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角卡门

HD国语版

主演:刘德华,张学友,张曼玉,万梓良,林蛟,黄斌,陈志辉,王剑风,江道海,张叔平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国语年份:1988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旺角卡门 剧照 NO.1旺角卡门 剧照 NO.2旺角卡门 剧照 NO.3旺角卡门 剧照 NO.4旺角卡门 剧照 NO.5旺角卡门 剧照 NO.6旺角卡门 剧照 NO.13旺角卡门 剧照 NO.14旺角卡门 剧照 NO.15旺角卡门 剧照 NO.16旺角卡门 剧照 NO.17旺角卡门 剧照 NO.18旺角卡门 剧照 NO.19旺角卡门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我们一向不知道明天会怎样

旺角卡门是我看得最晚的一部王家卫,而它却是王家卫的处女作。
As tears go by 。又是极为雅致的译名,那么些眼泪,最终还是消散在时间的灰烬里。

它没那么成熟,结尾有些仓促,只是清清楚楚地讲了个故事,比起同时代影片逊色了不少。有趣的是,今日无论导演或主演都早已功成名就斩获颇丰,回过头去看看他们27年前的样子,观影的体验和感受远比电影本身赋予的要多得多。

这应该是我见过的张曼玉最早的模样。肤白如玉,眸黑似墨,圆润到带点婴儿肥的脸庞,淡淡的有些不健康的唇色。见惯了她的素净、雍容、妩媚、凄艳甚至是歇斯底里,却是第一次看到这样简单天然的她,清水出芙蓉的美好。这部电影里的她不需要多好的演技,只要安安静静的站在那里就足够了。

这也是个很简单的故事。关于兄弟,关于爱情,关于生活。
乌蝇跟了华哥这个老大,是他悲剧中的幸运。那样一个老大,真真正正把他当弟弟一样维护和关心,自己舔着刀口过日子,却希望小弟能有份正当工作。但乌蝇这人,可悲可恨,又可怜可叹。他以一种执拗的病态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宁做一天英雄,不做一世乌蝇”,他接下死亡任务,收下安家费,打点好家人的生活,向欺负自己的人出了恶气……他不想再连累华仔这个大哥,推开他继续自己自杀式的冒险。而华哥,不顾后果地陪着小弟乌蝇踏上了这条不归路,你选择拿钱杀叛徒,我就帮你补枪确保他死透。只是大屿山的表妹阿娥,今晚不知又要等到多久?

-张小姐call你,买不买跌打药不要紧,最要紧是小心点,早点回来。

Flag立得这么丧心病狂,然而我还是期待着哪怕有0.01%的可能性,他最后会回去,活着回去。

这首聚焦于社会底层人物的宿命悲歌,却有一个带着绿草芳香的清新前奏。阿娥初初来时,画面只剩下黑白两色,黑发黑眸在白口罩的衬托之下格外幽沉。随着剧情推进,感情渐浓,她的唇色慢慢染上一点鲜红,那一抹亮色,像是一颗石子,投进了华仔平静的心湖。随着阿娥离去,画面出现一望无际的苍翠树林,餐厅里的红色桌布,小镇的红色巴士……

-到有一天你需要这只杯的时候,打个电话给我,我会告诉你藏在什么地方。
-我想告诉你,我找到那只杯了。

不愧是王家卫,情话总能说的那么诗意而浪漫。缠绵在心口,飘浮在空中。

随之到来的便是沉重压抑的副歌。很喜欢片中对暴力斗殴场景的处理。不管是地头蛇谈判,亦或是寻衅滋事,斗殴杀人,到最后乌蝇的赴死,画面都是沉静的浅蓝色,一来极大程度削弱了事件本身的暴力性,淡化了“黑社会”概念,聚焦于小人物的悲喜离合本身;二来加强与鲜红血液的对比,在华哥寻仇那一段,棍棒、砍刀、拳脚相加给的冲击远不如酒瓶破碎之后,华哥平静而压抑的脸上缓慢流下的鲜血。
乌蝇的一系列选择,将自己陷入万劫不复的同时,也无意识地将华哥推向了危险。每每都不自觉地想,你就安心当个鱼蛋仔啊,或是回老家啊,怎样都好啊,别害自己害别人了。然而这就像命运替他安排好的道路,无法更改,他注定当不了英雄,却又不接受自己小杂碎的命运。所以当那个不异于送死的任务出现时,他无疑成为揭榜者。

-我不配做你的细佬,你就当没我这个细佬,我以后都不会再连累你。

对乌蝇来说,结局或许是没那么的残忍的,至少,不知道他敬爱的大哥,最终还是为自己丢掉了性命。

-我们一向都不知道明天会怎样,对不对?去宵夜啦,走啦。

 2 ) 刘德华的硬汉时期

王家卫不是从一开始就缠绵悱恻,刘德华也不是从一开始就温文尔雅。从这部电影能看出王家卫的浪漫,如张曼玉藏匿的那个玻璃杯,在电影中,王家卫隐藏了很多的情怀。公交车上的忧愁、烟草、掺了药片儿的白酒,以及那最后舍弃爱人也要救兄弟的隐含的同性情谊。刘德华的演技那时便已经有棱有角,张学友也是针尖对麦芒,两个人的演技在这部电影中都表现得很好。刘德华的硬汉气质原来也是如此的浓烈,这还是让人第一次发现。万梓良的表演更不必说了,演坏人演的炉火纯青。张曼玉在演这部电影时,和刘德华一样微胖,反而没有了性感的资本。电影结束得干净利落,一片漆黑后,悲剧仍然在继续。

 3 ) 日光卡门。


       关乎王家卫的电影,活到二十一,总是看过一些的。第一部是《花样年华》,那阵子看张爱玲的小说,又受到《色戒》的影响,鬼使神差地爱上那些女人旗袍盘发的电影。生在上海的弄堂,骨子里总是带着些老上海情节的。但初次看那部电影的时候大概才十七,怎么看得懂呢,茫然的不得了,唯一记住的大概就只有王家卫三个字。去年12月,冬天,某个深夜里,挖着一杯布丁,看了《蓝莓之夜》。再后来就是今年开始,《堕落天使》、《春光乍泄》、《一代宗师》,大致是这样的顺序。接着就是上周末的《重庆森林》,两天前的《2046》,今晚的《旺角卡门》。
       王家卫的电影里,原本第一部想写影评的电影是《重庆森林》,因为这是目前为止我给的唯一一部五星。问题是我这人记性特别差,看过的电影又不多,知识阅历都很浅薄,能写出来的都不叫影评,至多是与电影有关的随笔散文。只能在电影刚刚看完的片刻才能凭着感觉写成,隔了几天就灵感全无了。于是《旺角卡门》就成了我写的第一部王家卫的电影,同样也是他的第一部电影。

       非常惊讶于1988年的刘德华张学友居然那么青涩,相信和我年纪相仿的人自记事以来所看到的刘德华大概都已经不是《旺角卡门》里那个模样了。有时候会想,这电影的年纪比我还大耶,银幕中的声色光影比我更早出现,而此刻我却能清晰地看见他们。这难道不是一种惊喜吗?
       看过王家卫后来的电影就知道,他拍的那些以香港为背景的故事多少都与犯罪沾边,但血色只是点缀,枪声是陪衬,男男女女孤寂的灵魂才是主角。而《旺角卡门》独树一帜,这场悲情演奏最高昂的部分是打打杀杀的场景,还有大佬华哥和细佬乌蝇之间的兄弟之情,华哥与阿娥的爱情只是用来消肿止痛的间奏。
       夜的幽蓝,血的腥红,烟雾朦胧,摇晃的慢镜头。是王家卫镜头下的打斗厮杀,照样残酷血腥,力道也不输那些古惑仔电影。是还没完全成熟的王家卫风格,也是最具代表性的香港电影风格,不冲突不越界,两者恰到好处的融合。
       华哥和乌蝇都是黑道古惑仔,但又都是好人。华哥一次次替乌蝇出头,乌蝇受过的伤,他必让对方加倍偿还。乌蝇依赖于他的大佬华哥,却又害怕连累他。

       ——“为什么你一定要我走呢?”
       ——“为什么?我不想你明天一出门口就被人斩开几碌。”
       之前乌蝇犯事,华哥都是笑着问他,替他出头替他扛下,从没有像其他大佬对待细佬那样穷凶险恶严厉指责,而这里是电影第一次出现他们争执。华哥摔门而出,乌蝇坐到地上,丧气而惭愧的,一分钟后华哥又推开门:“我们都不知道明天会怎么样对不对?去宵夜”。
       联想到中学时班上的男生,也是成天拉帮结伙打架闹事,跟校外的打不说,偶尔还跟自己人闹个别扭打一架弄伤彼此。但男生从来不像女生靠冷战解决问题,男生之间的情谊就是,吵过打过,拍拍肩膀互相调侃几句又是好兄弟。
       接着说电影。华哥和乌蝇要去吃宵夜,但一开门出去就是铲子木棍等着他们,一顿劈头盖脸。被打的不止乌蝇,还有华哥。两个人面对一群人,毫无防备。印象最深的一幕是乌蝇趴倒在地,华哥也已经被打得浑身是伤瘫靠着墙,但他伸手摸摸乌蝇的头,不忍或者疼爱,很难表达。血迹和眼泪糊在一起,乌蝇竭力站起身,拖着疼痛和愧疚走出巷子。乌蝇以为离大佬越远就越安全,就不会连累大佬一样。

       阿娥是一剂止疼药,缓解疼痛,又让伤口愈合。从她在华哥门外出现的那一刻开始,那个比《甜蜜蜜》的李翘再要羞涩清澈几分的张曼玉便是《旺角卡门》里那段让人平静而愉悦的配乐。
       ——“我买了几只杯,我知道不用多久就会全部打烂了。所以我藏起了一只,到有一天你需要这只杯的时候,打个电话给我,我会告诉你藏在什么地方。”
      相比起苏丽珍,自然更喜欢阿娥。干净得就如同玻璃杯中的水,无色透明。冰块可以消肿,遇热融化了便又是水。
       一个可以疗伤的女人等来了华哥去寻找她,等来了说好晚上会回来的他,却等不来第三次。当时的阿娥一定还不知道,大哥的女人不好当。即使华哥早就说过他不能答应她什么,但阿娥还是天真的相信他说的每一句话,以为会回来就一定回得来。

       乌蝇丢掉花生,义无反顾地冲出去潇洒地开枪,最后被警察击毙。这是一事无成又死要面子的乌蝇所能做出的给自己最无悔的交待。不再是幽蓝的夜晚,枪声和鲜血都曝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当大佬华哥亲眼看见自己的细佬乌蝇身中数枪倒在地上,他本能地选择同样的方式死亡。在他的概念里这不是死亡,而是替兄弟出头,兄弟从来没有单独行事。敌人是共同的,结局也要相似。脑中出现的是深爱的女人,但全部的意志却都可以为兄弟而死。乌蝇又连累了华哥一次。
       激昂的奏乐又起,倒在血泊中的一出旺角悲剧。

 4 ) 原来王家卫也可以拍这样的电影

如果没有看过《旺角卡门》,我心目中的王家卫电影永远是一堆奢艳飘忽的视觉听觉符号。我从不知道,他也可以把电影拍得这么写实,把故事讲得这么清楚,把人生表现得这么残酷,像《旺角卡门》。而且这是王大导的电影处女作。我于是想起了毕加索。我对他后期的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作品毫不感冒,却对他早期一幅写实的少女肖像惊为天人。可能因为我是个老实人,就喜欢实在点的东西。
黑社会题材的电影,很多香港导演都拍过。江湖道义,很多电影都表现过。这部片子却有它自己的味道。没有复杂的情节和人物,全部故事的中心张力在于华仔(刘德华)和乌蝇(张学友),以及万梓良饰演的老大三人之间的冲突。华哥是乌蝇的大佬,他必须尽全力“罩”好乌蝇;而乌蝇一再与在黑道上颇有势力的万梓良起冲突。华仔因而再三被涉入其中,直至最后被杀。一入江湖身不由己的宿命感在这里被承袭。乌蝇不能回头,因为他曾说过,不发达不回家见母亲;华哥不能回头,因为他是乌蝇的“大佬”,“我不管你谁来管你”。
做“大佬”的要罩好“细仔”,做“细仔”的要绝对效忠于“大佬”,做一些轰轰烈烈的大事从而被人看得起,是这部电影中最重要的甚至可以用生命去捍卫的价值。这些价值在其后的香港黑帮片中不断被重复。类似的还有“复仇”。而“行侠仗义”、“为国为民”等古典江湖价值似乎完全被抛弃。
这仍然是一部男人的电影。张曼玉饰演的表妹阿娥,没能摆脱传统中国武侠电影中的女性角色——只是一种安定生活的象征,她没有足够的力量将男主角拉出江湖。这个角色只是为了丰富故事的结构、给华仔一个江湖与爱情之间的矛盾张力而存在。如果将女朋友的角色换成其他角色,如父母或儿女,依然存在这种张力,甚至可能更深刻更强烈。在我看来,可能与没有充分地讲好阿娥与华仔间的爱情故事有关。
全片让人印象最深的镜头,绝对当属华仔最后被警察击中后脑倒地时,最后一刻,那张得大大的眼睛。那双眼睛里有许多内容,有一点意外,有几分不舍,却令人意外地十分平静。像接受了自己的宿命。

 5 ) 旺角卡门

      《旺角卡门》是王家卫的处女作,明显不用于当时以吴宇森导演为主导的黑帮片风格,《旺角卡门》讲述了一个令人心酸的小人物故事。


  刘德华饰演的华哥混在黑道中,一天,他的表妹阿娥(张曼玉)来到九龙治病,并闯入了华仔的生活。张学友扮演的乌蝇是华仔的小弟,脾气十分坏,想要风风光光,自己却总是到处捅娄子,典型的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后来为了给弟弟的亲家送礼,借了TONY哥(万梓良)的钱,从此惹祸上身,最后乌蝇决定要做社团里面的最危险的任务。华仔此时已经厌倦了江湖中的打打杀杀,想要退隐,得知这一消息之后,想要劝退乌蝇,未果。出于强烈的兄弟情谊,他也参加了,最后死于警察局。


  作为王的第一部作品,《旺角卡门》显然仍然受制于当时类型片的框框条条,依然充满了传统的黑帮元素,江湖恩仇,兄弟情谊。当然王家卫还是排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江湖小人物的卑微心酸,爱情故事。这些都是和当时黑帮片氛围格格不入的“反英雄”元素。须知当时还没有后来的银河映像,整个黑帮江湖片都是吴宇森式的兄弟义气,小马哥这样的高大英雄。只是那时的王家卫远称不上是颠覆了黑帮片的含义,充其量也只能算是拍出了新意。


  在《旺角卡门》的世界里面,每个人都是真实立体的,都有自己的小情感,都会厌倦江湖的打打杀杀。在传统黑帮电影里面被有意忽略的爱情关系也被提高到和男人之间兄弟情相当的地位,阿娥和华仔的感情戏细腻得完全不属于江湖世界,在电话亭的热吻成为了一个永恒定格的经典。两条线,一条是江湖仇杀,一条是伤感爱情,两条线的交错纠缠创造出了一种完全不同于以往的风格。


  当然作为王家卫而言,最想讲的主题自然是爱情,但受限于现实情况,他不得不在黑帮江湖里面讲述自己的爱情故事,却是因为这样的妥协,留下了一个另类作品,对王家卫和对香港电影而言都是这样。对王家卫:这是他唯一一个黑帮片,他想讲自己的故事,但却又不敢那么明目张胆地讲;对香港电影:原来黑帮片还可以这么拍啊,自此高度模式化的黑帮电影有了更多的可能。


  王家卫的初试啼音获得了很大的反响,这之后不久就有了《天若有情》,其中明显可以看到《旺角卡门》的影子。当然,这种别出心裁的故事构造手法在后面演变为极具风格的个人作品之后,大家的反应就显得有点不一样了。其实在这部片子里面王家卫追求自己风格的野心已经初露头角,那个被阿娥藏起来的杯子难道不是恋物癖的轻微表现吗,更遑论那个几乎可以成为王家卫系列电影里面的一个主角的点唱机。当华仔说“自己没有办法给你一个承诺。”的时候是否大家都想起了拒绝这一从头到尾贯穿王家卫作品的母题。华仔死之前回忆起与阿娥的街头热吻是不是有点意识流的意思了?


  在画面上,虽然没有后期作品那样的风格十足,但在传统之中仍然不经意流露出些许新意。镜头的跳转十分快捷,让习惯了香港电影中懒洋洋的叙事手法的观众感到了新鲜感。有几个摄像角度也是独具匠心,即使比不上后来的整部片子都没有固定方位的拍摄特点,也足以使人们印象深刻。抽格慢镜的使用更是使其名震江湖。


  刘德华,张曼玉,张学友,那时都是青春年华,在旺角卡门里面都有非常不错的演出,虽然突破不见得很大,但也是交足了功课的。英气勃勃却又无奈心倦的华仔,勇敢追爱的阿娥,心酸卑微却死要面子的乌蝇,人物塑造的都很到位。可见一个好的故事和好的导演给演员带来的帮助是质的提升。


  这部片子当年横扫香港金像奖十余项提名,这个现象在王家卫的电影中当然很常见,但不常见的是这部片子同样票房长红,真真称得上叫好又叫座。如果王家卫知道自己后面的影片会有那么惨淡的票房,他还会那么笃定追求自己的风格吗?

 6 ) 你是我胸口永远的痛

2010年1月29日

 

    没到三点,就急切的想回家,快过年的日子,显然比往常悠闲的多。终于看了《旺角卡门》,名字熟的不能再熟,却一直没有去看的片子,最近看的片子总是会把自己拉到很远的时代,用流行语来概括,应该叫怀旧吧。

    1988年,我还是个不懂世事的6岁孩童,那一年,香港的旺角已是他人的江湖,多年后的今天去香港根本找不到江湖的感觉,总认为这不是真正的香港,香港就应该是江湖,兄弟、义气、爱情和杀戮。

    《旺角卡门》里的刘德华,风华正茂,脱去了刚出道的青涩,满身英气,帅的一塌糊涂,总不敢和今天的他来对比,已为人夫的华哥,终于像成熟的果子一样,饱满、坚毅、略带一点沧桑,中年男人的成熟魅力无人可挡,但总觉得身上沉淀的东西太多了,没有了那时的简单纯粹的感人。第一次觉得张曼玉原来那么美丽,一个女人得到男人的赞美说美丽并不难,难的是得到女人对她美丽的肯定,《甜蜜蜜》里的她太瘦了,五官尖锐的找不到多少美感,却更多了苦情的成份,《旺角卡门》里的她,还有着婴儿肥,微肥的脸庞却好像在宣扬着她的青春和美丽,眼神单纯的好像未经世事,那种青春的情窦是再好的演技也演不出来的。听说,现在的张曼玉,在北京生活,不化妆,悠然的坐地铁出行,头脑里总闪现出阿娥那纯净的眼神,目送华哥坐巴士离开。

    很多时候弄不清楚,张学友到底是歌手还是演员,歌神名号下的他好似无畏的王者,我终无法将苍蝇和那个歌神联系到一起。更多时候,我认为,苍蝇只是青春期躁动的一个载体,随时都是荷尔蒙分泌过盛的不安和狂妄,如果时光再倒回我的十八岁,我可能会视苍蝇为偶像,现在的心境,却多了几份抵触,我终过了那个愤青的年代。就在看《旺角卡门》的前几分钟,刚看完了东莞双刀客的报道,牛人牛语,雷人雷语,却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他所做的事未尝不是许多人内心想做的事,我们想做却没有勇气。苍蝇的话“我宁愿做一日英雄,都不想成世做条虫”,好像给双刀客做了一个最好的注解。

    第一次发现万梓良也曾那么帅过,竟然有一丝青春阳光的味道,尽管Tony是一个心狠手辣的反面角色,着实是青春无敌吧!电影的配乐直白了些,却让我很意外,梦中情人王杰竟然数次出现,或许86年代正是他的黄金年代吧,只是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已无人能识,现如今更只能靠《我知道我是一个已经过气的歌手》这样的歌曲来博人眼球,多了些无奈,少了些自信,人该服老,我却认为不应以这样的方式,但爱亦爱之,就算他做如此自己不屑的事情,爱亦是爱,无法改变,只多了些揪心和复杂的疼痛,就像他在电影里唱到的“你是我胸口永远的疼”。

    片尾曲响起,打开房间的灯,就像影院散场一样,很久以来,看华语片总是将人抽离在外,只想着电影里的演员大屏幕下的真实和不真实,这一次,却久久的抽离不开,那时候各人的演技都没有今天的炉火纯青,甚至导演的手法也不是他风格的最好代表,电影却质朴感人的多,看华哥倒下的那一刻,胸口微微做痛,王杰的歌声久久不能散去。27岁的刘德华,24岁的张曼玉,27岁的张学友, 31岁的万梓良,26岁的王杰,30岁的王家卫,还有6岁的我,一个多么青春无敌的时代,当我们正值青春的时候,却浮躁的一事无成。英雄老去,一个时代便也走远,日子不堪回首,只对比的当下如此苍老和腐朽。

 短评

确实很不王家卫但意外地好喜欢,非常直给,莽撞,撕打,无时无刻不在逞能,想要威别人,永远不考虑明天,还有像夏天的热风一样到来的爱情。好多好多暴力镜头,但是在王家卫镜头下暴力偏偏就不仅仅是暴力,还是能感到浓稠的情绪在血液和尖刀的底下流淌。看似是黑社会兄弟情义,但其实还是无脚鸟的故事,华仔要做出选择的不是爱情和友情,而是他自己的心,他的心在漂浮,他渴望的是活着的痛感,不管是拳打脚踢还是激烈热吻。啊,真的是,电影刚开始不久,华仔昨天晚上凶了表妹,第二天在饭桌上有点羞赧地软着嗓子说话,就像一只小狼对你收起来利爪献上全部的温柔,这他妈谁不动心啊!啊!谁他妈不想做只对你一个人好的大哥的女人!啊!而且这个大哥还这么干净有少年气呜呜呜呜呜呜呜。曼玉也是,干净美好地像一朵栀子花。

9分钟前
  • 电镀小狐
  • 力荐

青涩的刘德华,青涩的张曼玉,青涩的王家卫~~

14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既然怕他把玻璃杯摔碎,为什么不给他买个塑料杯呢?因为这是王家卫拍的。

15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你不要说两次,说两次我就信了” 只能说那时候的港片大多都是这种路数,王家卫在此基础上挥洒自己风格,同中求异的处女作。学友哥演技好浮夸啊,哈哈哈

19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还不那么王家卫时的王家卫 还不那么张曼玉时的张曼玉

20分钟前
  • Mathilda
  • 还行

原来张曼玉和刘德华是给张学友当配角的。

21分钟前
  • 希尼莫
  • 还行

@百美汇香港影展 三星半,最爱张曼玉借住刘德华家看病那段,破旧小屋散落的日光,发际的疏影,晃着脚丫的家常便饭,心头撞鹿的小动作,漫溢的心动,凝固的时间,简直是王家卫日后作品的雏形与缩影;老面庞的青涩岁月,比起现在选角眼光算肉嘟嘟,可爱得紧,车站送别时她委屈成这般,你怎么舍得走

26分钟前
  • 甘草披萨
  • 推荐

学友哥的经典表情包代表作怎么能错过哈哈哈哈哈哈

27分钟前
  • ZWW
  • 推荐

九龙和布宜诺斯艾利斯共享一个夜晚的阳台,自行车以马的节奏倏然远去。没有开窍的洪七还只是卖鱼丸的苍蝇,没披上旗袍的苏丽珍竟轻盈如海滨。醉生梦死尚未总结成一种酒,时光也自顾自热烈燃烧并不留意灰烬。后来人人都在念叨“只可惜不能返转头”,谁知王家卫从一开始就是王家卫。

28分钟前
  • *******
  • 力荐

旺角卡门中的张曼玉清纯的快要我命了~好想像刘德华那样义无反顾的含笑死去

32分钟前
  • Over5
  • 力荐

张学友演的那个人,是sb么

37分钟前
  • 滕子京
  • 还行

怀念香港的繁华,重看了一遍《旺角卡门》:88年的张曼玉真是嫩啊,不管是镜子前抹口红,还是在窗口抽烟,都透出一股水水的滋味儿;墨镜王不愧大胆,华仔登上巴士后,给足了张曼玉40秒的时间,然后我们就看着影后用这时间从期许到顿悟,从失望到绝望,再到滑落伤心的眼泪,戏份饱满到连电话留言都是多余

38分钟前
  • crow
  • 力荐

1988,导演:王家卫 (港),30岁。 本片是王家卫的导演处女作,获选1989年坎城影展影评周参展作品系列中展出。其个人独特的风格,敏锐的触角,在当时被誉为具有非凡才华的新锐导演。影片取材虽通俗,但故事本身的“反寓意”使影片最终并不通俗,反有特殊的真切感。导演并未按一般的江湖片模式把人

40分钟前
  • 易老邪
  • 力荐

张学友在戏中饰演一位不学无术而又自以为是的古惑仔,凭此角色摘下当年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41分钟前
  • Song³
  • 推荐

如果你没来,我就会嫁给医生过另一种人生。既然你来了,我便会赶到梅窝码头,你无论如何都要等我。你说要去买跌打药,买不买不重要,重要的是早点回来。我当然知道你不是去买跌打药,知道你不会留在大屿山,也知道另一种人生没什么不同。当你为义气走向不归路时,记得我在厨房放过一个你找不到的杯子。

42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原来王家卫也可以讲个明明白白的故事的,一些细节还是可以看出他后来作品里的风格特征,就像阿杰和阿娥的爱情,那只杯子……张学友演的比刘德华好。

44分钟前
  • Hey Johnny
  • 推荐

被藏起的玻璃杯该是日后风格的雏形吧

48分钟前
  • 树木夕凉
  • 还行

张曼玉给华仔买了很多杯子,但是藏起来了一只等到他都打烂的那一天。此刻我拼命地寻找那只杯子,却记不起张曼玉的电话

52分钟前
  • Yuren
  • 力荐

这部电影的配乐一点都没有王家卫风格,只有在阿蛾写给华仔的信里可以看出日后王家卫风格的一点点端倪,她这样写到:我给你准备了好多新的杯子,但是我知道没多久这些杯子都会坏的,所以我藏起了一个,等哪一天你没有杯子用的时候电话我,我会告诉你藏在哪里了。

53分钟前
  • 艾星星
  • 还行

从开头前十分钟我就有预感华仔和乌蝇最后会死,但一直都心存残念也许会有转机...但是最后看到张曼玉在车站望着远去的巴士流泪的时候,我就知道结局了。

55分钟前
  • 樹一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