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兄弟

已完结

主演:任泉,汤唯,刘钧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6

 剧照

生死兄弟 剧照 NO.1生死兄弟 剧照 NO.2生死兄弟 剧照 NO.3生死兄弟 剧照 NO.4生死兄弟 剧照 NO.5生死兄弟 剧照 NO.6生死兄弟 剧照 NO.13生死兄弟 剧照 NO.14生死兄弟 剧照 NO.15生死兄弟 剧照 NO.16生死兄弟 剧照 NO.17生死兄弟 剧照 NO.18生死兄弟 剧照 NO.19生死兄弟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面对天灾人祸,我们无力抗争

我只想说它告诉我的不是兄弟情
兄弟情只是一个线索
它可以换作母子情、爱情,等等
这只需要换一个主角,重编一下故事就可以完成

它表达出来的
是个人的渺小和无奈

我们每个人都有最珍视的东西或人
但当天灾人祸发生时
我们都是那么渺小和无力抗争

战争不是兄弟俩所能理解的
他们也不想参与其中
但历史的洪流把他们卷了进去
他们无法躲避也无力抗争
他们没有所谓的情怀和信念
他们都只是为了保护身边的亲人而拼命而已
所以,当哥哥以为他所珍视的一切不复存在时
他加入了敌对方
……

女主角也不想加入某政党,只是因为加入它,可以带来维持生存口粮
但她却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他们都很简单
只希望过的更好一些

看这部电影为什么会感动
因为里面没有英雄、没有主义、没有理想信念
只有一个个的鲜活的“我们”
想要好好活下去的单纯的“我们”

祈祷天灾人祸远离
为灾民祷告……
其实地震中去世的千万同胞
和电影中亡于枪炮的万千生命并无二致

我们都是
对于天灾人祸
无力抗争的
一群人
而已

 2 ) 一部潜在的给中国的一群历史盲洗脑的电影。

一堆因为看了这部电影就讽刺抗美援朝的人真的很可笑,你们还自以为看到了真相,殊不知你们大多数人根本没好好学过朝鲜战争这段历史,弄不好这个电影还是很多人第一次看的朝战片。。

首先,最先导致朝鲜不能統一的国家不是我们而是美国。谁没事想去朝鲜半岛和世界顶级国家去打仗?还不是因为美国的飞机都打到丹东了,军队都到你家门口了?

其次,我没见过任何的中国官方或者书籍说朝鲜战争是韩国发动的。。

最后,我想说,在朝鲜战场我们真不是靠所谓的人海。我们靠的是部队较强的意志和执行力,还有长年累计的战争经验。不要被所谓的煽情影响了你最基本的判断力,况且还是韩国的煽情。。

补充:长白山和韩国真没什么关系,看了这个电影我真觉得当初毛泽东不该把天池给朝鲜一半。

朝鲜战争所有参战国中,对待战俘最好的就是tg。杀老百姓最欢前中期打仗什么也不是的是韩军。

 3 ) 城头变化大王旗,与我何干?


       一切争论的肇始是姜帝圭的《太极旗飘扬》。

    从《红字》到李恩珠,再从李恩珠到《太极旗》,反正一个不大的圆。男人在发现世界的时候,通常是巡着女人味儿前进的,也许他们本来的目的就是为了女人。发现世界?只不过是理所当然的借口,反正,我是这样。

    这部电影不错,以下几个方面可以说明:
1. 画面处理的很干净,关于战争的场景比较真实,没有死前交党费的sb。
2. 首尾的呼应和包袱的放置尽管明显但不牵强。
3. 最出彩的还是对人性的尊重。时间、空间、政治立场、所有的都在变,只有一样不变,你找到了你就看懂了。

    “什么共产主义和民主,我们都不懂”,“他是我弟弟,我只想要他回家。”主人公为了让自己的亲人远离战场和死亡,什么都可以做。可以杀人,可以杀朋友,可以对抗国家机器,可以放弃生命,可以在战场上倒戈再倒戈,可以把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当作赌博的筹码。亲情应当是最贴近人性原子核的电子,应当是除却个人生存欲求之后最基本的人类本能。任何试图扭转并违背这种本能的体系和做法都是非人性的。
    这样的人性基调注定了影片在大陆的送审不过。共产主义的国家观是:怎么可以为了骨肉亲情背叛祖国?你的革命觉悟到哪里去了?这两个反问式的问题已经将基本的善良打入了深渊。
一个父亲他不会更不应该心甘情愿的送自己的孩子去战场。我要是爹,就应当在儿子面临兵役的时候,想尽一切办法让他逃。或者我去顶,或者托关系去顶,或者花钱找别人的儿子去顶。你可以来骂我不是人,OK,没关系,我是爹。
父亲爱孩子,即便是孩子做错了事,父亲也不应当主动送儿上法庭。呃?你不信,我告诉你,两千年来,我们一直是这样,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
中国清末变法修律之前的任何朝代,都把“亲亲得相首逆”(参见附)作为超越法律的道理。就是说,儿子犯了罪,爹包庇那是理所当然。面对杀人越货的儿子,灭亲的爹那是大义的爹,而不灭亲让儿子快跑的爹那也是好爹,法律应当网开一面,法律应当尊重人性。
    
    “如果大家都不参军打仗,谁来保家卫国?”——斯文妈妈语
我那善良的妈妈哟。
我没有说我们不要服兵役,而是说,在承担对国家和民族责任的时候,我们首先应当承认人性是自私的,自私的人性让个人想逃脱国家责任;我们其次更应当允许那种不得不承担国家责任而割舍亲情时的痛苦流露。
送儿上战场,应当是迫不得已,老泪纵横,百尺素绫裹身戚戚然;而不应当是骑高头大马带硕大红花,敲锣打鼓欣欣然。你儿子要去死啊,你有什么可高兴得?为了祖国,为了人民,儿子去死爹就得开心吗?如果你开心了,你还是爹吗?祖国和人民都是抽象的概念,儿子是那个你从小养大的活物,你真傻啊?

    一句话,让主义去死,让人活着。
    

附:亲亲得相首匿 是汉代刑罚适用原则之一,具体指汉代法律所规定的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犯谋反,大逆以外的罪行,有罪应相互包庇隐瞒,不得向官府告发;对于亲属之间容隐犯罪的行为,法律也不追究其刑事责任。这种亲属之间隐匿犯罪不负刑事责任的原则,来源于孔子宣扬的“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论语•子路》)
  汉宣帝地节四年(前66年)下诏明确规定:“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虽有患祸,犹蒙死而存之。诚爱结于心,仁厚之至也,岂能违之哉!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汉书》卷八《宣帝纪》)据此,卑幼隐匿有罪尊长,不追究刑事责任;尊长隐匿有罪卑幼,死罪上请廷尉决定是否追究罪责,死罪以下也不追究刑事责任。这一刑法适用制度自汉宣帝以后成为中国古代重要刑事法律原则之一,并一直为后世历代所沿用。

 4 ) 看《太极旗飘扬》的中国人所不知道的一些事

(已转发铁血)
1、给李镇泰兄弟与新兵做思想工作、要他们积极反共的韩军官兵是北朝鲜人。
日本投降后,约180万日本合作者,地主,基督徒之类的人及其家属从北方乃至中国东北逃到南方。李承挽政权的主要支柱除4万名前日本朝籍军警外,就是北方来的难民。根据《朝鲜战争》(日本陆战史研究普及会编撰)所说,人民军攻占汉城时,追随李承挽南逃的80%是北朝鲜人。
这些“越南人”(北朝鲜逃过来的人)当时是韩军重要的兵役来源。与很多士气低落、同情左翼的普通南韩籍士兵不同,这些人痛恨共产主义,作战特别勇敢。
如果大家多看点反映朝鲜战争的韩国电影,就会发现,那些“英雄”/男主角要么别“报户口”,一旦谈到户籍,则十有八九是“北方人”。
如《南北韩三大战》系列,《汉城夺回大作战》(此为日式翻译,中国盗版引进时照抄,原名是《战争证言》)里护送女主角南逃的韩军士兵(以出场时间而论,是第一男主角)一开始就自称是"北方人",他和女主角在一座破庙里避雨的时候,刚好碰上一队人民军士兵,刚好里面有一个士兵认出他是“反动派”(是他母亲女佣的儿子,一开口就叫他“少爷”)......于是这个北朝鲜籍的韩军士兵没多久就很"英勇"地挂了......
《奇袭大作战》里,6个韩军特种兵全部是北朝鲜人,被空降到老家执行特别任务,其中有一个还顺道干掉了霸占自己老婆的村干部......
《太白山脉》里镇压韩国当地左翼游击队的“镇压队”领队,他说“我父亲是(北朝鲜境内)黄海道无人不知的大地主......”
李镇泰兄弟俩是被逼参军的,他们与其他一些新兵的士气都非常低落,不太想打仗。于是有军官安排一个人出来自称“家人都被共产党杀光了”。
在当时,能被共产党“灭门”的大多为北朝鲜地主子弟,显然那个人是北朝鲜人。
此外,在片中大约第29分时,那些韩军士兵互相自我介绍,还有另一个韩军士兵说自己“故乡是北韩”。

2、第一场大规模战斗(夜袭人民军阵地)中被杀的那个15岁人民军小兵,是韩国人。
前面说过,人民军攻占汉城时,追随李承挽南逃的80%是北朝鲜人。至于韩国当地人,则对人民军“热烈欢迎”,全罗南道等地更是”红色根据地“,当地80%韩国人亲共。
人民军南下作战期间,大约4万多韩国人参加了人民军,其中有不少是15岁的少年。从《汉城夺回大作战》《洛东江大决战》等韩国战争电影里反映的情况来看,这些少年兵全部是韩国人。显然,《太极旗飘扬》里那个少年兵也是韩国人。
同样的例子还有《太极旗飘扬》里那个小擦皮匠(好象也是15岁),李镇泰兄弟辆的汉城同乡,志愿军打过来时遭韩军杀害。

3、《太极旗飘扬》里杀害李英顺的是北朝鲜人。
“越南人”(北朝鲜政治难民)因为痛恨共产主义,不仅作战勇敢,而且对韩国亲共平民的杀戮也特别凶狠。
他们除了参加正规军,还积极参加“反共青年团”,对南方各地进行“白色恐怖”,肆意奸杀左翼家属。这个组织成立的前2年,成员除了少数人是韩国当地的地痞流氓外,其余基本为北朝鲜籍。比较出名如济州岛的“西北青年会”——虽然济州岛在朝鲜半岛的西南,但这个组织的成员基本是来自朝鲜半岛西北部的北朝鲜政治难民。
《太极旗飘扬》里杀害李英顺的就是“反共青年团”。由于国内中文字幕翻译自英文字幕,英语中“团”和“联盟”是同一个词,因此中文字幕翻译为“反共联盟”,也有的版本翻译者直接根据自己的想象翻译为“宪兵队”,显然是受到国内抗日影视剧中面目可憎的“日本宪兵队”影响。
我想中国的观众一定很少有人会想到,那些积极反共、对“大韩民国”特别忠心的家伙原来大部分是北朝鲜人。

 5 ) 对谁狠,都不如对自己人更狠

在我看过的,非常有限的文史资料中,除了南北朝鲜的记载,几乎各个国家的学者们,就将上世纪发生在朝鲜半岛上的那次战争,定义为美国和中国的直接对抗。如果将意识形态和国际政治格局算上,那也是苏联及其代理人中国和美国及其从属国之间的一次直接冲突。所不同的,只是这次战争中的美国没有和所有别的代理人战争一样,获得哪怕表面上看起来很美的胜利。反而是彻头彻尾的失败。但是,无论如何,在所有这些记录中,看不到关于朝鲜民族、朝鲜南北政府及其军队的任何正面描述。仿佛战争双方都将那片土地和那些人,当作一个背景,一堆数字。而截然相反的是,无论是北朝鲜还是韩国,在描述这段历史的时候,则无一例外地全力淡化、甚至无视中国及其背后的苏联,美国和那些定着联合国军名义的多国部队。《太极旗飘扬》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只出现了一个漫山遍野冲锋的镜头,而可怜的美军除了一堆的飞机,连个正面的人物镜头都干脆没给。好在仁川登陆等等历史背景无法回避,否则估计电影里基本上连麦克阿瑟的名字都不会出现。

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哀和屈辱。从殖民地直接沦落为战场,而战争主导的双方却根本对这个民族不怀好意。但在战争中,相互厮杀和屠戮最狠、最彻底的,却恰恰是战争主导双方操控下的那些傀儡。而这些傀儡,原本是兄弟。

类似的场景,在人类历史上并不少见,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日俄战争就是几乎类似的又一个例子。而在现代中国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中,关于这段历史,却根本找不到任何有价值、有亮点的作品。从这一点来说,所有中国人,尤其是那些以文化人自居的中国人,实在应该回家站在墙角里面壁思过一番。

傀儡的命运几乎都是被强加的,因此身为傀儡后人的反思,多半都是抗争、不屈和反战。似乎一切的罪恶,都是因为战争。而战争双方一旦被套上意识形态的面具,就彻底沦为两种完全不同的物种。任何可以相互讨论和交流的可能,在这两个物种之间,就彻底的绝缘了。于是,最能体现战争残酷的场面下,弟弟对哥哥最大的指责,就是“XX是你杀死的……”、“要是你不去,XX就不会死……”。弟弟不会去这样痛心疾首地指责战线对面的朝鲜人民军,所有看电影的韩国人,大概也同样不会认为,其实那些人是死在人民军的枪口之下。即便哥哥不是为了一枚勋章、一个口头的承诺、一个对兄弟的愿望,而去拼命冒险。这些人在战场上,在战场下,一样会死于枪下,死在自己同胞的手里。

反观中国的历史,反观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历史,我们无一例外地会看到,在战争中对战的双方,无论理由是什么,相互之间的仇恨积累得多深厚。但如果论起狠、论起杀得痛快淋漓,那对谁狠,都不如对自己人更狠。这种现象不分地域、人种、文化和时间限制。就以近代开始算起,美国南北战争后北方对南方的屠戮、苏联红军在二战初期大量缺少各级优秀指挥官的原因、抗日战争中著名的还乡团、49年后中国大陆和台湾分别发生的那些事情,以及朝鲜战争中南北双方的那些血腥,以及在所有这些发生之后,历史上对此留下记载的偏向性。无不证明了,对自己人、对自家兄弟的痛下杀手,几乎就是人类的共性。当面对来自外部的强大威胁时,每个民族中都有那么多的人,善于将自己内心的恐惧,归因于自己身边的亲人和同胞,认为如果不是你的错误,如果你能够多忍耐一些、退让一些、牺牲一下自己,战争就不会爆发、杀戮就不会出现、我就可以回家、我的生活就会在一片血色中,保持一个幻想中的原样。进而,这种抱怨就会顺理成章地转化为仇恨和行动,将所有的屠杀和残酷,在自己家门彻底演练一遍。

究其根本,无非是战场对面的那些人,是不会讲什么兄弟情谊的,所以对自己身边兄弟的伤害,相对而言最安全、最没有风险。更进一步,在利益的面前,是没有兄弟情谊的,所以对那些弱小同胞的伤害,相对而言最安全、最没有风险。所以,当看到弟弟那么大义凛然地在战场上,在杀戮中,去指责自己的哥哥,以代表一种反战的高标来俯视身为杀戮者的兄长时,我能看到的只是一个心理年龄还完全没有长大的小孩子的任性和无知。在看到哥哥的未婚妻最终倒在反攻联盟枪下的时候,我的第一个反应则是:当信仰被拔高成为宗教的时候,就天然地拥有了反人类的因子,而意识形态上的争端,几乎无例外的都可以归于宗教战争的范畴。在这种背景下,人性的泯灭和扭曲,以及对自己人比对敌人更狠,从来都是一种必然。

 6 ) 韩国人眼中的战争

    除了影片开头的那段镇锡和镇泰在阳光下的追逐的场景,整个片子始终笼罩在一片灰色和泥泞中;即时当韩军开到朝鲜北部,吃着好久没看到的肉,晒着久违的太阳等待着联合国军总攻的号令时,漫天的黄沙预示着这种平静终究是短暂的。
    
    这是我第二遍看这个片子了,我记得我当初第一次看的时候,我就是不明白为什么最后镇泰不跟镇锡一起逃回韩军,而选择很无力的一个人抵抗身后的朝鲜大军;我也不明白这么一个人怎么就能仇恨,不惜以背叛来报复伤害他弟弟和家人的国家;我不懂什么是他的信仰。
    看完这遍,我明白了,其实片子不是在跟我们讨论一个意识形态的孰优孰劣问题,它也不是如很多国人所说的丑化共产主义,三十个师的志愿军漫山遍野涌来的场景还是很壮观的;它也没有丝毫对李承晚当局的赞美,反共小组不分青红皂白的枪杀平民无不是一种对当时政府暴行的控诉——总而言之,片子想要告诉我们的是感情是可以凌驾与意识形态之上的。就像英顺说的,我不懂什么共产主义,我只想弄到吃的。的确,当初跟着毛主席干革命的农民兄弟们,有几个是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的呢?人都是一样的。中华民族如此,大韩民族亦如此。如果照着这个逻辑来看的话,镇泰从一个韩国的战斗英雄到朝鲜的部队首领就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了,他是没有信仰的,他只为他的感情,只为他自己而战——这就是他与被刻上知识分子烙印的镇锡的最大区别。镇锡有自己的价值观,他会为家庭、哥哥、自己和国家权衡利弊;而镇泰,无论在韩军还是朝军中,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的弟弟。
    所以才有了他影片最后绝望的、孤注一掷的自杀行为。他知道他可能活下来,但是他想争取时间让腿部受伤的弟弟能安全的逃回韩国阵地,所以留下来用自己的血肉挡住朝鲜追兵的脚步。他做到了,他赢得了观众的眼泪,也留给了镇锡一辈子的遗憾。
    说实话,这是一部很血腥的片子,无论是战斗场景还是医疗场景,都出奇的暴力,鲜血淋漓。相信大家看完这个片子后一定会对战争有更深的厌恶,我不同意“我们从未放弃用武力收复台湾”的言论,感情的存在永远是超越意识形态的争辩的。这也是为什么身为知识分子的镇锡为了去大旗部队找他哥哥,不惜背上“投敌”的罪名,只身闯入朝军的营地。
    幸好,当镜头转离灰蒙蒙的平壤、板门店、洛东江,重新回到汉城的时候,阳光又再一次洒到镇锡的肩上。

    从小看惯了中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充斥着志愿军;“香玉号”;黄继光、罗盛教等字眼,而宣扬的则是“中朝人民伟大的国际友情”和“美帝国主义的嚣张跋扈”。没有人去管过韩国人是怎么想的,它们似乎在整个战争中起着可有可无的地位,从6月25日战争开始,到1个月就被围困在大丘;甚至最后的反攻也是因为麦克•阿瑟被奉为经典的仁川两栖登陆,他们处在一个可有可无的配角的地位,而又有谁在乎过这个民族的感情呢?只有韩国人自己知道。朝鲜战争,要看韩国人和朝鲜人写的战争,不是中国人或者是美国人的。
    
    最后悼念一下已经过世两年的李恩珠,英顺这个角色并不难演,所以很难出色;但接下《红字》中佳惠这个角色可能是她命中注定的劫数。青龙奖最佳女主角提名,走好。

 短评

生在和平年代真好。

8分钟前
  • Cim
  • 推荐

张东健杀红眼那段很赞~~

11分钟前
  • 裸踝
  • 推荐

一部必须看的韩国电影,一部必须看的战争电影。影片通过两兄弟因朝鲜南北战争而发生的命运变化,深刻展现了战争中人类被主义而折磨出现的疯狂与悲哀。导演带着明确的反战思想,不偏不倚地站在公正的立场,诉说着战争给人类精神和生活带来的巨大创伤,最终发出呼唤和平的呐喊。

13分钟前
  • 韩伯愚
  • 力荐

反正老百姓永远是最倒霉的,手持的临场感没有想象中的精彩,感觉不如玩《荣誉勋章》了。

1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电影这么感人,首先要感谢张东健的倾力演出

16分钟前
  • 还有什么更好的
  • 推荐

活着不易

19分钟前
  • 五摆五折
  • 推荐

最爱的战争片!我始终相信在电影里,小爱比大爱感人,兄弟情比男女情感人~~

22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同为偶像,元彬比张东健的演技好太多。我很佩服棒子,能让这样政治中立的片子上映。政治体制对一个国家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南北朝鲜实在是一个世界上最鲜活的例子。60年是一个人的一生,影响却可能是几代人。

23分钟前
  • 盲忙
  • 还行

煽情实在太多,棒子片的通病,不过片子对于南棒北棒互掐不死不罢休的那种残酷控诉拍的很不错,中国志愿军人海战术闪闪发光,主义真是可怕的东西

24分钟前
  • 西决
  • 推荐

几度憋闷,并被贵国蝗虫战画面恶心到了。在元斌的光芒对比之下,张东健的表演是如此软绵空洞。

27分钟前
  • 吉米糕
  • 推荐

看完了《八百》《金刚川》《长津湖》。又来看了一遍这部《太极旗飘扬》,对战争的描述,对人性的刻画…发现20年后了,中国电影也没能赶上,更别说超过了。

30分钟前
  • 旅行者3号
  • 力荐

姜帝圭的历史反思,借助兄弟二人的情感纠葛,展现同胞战争带来的人性痛苦。被动无助的参军起因、单纯自私的杀敌目的,和错综复杂的国家战争、惨绝人寰的伤亡场面形成巨大反差。张东健和元斌表演倾力,但角色的刻画都非常地单线条,弟弟后来态度的转变也有些突兀。战争大片的制作堪称亚洲顶级水准。

34分钟前
  • 莱尼圆
  • 推荐

未见泪痕干,又闻狼烟起。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37分钟前
  • 丁柏恩
  • 力荐

直到昨晚上从【资料馆】出来之后好一会儿我才突然意识到本片中帅帅的弟弟是《母亲》里那个傻傻的儿子。虽然是站在南边的视角上,但导演对于南北双方的刻画,基本做到了一碗水端平。都在杀人,也都在滥杀。在如何处理意识形态这一点上,两岸三地的华语导演的境界和格调普遍很低。

38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对比较恶劣场面承受能力较低的最好不要看,片子的寓意还是比较明显的,有些东西,你可以很清醒地知道这是宣传,但是并不妨碍你共鸣。

43分钟前
  • 毛毛
  • 推荐

百姓永远都是被政府欺骗 这是永远不变的真理

47分钟前
  • 男巫藏狐
  • 力荐

对于烟火特技,不得不承认本片已经接近了好莱坞的水准,当然,对于战争场面的认识还停留在冷兵器时代。漫山遍野的志愿军也是棒子yy的开端,不过好在这部片子还不算太夸张。至于兄弟情,拉倒吧,煽呼的太过火了,就没啥感觉了。

52分钟前
  • 半日光辉
  • 推荐

平庸的类型片叙事和毫无奇观的视觉呈现,但无法掩盖的是其无比浓烈的反战情绪和冷酷的情节安排,战争混淆了一切也逼迫一切走向疯狂。不做宏大的叙事,而从兄弟二人的视点,让我们见证战争的荒诞和冷血

56分钟前
  • 哈利卜
  • 推荐

战争中的人性剖析得很好。轰炸时抱头哭号,别炸了。兄弟杀红眼。战后清算共党,让人觉得人性的荒诞和恐惧。

59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对战争残酷的表现还是相当给力的,美中不足的是剧情越往后发展韩剧狗血的一面就出来了。可吐槽的地方也有好几处,比如几次三番出现的好时巧克力,印象最深的是战斗时元彬的脸明明已经那么脏了牙齿却白的一塌糊涂,细节不严谨。最后我想高呼:中国人民志愿军无敌!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

1小时前
  • 施晓波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