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路祥

HD粤语版

主演:李小龙,伊秋水,李海泉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粤语年份:1950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细路祥 剧照 NO.1细路祥 剧照 NO.2细路祥 剧照 NO.3细路祥 剧照 NO.4细路祥 剧照 NO.5细路祥 剧照 NO.6细路祥 剧照 NO.13细路祥 剧照 NO.14细路祥 剧照 NO.15细路祥 剧照 NO.16细路祥 剧照 NO.17细路祥 剧照 NO.18细路祥 剧照 NO.19细路祥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香港後九七電影:後懷舊想像》節錄】《細路祥》:在地城市敘述

原文刊於Vivian Lee, Hong Kong Cinema Since 1997: The Post-Nostalgic Imagination。中譯本將於2018年3月出版。

文/李佩然
譯/林俊宇

《細路祥》是繼《香港製造》(1997)和《去年煙花特別多》(1998)之後,陳果「香港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三部作品自1997連續三年推出,各自捕捉了香港社會邊陲的複雜質感;被剝削的基層世界並非一成不變。《香港製造》講述三位基層少年如何被社會的忽視和偏見推向悲劇結局,《去年煙花特別多》則追溯前港英華籍士兵的足跡,講述他們從殖民編制退伍後捉襟見肘的故事。有別於《香港製造》及《去年煙花特別多》的頹敗與犬儒,《細路祥》呈現了一個更富社區關懷和在地的基層鄰里影像。主角細路祥是砵蘭街茶餐廳老闆的兒子。砵蘭街位處旺角,該處商貿繁盛,新舊商場、電影院、小販、小商戶、食店、夜總會和妓院林立,殘破的本地建築、老舊商戶與店舖老闆及員工的住處相混和,構成一部分平凡香港人每天經歷的「街道社區」或「街道群體」。電影的街道社區,呈現了幾代住民共同締造的權力層分和市井行動法則。長住砵蘭街的祥仔,在兼職外賣的同時,結識為數不少的朋友,亦掙取零碎的外賣錢。

《細路祥》的市井世界從內部角度表現本土空間。從電影第一幕,《細路祥》就以密集的砵蘭街街市影像衝擊觀眾視覺,以祥仔的旁白將觀眾導進一個謀求生計、熙來攘往的世界:「錢在所有人心中是一個夢(錢喺所有人心目中係一個夢)」。祥仔在開首一幕已經充分展示其香港精神,相對於其他成年及父權角色而言(其父親、街道上的長輩和市井流氓),祥仔處身邊緣位置;但其邊緣性(marginality)同時讓他扮演跨界(border-crossing)的角色:祥仔的好友(及粉絲)包括妓女、小販、少數族群工人和非法入境者。電影呈現祥仔及其好友的日常交流,被其「童趣」角度引導進城市內緣的面貌。這風貌既不是東方曼哈頓,亦不是政府贊助的「文化遊歷」。


電影偶爾將舊街區域與為人熟悉的都會香港並置,重現城市空間裡隱晦的社會文化區隔。如黃宗儀指出,全球化都會空間的超現代性(ultra-modernity),往往隔絕了市井市民,包括工資微薄的合法或非法移民工人;他們與跨國集團裡的專業管理階層有着難以逾越的距離,而全球化的「龐然」(monumental)空間正是為後者而設的。[1] 在街道社區的層面,這些區隔亦被繁衍着:移民工人和非法移民往往不被容納於本地人的世界。隨着《細路祥》的敘述,我們看到一個更為龐雜和異質的世界。作為一個(非官方的)地理和社區單位,街道具有能與傳統村落群體媲美的權力結構和社會層分,但這並非靜止的結構:改變可見於不同族群和移民群體的來去(菲律賓人、東南亞人和中國大陸人);而世代交替的步伐則威脅着社區微妙的權力平衡,以及住民之間慣性的社區關係。

導演陳果貫徹自己對於城市地域的關懷,在《細路祥》一片呈現了城市熟悉而被忽略的一面。電影裡市井世界的本土味道,並非因為其中國成份,而是源自社會階層和民族群體的脈動和流變。細路祥作為茶餐廳的少東主,享受着作為街道社區為人熟悉的一份子的權利。根據社區微妙的權力分佈,具有領導權的是海叔,海叔既是一位老邁的餐廳老闆,電影亦交代他對祥仔嬤嬤的關懷與愛慕之情。海叔與祥仔嬤嬤的關係,間接令祥仔及父親在面對海叔長子及其黨羽的勒索和威脅的時候,得到更多保護。祥仔對菲律賓傭人Armi的依賴,亦是電影對香港普遍核心家庭的側寫:父母往往需要全職工作,把照顧孩子的工作交託予菲律賓或印尼傭人。《細路祥》亦不畏諷刺和顛覆母子關係,電影安排祥仔走遍街道,尋覓Armi的蹤跡,最後祥仔在中環一個大型菲律賓天主教集會中與Armi相遇,見證這幀周日香港的獨特風貌 [繼續閱讀......]

 2 ) 从《细路祥》看陈果

《细路祥》是陈果典型的电影模型,就地取材的故事情节,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社会人物,间中加一点配乐,加一点独白,摄影有点粗糙而感情却十分细腻。
影片没有很多的情节起伏,所以没有强烈的戏剧感觉,从头到尾都显得比较实在(例如在描述祥仔和阿芬的友情的时就完全没有看出矫揉,小孩子们没有特别可爱的表情、也没有特别“感人”的场面,但是从一幕幕的平常中就流露出一点点的友谊和情意)。而故事里头的人物角色,在香港随便一条平常旧街更是俯拾皆是。我想如果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会不会看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会不会像压着自己的手腕,体会着感受一下一下脉搏跳动的亲近?

影片到了结尾,祥仔在救伤车上见到《去年的烟花特别多》里的何华超,《香港制造》里的李灿森,陈果用这样的镜头给他的97回归三部曲打了个终结。三段故事,三个主角,在同一个年代,同一个地方,共同描绘出一张典型的香港面谱。
除了《三更之饺子》外,陈果的作品都具有很强烈的独立电影感觉。写实,直白,不采用职业演员,没有特技场面,只有很少的配音,甚至没有感觉到他的主观立场,好像只是一种纪录,但这种纪录同时又能让人心领神会,在平白的镜头语言中渗透一丝丝的感伤。
在回归三部曲中,陈果镜头下的人物都是社会的底层,甚至边缘——问题青年、绝症病人、残障人士、黑社会、退伍港藉英兵、小市民、妓女、老人、小人蛇;周遭环境都是公屋、窄巷、旧街、巴士...这些都是香港低下阶层最现实的写照。作为一个有着如此强烈的人文关怀和社会关怀的导演,陈果出身在香港可以说是他的幸运(有开放的创作自由),也可以说是他的不幸(没有懂得欣赏的大众)。只有口碑没有票房,只有奖励没有钱币,可悲乎!然而最可悲的不是陈果,而是愚笨得从不懂得去珍惜和自豪的香港人!

 3 ) 一把抱住了菲佣

细路祥是谁?细路祥明显就是香港。他为什么如此现实?如此乐观?他为什么要在耻辱中坚强的歌唱?他为什么对菲佣的眷恋远远超过于父母?这个片子从一个市井小孩的视角,描绘了太多太多香港九七前后的社会冲突与政治风貌。它一边极其的尊老怀旧,一边穿插着无所不在的英文,菲佣,与基督教。细路祥的哥哥是谁?他的爸爸又是谁?为什么他的爸爸开始严厉后来却在他离家出走以后又变得如此温和?一切都是如何合情合理,一切却又貌似一连串似是而非的政治隐喻。阿芬说,这里的星星没有故乡的漂亮,她在维多利亚港大喊九七以后我们就胜利了,但你们为什么又愿意如此委曲求全的过偷渡生活?他奶奶说,你哥哥迫不及待的要从妈妈肚子里钻出来看世界,而我说,这个世界这么复杂,有什么好看的。奶奶为人似乎除了怀旧以外还颇为平静,但这句话中深深的包含着的那种绝望与悲观,当场就把我震惊了。

陈果的作品总是特别符合我的审美观,在市井与平凡中给人以莫大的感触与启发。在看过的几部作品里面,他刻画出来的生存之艰难与为人之坚强都不带太多的煽情色彩,仿佛这就是我的油盐酱醋,这就是一二三四五。然而正是因为这些巧而不工的编剧,更是因为真实,亲近,而让人难以忘怀。

香港的政治局面是一个极其有意思的电影题材,而我欣赏他的视角就在于政治在他的电影里面只是一个背景画面,但是你又可以说,正是政治,才决定了这些平凡生活的一切。《细路祥》这一部电影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政治,还有历史,人性,与归属感的迷茫与混乱。香港这个小小好莱坞,很多年了都几乎没有什么好电影出现。陈果的一系列电影大概是为数不多的几个能看的,而且还相当的不错。

 4 ) 意味深长的细路祥

这部《细路祥》是陈果继《香港制造》、《去年烟花特别多》之后的“香港三部曲”的完结篇,可惜中间的那部《去年烟花特别多》我还没来得及找来看。
片子的主人公祥仔,是个外卖餐饮店老板的儿子,老爸无甚特别,倒是奶奶颇值得一提,奶奶年岁已高,成天便是守在电视机前,看祥哥的戏剧,一边如数家珍的跟旁人说起,当然自己和祥哥搭档的时候是怎么怎么的风光,料想两人当年似乎是应该有过那么点故事,但是结果总归是各奔东西。祥仔的名字大概也跟这祥哥有莫大的联系。
这个祥哥在老港人心目中也应该算是一代名伶了,名字很古怪,叫做新马师曾,1916年6月20日出生,原名邓永祥,广东顺德人。九岁随何寿年(何细杞)学粤剧,十岁时入“一统太平”班赴四乡演出,早已有神童的称号。 新马师曾因演戏时模仿名伶马师曾,于是他师傅给他改了“新马师曾”这个艺名。新马师曾是当代其中一位擅演古腔的伶人,但颇为“京化”。其唱腔自成一格,称为“新马腔”。他不光舞台上成就了得,还拍电影,开唱片公司,自己灌唱片,并于1977年获得英国牛津大学颁赠名誉艺术博士,1978年又获英女皇颁赠M.B.E.勋衔。此外,因为新马经常参加慈善活动,故又“慈善伶王”之称。
直到97年回归前祥哥过世,奶奶便也于不久后追随着他,别于人世了。
故事的主线却不在这里,而在一个“小人蛇”阿芬身上。
所谓“小人蛇”问题,就是香港永久居民中的中国公民在内地所生子女未经许可偷渡赴港的问题。有人把循水路非法进入香港的入境者称为“人蛇”,把引渡者称为“蛇头”,久而久之,非法入境儿童也被贬称为“小人蛇”。
祥仔和阿芬两个小朋友虽然彼此的身份和境遇都相差颇大,但是小孩子的交往毕竟不会夹杂着这么多的复杂的因素,互相打闹捉弄,一起嬉戏就是最幸福的事情了,虽然最后失散在回归的大潮中,只是他们各自长大以后,都应该还会记得,曾经有这么个小玩伴,一起在香港的那些昏暗潮湿的小巷子里奔跑嬉戏。
片子透过这个纯真又有些调皮的7岁小孩祥仔的眼睛,讲述了生活在香港底层的老百姓在回归前后的生活,以及面对突如其来的回归大潮所表现出来的些许惶恐和不适应,也让我们反思回归过程中所出现的种种问题。
片子到接近结尾处有许多有趣的场景,比如在学校里老师教这些小朋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来历,以及怎么样敬队礼。还好,这个老师没有告诉那些香港小朋友,国旗的红色,是因为革命先烈用鲜血染红的。而歪歪扭扭的队礼,也反映出了回归后中国政府还任重道远。
由于最近在读哈耶克的《通往奴役的道路》,这个少先队队礼,更是让我联想到把手再伸直一点,就是德国纳粹的那个臭名昭著的敬礼了,但愿那只是无聊的巧合。
最后祥仔骑车本意是去追带走阿芬的警车,却阴差阳错的去追了运送邻居小混混大伟的救护车,从而与阿芬擦肩而过,大概也是导演对于香港回归前景的一种担忧吧。
结尾处运送阿芬的车在等红灯的时候,《香港制造》里面的中秋(李灿森)、阿龙(李栋泉)和挺着大肚子的阿屏(严栩慈)三人携手过马路的情景,最是让人唏嘘,其实希望也总还是有的。

 5 ) 世界咁大,有乜好睇?

       看《细路祥》的时候,感觉就像在看一部关于自己童年的纪录片,支离的片段跌跌撞撞地跳脱出来。虽然细路祥住在香港一条小街上,而我则在南海畔的一个不知名小镇上。

    当我们还是个小孩的时候——不是婴孩,不是少年——像细路祥一样的年纪时,木柴一样干瘪细长的身躯,大眼睛,薄嘴唇,小牙齿。
    我们也会像他一样对讨厌的人恨得咬牙切齿甚或来一场恶作剧,譬如说在衰人大伟的冻柠水里撒泡尿,幸灾乐祸又佯装镇定。
我们也会有自己小小的梦想,譬如说靠自己,对,就是靠自己赚钱买一只心仪已久的“阿妈个脐”,每分每角都不能浪费掉。
    会对陪伴自己长大的人投入比母亲更多的感情,去上学前说“返学啦”的人是奶奶,依偎在奶奶身边听她讲她和祥哥搭档的故事,被爸爸揍了一顿之后满脸泪水一把抱住的是菲佣艾米,即使在她离开之后也还是会特地去找他,像小鸟一样飞过去拥抱她。
    会有喜欢的人,哪怕还不懂什么叫“喜欢”。你看见阿芬,不知怎么的鬼使神差就跟着她,跟他达成了一个一起赚钱的协议。去找她,看见她已经忘记自己要讲什么,只识傻傻地望着她笑,傻傻地笑。一起玩,骑着单车去九龙塘,阿芬皱皱的粉色裙子在车尾轻轻地飞扬,去看对岸的高楼,送给她自己存了好久钱才买到的“阿妈个脐”。细路祥,那就是“喜欢”啊。
    会相信别人信口说出的一两句话,并且决绝地寻找证据。相信自己有个阿哥,被爸爸赶走了。那是大伟说的。你从奶奶那里得到颤颤巍巍的证实还不心息,一直在等爸爸亲口承认。正如我一直相信姐姐是领养的,常常渴望在一个眼神、一个逗号中搜集到证据。
    热衷游玩,地点无所谓。开始知道自尊的存在,十分不满父亲对自己“不乖”的惩罚。写张歪歪扭扭的字条就敢离家出走。世界算什么东西,都是我一个人的。
    细路祥,是一个小孩,是每一个小孩。当然少不了严厉的爸爸、心软的妈妈,有了他们,晃晃悠悠的童年才算完整。

    当我们骑着单车在成长的道路上愈行愈远,回头才惊觉彼时的欢笑和泪水都已朦朦,融为脚下灰色土地的一部分。生活的重压高悬头顶,这时我们已回忆不起自己稚嫩的脸庞以及欢乐的笑声,傍晚的风轻轻拂过夕阳的脸,你抬起头,什么也看不到,天是骤然暗下来的。
    奶奶说“世界咁大,有乜好睇?”。你一脸茫然。以后你会明白,人生不过瞬间,童年却永远不朽,永恒于每一个罅隙。你走啊走啊,兀地想起自己昨天游戏时天边的残阳,那时你才明白。

    我们永远都不知道,为什么童年就在那个骑着单车去追逐的傍晚悄悄结束掉了。细路祥以为自己追的是阿芬,追上之后看到的却是衰人大伟恐怖的黑眼圈。
    我们追逐的时候,忘却了自己的相信,忘却了自己的喜欢与讨厌,忘却了世界是自己的,也忘却了自己曾经是个英雄。青色的风从耳边刮过,灰色的阴影从身后紧紧跟上。
    每一个人的童年,我们再也无法忆起的光阴,偷偷落在了那爿马路上。

 6 ) 祥仔和阿芬的快乐生活

以孩子为主题和视角的电影,一向会引起很多人的注意。在这个越来越浮躁越来越复杂的城市里,宛如孩子般的纯真反而成为了很多人追忆和向往的感觉。这部陈果导演于1998年执导的影片《细路祥》,就是以一个孩子的眼睛,去看待香港回归之时,周围人和事的变迁。在浮躁的社会,一个孩子的眼睛看到的事物,仿佛永远没有复杂和恐惧。 祥仔同父母和奶奶居住在香港的一个市井小巷,家里开着一间茶餐厅。时值97回归之际,他周围的人都在不安着和浮躁着。有一天,他认识了一个叫阿芬的女孩,他觉得和阿芬在一起都好开心,两个人也享受着一同玩乐、恶作剧的快乐时光。 有一天,祥仔得知自己其实有一个从未见过面的哥哥,因为在他三岁的时候,哥哥因为混迹黑社会被父亲赶出家门,再也没有回来,从此祥仔开始同阿芬一起寻找哥哥。当父亲得知他找哥哥的事情之后,狠狠地打了他,于是祥仔一气之下离家出走。在父亲寻找它的时候,也得知阿芬其实是偷渡到香港的偷渡客。这个一见警察就逃走的女孩,虽然善良单纯,却逃不开自己的命运。最后祥仔回到了家里,阿芬也被遣送回了大陆。 结尾的时候,祥仔看到阿芬被送上了警车,于是骑车追赶。但是怎么也没想到,他追上的是一辆救护车,而在他拐过街角的时候,他正好和载着阿芬的警车擦身而过。粤剧红伶死了、奶奶死了、哥哥没有找到、阿芬也被送走了、连每天陪伴他的菲佣也要回家了,日子似乎仿佛一下子没有了情趣。祥仔仿佛一下子就长大了好多,但是在他的记忆中,一切仿佛都是鲜活的。
这是一部充满情趣和童真的电影,但是其中透露出来的厚重的内涵却是让人无法忘记的。在香港回归祖国之前,曾经生活在另一种生活状态之下的人们,对未来的迷惘和困惑可想而知。只是在孩子的眼中,这种困惑只是流于身迹的风景。在这种大状态的改变之下,仿佛大人和孩子都在默默的改变着什么,一方是望眼欲穿的等待,一方是充满迷茫的走近,这种认知的过程是复杂的。在经过如此几年的时日,不知道香港的朋友在看起这部电影又会作何感受呢? 在影片中,有几个环节流露出的关于回归之际,思想变迁的寓意愈加分明。在菲佣离开的时刻,祥仔表现出来的种种不舍让人动容。其实,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祥仔作为一种香港本地象征,菲佣代表一种异域的生活状态。这种难舍难分似乎也预示了一些人对过去所习惯生活的一种不舍。之前,祥仔被父亲打,他没有回到自己的母亲身边,反而跑到菲佣的怀里寻找安慰。这也是对回归之时,人们复杂思想的一种暗喻描写。影片最后,粤剧红伶和奶奶的死正好在香港回归之前,也代表了香港新旧交接的一个过程。 陈果作为一个感同身受的移民子女(十三岁从内地移民香港),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讲述了在那段日子当中,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困惑与迷惘。而且,在片中他对演员也作了身份的互换,香港的祥仔是由内地男孩来饰演,而偷渡来的无证儿童阿芬,而是由一个香港本地小姑娘来扮演的。导演全片启用了非职业演员,真实自然的将现实生活搬到了胶片之中。带给我们很多感受,有快乐,有失落,更多的就是充满希望…… 也许,从孩子们的眼睛里,我们才能够看到现实社会中,我们无奈的,失去的和渴望的,其实都是曾经我们拥有过的。

 短评

首先,我爱陈果。他是一种特殊的现实主义,人物设置和故事总是有政治隐喻指向,但这隐喻还是极高明的,和剧情春风化雨吧。菲佣艾米、父母和祥仔之间,英国、大陆与香港关系的同构。陈果的现实主义精神并不彻底,总有些戏剧残余,说白了就是编排感,比如这部电影的结尾,比如烟花和香港制造的部分片段。

2分钟前
  • 支离疏
  • 推荐

(8.5/10)“香港三部曲”尾篇,相比前两部显得更加的轻盈和温存。孩童视角的切入,全部非职业演员参演,对街道群像的刻画,让这部电影囊入了更多的情感元素。故事节奏十分明快,陈果对于现实主义的表达融合了大量的市井气息,显得更加真切与的融洽和谐。整体的表达不再是那种前两部散发出来的,绝望、迷茫与混乱的97情结,陈果更加关注的着普通人的状态,不管是开饭馆的父母、奶奶一辈的老年人,还是菲佣、大陆客,这都是香港社会自身所带有的复杂性和多层性,既包含着对着过去的留恋和记忆,也有着此刻生活的维持和吃力,立足于生活之上的人的存在,这是普通香港市民的形象。表达“不是英国人,不是中国人,而是香港人”的普遍身份认同,三部曲之终章——不再迷茫,生活继续。

4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力荐

4.5 题材上可以对标侯孝贤的《童年往事》或者王童的《红柿子》,论平实动人甚至在后者之上(对祖母去世的处理非常好,处在侯的距离和王的煽情之间)。虽然后半程节奏上稍有些诡异和拖沓,但试听和表演水平可以说是非常高了。最后一段画外音一变,整个电影甚至达到了一个新的档次。

8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陈果作品最喜欢的是三部曲,三部曲里最好的无疑是《香港制造》;此部以儿童为视角,以粤剧大师开场首尾,窥市井民生,析回归百态,细路祥与阿芬关于“香港是我们的”的争执,已然不止步于【隐喻】;谁当权都不重要,九七过后依然似水流年。

1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回归三部曲”终章,像是陈果的阶段性总结。当视线回到儿时的街道,口吻霎时变得温和起来。尽管有强设计感的戏剧段落,最后仍能被极真挚的情感化解。在无法回避的政治隐喻下,包裹着电影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追忆。“知道吗?……香港是我们的!不是你们的,是我们的!”祥仔抱紧要离开的菲佣,骑单车紧追被遣返的阿芬。他被扒下裤子街头罚站时,用唱戏反抗父权的段落太催泪了。

15分钟前
  • 晚不安
  • 力荐

映后谈导演讲,虽然都是非职业演员,但是小孩子演得还是会比大人好,因为大人什么都懂,做事前什么都要想一想,可小孩子不用,情绪都是直接就来的。@HKIFF

17分钟前
  • Echookaku
  • 力荐

J主席来了,香港是谁的我不知道,肯定不是你们的。全国人民跟党走啊!紧贴社会现实,紧跟时代心理,现实主义的创作手法更是大大刻入时代烙印。97前后陈果的那几部港片真是好片子啊。8.5

18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顽童的喜怒哀乐,97的何去何从。电影其实比烟花还寂寞。本色出演的祥仔太灵了,更难得的是戏里戏外始终清醒的做人态度。“这是我的第一部电影、也是最后一部。”

21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陈果的回归三部曲 这部算是最平实 但是都最诚心的 相比彭浩翔 都是喜欢陈果的这种可以说是感时伤逝的凡心 可惜最近都没什么作品 即使回归 香港的问题都远远未曾结束 都明白有些东西有些感情是不可以用什么国家民族去衡量的 仅仅是关乎到人与人

22分钟前
  • 力荐

浓重的九七隐喻,祥仔代表香港,阿芬代表中国,故事也由一开始祥仔作为旁白叙述转为阿芬的旁白叙述,代表着香港的主权移交。我想我们这些未曾经历的,永远也体会不到香港人对于九七来临的那种复杂心情。喜欢简介中的最后一段话:日子就这样无惊无险的过。九七了。

25分钟前
  • 又又
  • 推荐

把这部作品孤立起来看,其价值主要在于对孩童心理的巧妙诠释。祥仔的单纯和社会的复杂险恶之间的对比,以及祥仔身上愈发深重的无力感,都是为了突破观众的道德防线。如果放在两个三部曲间来看,电影的价值则在于承上启下,通过儿童的视点让观众从其它陈果电影或毁灭或宽容的心理特征中抽身而出。

30分钟前
  • godannar
  • 力荐

“——以后江主席一来,香港就是我们的了!——是我们的!——不是你们,是我们!——不是你的,是我的!——是我们的!!!“好吧,说下我对政治隐喻的理解:细路祥就是香港,他爸是中国。想想细路祥离家出走前后他爸的态度。奶奶代表过去,阿芬代表现在将来的内地。祥仔和阿芬的相遇又错过。

31分钟前
  • Paper Planes
  • 推荐

数一数二的儿童表演!一起玩水的街头,一起制作的细路祥特供冻柠茶,一辆单车载着的童年,一同大声喊出的心愿,都随着回归大业结束了。课堂里学习的普通话,升旗时敬队礼的姿势学会了吗?想不到疼我的菲佣也有一天要回家,不爱出门永远在家的奶奶也会消失不见,想不到一同晚上荡秋千够“星星”的警车也会把你带走,电视里的粤剧还会有人看吗?历史洪流中的市井百态,各色人物都是质朴而生动的,是导演心中港人的风貌。棉条茶、睡棺材、追错车,有点导演的恶趣味。导演有心,为自己热爱的城市献上诚挚的礼物。不知道陈果这几天会不会心痛。

32分钟前
  • 仿真男孩哪吒
  • 力荐

陈果表现出的青春的痛苦与迷惘总是这么动人,比如雨中,比如最后的追车。粤剧,哥哥,矛盾的阿芬,懵懂的爱,反叛,在这种几乎过分强烈的政治情结背后,也许一切的比喻仍然都只是一个羞耻的孩子,只有这种感同身受才能让我触碰到些什么。

36分钟前
  • 阿暖
  • 推荐

粗粝、生猛、浓烈,以细节构筑全景,看完徒留惊叹明明基本上连个明显的故事都没讲,却把整整一个时代都已讲完,典型文火慢炖式电影,不知不觉跟随送外卖的孩童视角,体会他的家庭,他的整条街巷,所有的街坊,俯瞰污水横流的穷街陋巷,目睹五方杂处、并不光鲜的香港,而我只能在他紧紧拥抱菲佣不让她走,在他骑着自行车拼命追赶将被遣送的伙伴时内牛满面,面对这样的电影已无法明确判断是创作者的惊人功力还是他只是还原了记忆中难以磨灭的社会景观,也许记录童年记录生活本质的磨难是真正要表达的,而所谓的隐喻也许只是正巧恰逢那个年代而已 @来福士香港展

37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力荐

4.5 和如今生硬直白的《三夫》真可谓是鲜明的今非昔比了,同样“以人喻域”,看看《细路祥》中的这一家子:刚柔并济的父母(大陆)/离去的菲佣(英)/缺席的哥哥(台湾)/死去的阿嫲(老香港)与细路祥(新香港),以及与之蔓延、并枝的各色人物——全部意有所指,同时又极度生活流、极度真实。陈果把所有细节都柔软细腻地包裹起来,但又不时地给出明示:“香港是我们的”。海叔和细路祥共舞的场景是沉滞的一拳,感伤而又讽刺。当然,有些电影能拍出来也是时运之济,仅仅是片中迭际的街头风貌,就已经足够令人沉溺其中了。

42分钟前
  • 徐若风
  • 力荐

儘管沒有了《香港製造》和《去年煙花特別多》的血脈噴張,但是作為「九七三部曲」的《細路祥》還是延續了「世界仔的故事」和某種城市冷詭的氛圍。結局太妙了!

45分钟前
  • 熊仔俠
  • 力荐

陈果作品中政治隐喻较少的电影,却有好多看得人鼻子一酸的桥段。一,阿祥回家,喊了数声奶奶,屋里空荡荡,他这才看到挂在墙上的遗像,一屁股坐下,怅然若失。二,奶奶走后,阿祥和海叔学她走路的样子跳舞。三,奶奶说起阿祥哥哥出生的场景,独自慨叹道:“依我说,这个世界这么复杂,有什么好看呢?”四,阿祥被惩罚,站在路边,他学江湖卖艺人的行话大喊:“一个人生生死死,本是不值一提。”“恩恩怨怨不敢把我来记恨,只有天知道我的痛苦。”最后一个字落下,雷雨忽至。

46分钟前
  • 夜第七章
  • 力荐

阿芬一家的设置和《榴莲飘飘》中一模一样,最后一个镜头还出现了《去年烟花特别多》中的家贤和《香港制造》里的中秋,让人恍然觉得这三个故事正在同时发生着,这种奇怪的真实感我还是第一次体会。

51分钟前
  • 大島
  • 还行

小时候香港电视台放过很多次,以为是古旧残片,总不看,也好,不然糟蹋了。素人出演,举手投足都太浑然天成,邻里市井的气息直压鼻息,就连校服都是同一款式,更何况那种迷乱、兴奋与失落。童年时抬眼看天,烟花,飞机,还有遮天蔽日的广告牌,隔着维港数高楼,高下更替快得比心动还仓促。我们,你们,回归,人蛇,直白得既可爱又伤感。细路祥鸳鸯断了,电子鸡死了,阿嫲走了,大单车学会了,祥仔与阿芬却错过了一个夏天。看得我格外难过。今晚放了长版,却又删掉五分钟,遗恨。像导演戏说的那样,哪天《香港制造》和《三夫》都能过审,那才是真正有自信了。@香港影展。映后陈果率真得令人羞愧无比,我们竟被那套思维训练得屡屡惊心。

52分钟前
  • Mr. Infamous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