造者之一。

这部电影,让我感慨中华民族的伟大,让我感受到“先行者”们的优秀,不由自主地激起了强烈的民族自豪感。而后,作为这个伟大民族的后裔之一,我顺理成章地开始珍视自己,不甘平凡,想要追求卓越。一瞬间,周遭的一切都变得美好了,连前排一对闺蜜的窃窃私语都没有那么讨厌了。美的事物,总是让我们充满力量,积极向上。

无数次把“我爱电影”挂在嘴边,我到底爱它什么呢?或许就是这种奇妙的感受吧!2014年4月15日,我会记住这个日子。是在这一天,在一个叫做中国电影资料馆的地方,看这样一部由但杜宇导演的叫做《盘丝洞》的电影,让我用另一种目光看待世界。

影片最引发我思考的地方应该就是它所呈现出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但“呈现”这个词似乎不准确,因为它有一种“特意给别人看”的含义,而本片的文化内涵是深深扎根在的画面故事当中,水乳交融,难舍难分。它让我明白,一切所谓的“文化植入”,都是伪命题。真正的文化,是如影随形,一切可以剥离出来独立存在的,都不是真正的“文化”——而是学者口中的抽象名词。而《盘丝洞》中展现的是如假包换的文化本身,以至于一度让我眼眶湿润。

电影中着重表现了蜘蛛精“姐姐”与唐长老的大婚过程。双方梳妆打扮,送聘礼,迎亲,那装扮,那道具……在西式婚礼大肆盛行的今天,猛然在电影中见到这样的场面有种怅然若失,深深地怀念。在他们的婚礼上,觥筹交错,“节目”不断,欢声笑语,好生热闹,充满人情的味道。不知是否我太世故,除非特别亲近的家人或挚友,平时接到别人要结婚的通知,第一反应多半是“又要随份子”——钱。

而电影中,蜘蛛精成亲,各路洞府的大王门统统过来祝贺,妖怪们闹洞房,而后因为“春宵一刻值千金”,为了不打扰二人,自主离去。他们之间浓浓的“妖情味”,让我不能自已。于是,一阵阵暖意袭来,那舞蹈,有的曼妙,有的逗趣,有的滑稽,可无论哪一种,都让我觉得隽永缱绻。

当银幕上出现“天魔舞”字样的时候,所有人都激动了。好一个“天魔舞”!那时我们的前辈们是多么得热爱戏曲,舞蹈及音乐。所谓“魔舞”——群魔乱舞,容易理解,缘何要加一个“天”字?绝非偶然。这天,是“此舞只应天上有”的“天”,是“顺应天意”的“天”。

谁说伟大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已死?文化它从未消失,亦为消逝。它一直在那里,就站在那里,等着我们。可我们却蒙蔽着双眼,另寻他路。只要我们努力,总有一天,洗去身上的尘土后,我们会看见重生的自己,无论沧海桑田,日月变换,我们身上流淌的炎黄子孙的血液不会变。

电影中让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数不胜数,每个人物都具有极强的个性及辨识度,但是此刻我想要说的是蜘蛛精的哥哥——那只千年蜈蚣精。蜘蛛精视他为兄长,但因为他看上去年长很多,颇具“长兄为父”的含义。在成亲之前,蜘蛛精曾去找她,他一方面给予了祝福,却也提醒其小心,更送上聘礼。而成亲当日,更是他亲自去接蜘蛛精,情感不言而喻。他是一个对故事主线不起什么影响,却有极强感染力的角色。他“情溪漫步”,他悠然自得,一切看起来如此平和美好。不仅是这个人物,在处理各路妖精及“下人”时同样如此。而在处理“正面人物”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时,也没有将他们“英雄化”,而是全面展现了他们的优缺点。

这种人物处理方式引发了我的第二个思考,前辈们尊重文化,却并没把文化推上神坛。他们对名著是既非崇拜式,也非俯视式的表达——他们平静从容,真实地表达出了自己的思想,表达出了当时社会真实的“社会意识”,不雕琢,不美化,不哗众取宠。推及电影中的人物,就是不做道德审判者,一视同仁,对每个人物都是“天赋人权”,非审判式的描摹。

电影表现了孙悟空的“弱”,却并不让人觉得这个人物是“差劲的”;电影表现了“猪八戒”的傻,笨,懒,贪吃,萌,却并不让人觉得这个人物是“窝囊的”。而我们当下的电影中,总是试图植入“英雄主义情怀”,“人道主义情怀”,“港片情怀”,“武侠武打情怀”等各种各样的情怀,但其实这是最虚无的而不见效的。弱者总是掩饰自己的缺点,而强者不怕暴露自身的缺点,相反敢于调侃。前辈们的这种“不在乎”与“真实”,却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对我们自身文化强烈的自尊自信,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激发。

其实这种“不偏不倚 ”不仅体现在人物设计上,故事情节上更加明显。蜘蛛精虽是“妖”,却极有人情味。她虽然是“强占”唐长老,却是真心实意。她处处为唐长老着想,担心他渴了,饿了,累了,一切都依着他,使得情感描写极其细腻动人。看到他们拜堂成金入洞房时,伴随琴音,内心忍不住呼喊“在一起,在一起”——那份感情好生美好,俗话说,“宁拆十座庙,不会一桩亲”,此情此景,当真是“妖若有情天亦老,天如无恨妖常缘”。她像一个单恋的女子,努力追求她喜爱的人,这有什么错?她问他,“取经有什么意思?难道还不如和我在一起吗?”要是我,一定就和她双宿双飞了。

电影不仅情感细致入微,人物刻画生动形象,更重要的是风趣幽默至极。当今网络时代,我们身边充满“段子手式”的幽默的人,笑料百出。按理说,我们的笑点应该远高于前人。可事实上却不是,我发现,我们的幽默是朝两个不同方向发展的——一个是文化为魂,创意为骨,表演为肉,雅俗共赏;一个以荤为魂,翻版为骨,卖萌卖腐,娱乐至上。

于是,时间的洗礼只让我们笑点更低,更俗。于是,猛然面对真正的“高大上”,竟然忽而失语,一边兴奋,一边怅然若失。电影里的那些幽默,赋予了每个人物魅力,每个人物又让这魅力翻倍,每一个动作表情都热情四溢,想象力之丰富让人汗颜,神来之笔俯拾即是。剃头的大刀,贪财的乌龟,可爱的兔子,拿着超大号锤子的小哥,撒娇的八戒,哭泣的悟空——这一切让电影的情绪变得极其饱满,感染力异常强大,也让我猛然间意识到这是自己看到的最好的西游记故事。如此,《盘丝洞》当真是一部如假包换的“树新风”“正三观”的电影!

不仅是思想完美,电影的画面也让人过目难忘。很多为吓观众的特写,现在看可能失去了惊吓作用,但某一瞬间,却让我仿是感受到了前辈们的用心,而我也好像穿越回了过去。从《泰坦尼克号》到《阿凡达》再到《环太平洋》,《地心引力》,电影技术日益强大,我们浸淫其中,对画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可是当我看到上世纪20年代的《盘丝洞》,仍然惊讶。无论从镜头还是剪辑还是画面上,效果都非常卓越。人物穿墙而过,腾云驾雾,火烧山洞,烟雾萦绕——它从未失去它本身固有的震撼力,时间的洗礼只是让它更加珍贵。

除了电影镜头语言,字幕中的语言也非常优美,幽默精准,古风古韵,让人心驰神往。最后,电影以“情欲误人”为结论,且不论其正误,这部电影之卓越是不争的事实。

放映机会难得,今日一别,不知何时有缘再得以观看。不知那时,我是否已长发及腰,是否已绑得我的唐长老,花前月下,月圆花好。

 6 ) 看《盘丝洞》的几点感受与豆友探讨

6月28日电影资料馆观影归来,看了豆瓣上所有影评,本来没计划写长评,但越看疑问越多。

1,五星力荐是因为其历史价值,从这部残片可以窥见早期中国电影的一些面貌。看的是资料馆合成北京电影节首映现场伴奏的版本,好奇的是,这美妙的伴奏是即兴创作吗?
2,我认为这部片子属于偏喜剧方向的普通商业电影,同时又兼具对于人性善恶美丑的理性思考,“万缕情丝收拾得干干净净,作如是观”,多么富有哲学的思考啊,许多短评里说这是cult,我无法理解。难道是觉得那些妖怪的装扮太奇怪吗?
3,部分中文字幕左右、上下颠倒,但下面的挪威语好像不是乱的吧(我不确定)?如果是我所说的情况,那说明这是挪威公映版本身所存在的问题。
4,据映后李镇先生讲解,但杜宇夫妇接受过一些西方文化,于是片中出现了不少突破保守观念装扮,如裸背的女演员,女妖洗澡等。结果是,该片因审查问题在挪威延期一年才公映,没想到欧洲人以前也搞审查……而且还分级到了16岁(李先生讲座所说,原话记不清了)。不知当时民国有没这方面审查,各位爱好者可以研究查阅下资料。
5,片子笑点也非常多,并不徒有历史价值。这一点给我们现代的观众带来了不错的观影体验。

欢迎各位跟帖拍砖、探讨。

 短评

20年后,magasa老师终于成功转型,一身西装变长袍,大变活猪头。一个世纪后,古天乐成功借鉴了这样的戏路。

5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失传已久绝无仅有cult爆了!原来影片拍了八个月。20170715@广州花城汇UA影院,爱是残念乐队现场配乐。原来当时是胶片放映?

8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力荐

1.据说原片长有一百多分钟,由于留下的胶片不全,片头还有很多片段如片尾孙悟空大战蜈蚣精等戏份都丢失了;2.人物造型方面,猪八戒最为雷人,猪头道具很是戳中笑点;3.此片并非之前媒体宣传的中国最早的神怪片,《西游记之高老庄猪八戒招亲》就在其之前制作放映;4.据载《盘丝洞》当年盈利5万大洋;…

12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2019亚洲电影展##电影资料馆现场胡伟立配乐版#想知道胶卷修复到底修复了啥,有些地方的挪威语没有中文意思,还有很多的中文都是左右反转的,在修复的时候不应该解决这样的低级错误吗?QA说是因为挪威修复不认识中国字弄错的,瞬间原谅了它#虽然里面有很多剧情上的无语,但是1927年的《西游记》,很多胶卷形式的特效,有很多cult画面,猪八戒是野猪好评,蜘蛛精的妆容很美,到现在看也不过时,现场的配乐也很厉害,加分不少。

17分钟前
  • kakakarl
  • 推荐

#SIFF2014#残片,部分片断花得厉害,蓝色段落倒染得干净;人物造型夸张,各种怪力乱神(笑场连连)显然借鉴了不少戏曲元素,包括花拳绣腿的打斗动作,加上偏氛围的电子配乐,果然cult味十分浓厚;女妖大胆露背,风格前卫,眉眼间果然一派妖冶;20年代的叠印就已经运用得这么纯熟了!

2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现场钢琴太赞了,一瞬间真是回到当年的戏院(听过很多次现场配乐就数这个感人)。至于片子嘛,还不至于到怪力乱神被禁的程度,起码不是粗制滥造,外景比较令人印象深刻,内景要是表现主义走法就会更好点。沙师弟依然没有沙师哥有存在感,二师兄很喜感,意外的是大师兄太弱了!

22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那一年弗里茨朗都拍出大都会来了,你们竟然看这个就高潮了?

25分钟前
  • 灰狼
  • 很差

资料馆2014.4.15.7pm 蜘蛛精们如花瓣般躺倒;火奴的多面体大锤、超大剃刀、最后现出夜壶的原型;堪称表情帝的蜈蚣精书童,现出小白兔原型;造型蠢萌的各位大王、造型极丑的猪八戒;砍下八戒头当球扔;三昧真火烧尽万缕情丝的结尾。有趣的地方极多,默片现场音乐伴奏就是好呀。

29分钟前
  • xīn
  • 推荐

【A】9.0。1.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感浓郁。2.对妖魔的人物形象刻画非常生动。3.对妖魔是非审判式的描摹。4.情感描写非常的细致动人。5.异常地幽默,很多创意非常精彩,想想真是神来之笔。6.终于西游不再是道貌岸然的代名词。7.我希望他们在一起的。8.画面感很好,殷明珠是个大美人。

30分钟前
  • 王小叶儿
  • 力荐

好cult,萌哭了

31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映前发现了儿时偶像六小龄童就坐身后,伴着现场钢琴配乐看了最早的一部西游记大陆首映有如穿越时空。各种妖精包括师徒四人搞笑大乱斗,最后斩断七情六欲,遗憾没看到传说的那段90多年前在挪威被cut或遗失的香艳卷,和映后回头不见那提前逃跑的猴子,未免不觉泪下,作如是观。资料馆回归仪式首映。

32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MoMA的现场配乐。八戒掉脑袋令人想起无头骑士异闻录。每个女妖精出场,都以为是孔连顺穿越时空的客串。最后的主题揭开,居然是玉蒲团…

37分钟前
  • 冯凝
  • 还行

重见天日了

41分钟前
  • Trouble
  • 还行

下午新衡山电影院《盘丝洞》,多谢挪威的人民群众,咱87年前的老片全世界就他们藏了独一份。开映前突发奇想从11排跑到最后排正当中位子坐下,居高临下看这群妖精打架,有玉皇大帝的赶脚。。。其中两端染蓝和染红,表明但杜宇当年对片子的视觉效果极其考究啊。。。

45分钟前
  • Tyger Tyger
  • 推荐

少了将近40分钟的残片,还是非常大胆惊人,也很可爱。殷明珠真是个大美人。但杜宇是当时的中国梅里埃啊,可惜后来没有将这种奇幻风成功延续下去。

50分钟前
  • 37°2
  • 推荐

1.人生第一次在电影院看现场配乐的默片,太穿越;2.以殷明珠为代表的蜘蛛精们都美得很生动,尤其殷明珠,非常娇俏;3.群妖聚会那段最喜欢,魔幻又喜感,很西游记;4.猪头掉下来和猪头反了的二师兄,蜈蚣精旁的小兔子精都很抢眼;5.这里的大师兄意外很弱。全程一种在博物馆里般的心情,很棒。

55分钟前
  • 云吞老丸子
  • 推荐

老当益壮 令年轻人汗颜

56分钟前
  • 披着人皮的鬼
  • 力荐

太好看了!!!!!!好看之外,情丝成灰,实在有些伤心。

57分钟前
  • bloom
  • 力荐

早上的研讨太谬赞,晚上看到实物困意重重,五颗星打给钢琴师。这种片子实在有愧前来装X的文艺青年,火柴棍支着眼皮看完以后,还要打肿脸夸这片子真不错,辛苦辛苦。

1小时前
  • 王恶
  • 还行

各种原因看得不太顺畅,居然还有领导讲话真是太棒了。音乐很好,让我都想去看神女了。很符合我心中早期神怪片的样子,就是没想到会这么呆萌。殷明珠眉眼细致,举手投足都有种小家子的妩媚,真是很美。没有想到最后归结来的只是“情欲”而已,妖怪们好无辜啊。

1小时前
  • 阿暖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