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

HD中字

主演:菅田将晖,原田美枝子,长泽雅美,永濑正敏,北村有起哉,冈山天音,河合优实,长塚圭史,板谷由夏,神野三铃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2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百花 剧照 NO.1百花 剧照 NO.2百花 剧照 NO.3百花 剧照 NO.4百花 剧照 NO.5百花 剧照 NO.6百花 剧照 NO.13百花 剧照 NO.14百花 剧照 NO.15百花 剧照 NO.16百花 剧照 NO.17百花 剧照 NO.18百花 剧照 NO.19百花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2023北影节主创交流全复盘(with 川村元气)

英皇影院环境很好,就是前排看imax有点费颈椎😅
主持人&川村元气

记录一下今年北影节放映之后的主创交流环节,这场观众的提问都很有质量。再过一周多在院线就要上了,想给更多影迷朋友们分享电影里的一些细节和背后的故事。反传统叙事比较吸引我,但剧情走向其实很明朗,也略微平淡。个人认为百花目前在豆瓣上被低估了(但不多),毕竟很大程度上也是私人记忆的电影,有更多了解之后我会给它加一星。川村给我的印象很好,对答如流,而且非常勤奋,北影节排的这几场他都参加了,有感觉到在卖力宣传。观众的问题是随机的,但有些川村明显事先准备过,肯定做了不少功课(对日本人的刻板印象)。唯一的遗憾是访谈以后导演就从侧门离场了,也没有签到名(冲在前面的我被工作人员拦下来了…) 1. 关于选角?

电影改编自导演自己写的同名小说,其实是半自传性质的,因为川村的奶奶就得了阿兹海默。据导演说,小说问世以后,苏打看完很感动,哭得稀里哗啦,主动打电话联系川村,认为自己和泉非常相像(我理解是性格上),希望拍成电影以后可以出演男主角。美枝子则是因为她自己的母亲也患有阿尔兹海默症,没有人比她更了解病人,所以是非常合适的人选。至于长泽雅美,因为她是非常负责的演员(没有故事呗)。 2. 电影名为什么叫百花?

片子里穿插出现过几次泉给百合子买郁金香的模糊镜头,实际上是母亲半失忆以后珍藏在记忆深处的几个片段之一,包括关于半朵烟花的诠释。所以百花其实是指这样的记忆片段,当一个人得了阿兹海默,记忆的时间维度就崩塌了,只剩下几百个平行的片段在脑海里闪现,所以百花就是记忆(这里忍不住吐槽,为什么中文名要改成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 啊,真的太俗了)。 3. 人物衣服的颜色变化?(佩服这位提问的观众,我只注意到苏打总穿紫色的衣服,还驾驭得这么好…)

如果大家观察得比较细致,对颜色敏感的话会发现,泉常穿紫色系的衣服,而百合子常穿黄色系的衣服,主要是利用黄色和紫色的对比效果,如果大家看颜色图谱就会发现,它们处在对角的位置(类似黑和白),且搭配起来是协调的。这里有一些母子之间隔阂的象征意味,虽然两个人物日常戏的时候站在一起,但通过衣服的颜色对比可以窥探人物的内心世界。这里还有一个设计,大家会发现百合子年轻的时候衣服颜色非常鲜艳,到后面逐步失去记忆穿着也以素色为主,接近白色,也利用颜色变淡表征记忆的变化。最后刚出生的孩子穿的也是明黄色,代表了一种传承。这些是动画界常用手法,与导演动画制作人的背景相关(川村是你的名字、天气之子等作品的制片人),这里想尝试用在电影里(我是觉得耳目一新,看完以后去翻豆瓣上的剧照发现确实是这样)。 4. 如果没有发生地震,母亲还会回去吗?

现实里对应阪神大地震,抛弃孩子,在外面独自过了一年是导演奶奶的真事儿,和片子里的情节类似,奶奶老年痴呆以后把这件事告诉了川村,她年纪大了以后觉得很罪恶,但并不后悔,也是因为发生地震以后才回家。导演说地震(或者说集体创伤?)在日本很多作品里有体现,比如他和新海诚最新合作的铃芽之旅(我还没看,无法评价),发生大的灾难之后人会自然地排出内心的优先顺序。 5. 父亲这个角色后面就消失了,他去哪了?

父亲在片子里是以一种幽灵的姿态出现的,他只穿灰色的衣服,拍戏时川村让演员平缓地走路, 不要有上下的波动。其实还原父亲的形象在片中只是根据百合子的日记描述,导演说自己小时候写日记都是假话(这里非常可爱),谁会在日记本里记录真实记录呢,所以浅叶只是出现在日记里,而不是其他地方。他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包含多种可能性,可能受地震影响他离开了(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的优先级?),也可能根本就是虚构的,在百合子的一声大叫中,幻境就结束了。 6. 日本人的生死观?

日本有物哀的美学,我们很多时候也是失去才会珍惜(和我理解的物哀不一样啊喂!),导演也是利用这个契机,思考记忆是什么,母亲对于自己的角色是什么。母亲是蒲公英或向日葵,失去了才会珍惜(这个问题感觉有点答非所问)。川村的第一部小说《如果世界上没有猫》也是这样的一种哲学(很诧异,高中时候非常喜欢的一本书,没想到是他写的,世界线收束了)。 7. 金鱼代表什么?为什么想到半个烟花?

影片开始就出现金鱼的镜头,结束时又出现了金鱼缸,上面提到对于老年痴呆没有时间跨度概念,记忆是同时存在的,所以把神户买的金鱼剪到现在的场景里,是复现的手法(可能泉给百合子献花之类的场景也是一样的手法)。金鱼的红色表现她自己的舞台,所以每次金鱼在的时候男人也在,和她一起喝下午茶聊出轨的朋友也是穿的红色(这也行?)。关于半个烟花,也是川村的私人记忆,小时候住在小区里,夏天有花火大会,也是看不到完整烟花,于是问妈妈怎么样才能看更完整的。长大以后去朋友的豪华公寓,在最高处欣赏烟花,确实好看,但没法打动导演了,总觉得小时候的更加感动,更美一些。所以比起永不凋谢的假花,川村更喜欢真花(电影里是借百合子的口说出的);比起人工智能,还是经常忘事的朋友们更加可爱(居然蹭上了chatgpt这个热点,印象中片尾泉的同事有提到ai的问题恰恰在于它不会忘记,实际上与泉母亲的境况作对照了)。

今年我的排片兵荒马乱的,还请了几次假去看电影...继续期待上影节和平遥

 2 ) 会遗忘才是人类

川村导演说,他看过最美的烟花,永远都是在高高的家属楼中间,跟妈妈从楼缝里看到的不完整的烟花。

百合子想要看的半个烟花,也是这样的吧,是儿子记忆掩埋的美好回忆。

那个由记忆组成的机器人、不是叫KOE吗?声こえ?

她不会遗忘,所以她永远无法变成人。

在生命的流动中,我们无法掌控自己能够记住什么,也无法理解别人能够记住什么。

日记记录下的,是记忆,是生命,是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如果日记被偷走了,那些记忆还会在吗,那些曾经的日子会被抹去吗?

影集和纪念品的消失,或许是好事吗?至少它们的消失让百合子继续生活了?

川村导演说,自己的奶奶也得了阿兹海默症。

奶奶说他们曾经在湖里钓鱼,但他记得是在海里。

但照片证明,得了遗忘症的奶奶是对的。

我们为什么会遗忘呢?

人总是会遗忘的。

我们能记住什么呢?

人总是会记住什么。

这个略显单薄的故事,在充沛的情感和细腻的叙述中变得磅礴。

我在电影院泪流不止。旁边传来细细簌簌的抽泣声。

但我并不知道自己在哭什么。

可能是因为最近精神状态欠佳。

但我十分感谢这个公共又私人的空间,感谢一起流泪的观众。

胜有言。

最后,菅田将暉真是太好看了!!!完全戳中我的心巴巴!!!

 3 ) 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分道扬镳都是正常的,放过自己吧

在很多闪回的时候落泪了,这大概是日影奇妙的地方,明明没有告诉你“这里该哭了哦!”但就是控制不住情绪,还会想“咦,在这里哭合适吗,是我太脆弱吗?”——直到听到同伴鼻塞的声音才放下心来,任由泪眼婆娑(不过泪点是很个人的东西,我也不太喜欢它被称为“催泪神作”)。片子到最后差点一口气没上来,直到字幕全部放完情绪才稍缓,感谢没有提前亮灯,

观众提问原作为什么叫《百花》,导演说他的奶奶是阿兹海默症患者,他眼看着她逐渐失忆,最后大概只记得反复的100来件事。他才发现原来对人来说珍贵的记忆也许只有一百来个,花也好、烟花也罢,都是容易凋零但绽放时又很美的东西,全看个人感受,他觉得记忆也是这样,所以叫百花。

电影里出现了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可以客观地记住所有事,反而失去了个性,而人类跟ai不同的是可以删除记忆,我们成为什么人取决于我们记住了什么——记忆构成了人的灵魂。

而人们又喜欢篡改记忆,哪怕是同一件事,也会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有时那些不愿意面对的刺痛,也正是因为美好过。总是盯着伤害,美好的部分也就变成了恶毒的刀、不可原谅的刺。

只能一直在被伤害过的记忆中质问“为什么”,美好也都全部变成了不能愈合的破碎。

当我们被迫失去一个人或者关系时,我们会倾向于指责对方、厌弃自己甚至人生,全盘否定与这个人相关的一切来帮助自己面对“失去”这个事实。

用这个方法我们才能逐渐平静地接受失去——“就那么个人、那么个关系,什么好不好都是“假的”,不值得我难过!最好走向全然相反的路才好呢!”——然后就长久地呆在了被伤害过的恐惧和窒息之中。

人啊,客观地去面对伤痛和带来这些的人不是为了原谅具体的谁,而是为了让自己离开深渊,醒过来,不再在噩梦里无力挣扎啊。

ps.似乎不太出名的导演是原著的作者,也是我最爱的电影《告白》的监制,苏打也是主动打电话要出演这部电影,演技真的太厉害,不动声色地把情绪全部表达出来!了不起!

 4 ) 看到的一半是绚烂,隐去的一半是温暖

一开始以为交流环节是线上,没想到导演亲自到场,实属惊喜,也可以说是我这次北影节之旅完美的开场吧(笑。

映后Q&A环节第一个问题就是我最想问的:“为什么将名字定为《百花》,以及导演对中文引进名有什么想法?”虽然川村导演表示他也挺喜欢引进名的,但我个人还是更喜欢原名。“百花”是母亲患病后哪怕写在纸上也要提醒自己的家中只能放一只花的花瓶里不能断的鲜花,也代表了母亲那珍贵但又随时会枯萎消失的记忆,更贴合整部电影表现出的含蓄的情感,中文名太直给了,反而失去了那种日哀的美感(说实话是不了解的话一听就不是很想进电影院去看的那种程度。

会喜欢这部电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自己的姥姥也是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看着她逐渐失去记忆,慢慢记不得家人,对自己儿女的呼唤无动于衷,多数时候沉默不语,偶尔也会说些什么,但没人听得清她的话语,我想,她说的一定是对她而言很重要的事情吧,所以才会念念不忘。

百合子一直执着的“半朵烟花”,不是特意制作出来的花火大会,而只是窝在家里所见的被高楼遮挡所形成的意外景象。看到的一半是绚烂,隐去的一半是温暖。百合子的生日设定在1月1日也是一个很有趣的点,元旦这天是所有人都在庆祝的新年,所以“没有人会记得我在这天生日”,这是不是也在说,我们总是沉浸在一些宏大的感动当中,却忽略掉了那些珍贵的细节。就像泉一直记得母亲抛弃了自己一年的隔阂,却忘记了两个人一起看烟花、一起钓鱼的感动。

近来AI的话题度很高,关于人类是否会被AI取代、人类和AI的区别是什么的讨论也很多,导演通过电影并在映后交流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有着缺憾、后悔、不足并因此而不断努力去追寻从而表现出无穷创造力的才是人类,相比于不断获得人类记忆的KOE,记忆在逐渐消失的百合子才更加表现出人性。这个回答真的让我非常感动了。另外,整部电影在剪辑方面将过去和现在穿插在一起,并且为了体现人类记忆那种片段式的、不连续的感觉,将记忆内容也是片段式地剪辑在一起,彷佛缺乏连贯性,但反而给我一种真实感。

这种并不浓烈但却能够渗透内心的含蓄情感表达或许就是我喜欢日本电影的原因之一吧。

 5 ) TA遗忘了全世界,唯独忘不了爱你

2022日本剧情片《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又名《百花》,豆瓣评分6.6,IMDb评分6.6,于2023年5月12日引进国内上映。

2021年,国内引进了聚焦阿兹海默症的《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时隔2年,又引进相同题材的本片,都是聚焦于记忆丧失、身患阿兹海默症的老年人,本片可以叫做《困在时间里的母亲》。

中文片名《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不理想,主要体现在“最后一年”上。虽然医生诊断妈妈并且活不了多久,但是影片结局并没体现妈妈离世,所以体现不出“最后一年”。

《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这片名一看就是哭片,而影片故事虽然伤感,但没有刻意煽情,叙事节奏平缓舒缓,没有撕心裂肺和哭天抢地,主要体现的是母子在母亲生命尾期的情感修复。

影片中“一半的烟花”花火大会很有意思,我从没看过在陆地上放出的一半效果的烟花,很新奇。片中的烟花燃放是真实的,不是特效。区分真实烟花和特效烟花很容易,真实烟花熄灭后留有烟雾,而特效烟花只有美丽的绽放,没有熄灭后的烟雾。

影片结局画龙点睛,之前以为妈妈是要看“一半的烟花”花火大会,结尾才明白妈妈是在回忆年轻时和儿子看到的被楼遮挡的“一半的烟花”。一直和妈妈有芥蒂的儿子此时才明白“一半的烟花”所蕴含的浓浓的母爱。正如中文海报上的一句话“最后,只剩下了爱”。

日本“国民美女”长泽雅美在片中打酱油,戏份很少的配角,表演上没给这个角色什么可发挥的空间。

看片时我多次神伤落泪,因为我有些感同身受。我85岁的老母虽然没有患上阿兹海默症,但是记忆力已明显衰退,经常重复之前已经说过多次的内容。每次我看望老母,85岁的老母都会为我递上精心准备的水果等吃食。我想到了形容阿兹海默症的一句话——“TA遗忘了全世界,唯独忘不了爱你”。

本片适宜的观众群体很小,不适合父母才五六十岁的年轻人观看,但非常适合父母已经七八十岁的中年观众观看。如果父母还没患上阿兹海默症,通过《困在时间里的父亲》《我和妈妈的最后一年》这样的影片可以提前感受阿兹海默症。如果父母已经患上阿兹海默症,那么通过阿兹海默症题材的电影可以更加感同身受,唤起我们对父母人生最后阶段的关爱。

 6 ) “半朵烟花”与错位的记忆真实

实在是后劲很大的一部片子。也是参加的第一场映后。 剧本编排比较简单的故事,主要讲的就是母亲得了阿尔茨海默后,如何和曾经抛弃过的儿子泉和解的故事。 母亲不符合传统意义上的标准母职,她会坚持把家里的花瓶插一支当季的单支鲜切,也会抛弃儿子去到海边城市追求婚外的恋情。 很喜欢母亲在海边生活的那段日子,在租住的房屋阳台上,听着附近的有轨电车呼啸着穿过天空的零星,实在是带着海风的一段画面,无法用文字说尽。

“半朵烟花”的意象用的动人,百合子一直念叨的半朵烟花,原来泉和妻子认为是烟花大会上,绽放的烟火和水里的倒影形成完整的景象,但其实是母子相依为命的某一天,坐在地板上看到被高楼遮住的“半朵烟花”。你以为她忘了,其实她是换了一种方式记得。而泉真正明白的时候,百合子的记忆已完全消弭。 这个结尾当时看的特别难受,导演映后提到意象的时候,海提到了关于片中一个钓鱼场景是在湖里还是海边(指导演和母亲的原型记忆出现冲突),在亲子关系中,记忆出现混乱和错位是件常事,过往的具体事项早已模糊成情感的指代,而关于人的部分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真实。

用鲜切花指代生命状态也不罕见,但导演用的有灵气且不生硬,花的种类变化,和最后花消失了、仅剩一堆空花瓶被作为遗物收检,线性的明线收束很成功。所以用《百花》作为中文译名明显更好啊导演…… ps人工智能着实有点败笔,导演在映后讲到自己想用人工智能被植入无数记忆却没有灵魂vs母亲的记忆在渐渐消失但情感仍存这一对比,但在亲情片里出现元宇宙实在让我出戏。

 短评

完全不煽情甚至不温情的家庭片,讲述儿子照顾患了阿兹海默症的母亲的故事,却更多地展现母子之间的距离与疏远以及儿子对母亲的抗拒,过去的伤痛和遗忘的痛苦交织在一起,展现了母子之间复杂却深刻的情感。导演如同拍摄悬疑片一般,和剧中角色一起在遗忘之前拼凑着记忆的碎片,探寻着“半朵烟花”的意义。

3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推荐

拍得真诚、细腻,讲得是曾经被“抛弃”、缺失母爱的儿子如何通过目睹“一半”的烟火从而理解母亲的故事。现实的母子虽迷失记忆但“恨”得有感情,屏幕里的机器人虽能存储记忆却冷漠无情,一场记忆中的烟火将她们带回最美的瞬间,那一刻对照此刻,她们终于放下了包袱。导演用单场长镜头调度,让悄悄逼近角色的镜头将观众带入他们的内心,每一次丢失和找寻都是贴近真相的尝试。儿子学会聆听琴声里的奥秘,洞悉了母亲的为爱奔赴,当他也为人父,便明白了母亲的苦衷,面对身边已然呆滞的她,子欲养而亲不“在”,偷偷爬上心头。

6分钟前
  • 赛门
  • 推荐

小偷只盗窃相册和纪念品,母亲执着于看半朵烟花,记忆随着时间错位和消逝,家里必须有一株花,当往事渐渐浮出水面,才明白我最爱的人已经忘记了我。【耀莱成龙影城(迎宾路店) /1 person attendance/19.9¥+300积分】(好黑的影厅,几乎啥也看不清)

7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在游乐场那一天,她抛弃过他一次;在巴士驶离养老院的那一天,他抛弃过她另一次。这对母子,他们从此扯平了。从今往后,那半朵烟花,记得住了,忘不掉了。

9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苏打跟原田阿姨在一起时并不像母子(原田阿姨太优雅了) 跟麻酱在一起时也并不像夫妻(麻酱真的太美腻了~)然后我本来以为神野三铃会是在跟原田阿姨share同一个男人但看起来好像又不是 最后一半的烟花还是挺令人感动的QAQ

12分钟前
  • 拽拽歪歪&YY
  • 还行

听完映后交流加一星 真的有很多导演的细腻想法是很难单凭看感受到的

16分钟前
  • 驹子
  • 推荐

避雷警告!故弄玄虚,节奏拖沓,本来还不错的本子拍成这个德性,苏打和长泽雅美一定非常后悔:)儿子承诺会一直记住的半边的烟花,最后却成了认知障碍症老母亲心中最深刻的记忆,这种错位本来多么动人啊,所以为什么可以呈现得如此差?!温馨提示,不要为了苏打入场,看完你只会心疼苏打:)

20分钟前
  • 凌麦儿
  • 较差

3 整体太空,氛围是有的,但是剧作整体有些乏力,表现上也不如《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白白浪费了原田美枝子这么卓越的演技。

21分钟前
  • lepenn
  • 还行

又是阿尔兹海默症题材就已经很腻了(全球各地影视剧真的很泛滥很泛滥了),叙事手段还这么老套。那几处蒙太奇真的俗不可耐。圣赛虽然看在导演几个突出的镜头设计上发了导演奖,但整个视听依然非常没有个性,都像是从别的电影里刚学来的。菅田将晖也演得有点划水。

25分钟前
  • 蓝河的风儿
  • 较差

上周末就看了,一直没有来评论。感觉这个影评需要一些心理建设,晚点长评。本来以为都忘记了的其实都记得,本来以为都记得的其实都忘了。

30分钟前
  • 透透
  • 推荐

节奏很慢,后劲很大的一部电影,很多秘密埋藏在漫不经心的细节中,也许评分太低正是因为不少人没看明白。当然,可能还涉及到一些“三观不正”。可是只在乎三观的人,真的能看明白一部电影,并且过好自己的一生吗?

35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体会最强的不是儿子年少的创伤也不是妈妈得病 而是作为一个女人的心酸 无论是夫妻关系还是母子关系 她都像一半烟火 永远是不完整的 她也是曾经喜欢一对金鱼的女人 她让儿子看的可能是说不出口的自己

37分钟前
  • 大洁
  • 还行

1.川村元气导演首作,但他作为制片人也是大家的老朋友了(嚯竟然看过十部!)全片围绕“记忆”结构,用了大量长镜头来展现记忆混乱之人大脑的思维过程。现实与记忆、想象之间没有色调区分(因为记忆不会褪色),时空混淆,加上日记自带骗人属性,故事里的真真假假很难厘清。很多电影都说,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记性太好。但忘性太大,也会把美好的瞬间忘记了,片名百花,就是那一百个珍贵的记忆。2.苏打和麻酱不像夫妻,更像姐弟。二人逛街,挺个大肚子的麻酱手里拿了一堆东西,两手空空的苏打说要帮拿,结果只拿过一朵花!(我超介意的) (0422百老汇导演交流场)

41分钟前
  • 喻鸣
  • 还行

真的太惊喜了,首先是在视听上,大量的运动长镜头使用,不仅表现影片的真实感,还最高程度的调动银幕内外的情感共鸣,例如开片10分钟,却单单只有5个镜头,看似漫长,却充满内容且情感十足。还有就是在桥段设计方面,影片对表现阿尔兹海默症的内容很类似《困在时间里的父亲》,用大量地时空错位与桥段的故意重复,用画面去表现这种老人们无法言表的“失忆”感,还有最令我感到震撼的母亲“心理地震”桥段,惊喜又吃惊。其次是主题方面,不仅是母爱与家庭,还有记忆和遗忘。演员方面,因为大量长镜头的使用,对演员的演技要求十分高,但主角们用影帝级别的表演完美演绎了出来,尤其是母子二人,甚至母亲的演技更加炸裂。《百花》这部电影是我目前上来日本几个月中看过的最棒的一部,也是我今年看过的最棒的一部日本电影。

46分钟前
  • 含泪的微笑丶
  • 力荐

大概是为了表现阿兹海默症的那种状态,以及母子间微妙的关系,全片大部分的镜头都给得特别朦胧,或者我们说虚化得厉害,一开始肯定没法适应,加之穿插过去记忆的蒙太奇频繁出现,说实话直到放了几十分钟之后我明白过来到底这是谁的视角以及为什么这么拍。效果是有的,可是观影体验说实话一般。剧情方面,母亲过去那一段不好的往事里过多得细节让人觉得没有必要,反而男主儿时的镜头太少。整体来说中规中矩吧。

49分钟前
  • 麥町呲溜变向
  • 推荐

结尾处的“半分の花火”劲超大!开头一个长镜头就展现了困在时间里的母亲。接着一个长镜头就是儿子回家发现母亲不在家,冲出家门捂紧衣服,交代时间是冬天,女主病了很久。不寻常的母子关系,让人一度很讨厌男主,但预告片已经告诉观众母亲遗弃过孩子。地震那场戏让人好担心电影院真的遭遇地震啊。花和工具人长泽雅美用来表示时间流逝。男主很美人,但是谁演都行啊。而且他们两个的情侣真的很像志村妙和新八姐弟乱伦。

51分钟前
  • 推荐

川村元气是真心想当导演

52分钟前
  • xxhhcc
  • 还行

当看到导演将儿子的冷漠归结于母亲儿时的出轨时,我和菅田将晖的反应是一样的,真的令人作呕。

57分钟前
  • 米兰核心丹尼尔
  • 还行

是每个国家都领了要拍一部阿尔兹海默症代表作的指标吗

1小时前
  • 苏丽珂
  • 较差

烟花,废墟,夜幕里大屏上的人工智能,错杂的时空与记忆碎片。拍得很稳,很有“匠心”,而不是单纯的匠气,几处强烈情感的宣泄点也处理得非常克制,某些时刻好到不像日本电影。不足之处就是还是有点太端着了,缺乏一点生活的质感,长泽雅美和菅田将晖也太不像夫妻了。

1小时前
  • 热情华夫饼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