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之死

正片

主演:刘小锋,池华琼,沈晓海,王正佳,金锋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0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王勃之死 剧照 NO.1王勃之死 剧照 NO.2王勃之死 剧照 NO.3王勃之死 剧照 NO.4王勃之死 剧照 NO.5王勃之死 剧照 NO.6王勃之死 剧照 NO.13王勃之死 剧照 NO.14王勃之死 剧照 NO.15王勃之死 剧照 NO.16王勃之死 剧照 NO.17王勃之死 剧照 NO.18王勃之死 剧照 NO.19王勃之死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王勃之死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诗人王勃(刘小锋 饰)名冠唐初四杰之列,他因私藏罪奴被下狱候斩,后因大赦虽免一死,却从此被逐出上流社会。在送好友杜镜(沈晓海 饰)去蜀地上任途中,他写下了千古名句“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在南下的渔舟上,他邂逅船工秋水翁,这是他有生之年最重要的忘年知音。落霞姑娘(池华琼 饰)因钟爱他的诗歌《铜雀伎》被逐出宫庭,流落为民间舞伎,郁郁成疾,王勃欲相救却苦于两手空空,幸得秋水翁银两暂时接济。悬赏百金的重阳诗会吸引着救人心切的王勃,但赢得赏金却也没能挽留住落霞的薄命。看破尘世的天才诗人来到南海,他身心俱惫,飞身跃下浩瀚的大海,结束了年仅26岁的生命......谜误女子监狱第一季主妇的反击2023生死十七天追求幸福的日子官人我要房钢铁少女2012西线无战事(2022)合伙人悸乐园两天一夜瞬间坍塌比弗利娇妻第十二季古惑仔之人在江湖游园惊梦2001叶问3粤语版少年包青天1超模是我:革新第一季石榴树上结樱桃撒迦利亚冲天2015隋朝来客口译员大逃亡不准忘了我无坚不摧2003全能约翰逊兄弟第一季聊斋新编之辛女人头马巴西反贪第一案特警狙击手吸烟致咳黑客军团 第三季二郎神之怒天神将偶像的秘密任务恩培多克勒之死蓬门碧玉红颜泪Discovery 拉美西斯-出埃及记解秘哥谭第四季要敌惊恐时分离上床只有1小时地平线系列之冥王星:死而复生伏击2023幻夜嘻哈青春西尔维的爱情

 长篇影评

 1 ) 唯此一书生

看电影的时候,我数次恍惚:主角是王勃,还是李贺?

王子安和杜少府谈论着造化,听秋水翁讲述着生死。脑海中闪过余光中的《鬼雨》:

莎士比亚最怕死。一百五十多首十四行诗,没有一首不提到死,没有一首不是在自我安慰。毕竟,他的蓝墨水冲淡了死亡的黑色。可是他仍然怕死,怕到要写诗来诅咒侵犯他骸骨的人们。千古艰难惟一死,满口永恒的人,最怕死。凡大天才,没有不怕死的。愈是天才,便活得愈热烈,也愈怕丧失它。在死亡的黑影里思想着死亡,莎士比亚如此。李贺如此。济慈和狄伦·汤默斯亦如此。

王子安大概也是如此吧。我不信王勃淡泊生死——就如杜镜所说:“你不是常常说自己还没有写下足以传世的文章吗?”

年少成名,天纵英才大抵都是怕死的吧。

秋水翁和落霞女,我更愿意相信他们只存在于王勃梦境中。落霞因为子安一首《铜雀台》遭贬,子安为救落霞性命才写下了传世的《滕王阁序》。当秋水、落霞远去,子安瞬间意识到这一切均是一场巨大的虚妄——包括令他名垂千古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生生死死,方生方死。无非都是一场虚妄罢了。

看来,他不仅畏惧死亡,还执迷于永恒。于是,唯有死,方能投入无限的永恒。

这是死结,同样是法门。

当年学《滕王阁序》时,被“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的自白所击中。

谁能逃出三尺微命的命运呢?只是,又有多少人敢于直面?又有多少人得以直面?

唯此一书生耳。

 2 ) 那一年的滕王阁,雁阵惊寒。

公元675年,洪州。 那是一个江风浩荡、芦荻瑟瑟的重阳,时任洪州都督的阎伯屿重修了滕王阁,定于九月九重阳佳节宴请名流,举行一个赞颂滕王阁的“笔会”。 本文的主人公——王勃,也在宴会之列。 这一年,王勃25岁。 一 这个清隽文秀的青年,几年前还是孤傲狂放、意气风发的少年模样。 从小就被赞为“神童”的王勃,六岁能作诗吟诵,九岁能勘误著作,十岁饱览六经,十二岁长安学医,十六岁进士及第,少年为官,未冠而仕,简直拥有小说主角光环的开场方式。 这样的少年经历,造就了王勃年少轻狂、锋芒毕露的性格,而这性格,正是他日后坎坷经历的伏笔。 公元668年,沛王李贤与英王李显斗鸡,王勃写了一篇《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以此为沛王助兴,其中有“两雄不堪并立,一啄何敢自妄”的字样,唐高宗见了,认为王勃是在挑拨王子间的关系,大怒道:“据此,是交构之渐!”——这是诸侯王之间互相构陷的苗头! 单纯的王勃不明白,他这篇文字只不过是游戏之笔,却不小心触碰到了唐朝皇室中最敏感的地方:唐朝自始至终,兄弟仇杀、骨肉相残的事比比皆是。 唐高宗怒不可遏,毅然下令将王勃罢免官职、逐出长安,王勃凭着自己的才情和苦心经营刚刚打通的仕途,就这样毁于一旦,无奈之下,出游巴蜀去了。 这一年,王勃十九岁。

二 公元671年,王勃终于收拾好心境,从蜀地返回长安参加科选。 他的朋友凌季友当时任虢州司法,说虢州药物丰富,而他知医识药,便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参军之职。 然而好不容易做了个虢州参军,安稳日子才过了不到一年,王勃却再次因为年少气盛,锋芒毕露,惹得他人嫉恨,联手做下圈套。 先是让王勃在并不完全知情的情况下,匿藏了犯下罪行的官奴曹达,然后制造声势说曹达犯下重刑,匿者同罪。 王勃毕竟还是个二十来岁的少年郎,处世未深,处事未精,因担心走漏风声,慌忙之下,私杀了曹达。 最终事情败露,王勃被判死刑,其父亲也受到牵连,从雍州司功参军被贬为交趾县令,远谪到南荒之外。 这一年,王勃二十二岁。 三 电影《王勃之死》中,王勃的朋友杜镜带着酒来狱中看他,王勃安慰好友: “人间的诗篇,从来都是天籁之音,我王勃,只不过是上天假借的一支笔而已,现在上天要把它收回去了。” 杜镜:“可大唐需要你的词章啊。” 王勃道:“你错了,是我们需要大唐。词章?词章只不过是太平的妆饰,盛世的点缀,大唐需要的是凌烟阁上的名臣宿将!想我王勃,一生卖弄文采,只博寻求君王的垂顾,与倡优何异?徒然苟且偷生装扮弄臣,生又何趣?”

苍天有眼,遇到大赦,王勃免去一死。 经此一劫,王勃对官场心灰意冷,只求去父亲跟前侍奉。 王勃为人虽有放浪不羁的一面,但他立身处世的基本原则,却以儒家的礼法为标尺。 他秉性至孝、是非清晰,父亲因自己而被贬,这件事对王勃打击更大,愧疚之深,难以言表。 王勃出狱后对父亲的羞愧与自责难以抒怀,于是写下了《上百里昌言疏》,文中讲: “如勃尚何言哉!辱亲可谓深矣。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今大人上延国遣,远宰边邑。出三江而浮五湖,越东瓯而渡南海。嗟乎!此勃之罪也,无所逃之天地之间矣。” 事情烟消云散之后,朝廷宣布恢复他旧职,他却早已畏惧了宦海人心,拒官而去。 公元675年,王勃从洛阳出发,南下探望父亲谢罪。 这一年,王勃二十五岁。 四 这一年的滕王阁,刚重修完毕,上出重霄,下临无地;今日更是热闹非凡,名流云集。 阎都督命人拿来纸笔,遍请诸人作《滕王阁序》,大家你谦我让,都不敢写。 众人心知肚明,阎都督的女婿早就搜肠刮肚,准备好了一篇文章,单等着今天露一小脸呢,谁敢抢人家东床快婿的风头啊! 然而,当侍从捧着笔墨来到王勃跟前时,这个衣着寒素的书生毫不推辞,径直接过笔墨。顿时满座具寂,席间众人看着这个风尘仆仆的书生,惊愕有之、鄙夷有之、愤怒有之。 阎都督也一甩袖子,退到内堂去了。 我偏向于认为王勃并不清楚研阎都督的如意算盘,毕竟他风尘仆仆途径洪州,对当地官场毫无了解,怎能知道阎都督以及女婿的打算? 他太不懂官场做官的道理了,也正是因为不懂,才一次又一次惹祸上身。今日这番场景,想必过去也见过不少,只是我行我素、特立独行早已刻进了他的骨子里,文人身上的傲气与自信至今仍未消磨殆尽。 他微微一笑,镇定从容地在雪白的宣纸上写下:秋日登洪州府滕王阁饯别序。 躲在内室生气的阎都督,忍不住派人打探王勃都写了些什么。 下人跑过来说:“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闫公道:“哼,此乃老生常谈耳,谁人不会!” 另一个下人又报:“星分翼轸,地接衡庐。”闫都督摇头,“老俗套故事。” 须臾之间,又一下人来报:“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阎都督听了,暗暗吃惊,口中不语。 王勃越写越快,越写越奇,下人们奔来走去,不断报来,听得阎都督颔首微笑,赞叹不已,就在这时,有人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阎都督听了霍然起身,以手拍几道:“此子落笔若有神助,真天才也!” 于是整衣出堂,重新入座。

五 王勃却没注意到席间变化,他的思绪早已沉浸在整个文章之中。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在他的眼里是那样凄凉。 自己一生因才扬名,少年从仕,却也因才而恃。得到过皇帝的赏识,也遭遇过贬谪,被人陷害、做过牢、经历过生死...... 一切仿佛就在昨天,可此时的王勃却再也不是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了,曾经他超然豁达地对好友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后来经历了种种挫折,他的诗也不免带上了悲凉:“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此时独在异乡,站在这高高的滕王阁上,看到那落霞孤鹜、秋水长天,听到那渔舟唱晚、雁阵惊寒,他的笔下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孤鹜的哀鸣,落日的惆怅: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多少年了,每每读到这段文字,它们依然能搅动起我内心深处莫名的惆怅和迷茫。 人们读《滕王阁序》,往往称赞“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两句。 然而,我却更喜欢上面这两段文字,细细读之,似乎能感受到王勃彼时发自肺腑的心情,与今天挣扎在命运旋涡的人们一样的心情。

六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时运不济,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些句子初读都能感受到强烈的激扬悲呛,让人神往作者风范。 而写下这些句子的王勃,那一年仅二十五岁。 他那么年轻,他的词章却那么悲壮激昂。 他少年得志,却不懂得如何怀才而用之于正道,不懂得遣才而施之于柔和,以至于过早承受了世间的炎凉,待到如今处事老道,收放自如之时,早已识遍人间愁苦。 可憾可叹的是,一年之后,王勃探父而归时,时值夏季,风高浪急,王勃不幸溺水,惊悸而死。 那一年,王勃二十六。  我实在是对王勃的早逝怀憾不已,尤其每次读到“天高地迥”这段文字的时候,简直遗憾得抓心挠肺。 少年得志却青年早亡,他这短短的一生,几乎步步都在翻越刀山剑树,弄得伤痕累累,焦头烂额。 也许真如电影中所说,他只不过上天假借的一支笔,在他还没写出《滕王阁序》这不朽诗篇时,上天一次次将他从牢狱之灾中救了出来,而现在,上天要把它收回去了。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多少年后,那些污蔑他、看不惯他的人早已身名俱灭、化为灰土,而王勃和他的《滕王阁序》却如江河不废,万古流芳。 当年的滕王阁早已毁于兵火,但《滕王阁序》仍代代相传,千载之后读来,依旧字字珠玑,满口余香。

 3 ) 我欲乘风

认同一个朋友的话:好的电影,只要有一瞬间的感动,就够了。
何况,这个电影自始至终神气完足,有一股充沛的很美很有力的神气贯穿其间,它是真正有传神之美的作品。那些细碎的瑕疵,毫不重要。

我觉得这神气,或可说成(振翅)欲飞。
初入仕途,王勃恃才傲物,他想飞,平步青云,一吐胸中所愿。
沦为狱犯,他想飞,因为身之所长,无以为寄。
法场之上,他已不能飞,但当他看见他的“美人”已飞在天上,看在眼里,差可抚慰心愿。
江湖之上,水天之间,惜别之时,美人起舞,炫目的白鸟从黑暗的夜空中绚烂飞过,他忍不住再次想起飞了,只是这一次,起飞的姿势最为优美正确,却已接近最终了。
美人殒去,王勃带着世俗的羁绊,飞逝于沧海烟波之中,如同蝴蝶。

美人不仅是诗,而人也不仅仅是王勃吧。
看见白鸟从夜空飞过,你可曾忘情起舞?
在广阔的水天之间,渺茫的风气中,浩荡的大地上,你未曾追逐着风而舞动吗?
你一定这样追舞过。
只要你的美人还在天空中飞着。
无论是在何地,在何时,看见你的美人,你就想乘风,飞去。

 4 ) 死亡——一个美丽而残忍的过程

看了五遍,成功安利四位好友,一定要说点什么纪念一下。 以往只觉得瞎眼,现在看来,初唐的每一位诗人都有影片中王勃的影子。 影片名为“王勃之死”,而死亡却只是一个略嫌仓促的结局,配角们匆匆而来,又匆匆离去,独留王勃一人沉默地面对南海。犹记他对秋水翁说,听闻海水是咸而腥的,像血一样。言语之间,眉目里半是惧怕,半是向往,一如他半死半生的精神状态。 而他之前也对杜镜说了,王勃已经是个活死人。 所以死亡其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生命的意义不断离他而去的过程,而这正是离开之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的配角们所要表现的。他们都是王勃性格的一个侧面,也就是组成他的灵魂的所有部分,他们的依次离去就是王勃的灵魂逐渐从肉体中剥离开来,最终剩下的那个面对南海的模糊背影,不过是一具行尸走肉。 沛王代表了君王的赏识,杜镜代表了建功立业的追求,他们串起了影片的前半段——命运的玩笑。王勃只当沛王是贤君,愿作骏马供其驱驰,而对方却视他为倡优。殊不知在太平盛世里,骏马只是供玩乐之用,从来不曾驰骋沙场。因而他虽然文才天赐,却无法写出足以传世的文章,只能在藩王幕府中写下游戏之作。轻薄为文从来不是王勃的过错,命运却执意要他承担游戏文辞的后果,将他的尊严反复践踏。他想要建功立业,却最终下狱累及亲友。难以想象身陷囹圄的王勃,是怎样听着狱卒的霍霍磨刀之声捱过一个又一个昏暗的日夜,以至于他崩溃自弃,认为自己不过是上天假借的一支笔而已,不仅与功业无缘,而且只能装扮弄臣粉饰盛世,大唐不需要他,他拒绝好友杜镜的营救,等待着上天随时把他收回去。他不愿向天子摇尾乞怜,却被英王肆意折辱。英王生生剥去了他仅剩的自尊,王勃被迫身披羽毛头戴鸡冠与斗鸡相对,一旁高声念诵的正是他所作的斗鸡檄文。他不堪侮辱想要一死了之,却本能地畏惧刑场上染满鲜血的屠刀。好在杜镜极力维护着他的尊严,放起了一只美人风筝为他送行,他在好友的宽慰下重拾勇气,做好了赴死的准备,却等来了一道不允许他的人生就此落幕的旨意。获释的王勃若有所失,他沉醉在酒肆中一个无人的角落,怀抱着纸美人,不见长安的无尽繁华。他和好友从此天各一方永无相见之日,却只能故作洒脱写下豪迈之语,诗句留在了杜镜的红袍之上,诗心却与功名心一道,伴随着杜镜的离去,消失在长亭的风中。至此,王勃从红衣到缁衣再到白衣,他送别了红衣的杜镜,也是送别了意气风发的自己。入世之心自此消失无迹,王勃的人生,于功名上再无可能。 秋水翁代表的是隐逸生活,落霞则是诗人的自由心灵,他们构成了影片的后半段——徒劳地反抗。初唐诗人的诗歌,大多一半应制之作一半隐逸之思,后者正是对前者的无声反抗,他们不愿放弃功名前途,也不愿一生作为君王装点太平的工具,唯有想象中的隐逸一途能够令自身周全。影片将王勃的这种心思具象化为秋水翁与落霞两个荧屏形象,秋水翁虽然不能宽慰开解失意的王勃,却能随时随地用简单的话语堵住他的抱怨。秋水翁是自在而洒脱的,王勃虽然总是被他噎住,但控制不住总是和他一起喝酒聊天,可见王勃对隐逸生活怀有无限的向往,然而他心里顾虑太多,始终不能融入秋水翁的思维和语言,故而越是接近越是疏离。而落霞是真正的王勃,是他的一颗诗心和自由之心,小屋临水,柳枝系花,一袭白色衣衫,微笑着肆意抛洒火红的纸花。但是王勃无法面对落霞,因为那首《铜雀伎》葬送了这个温婉多情的女子的一生,二人相互思慕,却始终若即若离。这象征着王勃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铜雀伎》是失意抒怀,写的是有功名之心的王勃,却不是单纯诗意向往自由的王勃。被功名心支配的王勃为博取君王垂顾不惜游戏为文,以至于世人皆道王勃一介狂徒,却无人知晓他细腻温柔的内心,这样的行为也在无形中伤害消磨着他自由的灵魂。王勃挽救落霞的生命,正是挽救自己日渐磨蚀的心灵。然而讽刺的是,这一切还是要通过应制属文来达到,故而《滕王阁序》写得愈美,愈是偏离了王勃的初衷。“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终有那句点睛之笔是为自己的自由灵魂而作,但这令江山无价的佳句却仍旧不是出于单纯抒写性灵的诗篇。王勃最终还是妥协了,他的妥协就意味着落霞的永远逝去。妙笔仍然能够生花,却无法挽救内心诗情。既然诗心已逝,归隐也是无用,王勃只有辞别秋水翁,独自踏上没有尽头的征程。 曹夫人代表的则是死亡。她如影随形,从狱中到刑场再到放逐之路,冷冽的锋刃如鬼魅般纠缠不休。然而最终她也没有下手杀死王勃,在听闻曹达是自尽而死的消息后无奈离去。王勃何其可悲,雄心远去,诗心消逝,他凄然焚烧着杜镜所赠纸美人和落霞遗留的纸花,等待死亡的降临,可是死亡似乎也对心如死灰的王勃不屑一顾。自此,天地间唯有王勃一人,而王勃也已经成为了一具空荡荡的躯壳,他只能黯然蹈水,投身如血般腥咸的南海,平静地独自消失,没有人看到他的来去,就像天地间从来都不曾出现过一个王勃那样。 影片中最喜欢的部分莫过于穿插的幻境。先是王勃的白衣之上飘出了墨色花朵,这是他向沛王讲述的故事,彼时的王勃自信而骄傲,坚信自己天纵英才,前途无限。后来花朵渐渐消失,是王勃对御用文人身份的抗拒,他拒绝只是活在文章天才的阴影之下。远赴滕王阁的前一夜,墨色花朵终于消失殆尽,他惶恐,却不得不赶赴滕王阁作文,只为挽救落霞的生命。当王勃在滕王阁中绞尽脑汁求而不得的时候,秋水翁送来的半支断笔令他重现自信的微笑,此时虽然没有了天赐墨花,王勃却能够收放自如。然而这只是应制的自如,自由而真实的王勃已经逝去,再也无法挽回。这些幻境唯美之至,同时也残忍至极。 之前印象中的王勃,就是教科书里的一诗一序,直至三年前偶然看到《别薛华》,一年前又因为写论文翻了一遍王勃的诗,才发觉他是一个如此敏感而温柔的人。正如“三吏”、“三别”不是完整的杜少陵那样,《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也不是活生生的王子安。 而影片中的王勃,真的很像。

 5 ) 王勃不是这样的,王勃之死更加不是这样的

这是一部非典型的CCTV6的电视电影。
但是我还是得说,这电影只值两分。
一分给画面,一分给偶尔神来之笔的台词。

终究这人不是王勃。
子安的天才流华并不是那么涉世未深的轻狂,落霞秋水的千古名句,更加不可能是两人的名字给他的灵感。一个诗人如果这样写诗,那也太过可悲与落魄。
终究这也不是王勃之死。
子安之死更应该是千百年让人扼腕痛心的英才早逝,处理成自绝于人世,让观赏者的惋惜哀悼都无从寄托。

说亮点。
里面有一句台词还是深得我心。
王勃在曹达案落狱后,在杜少府去探监时,自嘲的说,出色的诗篇都是天籁,他只是上天的一支笔。
如果这样风骨的子安可以保持全片,那是多么美好。

这片子的剧本应该就很奇怪,王勃同学一直很精分,杜镜和英王探狱时判若两人,最后纵海一跳也未免太自我草菅,一直心心念念照料父亲的子安同学实在不应该这么看破红尘。
这片子的剪辑大抵也很奇怪,里面的一些台词总觉得有借古喻今的说法,王勃时而是一个对时弊清醒痛觉的人,时而是一个对权贵奴颜婢膝的人,其转变和跳脱都很突兀,真是让人接受无能啊。

 6 ) 我是当公路片拍的。。。。

许金晶:您是如何做到在《王勃之死》中,营造出具有浓厚古典气息的氛围的?

郑大圣:自以为是,想当然的。通读一遍《王子安全集》就会发现,王勃写过海量的祝寿辞、墓志铭和宴饮应酬的赋,每一篇都挥霍词藻、炫耀才气,每一篇的水平都不亚于传世的《滕王阁序》。这些文字应该都是委约写作,或者有奖征稿,要写得灿烂琳琅才能兑换酬金。反复感受这些文藻,我看到的诗人,一如他的初唐,是一个少年时代的唐朝,精力充沛到简直无处发泄。不恤,挥洒不完。给我的通感启发就是:我们做浓郁华丽的影像,要尽可能地过度、张扬、不恤。成本低,连调色都做不起,索性就涸泽而渔,用足电子菜单和滤色镜的效果。每天在现场,每一个镜头之前,摄影师就趴在摄影机上调啊调,滤镜的组合装试了一片又一片。色调、饱和度、天际线的渐变,都是在前期拍摄中一次性完成的。

许金晶:《王勃之死》刻画的王勃很丰满真实,既恃才傲物,又有专制权利面前的卑微与恐惧。在这个人物的塑造方面,您试图传递出哪些内容?

郑大圣:在君王面前,诗人与倡优无异。宫廷诗人,待诏,以文才邀宠;隶籍教坊司的歌姬舞伎,以色相货恩。他们原本就是同质的人,才华和容颜都是天赋。但天才的诗人们都认为自己真正才干是经济天下,要做宰相、帝王师。偏偏,诗人总有一颗狂放不羁、连他自己都不能节制的心灵,于是悲剧发生了。这是我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基本认识。

仕途失意的诗人往往在内心深处分裂成为两个人:一个幽怨女子,一个渔樵隐士。诗人们拟代这两种第一人称写下了大量的诗篇,都是在用理想化人格自我抚慰。在《王勃之死》里,就是“落霞女”和“秋水翁”,他们都是王勃内在世界的向外投射。

许金晶:《王勃之死》把王勃名篇《滕王阁序》里写到的落霞实在化,转变为一位温柔可爱的女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剧情安排?

郑大圣:将“落霞”与“秋水”拟人化,是构思剧本的初始。一个变成韶龄女子,是被贬出宫廷的舞伎;一个化身渔翁,是江湖间飘荡的逸民。电影必须是视像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得能让人看见,但不是靠空镜头,空镜头再美也不管用。还是得人物。

史籍里对王勃的记载太不具体,也不一致,且颇多疑点。反正只是借用一个名叫王勃的诗人身份做发挥,就不管那许多了。我是当公路片拍的。

————— 中国独立电影访谈录

嗯。。。空镜头再美也不管用?我反对!

 短评

6/10。除了片头没有一处后期特效,都是现场用滤色镜和灯光完成的,趋光的飞鸟是灵魂自由的重要视觉符号,片头环绕王勃的飞舞花朵代表才华盛开,结尾浮空的王勃身边少了花以生命换取灵魂自由;将人物情感主观化的颜色构图造作,但揭示人与环境关系的拍摄角度多变不像景别单调的电视剧,斗鸡、高傲骑马采用脸庞变形的广角塑造了王勃的爱慕虚荣,被英王送来鸡毛制的斗篷和帽子羞辱的俯拍、斩台前压缩空间感的特写构图,则表现了政治权力下文人的惶恐,探狱那场戏的声音处理别具一格(寂静的长安街突响马蹄,死牢内磨刀和鸡血的滴溅声,烘托王勃死期紧迫的压抑气氛);落霞在木屋告别王勃的浪漫场面,寒塘、冷月的独辉穿插白鹭,西域特色的舞蹈动作和打击乐,王勃的自省、激情和理想在此刻交融,无怪乎落霞死后丢掉精神寄托的美人纸片,充分体现导演的细心。

7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这个光影是我想象中的唐朝,电视电影不输大银幕质感。郑大圣呈现的初唐气象,在关于唐朝的影像化表达中,我认为仅次于侯孝贤镜头下的晚唐。了解了王勃的一生,谜底也就不再神秘,你知道不写完《滕王阁序》他不会死。可这又有已知的悲哀,一生几篇大作,人生几度秋凉。“千古第一骈文”让人想哭。

11分钟前
  • 津五渡
  • 推荐

我觉得这个王勃好帅好帅。

13分钟前
  • we are
  • 还行

早年电影频道看的 竟然看哭了 对刘小峰演的王勃一股仰慕之情

15分钟前
  • ⸜( ˙-˙ )⸝
  • 推荐

小锋同学超赞啊

20分钟前
  • 你好花束爷爷
  • 推荐

很美,不过觉得没必要把落霞写成真人

25分钟前
  • 依贝
  • 力荐

唐风古韵,断袖清风。早期”电视电影“更趋于数字摄像,成本太小施展不开拳脚,故太粗糙。行云流水般的写意需金山银山堆砌,怎奈心有余而钱不足。申阳公自比,断片的连环画不能怨观众,为其鸣不平。期待13年新作,拉好投资引好观众,懂行的多捧。如今淡泊低调的电影人,实属太难得。

29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镜头挺讲究,表演欠火候。王勃才高八斗,电影最多半斤。

30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彩彻区明。积年绮碎,无才廓清,有心装逼,无力勃起,惊搐而死

31分钟前
  • 丁一
  • 较差

美 当时印象深刻 想有机会找来再看看 http://www.m1905.com/vod/401775.shtml

35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流光溢彩还魂,丝竹之声悦耳,山水画般意境,国人少有如郑大圣般尝试中国式美学的重构。成本虽小,形神俱在,太多粗糙,诚心可鉴,滥用特效抒情反成败笔,部分浮夸之处自当慎重。国内青年导演,欣赏的不多,一为徐浩峰,二为郑大圣,尚未见其三

40分钟前
  • 大灰狼
  • 推荐

导演很浪漫。杜镜从牢房门口走下来的身体面孔太漂亮了,果然是沈晓海。最出戏的是曹夫人。另外,《枫桥夜泊》也遇到过学者这样解读,把愁眠解释成山名什么的,对喜爱诗文本身的人来说一定大煞风景。

44分钟前
  • 春三十
  • 推荐

在CCAV看过两遍。画面很美。

46分钟前
  • 二〇二二
  • 推荐

被MV瞬间击中,沈刘对视的感觉太赞。沈晓海太美了无法直视TUT……

48分钟前
  • 埃莉
  • 推荐

印象最深的就是那段斩首未遂。那一年中国电影还很健康,所有现在大红大紫的角儿们都还寂寂无声。我怀念那个时候。

51分钟前
  • 深毒
  • 推荐

实乃魔幻与唯美齐飞,解构共先锋一色。

53分钟前
  • Lisabracadabra
  • 很差

所有的缺点都没法掩盖这电影的灵气。有时候想,为什么现在没有好剧本呢,中国从来都不缺好故事啊。千年的积淀,那些情怀,那些思想,那些……那些关于生命本质的孤独寂寥的顿悟,那些一曲知音的永恒慰藉,那些一个生命呼唤着不知道在何处、不知道在哪个时代的另一个生命的声音啊。去哪里了呢……

54分钟前
  • 白前
  • 力荐

魂梦萦绕,千肠百转。只看几组镜头,便深深掉进导演制造的“幻梦”中不愿醒来,如雾如烟,仿佛去盛唐走了一遭。这才是心目中的大唐,不必以丰词盛赞,言语之干涩难描意境之悠远。我觉得比《聂隐娘》更素淡。看罢,闭目回味,远山,雨街,芦苇荡,渡船,无一不是好处。虽表演有瑕疵,但无碍大作。

57分钟前
  • 月照天涯
  • 推荐

郑大圣是上戏86级,反应过来这片实是另一则后89叙事以后就看得太他妈揪心了。世纪末对90年代知识分子从剧痛幻灭到(可能的)自我救赎命运的清算,而结论仍然是虚空捕风,日光之下并无新事啊。

60分钟前
  • 兔狲啊
  • 力荐

除了主演演技浮夸以外都不错,剧本扎实,色彩唯美绚丽,细节处可见用心,配乐尤其出色。长风何其渺渺,天涯何其遥遥,还真是惆怅寂寥。

1小时前
  • 沉歌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