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武士1954

HD

主演:三船敏郎,志村乔,津岛惠子,岛崎雪子,藤原釜足,加东大介,木村功,千秋实,宫口精二,小杉义男,左卜全,稻叶义男,土屋嘉男,高堂国典,东野英治郎,上田吉二郎,多多良纯,渡边笃,小川虎之助,山形勋,上山草人,清水元,高木新平,大友伸,高原骏雄,稻垣三郎,堺左千夫,千石规子,本间文子,大久保正信,伊藤实,大村千吉,广濑正一,宇野晃司,谷晃,中岛春雄,清水美恵,熊谷卓三,夏木顺平,岩本弘司,堤康久,马野都留子,森今日子,加藤武,仲代达矢,宇津井健,山本廉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1954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七武士1954 剧照 NO.1七武士1954 剧照 NO.2七武士1954 剧照 NO.3七武士1954 剧照 NO.4七武士1954 剧照 NO.5七武士1954 剧照 NO.6七武士1954 剧照 NO.13七武士1954 剧照 NO.14七武士1954 剧照 NO.15七武士1954 剧照 NO.16七武士1954 剧照 NO.17七武士1954 剧照 NO.18七武士1954 剧照 NO.19七武士1954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七武士1954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日本战国时代,一小山村面临着山贼的威胁,为了保护秋天的收成,村中长老决定让去请武士来保护村子安全,但只能拿出的报酬是一天三顿的白米饭。在城里,他们遭到了武士白眼甚至被打。直到勘兵卫(志村乔饰)的出现,他现今已沦为浪人,几经考虑最后答应了。他对农民说至少需要七名武士,于是久藏(宫口精二饰)、胜四郎(木村功饰)、五郎(稻叶义男饰)、七郎(加东大介饰)、平八(千秋实饰)和菊千代(三船敏郎饰)等六人也加入了队伍,七个人肩负保卫村子的任务。  整个防御准备的过程中,武士与农民间发生许多摩擦也闹出不少笑话。而在一次偷袭行动中,有武士为救农民被火枪打死,很快山贼的反扑随之而来,一场恶战即将开始。德雷尔一家第四季双枪男人犬夜叉 完结篇 国语真爱2000极致中国 第二季叔叔是奥黛丽赫本嗨!营业中 第二季虎口拔牙2014间接恋人拜托,快结婚吧!鸡毛爱情打破巴尔比好想做一次第三季现在就告白 第二季全真之路万里走单骑第三季探长薇拉 第一季新男孩2023请输入搜索词:WWW亲密旅行山狗1980食人神之山鬼娃的诅咒最美马拉松琴韵心声通天小子红枪客移民者破裂 LaFracture兽餐3最长一梦我要得太多,你给得太少逍遥鬼侣爱上你的日和月尸体解剖十二怒汉:大审判大汉风之谋士范增保卫胜利果实亚森·罗宾第三季EDA记忆清除公司无眸之杀生态箱无名战士苏珊娜·安德勒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长篇影评

 1 ) 先生。要帮助弱者当英雄么?

本片引起我思考的核心问题是,武士该不该帮村民。

几位武士决定帮助村民的理由都是即兴式的。大帅勘兵卫本身就是乐于助人的热心肠,而且有点无私,这点在他出场的时候便以交代明白(剃了头发去救陌生人家的小孩不求回报)。他本来是犹豫的,他的理性在说服自己不要管这档子闲事,但他感情的那部分侠义心肠却一直在寻找一个出手的借口,在看到村民自己吃稗把米给自己吃的时候,他终于找到了这个借口。

大帅首先上了贼船,那么大帅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又吸引了其他人,这点片中也表达清楚,有名武士直接说欣赏勘兵卫的为人,而胜四郎更是对勘兵卫顶礼膜拜,认其为师,菊千代也是一直追随不离不弃。这里我略有疑惑的是久藏,他是一位孤独寻求武艺巅峰的人,心如止水,这样一个人如果再被勘兵卫的人格魅力所打动就俗了,如果跟着勘兵卫他们去打群架就没有个性了,久藏应该是一位独来独往的大侠,他应该是不合群的,这在他孤身夺枪一段中表现得最好,可惜只是一段。

也许导演是害怕某一角色过分耀眼而夺了其他武士的光彩,因为即便这样的久藏已经帅呆了,再帅一点就成男一号了,如果这样说来还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也是群戏的一个弊端,难以深入刻画某个角色。我们只是记住了七这个数字而已。

回到正题,真正让七位武士去帮助村民的,正义感只是一部分,甚至还不是大部分。他们的最开始的决策,就是即兴式的。

即兴式的开始之后,还有即兴式的继续。

首先是,武士们来到村庄,却没有受到预期的欢迎,他们的英雄主义美梦受到打击,村民们并没有像他们预期的那样出来乞怜和献媚。就连村中的长老也无可奈何。这是武士们第一次打退堂鼓的机会,这时一个关键事件发生了,菊千代佯装报警,村民们在危机的意识下终于肯向武士们卑躬屈膝了,武士暂时获得了满足。

第二次,武士们发现村民杀害落魄武士得到武器盔甲之后,态度发生了180度大转弯,这幕戏是本片价值冲突的关键。村民为了财富杀害了受难的武士,那么武士为什么还要不图回报地帮助受难的村民呢?这是外层的价值冲突,里层的价值冲突是,武士们认识到也许村民并不是弱者,自己之前对弱者同情的优越感荡然无存,之前可怜兮兮的农民形象立刻变形,他们感到自己受到了欺骗,他们感到了屈辱和愤怒,甚至有人扬言杀掉村民。这时,菊千代再次出场了,他把农民们一通指责,指责他们狡猾、自私、胆小,但,造成这些的,都是武士。武士们被再次打动,其实菊千代推论的正确性值得商榷,即便农民的缺点真是武士造成的,那么和这几位落魄武士应该也没有直接关系。事情的关键是,六位武士站到了迫害者的高度,虚荣心再度恢复,不仅可怜了菊千代,同时可怜了村民。这又是一次即兴式的选择。

这之后,武士和村民之间再已没有价值领域的秘密可言,在偷袭盗贼老巢的过程中,一名武士被杀,武士们也成了受害者的一员,他们与村民们有了共同利益,此时武士与村民的关系已经牢不可破。

这期间,武士和村民之间的和谐生活是充满肃杀气氛的本片中的一抹暖色。因为之前的原因,武士们带领村民的练武杀敌,其乐融融,已经顺理成章,无所顾忌,但这里面还有一个隐患,那就是事成之后的回报问题。这一隐患在片尾决战之后爆发。七武士中只剩三人存活,该落魄的仍旧落魄,新添了失去好友的悲伤,而村民们载歌载舞,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即便是胜四郎也没有得到志乃的下一次温存。此时勘兵卫的形象与之前睿智侠义的形象形成鲜明反差,此时的勘兵卫怅然若失、两手空空,充满了无所适从和无可奈何,他们三人甚至有点不知所措,不知该去向何方,村民的世界根本不属于他们,只有在盗贼存在的情况下村民和武士才能其乐融融、形同一家。之前的强者形象、英雄主义此时已经一文不值。

在美式的英雄漫画和电影中,英雄们帮助了弱者自己却一无所获,甚至得到了误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蝙蝠侠和忍者神龟),但我敢保证他们下一次还会出手的。而七武士中余下的三人可能再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就不会再那么痛快地答应了。

 2 ) 《七武士》的故事背景和社会格局

并不是复述故事,借着故事了解一下历史典故和社会格局。

1

黑泽明是世界公认的电影大师,而且是一位高产的大师,经典影片非常之多。50年代有《罗生门》和《七武士》,中期有《战国英豪》、《用心棒》等名片,到80年代又拍了《影子武士》和《乱》等几部史诗片。

黑泽明对我们中国的电影人有很大的影响。比如我们前面说过的一些影片,姜文的《鬼子来了》,在影调风格上就很接近《七武士》。张艺谋的《影》题材和《影子武士》相同,《英雄》在色彩和场面调度上很接近《乱》。陈凯歌在日本被誉为“中国的黑泽明”,前面讲过的《始皇帝暗杀》,在整体风格上接近黑泽明的电影。

有人学了他的形,有人学了他的神,但到目前为止,中国电影界还没有出现一位,像黑泽明那样 神形兼备的大师。

现在比较火爆的游戏《荒野大镖客》,它的同名电影 也是改编自黑泽明的电影《用心棒》,日语就是保镖的意思。赛尔乔·莱昂内的镖客系列和往事系列,我前面都说过的。

那么,说黑泽明的电影 最难的就是选择,先说一说《七武士》,这是一部世界电影史上闪闪发光的经典之作。

由于影片年代比较久远,我们不能只局限于讲故事,必须要结合日本的历史和社会制度,才能看懂人物的一些动机和抉择。有些细节就先略过去,后续再专门找一些精彩桥段来分析。

2

故事发生在日本战国年间,约1587年,正是丰臣秀吉上位的是时候。当时呢,日本的内战已经打了一百多年,社会比较混乱,很多土匪山贼。

农民利吉所在的村庄,年年遭受山贼掠夺,他们想聘请武士对抗山贼保护村庄,但又出不起钱财,只能提供一日三餐米饭,所以寄希望于那些没饭吃的贫穷浪人。

这里呢 就要稍微了解一下当时日本的社会制度。日本的制度是从中国学习的,最上层是天皇和达官贵人,主要的阶层也是“士农工商”,最下层还有贱民。但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中国的“士”多是文官,日本的“士”指的是侍者,就是保护某人的武士。

武士虽然也是贵族,但他们没有田产,只能靠俸禄生活,如果保护的城主被杀,或者自己被开除,就只能成为浪人。浪人要么重新找到一个主人,要么当保镖赚钱,就是“用心棒”,再不就是落草为寇,影片中村民要对付的山贼头目,肯定是曾经的武士。

利吉他们想找浪人帮他们对付山贼,但又没钱,当然是不会有人轻易为他们卖命。四个农民在城镇里游荡了几天,一无所获,正在争吵要不要放弃,却亲眼目睹了一个离奇事件。

有个强盗劫持了一个几岁的孩子,躲在谷仓里不出来,众人都不知道怎么办,请求路过的武士勘兵卫救救孩子,勘兵卫问明情况后答应了。

随后借了一个和尚的破袈裟,又让和尚帮他剃了头发,自己伪装成和尚给强盗送饭团,趁其不备冲进去杀了强盗,救出了小孩。

闯荡江湖的富家公子哥胜四郎,钦佩勘兵卫身手不凡又足智多谋,一心想要拜师学艺,一路尾随勘兵卫。

利吉也看到了希望,赶紧的跑上去跪求勘兵卫。面对这样一个不要可能完成的任务,勘兵卫显得很无奈,再三推辞,当听到几个流浪汉说,这帮农民为了找武士打山贼,自己只吃会得夜盲症的稗子,顿时起了恻隐之心,就答应了。

以勘兵卫的估算,最少需要七名武士,组织训练村民才能和山贼一战。然后和胜四郎一起招募几天,先后有4名武士加入。

五郎兵卫敬重勘兵卫的为人,曾经是勘兵卫部下的七郎次,只会砍柴剑法的平八,还有武功卓杰的久藏。

可能会有人奇怪,城里怎么有那么多没饭吃的浪人?前面说过内战持续一百多年了,参考一下中国的春秋时期,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有一百四十多个,但到了战国末年,我们都知道,只剩下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其他的全都被兼并消灭了。日本的“战国”这个叫法,就是借鉴了中国的“战国”年代,社会形势是差不多的,因为有很多小藩镇灭亡,所以浪人也就多了。

几个流浪汉举荐一名喝醉酒的武士,勘兵卫发现这个人之前见过,怀疑他并非武士,这家伙居然拿出随身家谱,勘兵卫看过之后大笑,按家谱的记录,他说的这个叫菊千代的人应该只有13岁,证明他不识字,不可能是武士。

日本武士阶层虽然不富有,但都是贵族精英,从小习武的同时,文化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书法,绘画,茶道,棋艺等等。注意影片里面,勘兵卫、胜四郎、菊千代这些名字,都是不带姓氏的一个临时名字,只有贵族才能拥有姓氏,武士在建功立业后,会由天皇或者上级赐姓,比如丰臣秀吉原名叫羽柴秀吉,天皇赐姓丰臣。

农民是庶人,是没有姓氏的,这种情况直到三百年后的明治维新,消除了等级制,农民才有姓氏,所以日本后来出现很多奇奇怪怪的姓,都是自己瞎编的。

3

勘兵卫没时间招募第七个武士了,然后就带着5个武士跟随农民回村,这里面胜四郎和平八还没什么战斗力。菊千代却一直尾随,赶都赶不走,众人渐渐也就接受了这第七个冒牌武士。

回村之后,没有想象中的热烈欢迎,相反一个村民都看不到。村民什么都怕,怕山贼也怕武士。菊千代偷偷的敲响了预警的梆子,全村人都惊慌失措的跑出来。

农民为什么怕武士呢?农民虽然有田产,但他们是庶民,按照日本的法律,武士有权利杀死对他们不敬的庶民,而且还不用负责。也就是说基本没什么能约束武士手中的刀,只看他有没有一颗仁慈的心。在武士来之前,农民万造还强行剪掉了女儿志乃的头发,假扮成男人,为的就是躲避武士调戏。

所以请武士来保护农民,正是这部电影的奇特之处,要知道这和中国的侠士锄强扶弱,有本质的区别。所谓武士道精神的核心,是用生命去保护值得保护的人,他们或许从来没有想过,去保护低人一等的农民,又或许只是愤怒于,高贵的武士竟然沦落为山贼强盗。

这个村子虽然不大,但四通八达,背后靠山,骑兵可以从山上冲下来,面前是麦田,有一条小溪从旁边流过。

勘兵卫的守城策略是,收割麦子后马上放水,将旱地变成水田,就可以阻隔最开阔的南方,骑兵没办法突击;西边设立路障,东边的石桥拆掉,也设立路障,唯独留下北面的入口。死守是守不住的,留下一个缺口诱敌深入,然后分割击杀,他坚信“好城必有一缺”。

战场这么分散,只靠七个人当然是守不住,只有组织训练村民。短时间内想要把一帮种田的农民训练成士兵,确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且还缺少武器。

油嘴滑舌的菊千代竟然从村民嘴里套出话来,他们其实收藏了很多武器装备,全都是打仗的时候,杀死落荒武士抢下来的。几个武士悲愤交加,久藏甚至想杀掉这个村的所有人,他们这几个,其实都曾经打过败仗,成为落荒武士,那种凄凉是刻骨铭心的。

菊千代跳起来讲了一番道理,说农民其实什么都有,他们最狡猾,最自私,但这一切是谁造成的?就是贵族和武士,连连的战争,政府要多收税,山贼要抢夺,流浪武士也是威胁。勘兵卫这才明白,菊千代可能是农民出生。

而胜四郎另有奇遇,他小子一个人游山玩水采野花,无意中碰到了装扮成男人的志乃。胜四郎想显示一下他作为武士的权威,追上去要抓志乃参加训练,好不容易抓到了摁在地上摩擦,却感觉抓到一团软肉,胜四郎才发现这是个女人,没见过世面的小子竟然吓傻了,这就产生了一段奇妙的爱情。

一切本来紧张有序的部署,但是有农民听说,必须放弃石桥外面的几间屋子,这是个“舍小家为大家”的抉择,住在那几家的农民当然的不干,勘兵卫第一次显示了作为指挥官的严厉,拔出佩刀,谁敢擅离职守,就砍了谁,总算是压下来了。

随后一切顺利,武士和农民相处融洽。麦子也收完了,山贼却迟迟没有露面。

4

无聊之余,志乃和胜四郎的爱情有点小进展,志乃拉着胜四郎幽会,各种撩,都躺成大字了,这小子居然不敢上,然后被志乃骂成了狗。

这里要知道,日本古代的法律,武士和农民是不可以结婚的。胜四郎不敢上就说明他还有点良心,事情办了没法负责。志乃就很单纯,与其被山贼凌辱,不如便宜了帅哥。

正尴尬的时候,胜四郎发现了山贼的踪迹。

三个强盗来打探消息,估计是想看看麦子收割完了没有。他们也发现了武士,想要逃回去报信。勘兵卫知道不能放活口回去报信,就派了久藏和菊千代去拦截。久藏显露出高超的武艺,秒杀两个山贼犹如闲庭信步,另一个被菊千代活捉,趴在草丛里观战的胜四郎,吓得花枝乱颤。

被抓的山贼什么都招供了,勘兵卫却无法阻拦愤怒的村民杀死俘虏,毕竟恨之入骨。

勘兵卫从俘虏那里得知了一些信息,那么肯定要派人打探一下虚实。利吉做向导,久藏、平八和菊千代连夜骑马,赶往山贼大营刺探。

菊千代吩咐利吉放了把火,被一个女人发现了,但这个女人竟然没有预警,反而露出一脸诡异的笑容,任由火势蔓延。随后屋里的山贼惊慌失措往外跑,久藏乘机砍杀了几个。利吉看到那个女人之后,拼命的跑过去想救她出来,那女人反而转生投入火海自杀了,利吉在大火面前哀嚎,平八跑过去拉利吉,被山贼的火枪打中牺牲。原来那个女人就是利吉的老婆,被山贼霸占多时。

山贼为什么会有火枪呢?当时是1578年,葡萄牙人1543年就把滑膛枪传到了日本。其实说起来中国宋朝就有了火枪,明朝火器非常发达,郑和下西洋是当时全世界最强的海军舰队,清朝康熙皇帝打俄罗斯还用过红衣大炮,火枪队一直是有的,只是到了乾隆皇帝之后,竟然慢慢的失传了,有点不可思议,清朝的衰败就是从乾隆皇帝开始的。

真正的战斗还没有打响,七武士就牺牲了一个,众村民跪倒山坡为平八送葬。郁闷的菊千代跑回村子,在屋顶上竖起了平八亲手缝制的战旗,旌旗招展迎风猎猎。

这时候山贼骑兵倾巢出动,全都杀过来了,菊千代正愁怨气没地方撒,兴奋得跳起来。

勘兵卫坐镇村子中间指挥,胜四郎当传令兵,其他各人把守三方路口,山贼在几次试探之后,全都损兵折将退走了。

晚上又组织了一波偷袭,仍然是丢下几具尸体无功而返。最后山贼发现只有北面可以冲进村子,就一条心进攻北面,这就正中了勘兵卫的计谋。

对于防守一方来说,最大的威胁就是敌方的三台火枪,不知道藏在哪里,什么时候会响。久藏趁天黑一个人进了山,到天亮才回来,手里拿着一把火枪,就说了一句话“杀了两个”。胜四郎看着久藏的眼神,弯得不行了,感觉比起美女志乃,这小子更爱的是久藏。

菊千代就是那种不服输的人,看胜四郎如此的崇拜久藏,他大白天的竟然丢下阵地潜入山里,也抢了一台火枪。但也激怒了山贼,来了一波猛烈的进攻,防守非常吃力。混战中五郎兵卫中火枪牺牲,七武士还剩五人,菊千代坐在武士墓前悲伤不已。

勘兵卫计算出对方还剩13人,鏖战两天,粮食已经吃完了,天一亮必然会全力进攻过来,那将是最后的决战,就吩咐每个岗位留两人放哨,其他人休息。

而村民竟然拿出了酒肉,果然被菊千代说中,农民是最狡猾的,不到这生死关头,那藏着的好东西绝不会拿出来分享。

刚刚有点空闲,志乃乘着熊熊的篝火,再次勾走了胜四郎的魂魄,成功将他拉直了,两人就在茅草屋把事情给办了。直到万造喊着找女儿,志乃才面带娇羞的慢慢走出来,万造气急了,追着女儿一顿暴打。勘兵卫听说是武士玷污了女人清白,开始也是大怒,知道是胜四郎干的,竟然有点不知如何是好,这悲剧的爱情是注定没有结果的。

第二天决战,大雨不断,勘兵卫依然按照前一天既定的策略防守,眼看胜利在望,山贼头目偷偷的潜入村子,躲在茅屋里用火枪打死了久藏,菊千代气急了,直接冲上去,也中了一枪,凭着一口气砍死了头目才倒地死去。

这一仗打下来,40大盗全军覆没,七武士牺牲4人。活下来的农民,兴高采烈地唱着歌种水稻。勘兵卫、七郎次和胜四郎正准备离开,竟然连个送行的都没有。胜四郎深情的看着小情人志乃,久久不愿离去。

站在武士墓的山下,勘兵卫感叹,这次又打了败仗,七郎次表示不解,勘兵卫说,胜利的是那些农民。

5

《七武士》是65年前的电影,现在看起来依然是非常吸引人。它开创一个电影叙事的类别,聚齐一帮人完成某个任务的群戏模式,就是从这部电影开始的。好莱坞曾多次翻拍《七武士》,最为有名的是1960年的《豪勇七蛟龙》,也有翻译为《七侠荡寇志》,香港也曾翻拍过,由郑少秋主演的《忠义群英》,还包括很多后世的模仿之作,但没有哪一部群体英雄电影,能与这部《七武士》比肩。

中国也就姜文的《鬼子来了》,在影像风格和人性的内涵层面比较接近,但却没有这部电影复杂的故事和众多人物塑造,也没有如此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即使是视听语言,隔了60年也依然是无人超越。

我们先不去分析视听语言,先把叙事理清楚。

影片长达三个半小时,看起来一点都不累,当然就是叙事的技巧。从农民寻找武士,到每个武士的出场设计,以及后面的组织战斗,每隔几分钟都有令人深思的苦楚,也时不时来一个意想不到的幽默,整个故事悲喜交加层层推进,节奏控制非常的舒服。

菊千代这个人物,是整部影片的灵魂,我们说《七武士》,就是“第七个武士”也说得过去。而他的身世一直就是个迷,从最开始无故跟随勘兵卫,到拿出假的家谱证明身份,就是说他想成为一名武士,但实际他是个农民。

在古代日本,社会阶层是牢不可破的壁垒,富有的商人想要让儿子提升阶层,可行的办法就是入赘,到没有儿子的武士家庭做女婿,但必须改用武士家的姓氏。而菊千代这种冒充武士的行为实际是违法的。

影片到后来,有农民舍不得离开自己的屋子被杀,菊千代奋不顾身的救下了母亲怀中的婴儿,坐在小溪里痛哭,说这个孩子就和他身世一样,这才搞清楚菊千代真正的身份,其实就是个流浪的农民孤儿,连自己的名字都不知道。这条线埋得很远,让人物充满神秘感。而菊千代其实就处于两个阶层中间,他最了解农民,却不愿承认自己是个农民,一心想证明自己有做武士的能力。

菊千代从推进剧情到提供笑点这两个方面,都是最为重要的一个人物。他最后的牺牲看起来是主创的刻意为之,这么个人物,处在两大阶层的矛盾中心,既可笑又可悲,但作为武士帮助农民对抗山贼而牺牲,让人物的灵魂获得了升华。

影片在揭示武士阶层悲剧性的同时,对于武士道精神也给予了崇高的敬意。需要注意的是,“武士道”这个词是在这之后才被正式采用,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德川家康上位,实行了更加严酷的等级制度,对于武士阶层的禁锢也更加严厉。

菊千代的扮演者三船敏郎,和黑泽明可谓天作之合,早期黑泽明的电影几乎全都是三船敏郎主演,人称“国际的黑泽,世界的三船”。

利吉当然是农民的代表,相比其他农民,他是最坚定的反抗山贼的一个,一直就没有讲明是为什么,经常的又给一些不可理喻的反常情绪,让人疑惑,肯定是另有隐情,一直到偷袭山贼营寨,利吉的老婆出现,才明白这是“夺妻之恨”。

这个剧本里面其实还杂糅了很多日本民间故事,比如武功高强的久藏,就参考了传奇武士宫本武藏,可能还有些东西我们外国人很难体会了。

前面说故事的时候,已经顺带着说了一些社会制度和历史典故,资料来源推荐一本书《菊与刀》,这本书是二战快结束的时候,美国学者研究日本国情民情的调查报告,菊花是日本皇家的标志,刀代表的是武士阶层。

美国人在二战时对于日本是完全陌生的,他们决定向广岛和长崎投放原子弹之前,进行了大量的社会调查,最终决定保留天皇,赌日本人会投降。事实证明美国学者们把日本的国民性给研究透彻了,战争的胜利,绝不是简单粗暴的武力征服,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当年日本夸下海口,三个月拿下全中国,只是小看了中国的国土面积,和中华民族的反抗意识,后来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但正面抵抗的国民党军队是真的被他们研究透了。

6

那么《七武士》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将日本那个充满矛盾的社会格局,和武士阶层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剖析得非常之透彻。

武士的悲剧来自什么呢?从根本上还是意识形态。日本学习了中国的儒家文化和社会制度,主要的宗教也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佛教,但他们却抛弃了最为重要的东西。

我们说中国古代是以“忠孝仁义”治国,这东西现在看起来是有局限性,但在古代却是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日本只学了“忠孝”,却抛弃了更为重要的“仁义”。

我们中国讲忠孝,但上层对下层却要行仁义。如果一个皇帝昏庸无道不行仁政,老百姓必然揭竿而起;父母家长如果罪大恶极,儿子也可以大义灭亲。

日本底层人对天皇尽忠,对父母长辈尽孝,而身为高层的却没有任何约束,就导致了上层的骄横跋扈和下层的无脑服从。天皇从诞生开始就没有垮过台,在日本人的心中,天皇是天上的神,不承担任何人间的罪过。即使是家长也拥有不可抗拒的权威,上级对下级也是如此,这就形成一个非常变态压抑的政治环境,日本历来是自杀率非常高的一个国家。

武士阶层说起来是贵族,但生来就是达官贵族的奴才,而且还必须一辈子尽忠尽孝,即使有任何的不满,只有剖腹自杀这一条道。但武士又是贵族,有对平民用刀的权利,这又让他们无所顾忌,也养成了一种傲娇的性格。同时,文化的学习又让他们知书达理,礼貌有加。七个武士除了菊千代这个冒牌货不拘一格,其他人在言谈举止上都非常的收敛。

武士尚且如此,农民就更加的悲催,在战国时期,农民的赋税是所有田地收入的40%到80%,每个地方不同,各个藩镇有自己的政策,如果还有山贼掠夺,那就灭顶之灾。他们也自然的养成了一种狡猾市侩的性格,看起来柔弱,但杀死落荒武士抢武器却一点都不手软。而这帮看起来柔弱的农民,在300多年后几乎全都是侵略中国的帮凶。

日本是一个处在太平洋地震带上的岛国,北部山区终年积雪,适合耕种的土地非常少,物产极为匮乏,后来明治维新的改革取得巨大成功,他们看到周围的国家,全都是待宰的羔羊。正是那种残酷的生存环境,造就了日本人的贪婪和凶残。

壹戈为什么花这么大的篇幅去研究日本的社会制度,作为中国人要清楚的知道,日本在过去、现在、到将来,永远会是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敌人,要特别的警惕这帮不仁不义的白眼狼,那种贪婪和凶残是写在基因里的。有一部分军国主义者,从来不承认自己的侵略罪行,不是因为狡猾,而是他们从来就没觉得侵略有什么不对,“凭本事打下来的,道什么歉”,这就叫强盗逻辑。

想想1954年的日本,距离二战无条件投降才不到十年,明明是一个炸得什么都不剩的稀烂岛国,他们就能拍出引领全世界的优秀电影,至今无人超越,不觉得可怕吗?日本在工业、农业、文化艺术等很多方面,全都是领先于中国的,事实摆在那里,不服还不行。

《七武士》黑泽明_哔哩哔哩 (゜-゜)つロ 干杯~-bilibili

 3 ) 获胜的,不是武士

(一)七武士——他们的将来就是没有将来

如同七武士的领袖勘兵卫所说,他们帮助农民对抗山贼,没有任何名利。当然更不是为了“期间吃饭管饱”。除了菊千代这个冒牌武士是因为他是农民的儿子参与战斗以外,其他人只是单纯为了对武士道的信仰以及对农民的同情。他们用生命捍卫着武士刀的荣誉,在电影表现的年代里,他们是正在趋于没落的一群人,他们是武士道最后理想的坚持者。

勘兵卫对胜四郎说:“年轻的时候我也和你一样,你想锻炼武艺,然后上阵打仗,最后成为一城一地的领主,可是就这么想着想着,你的头发也就白了。父母亲已经不在了,自己也没有块可供长眠的土地。”

这就是武士后来的命运。这就是每一个没有理想的时代,给与理想主义者最大的嘲讽。

在电影里那个时代,武士道正在逐渐被人遗忘,有的武士连饭都未必能吃上。在火枪逐渐取代武士刀的时候,冷兵器时代流传下来高傲而孤独的理想,已经显得过时,而他们依然在无谓地坚持着。他们像风一样离开了生养他们的土地和农民,而去追寻天下大义,显得如此飘逸,却又如此飘渺。

时代无情地抛弃他们,他们也在以节气和理想背离时代。

所以,为什么农民不要自己的女儿志乃和武士胜四郎在一起?因为,武士没有未来。他们选择了做武士,就等于选择了这个没有未来的未来。

(二)农民——他们的眼前就只有眼前

电影中农民儿子出身的“武士”菊千代这样说到:

世上没有比农民更坏的家伙了,他们会说自己没有米,没有麦子,一口咬定,什么也没有,可是他们就有,什么都有!……一本正经的面孔,一个劲地低头行礼,可是净撒谎!哪里有打仗,他们马上做竹扎枪,准备捅死打败仗的武士们……他们吝啬而且狡猾,又是软骨头,心眼坏,愚蠢,残忍。

这就是“人民大众”。

看见武士不屑,警报一响马上就“武士大人快救救我们吧”。听见山贼就发抖,而武士们捉回一个山贼以后,马上围上去对其殴打甚至杀死——这是不是很像我们现实生活中,警察追小偷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帮忙拦截,而捉住小偷以后,马上每个人上去踩一脚?

第一个死去的武士是被他们要保护的农民间接害死的,这简直就是对“人民的英雄往往死于人民手中”的日本电影版诠释。

而菊千代同样说了:是谁把他们变得如此小气无能的?是武士。……你说老百姓该做什么好啊,他们有什么办法?

一个时代如果产生了许多可悲而可鄙的人,那么这个时代也是可悲而可鄙的。

最后山贼全部被杀光了,农民们在田里唱歌跳舞,欢庆着属于“他们的”胜利。完全忘记了站在远方的三个幸存的武士,以及四把插在新坟上的武士刀。而农民的姑娘,也不再对年轻的武士眉来眼去。

他们胜利了,他们又恢复了以前的生活——甚至更加幸福了。他们不再需要武士。

可是,以后如果再有山贼呢?

(三)风雨,火枪——他们打败了武士

这部影片一个象征是风。“武士啊……就象风一样,不过是从这大地上吹拂漫卷,一扫而过……大地,是永远不动的……那些农民始终和大地在一起,永远活下去!”

他们只是吹过,他们把旗帜和沙尘扬起。只是过后,再也没人记得。

风和雨出现在电影里许多地方,也代表着宿命的不可抗拒、时代变迁的不可逆转。

另一个象征是火枪。四个武士都是死于火枪之下。在几百米开外就能杀人的热兵器面前,刀剑已经远远地被时代所抛在了后面,即使是武士们自己,也不得不去抢夺敌人的火枪为己所用。

火枪是时代前进的标志。在蛮横霸道,百步穿杨如轻而易举的火枪面前,唯美古典的武士道显得如此脆弱。在时代令高贵的古典英雄主义消亡的时候,任何人都无法停止历史的车轮。想要坚持的七个武士,有四个已经被历史和宿命的车轮无情地碾过。剩下三个,看着他们保护的农民恢复了日常的生活,自己却不再被记起,说道:
“我们终于又活了下来。”

那么下次呢?

影片的最后,勘兵卫说:“胜利的,不是我们,而是农民。”

是的,在任何时候,武士和英雄们,都不会是胜利者。

打败七个武士的,不是山贼,不是农民,也不是火枪。而是无奈的时代和宿命。

 4 ) 第十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观本片实录

  缘起

  最近工作非常繁忙,以这样的精神体力状态看电影不是忙里偷闲,简直是忙里抢闲,不过所谓火热中一点冰凉,拜上海电影节和一票热爱电影的上海电影同好所赐,我终于和黑泽明在大银幕上相逢了。我是几乎不看新闻的人,想想看着偶尔看到的什么电影节参赛片,注定是要擦肩而过的,虽说也没有什么,毕竟能够和自己喜欢的东西邂逅是多么美丽的事情。

  在观影前几天,我鉴于自己非常疲劳的精神体力,做了如此揣测:

  众鱼贯而入

  **:会是胶片版吗,还是录像带呢,这么多人一起看电视吗

  **:会有那么多人吗

  **:电影终于开始了

  ...............................

  ***:请这位同志醒醒,我们要下班了,电影结束了

  **:啊,(最悲惨的都想不起来是在电影的那个部分睡着的)

  **:无力站起,退场

  不知道看《七武士》最后是否会变成这样,如果是也不奇怪,想起有个德国人说去图书馆看书不如去那里睡觉舒服,我想大不了这样自慰。当晚我打了一个哈欠,睡意全无。

  当晚走出走出电影院的刹那,我抬头望天,无星无月,先想到的是我的阴历生日过去了,1954的电影,整整比我年长二十岁。

  软硬件

  电影开幕前的盗版宣传片感觉渲染过分,因为盗版和盗人子女直至母亲横死这样的冲突还不至于如此激烈,无论事实如何,如果告诉你几块钱的消费就是在杀人越货,那真是窃钩窃国之叹。另外一支广告是个会眨眼的狮子感觉就非常不错。据说是marketing公司的广告(http://www.publicis-dialog.com.cn/ ),好在一个神秘,特别那个时候是20:42分,诧异难道提早放映,那个时候电影院内还只有一半多一点的上座(最后可以说八成)。

  电影二厅的座位还是比较宽敞的,我坐八排一座,感觉非常舒适,算是前后半截座位后半场的第二排,省得那些冒着腰的屁股就在鼻子底下。看见焦晃也是第七排(该离十八不远),非常年轻,第九排的一个大姑娘大喊:焦桑。话剧皇帝显得比电视上精神许多。散场的时候发觉卢燕坐第七排最右面第二个,我是20:30入场,电影20:45准时开场,24:04左右结束,集体鼓掌。

  迟到的人很多(相对应就比较满座),最离谱的是我身边有个女孩迟到,我厌烦地扫了一眼。银幕上的仲代达矢大概已经走了0.5秒,我几乎可以听见自己颈骨转动的声音,简直惊魂甫定地看完余下的2.5秒。一直到勘兵卫进草屋抓贼,还是有人进场,到24:00开始很多观众退场途中听到明显的手机铃声两次,没有发觉有人摄像(至少没有明目张胆),很奇怪难道左边的安全门是假的吗,一次次看见有人猫着腰走过银幕走向右侧接电话……我真想说:你为什么不“冠切云之崔嵬”呢?这样我们会在大银幕上看到多么吊诡的投影?后排的几个女的一直窃窃私语,特别看见武士们露出的屁股兴奋得叽叽喳喳……

  电影本身

  电影开始后,看见了黑泽 明,早阪文雄,我挺直了背,用力把头发向后捋过去,我毫不迟疑地期待有东西上身,有东西复活。

  字幕

  字幕部分有些小问题,譬如勘兵卫对胜四郎说“拿你没有办法”变成了“你没有办法”

  其他我觉得问题比较大的:

  老爹:头都要没有了还担心胡子的事情。 电影节:这是头和胡子的事情,轻重关系的混乱没有出来,老爹的老于世故就大打折扣,事实上,他等于是农民里的勘兵卫,甚至是武田信玄。

  五郎兵卫:这是很好的战术啊。这个由于平八的对白都是错的,或者至少是走样的,五郎的就显不出幽默:譬如说的是要不要试试看30-40个脑袋,而不是如电影节说的杀山贼,喜剧效果因此大打折扣。

  后面平八介绍自己是 砍柴流,被翻译成了 砍柴派。就像目录,流派这样的词现在早已经混用,还是犯了用中国概念去推演日本概念的翻译毛病。砍柴派显得比较戏谑一体,而砍柴流就有庄严和滑稽的冲突,虽然小节,感觉还是很严重的错误。

  这个错误的严重性仅次于那段最著名的话里“城主”变成了“一城之王”,稍有常识的人会感觉这不是日本电影,变成了西部片,虽然黑泽明在拍此片时候心里的确也有西部风沙的影子。

  “我也像你一样年轻过,磨练自己,拼杀疆场,建立丰功伟业,将来成为城主。但是不知不觉头发已成灰白,而光阴飞逝,双亲与好友,都逐一去世……”

  “我接受的原因,主要还是你的个性吸引了我。也许人生最深的友谊,常常因为偶然的机缘而起吧。”(这个被处理成人生难得一知己,完全是chinese 日语)

  “我们又失败了,那些农民才是胜利者。武士就像风,从大地上漫卷而过,那些农民始终和大地在一起,永远地活下去。”

  这三段的神韵几乎都丧失了,久藏亮相的话也错了不少,整个字幕的毛刺还是比较多的。

  当然那句“山贼一走官府就来参观”还是令人莞尔。


  镜头

  我还是无比陶醉于在大银幕上看这个电影,由于黑泽特别喜欢用特写,大特写,整个银幕便会涨满手,头,脸之类的,那些在评论音轨中反复被颠倒膜拜的镜头也变得无比清晰,这个的确很值得蓝光啊。

  细节
  由于我几乎僵硬地看完了整部电影,我完全沉浸到了黑泽的世界里,或者说是久藏的世界里,特别是他在斩杀三个探子前假寐的时候,手拈野菊,真是令人五体投地,胜四郎近似花痴般的凝视后说:你是了不起的武士。很多人发出讪笑,我置若罔闻,因为此时此刻我也一样觉的,只有膜拜才能让我发泄那种如小孩仰慕英雄时候的那种嗟叹。

  这次重看最注意的是被誉为禅宗小丑的平八。看他缝制战旗,看他理所当然得起身杀敌,我感觉他真是杀过人的那种武士,他是微笑中令人不寒而栗的那种人。

  五郎是二把手和神箭手,七郎次谙熟防御工程,不过他们二人就有点缀的问题,但也是非常精神的一环。

  笑场
  最有魅力的还是三船敏郎,特别是抢夺火枪时对农民的马前倨后恭的松弛令人叹为观止,此时的三船还不是很会演戏,所以我还是觉得这是他最好的作品。

  篇幅分配
  七武士如此漫长,正片20:50-24:00,的确节奏剪切凌厉,但演员的勤恳演绎也是非常重要的,犹如马连良说扶风社不能有一个龙套泄气,都足足的。而且找寻武士和大决战之间的农民和武士融合是比较容易松懈和拖沓的环节,此次重看,原来恰恰是电影沸腾前最重要的一个酝酿过程,黑泽明的神技最令人无比钦服也在这个部分一览无遗。

  音乐
  这次我特别注意了农民的合唱,小号近乎刺耳的嘹亮,男女第一次幽会的伴奏乐器竟然是吉他,除了佩服无话可说。自然不得不提的就是伴随三船出场的滑稽锣鼓。

  记下一些时刻结束这个简报吧:

  平八殁:11点,因利吉故(又是讨厌的农民,呵呵)

  久藏抢火枪两把:11:20

  敌人大举来攻:11:38

  决战:11:53

  成人礼:11:54(其实全篇最性欲的地方倒是父亲给女儿理发,女儿正在洗头的背影)

  久藏殁:11:58
  菊千代殁:11:59

  其中五郎也是死于火枪?或是流箭?这个比较虚写。

  观众于12:00大举退场

  12:04,正式结束:七武士,终。

  人生中总有一些时刻,观看七武士就是我的时刻之一。

  最后,感谢电影。

 5 ) 失败的武士 无根的农人——七武士之菊千代

       菊千代搜出村民藏匿的武器后,凑成了支“草台班子”,在村民和武士中间着实出了次风头。可面对老大质问时他一反乐态,开始了醉酒似的的叫嚷:“我真想把这个村的人都杀了!”没有比农民更坏的东西!他们有一本正经的面孔,一个劲儿的行礼......吝啬、狡猾,软骨头、心眼小,狠毒,该杀!“似乎他和农民有着不共戴天的立场。可明眼人不难发现,他可能和自己口中的“秽物”有着斩不断的牵绊;果不其然,紧接着他调转矛头——“是谁变的?!你们武士!强盗要来,就要把庄稼都烧掉!”这一喊,农人的温存与无力暴露无遗——对粮食近乎儿女般的怜惜,对大人们怒不敢言的怨愤。让人不禁想起他信誓旦旦,拿出证明贵族身份家谱的那一幕,不假思索就承认了武士们无心或者有意指出的女名——菊千代。当然是个拙劣的把戏,他没有武士的修养,气质,哪怕是形状。和这个被人当作笑柄的名字一样,他本身就是个凄凉的笑话,只会遭遇孔乙己似的尴尬:“这家谱是你的么,从哪里偷来的?”无异于将皇帝的新衣捅破,将他晾晒在灼人的阳光之下。

    其实早在他见识了老大的实力,粘在人家身后时,就遇到了质疑:“你是武士吗?”“当然是嘛!”他说着跺起脚来,扬起一片尘土,然后憨气十足转了几个圈。像个急于通过小动作摆脱窘境的孩子——实际上也差不多,没有身份、能力、甚至名字的一个人,根本不应奢望话语权力。不由想起“君子固穷......者也......”孔乙己似乎还幸运一些,拥有一套语言构架的屋子,哪怕是绳床瓦灶,受了伤仍可蜗居其中。这是一道聊胜于无的墙围,内里最后的屏障和慰安。相比之下,菊千代没有掉书袋的文字本领(这更证明了他的伪武士身份),于是他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方式——阿Q式的无赖——流氓无产者的武器。具体操作上主要有两点原则:破旧立新,一破一立。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向武士身份(不是阶层)靠拢;另一方面,极尽贬损农人之能事,在此时的菊千代和彼时的农人甲间树起厚厚的障壁。

    他乐于抓住一切与明武士身份的符号不放,比如在菊千代这个名字受到嘲笑(更多是因为质疑)时,那个第一时间被抄起的佩剑:盘问手持木械的农人有没有扎枪;智乃家的瘦马,被他相中来表演策马奔腾的潇洒,却又一次让人大跌眼镜,越过栈桥,一匹瘦马悠然自得地颠了出来,御者却不知所终;滕四郎无意说起弓箭手“才是真正的武士,武艺高,心地又好。杀人根摘蘑菇似的。”不料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激得菊千代深入虎穴,结果杀死一个虾兵,引来成帮蟹将,把决战的时日大大提前。就连构筑防御工事时,听见别人的号子喊得响,他也要加入无谓的竞赛之中。
 
    训练村民自卫队,他掂量着手里丁点的权力,把玩不已,嘲笑村民都是稻草人“这可不是牛棚”。他学农人的麻木猥琐,惟妙惟肖,引得哄堂一阵。最过火的一次,就要数前面提及的那次“轰炸”。不知他做出种种惹人发笑的举动时,内心是怎样的滋味。漫说粗人一个,不能体会伤悲。他发出的每一记重拳,都落在了自己脸上。他之所以了解,是因为自己曾是那个族群中的一个,其中令人厌恶又洗刷不掉的暗昧,已浸入骨髓,难以洗刷。他好色:侦探强盗实力,他最关注的是女人。三代出贵族,滕四郎送饭给智乃,觉察到她的犹豫:“要是怕羞,我就躲开。”这种温存,菊千代恐怕是穷极一生,也学不来了。他能炫示的,只能是贴身的家当。瀑布捉鱼那出戏,他身着丁字裈走下水潭,得心应手地把木条穿进鱼儿口中。身上那批不大不小的腱子肉,峥嵘欲现的阳具,大概也是他试图展示的对象。
 
    菊千代是梦醒时分的村民,他好吃贪色,想到的却不只是粮食和女人。他被迫脱离了土地,就成了失根的植物。确切地说,是连根拔起的庄稼。游荡在城乡的罅隙,前路是无法兑现的苍茫。他理所当然想到了武士,往昔故事里集勇武和爱戴于一身的人群。当然也不排除那些飞扬跋扈骗吃骗喝之徒的“权力”与“潇洒”,已经超乎了农人的想象,加重了他的天真——以为农民的那层皮肉一经剥离,就会脱胎换骨。却不晓得血液的置换绝非一朝一夕。也没有想到这是没有返途的末班车。况且,这个阶层的昔日风光,决定他们不会低下高昂了几个世纪的头颅,容纳一个贱民入内——那句玩话道出了实情:“这个三角就是菊千代”所以他只能顶着武士的面具,做个不折不扣的小丑,面目不清地混迹人间。本我在自我之下的挣扎,犹如地表之下的岩浆,滚烫而热烈,最终沿着薄弱部位爆发。它的力量是惊人的,强烈到让真相冲破谎言的包围:在营救幼童时,菊千代不合时宜地痛诉血泪史——他就是当年的我啊!

    包围战的最后时刻,他充当了炮灰一样的角色——惟其如此,人们才不会对于先前的烈士的牺牲无法释怀,以至痛呼“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那一瞬的无畏,是出于本心,还是一贯的恃强耍蛮,抑或目睹战友牺牲燃起的悲愤,都不再重要。尽管悲壮里掺杂着着几分滑稽,却或许是他脱胎换骨破茧成蝶的必然选择——来世做一个真正的武士。当烽烟散尽,三个幸存者站在泥土潮湿的新坟前,老大说:“我们又一次被打败了。获胜的,是那些农民”。这里的“我们”,如若有菊千代一个位子,相信他也会在九泉之下兴奋得转几个圈吧。又或者,他原本可以成为化剑为犁,插秧之歌飘起时最活跃的一分子。那个时候,做一个农人,还是武士,将会真正地由他自己抉择。

 

 

 6 ) 菊与刀的精神:《七武士》 (转)

 
 
   【影评】菊与刀的精神:《七武士》 (转)
 小鹏我刚刚更新了部很老的电影 大家有兴趣看看 在推荐电影里
下面是我看见不错的影评
七武士》是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的代表作品之一。影片以无懈可击的结构,磅礴宏大的气势,令人叹为观止的战斗场面和洋溢全片的阳刚之气,讲述了一段日本战国时代七位无名武士为农民而战的故事。《七武士》在全世界获得了极高的声誉,其影响不在黑泽明的另外两部代表作《罗生门》和《乱》之下。《七武士》已经成为剑侠动作类影片的经典作品,并为其彰显的武士精神乃至日本精神进行了极好的诠释。


一、武士道和日本民族性

     日本民族,具有他们独特的文化和传统。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运用“菊与刀”来总结日本的国民性。“菊”是日本皇室家徽,“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日本历史上,公(皇室)武(将军)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一直左右着历史的进程,自源赖朝开创的武家政治到南北朝时期公武对抗,从室町幕府到战国时代纲常废弛,由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的霸业到幕末“大政奉还”、“尊王攘夷”、“公武合体”,公家和武家的关系左右着日本的历史。由于武家的兴起,武士成为一个具有特权的阶级,他们的地位也超越普通百姓之上,甚至可以和皇室、贵族并驾齐驱。鲁思·本尼迪克特所论及的“菊与刀”还有另外一层含义,她用“菊”和“刀”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亦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又黩武,尚礼而又好斗,喜新而又顽固,服从而又不逊等等。日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也被归纳为“耻感文化”。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都充满了矛盾性,作为武士生存规范的“武士道”也是如此。
武士道原本是一个高尚的字眼,它是日本武士阶级必须严格遵守的原则。武士道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日本的国家神道和佛教,以及中国的孔孟之道。武士道的要求最主要的有几个方面:义、勇、仁、礼、诚、名誉、忠义。
         “义”是武士准则中最严格的教诲,要求武士必须遵守义理和道德。
         “勇”要求武士具备敢作敢为、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要有高强的武艺。
         “仁”使武士不至成为黩武主义的武夫,而要具有宽容、爱心、同情、怜悯的美德。
         “礼”不仅仅是风度,更是对他人的情感和关怀的外在表现。
         “诚”要求武士保持诚实,同时要摆脱来自诸如商人阶层之类的诱惑。
         “名誉”的意识包含着人格的尊严及对价值明确的自觉,它要求武士为了名誉而愿意付出一切,又要具有分清是非保持忍耐和坚忍的品行。
         “忠义”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它是存在于各种境遇中的人们关系的纽带,忠于自己的主人是武士必须恪守的信条。
      对于武士来说,刀是最重要的武器和武士精神的象征。武士要象珍视生命一样爱护自己的刀。刀也是身份和荣誉的标志,一个普通的人是没有权利佩带武士的两把战刀的。武士的刀并不能随便出壳,“失败就是胜利”的格言意味着,对于武士来说不流血的胜利才是真正的胜利。
      武士还应该具有克己、切腹、复仇的能力。“克己”要求武士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轻易流露,并且有挑战极限的忍耐力。“切腹”对于武士来说是一项荣誉,“复仇”则是武士为主君应尽的义务。
      总之,武士道精神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从中可以看出武家文化对日本社会的深刻影响。但是,武士道作为一种高尚的道德准则并不是永远为人所遵守,且不说近现代日本侵略战争中丑恶变形的所谓“武士道”,就是在日本古代社会中武士道也只是一个理想而已。历史可以展示的,往往是和武士道精神截然相反的事例,有时,武士道甚至还会被搬出来用以掩盖罪恶。
      日本的战国时代,是一个纲常沦丧、善恶不辨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天皇和皇室只具有名义上的意义,(幕府)将军也丧失了实际权利。日本全国被数百个掌握地方权利的大名瓜分,群雄割据,攻伐无常。在各家势力中,实际权利已经为家臣所篡夺,家臣的权利又被他的家臣所分割。君臣、父子、兄弟之间毫无信义可言,臣弑君,子弑父、弟弑兄的行径随时都在发生,其范围之广、手段之残令人瞠目结舌,以至于形成了日本“下尅上”的历史传统。在封建领主之中,产生了织田信长、上杉谦信、武田信玄、丰臣秀吉等著名人物,黑田官兵卫、真田幸村、山中鹿之介、竹中半兵卫这样的谋臣勇将也为人所熟知,但是更多的还是北条早云、斋藤道三、松永久秀一类恩将仇报、弑主夺国的家伙。战国时代日本没有避难所,连寺院都被卷入战争之中。
 
 
  
 作者: 朗通小鹏
  
 
2006-11-8 20:48   回复此发言
 
--------------------------------------------------------------------------------
 
2 【影评】菊与刀的精神:《七武士》
     不管战争如何进行,遭殃的永远是老百姓。战国时代,日本的老百姓遭到战火涂炭,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参与战争的是上层贵族和武士阶级——战国时代农民是没有武装权力的——农民却要承担一切赋税和义务。武士和农民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阶层,武士的儿子永远是武士,农民的儿子永远是农民。即使是战败或者失业的武士(浪人),也会打心眼里瞧不起农民。农民被压在社会的最下层,承担了几乎全部的苦难。
  在这样的战乱之中,武士道作为一种高尚的情操为人所企盼着。君主希望拥有忠诚守义的臣属,武士希望能够成为名扬四海的人物,百姓则希望见到保护自己的英雄。这样的情感和要求一直持续着,武士道越发成为道德的目标,理想的基石,对武士道的敬仰和渴望已经深深植入日本的民族性格之中。 


二、日本电影与武士精神

    继文学(物语、和歌等)、能剧等艺术形式之后,日本电影成为武士道精神的又一承载者。日本电影中有大量的作品在讲述著名武士的故事,或者彰显那些历史上著名剑侠浪人的武功,或者颂扬守德武士的情操,或者谴责放弃武士精神的人必遭恶报的命运。历史电影之外,日本诸多其他类型的影片中也可以折射出武士道精神,可以看出,武士道已经深入了日本国民的骨髓。
我们来看一看典型的张扬武士道精神的历史电影。
   《里见八犬传》。关东的国主里见式被仇家攻灭,国主临终前将寄寓八只忠犬之意的八块宝石投向四方,期望有八位由忠犬转化的武士能够辅佐遗孤重振家声。遗孤是个女孩,她成年后走上了复仇的道路。果然,沿途一个个忠义之士纷至沓来,最终八犬聚齐,保护女主复仇成功,八犬全部英勇战死,以里见八犬之称闻名天下。
     战国乱世,杀伐无偿,武家大多是墙头草,总是投靠更为强大的主家而不顾公理人心。为主复仇的也往往另有用意,如丰臣秀吉起兵讨伐明智光秀为织田信长报仇的著名事件,也不乏争夺织田政治遗产的用意。《里见八犬传》中忠义的武士们则是理想的化身,他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有的出身农家,有的身为浪人,有的是敌对势力的武士,全部因忠义和复仇的召唤汇聚,且杀身成仁。八犬又是出自老国主之手,表达了宿命、继承、家族忠诚等含义。
     《忠臣藏之四十七浪人》。一位重臣被判为死罪,他没有任何的申辩机会,慷慨赴死。他所供养的四十七浪人认为主人之死不公,决定为主人讨回公道。其他的方式都已无济于事,浪人们做了武士的选择:复仇。准备中,浪人们得知他们的对手已经获悉自己的计划,正准备将计就计,调来大批部队将浪人们一网打尽。敌我实力悬殊,复仇不免一死,但是浪人们义无反顾,在武士道精神激励之下,于风雪之夜攻入仇家……
           这是日本历史上的真实事件,至今四十七浪人遗冢犹在。武士道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如果行为本身符合道的精神则必须去完成,至于能否保存生命是次要的事情。象四十七浪人一样以弱攻强的事例在日本历史上不胜枚举,下尅上的精神也已渗入日本的国民性中。
     《幕府风云》。(幕府)将军欲废长立幼,故意派一家臣武士前往外藩将长子迎回。武士离开后,将军即下令全日本的军队出动,沿途劫杀长子。武士请到几位浪人侠士,还有一位中国武僧,共同迎还少主。接到少主后,武士们便发现了异常情况并推测出真相。家臣武士认为自己必须完成主公交派的任务,其他则属于乱命不可受。他请来的朋友们认为自己只应该对家臣武士负责,而不必管武士的主人如何。于是,寥寥数人开始穿越日本,奔向都城。一路上,全国军队四下截杀,武士们一往无前,间道行进。大部分武士和中国武僧战死,家臣武士将大批追兵引到小镇,引染火药与敌同归于尽。最后一位小武士保护少主进入京城,完成了武士的使命。
    几个武士要闯过全日本军队的封锁,目的地却是下令劫杀他们的将军的宅邸,如此行为只有在武士道的信念的支持下才能够完成。武士精神还有一个奇特之处,武士只要对自己的主人效忠,至于主人的主人如何并不很重要。这也就是《幕府风云》中的浪人们只忠于家臣武士的原因,他们和家臣的主人——将军并没有直接关系。至于家臣武士与敌同归于尽,而让小武士完成大业,则可视为老武士仁爱精神和武士间继承关系的体现。
 
 
  
 作者: 朗通小鹏
  
 
2006-11-8 20:48   回复此发言
 
--------------------------------------------------------------------------------
 
3 【影评】菊与刀的精神:《七武士》
      黑泽明的大批影片都是彰显武士道精神的作品,比如《姿三四郎》、《七武士》等。他的其他一些 作品更加接近于战国历史,但表现的依旧是武士道的精神。黑泽明的观念中渗透着这样的武士道精神:一个假武士如果遵照武士道的精神行事一样可以得到尊重,一个优秀的武士如果背离了武士道的精神则必遭天诛。《七武士》中的菊千代是一个冒充武士的农民,但是他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并且杀身成仁,因而他足以成为一个武士——胜四郎按武士之道在他的坟上插上了战刀。《影子武士》中的影武者是个冒牌货色,他的糟糕表现毁灭了武田家的大业。但是他在武田军队被敌人的火枪兵全部消灭时,以武士的精神一人冲向敌阵,慷慨赴死,成就了一个武士的业德。黑泽明的作品中也表现了丧失武士精神的武士遭到天谴的必然命运。《蛛网宫堡》中的武士虽然战功卓著,但由于因私欲而谋害主公,最终必然失去武运,被人诛杀。《乱》中的太郎、次郎逐父夺位,结果一个被谋害,一个被迫切腹。而父亲一生杀人无算,又丧失了武士冷静、客观的基本能力,因此必然在老年遭到恶报。违背了武士道精神的武士绝没有好下场,这从反面说明了武士道的威力。
    在日本的其他电影中也可以看到武士道的精神。如《虎,虎,虎》、《中途岛海战》、《啊,海军》、《东乡平八郎》等战争片中,塑造了东乡平八郎、山本五十六、原田实等一批忠勇善战、足智多谋的日本军人形象(其美化侵略战争的效果姑且不议),他们是现代日本武士精神的继承者。其他影片中,如警察、侦探、运动员、记者等人物类型身上也能看到武士的影子,《五个相扑少年》中通过对五个不同年轻人修炼相扑表现了对武士技艺的怀念,《蒲田进行曲》中借替身演员拍戏的方式展现古代武士的气概,《追捕》中高仓健纵马冲出警察包围圈的场面,则就是古代战争中英雄行为的翻版。
    武士已经成为日本电影乃至日本文化中理想化了的男性英雄形象的代名词,是研究日本电影不可忽视的重要符码。


三、主题与叙事

    《七武士》是日本武士片中的一部杰作,也是黑泽明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在塑造七位英勇的武士形象、讲述一段惊心动魄的战斗故事的同时,《七武士》对武士的生存方式和武士精神提出了思辨性的质疑,从而使影片呈现出更为深厚的思想内涵。
武士的生存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战斗?是为了荣誉?是为了忠于主君?抑或为了其他?如果战斗、荣誉、忠诚等武士精神有悖于武士为国为民的初衷,那么应该如何选择?事实上,历史上豢养武士的主君贵族大多是相互征伐、争权夺利的封建主,他们的行径给普通百姓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武士对主君的忠诚往往意味着不断地杀伐,而杀伐的对象绝大多数是普通的百姓。同时,武士虽然是一个凌驾于普通百姓(农民)之上的阶级,但大部分下层武士的生活和普通百姓并无二致,生存的需要致使武士必须受雇于主君或者从事与武士精神相违背的行径,武士的行为与其初始的理念必然越来越远。这时候,武士道不再是一种具有规约能力的道德规范,而渐渐成为无足轻重的口头禅,甚至是用来遮掩罪恶的幌子。历史正是如此。在乱世中,追求道的精神更显得弥足珍贵了。
     不能够继续武士生活的武士只能有两种选择:甘愿清贫,保持气节,做维持自我尊严的浪人;或者抛弃道德,黑心为恶,靠做武士时得来的武功沦为盗贼。如果武士能够被主君雇用,就要供人驱使,去打那没完没了的战国不义战;如果武士连工作都找不到,便只有在歧路徘徊,选择前面言及的两种生活之一了。武士们总是进行着这样的选择,成为义人或沦为草寇往往只在一闪念间。
在武士的原则里没有为百姓服务的概念,相反,武士甚至需要轻视百姓来表现自己的尊严。虽然武士的产生是为了天下大义,但这大义并不属于具体的百姓。武士从根本上来说也是脱胎于百姓,但武士总是坚定地拒绝承认这个血脉。
     这就是武士精神的矛盾性。
 
 
  
 作者: 朗通小鹏
  
 
2006-11-8 20:48   回复此发言
 
--------------------------------------------------------------------------------
 
4 【影评】菊与刀的精神:《七武士》
      站在当代的角度上,武士精神的这些悖论是值得深深思考的。黑泽明借武士勘兵卫之口说出这样的话:
       “武士啊……就象风一样,不过是从这大地上吹拂漫卷,一扫而过……大地,是永远不动的……那些农民始终和大地在一起,永远活下去!”
          百姓(农民)才是大地的主人。武士们应该为真正的主人服务。当武士没有认清这个道理时,他们的作为也就失去了意义。
          在《七武士》中,有几种不同的武士:
        堕落的武士。
     试图洗劫村庄的山贼们是堕落的武士。从兵器、盔甲、战马、火铳等各方面因素可以看出,山贼们不是一般的土寇,而是武艺高强、训练有素的武士。根据时代背景不难推测出,他们曾经是一伙战败藩属的武士,作战失利后没有回归故里,而是凭借武器和武功啸聚山林、打家劫舍、为非作歹。或许这也是生存的困境逼迫的结果,但他们选择的是违背武士道精神的道路,将武士的能力用于违背道德的行径上,必为真正的武士所不齿,最终也难逃覆灭的下场。
   变异的武士。
     官府的力量以武士为基础,通过武士来展示。官府的家伙们是一群变异的武士。他们拥有了权利,却并不为赋予他们权利的百姓做事。当农民们前往官府报案时却被赶了出来,通过农民之口又得知,官府的作为一般是在强盗洗劫完村庄之后才赶去,并且把强盗们没有发现的大米、鸡蛋一扫而光!这样的武士已经变异为蠹虫,他们的日子也必不会长久。
迷失的武士。
   拥有武艺却不将武艺施展于正途的武士是迷失的武士。《七武士》中,被农民邀请却为所谓面子对农民连打带骂的武士,武艺高强但处处炫耀、斤斤计较的武士,小肚鸡肠而又夜郎自大向久藏挑衅的武士,都是迷失人生方向的武士。他们或原地旁徨,或与恶人同流合污,但却很难幡然悔悟,成为一个真正的武士。
       真正的武士。
    七位为农民而战的武士才是真正的武士。他们不是在为主君攻城掠地,而是为保护大地的主人——农民——不受侵犯而战斗。他们保持了武士道的真义,所以是真正的武士。就连菊千代这样假扮的武士也因体现出了武士道的精神而被承认为武士,这是武士道的另一个意义——真正的英雄莫问出处。
        七位武士代表着真正武士的全部美德。在《七武士》中,武士道的真谛通过武士们的表现得到充分的阐释。他们并非完美无缺,他们的身上同样具有人性的弱点。但是,只要武士以武士道的规范要求自己,并且在武士道的一个方面具有突出的表现,他就有资格被称为一名真正的武士。


四、人物

    七个武士形象代表了武士精神的七个方面,他们的总和就是武士道。《七武士》的人物设置蕴含深意。
    勘兵卫。
    勘兵卫是武士的领袖,他是武士精神的一个标志。勘兵卫曾经参加过许多战争,武艺高强,战术精通,但是却无法逃脱变成浪人的命运。勘兵卫正直,为了解救被窃贼劫持的人质,他甘愿削发扮装和尚,且顺利完成计划。勘兵卫诚实,农民们邀请他时,他并没有端架子,而是实话实说地讲了自己“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真实生活,并不奇货可居谈价钱。勘兵卫真诚,看到农民请他吃白米饭自己吃稗子饭便深受感动,而答应为农民服务。勘兵卫精明,在挑选武士时花样百出,得到了货真价实的武士。勘兵卫善战,在农民的村庄指挥若定,战术多变,最终大破人多势众的山贼。勘兵卫睿智,在击败山贼取得大胜之时,他并没有得意忘形,而是清醒地说出了农民才是大地真正的主人的箴言。勘兵卫这样的人物,是优秀武士的集中体现,仿佛乱世中一股清新的空气,吹拂着人们的心灵。
     其他五位武士则分别代表了武士精神的一个方面。
     五郎兵卫。
     五郎兵卫代表了智慧。他的预见能力极强,无论是被勘兵卫试探还是与山贼作战,五郎兵卫的智慧都得到体现。他因为对勘兵卫人品和性格的敬佩而成为七武士的一员,更因战死沙场而成就了武士的业德。
 
 
  
 作者: 朗通小鹏
  
 
2006-11-8 20:48   回复此发言
 
--------------------------------------------------------------------------------
 
5 【影评】菊与刀的精神:《七武士》
         七郎次。
     七郎次代表了友谊和忠诚。它是勘兵卫的老战友和老朋友,基于此七郎次在多年的分离之后一经见面便接受了勘兵卫的邀请。对正义事业的选择体现了七郎次身上真正的武士精神,而对友谊的忠诚更显示了作为武士的道德准则。
         久藏。
      久藏代表了武功。作为武士,拥有高强的武艺是安身立命之本,武士即使在武功上比不得宫本武藏(著名剑侠),也必须追寻剑道的真谛。久藏就是一名得到剑道真谛的代表人物,他武艺高强:一击而毙挑衅武士,单人杀贼夺铳,对战中时时保持先机,实在令人叹服。更为宝贵的是,久藏武艺高强却不事炫耀,立下多么大的功劳后也立刻躲到一旁休息,并不夸口居功;胜四郎直面的崇拜之辞也只换得淡淡一笑,这是武士境界的极高体现。
          平八。
      平八代表了乐观。别的武士失意后会选择各种各样的道路,平八却心甘情愿地与普通百姓一样,靠砍柴为生。这样的行为需要相当高的思想境界,而乐观精神也是武士道中重要的方面。没有乐观,经常身处困境中的武士是难以生存的。
          胜四郎。
     胜四郎是未来的象征。《七武士》中的胜四郎是个乳臭未干的家伙,他在第一次击杀山贼时还会瑟瑟发抖。胜四郎也有人性的弱点,无法把持自己的欲念使他和志乃结下一段孽缘。胜四郎的优点在于,他能够明辨是非,选择真正的武士去学习和追随;在勘兵卫都没有参破真谛的时候,是胜四郎以年轻人的锐气为假武士菊千代命名。胜四郎必将成为理想中武士的未来。
        再有一位特殊的武士:
        菊千代。
     菊千代是武士世界中的狂阿弥。菊千代的身份最为特殊,在一群真正的武士中,菊千代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冒牌货色。他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富于正义感和向上精神,却不具备德操和武功。菊千代以自己的蛮勇试图获得武士的名号,这使他远离了武士道的精神。菊千代总是笑话百出:强迫勘兵卫等人接受自己,拿别人的武士家谱自吹自擂,贪恋战功贸然出击导致阵地几乎失守……但是菊千代也有体现价值的另一面:敲响梆子惊出村民使众武士摆脱尴尬处境,奋不顾身救援农民,深入敌后缴获火铳,高树战旗鼓舞士气,舍生忘死御敌拼杀,菊千代的行为完全象一个武士,甚至比真正的武士还要出色。但是,为武士阶级所重视的出身使菊千代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武士,埋葬他遗骨的坟上刚开始也没有得到应由的礼遇——这不禁使人陷入深深的思考:真正的武士是得名于他的出身或者战功,还是要看他是否掌握了武士道的真谛?在这一点上,菊千代以他的行为给予了世人合理的答案。
    七位武士各具优长,构成了《七武士》的英雄群像。这是武士道的思辨性的体现:它是影片所寄予的期望,也是人世永久的期待。


五、场面

     黑泽明极其擅长古代战争场面的拍摄。《七武士》中暴雨决战的段落,《影子武士》中织田军火枪兵大败武田军骑兵的段落,《乱》中二逆子攻打老父城堡和最后决战的段落,已经成为世界电影史中战争场面的经典。
     《七武士》中自七位武士聚齐后与山贼的多次战斗,形成了几个完全不同的精彩段落。从中,可以看出黑泽明殚精竭虑的设计和不同凡响的创意。
      偷袭战。
      由农民利吉带路,久藏、平八、菊千代反客为主地偷袭了山贼的大本营鹫峰。武士们的计谋和武功得到充分体现,山贼们惊慌失措,损失惨重。但是,意外的情况突然发生,利吉因发现山贼们的“慰安妇”竟然是自己被抢走的妻子而痛苦万分,优秀的武士平八为了保护这个农民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接触战。
      山贼们大举来袭,七武士沉着迎战。武士们的战前准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兵强马壮的山贼被挡在工事之外,还白白搭上了一个家伙的性命。这一战更多是在相互试探中进行,武士和山贼的能力都得到了体现。
      夜袭战。
      山贼们计划趁武士得胜松懈偷袭村庄,此举被武士料到,防范得当,多有斩获。在夜袭中,夜色的形态和篝火的作用得到充分展现,使其成为一个大大有别于白日进行的战斗的视觉段落。
 
 
  
 作者: 朗通小鹏
  
 
2006-11-8 20:48   回复此发言
 
--------------------------------------------------------------------------------
 
6 【影评】菊与刀的精神:《七武士》
       诱敌战。
      勘兵卫等根据战局发展,决定分批将山贼诱入村庄,逐次歼灭之。山贼果然上当,深入险境而不觉。山贼被逐个消灭时,影片并不忘加注调节气氛的因素,那个被自己受惊战马搞得精疲力尽的山贼成了众人看笑话的对象。胜利必然付出牺牲,画外的一声枪响,标示着忠勇善战的五郎兵卫的牺牲。
      滑稽战。
      菊千代这个滑稽的家伙混到山贼后方,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山贼手中骗取火铳,又干掉了他。菊千代的胜利并不长久,山贼们的追杀使菊千代现出屁滚尿流的丑态,此外,他的贪功冒失的举动使武士们的事业几乎功败垂成。不过,这一切并未给菊千代增添恶感,他淳朴的天性、朴素的追求更显示出性的光辉。
      大决战。
      山贼们大部就歼,残余的十三骑孤注一掷,杀向村庄。武士们严阵以待,以行之有效的战术迎战敌人。由于这是决定双方命运的最后决战,影片在此花费了最多的笔墨。一个特别的选择是与以往完全不同的狂风暴雨的天气,它使惨烈的决战场面事半功倍。连日的苦战使山贼、武士、农民都处于接近疯狂的状态,山贼因失利的羞愧而恼羞成怒,农民因胜利的鼓舞而迷恋武力,武士们则都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武士的领袖勘兵卫在关键时刻准确的弓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战斗接近大获成功的时候,武功最为高强的久藏被山贼的火铳击毙——太刚则易折的东方哲理得到了体现,而菊千代则几乎是迎着死亡前进——他需要以自己的生命换取武士的名义。这一场气势磅礴的大战,构成了整部影片的最高潮。
      《七武士》中精彩纷呈的战斗场面,展示出了武士道精神的真义。


六、思辨

      《七武士》中充满了思辨的内容。事实上,这正是黑泽明电影一贯的风格和特点。在《影子武士》中,真与假、勇与怯的关系被不停探究;在《乱》中,道德与公理、信任与背叛、获得与失去的问题得到高度的总结;至于《罗生门》,则根本是一个哲学命题的文本。在《七武士》中,围绕武士道的精神内涵,影片展开了思辨。
       何为勇,何为怯?
       七武士与农民抵抗四十多个山贼的战斗是很难取胜的,武士们取得了胜利,必是智慧使然。在需要运用“勇”的精神时,武士们身居农民前列,带头冲杀,甚至不惜杀身成仁,换取战斗中的武运。在需要运用智慧的时候,武士们并不死拼滥打,有原则地扮演弱者的角色。勇与怯是武士道不可或缺的两个面,它使武士能够展示武功,又能够保存自我。
        何为真,何为假?
        假做真时真亦家,菊千代这样的冒牌武士似乎比其他武士更象武士,使他具有如此形象的不在于他那“借用”的家谱,而在于他符合武士精神的行为。反之,真正的武士因不遵从武士道也会丧失武士的身份,见利忘义、趋炎附势、妄自尊大、目光短浅,都会损害武士的品格。
        何为仇,何为亲?
        武士的朋友应该是武士,而不是农民。七武士接受邀请为农民而战,是因为农民遭到了山贼的欺凌。实际上,这所谓“山贼”其实也是一群失意的武士,他们和七武士属于同类,或许他们中的某些人还曾经和七武士中的某些人并肩战斗过。然而,当正义和邪恶泾渭分明之时,亲与仇的鸿沟便已划开,剩下的只是殊死的搏杀。七武士与农民原为一体,但是当农民们拿出私藏的盔甲兵器,暴露其长期残杀流浪武士的真相时,武士与农民又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农民们杀害战败武士似乎不仅仅是为了自保,而是贪图小利甚至是为了发泄对武权被剥夺的愤恨,所以菊千代“恨不得把全村人都杀了”的言辞并不算过分。乱世颠倒了黑白,混淆了善恶,就连勘兵卫、七郎次这样的睿智之辈都丧失了人生的答案,反倒让菊千代这样的“糊涂蛋和破剪子”道出了箴言。
       何为轻,何为重?
           从表面上看,农民为轻,武士为重。农民愚昧、懦弱、笨拙、自私,是一群浑浑噩噩、庸庸碌碌之辈。武士气节高尚、武功超群、大义凛然,高下已然自分。实则不然。勘兵卫的语言最终揭示了真谛:武士象风,从大地上吹拂漫卷、一扫而过之后便不见了踪迹。而农民象大地,他们是永远不动的,始终和大地在一起。
          “活下去!”
             此言为日本民族的精神所依,再也没有什么比“活下去!”本身更能够激发人类生存欲望的话语了。

      武士的生命无法长久,他们遭遇了过多的坎坷和异化;
      武士的精神应该长存,这其中包含了人们对“真、善、美、勇、毅”的永恒追求。
 

 

 短评

黑泽明导演的武士史诗片,观感极佳。非常细腻地刻画了七个武士不同的性格,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悲剧。看后能更直观感受农民特有的一些特质如狡猾与认命等。在本片里你还能看到不少中国“国民劣根性”的影子,而且毫无违和感。

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原以为我会觉得“那时候能够拍成这样已经很了不起了”,看完后才知道“这种拍摄效果今天很多导演尤其中国导演都拍不出来”……2019年重看了本片,发现了不少细节。故事开头找武士同伴,师父让徒弟用木棒袭击武士时,几个农民赶紧往后退,由于后退得太自然,以往这个细节被我忽略了,但这个后退的动作,却说明了农民把责任推给了武士(师父),不想承担被袭击武士的怒意,尽管他们才应该是主要责任人、而不是被他们雇佣的师父。还有徒弟暗中出钱让农民买米,这是一份恩情,但之后师父考虑徒弟年轻不让他参加打斗时,农民却巴不得徒弟凑个人数。当然黑泽明没有无脑黑农民,正如菊千代所说,农民虽然狡猾和自私,但这是武士阶级的战争造成农民这样的性格。武士很傲慢,农民也很自私,而双方都有各自的痛苦,见证这一切的,则是想当武士的农民菊千代。

14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和教父是一种类型的电影,突出人物性格,故事情节也曲折。最后真的是人民战争海洋。很有几次,都觉得这也可以算一部写中国人的电影,比如农民的狡猾与认命等,到最后的我能!

19分钟前
  • 暖鱼
  • 力荐

我们又失败了,那些农民才是胜利者。武士就像风,从大地上漫卷而过,那些农民始终和大地在一起,永远地活下去。——武士拼死相搏,故事的终局却连他们安身立命的信条都给颠覆了,黑泽明这一刀实在是够狠,就是这种狠劲,给我们看见人性的真实和历史的严酷

24分钟前
  • 冉笛
  • 力荐

五十多年前的动作片,久看不厌,历久常新,大师的功力不同凡响

26分钟前
  • cruyff
  • 力荐

舍生取义,虽千万人吾往矣,所以士死得最快。随着他们的逐渐消亡,气节、德行和高贵的理想也一去不复返。庶民日复一日的耕种自己那块小田地,他们不懂什么礼义廉耻,也不愿意负责,只想混日子,这种认命和麻木却赋予他们顽强的生命力。而笑到最后的,永远是那些唯利是图且不择手段的人。

30分钟前
  • 朔風
  • 力荐

确实不错,可是太长了,我太热了,太困了,太饿了,屁股太疼了,奶太涨了。

32分钟前
  • 猫猫子
  • 较差

志乃的发型很时尚嘛

35分钟前
  • 玉麒麟宋哪吒
  • 力荐

保卫家园的片子,也能拍出如此深刻的人性。

38分钟前
  • 深山夜读
  • 力荐

赢的是那些农民,不是我们。

39分钟前
  • 鸳鸯
  • 推荐

劇本的言外之意在結尾已經很明顯。農民獲勝就無視武士的付出。他們既可以殺害落魄武士搶奪他們的物品,也可以把弱小當作自己的武器吸引落魄武士的同情,利用他們保護自己,所以菊千代說農民是自私醜陋的。但武士終究貫徹自己的道義為民守城,這是寫給武士的讚歌,但也是武士的悲歌。結尾的對白太心酸

42分钟前
  • 阿树
  • 推荐

我只能用”高山仰止”四字来形容我对黑泽天皇这部旷世杰作的仰慕之情;纷繁庞杂却又条理清晰的史诗,严苛而精准的镜头和构图,七个武士和若干农民的性格都被描绘得入木三分, “休憩”后的大决战无比恢弘,叹为观止。

45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力荐

农民寻贤求武士;武士精心部署之;部署完备等山贼;双方对战各损失;是赢是败难界定;农民欣喜武士伤。长叹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以哀其农民之拙劣的本性——懦弱、猜疑、自私、松散、缺乏主见、固守成规;然而,哀而不怪,历史索然,形势所趋,只能寄望于未来,农民阶层可以雄起!

46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完成度之高啊!三个半小时下来连个低潮都没有,后来的《影武者》、《乱》都比不过这部。每个人物性格都非常鲜明,志村乔仿佛一灯大师,三船敏郎似韦小宝,久葬是独孤求败,胜四郎像段誉……唯一的问题是志村乔剃完头怎么这么像张丰毅呀?!

50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SIFF#重看;三个半小时一气呵成,干净利索,漂亮至极的调度;影史上最伟大的群像之一,每个人物都熠熠生辉,血肉丰满;剧本仿佛浑然天成,每一步剧情推进都极合理自然;三船贡献最多笑点,志村乔犹如定海神针;悲壮的结尾,「最终仍是打了一场败仗」。

5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怎么说服人,怎样坚持,怎样欲擒故纵、运筹帷幄…无以复加的经典!原来经典并不是多复杂,反而更简单。故事线索逻辑清晰,战斗开始后的每死一个人,观众都能跟导演一样明白清楚。

55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我什么话都么的说。什么叫NB,这就叫NB。

60分钟前
  • seeme | 北北
  • 力荐

看完把我累死了。。。

1小时前
  • deepwhite2333
  • 力荐

【B+】不装逼,我就实实在在的说对这片没感觉。年代太久时间太长确实太考验耐心了,而且铺垫太长实在有些看不下去。但是后半段的确赞,小高潮不断几乎没有停歇,看到最后那句“赢得不是我们,是农民”才醒悟,黑泽明的人物塑造是多么强,在不知不觉中将人性的深刻融入了电影,口碑好不是没道理

1小时前
  • 掉线
  • 还行

经典杰作,宏大与细腻并重,形式与主题俱佳,堪称模本。

1小时前
  • 艾小柯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