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铎王朝第四季

完结

主演:Jonathan Rhys Meyers,Henry Cavill,Tamzin Merchant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爱尔兰,加拿大语言:英语年份:2010

 剧照

都铎王朝第四季 剧照 NO.1都铎王朝第四季 剧照 NO.2都铎王朝第四季 剧照 NO.3都铎王朝第四季 剧照 NO.4都铎王朝第四季 剧照 NO.5都铎王朝第四季 剧照 NO.6都铎王朝第四季 剧照 NO.13都铎王朝第四季 剧照 NO.14都铎王朝第四季 剧照 NO.15都铎王朝第四季 剧照 NO.16都铎王朝第四季 剧照 NO.17都铎王朝第四季 剧照 NO.18都铎王朝第四季 剧照 NO.19都铎王朝第四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都译王朝》中的戏说与真相

最近刚追完《都译王朝》这部7年前的老片。感慨良多,总觉得要写些什么才能释放下心里翻腾的情绪。

这部历史剧上映于2007年至2010年间。正是我刚踏出大学校门走上社会的时候。那时的我急着投身于忙碌的工作,不怕加班也有扛得起通宵的体力,卯着一股劲以为自己能干出些什么。无心娱乐与八卦,唯一有追的一部漫画叫《夫妻成长日记》。

如今整日坐在办公室混日子的我,前段时间追了以血腥玛丽为模型的历史剧《风中的女王》,掀起了对欧洲历史剧的狂热。于是闲得慌的我从第一季开始下载,一集不落的看了讲述玛丽老爸的《都译王朝》。

都译王朝剧照


这部制作颇为华丽的电视剧,就是现在看起来也丝毫没有过时。无论是演员的服装、道具还是各种城堡的华丽背景,都淋漓尽致得呈现了大英王朝的万般风情。

第一季是各种人物的逐一登场,红衣主教沃尔西、有勇无谋第二集就被干掉的白金汉公爵、还有他美丽的女儿惊鸿一瞥之后再也没登场过。(一开始误以为会在她身上发生点什么,但是自她爸爸被砍头之后就再也没出现过。而且公爵口口声声宣称自己拥有继承王位的血统,这样的身份走得略显草率。)

铲除掉足以撼动自己王位隐患之后,便是安妮的父亲托马斯 博林与沃尔西的宫斗戏。影片中并未讲述博林一定要绊倒沃尔西的原因,从剧情上来看沃尔西与博林家未有直接冲突,只是沃尔西深得亨利的重用,权倾朝野惹人红眼。

至于托马斯 博林也是我非常看不懂的一个人物,作为父亲先是把自己的大女儿献给皇上,大女儿被玩腻后立马又献上自己的另一个女儿安妮,冷酷到不夹杂丝毫情绪,仿佛她们只是他的棋子,而不是父女。也或许是身在那个时代,不甘落寞贵族的一种生存之道。

百度百科中叙述的安博林聪明果断、自信强势,但是剧中娜塔莉·多默尔饰演安妮,更多的是乖乖听命于父亲的傀儡。还说她婚后变得多疑残忍、刁钻刻薄,以至于亨利认为她言辞尖锐、个性泼辣、野心勃勃,并不适合担任一国之母。站在观看者的角度,这些莫须有的性格缺陷不过是身为国王的丈夫没有给她足够的安全感,或者说她没有适应从情妇到皇后的身份转变,以及一段炽热感情的急速冷却。这也造就了安妮第二季中被送上断头台的最终命运。

安妮博林


至于与亨利头婚的凯瑟琳,电视剧中的笔墨不多,从一登场即是皇后并孕有一女玛丽。特地去查了一下这位西班牙公主嫁到英国的政治联姻。阿拉贡的凯瑟琳先是嫁给了亨利七世也就是亨利八世的哥哥亚瑟。婚后几个月,亚瑟病逝,老国王强迫自己的二儿子取了嫂嫂凯瑟琳,造就了这段并不幸福的婚姻。在诞下玛丽之前,凯瑟琳与亨利共有六个孩子,除了玛丽之外的其余五个孩子全部不幸夭折。补了这段之后逐渐理解亨利想要废掉凯瑟琳,为自己某得子嗣的急迫心里。

最动情的一段是凯瑟琳在教堂中为自己辩护时,下跪在亨利面前说的那段话。她道出了一位在婚姻中万般隐忍,一心讨好丈夫,以丈夫的喜而喜,以丈夫的厌而厌,一切以丈夫至上的可怜妻子的心声,看的坐在沙发上的我颇为哽咽。

阿拉贡的凯瑟琳

阿拉贡的凯瑟琳


亨利的第三段婚姻与安妮博林被送上断头台的部分情节是相互交错的,这与历史上安妮被斩首后的第二天亨利即与珍·西摩订婚也不尽吻合。这位新皇后在影片中的笔墨较少,像是一个没有个性的存在,但是历史上亨利八世最终是选择珍作为入土后唯一的陪伴。也因为这点当珍逝世后,编剧肆意描写亨利不思朝政,混沌度日。似乎深情的同时回想一下他对安妮博林以及凯瑟琳的冷酷,又有些不可思议。太多矛盾的情节交织在一起让人物的个性反而有些模糊。

与严谨的安妮公主的政治联姻是亨利的第四段婚姻,其实我有些不解,身为国王他并没有吸取自己第一段失败政治联姻的教训反而重蹈覆辙,取了一位并不喜欢的小国公主——安妮。而且他的第四任妻子与第二任妻子同名,叫起来不会联想到一块吗?不过,站在全剧的角度,安妮不失为亨利妻子中结局不错的一个。历史上也是,这段婚姻仅维持了6个月,安妮就拿了一大笔钱和“国王的姐妹”的头衔隐居英国。有钱有房还有头衔,同样是政治联姻,她的结局却与凯瑟琳迥然不同,这算是命运的造化还是个性的使然,又或许是中国人说的“命”。

凯瑟琳·霍华德


凯瑟琳霍华德,亨利的第五人妻子也是我最看不懂的一任。剧中的她是作为大臣献给国王的玩物登场。这样的角色又缺心眼居然转眼坐上了皇后的位置,该说是皇恩浩荡呢,还是颜值至上?历史上的凯瑟琳其实是安博林的表妹,据说她的第一个男人是其音乐老师。随后才是公爵夫人的秘书弗兰西斯·迪勒姆。凯瑟琳真实的入宫方式和她表姐安博林一样,是作为亨利第四任妻子宫女身份入宫的,因其美貌(及床上功夫)被亨利看上后,逐提拔为皇后。

她的那句“我虽以皇后的身份赴死,但我更希望能作为卡尔佩珀的妻子而死。”是历史上凯瑟琳的真实遗言。但是由于剧中的凯瑟琳是塑造一个不懂世事、单纯又贪图享乐的角色,从这样的人物嘴里硬生生的吐出这句显得有些矛盾。

在第五任妻子被处死的同一年里,亨利取了他的第六任妻子凯瑟琳·帕尔。写到这里真的想说这个男人就是个渣渣!凯瑟琳是个寡妇,除了在宗教上的有些激进思想之外,她可以说是个贤妻良母。但是身在宗教信仰大于一切的欧洲,一丝丝信仰上的分歧都是要惹杀身之祸的。这点作为中国人也有点不懂,至少我们从来没有因为我信儒家,你信道家,我就要干掉你的意图。总之,年迈的亨利也有些折腾不动了,所以幸运的凯瑟琳几次从杀身之祸的险境逃脱。

最后的结局我是比较喜欢的,亨利分别遇到了第一任、第二任、第三任妻子的魂灵,并且互相对话。不知在他的心里是否感受过一丝悔恨。如果我是他死去的妻子,这时候出现一定把他咒个半死,最少最少也要让他的精神不得安宁。但是她们的出现更像是活着时候对国王未说完的遗言,不带任何诅咒。亨利把自己关在宫内,不让任何家眷看到他面对死亡衰老无助的神情。这也是身为国王最后的骄傲吧。枯黄的落叶扫过他年迈的脸孔,象征死神骷髅前来取走了他的魂魄。一个既意料之中,又颇感落寞的句号。

 2 ) 腐腐的历史剧

看亨八少年的画像,其实也没有比小乔差太多。问题就在于小乔是用30岁的颜演了40-56岁的亨八。所以这大概是我觉得和历史不符的一大所在。但其实很多人是被男主吸引着看完四季的吧。

第一、第二季节奏比较快,有安女士在,整个剧集都充满着激烈的斗争。多默尔的演技也的确很好,符合安不是绝代美人,但拥有绝代风华的那种特点。虽然即便如此我还是不太喜欢她,可能因为总是脑补凯瑟琳和亨利在刚结婚那段时间的生活吧。亨八年轻或者更年轻的时候应该是喜欢过这个曾经也很美丽高贵的寡嫂的,毕竟凯瑟琳是同王位捆绑销售的,她高贵的面容下,其实也代表着亨八这个曾经的约克公爵永远无法拥有的权力。当然,多少年之后,对于年富力强的亨八,早已容颜憔悴的凯瑟琳只能收获一句go away了。

这应该是整部系列剧的重点,虽然电到我的东西其实是贯穿始终的两个帅哥之间的感情。千帆过后,离婚砍头难产,离婚砍头难产,破不了的怪圈轮回,权臣更迭,主教、摩尔、克伦威尔,横死的被贬谪的,只有charles一直都在。擅娶王妹(……搞不清那个到底是姐姐还是妹妹)也只不过服软掰手腕就回来了(Forgive me,那段怎么看怎么觉得亨利其实在傲娇,那么个小身板和查尔斯掰手腕,太明显了……),这是其他人物都没有享受过的待遇。

两个人的互动也从头到尾都很萌煞,亨利病了也是查尔斯守在床边,虽然知道这部剧并不想突出表现这一点,但选的演员和演员的表演实在不能不让我往这边想。所以综上来说,即使是把它当腐剧来看,5分点赞。

 3 ) 都铎男人时尚

在莎士比亚作品中,codpiece这个词把爱神丘比特称为"king of codpieces",乃是说他风流成性的意思。再比如《李尔王》中傻子有一段著名的台词:

He that has a house to put's head in has a good head-piece.

The cod-piece that will house

Before the head has any,

The head and he shall louse;

So beggars marry many.

而亨八则是这衣服的最佳代言人,还有铁制的

 4 ) 历史是一面镜子

       好不容易看完了全部四季。看介绍说这部剧大部分内容都是与史实一致的,所以一边看一边在WIKi上查这些历史人物的百科资料,发现确实精细到有很多台词都是一致的,比如托马斯摩尔说过的台词,以及那个偷情王后在砍头前说的话。
    先说一下角色,这部剧我觉得绝大部分角色都很到位。仅仅对第三部的克伦威尔不太满意(前两部中他都不错)。事实上历史上克伦威尔是个很有血性的人,比如有本小说《狼厅》就是以他为视角写的,但是在第三部他死前却哭得稀里哗啦的,而且和前面他的性格也不一样。不过这部剧似乎还是比较倾向于托马斯摩尔代表的天主教派,而对于克伦威尔的改革派,总是把他们表现得残酷、阴险、又懦弱,觉得不够客观,这也是少一星的理由。
    但如果说这部剧真的反映的是真实的英国历史的话,我觉得倒是可以从中看到一些我们东方人难以理解和想象的事情。无论是托马斯摩尔还是安博林,从我们的角度看他们都可以说是死的满冤的,但是他们在入狱等死时都是冷静的,而在他们死前他们临终遗言仍然是希望民众能爱他们的国王,并表示自己的歉意,甚至他们在死前都不会去怒斥任何一个他们痛恨的仇敌。而看看中国清宫戏,那些被废的妃嫔不是哭天抢地,要不就是说什么做鬼也不会放过你。因此我们也自然就能了解欧美总统选举可以两个对手在电视上互相辩论,而亚洲国家的议会经常看到全武行。
    应该说,英国包括现在美国的社会制度就是建立在这样一套游戏规则之下的。屋里还在讨论打仗,出了屋子还可以和气的把战书交给门外的外国使节。打仗有打仗的规则,造反有造反的规则,死刑有死刑的规则,甚至上床创造孩子都有仪式。相比欧洲社会,亨利八世已经算是一个很不守规则、反复无常的君主了。但历史上哪个中国君主不和他一样,今天是宠妃明天就可能打入冷宫,今年是你的盟友明年就把你给灭了。
   最后想说说沙福克公爵,这个角色是唯一陪伴亨利八世从第一季走到最后一季,真是很不容易。但如果查查维基,他的生平经历却是最少的,历史对他的评论也是最少的。也就是说这样一个陪亨利八世走过一生的人,其实历史意义不大。他确实是最忠实于亨利八世的人,他一辈子可能就做了一件违背亨利意志的事情,就是娶了他的妹妹。但虽然他是亨利最喜欢和信任的人,但他老婆却真正看透了他,知道他是一个为了忠于国王可以没有原则的人。他通过帮助打倒沃尔西回到宫廷,说安博林不检点的是他,说克伦威尔越权的是他,认为凯瑟琳有情人的也是他。所以无论是克伦威尔还是爱德华西摩,都始终没搞清他究竟站在哪一边。他似乎是信奉天主教,但他不会违背国王改革的意愿。像这样的臣子,中国历史上也很多,现在官场上也很多,他会成为国王身边最重要的人,但是翻过这一页,你会发现他只是国王的影子。

 5 ) Time is the only thing that irrecoverable.

What loss is for a man most irrecoverable?
Not virtue, not honor, but time.

世事无常,H8一生追求自己的至高王权,最终临死前竟无一人陪伴,留下的不过一副画像。生命中妻儿臣子来去匆匆,死前回首往事,有多少遗憾又有多少不甘。

我敬佩Cromwell的才干。其一生致力于新教改革,可惜腹背受敌之时为H8选的德国老婆是一招臭棋,也违背了其从最底层官员做到首相的一贯准则。最后遭到贵族们的迫害致死,感到十分惋惜。
相比Cromwell之后Seymour家族为首的Council全是一群酒囊饭袋 。H8后面自己都说I mourn Cromwell very much.

Anne Boleyn是个很聪明的女人,要论才智应属六个Queen中第一人。可惜了Anne没能给H8生个儿子,被群臣因为heretic以通奸罪名迫害致死。还记得第二季Anne付刑前大义凛然的讲话,说自己仍然希望民众为pray for the king, pray for England. 而且到H8临死前差不多才明白Anne是冤死,实在是悲剧的一生

伴君如伴虎,Duke Suffolk是唯一不多H8的大臣中能有善终的,而且有幸能在后半生找到一个临终前愿意陪伴自己左右的女人。不过其处事原则事事以国王为准不免令人生厌,这也是他为什么能历经几十年王朝不倒的原因吧。以他为首的贵族以莫须有罪名迫害Cromwell也显出他傲慢无知的一面

如果再能有个讲Bloody Mary和Elizabeth I 的电视剧就好了

 6 ) 追了四季的剧,还是小小纪念一下~

     追了四季的都铎,终于在这样一个下雨天画上句号。

     最后一集,无限感慨。那条英俊的白马,在不真实的光线下穿梭过时光,带我们很快地回忆从一个男孩到一个男人,从青春到衰老的过程,难道在西方,也有白驹过隙的说法?

      爱与幸福

     人到了生命的最后,才明白什么是最珍贵的,才懂得宽容豁达。就算亨利再恨Ann Boleyn的背叛,他也忘不了她给他带来的那么深刻的幸福与欢愉;就算那些臣子费尽心机,他最信任的还是那个和他一起长大的Charles,甚至要用上天赋予的权力去命令他痊愈。

      然而,是人,最终都渺小,都在生命和死亡前显得那么的无助。

      亨利很悲哀,死前都难以信任自己妻子或者孩子陪着他走完最后一程,相比起来,那个总是在爱情前面无能为力的Charles圆满地多,在终老的过程一直有人搀扶,死之前能够说出“I'm so happy"的话。

      宗教与权力

      那么多人为自己的宗教而狂热着,而翻云覆雨,却在死亡来临之前惊慌失措,俨然忘记自己的信仰,也许信仰只是借口,权力才是他们真正渴望的。剧中唯一让我动容的死亡是Cromwell,真正的信徒。

      《圣经》本身并不血腥和暴力,可怕的是血腥和暴力的人对它的误读。

       最后的话

       看完最后一集,一句话反复在脑海出现,人生的平淡、家庭的和谐是中国人所不能认同的成功。其实走到最后,这些真的才是最无价的。

 短评

引用豆办达人对乔纳森演技的点评:“影片裡,喬納森•瑞斯•邁爾斯,時而一個蘋果,時而一個梨子,再加上葡萄、楊桃諸多瓜果,新鮮燦爛一大堆,啃的、嚼的,惱怒時分,還得扔幾個,水果相伴了整整三季二十八集,真是的,把一個亨利八世活脫脫演成了一个果子狸。"

5分钟前
  • 念小鲁
  • 还行

在细节之外,大的历史事件并不虚构。

7分钟前
  • 吃坚果的松鼠
  • 推荐

我居然。。居然。。刷完了,呜呜呜!!!!滚去写论文

11分钟前
  • daisy
  • 推荐

两个青葱的少年 一去不返。再见,都铎~

14分钟前
  • 西风
  • 力荐

单就这一季的内容而言其实最为平淡,Katherine Howard这个人物写得不够通顺,后期的宫廷斗争也不如前期笔墨犀利精湛;但作为收官季,对都铎王朝的回顾颇动人,尤其迟暮遥望少年愁的唏嘘,令人十分感慨。作为历史剧这四季整体具有相当高水准及观赏性,娱乐、深度兼顾,值得收藏。

17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四年了,最后一集看的人想哭

22分钟前
  • Wolf
  • 力荐

华丽丽嘀服饰吖……不舍,我感觉我最美好嘅印象都留系1/2季了……

23分钟前
  • ㊣June
  • 推荐

最后一集回顾的蒙太奇段落还是萌到我了,乔纳森演的真好!但总的来说,对历史剧的把握,美国还是不如英国。

25分钟前
  • 七宝
  • 推荐

六个女人中还是安博林最美

30分钟前
  • 已注销
  • 较差

我觉得演Lady Mary的那个演员很美演得很好,我喜欢

31分钟前
  • 后端开发鸭先知
  • 推荐

我有种把它当黄片看的感觉。。。一个很有剧情的黄片。。。

32分钟前
  • Miss Shallot
  • 还行

最后一集安 再次出场 继续惊艳 我爱她!!!

36分钟前
  • 童熙
  • 还行

I LOVE Charles Brandon.

38分钟前
  • 挂拉
  • 推荐

这小妖精……其实蛮可怜的 >_< 整体情节一般了

41分钟前
  • 细胞核桃仁波切
  • 推荐

The Tudors

44分钟前
  • 半知天命少女
  • 推荐

最后一集是全剧的精华

49分钟前
  • 无敌的我 @ 头发快点长
  • 推荐

有其父必有其女。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认为伊莉莎白女王的聪明睿智来自安博林,我个人认为是亨利八。女王最崇拜的就是自己的父亲。全剧终了,哎。。。

50分钟前
  • Joey
  • 推荐

终于结束了。折腾,折腾别人折腾自己。受不了闪回。战线拉得太长,要重温第一季

54分钟前
  • Nightwing
  • 推荐

anne boleyn死掉以后这剧也没啥戏了。。好无聊啊

55分钟前
  • woodyallen
  • 还行

尘归尘,土归土。繁华终落幕,一切皆虚无。

56分钟前
  • cola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