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雅之魂

HD中字

主演:哈维尔·巴登,娜塔莉·波特曼,斯特兰·斯卡斯加德,兰迪·奎德,何塞·路易斯·戈麦斯,迈克尔·朗斯代尔,布兰卡·波蒂略,玛贝尔·里维拉,乌纳克斯·乌加尔德,费尔南多·提尔弗,大卫·卡尔德,Frank Baker,拉蒙·兰加,曼纽尔·德·巴拉斯,Andrés Lima,José María Sacristán,西蒙·安德鲁,杰克·泰勒,朱利安·沃德姆,本·坦普尔,克雷格·史蒂文森,Scott Cleverdon,卡洛斯·巴登,阿利亚·提西里,Genoveva Casanova,Eusebio Lázaro,梅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戈雅之魂 剧照 NO.1戈雅之魂 剧照 NO.2戈雅之魂 剧照 NO.3戈雅之魂 剧照 NO.4戈雅之魂 剧照 NO.5戈雅之魂 剧照 NO.6戈雅之魂 剧照 NO.13戈雅之魂 剧照 NO.14戈雅之魂 剧照 NO.15戈雅之魂 剧照 NO.16戈雅之魂 剧照 NO.17戈雅之魂 剧照 NO.18戈雅之魂 剧照 NO.19戈雅之魂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戈雅之魂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792年,西班牙的最高权力由天主教掌控,为了杜绝法国革命潮流的影响,天主教重新开启宗教裁判所来控制国内骚乱,修道士洛伦佐(哈维尔·巴登 Javier Bardem 饰)是这场运动的领导人。谋略过人的他设法掌控宗教裁判所的最高权利。宫廷画家弗朗西斯科·戈雅(斯特兰·斯卡斯加德 Stellan Skarsgård 饰)是洛伦佐的朋友。因为一个模特伊内斯(娜塔丽·波特曼 Natalie Portman 饰),戈雅受冤被关进宗教裁判所,受到各种严刑拷打,他请求洛伦佐去救伊内斯,谁知伪善的洛伦佐却强奸了伊内斯,并将她打入秘密地牢。  二十年后,时局变迁,西班牙被法国军队占领。洛伦佐被西班牙教会驱逐流放,伺机卷土重来。此时的戈雅几乎完全丧失听力,独自囚禁在内心的阴暗中,这个时期却成了他的创作巅峰期。法国废除了西班牙宗教所,伊内斯得以释放,举目无亲的她找到几乎已经神经失常的戈雅,并在他的帮助下找到了在监狱中生下的女儿。欧洲革命风云再起,当西班牙再次陷入战乱中时,洛伦佐被判处死刑。史特拉莫:未来尚未命定惊天追踪再造人卡辛粉红女郎大汉风之韩信点兵兄弟战争OVA:圣夜窗台上的男人死之棘一代宗师(国语版)碧玉惊魂夜深海潜龙十八罗汉这个傻瓜第一季法国贩毒网2收税人养鸡人虎2020乌托邦战火中的兄弟奥特银河格斗 巨大阴谋 普通话版桃花灿烂实习医生格蕾 第十九季红孩儿大话火焰山刺客部落I绿石炼狱桂花巷我们的天堂桃花一家亲第一季激情的岁月世界奇妙物语 2018年秋季特别篇喜欢你我也是第五季名不虚传七武士2004乒乓特种兵女房客一万公里姐妹兄弟法兰基,我的爱金鸡SSS龙凤呈祥神奇动物学校名校风暴短篇故事:菲利普、卡耶塔娜与费利佩世界上最繁忙的城市明天埋藏的真相:消失的德国女子尽管如此 千辉同学也太甜了

 长篇影评

 1 ) 存在于荒诞

“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萨特的存在主义观点之一,恰是对电影《戈雅之灵》最为极致的诠释。本片借西班牙浪漫主义画家佛朗西斯科•戈雅的视角,以少女依莱丝的人生为线索,在社会形态扭曲的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的宏观背景下,把戈雅画笔下现实的战乱痛楚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个荒诞的巧合,关于宗教、人性、伦常的冲突,一步步推进情节的发展;在看似戏谑的表达态度中,给人以深入骨髓的震撼。
荒诞,始终贯穿着整部电影。主线故事中,少女依莱丝由于不吃猪肉而被当作异端教徒而被修道院关押;道貌岸然的神父洛伦佐竟嘴里叨念着拉丁文向上帝祈祷,一边在囚室里侵占了依莱丝的身体;15年后叛离宗教的洛伦佐作为大革命的领袖重返西班牙,竟得知他和依莱丝的私生女竟成为走街的妓女;当洛伦佐意在驱使依丽西亚出境,却遇到声势浩荡的惠灵顿军队,他被送上断头台时,自己的女儿依丽西亚竟是陪伴在新西兰军官身边的看客之一;清脆而稚嫩的西班牙童谣中,经历种种磨难而已经疯狂的依莱丝,跟着拖着洛伦佐尸体的板车,拉着冰凉的手,怀抱检来的女婴,步履轻盈,仿佛这是她人生最幸福的时刻。
狭隘的宗教教义,人性的欲望和贪婪,政权斗争,战乱,充斥着这个世界,无不成为痛苦人生的诱因。戈雅目睹这一切,借由画笔反映着这个荒诞的世界。依莱丝是他眼中美丽的天使,而他栩栩如生的画作却间接带给她终其一生的灾难。原本美好的人生在妙龄少女面前即将展开,却荒谬地被界定为异教徒,从此受尽磨难:在询问室里严刑拷打的肉体折磨,洛伦佐趁人之危的强暴,痛失爱女以及长达15年暗无天日的生活,对于形同枯槁的依莱丝并不是痛苦的终结,尽管得到戈雅的极力帮助,她还是被自己所爱的人送入疯人院,最后也精神失常。而依莱丝真正感受到的快乐,恰恰却只在她疯狂之后,误拾婴孩当作自己的女儿,并拉着爱人的尸体,得到最后的“团圆”。一个人在神智清醒时,所面对的世界充满了荒诞,历经无数坎坷;而精神失常后,在常人认为应该充满荒诞的世界中,找回最简单的幸福。依莱丝的人生本身就是荒诞的。
关于洛伦佐与宗教的纠葛也颇具讽刺意味,三次交错的相互审判在不同时间却同一空间中产生了极至的荒诞。首先,洛伦佐在依莱丝之父胁迫下签下的荒唐陈词被主教发现之后叛逃宗教,而戈雅为洛伦佐所作的画像也被修道院没收并作为象征销毁,熊熊火焰缠绕着巨幅画像,教士缓缓地说着,“当一个人的形象消失,包括邪恶的灵魂,关于他的一切都消失了。”而15年后,洛伦佐以大革命功臣的身份由法国衣锦还乡,他首先废除了修道院;高高地坐在审判庭上审视曾经居高临下的主教,冷冷地宣判他的死刑;而自恃灵魂高贵的主教在囚室中,为了避免折磨向洛伦佐交易其私生女信息时,虚弱的喘息、无助的讨饶也只是表现出一个血肉之躯的平凡人面对死亡时候的焦虑。然而他们的角色在惠灵顿军队势如破竹地攻入西班牙时,再一次发生了调转。这一次,主教再一次穿上鲜红的教服,而先前盛气凌人的洛伦佐只是颓废地跪坐在审判席上,接受自己绞刑的判决。这样颠来倒去的荒诞际遇,藉由个人经历折射出法国大革命在欧洲历史上的波折起伏。
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人与宗教,人与政治,宗教与政治,各种冲突不断。每个人都在混世中经受痛苦的人生,戈雅在无声的世界里,冷眼旁观战火、饥饿、弱肉强食,只能默默用画笔纪录,极力帮助依莱丝,却总是事与愿违;自私的洛伦佐颠覆信仰,人生跌宕;而依莱丝更不言而喻;依丽西亚从小便是孤儿,甚至成为老鸨手中赚钱的工具;即便是高高在上德费尔南德七世和皇后,也只是活在他人虚伪的反映中。而面对痛苦的人生,事实上每个人都在追寻属于自己的自由,即便在追寻自由过程中每个人的努力所能产生的作用是有限的。
看似荒诞的故事情节是对这个世界的缩影,在影像背后,反应出导演关注存在,关注人生的意图。在这样一个世界里,没有绝对的对与错,每个人都不可以绝对地定性为好人或者坏人,价值标准并不是守恒的。黑格尔说,“存在的即是合理的”。一切只是在发生,因循本身存在而发生。不仅仅发生在曾经动荡的欧洲,即便在当前,每个人能做的只是去面对并且接受,承担无可避免的种种焦虑,在荒诞的现实和痛苦的人生中做出自己的选择,并且努力去争取自己的自由,自由地选择并自由地接受由自己自由选择而产生的后果。

 2 ) 哥雅之灵

看完友人推荐的电影,Goya's Ghosts,找来数年前从二手市场淘得的哥雅画册,重新回顾了他的《巨人》,《阳伞》,《裸体的玛哈》,《查理四世一家》,《巫婆的安息日》等代表作。还有《加尔西亚夫人》,就我个人感觉,这幅作品中的女子,和电影中的女主角Inés气质最为接近。当然,我的这本小画册中,作品数量是很少的,将来,也许可以在哥雅的其他作品中发现更具Inés神韵的女子。

另外,Goya's Ghosts除了女主角Natalie Portman我很欣赏之外,导演也是我很喜欢的两部电影(1973年的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1999年的Man on the Moon)的执导者,名字我倒是丁点儿也没印象:Milos Forman。此人1932年出生,自从《飞越疯人院》以来的25年间,仅执导过8部作品。还有,电影刚一开始,就发现,男主角,教士/执政官洛伦佐是在电影《老无所依》里面演那个让人不寒而栗,动不动在杀人之前跟人讲大道理的家伙。
 
这部电影涉及到西班牙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个历史时期,从查理四世当政到拿破仑侵略西班牙再到帝国覆灭,天地倒转过来又反转回去。波特曼一人分演三个角色(虽然其中两个是一个人,但实际上却大不相同),占足戏份。哥雅在剧中实际上只是一个旁观者的地位,由他的眼光去看西班牙社会的巨变,特别是骇人听闻的宗教裁判所对人的摧残,以及拿破仑侵略军在马德里所犯下的暴行。不过,最具讽刺,也是最深刻的地方在于全片结尾之处,经历了时代的巨变和个人地位的起落后,被判处绞刑后的洛伦佐躺在牛车上半睁着眼睛离去,跟着牛车,紧紧握着他的手的女子Inés,抱着捡来的女婴,内心深处却由于凡人无法理喻的感情,受到过普通人无法抗拒的苦难,仿佛脱离了时代洪流对个体所造成的影响。这种超越一切的情感,也许就是哥雅画中的灵魂所在,因为从数百年后看画者的眼中,我们根本无法了解,更不能理解那些灵魂所经历的实际痛苦和欢欣,我们只能通过画家,体会到那一瞬间的“灵”。

喜欢欧洲画家版画艺术的人,一定不能错过这部电影中描述哥雅制作版画的工艺过程,只能用四个字形容:行云流水。


 @陈灼

 3 ) 以戈雅之名

电影以西班牙画师戈雅为名,乍一听起来以为是歌颂画家生平的电影,实际则是借画家的眼睛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故事,他穿插着参与其中,用那支不论画谁都惟妙惟肖的笔描绘下经过他的那些人的面孔和故事,可实际上看完整部电影才知道,主角从来都不是戈雅。
电影的导演米洛斯•福尔曼(Milos Forman)1932年出生于捷克,在布拉格电影学院接受了专业教育,而且他的幸运在于在电影学院里赶上了捷克的电影新浪潮。福尔曼在1963年开始执导电影,首部作品《黑彼得》就在戛纳等影展上赢得了世界的关注,之后1973年的《飞跃疯人院》和1984年的《莫扎特》更是相继获得了奥斯卡的垂青。可以说,福尔曼的电影在世界影坛上是叫好又叫座的,擅于描写人的特性是他电影的风格所在。
说回到《戈雅之灵》这部电影。时代的大背景其实才是电影真正要表现的内容。1792年左右的西班牙由天主教会掌权,之后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冲击。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在西班牙修道士洛伦佐和富商的女儿伊内斯身上。洛伦佐是戈雅的好友,被卷进了政教斗争里,流亡过也风光过,最后死在教会的断头台上。伊内斯是戈雅的模特,被误认为是异教徒而受了十五年的关押,被洛伦佐强奸过,出狱后由美丽的少女变成了到处寻找孩子的疯妈。
电影给我留下的最深刻的感觉便在于个人的无能为力。男女主角都没想对他人造成任何伤害,却在他们不能左右的政权更迭里被玩弄着命运,在历史的旋涡里葬送了生活与生命。甚至于位高权重的西班牙教皇,当洛伦佐成了掌权人,他也沦为过阶下囚。
洛伦佐说戈雅是谁给钱就给谁画像,这话听起来是在说戈雅没有政治主见,可是看到最后却只有戈雅还保留了自己的生活,事到如今,他的画作留下来,作为了历史见证的一部分。其实历史是谁写的?洛伦佐们,还是戈雅们?

 4 ) 片尾曲 - El Canto del Pelele

电影也没什么好说的了。。无爱。

神经错乱的波特曼抱着混乱中捡来的孩子牵着板车上巴登尸体的手。
(让我喘口气
小屁孩们围着板车兜圈唱儿歌。
波特曼的笑容,凄厉得要命。

Pelele是啥?

http://www.abcgallery.com/G/goya/goya42.JPG
基本上一目了然了。
(Goya这货实在creepy,把一稻草人画得惟妙惟肖,肝颤
(而且我觉得稻草人的表情很有日和的风范!

按wiki说法,由18世纪始,pelele一直是马德里及周边地区游园会这类场合上的玩物。用床单颠着,往高空抛,参见上面链接的图中稻草人撒欢的傲娇神态。演变到后来,成了个仪式。可标志状态的开始或结束。

譬如过年回家你妈给你介绍了对象,最后脱单从情侣去死团除名。
在结婚前夜的单身par上,你可以玩这个。。。
不好意思上面两行是我胡乱脑补。但的确可以纪念结束单身。恩。

Pelele可能是巴斯克语版本的Pedro。呸蕾蕾。。

十八世纪的时候,除了抛稻草人,他们也玩抛神父。。。全无节操。
(其实我没懂。是抛真神父还是抛草扎神父。真神父不会弄坏床单么
抛就算了,还唱歌取笑。什么“床底有个神父”。。。
感觉是儿童不宜的情节!
(En tiempos de estos carnavales primitivos (hacia principios del siglo XVIII) se manteaba a curas inclusive y se les cantaba una canción en tono de broma:

Debajo de la cama del Señor Cura,
hay un canstillo de confitura.
Los confites más gordos son para el ama
y los más pequeñitos pa' la criada)

http://es.wikipedia.org/wiki/Pelele_(mu%C3%B1eco)

我翻不来歌词。。。转个youtube网友purplepassionreyes的翻译:
The doll is sick. What should we give him? A beating with sticks. Let’s kill him! The poor doll, the hairy one. He tempts his thing, but it is wrinkly. He touches it with his finger; he wants it to budge. The poor doll wants to die. The doll is sick. What should we give him? Snail water, he’ll get well.

Se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lfWvi5YDzw

还有!!这个歌有性暗示!!。。。男性主导的性暗示。。。
(完全没懂,这歌明明是女人在颠床单时候唱的阿

--------------------
另外。我总觉得我见过的叫Inés的女人都是深发色的,这里好违和。
当然,我印象中的圆脸弱受Goya,也幻灭在这里了>_>

 5 ) 自由与它投射的阴影

曾经习惯了观看黑白分明的电影,好人站左边坏人站右边,愤怒憎恶和悲悯爱怜的感情都能彻底分明地被抒发。但我终究没被感染成性善论者,当然也未走向另一个极端。在我看来,人生本是一块浓得化不开的灰色地带,在看完电影《戈雅之灵》以后,我忽然认为,投射出这片灰色阴影的也许正是被人珍视的自由。
电影记述了戈雅的年代和国家里一个神父因为时局的变迁而引致的命运起伏。他本是宣讲上帝拯救一切的“Brother Lorenzo”,强奸了被怀疑是异教徒的女子并在“我是非洲大猩猩”的纸上签字后,投奔“革命”怀抱,成为宣扬自由博爱的军官且娶妻生子,最终因为政权再度变动而沦为死囚。戈雅更多地作为一个看客而存在,在剧末,当疯的疯死的死后,他成为最痛苦的清醒者。
有评论说,“洛伦佐的悲剧,是在一个魔鬼驱逐上帝的时代,卑微的人守不住他的位置。”而我认为一切的大前提都是人意识到自己有选择的自由。自由是善恶存在的基础,也正是在有了自由以后,人才有“人性”。没有选择的善永不可被称为真正的善,就像为势所迫的恶往往更容易被人原谅一样。当洛伦佐作为“虔诚的天主教徒”时,无论多么羡慕戈雅能够长时间接近女模特,也痛苦地掩饰了自己的欲望。但没有人会因此称赞他坚定的意志,因为全心信奉主被视为理所当然的事,在这里洛伦佐和任何神职人员一样毫无选择的权力。当他在肉体的痛苦面前轻易放弃了对神的信任并开始意识到人有决定自己生活的自由以后,一切便改变了。正是自由让一切的诱惑有了意义。他归顺了自己的欲望,把人性最丑恶的部分展现在我们面前。在一方面,他成为一个再“正常”不过的人,娶妻生子,并骄傲地以“Family man”自居;在另一方面,为了保住他所有享有的安稳生活,把他强奸过的伊内斯关进精神病院,还企图把他们的私生女“流放”到当时蛮荒的美国。假若一定要宽恕他的罪过,我能找到的唯一理由便是再一次面对基督教时,他拒绝“悔过自新”。他是否终于认识到,信仰虽然可贵,却不能成为强制的理由呢?毕竟是自由给他带来了这些年真正生而为人的生活,为之献身,大约也并不过分吧。同时我也在思考另一个问题,假若英国人没有赶走法国人成为西班牙新的“解放者”,洛伦佐仍旧做着他风光的将领,是否证明了人性的胜利、自由的胜利呢?我想不,假若自由就等于选择人性里向恶而非向善的部分,那也并非是真正的自由。先有光,才会有阴影,这二者统一在自由内部。
在为洛伦佐行刑时,给我印象更深刻的是那群年老的神父们痛心疾首的表情。他们是诚心地为这个丧失了信仰的人悲哀,仿佛他被剥夺了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变成了无灵魂的存在。没有了自由这道光和它投射的阴影,他们的世界黑(或白,站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结论)得很彻底。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和全片最大的受害者——伊内斯是一样的。她由于被剥夺了自由,因此在极大程度上失去了“人性”。在幽深黑暗的地牢里,伊内斯从来没有作为人而拥有过自己的生活。她因为对女儿的牵挂和隐藏着的对洛伦佐的期盼苟活,生命中稍微光亮的色泽竟然是被这个伪君子强奸。她以少女的身份被关押进去,又以少女的心态被释放出来。这些年无法言状的苦难除了造就她身体上的累累伤痕,也给了她一个半疯狂状态却依旧极天真的少女心。也正是因为此,她才会以“天使”的身份被戈雅长久地仰慕和热爱着。(题外话,大名导福尔曼果然是不折不扣的男权主义者。)我同情她的遭遇,却看不出这个女子的任何可贵之处。她只不过是个失去了自由且被异化的存在,被那些向欲望屈服了的人当作纯洁的象征。
我并没有要宣扬自由引导恶或失去自由反得来纯洁的意思。自由只是客观地存在着。只有意识到它并能在道德范围内控制它才使一切值得褒扬。换句话说,善就是当一个人有做坏事的权力却不去做。自由是我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是人之为人的基本要素之一。无论愿意与否,它的光芒和阴影都将亘久存在,我们只能透过它,让生命的灰色地带更靠近光亮的部分。

 6 ) 一条筋和兄弟情的复古与过时

文章中段与《戈雅之魂》有关

重新考量张国荣先生在《英雄本色》《霸王别姬》中的角色

于2003年4月1日过世的张国荣先生,不疯魔不成活,可能跟他最后一部电影作品《异度空间》里的角色类似,深陷抑郁症的折磨中,在现实中以极端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他最为一般人称道的角色应该是在1993年《霸王别姬》中扮演的程蝶衣,而另外有一部早期代表作,也不得不提,就是1986年的《英雄本色》,他在片中演狄龙角色的弟弟,一起演出的还有凭该片摆脱票房毒药称号,一路开枪爆红的周润发。

张国荣先生的电影代表作很多,单挑出这两部,用意在于,能很好的分析华语电影的一个现象,虽然普遍,却不太受人注意。《霸》中的程蝶衣,是一位人戏不分的角儿,对京戏,甚至对师哥都做到“从一而终”,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管时代如何变迁,他自岿然不动。

而在《英》中扮演的宋子杰,则刚好相反,他是个年轻的警察,原本跟狄龙演的大哥宋 子豪兄弟情深,后来发现这么多年竟然一直被蒙在鼓里,宋子豪是个黑道大哥,还因罪入了狱。这影响了子杰在警界的前途,还让他感觉受到了愚弄,这是个痛苦而纠结的角色,接下来的每一个决定本来都应该足以影响剧情的走向,和人物的关系,但实际上他没有。宋子杰除了愤怒打架发牢骚之外,没有别的更有效的表现,他原本应该发挥的角色光芒被周润发扮演的小马抢走了。小马也是宋子豪的兄弟,没有血缘关系,是结拜的那种,却呈现出一种水浓于血的迹象。他是个极为冲动,又很孩子气的人物,与其说他像林冲,还不如说他更像是李逵,虽然在外形特点上,更接近前者。但重要的一点是,他跟程蝶衣一样,不管周边环境,自身遭遇如何变幻,他都能活在自己的世界,你不用期待这二人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因为除了忠实于演戏,开枪,还有兄弟情义之外,两人不会有第二种选择。

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了,本来在戏剧影视中,一个面临选择,内心矛盾纠结的角色,才是有戏的,可为什么这两部在华语影坛举足轻重的作品中,最出彩的却是表里如一,一条筋到底,通常被称为扁平的角色呢?

提这个问题,感觉煞有介事,但正如很多貌似高端的国家大事,会被乡野村民用一两句大实话轻松解答,这个问题可能也不例外。因为国人在之前的一两个世纪里,经历了太多被动的变化,很多人不得不做出些违心的选择,随波逐流,适应整个环境。而只有那种大智若愚,有大气节的人,才有底气和能力不受影响,不作改变。这是再普通不过的对于正与邪,君子和小人的划分,但对于电影角色也用这一套标准的话,就会造成扁平人物当道,虽然没准会被视为经典,但也同时成为绝唱,不是单纯得因为经典到不可复制的地步,而是因为这角色本身就扁平到,只有坚持和不变这唯一的特色。

表现艺术工作者龙阳之好的电影不少,《全蚀狂爱Total Eclipse》《留心那话儿Prick Up Your Ears》等都是,而表现经历了时代变迁的,也有例如《戈雅之魂Goya's Ghosts》这样的作品。如果说前两部不能用来跟《霸王别姬》做简单类比,因为性向问题太过敏感,只能含蓄,不能明显的话,那《戈雅之魂》还是能拿来说说事的。2006年由米洛斯·福尔曼执导的该片,时代背景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西班牙,也是段动荡的岁月,城头变幻大王旗,先是宗教裁判所为所欲为,接下来拿破仑的军队打过来,把教会的人驱逐流放,再然后英国人又打了过来。而身处其间的戈雅也是以不变应万变,始终没有放弃绘画,非但如此,在失聪后的这段艰苦日子,反倒成为他创作的巅峰期。不过影片中的戈雅,跟程蝶衣不同的是,他没有那么完美到极致的人格,更多时候他是个在皇家和宗教界广结善缘,寻找靠山的家伙,虽然在绘画上他守住了底线,给风流的王后画像时,并没有在画布上替她“美容”,但对于国王蹩脚的小提琴技艺,他还是交口称赞。

如同该片导演1984年的经典传记片《莫扎特传Amadeus》一般,戈雅也不是这部《戈雅之魂》电影的第一男主角,教士洛伦佐才是。他野心勃勃的恢复宗教裁判所的审讯,富商之女伊内斯因为在酒馆拒食猪肉,就被怀疑是异教徒,惨遭酷刑,洛伦佐落井下石,在牢里侵犯了伊内斯。戈雅试图在富商和洛伦佐中间牵线搭桥,把伊内斯救出来。但富商已经没耐心继续当善信,干脆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对洛伦佐用刑,让他在承认自己是猴子的文件上签字。洛伦佐逃出西班牙后,又以拿破仑在西班牙的执政官身份杀了回来,带来的却是自由平等的大革命理念。洛伦佐是色厉内荏,见风使舵的典型,他没有真正的信仰,只是寻找可以附庸的势力。与之相比,绘画是戈雅的信仰,但影片也没有就此把戈雅的形象人为的拔高,必须跟反角形成鲜明的对比。

程蝶衣是位角儿,不断有人邀他登台,几个名段子相信是反复在唱,而他却永远唱不厌似的,始终活在戏的世界里。而1998年《她比烟花寂寞Hilary and Jackie》里的积琪琳,是个天才大提琴手,年纪轻轻便收获了无数荣誉,在世界各国登台演出,有一个同为音乐家的老公,看上去她拥有一切。但盛名之下,她已不堪重负。她有一个姐姐希拉里,小时候也颇具音乐才华,不过很快被积琪琳的天赋甩到了后面。但此时积琪琳却羡慕起姐姐来,要分享她的平凡生活,甚至包括姐夫。之所以采用这样极端,变态的方式,是因为积琪琳知道她摆脱不了大提琴的魔力和天赋的约束,除非上帝用同样极端的方法,把她的才华收回。上帝确实显灵了,积琪琳患上了硬化症,越来越无法动弹,更不用说拉琴!正如爱与恨常常是并存,相互转化的,对于艺术的狂热与厌恶,相信也是如此。

能说出“说好了是一辈子,差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是一辈子”这样台词的程蝶衣,很难相信不会在别处走极端,可除了一份痴情外,他在其它方面都不构成什么杀伤力和危险性,换个角度讲,他更像是个脾气古怪的隐士,而不是个有火一般热情的艺术工作者。在遭遇不平时,往往是段小楼冲到了前头,引起了事端,所以与其像菊仙说的那样,是蝶衣拖累了小楼,还不如说是段小楼的火爆脾气惹的祸,像他这号人,拿把西瓜刀在街边卖瓜,日子一久,一样会有事。反观程蝶衣,虽然政治觉悟不足,对于民族气节,也不像对舞台身段那样上心,但每次遇险总能遇上贵人,因为一拨换一拨的长官里,总有爱戏之人,正如蝶衣师父当初讲的,只有畜生才不听戏。这么多年来,他所受到的委屈与伤害,并不比身边的人更多,与他相比,1982年电影《弗兰西丝Frances》中的女主角,命运要比他惨许多。弗兰西丝从小在母亲的影响下,很有个性,也常走极端,表达对于上帝的怀疑,还去访问过苏联,于是跟身边的人都格格不入。后来她成了演员,演了几部电影,事业一开始很顺利。但她越来越受不了电影厂老板的控制,同时又被一些满嘴理想的独立影人所骗。她情绪失控,进了精神病院,又开始挑战医生的权威。弗兰西丝的母亲,年轻时是个极有理想的女人,但没有实现,所以把希望都寄托在女儿身上,她教会女儿挑战权威,却想不到自己才是女儿人生最大的压力。弗兰西丝痛定思痛,要放弃电影事业,母亲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希望的破灭,为了矫正女儿的错误路线,竟然要求让女儿继续在精神病院里治疗,弗兰西丝被实施了脑叶白质切除术……弗兰西丝是把自由当成了信仰,而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反观程蝶衣同志,在很长一段时间,其实没有人在演戏本身对他施加了多少压力,于是他所谓的坚持,除了清高之余,不免有几缕矫情的意味在。即使是在最恶劣的环境中,别人在互相攻击,划清界限的时候,他也只是扮上妆在旁边,沉默的被批斗。小说中蝶衣和小楼多年后在香港重聚,电影里改成了蝶衣后来自刎,那问题是,那么一个爱戏如痴的人,为什么不在戏曲被踩踏到一钱不值的时候就自刎呢?他那时心里在想什么?其实不光是那时,一直以来,程老板心里到底在想什么,都是模糊的,所有人能看到的,只是他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而已。

说多了《霸王别姬》,再回过头来说说《英雄本色》。导演吴宇森曾是武侠片大导张彻的副导演,在《英》一片里他把刀剑换成了手枪,但角色关系和精神内核可算是一脉相承的。三兄弟的关系,不由会让人想起《刺马》来,该片吴宇森也是助导之一。《刺马》中张汶祥和黄纵出身绿林,相当于古代的黑社会,而马新贻则是有功名的,中进士后更是一路高升,跟宋子杰一样是吃公家饭的。不过区别在于,他不像子杰那么窝囊,因为有黑道背景的兄弟,而受到打压,马新贻是锐意进取,不可阻挡的,当黄纵成为他情场官场上的绊脚石时,他就一脚踢开,干脆得没有一丝痛苦,这在子杰而言是不可想象的。《刺马》中狄龙扮演马新贻,凭此角拿下金马奖优秀演技特别奖和亚太电影节的优异演技奖,这里面固然有一向演大侠的狄龙,改演反角,让人眼前一亮的缘故,但也更由于马新贻这个角色在三兄弟里,是最没有心理波动的一位。黄纵虽然也是一条筋的角色,但他由草莽到官场,是有诸多不适应之处。而当张汶祥发现马新贻和米兰的奸情,赶来告知黄纵时,黄纵不信大哥会做这样的事,叫汶祥别再做这种离间兄弟感情的事,他的内心远远没有马新贻那样来得平静。

而在2007年新版的《投名状》里,就表现得更清晰。二哥赵二虎在军中不脱草莽本色,不听命令,私发军饷。先行潜入苏州城,和敌方订下盟约,不杀降,但大哥庞青云为军心军粮的大计着想,违约杀降,陷二虎于不仁不义之境地。二虎和青云各有一次流泪,二虎在酒楼里听类似桃园三结义的戏时哭了,有人唆使他杀青云,二虎拒绝,而庞青云唯一一次哭,则是在杀了赵二虎之后,说这是鳄鱼的眼泪也不为过。所以三兄弟里,庞青云其实是最一条筋的,《英雄本色》中小马哥是一个劲的兄弟情义,而庞青云是一门心思的往高位上爬。演这样单一性格的角色,不论正邪,都变得容易出彩,所以李连杰也能凭此角拿下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如果这样分析还不够有说服力,那再举个狄龙和姜大卫的例子,那就是李翰祥导演的《倾国倾城》,姜大卫演的寇连材原本跟小马哥一样,只是个小角色,但戏分越加越多,反倒盖过了狄龙演的光绪爷的风头。究其原因,总不见得是大侠演太监,有新鲜感吧,还是因为寇连材异常的赤胆忠心,他原本是被李莲英派到皇上边上监视的,但这个卧底一点也不纠结,听了个壁脚,就站到了皇上那边去,在太后寿诞上揭穿日本兵已经打到天津的真相,最后还来了个死谏。编导把所有应该由大忠臣大侠士嘴里说的话,都放到了这个小太监口中,固然是表达了一种民族的浩然正气,但从角色设置来说,虽说历史上真有其人,但还是有太过主题先行,一厢情愿的地方。正如同小马哥,因为宋子豪被台湾人出卖入狱,他替他出气,就把那帮台湾人全给打死了,自己脚中枪成了瘸子。但一来这样肆无忌惮的枪击案,都没查到他的头上,另一方面他虽然瘸了,为什么就没能成为跛豪?既然这么英勇,为什么不早点把不讲兄弟义气的谭成也干掉呢?他这么张狂,怎么看都不像是个能屈能伸的人,在街头替人擦车,其中包括谭成,难道仅仅是为了等宋子豪出狱,把盒饭咽完,重新打天下?从很多角度来讲,这段情节都是编剧行为,只是为了让大口嚼饭,对天发誓的小马哥能博人同情,而对于角色设置本身,以及电影完整性毫无帮助。

那西方电影又是如何处理这种兄弟关系,以及塑造既叫人印象深刻,又不扁平的人物呢?以1997年的《洛城机密》为例,50年代的警察跟黑社会也没多少区别,更有幕后人物想黑白通吃。片中盖·皮尔斯,罗素·克劳,凯文·斯派西扮演的三个警察虽然没血缘关系,也不是结拜兄弟,可因为一起凶杀案,把三人纠结在一起。三人性格各异,除了凯文·斯派西的角色是个滑头,跟姜午阳有点出入外,另外俩角色倒是跟《投名状》的大哥二哥可以大致对应上,盖·皮尔斯戴副眼镜,有头脑,又有权谋,而罗素·克劳的角色冲动强悍,同时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脑子不好使。可能更巧合的是,两人还因为一个女人起了冲突,但这冲突没有被放大,没酿成恶果,两人很快又一起各展所长,把幕后真凶揪出来。《投名状》里姜午阳的角色是最后死的,朝廷派来的枪手幕后助他刺杀了庞青云,而在《洛》里,凯文·斯派西却是头一个被打死的,因为他最先洞察了谁是幕后黑手。而盖和罗素都活了下来,一个得了高位,另一个得了美人,而从政治的角度考虑,死掉的幕后黑手也被当成英雄来纪念。

这两片不应该只是以一部是乐观的光明结尾,虽然整体风格是黑色电影,而另一部是悲剧收场这样来简单的划分。在2007年重拍刺马的故事,到底是为什么?是为了像影片导演陈可辛所说的那样,他不相信兄弟情义?还是为了表现一个追名逐利的人,终究没有好下场?在如今这个时代,再讲兄弟妻到底是不可欺,还是不客气,或再抛出一个为了权力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的负面典型,是否有点太单纯,且不合时宜?

《洛城机密》里的三个角色各有特点,但都不极端,优缺点也明显,盖·皮尔斯的角色不包庇同事,但也总是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向上爬,视力不佳,并不擅长实战,虽然代表着警界的未来,却又是用向反角背后开枪的方式,来终结一个旧时代,所以不免带有原罪。罗素·克劳跟传媒勾结,靠挖人丑闻出名赚钱,是个老滑头,在各种势力间游走,尽量不得罪任何一股势力,但他在关键时也不缺正义感,终因悟性太好,智者千虑,必有一死。而罗素·克劳铁汉柔情,虽然脾气暴躁,但又懂怜香惜玉,最重要是有自知之明,懂得悬崖勒马,不被愤怒冲昏头脑而被坏人利用。三个都不是单一性格的角色前仆后继,罗素和盖最后还能合作,一起开创一个崭新的未来,而不是私斗残杀,或仅仅干掉一个反派。



 短评

痛苦流涕 T T 我可怜的波特曼 残花泪吖 中世纪太可恶了!!!!!!

3分钟前
  • 颜颜
  • 力荐

欧洲革命风云再起,当西班牙再次陷入战乱中时,洛伦佐被判处死刑

7分钟前
  • (๑⁼̴̀д⁼̴́๑)
  • 还行

非常震撼,宗教、革命只能把人变成鬼,把天使打入地狱。

12分钟前
  • funny_vee
  • 力荐

以爲是Goya傳記的人只好看畫補償一下下了,比如我.........不過最近在讀林達的新書,這片又再應景不過

14分钟前
  • Connie
  • 推荐

后半程稍好一些,整体又慢又无聊。巴登叔依然表现不错,但这个戈雅为题的故事里戈雅却是个酱油,太牵强了吧。。。

19分钟前
  • Lycidas
  • 较差

对风俗和历史的还原不一定准确但(和情节的设置一样)非常娱乐!结尾组合拳很厉害,戈雅做铜板的蒙太奇很乐呵,一直被特写的巴登的脸能把屏幕活生生撑大两吋

24分钟前
  • .
  • 推荐

戈雅http://kankan.xunlei.com/4.0/movie/23/29223.html?id=111

25分钟前
  • 蕾蕾
  • 推荐

在社会形态扭曲的法国大革命前后的欧洲的宏观背景下的生灵之态。要么如戈雅坐壁上观,画记荼毒;要么如洛伦佐墙草随势,虚伪卫道;要么如伊内斯无知信仰,纯粹地用一生描绘天使之心。你方唱罢我登场,乱世之间,荒诞无稽。

27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推荐

忽略片名不符外,电影还是很不错的

28分钟前
  • fox的summer
  • 推荐

挺流畅的历史通俗剧,很多戈雅画作的场景嵌在电影中,估计西班牙人民看这个会跟我们看【末代皇帝】差不多,一水的标准英语

33分钟前
  • 小老鼠
  • 推荐

从波曼小姐从监狱里出来那一幕开始,我一路折服到最后,结尾好萌

34分钟前
  • jj73浅之
  • 推荐

此片给我的震撼是空前且具有颠覆性的,荒诞与理性,成王与败寇,冲击着我们看似公正的内心。此片还需要多看几次!!!

39分钟前
  • 狄恭至
  • 力荐

标题党啊,还以为巴登演的戈雅,不过米洛斯福尔曼拍政治就是有一套,跟60年代的他没太大分别

41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戈雅不谄媚权贵,他总是把他们的虚夸贪婪表露无遗,但他还是成为了当时西班牙宫廷最受欢迎的画师。是上层人士的精神境界更高懂得自嘲,还是他们就是蠢兮兮的?其实,这部片并非戈雅传记,更像是福尔曼思考历史、权力、人性和知识的笔记。权力更迭,人性凋谢,宗教和革命都行迹可疑,知识和艺术是永恒。

43分钟前
  • faketeen
  • 推荐

波特曼扮丑都那么美。故事性非常好,关于历史背景不难懂,整体就感觉:惨。但片末疯了的各位回眸一笑各自散去,莫名坚强之气。十九世纪欧洲战乱造就人间悲欢,教会真黑暗。影片画面养眼,音乐适时而动听。

48分钟前
  • 咕咕
  • 推荐

谁翻译的片名…让大家都以为是戈雅的传记。其实是以戈雅的视角展现在教权政权动荡的西班牙,“魔鬼”是怎样寻找机会谋权夺利并残忍的欺诈掠夺"天使”,结尾处理的很好

49分钟前
  • anonymous
  • 推荐

從十八世紀西班牙宗教審判開始,所謂道德理想只是行使權力與迫害無辜的藉口,權位更迭的亂世裏看似牆頭草的神父,畢竟還是混雜道德堅持與人性慾望的複雜人類,畫家哥雅則掙扎於藝術的自由與價格。劇本稍嫌緊湊粗略,缺了大氣,但演員表現和場面調度精彩,哥雅的版畫令人難忘。

51分钟前
  • alfredo
  • 推荐

虽然不是围绕哥雅的一生拍的,但通过女孩和牧师的境遇勾画出了哥雅所在的那个时代。可以看到哥雅的画为什么会越来越黑暗:时代太凶猛,个人太无能

54分钟前
  • 薄荷绿
  • 力荐

宗教革命政权和女孩的命运是主线,戈雅只是个衬托,叫戈雅之灵有点勉强,也算不得传记。巴登的脸快把整个画面撑满了。。。

55分钟前
  • 彌張
  • 还行

在我们看来修道士强奸了少女,但是对少女来说在监狱中备受折磨修道士是给以少女的慰籍...少女和修道士是一种畸形的爱...

59分钟前
  • 小小怡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