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饶恕2021

HD

主演:桑德拉·布洛克,乔·博恩瑟,文森特·多诺费奥,维奥拉·戴维斯,理查德·托马斯,艾斯琳·弗兰乔茜,W·厄尔·布朗,杰西卡·麦丽奥德,汤姆·盖里,琳达·伊蒙,罗布·摩根,艾伦·坡尔,帕蒂·基姆,艾玛·尼尔森,托比·哈格雷夫,威尔·普伦,威廉·贝勒,西蒙·钱,Tom,MacNeill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202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不可饶恕2021 剧照 NO.1不可饶恕2021 剧照 NO.2不可饶恕2021 剧照 NO.3不可饶恕2021 剧照 NO.4不可饶恕2021 剧照 NO.5不可饶恕2021 剧照 NO.6不可饶恕2021 剧照 NO.13不可饶恕2021 剧照 NO.14不可饶恕2021 剧照 NO.15不可饶恕2021 剧照 NO.16不可饶恕2021 剧照 NO.17不可饶恕2021 剧照 NO.18不可饶恕2021 剧照 NO.19不可饶恕2021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狗血的剧情,苦大仇深的女主。

女主为什么不肯腾出房间,父母遭遇了什么,剧里面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蹲了二十年的女主,竟然是白莲花。

杀警察的居然是懵懂无知还没有记忆的妹妹。

警察的儿子回来报仇,居然绑架错了,既然儿子会幡然醒悟,没有下手,那么为什么让他最后还要绑架错人?

女主最后还要隐瞒一次真相,她根本没说被绑架的不是她妹妹。你装啥白莲花?

要真的深刻,你女主就老老实实的杀人,老老实实的改造,看看周围的人会不会原谅你,哦你是白莲花,所有人都是对你误会,这深刻什么?旁观者都会觉得大家对女主苛刻了,谁能感同身受女主周边人感觉到的威胁?只会有一种错觉,这些坏人都是被冤枉的?

刚刚发完短评长评一写完就登陆信息失效,豆瓣这点真服气。你损失不大的话绝不弄你,你写的越长越搞你心态。

 2 ) 我们所不可饶恕的,究竟是什么?

影片海报设计的很有意思,“The Unforgivable”如同黥刑刺字一样印在了女主角的脸上,仿佛是在提醒观众,你正在看着一个“不可饶恕”之人。

这种意向,让我想起了《无耻混蛋》中布拉德皮特饰演的阿尔多上尉在纳粹眉心刻下的卐字,“脱下(纳粹)军装,就没人知道你是纳粹,我们不希望这样,所以我要给你点脱不掉的东西”。

现代社会当然不可能再给人脸上刻字,但我们的社会体系却依然保留着这种功能。“前科记录”,就是这群人从踏出监狱的那一刻,被永远打上的标签。片中律师老婆的斥责,海鲜工场女工背后的黑棍,Katie养父母直言不讳的敌意,等等这些人的反应,都在展示着这种机制的强大威力。社会不需要了解你身上的故事,不需要知道你究竟是谁,仅凭这一标签就可以做出判断,你是一个不可饶恕之人。所谓“边缘化”,正是主角Ruth所代表的刑满释放人员在现实中的处境。

这样做难道不对吗?让罪犯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难道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要回应这些问题,我们得回过头来重新审视桑姐所扮演的主角Ruth,她在戏中的行为动机,或说,她所求的东西到底是什么?理解这一点,是理解电影主题的关键。

最初,Ruth甚至认为只跟Katie的养父母谈谈就好

如果你碰巧搜索过我国刑满释放人员改造状况的文献,你会发现自己经常能看到这样的结论——

……刑满释放人员回归家庭后,亲人对其的冷漠、指责,甚至是排斥,让刑满释放人员内心凄凉,觉得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遇事想法走极端,滋生其重新犯罪——摘自《刑满释放人员再犯罪现状及原因分析》,作者赖青青
……改进劳教制度只能解决次生问题,真正的原生问题需要……通过家庭功能的完善,才能得以解决——摘自2013年《中国青年报》,《河南安阳公交车杀人案警示 如何杜绝“二次犯罪”越来越凶》

家庭,是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难题的核心,但这一点,却是社会最难以付诸实践的部分。以影片中的黑人假释官Vince为例,虽然他在Ruth出狱后始终尽心尽责地在引导她走入社会,但这个角色代表的“司法体系”跟Ruth所代表的“刑释人员”之间却始终有着微妙的距离感。

确保犯人出狱后找到工作,是降低前科人员再犯罪率的有效手段

他对Ruth无论看起来有多么包容和关怀,但终究只是一种职业化的体现,对他来说,每周一次见面,做好记录提供必要支持,除此以外便不需要与之有任何进一步的接触。敬业与否,这对他来说终究只是一项工作而已。

司法系统对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跟踪工作,难度极大

所以从这位假释官身上,Ruth并不能得到自己在社会上生存所真正需要的东西。对这个无父无母的“前科犯”来说,她与正常世界的唯一连接,就是那个20年来音信全无的妹妹,除此以外,她再也没有任何亲人,没有任何归宿。因此,你可以看到,即便有限制令在身,但Ruth在狱中仍然一封一封地给Katie写信;即便这些信件如同投石入海杳无回音,但Ruth依然坚持了20年。

20年来从未得到回应,但她却一直在坚持,这是什么概念?

这种行为——如果你稍微抽身出来想一下就会意识到,其实已经不是一种正常人的行为模式,而是带有一种明显的偏执,原因就是对于Ruth来说,“妹妹”是她唯一的“去处”,一个仅存的“家庭”。

这种强烈的情感诉求,驱使她在出狱之后很快就冒险来到了以前的老屋前,不计后果地向现在的屋主撒了谎,只为走进房门感受些一丝残留在那里的“家”的痕迹。

这里Ruth居然敢向对方透露自己的真名,这是我没想到的

而等到了Ruth与Katie养父母见面时,她的内心世界展示地就更加明显。在这场戏中,Katie养父开门见山地表达了他们对Ruth想见Katie这个愿望的抵触,甚至——虽然极力在保持克制,无论眼神还是言辞,都清晰地流露出对Ruth这个人的厌恶。但有意思的是,虽然下意识带入Ruth视角的观众此时可能会被Katie父母的言辞所刺痛,但镜头中我们会发现,Ruth本身却并没有表现出过激的反应。

即便面对这样带有明显指向性的诘问,Ruth最初也没有发作

真正让她情绪失控的,反而是这样一个问题:Katie真的不记得我了?

而Katie养父的回答,让Ruth难以置信。

Kaite养父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对Ruth的重要性

不管Katie养父的回答是真是假,Ruth都立刻明白了,自己过去这么多年来写的信,妹妹其实一封都没收到,自己对Katie来说压根就是个不存在的人。

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不尊重的问题,更可怕的是,她恐惧地意识到,长久以来自己仅有的精神支柱居然只是梦幻泡影,她面对的是一个无比冰冷的现实:在这个世界上,自己无人挂念,无人在乎。

Ruth失控时,嘴里反反复复在强调的话:我是存在的

所以反过来你再想想假释官Vince对她说的那句话有多么残酷:跟你有血缘关系并不代表她就是你的“家人”,你的生活不是从20年前接续,而是要从现在重新开始。

这几句台词寥寥数语一带而过,但背后的意味却让人不寒而栗。这位假释官经手的犯人不计其数,他见过太多像Ruth这样妄图从自己的“亲人”身上得到家庭温暖的刑释人员,很清楚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Ruth想要重新走入社会怎么办?他开出了一剂药方:埋葬过去的回忆,洗髓换骨,像个新生儿一样从零开始。

但这可能吗?几乎不可能。哲学一点讲,我们人类“自我”的构建依赖于他者,正是我的过往的一切社会关系和羁绊定义了我这个人,所以谁不想将生活从原来中断的地方捡起重来?但结果如何呢?当假释官后来见到被揍得鼻青脸肿的Ruth时,无不语重心长地说:这个世界跟你想象的完全不同。

现实中,大部分人面对刑释人员时,都是影片中律师的黑人老婆那样的反应:你给我滚开,我不想知道你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也无意向你提供“人生的第二次机会”,你们这些人不值得被原谅,不值得被同情,更不值得被理解。

这位大姐知道Ruth身上的故事吗?并不。但这并不妨碍她站在道德制高点一通输出

于是,如假释官所说,“所有人都走到了这一步”,凡是抱有这种希望的人无一例外都失败了。但这之后会发生什么?假释官没有说。影片中,Ruth很幸运的,被剧情安排最终与妹妹得以相认。这个结尾接住了即将迷失的主角,没有把她推向社会的边缘,但这毕竟是电影,到了现实中会怎样?这些人中是大部分都终于认清现实,改变自我,然后最终成功融入了社会?还是撞得头破血流之后,心灰意冷,再次坠入深渊呢?

写到这里,我想起两年前日本导演西川美和的一部作品《美好的世界》。作为一部同样是刑满释放人员回归社会主题的影片,《美好》中的主人公三上并没有像本片中Ruth那样得到一个明亮的结局,而是几经努力后满怀悲凉地死在了自己的公寓中。

那部影片中,有一句旁白我还记得很清楚:“服刑期满出狱的人,要去哪、做什么,都很自由,但当中大多数人都无处可去……五年内会再次犯罪,重回监狱”。

其实说到这里,我们似乎已经瞥见了本片的创作意图是什么。

的确,本片中的Ruth在20年前是为年幼的妹妹顶包替罪,她的遭遇几乎等同于一场冤假错案,是一场充满自我牺牲精神的大爱,也正因为此,观众才可以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地与一个“罪犯”进行共情,为她的遭遇所嗟叹。但问题是,如果回到现实中,失去了上帝视角的我们,谁又真的会有耐心去聆听一个罪犯的过往生活呢?比如,做个不太恰当的比喻,如果换做是唐山打人案中的当事人站在你我面前,还有多少人有兴趣去了解他们身上的故事?而如果我们默认了这样的人是不值得被原谅,不值得被理解的,那么等他们终有一天走出监狱之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

这个问题,就留给观众自己思考吧。

 3 ) 对与错,只在于所站的角度罢了

先撇开故事不谈。

Sandra Bullock的角色,很生动的演绎了受刑后;再次步入社会的无奈感。看到最后才明白,为什么假释官对她说教时候的不耐烦,原来有弦外之音。

犯罪者;当然要遭受法律的制裁。

受害者家属;当然亦有不饶恕加害者的理由。

路人;或许感同身受,但对服刑后释放出来的自然人加以施暴或言语侵犯,这就有失法律的公允与道德的规范。

且不论剧中主角犯罪原因为何,若不以先入为主的角度看待,或许就能如同电影台词的那句话一样:“We all do things we probably shouldn’t, but get back on track, right?”

 4 ) !

三个人物构成对过往伤痕(案件)的三种状态:

1 陷在过去仇恨中的兄弟俩

先是由对杀父仇恨的不肯放下的性格偏执的弟弟表现 而后在哥哥试图接近女主时被女主对生活还要继续下去的话语所影响 承接了这种仇恨 这里哥哥的情绪变化和《密阳》里高潮片段女主的情绪变化一样 他们都自认为凶手活在痛苦之中 而自己的举动则是尝试去原谅和释怀凶手的伤害行为及过去带来的伤痛回忆 但在接触的时刻却意识到凶手被自我拯救 前者是因为妹妹而重燃努力生活的希望 后者是通过同样的信仰上帝获得救赎 但在受害者的视角看来 似乎自己内心所尝试抚平的一切都失去了意义 凶手并不需要自己的原谅 而使得受害者崩溃

2 在过往伤痕和现实中徘徊撕扯的女主

即使过了二十年的监狱时光 女主仍对那段伤痛记忆处于没有完全释怀的心理状态 它像噩梦伴随着女主的生活 在监狱外的生活更加压抑难熬(监狱外是处处受到制约和挤压的生存困境 监狱内则是同类环境 加上大量时间用来面对自我内心的思考和窥探 反而比监狱外更能让她放下过去)迫使将这段记忆放在不断被强调的位置上 而见到妹妹的渴望则成为她重建生活的最大驱动力 两段不同的情绪在人物内心暗流涌动 使得她在过去与现在的双重困境中反复撕扯 也构成影片主要的主线故事

3 在过往记忆逐渐模糊中 幸福的生活在未来的妹妹

因为伤痛时刻妹妹的年龄尚小(5岁)以及她记忆力的某些问题 导致她对那段伤痛回忆和事件真相都只有模糊的印象 所以从始至终她都生活在一个没有显性困境的状态之中 也是以伤痛为基点的未来部分 从开头到结尾她几乎处于一个不被打扰和侵入的状态 是影片中唯一没有具体的戏剧行动的角色 但她的存在则构成了女主的生存意义 以及哥哥复仇的直接现实 而隐性的困境当然也是存在的 即对过去模糊记忆的追随

三个人物分别阐述了一段伤痛过往的不同选择和全部阶段 是本片构成叙事结构的全部骨架 结尾他们三人相处在同一空间之中 除了故事表层的戏剧张力(即三人不同的目的性 女主要解救妹妹 哥哥要复仇 妹妹渴望生存)外 这段高潮戏也是对一件充满伤痛的历史事件的重新拼凑和解构 代表历史组成的三个部分(过去 现在 未来)再度被粘合在一起 尝试还原真相和对内心困境的彻底消解

两次他者对女主空间的闯入的设置也很有意思 第一次是殷勤的同事带着衣服和甜甜圈前来 被女主误认为是前来复仇的人 第二次真正要来复仇的人(当然是之后)则是轻易的进入 被女主忽视掉其危险性 而背景车开走的声音才让女主缓过神来意识到真相

片中女主爆发了两次大的争吵 在叙事中这两场戏都承担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因为女主的特殊身份本就约束和要求她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所以她每一次情绪的爆发即是人物在不断的困境积累下无可奈何的宣泄 也是提醒我们她在明目张胆的僭越规则的原因 究竟是什么

第一次是在会议室和收养家庭的争吵 剧情上则是因为她误以为自己这么长时间写的信都被阻止甚至摧毁了 她那微弱的持久的希望被一击即溃 随即爆发 此刻我们在情绪上几乎完全站在女主这边 感受这种憋闷和愤恨 而这场戏精彩的处理在于那结尾的两句台词 在她一通宣泄后对方走掉 却在临走前毫无惧色的平静的语气甩下一句“我没有烧你的信” 这句话几乎让前面营造的爆发感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使得观众的共情也一时间不知该何处安放

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争吵则是她希望去见妹妹 而这样做需要律师的陪伴 当律师不在时他的老婆对女主一通警告 代表的基本上是前面大部分社会群体对这类人的态度和方式 而这场戏最重要的目的是在时间(故事中的实际时间)逐渐紧迫的前提下 女主说出了真相 在叙事上的作用是律师老婆几乎改变了态度 带着她前往目的地 使得情节继续推进

而在整个故事中这一刻则是极具颠覆性和野心的时刻 真相的释出让故事一分为二 主题也随之变化 前半段尝试的拼凑真相和主题表达似乎在探讨偶发的暴力和死亡对人们的伤害 受害者的难以释怀和施害者的无奈及懊悔 它提醒你对待这类事件根本不存在简单的是非观和正确判断 我们全都是呆在安全距离内的旁观者 视角才是你获得判断的唯一方式 而不同视角所构成的冲突和矛盾也让那简单的二元对立瞬间失效 我们只能观看 没有评论的资格

但在后半段真相释出后 主题变成了?(不再明确的目的需要完全私人的自我品味)

可悲的是开枪的是孩子 伤害的依旧是孩子

结尾的俯瞰镜头和平行蒙太奇交代了导演另一个诉说的可能 两次同样的姿势被捕 两次都是为了拯救妹妹 那么请问 不可饶恕的究竟是谁?

 5 ) 一个人生的牺牲换取另一人生的救赎

用一个人生的牺牲换取另一人生的救赎。

虽然是个感人的故事,但整体来说却略显平庸。在狱中隐瞒了二十年的事实,却在一次崩溃中向陌生人吐露。被拯救的妹妹在弹奏钢琴的过程中一次次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却始终没想起自己动手的那个瞬间。这让人感到不太真实,甚至对我来说,让妹妹始终生活在姐姐用二十年的牢狱生活以及破碎的人生换来的美好之中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尽管当时妹妹只是一个五岁的孩子,但这改变不了真凶的事实。整个故事都在强调姐姐的爱与保护,那妹妹的自我救赎又在哪里呢?

电影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有两处,一处是妹妹与她新家庭中的姐妹谈论到自己的亲生姐姐以及自己的往事时,对她的新姐妹说到

“No, I don’t need proof that I’m more fucked up than you are.”

第二处是姐姐的回忆中,餐厅里,姐姐说到

“I’m so sorry to make you do it.”

这两处也许是编剧想要强行使情节显得合理的尝试,前者揭示了妹妹也许并没有完全忘记的可能性,后者则将妹妹的动手归咎在姐姐身上。但在我看来,都显得无力且多余,因为无法拯救剧情的缺陷,所以无力,因为无力,所以多余。

“She was only five years old!” 姐姐声嘶力竭的呐喊似乎还在我耳边回荡,她的爱、无奈,在自己的生活被毁灭后的痛苦、无助,都在那一刻爆发。也许在最后的拥抱中,姐姐完成了她的自我救赎,在那一刻,她是自洽的。但与此同时,妹妹仍被姐姐隐瞒着,仍被新的家人保护着,仍在动听的琴声中追索破碎的记忆,她将永远生活在美丽的泡沫中,一旦破碎,随之而来的必然是精神的崩溃,她的自我救赎就这样永远被悬在半空。

 6 ) 不可饶恕|生活继续

如同海报上说的那样,没人能逃得了过去。

桑德拉再也不是《生死时速》里头那个咋咋呼呼的女朋友,故事开始,桑德拉已经坐了20年的牢。

为什么坐牢,故事的开始有些闪回,但是具体原因不详。

但是出狱后的桑德拉被假释官交待:第一不得回当年的旧居,第二不得联系收养人,第三不得和曾经的罪犯接触。

从此以后,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别整什么幺蛾子。

就桑德拉这种个性,不把这些“戒条”犯个遍,也不是桑德拉本尊啊。

可是,暂且不说桑德拉。

在她出狱的那天,就有人盯上了她。

当年被杀的警察的孩子,还念念不忘当年的经历,想着报复。

大哥整天在弟弟面前叨叨叨,说着不能放过凶手。

而弟弟已经是成家立业的人了,对这些事儿不怎么在乎。

只是人架不住撺掇,一来二去,弟弟决定和桑德拉面对面谈一谈。

没想到桑德拉甩给弟弟一句,又能怎样,生活还得继续不是。

其实这一次对话,桑德拉根本不知道弟弟的身份,生活困苦,但还得继续不是。

于其说是挑衅,还不如说是桑德拉的自我安慰。

但在弟弟的耳中,这成了赤果果的挑衅。怎么,你给我的家庭造成的伤痛还在,你就想着生活继续?

门都没有。

更为狗血的是,当自己的大哥和自家的媳妇儿被当场抓了个现行时,弟弟彻底崩了,这狗屁的生活,还怎么继续?

而另一方面,桑德拉并不知道危险正在逼近,首先去看了看旧居,巧了,旧居的现主人,正好是个律师,桑德拉就想着律师帮忙联系妹妹的收养人,她在狱中写了无数的信,都没有回应。

律师也是个正直的人,虽然不是自己的专业领域,但还是尽力帮忙。

不过,律师家的这位,有点意思。

在知道“真相”的时候,这观点有点危险啊,咋滴,科威特中枪,就值得尊重了啊。

值得一提的是,桑德拉在出狱后遇到的工友。

看起来,这位男士对桑德拉还是有些好感的,有意无意的帮桑德拉一把。

但是,当桑德拉告诉他自己的身份时,这位男士的表现亮了。

桑德拉对此无比失望。

可是,这不是结束。

这个反转,真是绝了。

好吧,当故事的真相被一层层揭开,如何结局呢?

多年以前,桑德拉的妹妹出生,妈妈因为难产去世。父亲受不了这种打击,在妹妹五岁时,开枪自杀。

桑德拉和妹妹相依为命,但是很快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房子。

桑德拉为了房子,选择了抗争,这或者也是一种无奈的反抗而已。

可是,没想到,在抗争的过程中,妹妹开枪杀死了警长。

桑德拉决定自己顶罪。

而反观这位无辜的警长,家里头两个孩子,在警长牺牲后,妈妈承受不了打击,终日酗酒,想来这两个孩子,过得也不那么顺畅。

时隔二十年,桑德拉出狱,警长的孩子想着复仇,弟弟想让桑德拉尝尝失去亲人的滋味,却不想误绑架了收养人的女儿,桑德拉和收养人的女儿面临精神崩溃的弟弟,将如何自择?

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好像都无法逃得了过去,唯一一个例外,倒是桑德拉的妹妹,她开了那一枪之后,把这些事儿忘得一干二净,没有过去,也就无所谓逃离。

故事的结尾,非常不错。

当桑德拉面对精神崩溃的弟弟,她告诉弟弟,当年的警长都做了什么。

原来,那个警长,想着把桑德拉姐妹接到自己的家中,以后一起生活。

如果,如果不是那意外的一枪,事情本来可以结束得很完美的。

只是,一切没有假如。

生活还得继续不是,可惜的是,生活又无法继续,桑德拉在其中辗转,我等亦如是。

 短评

桑德拉布洛克的演技哀伤 沉稳 克制 是高级的

4分钟前
  • 投射性認同
  • 推荐

金像人赶紧塞她手里!马上!立刻!

9分钟前
  • Yu
  • 力荐

8.1 节奏和压迫感恰如其分。第一部被桑德拉演技震撼到的片子。到了最后并没有心绞痛,如钢琴奏完的余韵,脑子给了泪腺反应然后留下了释然的眼泪。

11分钟前
  • 大象姐姐KK
  • 推荐

非常扎心的现实题材,桑婆这是奔着拿奖去的啊。

13分钟前
  • 阿基米德
  • 推荐

接这个电影,桑德拉布洛克就是奔着表演奖去的。里面那个黑人警察说得挺好,你要活在当下,不能活在20年前。里面有问题的人,都是活在过去的缘故。但是,又哪能这么容易走出来啊。

18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这种冲奥片感觉十年前就已经不拍了……虽然主题是几个家庭的彼此救赎吧,但是处理得这么温吞碎片也是……闪回也是太多,最后的结局更是收尾很硬,没有她的上部作品让我觉得有力道了。

23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全片感情基调是隐忍、克制的,天气也是阴沉的,却在结尾处迎来爆发。妹妹在阳光里一步步走向姐姐,没有只言片语,就只是抱着她,一如小时候抱着如妈妈般存在的姐姐。此刻泪崩~

27分钟前
  • 风·子
  • 推荐

墙中鞋,奶油饼,大衣甜甜圈, life goes on 之罪,更生人不易;Sandra Bullock 演技有点厉害,“惩罚者”和“金并”都好友善

32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越来越喜欢这种安安静静讲一个故事,情绪很真实,不需要任何过渡的渲染,而就是安静的,真实的讲一个故事。很感人

36分钟前
  • 我不是愤青
  • 力荐

丽贝卡·豪尔、诺拉·芬沙伊德和赵婷是这两年让我非常震撼的三名女性导演,她们的发展轨迹也截然不同,后者是大制片人最喜欢的,前者兼备杰出制片人的眼光,本片的导演则是我最期待的真正意义上的硬核导演,在这部预算相对宽裕、卡司朴素且给力、题材中规中矩的影片中,她完美的控制力展现得近乎溢出,那种极具击打感的节奏、调度和用镜头咬住每一个角色攫取他们的气息、压榨他们的情绪,步步紧逼直到最后,真就一个爽字了得

41分钟前
  • 苏乏
  • 力荐

罪犯身份和犯罪前科只是外壳,诺拉的镜头里包裹着更为炎凉的世态:阶层固化本身就注定了这些“蝼蚁之辈”永生打着无法撼动的“原罪”烙印,注定无法被主流社会所接纳或救赎。在这场以命相抵的博弈中,所谓“饶恕”只是美国富人阶层向下投以怜悯一瞥的自我感动,和底层人永远无法实现“生活还要继续”的自我和解。他们带着无法被摘除的标签在夹缝里苟延残喘,左冲右突最后也只是在鬼打墙里撞得头破血流。在一个对人评级愈加脸谱化、扁平化、数据化的系统中,没有时间等他们解释,更没有路径供他们翻盘。那些发生在幼年时惶恐不安的黑色梦魇,如同被演奏出来的阴沉而哀伤的乐章,最终抵达的依然是血脉和基因中早就铺设好的危险命途。

45分钟前
  • Esse
  • 推荐

Sandra上手挑战更为严肃与不“讨喜”的角色,精神值得赞扬- -只可惜整个故事被锐化成了一个为了大飙戏特意精心搭建的「演技桥段」大集合,所有角色好像在等待一声令下,就让嘶吼与痛哭迅速就位(Viola忍了又忍,表示老娘这次不约)。它关于如何勇敢,如何继续下去;如何守护,又如何救赎;Ruth的遭遇和心路历程固然感动,但落点却很八点档。许多角色(比如Blake、Emily)都没有得到太多有效的使用,所以让故事变得更加形单影只。Nora在《系统破坏者》即使也有“呈现过度”的分歧,但却完美地捕捉和写实一个具体议题;这次选择的改编材料,不仅将优势完全抛离,还加重了那种情绪展示的拙劣;真的各方面可惜了。

50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剧本特好,演绎特好。她低沉的接受又挣扎,多么需要那一个慰藉的拥抱。

52分钟前
  • 我是袋鼠
  • 力荐

沉得住气,每一个铺陈的点都有回声,没有刻板形象也没有功能性人物,每一个人都是复杂又弧线完整的。casting也做得好啊,妹妹的养母,近年也是老演“妈妈”类角色,但是一个很高级的妈妈,最难忘是《拒绝再战》里的母亲形象了……桑德拉布洛克不用说,开场那张又丧又拗的脸,可以入备明年最佳女主了吧。

53分钟前
  • 嘻兵
  • 力荐

姐姐对妹妹的爱,比很多真正做人父母的,都要深厚。就这么顶缸蹲20年,不是真正的爱,做不出来的。你看看另外那对儿兄弟做得事儿,鲜明对比。这件事儿里,没有人有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唯一应负责任的,就是枪支自由化。演得真好,看得我泪流满面。

57分钟前
  • 半颗心在水云间
  • 力荐

Hans Zimmer配樂,難怪啊

60分钟前
  • Février
  • 推荐

几种关系之间的力很巧妙,虽然刻意但都有效,也没刻意得过界。演技确实太稳了。

1小时前
  • frozenmoon
  • 推荐

原来是翻拍电视剧,只有桑婆的表演可看,但这个本子实在没啥值得接的……几条支线写得支离破碎,有困难要拍,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拍。

1小时前
  • 柯里昂
  • 还行

桑爪很赞啊,最后那个大力又克制的涌抱太难了。后半段她的几次情绪起伏都给我整哭了,执着地怀着期待,却被内心的痛苦压抑,无能为力的人生好无助啊,还好一切努力都值得,虽然let it go很难,但日子总要继续。结尾哭抽了。当然大神的配乐也有加持。

1小时前
  • 安蓝·怪伯爵𓆝𓆟𓆜
  • 推荐

1.《不可饶恕 The Unforgivable》改编自2009年的英剧《不可饶恕 Unforgiven》;2.继《美好的世界》《浊水漂流》后又看到一部以出监狱情节做为开头的电影;3.旧的怨恨难以消解,新的仇恨因此衍生,失去亲人的他选择夺取她亲人的性命来报仇雪恨……谅解两个字看似简单,但要做到却时常并非易事;4.为了制造悬念,反复闪回过往但并未直接揭露事件来龙去脉,直到后面方才透露隐藏的事实真相;……

1小时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