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李小李和老李

HD中字

主演:刘侠声,范哈哈,姚德冰,关宏达,尤嘉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6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大李小李和老李 剧照 NO.1大李小李和老李 剧照 NO.2大李小李和老李 剧照 NO.3大李小李和老李 剧照 NO.4大李小李和老李 剧照 NO.5大李小李和老李 剧照 NO.6大李小李和老李 剧照 NO.13大李小李和老李 剧照 NO.14大李小李和老李 剧照 NO.15大李小李和老李 剧照 NO.16大李小李和老李 剧照 NO.17大李小李和老李 剧照 NO.18大李小李和老李 剧照 NO.19大李小李和老李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大李小李和老李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上海某肉联加工厂工会主席大李(刘侠声)是个热心人,却有个不雅的“气象台”绰号:他工作虽积极,身体却由于不运动十分糟糕,一到阴雨天就会腰酸腿疼,邻居只要见他手拿雨伞出门,效仿着准没错。车间主任老李(范哈哈)认为工作远比体育重要百倍,很是不满成日嚷嚷要在厂里搞种种体育活动的儿子小李(姚德冰)。厂里职工大力士(关宏达)自认力气大过天,对体育活动也是一脸不屑。逐日者1996八犬传:东方八犬异闻2024民视第一发发发特别节目恶魔的秘密需要仙女暴发户决战富人里第二季街头霸王虚拟实惊死亡中惊醒假球风暴电锯惊魂3夫妇星溪的3次奇遇西游记女儿国古法泰拳白玫瑰1982基地第一季疯狂元素城寒战2(普通话版)六本木Class日版威士忌、探戈、狐步舞中国超人董新尧夏虫可语冰麻辣变形计DVD版小小飞虎队(2013)海边的异邦人与此同时结爱·千岁大人的初恋狙击者众里寻她千百度包公出巡之龙凤肚兜十三格格新传惊唇劫夜樱超级海啸来袭发展受阻 第四季雀起乡到烛镇 第二季昆仑铁骑反安慰剂2022国家地理世界致命动物:太平洋十月初五的月光(粤语版)

 长篇影评

 1 ) 2K修复版(沪语)西安首映场及映后交流

《大李小李和老李》2K修复版(沪语配音)去年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映 我觉得沪语版非常好 吴侬软语超好听 说方言的人物更加鲜活 使得故事更加立体 更加趋近于真实 让观众迅速破除观影屏障(虽然故事本身带有一定的虚假性)看到了和现在喜剧非常不同的在当时受到政治条件限制的喜剧作品 谢晋导演采用了上海滑稽戏的表现方式 演员表演的痕迹非常重 夸张的表演也是重要的喜剧因素 特别喜欢影片中所呈现的家庭关系 (包括夫妻关系 父子关系)以及邻里关系

作为一部中国电影史上的片子 听完了老师的分享后收获最大的可能是了解了电影的创作背景 在1962年的中国 国际形势变化 中苏关系恶化 中外对外要还大量债款 对内有全国大饥荒 为了让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怀抱信心 改善当时整个低迷的社会氛围 中宣部给上海电影制片厂下达命令 让其拍摄喜剧作品 以求鼓舞人心 在当年上影厂拍摄的9部作品中 有4部喜剧 谢晋导演在这部影片中营造了一个社会主义的乌托邦 担负起了改变人民心理的重任 通过作品唤醒人们对于社会主义的信心

个人非常惊叹于电影片头和片尾的动画制作 1962年的动画真的太棒了 根本就不输米老鼠(指的是动画的动态感)不知道中国的动画到底是怎么变成现在的喜羊羊的 还有当时的电影制作 一个导演一个副导演一个美工一个剪辑一个摄影一个或几个编剧 真的是简简单单的团队 制作出的电影却非常完整精美 品质优良 而现在的电影一出字幕满屏都是人 然而作品质量却越来越差(此观点排除分工精致的电影大厂好莱坞)

石川老师讲到 电影拍摄之前 编剧开会讨论 这样以来剧本就会打磨的很完美 那个年代一部电影的成功其实并非导演一个人的成功 而是一代人的成功 也可以说是国营厂体制的成功 比如电影刚开始砸球的片段 夏衍在《写剧本的几个问题》中分析电影开头十分钟最重要 而这部电影开头便做到了主要人物不露痕迹一气呵成地挨个出场 这是编剧们集思广益的成果 而升降的拍摄方法 呈现了具有关联性的三层空间 即一个整体的空间

两段上下楼梯的拍摄打通了人物所处的空间 升降机导演要求做的 木篮子极其简陋 这是社会主义工人阶级生活的表现 门则消除了集体和个人的隔阂 开头分配馒头的细节也体现了按需分配制度的优良 电影中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

石川老师真的很有南方人的气质 谈到现在年轻人的问题 过去的人们写剧本拍电影都是有感而发 是对生活和生命最真实的感受 而现在 能打动人的东西严重缺失 他曾见过年轻人网上扒上百个段子 剧本需要段子时就从文档里找 这是不对的却也是没有办法的 因为这个时代影视的生产已经不可能像原来那样去体验生活了 大量的内容需要从网络获取 石川老师强调我们找灵感时要注重对于内心世界的挖掘 毕竟这才是最真的

最后说一下2K修复沪语版吧 这是谢晋导演一直以来的心愿 石川老师曾答应谢晋导演帮他完成 谁知拖了好几年 在谢晋导演逝世十周年的时候 石川导演终于行动了 修复资金得到了上海电影集团任总的帮助 他们在去年一年内修复了6部片子 包括修复了4K版《芙蓉镇》谢晋导演认为《大李老李和小李》汇聚了当时上海最好的一批滑稽演员 很遗憾没有留下他们最初的声音(方言) 黄佐临说“滑稽戏是世界上最好的喜剧” 滑稽戏来自草根来自市民 是真实的上海市井生活 滑稽戏也成为了上海本土重要的电影元素 甚至影响了中国电影喜剧精神

石川老师考虑到影片的发行 没有选择选择滑稽戏的演员进行配音 而是选择了全明星制 徐峥 郑恺 唐嫣等大腕零片酬参与配音 在配音导演乔峥老师的指导下还原了60年代的上海 方言亦涉及上海 苏北 宁波方言 真正做到了时代的还原

 2 ) 201228:大李小李和老李

没想到63年喜剧片的笑点如此不落俗套,没想到63年电影里居然会有令我动心的聪泼女孩。

只是有了太浓重的新中国早期片的“口号”痕迹。

 3 ) 好片,好故事

很喜欢的一部片子。做广播操那一段贼搞笑。

不知道有没有《如此爹娘》这部啊?

今天看到这么多片子让我激动一番,赶紧去下载来怀旧一下,嘻嘻

 4 ) 文艺松动下的民众体育

之所以决定看这部电影是因为1962这个年份。双百被打压后的57年,我们进入建国后第一个疯狂期。随着政治经济政策的极端化,全国多地频现饿死人的状况,从59年开始有3400万人饿死。

60年代初,政治经济政策调整,八字方针下,文艺也得以松动。读别人的影评,写到:

“1962年,中国的文艺政策松动,电影界也出现更多喜剧,大约是“十七年”(1949-1966)电影中出产喜剧最多的年份之一。”

实际上,美术界也有这样的松动,且有诸多迹象。可见,文艺中多有合拍之处。

我想看在这一阶段调整期社会与人的样子。电影中的“上海”——这个工业的城市,自然要比农村状况好得多。我看到工人新村,看到肉类加工厂中的建筑,看到宣传画……

更重要的,看到人们朝气蓬勃,社会主义体育的概念深植年青一代的心,并逐步影响到长辈们(从小李到老李)。

唉,电影在几年后被批为“毒草”,片中演员也有因此而丧命者。悲乎。

工人新村——一个阶段的上海城市建筑

蒙太奇处理

工厂内景

宣传画!

苏州河?

 5 ) 温暖

大李小李和老李,故事非常的简单,但是充满了意趣。对于我而言,是一部温暖的作品。

镜头的运用非常的优美。演员的表演即是生活化的,平易近人,也是戏剧化的,具有美感。

大李在新华书店学广播体操,是有温度的。两个认真的人,一个有功夫搭理顾客的售货员。

大李和小李耳语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小李一个简单的动作,我们知道了——哦,是画报。

江湾体育场瑰丽的云霞,大李和五个虎子坐在看台构成的斜线,是我印象最深刻的镜头。

这部电影的笑容是有感染力的。

 6 ) 56年前的喜剧片,让你笑出的都是格调

如果不是1962年国内政治环境放宽了,谢晋的电影序列可能会缺少一部极为独特的影片。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诞生于1962年的《大李小李和老李》都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十七年时期的电影成就。

它不仅在内容上没有那种纯粹脸谱式的人物,而且形式上,也不是什么“三突出”,“两对立”,甚至不存在什么正邪对立,每一个人都在按部就班的生活,他们只是在某个时刻碰到什么稀罕事,从而转变了固有观念。这是真正的家长里短,生活小品。

从一个沪上的普通家庭切入,一家七口人,一对夫妻和他们的五个儿子,在收衣服摆碗筷中展开了茶米油盐的生活。一家之主大李本是猪肉加工厂的员工,他勤勤恳恳,除了家人和工作,他没有其他的兴趣爱好。

而在加工厂中却有一帮爱好体育锻炼的积极分子,尤其是以厂长的儿子小李为代表。不过事与愿违,厂长老李却对体育锻炼相当反对。他自认为工人们如果花费时间在体育锻炼上,那么加工厂的工作便会被耽误。

于是父子两人之间的对抗转移到了本没有立场的大李身上。

老李支持大李当体育主席,毕竟,让一个对体育没兴趣的人当主席总比让热忱的人当要好;而小李也同样支持,他觉得让大李当主席总比父亲的反对要强。

这种各自“心怀鬼胎”的安排,颇为谐趣,而老李的如意算盘也在大李面前败下阵来。从教工人们一起做早操,到鼓励妻子学习自行车,再到让工友们一起去运动会看各种体育比赛,大李从一个对体育毫不感冒的工人,到带领着大家成为践行体育理念的号召者。

更为重要的是,他将原先极力反对体育运动的老李都带到了打太极拳的路上。谢晋用一个颇为“中间”的人物宣扬了体育的力量。

如果将这个故事放到当下的电影市场来看,《大李小李和老李》只是一部体育推广片,并没有太多的价值,然而它却在电影形式上不拘一格,而影像中又充满时代意义。

于是当这部六十年代的国产片,在修复之后被上海电影节隆重展出,甚至作为谢晋专题中最有观看价值的电影,便不足为奇了。

在《大李小李和老李》中,大李等人居住的浦江新村尽管有着公社化运动时期的某些特点,然而这种政治所造成的民居环境,并不能掩盖老上海的特色。

看过周星驰《功夫》的观众都知道片中的九龙城寨,这个地方虽然有着“藏污纳垢、鱼龙混杂”的恶名,然而其中却自有一方天地。它既有食物和水源的保障,也有理发店、小餐馆和服装店等便民服务设施,而香港的九龙城寨,其实就是照搬了三四十年代老上海的建筑风格,因此香港和上海常有“双子城”之称

在《大李小李和老李》一片中,浦江新村连同猪肉加工厂一起,形成了一个封闭自足的生活环境,不管是育儿、还是文化消费,大李和他的妻子都能得到满足,这其实就是社会主义化之后的九龙城寨。

影片为了将这种共生关系反映出来,在开始的时候,便用了一个升降镜头将大李一家下楼梯的景观收纳进去,用带伞的情节将其他的住户一一展现。

这种卓越的形式感在六十年代的中国连想都不敢想,因为那时候的角色必定是作为某种政治立场而出现,必然会以宣扬某种政治信条而登场,必须是显示某种政治动机而入幕。

而在《大李小李和老李》中下楼梯的这段长镜头里,角色只是一段喜剧场景中的符号,建筑才是真正要表现的主体。这种前卫的影像触感,在1967年雅克·塔蒂拍摄的《玩乐时间》中,我们才看到这种有趣的表现方式。

这个楼梯镜头不是孤立的,影片中多处地方都有这种符号感所带来的喜剧味道。

比如在小李为了感化父亲老李投入体育锻炼,他不惜去书店买了二十多张体育宣传海报,把家里贴的到处都是。所以当老李进门之后,开始被家中接二连三的海报弄的很是恼火,镜头此处在狭小的空间中,给老李惊慌的脸和满是笑盈的海报人物进行正反打地特写。

谢晋继续用有力的画面符号造成情绪反差,让喜剧效果跃然幕上。

而在所有的符号中,恰如老李惊慌失措的脸庞一样,《大李小李和老李》中每个角色的面孔和身体都是最有表意效果的符号。

在影片中,谢晋也经常给大李等人的面孔做特写捕捉,让他们瞬间的情绪在银幕中占据最大的空间。有趣地是,这些演员的表演也相当“夸张”,他们往往会在欢乐的时候,失去连贯性,欢乐或惊悚的嘴角不再蔓延开来,而是会静止在某个表情的中间。

这种异样的表演方式乍一看会被认为是呆板,但是从整部电影的喜剧效果来说,却恰如其分。

原因或许在于影片的故事题材和演员出身有关。谢晋在《大李小李和老李》中无疑是想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一群人通过各种诙谐的手段将一小簇对体育不感兴趣的人送入体育的怀抱。

但是这个有关体育意识推广的电影,却发生在上海的民间,它要讲述的是一个有关上海的故事,这对于上海电影制片厂的带头人谢晋来说或许具有某种身份意义。

所以在演员的选择上,谢晋找了一帮上海老派的滑稽戏演员,比如饰演老李的范哈哈,饰演大力士的关宏达。这些自带夸张面孔的演员,往往因为他们沪上喜剧的风格和谢晋的符号化表达产生反应后,整部电影便在一种本土/先锋、通俗/小众的特质效果中引人注目。

这其实和很多人偏爱的各种cult片非常类似,cult片往往借助一些非常规的题材,比如罗梅罗的《活死人黎明》;或者非常规的表现形式,比如昆汀的《落水狗》。它们就是在这种特质性的结合中调和出别样的魅力。而《大李小李和老李》的特质无疑在于多种因素的混合。

一个诞生于六十年代中国的喜剧电影,这首先便会让观众产生猎奇的兴奋。而不管是片头饶有趣味的动画片段,亦或是片中对于人物情绪使用感叹号和问号的字幕效果,或者是画面之间过场的特效处理,都是活泼而新颖的。

然而最为有意思的地方还是在于上海的本土特性,这也正是为什么此次上海电影节上映的版本中为其重新用上海话配音的缘故。

能在谢晋这位第三代导演旗手中看到这样一部别致的作品,就和在鲁迅的文集中看到《野草》一样让人惊讶。

本文首发“巴塞电影”

 短评

镜头、剪辑、表演、叙事,无不达到精良水准,细节处处彰显解放初期上海不落俗套的雅致;看这样的片,觉得生活真美好。

5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1962年原班人马原始沪语音轨版

9分钟前
  • 妖灵妖
  • 力荐

@ BTV卡酷 今年某地的高考作文题真的不是取材这里咩。。。看到被关冷库就想到了 囧 好吧 我的关注点很奇怪

10分钟前
  • 见习兔
  • 推荐

胶片放映,谢晋难得的喜剧片,沪语版,有些句子没听明白。@资料馆

13分钟前
  • ZHANGWANHE
  • 推荐

晚清十大武林高手之一,与黄飞鸿、霍元甲齐名的“千斤神力王”王子平,受谢晋之邀,欣然出镜,于此片中客串一位太极拳老师。据十大高手生平事迹改编的电影,多不胜数。能一睹真人风采的,唯此一部,虽然只是区区几个镜头而已。

14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在老电影里把propaganda融合的最妙的一部喜剧。笑死人了

17分钟前
  • 鹿桥春·韓蕊陽
  • 力荐

这种从精神到体魄的强调有渡荒的原因,但依然可以窥见某种独有的气象,以体育锻炼为引展现了从国企到乡村的方方面面。

22分钟前
  • xīn
  • 推荐

好怀念那个时代国人那种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感觉。这让我不禁想,如果没有后来的那件事情发生,现在的中国该会有多好。这部电影现在看来可能有点俗套,但是它记录下了当时的人的生活方式和环境,这些是非常珍贵的。

23分钟前
  • 灰色堡垒
  • 推荐

哈哈太有趣了!妙趣横生,诙谐滑稽,这格调当真令人朝气蓬勃,这配乐加分不少。当年的浦江新村是现在的浦江镇吧,当时的民风那么淳朴,当时的条件真的不好反倒是充满活力充满朝气充满了希望。7.6

27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跟谢晋比,冯小刚就是说相声的。关宏达这样的角儿如今哪儿找去啊?谢晋那就是好莱坞传人。

29分钟前
  • Mr. Three
  • 力荐

我就记得那个甩辫子了 哈哈哈哈

30分钟前
  • 男娼起义
  • 还行

好玩儿

31分钟前
  • llxx8023
  • 力荐

CCTV6时代,爸妈津津乐道的喜剧。/// 20180809@小西天2厅2排 时隔二十年在帝都和小李(妹妹)重看,老版沪语无字幕+画面修复。除去扮演大力士的关宏达或因东北人故会冒出几句普通话,都是非常道地舒服的老话,一“笃定”一连词“么”均色艺(当然受官宣题材限制,口白并没有特别活泼)。今天回头看这片,仍是十七年时期不可多得的喜剧成就——移风易俗如春风化雨,集体主义弊端也藏头去尾鼓励多元取向。片头片尾动画部分上美厂烹小鲜游刃有余,上滑则贡献了一批“流量明星”,回来查各位主创下落真是悲从中来(大李死于文革后批判四人帮发言,大力士文革初期跳楼自尽,理发师文彬彬死于文革,体操姑娘尤嘉文革后移居香港)。

32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在电影学院蹭课看的。。

35分钟前
  • ==
  • 推荐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36分钟前
  • 陈低调
  • 力荐

原来以前我的发型跟书店营业员姑娘一模一样。。。怪不得那么多老爷爷老太太都喜欢……

39分钟前
  • 未然
  • 推荐

竟然是谢晋的。

40分钟前
  • whyseeimage
  • 力荐

3.5 沪语修复版首映。好看当然是相当好看的,但就是....正能量之上海六十年代风土人情画、正能量之广播体操宣传片、正能量之平实有趣庶民剧。总结起来,就是一出“社会主义喜剧”吧。电影出生的时间节点值得琢磨——1962,这种多灾多难之年,在电影里却也全是“正确”、没有“错误”。就连不想做两节广播操、不想跟上运动潮,都是不存在的。

42分钟前
  • 徐若风
  • 还行

还算有喜感,希望以后多多分享优秀的国产片

47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那时候人可爱, 嘴一翘就笑。

49分钟前
  • 彩戏师wala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