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时分2011

HD

主演:克利斯提·普优,Clara,Voda,Catrinel,Dumitrescu,吕明妮塔·杰尔吉乌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罗马尼亚语年份:2011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破晓时分2011 剧照 NO.1破晓时分2011 剧照 NO.2破晓时分2011 剧照 NO.3破晓时分2011 剧照 NO.4破晓时分2011 剧照 NO.5破晓时分2011 剧照 NO.6破晓时分2011 剧照 NO.13破晓时分2011 剧照 NO.14破晓时分2011 剧照 NO.15破晓时分2011 剧照 NO.16破晓时分2011 剧照 NO.17破晓时分2011 剧照 NO.18破晓时分2011 剧照 NO.19破晓时分201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破晓时分2011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一所公寓的厨房中,一对夫妻为避免吵醒隔壁房中熟睡的女儿,低声谈论着小红帽的故事。郊区空地上,这个男人躲在一排废弃的拖车后静默地观察一群人,后者似乎是一家人。同一个城市,同一个男人:他带着两枚猎枪击针穿越在堵塞的车流中。男人42岁,名叫Viorel。他被自己阴暗的想法所震惊,穿越整个城市,前往只有他自己知道的一个目的地。野番茄你们被包围了忏悔爱,死亡和机器人第二季陈默和美婷体验1973剃头匠红牡丹赌徒 花牌胜负亲密粤语狂野嘻哈梦儿女情更长樱2020女子雇佣军干物妹!小埋OVA幸福满满政宗君的复仇R心魔最好的遇见突击2023报告老板 番外篇撒娇女人最好命国语蓝色矢车菊谷穗黄了钱不够用晴~综合商社之女~家有儿女3飞尸IRIS电影版现实之舞大漠江湖煤气灯恶魔玩具变形金刚5:最后的骑士 (国语版)龙的新娘:龙之岛边境恶警迈克·艾普斯:一枝独秀黄昏流星群温蒂80后的独立宣言海军上将

 长篇影评

 1 ) 梦醒时总是泪流满面

(一)那天你赴约了吗?

在《Before Sunset》这部电影的开头,男女主人公九年后重逢,在此后无休无止的对话开始之前,女人说她得先问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天你赴约了吗?”

这个问题还要上溯到九年前,陌生男女在列车上偶然邂逅,擦出了耀眼的火花,燃烧了整整一夜。天亮后,两人各自回到自己的国度。临别时他们改变了之前“就这一晚”的约定,定下了六个月之后的重逢,但却没有留下联络方式。
这是前作《Before Sunrise》的内容。看完前作,似乎最大的一个悬念是——他们六个月后有没有如约相见?仿佛巧合的是,在后作《Before Sunset》的开头,当男主人公带着描写九年前这场邂逅的小说来到法国召开发布会的时候,女记者向他提出的是相同的问题:你们六个月后见到彼此了吗?男人的回答很聪明,他说你可以把这个问题当作一个测试,如果你认为他们相逢了,那么说明你是个理想主义者,如果你不那样认为,那么可能你是个怀疑主义者。
然而真正的回答在后来男女主人公走下船后的聊天中。女人说:如果你真的见到了我,我们每天不停地做爱,你还能写出那样的小说吗?男人耸耸肩说:我倒乐意接受这样的挑战……他们的对答经常是半真半假的,这种半真半假的对答虽然很幽默或者很揶揄,但却充满着忧伤和魅惑,然而,全部的忧伤和魅惑不过是因为他们如今所身处的现实以及对此的了悟。正因为如此,当男人玩笑一收的时候他会说:I know。It's not about sex。其实更恰当的说法是:It's not about time。也就是说,如果他们真的重逢了,即便给男人足够的时间,他能写出同样的作品吗?无论你乐观还是悲观,我想你的回答都一样会是否定的,那个提问的女记者显然太入戏了,我说过,太入戏的人才会在影片结束后问关于“后来”的问题。

这里,我想起了关于这两部电影的一个有趣的现象。一个朋友对我说:“在你看之前,我得告诉你一个经验,那就是先看哪一部作品你后来就会比较偏爱哪部作品,至今我还没遇到例外。因此你面对的是一个命运问题——你到底先看哪一部呢?”
这的确是个“命运问题”,因为在我看之前,我当然无从选择,而如果我看过了,那也就不存在所谓选择了。
既然无从选择,那么这就不是什么重要的问题——重要的不是“你先看哪一部”,而是“为什么先看哪一部就会更喜欢哪一部”。这里有并非“经验”或“概率”的因素,也就是说,得出“先看哪一部就会更喜欢哪一部”这个结论是存在某种“命运的必然性”的,违背这个结论倒可以被归为“概率”这样的偶然因素。事实上,更进一步说,这个结论是两部作品都非常成功的重要证明,在呈述理由之前,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设我们总是更喜欢后看的这一部,那意味着什么?那意味着每一部作品都不具有“完成性”,都缺少落在作品之外的something。
也正因此,我们必须时刻提醒自己,应该将《Before Sunrise》和《Before Sunset》看作是两部彼此独立的作品,我得说这两部作品当得起我们如此看待它们。然而,我们之所以需要如此提醒自己,又恰恰是因为我们无法同时观看这两部作品,我们无论先看哪一部,这部作品就会参与构成我们自己,然后在接下来看另一部时,那样一个被构成的自己就会参与进来。这是自然并且合理的事,妨碍我们独立地看待作品的并不是先后顺序,而是我们对待它们的方式。

现在我们回到开头的这个问题上来。在后作《Before Sunset》中女主角问的问题“那天你赴约了吗”,毫无疑问是一个事后问的问题。若在事先,问题应该是:“那天你会赴约吗?”我们来看这两个问题到底有怎样的不同。
首先我得说,对作品来说,这不是简单的事先和事后的区别。我们应该没有多少争议的是:在事先,两个年轻人一定相信彼此都能如期赴约,这同他们当时真实的愿望相一致。而事后,女主角由于某种原因未能赴约,但她在听男主角说他也没去时说:“你最好有个好的理由!”可见,尽管她自己没去可她一样在意男主角是否赴约。这种在意是一种不在场的在场,所表明的是多年之后的她依然还在原地。她和当初定下约定时一样,希望对方(同时也希望自己)如期赴约了。在这里,物理的时空并不是问题的关键。
反过来,对男主角来说也是一样。他如期赴约但没有见到女主角,在痛苦甚至愤怒之后他认定女主角一定有某种足以让她没能赴约的理由(这个理由当然是“尽管意愿没有任何改变但某种超越自身掌控范围的外力阻止了她前来”),而多年后的重逢他如愿以偿地听到了那样的理由(女主角最爱的外祖母去世)。但是,他因此释然了吗?不,没有。毋宁说,他更痛苦了。若是女主角早已忘记了他,根本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他恐怕倒远没有那么痛苦,但问题是,当他的预料印证之后,痛苦反而更深了。他在游船上仰天浩叹:“Why?Why you didn't come?”女主角知道他在问什么,却答非所问:“I told you, my grandma……”男主角回答:“I know。But why?”——这个“why”,同样也不是物理的时空能够回答的。
于是,我们看到,对于两个当事人来说,对这个约定在那个约定的物理时空中“应当”兑现并无分歧。作为旁观者的我们,若有分歧,大概只有一个,那就是认为他们最终会彼此厌恶的观众希望他们到此为止,这样可以保有一个关于“那一夜”的美好回忆。但即便如此,我得说,正因为这样想的观众是为了避免“相互厌恶”成为事实,因此,在这个约定发生的当时,他们恐怕仍会希望两人都还有同样热烈的赴约的愿望(也就是说主观条件没有改变),这也就事实上没有否定那个“应当”,不同仅仅在于,这部分观众希望将“是否赴约”的决定权交给身外的不可抗力,从而将他们从这种两难的抉择(“赴约但后来相互厌恶”和“没能赴约但留下美好回忆”)中解脱出来。我不得不说,这样的想法是出自悲观或者孱弱的心灵。

不管怎样,我们已经看清了:从主观意愿的角度来说,两个问题并无多少不同。真正带来不同的,是那些超越主观意愿的事,并且总是那样的事——那些我们称之为“命运”的事。如果两位主人公的九年之中仍旧保持着对彼此的爱(倘若你不否认这一点),那么,他们九年后在完全不同于当初的情形下重逢,才真正具有某种悲剧的性质。反之,则不具有或者说至少是弱化了这种悲剧的性质。值得注意的是,当我们说“超越主观意愿”的时候,并不意味着将决定权交给了“外在事物”(哪怕是神或者“上天”),那是对古希腊命运悲剧的古典式的理解。我们如今所谈论的“命运”,它虽然超越主观意愿,却仍是要求我们参与并且承当的,换言之,“那天你赴约了吗?”——这不是一个主观意愿的问题,同时也不是纯粹的物理时空中是否在场的问题,即便有无比充分的“外在理由”,我们却仍然要给出我们的回答。

导演在拍摄后作时必定为了寻找女主角没有赴约的“不可抗力因素”的理由而煞费苦心,但最后的结果似乎仍不充分。至亲的去世足以构成女主角没有去约定地点的理由,但不足以构成她没有与男主角重新取得联系的理由(比如她完全可以请好友代去等等,只要她的主观愿望足够强烈,她甚至可以托付陌生人……这都不是问题)。看起来这个设计的确有点牵强,是后作为数不多的缺憾之一。不过,你是否意识到,缺憾首先不在于这个外在的理由是否充分,因为只要足够精心,外在的理由总还是可以“设计”的,而我关心的始终是无法交给作者去“设计”的主人公的抉择本身。
事实上,我们真的需要有那么一个似乎与这个约定分量均等的理由才能解释我们没有赴约吗?为什么不能是其实什么特别的事情也没有发生,但我们就是没有去呢?也许有人会说:既然两人都有这样的主观意愿,又没有什么外力阻挠,那为什么没有去?甚至,有人跳到后作中去,对我说:你看,男主角结果不是去了吗?如果女主角的愿望和男主角一样,那她怎么可能不去?
这里,我要说的是,看待作品有两种不恰当的视角,其中之一就是“上帝视角”。在拥有这种视角的人们看来,作品就是他们主观臆想的试验场,他们同时具有上帝的全知和全能,已然掌握了全部过去和将来,他们俯瞰着这个世界,然后再操纵棋子一般地操纵主人公。黄易之流的作品就适合这类人,他们可以尽情假设自己跳跃到任何时空且同时带着自身全部的历史!而回到本文所谈论的作品,请问女主角在赴约之前如何知道男主角会赴约?如果不能知道那又如何能成为决定的根据?显然我们不能赋予自己高于作品中人物的权能,否则我们不可能真正设身处地,在作品中是这样,在生活中也是这样:我不可能让我的学生明白那些超越他们年龄阅历的道理,若我对他们说:“你们没经历过,所以不知道后来会怎样。”那么,我即便不是在扮演上帝,也至少是在扮演先知。
还是想一想看吧,在我们年少而不经事的时候,都是根据些什么来作的决定,作的又是怎样的一种决定。正如女主角在游船上说的那样:年轻的时候,我们总以为一生可以遇到很多可以相爱的人,但到后来才发现,其实远远没有那么多。这句话倒可以作为她缺席那个相约的重要原因。
是的,我们来假设另一种情形:约定前一天的晚上,那是一个寻常的星期三,女主角如同寻常一样回到住处,也许刚同三五好友泡了吧聊过天,但她心底还是记得的,第二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到维也纳去对她而言并非难事,火车很快就能到达,随时都有,所以她并不着急。经过了六个月,她固然记忆清晰,想到那一晚甚至仍然会脸红耳热,但她更觉得那会是个梦,尤其是在没有任何联系方式、不能听到看到任何关于对方存在的证明的情况下,她越是留恋于那份美好,便越是觉得那很像是一场梦。在刚散场的那个party上,某个闺蜜又说起她与男友的争吵然后是旷日持久的冷战……女主角忽然有些厌烦了这些日常上演过无数遍的故事了,她开始觉得同那个男人只拥有那一夜未尝不是件好事,至少,她有充足的空间去用想念和回忆来勾画对方,而丝毫不必担心幻灭。想到这里,她便有些恍惚,又有些不安,她想象不出明天见到对方会是一个怎样的局面。也许相互看到的瞬间里会生出某种陌生感?毕竟,她连对方的全名都不知道。
我们的女主角在日出日落的几个月后,已经分不太清什么是回忆,什么是想象。她不知道是否是自己的期待添加了什么到其中——那个胡子茬微微泛着红色的大男孩,那样的一些细节,真的发生过吗?或者,退一万步讲,即便那全都是真的,可是六个月后呢?我们不是不知道时间的力量有多大,莫说是相互不联系的六个月,即便是天天煲电话粥的热恋中的男女们,六个月,他们可以成为任何一种现实中所有的样子。那么,女主角想,那个男生呢?他还是如当初那样的略带羞涩吗?他对自己还是那样渴求却难以言表吗?还是说,那只是他处在情感失落的孤单旅程中,恰好遇到了一个浪漫而不切实际的异国女孩,那一夜,充满着一种温度恰到好处的疗伤效果,于是,当他重回美利坚的土地,他旋即又开拓了新的人生?
这一切,在那样一个年纪上,从来都不是一个定数。而不是定数的原因与其说是看不清未来,不如说是“一心只想要看清未来”。而当他想着未来可能会怎样的时候,他其实也就同时在想未来可能不会怎样,如果未来只是“还未到来的日子”,那么,所有“可能”与“可能不”都是不能证伪的,对于他的判决都具有同等的效力。由此来看,他选择去还是不去,与他所抱有的期望、情感或价值观,并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他去了,不等于说他就是一个忠贞不渝的人,他不去,也不表明他恶意欺骗了谁。
于是,到了那一天,我们的女主角很可能只是因为昨夜的微醺而稍稍睡过了头,当她匆忙梳洗后仍旧打算前去赴约时,却又想到今天要参加一个考试。相信我,这门课对她而言毫不重要,平时她也曾因为许多微不足道的理由而翘课不去,或许只是因为若要补考,过程可能有些烦琐,而她又实在不愿意履行那些额外的手续,她知道她若是去了,总还是可以毫无波折地完成学业的。这样一想,她便又顺手拿起了课本放进包里,到火车站和到学校的路有一段是重叠的,她没有立即作出明确的决定。在那条路上,她若有所思,反复地想到去还是不去的问题,正当她快走到学校门口时,遇到了她的闺蜜,很高兴地招呼着,然后走在了一起,随即说到了昨晚的话题。我们的女主角其实也没有多少兴趣讨论这个话题,但出于好意,她也没有打断。要知道,身边是一个鲜活的生命,日常生活中朝夕相处的朋友,此刻就握着她的手,能感觉到温度,而另一边,是一个遥远的陌生人,所有的期许仅仅维系于那不知是梦是真的夜晚,若是她曾轻易地对身边的人谈起过,可能收到的最多的反应恐怕是“要当心哦,可能是坏人”或者“没想到你这么浪漫啊”之类的话,总之并没有哪一句能切近真实的心意。
很快地,就到了学校门口。即便是闺蜜在东拉西扯的时候,我们的女主角还曾犹豫过要不要去赴约,但到了校门口,她竟鬼使神差一般——或者仅仅是习惯性地——转身走了进去。最初的那几步她还想过打断闺蜜的话,但随即想到怕是免不了要费口舌去解释,这时候那位严格的教师又出现在视野里,令她又心烦意乱地想到了考试……就这样,她终于还是没有停下惯常的步子,跟着她的闺蜜一同走进了教室里。
上课铃响了,试卷发了下来,像她这样一个并不是想要惊世骇俗的女孩子,在这种情况下,起身迈步径直走出去的可能性又少了许多分。时间一分一秒地流失,直到她发觉即便此刻起来,也赶不上下一班火车了,于是她不禁发自内心地叹了口气——算了吧,执着做梦的孩子,还是当作一场梦吧。或许他也不会真的赶去呢,毕竟,他身在几万公里外的美利坚哪。放下了这个念头之后,奇怪而又自然的是,并非仅有一种怅然涌上心头,同时还有的,竟是一份久违的平静。去还是不去?她已经为这个念头困扰了很久,现在,时间过了,不管这样做对错与否,她都已经不必再为此焦虑。那一夜,同她此前曾经因为这样那样的理由(甚至不过就是因为习惯性的懒惰)而错过的其他美好的事情一样,不是不令人遗憾的,但是与此同时,这种遗憾对如此现实的生活而言,好像也无伤大雅。
你看,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我们的女主角就是这样错过了可能是她今生最重要的约定。你也许会说:既然那么重要,怎么又能无伤大雅或犹豫不决?我的朋友,我再次提醒你不要以上帝视角来看待生活,有很多事情,如果不是一定要到了后来,比如到了失去以后,我们才回过头来意识到它的重要,然后甚至随着此后意义虚空的人生的延续而凸显得越来越重要,你又如何解释这世界上何以会有那么多的扼腕和追悔莫及呢?何况,在那样年轻的时候,你也许会认为那是对你无比美丽的一晚,但那也只不过是一晚,失去后你把它叫做“遗憾”,但你却还不曾意识到,那一晚也许不仅是一晚,它还是你的一生,对于它的被错失,你将找不到任何词来形容之。
我们的女主角在此后不是没有遇到任何人,事实上她交过很多男友,也和他们做爱,然后又因为这样那样而分手。每一次的情感交往甚至微不足道的细节都令她猝不及防地想到那一夜,更令她想到过了约定的那一天之后,她已无可能再与男主角相遇(不,不要对我谈什么概率)。我们看到她也一切如常地完成她的学业,然后上班、交友、恋爱,但是总有些什么不对劲,她没有少做任何事,但都没有那么投入,有点打不起精神,就好像有什么东西已经从她身上抽离。
不知不觉,这样过了九年。

九年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是一个缺乏特定意味的数字,它长过他们人生诸如求学、工作(更不用说恋情)等哪怕是最稳定的任何时期。所以说一个早熟的孩子他的成熟是假的,如果所有高度的情感可以极端地浓缩在某个瞬间,那么,要体悟到这个瞬间的意义却绝不是短短几年就可以完成的,因此,那些过早经历了人生许多事情的孩子,他们的过去其实并没有“完成”,相反,这种“过早”和“浓缩”反倒令他们失去缓缓品味之的可能,反而生长出某种偏狭的东西来。
你不能简单地去揣度女主角此后的九年,不能简单地去设想她每个孤单的夜晚或者寻常的瞬间里那些微小的心情。绝望不是一个词语,虽生犹死也不是,而比此二者更不堪承受的是,你甚至无法确证你是不是“真的”错失过那样一件如今被你视为最最重要的事情。因为此刻你是那个没有赶上泰坦尼克号的杰克,你是没有邀请特丽莎来布拉格的托马斯,你不是上帝,因为你在那些重大的时刻没有出现,因此那些所谓的重大全都不是“事实”。你没有办法去为一份你从未真正经验过的感情或者一个你从未真正遇到的人去死。

现在我们再来回想一下女主角的问题:“那天你赴约了吗?”
你意识到了什么?这是一种对于未知情况的询问,还是对于某种既定情形的求证,抑或兼而有之?当我们的女主角度过了那难以形容的九年,忽然有那么一天,在她所常去的书店看到了这样一本小说的宣传,那个情节“似曾相识”,接着她又看到了作者的名字。她说她于是就明白了,可是她真的明白了吗?不,她只是心底重又唤起了想要明白的愿望。九年以来她好像一直带着一个无比重要的问题,这个问题若是没有回答她就无法安度此后的人生,发生过的事情我们总要以某种方式承当下来,无论是直面还是自欺,我们不能像动物一样发生了就是发生了,而不对之有任何作为。然而,虽然她怀揣疑问,却始终不存在一个发问的对象,那个可以给予应答的对象的缺失,恰恰是她这个问题产生的原因。
现在,他又出现了,不可思议地。然而时间不是六个月后,而是九年后。物理时间中的约定当然已然失效,但是,那个问题呢?她还应当将它问出口吗?

于是,我们看到,女主角忽然停下脚步,问了她在心底埋藏了九年甚至更久的问题(因为那是个“宇宙奥秘”的问题)。而之前都是礼节性的寒暄,她甚至“关切”地问“你不是要去赶飞机吗”,好像是在说“不要紧吧”或者“若是忙就算了吧”,但她哪里会真的关心这个问题。当男主角看到她后不是显得态度生硬或目光流露怨恨,相反同样有些不知所措,她受到了有力的暗示。这是第二次暗示,男主角的小说已经给了她第一次的暗示,为此她看了两遍,并非为了确定“当初发生过的事情”,而是为了确定她此刻是否足以问那样一个问题——

那天,你来了吗?

九年之后,他们都已经不再是当初风风火火的年轻人,生活已经给了他们太多。请勿在那一刻就说“他们还能再续前缘”,不,没有那么简单,我们的女主角在那一刻所能想到的,可能不过仅仅是求证因为那一次的失约她所错过的究竟是不是如她所想的那样一种人生。倘若,你在九年之后告诉我说你赴约了,甚至,你告诉我九年来你始终呆在原地,你知道吗?你只是徒增我的痛苦,那种印证不但不令人快慰,相反,它令我欲哭无泪。若是你直接告诉我答案,其情形将如长埋于废墟之下的人经过不知多久的黑暗后被挖掘出来,乍一眼看到了阳光——我将不知何以自处,我不会看到所谓“再续前缘”的任何可能。
《Before Sunset》在这一点上是杰出的。我用不着再赘述其后发生的情形,因为它是那样地自然,虽然这种自然,是由一系列不自觉的紧张、试探、犹疑、小心翼翼、患得患失、徘徊、蹉跎、急切、欲言又止、靠近又荡开等等环节所共同组成的。影片的最终还是没有点破两人的心意和决定,悬念恰到好处。好就好在你觉得之前的九年时间虽然被耗费,但终究还是值得二字。试想若是当初两人真的重逢,倒也极有可能如男主角在小说稿中揣想的那样,“疯狂做爱然后渐渐地开始彼此厌恶”,女主角对这个揣想评价说:“那很合理。”于是,这漫长的九年足以教会他们不再轻易地错失任何东西。
我想到在路上行走的过程中两人曾谈到“如果世界末日来临”的问题,男主角开玩笑说他肯定不会再谈他的小说,但还是会讨论宇宙奥秘的话题,“当然是在旅馆房间疯狂做爱的间隙”。
这个问题的产生并不是偶然,想想看,倘若男主角真的到点即离去,那么,所剩下的这几分钟或者几个小时的时间,对于这两个人来说,何尝不是末日前夕?男主角将女主角拉到长凳上,作欲ML状,女主角虽面带笑意却是不容置疑地拒绝了男主角小小的性冒险——这个拒绝同前作中公园草地上的拒绝是完全不同的,前作中的这个小小的抵抗环节,原因是“若我同你做了分离后我就会很难受”,显然,年轻的女主角的目光是朝向“未知的未来”的,那一夜纵然会令她“很难受”却仍只不过是“一夜”而已。当她以那样的“未来”来度量自己当下的行为,她会觉得做爱这件事会令这一夜拥有一种不适宜的“沉重”,若那只是“一夜”,它就该那样“毫不现实”地流逝过去的。而作为观众,我们分明看到的却是不管她同意与否,发生什么或没发生什么,这都将是决定性的“一夜”。但是,九年后的长凳上,女主角的拒绝是这样说的:“今天并不是世界末日。”这话又是什么意思呢?这话其实是在说:若这是一件可以做爱(也并非做爱,只是轻度猥亵而亲昵的行为)便了结的事,那就并不是我所想要的,那就并不是值得我用了九年的时间去追问并期许着回答的,不,这不合时宜,这不是我所要的回答,九年后的此刻,我所问的已不是当初的一夜,而是“一生”。这个“一生”,并不是年轻时郑重承诺却不知所谓的字眼,而就是过去这九年的每分每秒,在你尚未出现的时刻,我早已经验到那些“物理上即将到来的日子”。
我们的男主角开始是不知所措的,对他来说重逢是他不切实际的期望的出乎意料的兑现,他花了很长的时间才开始相信她真的就在他面前,然后又花了更长的时间去领会女主角此刻身处与他同样的地点,然后他才能问得出那一个浩然长叹的“why”。之前他所能端出的模样是戏谑,是无法和盘托出的热切,他并不是仅仅要确定九年前的邂逅的意义,他更要确定的是这九年的时间所赋予彼此的一切。对于这九年,同女主角一样,并不是一个“世界末日”便可作为所有的和最终的了结。

令我印象最深的,无疑是影片的高潮,前往女主角家中的那段车程。男主角终于可以对一度失控的女主角道出了他九年来深刻的痛苦,他向女主角描述他的梦境,over and over and over,那梦境深深刺痛了我的内心,“你怀孕了,你躺在我面前,你让我不要碰你,可我还是碰了,我触摸到你的足踝,你光洁柔软的皮肤……醒来时总是泪流满面……”女主角忍不住抬手去抚摸他的头发,但又触电般地收回。
这个镜头深深地,深深地刺痛了我的心尖。至少在这个世界上,有人能够和我一样触及到它,它是那样地真实,真实到令我无言以对。

我到哪里可以去证实曾经错失的一切,到哪里可以找到你,让我问上一句:
那天,你来了吗?

 2 ) 《爱在黎明破晓前》有哪些戳你泪点的情节?

女主在游乐园对男主说的话

‘’人们可以过着用谎言编织的一生,我的祖母与祖父厮守到老,我本以为他们的爱情很简单很单纯,但她向我坦白说她的一生都在想着另一个她爱的人,她屈从了命运,太可悲了‘’

我看到这里鼻子一酸彻底泪崩了,我突然想起了我的奶奶。我有一次问过她的初恋是谁,我本以为她会回答是爷爷,然而并不是..她说她那时很喜欢很喜欢她的一个同学,两人也谈起了恋爱,但是她的爸爸妈妈觉得男方家境不行所以强制让他们分手,然后和家里面觉得可以的另一个男生在一起,也就是我的爷爷。我奶奶和她心爱的男友分手是在一个下雪天,所以成了她的心理阴影,每当冬天来临她看到雪花都会很伤心...

所以在电影里我看到这句话时突然想起了我的奶奶,和另一个平行世界里女主的奶奶是一样的,屈服于命运,交上了自己的爱情。电影真的很奇妙........总是有一个点触动你的心弦,当然每个人看同一个电影get到的点都不一样,这段情景着实戳到了我的泪点。

相爱不是最好的,相爱能在一起才是最好的。

 3 ) 你遇见我,我遇见你,这就是意义

人物:一男一女;时间:相遇之后,天亮以前;地点:维也纳;事件:一场漫无目的游荡,所有的一切清晰直白没有任何想象空间,无关乎情节,只关乎细节。 而他叫什么名字?她又叫什么名字? 似乎这也只是在最初两人在维也纳下车后出于习惯象征性的告诉对方他叫杰西她叫席琳时随口提到。而这也并不重要,因为在这个不眠的夜晚,这个没有人认识他们的城市,他们不需要用名字来确定彼此的存在,他们只需用坦白来见证彼此和自己的生活,这种坦白让他们不再属于一个名字,一个社会符号,而是只属于自己,属于彼此。 在这个坦白的夜晚,他们诚实的面对,没有假想,没有防卫,不但真实的面对彼此,更是直截了当的面对自己,甚至针对自己,那些隽永的对白,不是为了讨好对方也不是卖弄深沉,而是一次次全面的自我探讨,一次次默契的展示。他们说给自己听,然后有足够好的运气遇到一个听得懂的人,所以杰西说,我常常不敢面对自己,逃避自己,但跟你在一起我觉得放松,觉得在解放自己。 两人在咖啡馆里设置的给各自的朋友打电话的场景最能强化这种坦白。他们假装对方不存在于这个空间,假装自己在对某个不相关的人谈论身边这个女人或者这个男人,谈论自己对这个男人或这个女人的感受。这是无关痛痒的对话吗?不如说这是面对自己直觉的自白和面对对方间接但绝对真实的表白。 这场相遇的意义就在于这种坦白,在交谈中间暗含着一种自说自话从而完成一次和自我的对话。基于这种坦白,这个夜晚来的比他们相遇之前的几十年以及相遇之后的几十年都要深刻,因为这一个夜的坦白是以他们前几十年不见以及后几十年的分离为代价的,这个夜晚独一无二,是时间的特定点,不属于过去,不属于以后,只属于现在。 由于这种坦白赋予这场相遇的意义,这个夜晚也就出奇的大容量,不仅对话的广度不断的延伸,涉及死亡、愤怒、命运、时间、男女的社会角色,涉及内心深处最细微的感受,仿佛要把一生的喜怒哀乐生活感知统统都说出来都说出来,而且遭遇了了各种各样的隐喻:算命的神秘女人,写诗的流浪汉,等等,而他们的似乎无心之语,却往往成了事件的发酵剂,成为了某种暗示。 这场相遇的另一种意义是发展成为一场爱情,但即使发展成为一场爱情,它最初也只是一场相遇。尽管男女之间的相遇总天然的带有一些暧昧的情感成分,但这场爱情也只从属于这场相遇,是这场相遇的一次无主题变奏。就像两人看到的画展海报上的一幅画,席琳说她喜欢那幅画,喜欢画中人物和背景近乎融合的感觉,周围环境比画中人还醒目,他们也深谙此种相遇和相遇种种情愫应有的程序和结局,把行为和情感努力的嵌入这个作为大背景存在的相遇框架之下,可以现在一起看这幅海报,却不能一起看八礼拜之后的正式展览。 席琳说她最害怕人死之前那最后几秒的意识,因为你知道你绝对死定了。但他们的相遇不也是一种有明确意识的死亡吗?从一开始他们就心照不宣他们的分离,但这种明确意识到的分离仍然不能阻止她跟他聊天,跟他下车,跟他分享自己的经历,跟他尝试彼此的沟通喝了解,跟他跟他像真正的情侣,以至于到最后甚至要改变这种只是作为过客身份的初衷想象以后的见面。 也许这就是情感中最难解的结,一方面我们想象并真切的希望一生一世,同时又惧怕时间带来的厌倦最终会将爱情沉淀成一种习惯连同曾有的美丽一起抹掉,人有时在在某种极度快乐的情况下会真挚的狠狠的祈求让这一刻停留,与其说这是珍惜现在不如说是恐惧以后,因为我们没有勇气以后还可以有这种快乐,但另一方面情感因子的作祟却又让人欲罢不能,无法彻底断那种关于天长地久的念想,这对男女在深入的了解中不断就以后见与不见的问题的进行纠缠大抵缘于此。杰西说他总觉得假如我能接受事实,接受他那种天生就很艰难的命运,他可能就不会那么愤怒那么痛苦,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是他根本不甘心接受。对于爱情不也是如此吗,心存怀疑的同时心怀希望,即使不完全相信还是忍不住祈祷。 因此当杰西发出人们为什么总觉得感情一定要维持一辈子的疑问,而席琳也附和说那很傻的时候,二人想必是有些吃不到的葡萄就干脆说它是酸的心理,到底还是带着说不清的艳羡和不甘心的吧,直面这个问题时还是不能真的有那种LET IT BE 的豁达,还是会依依不舍,还是会一边强调不喜欢刻意维持情感一边不停的絮叨再次相见的日期。“这真的是我们最后的一夜吗?”“我们以后真的不会再见了吗?”问问题的人,都是放不下的人,可是人之所以为人不就是因为这种放不下吗? “你之前提到过以后几年的光景,一对夫妻会开始厌恶对方,对彼此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因此而感到厌烦,我想我会有相反的发展,我对一个人越是了解就越是能真正的去爱他,他会梳某种头发,他会穿哪件T恤,他在某种场合一定会讲的故事,我相信那会是我爱一个人最真实的境界。”这是席琳在离别之前对杰西表明的对于爱情的态度,隐约透着细水长流的朴素情感和某种继续的可能性,让人单纯而怀着美好祝愿的相信爱情的至高境界是平淡的。随着而来的火车站的别离则更加深化了这场由相遇派生出的爱情会有进一步发展的余地,因为他们像所有离别的人一样琐碎,舍不得放手。 但是他们在困惑于要用见或不见来保持一份感情,来封存一种美好时,他们忘记了另一种让爱情失去最初鲜红颜色的可能,就是,他们回到各自的生活,遇到各自生活中的人,然后顺理成章的忘掉对方。也许这一刻他们认为这场相遇的绚烂会让他们终生无法忘怀,可是大多数时候我不明白我哪里来的这种自信,自信记忆力可以和时间和生活抗衡,自信情感的重量抵得过时间的重量。 《挪威森林》那样一场樱花飞舞刻骨铭心的青春,人到中年的渡边也只能伴着beatles的老歌暗暗对自己坦白:“我得花上一段时间才能如此这般地忆起直子的脸。而且,随着岁月的消逝,时间花得愈来愈长,尽管很叫人感到悲哀,但却是千真万确。最初只要五秒钟我便能想起来的,渐渐地变成十秒、三十秒,然后是一分钟。”而那时哀婉幽怨的直子何尝不是说“我希望你永远记得我,永远记得我这个人”。在一起害怕惯性的破坏力,分离害怕遗忘的侵袭,感情到底有一个什么样的出路? 影片最后的几个镜头慢慢的扫过他们共同走过的那些地方,埋葬着无名死者的公墓;狭长的走道里他们曾倚窗坐过的圆凳;遇见算命女人的喷水池;将无数水中的尸体冲到岸上的寂静河流;喝酒看星星的青草地以及草地上空掉的酒瓶。那时我忽然想,如果这些固定的场景有记忆,他们是否比我们的记忆更加能够抵抗时间的冲刷,更加持久;如果有一天这些建筑物也耐不住时间最终腐朽倒塌,是不是我们还会记起那个某一个街道上我们有过的脚印,某一个河流里飘荡过我们的情思。 相见的可能性最终有一个续集来兑现,这样的续集合情合理,就像他们没有预料到会有这样一场相遇,谁也不能预料以后他们能否再次相遇。只是续集之后的续集呢?是再一次的告别之后选择最后的遗忘,还是真的如同河水中的树枝,一起携手趟过时间的河流。多年前看过的电影里有这样一句台词:电影有结束的时候,但人生还得继续。时间和爱情到底谁胜谁负,不是能由得一场电影来决定的。 “别让时间欺骗了你,你不能战胜时间,在烦恼和担忧中,生命模糊的逝去,时间自会有它的喜好,明日或今朝。”时间对于这场相遇的裁决,让我认清情感在其面前的脆弱不堪,也许是这场相遇的另一种意义。

 4 ) 我最爱的电影

    也算是阅片无数了,深知邂逅一部好片的难得。还是大二时,广电学院常常在多功能厅放电影,那晚只有寥寥几人零散的坐在观众席上。看过电影我已经是激动地说不出话来,从此以后不停的去淘碟,跑遍长春的大小碟店,终于在一年后找到了它。到现在为止我已经看了八遍,每次都有新的感受。
    林克莱特的这种拍摄手法真的太冒险,大量的长镜头往往会让人昏昏欲睡,何况只有不停的对话。我只能说他是天才!大段的对话没有拖沓,只有感动和思考,Ethan Hawke和Julie Delpy的表现也是自然流露。看过影片的拍摄介绍我才知道,如此高难度的长镜头多是一遍即过,演员还有很多的即兴发挥,创造这部电影该是多么惬意的过程!
    如果电影不再是生产出来而是这样优雅的创作,我想象不出来该有多少好片去享受。

 5 ) 那一夜,足以耗完毕生浪漫

可能这么说颇有“情人眼里出西施”之味,但她确实是我迄今观看次数最多也最喜欢的电影。 在她之后,不知不觉又阅历了许多影片,很可惜依然无人能撼动其在我心中的地位。 她与《爱在日落黄昏时》和《爱在午夜降临前》组成的时间跨度达18年的爱在三部曲,可以说是一个关于爱情全部面貌的高度缩影了。

而作为首部曲,《爱在黎明破晓前》将爱情中的浪漫这一部分表现到了一种极致,可以说是集齐了所以浪漫爱情该有的元素: 23岁的少男少女,在火车上一见钟情,一拍即合。于是决定一同在维也纳下车,在这座陌生城市的街头闲逛,共同度过浪漫至死的一夜。

他们聊初恋、聊女权、聊分手、聊自己的父母…什么都聊,话题永不间断。他们在唱片店里眼神试探,在摩天轮上互相亲吻,在深夜街头漫步拥抱…

就连故事的结尾——第二天清晨两人在即将告别的车站互表真心,匆忙约定6个月后同一地点见面——都是浪漫爱情故事该有的模样。

遗憾的是, 很多人(包括许多通过我安利后)看完后,对这个故事并没有多大触动,觉得过于不真实。 还有的,对片中话痨式的剧情推动感到昏昏欲睡。

但其实首先,本片就是改编自导演的真实经历。 1989年10月,导演林克莱特在纽约为他的第一部电影《都市浪人》做宣传,当时他的姐姐住在费城,林克莱特宣传完新片后乘火车去费城看望姐姐。 就在费城一家玩具店,林克莱特遇到了那个让他终身难忘的女孩。这个女孩叫艾米,她优雅自然,也很健谈。 就这样,林克莱特邀请艾米在费城的街道散步,他们同电影里的杰西和赛琳一样,聊电影、艺术、科学和无尽的话题。 “我要把它拍成电影。” 初识艾米,那种熟悉的感觉带给林克莱特创作的灵感,那股流动在男女之间流动的情感,便是《爱在黎明破晓前》的雏形。 林克莱特和艾米在费城一起度过了愉快的夜晚。临别时,两人交换了联系方式以便保持联系。但命运总是捉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联系也慢慢淡了。 终于,1994年林克莱特开始着手拍摄《爱在黎明破晓前》,他希望通过这部电影找到当初那个与共度美好一夜的女孩。

其次就是我本人也有类似的浪漫一日的经历,可能更容易产生共情, 或者说,我本身就是个偏感性、向往浪漫的娃吧。 这段经历虽比不上影片中那么梦幻(放心甚至连接吻都没有), 但也已成为我这一辈子最难以忘怀的一日(还记得当天晚上写了整整6页日记,后来手机密码也变为了那天的日期)。 写到这儿不禁想用句土话感叹:美好的人或事之所以美好,不正是因其短暂且不可多得吗?

再次,关于本片话痨这个问题。 在我看来,浪漫电影千千万,为啥她是南波万的最大原因正是在于本片的剧本与台词了! 一、火车车厢 午后 美国男孩杰西在与初识的法国女孩赛琳相谈正欢时发现自己即将到站,此时一个疯狂的想法萦绕其心头:他想邀请她一同下车…

“…… …… 这样想吧,把时间往未来推10年、20年。你的婚姻已不像最初那样有激情,你开始责怪自己的丈夫,你开始想起自己以前遇见过的人,那些你没有主动追求的,想象着如果跟了其中之一事情会怎么样,我就是其中之一~ 好比你穿梭时空回到过去,看到自己错过了哪些。你看,我这是给你和你未来老公帮了个大忙——给你一个机会,告诉你其实你也没错过什么,我其实跟他一样无聊没劲。当然希望不是这样。”

这一段自己有配过音,可以说对原片中此处的台词是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了~有趣的灵魂哪怕过了20多年依然不会过时! 二、唱片店 白天 伴随着唱片机传来的《Come here》:

“There’s a wind that blows in from the north, And it says that loving takes this course, Come here Come here........ ” 诞生了影史经典暧昧桥段,此刻无声更胜有声。让我再去品一遍/哭泣

三、摩天轮 日落 “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但我们现在是独处的。而且太阳快落山了。。。看啊这漂亮的日落,摩天轮,维也纳。。“ “你是不是想说你想吻我?“ 5年前第一次看到这儿觉得:这就吻上了,忒快了八/擦汗 如今回过头来看这一片中最具浪漫气息的片段,我只想说,这氛围,又有谁顶得住?!

四、竞技场俱乐部 夜晚 “爱情就像给那些没学会如何独处的、不知如何照料自己的人提供的一个出口。人们觉得爱情是一种无私的,或者说完全给予的东西。但如果仔细想想,爱情只有自私。”

时间来到晚上,两人开始深入就情感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全片值得回味的语句和场景实在太多, 关于算命老婆婆的“争吵”、关于“奶昔”的情诗、互相假扮对方朋友的甜蜜“通话”、公园草地上的“成长”........

最后,影片中男女主时隔9年后(第二部)才终于重逢,而爱情的完整画卷,也方才徐徐展开。。。 也就是说,只有在完整看完后两部,你才更能体会到:先前认为的虚幻、不真实,原来只是没有深入了解而造成的误会。

“如果说要选十部电影来认识我、选一部电影表达我的爱情观,爱在三部曲始终会是我的选择。” 当然,说出此言的不过是一个21岁涉世未深的普通男孩儿,不敢保证在今后的岁月里是否会被世俗和情伤磨平棱角、向生活妥协。 但我由衷希望,哪怕再过9年、18年还是10000年(他开始了),我也依然执着于喜欢、讨论、安利这部电影,依然对爱情抱有向往、热情和希望。

如果这世上有魔法,那肯定会是努力尝试理解他人的过程,尽管几乎不可能成功。 但谁在乎呢——答案就在这尝试之中。 最后 浪漫不死

 6 ) 在春天,看一部发情电影

友情提示:此文过长,谨慎观看。

这部著名ONS电影终于被我down下来,在一个大雨下得如痴如醉的无聊午后,慢慢看完。

故事有关艳遇,据说艳遇现在很俗,城市大批量产生寂寞男女的时候,大批量的艳遇在各种旅途中应运而生。人人都能体验一见钟情,只要他不是特别差劲,所以艳遇故事已经out于主流装B媒体,前几年写丽江阳朔总带点桃花色彩,现在再写,就让人笑掉大牙,类似去回星巴克实在不值得炫耀,不就30多块钱杯咖啡么,待业女青如我,也常常咬牙去喝一杯的。

不过电影拍自95年,那时候艳遇还相当时髦,着人艳羡,故事一开始,传统套路的俊男美女,男主典型现实主义美国人,蓝眼睛,相当有型的发型和胡子,女主来自浪漫主义法国,肌肤胜雪,眉目传情。两人一开始的搭讪让我很意外,太羞涩了,男主不停地打望对面,犹豫该如何搭讪,现在看起来,未免很幼稚。我们出去玩,总有人自然而然地来搭讪,hi,从哪来往哪去,大家都是背包客,四海之内皆兄弟,表面活泼热情好感有加,其实内心早为对方打分,不及格的选择敷衍一两句后戴起耳机,合格线上的商量下一步行程,唯有八分及以上人士让人忐忑不安,不知道该如何是好。我碰见过一位,勇敢地拿出相机请他帮忙拍照,本想接下来大家热烈友好攀谈一番,谁知道对方拿出相机要求我连拍16张……叹上天缘何对我如此不公,我只能转身走人。

幸好男女主人公很融洽,很和谐,以致一起跳下火车私奔了。就像女主角后来说的那样:从我跳下火车那一刻起,我就做好了跟你上床的准备。所谓私奔,就不要再谈底线问题,难道一OOXX,激情就变成了淫欲?两者不过一线之差,却让人纠结万分。

男女之间的初接触总是在试探,你碰碰我,我碰碰你,因为艳遇地点在维也纳,这样小而又资的地方,换了非洲大草原,险象环生英雄救美,或者西部荒漠,狂野豪情,视觉体验都能更出众,这部电影的切入点却是男女讨论,只有爱情中的男女才能不停探讨问题,大多数时候,双方都觉得彼此难以理喻,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只有荷尔蒙让他们手拉手聊天。讨论涉及爱与情,生与死,信与不信……美国人是实际的,法国人是浪漫的,有争论,有统一,我本不喜欢看偏重对话的电影,但偏偏这部,引起我许多共鸣。某年某月的某一天,我也曾经与某人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只是谈到爱情就嘎然而止,爱情太复杂,总是试图谈又发现不知道该说什么,刚放下却忍不住再开始。男女主人公也如是这般,说到底,谁能真正相信一见钟情的爱情呢,太快乐所以显得太轻飘飘,很多人都以为,爱,是该有实际的痛,来感受它的切实存在的。这么美好的感情,怎么会如此轻易得到?会不会身边那个人,完全是个假象或者谎言?

越谈就越没劲,不了了知,而情侣们的解决办法,就是说一句,我爱你。

一边谈论,一边走过维也纳各个景点,每个地方都那么浪漫,连墓地都是伤感的浪漫。一个没有悲伤情绪的人,无疑是不真实的,所以对于情感展示对象,为了表露真实感,往往都会突然地难过。我一边分析也一边难过起来,TMD,老娘分析那么透彻,为什么谈恋爱还是一团糟。就像两个主人公,知道爱怎么来,怎么消失,知道一切的一切,都抵不过那张倒计时牌:Before sunrise.

夜幕很快降临,一天做完情侣们该干的所有事,来到一片草地,葡萄美酒好月光,美人如辛我身旁。许多人说这片子是纯爱,没有性,我看来真是匪夷所思,明明就野合了,第二天女主人公身上的小T恤都没有穿的说。诚如女主角所言:乱搞很破坏气氛,显得我们的目的就是这个一样。许多艳遇的女人都有如此困惑,难道最后的最后,这男的花了一天情调,只为了跟我上床?女性的脆弱在JJ面前往往不堪一击,只是为了那件事吗?男的心里也很冤枉:都这样,你还不肯跟我这样吗?

拜托,这是艳遇好不好?艳遇的最后,OOXX一把,该算锦上添花,快乐今宵,不应该成为一个筹码或者谈判。如果你非觉得这样把纯爱变成了纯欲,完全可以跟人说清楚,不欲推还迎欲就还拒,搞得大家火烧火燎最后不了了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则,别轻易为别人改变,也别轻易指责别人,是原则的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就是,别干了还觉得后悔。

就这样,美好的一夜过去了,美丽的男女分别了,在站台上,他们约了下次相遇,根据剧情简介,我知道他们不会在半年后相遇。而现实中的ONS,则是永远不再见。那一天,我完全爱上你,但这样的爱,能持续多久呢,会不会因为你迟到,你忘记我生日,你怀疑我出轨,你买不起房……等等种种原因慢慢消磨?到最后,只剩下苍白无力的争吵?

女主角说:我对一个人越是了解就越是能真正的去爱他,他会梳某种头发,他会穿哪件T恤,他在某种场合一定会讲的故事,我相信那会是我爱一个人最真实的境界。

而我相信,爱情被时间消磨成亲情,消磨成习惯的时候,才会离不开。

问题瞬间又转化为,挑选一份什么样的爱情,才能值得如切如磋呢?偶遇到的男人,果真就是脚踩七色云彩来娶我的人?许多人将青春耗费在选择和怀疑上,其实结果不过是殊途同归,古人早就尝遍世间爱情种种,最后还是仰天长叹:问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在春天,一定要看一部发情电影,然后跟着它学习探讨,共同提高。

 短评

全是对白的100分钟,能让你一点都不觉得沉闷,还泛起很多心思。当然是好片啦。

10分钟前
  • 暖鱼
  • 力荐

我觉得一个更可能的故事是:同一列火车上长相平庸的男女,也许真的能聊得非常非常投契,他们看过一样的书,喜欢同一部电影,讲的笑话能让对方哈哈大笑,甚至能理解彼此的某些小怪癖。但他们的面目是如此模糊啊,两个人的目光都没有在对方的身上停留过,下车的时候,大家也就这样擦过肩去了。

11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1989年,29岁的导演在费城与20岁的Amy相遇。两人渡过浪漫一夜,聊艺术、电影、科学。这段经历促成Before Sunrise,导演一直以为Amy会看到这部电影。可惜Amy早在1994年就因车祸去世,导演三年前才知道这个消息。终究是错过了」

15分钟前
  • 进宝
  • 还行

(第二部台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所有的浪漫都在一夜之间消耗光了。我将永远不可能再有那种感觉了,就好像,那一夜不知道怎么引发了我的全部感情,我把这些感情都向你倾诉出来,而你却把它们都从我身边带走了…" 这个夜晚,就是一生。“我彻底了解一个人时,我才会真正喜欢他”

20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话唠爱情经典版本

22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如此深爱,唯恐对方不爱自己,才在最后一刻说出,不希望就此分开永不再见。其实,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为了让自己更加被爱,不是嘛?

24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这要是在中国,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因为火车上根本没有空位。

29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这部电影是soulmate的最佳诠释吧。是我憧憬的爱情。能够一起讨论关于死亡 艺术 女权 爱情 梦想与灵魂等等等等,彼此心灵交汇。浪漫的现实主义者,现实的浪漫主义者。奋不顾身的去爱吧,不管结局如何,哪怕只有不到24小时。

33分钟前
  • .
  • 推荐

一天的时限和异地两个因素得以让两人更无保留的展示和欣赏彼此的优点,而忽视彼此的缺点。才会有这么一场新鲜的,完全付出的浪漫故事。

36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倆主角都太加分了!!黑胶碟店里那一幕真逗。。

40分钟前
  • Dyingpluto
  • 力荐

他说:我要拍一张照。接着他注视着她,就像要把她和整个黎明破晓印在脑海里。那些爱的小情趣...

4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那个诗人让我印象深刻。

47分钟前
  • 紫漠
  • 推荐

难得几乎全部是对白的影片让人看的这么过瘾!

48分钟前
  • 苏比
  • 力荐

成就了男人的幻想:遇见一个陌生的美貌女人,靠魅力跟她上床。成就了女人的幻想:遇见了一个陌生的帅气男人,拉着他的手叨逼叨一整天。

52分钟前
  • 7酱™
  • 推荐

你之前提到过以后几年的光景,一对夫妻会开始厌恶对方,对彼此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因此而感到厌烦,我想我会有相反的发展,我对一个人越是了解就越是能真正的去爱他,他会梳某种头发,他会穿哪件T恤,他在某种场合一定会讲的故事,我相信那会是我爱一个人最真实的境界。

56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当年抱着打不开字幕的盗版碟一句一句听写下来台词,一遍一遍读得爱不释手以至烂熟于心,然后我裸考雅思就7分了。。。

58分钟前
  • ふふちゃん
  • 力荐

两个人在试听间里听爱情歌曲的那一段,局促的空间里,想看对方,又有些矜持,目光刚一接触就赶紧离开,那么一段长长的时间,很好。餐厅里互打电话。对话总是很聪明。“很多人结婚的理由比这还少。”

60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偷得浮生半日,换取相知一世。

1小时前
  • 白发生
  • 推荐

看了以后,发现爱情的无辜。发现感情的突然。

1小时前
  • susu/苏酱
  • 力荐

有一次,在旅途上认识一姑娘,漂亮温柔。我们一起玩儿的挺开心,傍晚一起坐在草地上喝啤酒看流星,突然她问我:”看过《爱在黎明破晓前》那部电影没?“我说没看过呀!........后来我们喝完各自回房间睡了,等我回家,想起她说的话,下了一部看,看完我肠子都悔青了!

1小时前
  • 白关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