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父之旅

HD

主演:伊尔凡·可汗,杜奎尔·沙尔曼,米蒂拉·帕卡尔,阿玛拉·阿吉奈尼,阿卡什·库拉纳,Kriti Kharbanda,Donna Munshi,Abir Abrar,Beena Banerjee,Siddharth Menon,Adrika Shetty,Sameer Saxena,Kallirroi Tziafeta,Richard John Lovatt,Nipun Dharmadhikari,萨兰·萨塔耶,罗伊特·丹瓦尼

类型:电影地区:印度语言:印地语年份:2018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寻父之旅 剧照 NO.1寻父之旅 剧照 NO.2寻父之旅 剧照 NO.3寻父之旅 剧照 NO.4寻父之旅 剧照 NO.5寻父之旅 剧照 NO.6寻父之旅 剧照 NO.13寻父之旅 剧照 NO.14寻父之旅 剧照 NO.15寻父之旅 剧照 NO.16寻父之旅 剧照 NO.17寻父之旅 剧照 NO.18寻父之旅 剧照 NO.19寻父之旅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寻父之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阿维纳什(杜奎尔·萨尔曼饰)是个典型的城市白领,过着忙碌、平淡和压抑的生活,有一天突然接到旅游公司的电话,告知他的父亲在车祸中丧生,让他去机场接收遗体。接着他找来“碎嘴”的朋友肖卡特(伊尔凡·汗饰)开车,接回遗体后准备火化,这时意外发现棺椁中竟然是一位老妇人,原来是货运公司发错了货,他们不得不赶赴逝者亲属家去交换遗体,途中又临时去大学接回逝者的外孙女——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坦娅(米蒂拉·帕卡尔饰)。于是,三人踏上了笑料频出的远方旅程,在欢乐、悲伤、争吵、热恋的过程中,三人都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自己,领悟着人生真谛。我去上学啦第一季战火中的伊甸园春江花月夜1961单身行不行南侠展昭之困兽危笼我要活下来消失的身份哈利·波特与凤凰社魅力游戏之愿望迷恋制作音效:电影声音的艺术哈迪塞镇之战股神3之控庄者狩猎TheHunt情汇艳阳天同志亦凡人第五季巅峰拍档第二十季神探茄哩啡超能密友最后一课青春时代2我的康乃馨巴贝特之宴我最好朋友的婚礼1997GIVEN 被赠与的未来 剧场版骗中骗2美国队长3(国语版)心里的声音第二季着魔嘻哈梦想RAILWAYS 给不能传达爱的大人们越过山丘功夫之城特种神枪手海底城市南方车站的聚会这个保安有点彪2青年干探诈欺游戏美妙人生岁岁年年柿柿红黑疯婆子闹监狱白象2022

 长篇影评

 1 ) 其实这就是个私生子的自我推介之旅吧。

标题口胡。
我是在想把这篇写在静谧与光明呢,还是这儿。介于对于路易康的感触其实是这电影来的,就这儿吧。
= =
这片儿其实一般,像是素材直接拼接成单元的东西,很多地方可以更加的精致让它变得更好看。
得到这个内个提名,其实是因为路易康内个神棍一样的名字吧。
但是最后在Bangladesh parliament Building前面,儿子说,我是设计师的儿子。然后一帮操着听不懂的英语的围观众立刻以一种惊艳的,谅解的语气大喊,Louis Kahn的时候还是有点动容。
脑子里忽然冒出来一句话:人的一辈子,不过在做两件事情,寻找自己,捍卫自己。很多人止步于前一半,failure,或者是后一半,frustration。好在Kahn在捍卫自己的过程当中死了,这真是太好了。
他那死在地铁站的地下厕所,尸体好几天没人认领的故事居然跟Gaudi有片刻奇异重合。只是GAUDI在追求他轻灵梦幻的王国,Kahn则是一个倒在朝圣路上幸福的朝圣者。
我特别喜欢Salk Institue前面直指海洋的水渠前出现一只降落伞的内幕,这组建筑本身有一种很沉重的宗教感,内只降落伞的出现让它世俗的柔软起来。kahn的东西,看见的都有一种沉重的宗教感,不是成寒翻的内本书里死命的要和存在主义联系起来的老子的道。这个Order就是内个说要有光的上帝在创造这个世界时候的逻辑。
艾略特内诗不是说么,Between the idea and the reality,内书里翻成理想和现实中间,但这个Idea当它大写的时候可不就是传说中与神的Order一样地位的哲学家的理念么。
他们说Salk institute的几何形状是曼荼罗,每个集合性内都有神的象征和属性,我相信啊,它真的笼罩着强烈的宗教感,一种静谧的阔大又有限的空间,最适合冥想。等到有光与影的时候,就可以带来宗教体验。所以我总是觉得仰望玫瑰窗是教堂里最容易催生宗教情感的方式。
但是,每一种宗教,它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它褪去自我的神圣性来迎合世俗,亚伯拉罕杀子献祭自然是圣经中重要的故事,但相似的事情发生在今天可不就是邪教?所以,世俗其实不容忍神圣性,它喜欢的是规范和秩序,以及对它体面的维护者。比如说,贝聿铭。内个传说中因为办公室比较干净而得到肯尼迪图书馆的传说自然只是一个故事。不过贝聿铭的日子显然比路易康好得多,我想他一定会死在亲人围绕的病床上而不是地下铁的厕所里。
没有诋毁贝大师的意思,只不过,就我亲眼见过的卢浮宫广场的金字塔和中银大厦而言,他不合我的口味。
就这样。

 2 ) 路易·康

   这是路易·康的儿子一步寻找老爸的纪录片。

    第一次见到儿子用影像来寻找回忆和扩充回忆。在儿子11岁时,路易·康猝死在火车站,而儿子是路易·康3个亲密女人中的一个孩子。老爸是个名人,已有影像和报纸留念记忆。儿子对老爸的回忆是稀疏的,因为与老爸“共在”的时间实在太少,与老爸“共在”时他还小。

    路易·康是个“建筑师哲”,他的作品也是他的儿子。这部片子是肉身儿子寻找“兄弟”的过程,因为有了建筑,儿子可以通过旅程把老爸的作品作为回忆的基础和载体,进而感受老爸、体验老爸。所以儿子不幸的,也是幸运的。在老爸营造的“沙克生物学院”里,已是成年人的儿子像孩童般纯真无邪的滑着旱冰。这是老爸为别人营造的诗意空间,相信路易·康在设计时不会想到在生后有儿子的这一幕,历史给他开了一个玩笑,儿子在他的空间里去感受老爸逝去的灵魂。

    世界上有几个儿子能这样去感受老爸的存在。通过采访贝聿铭等大师、采访老爸生前所接触的人,采访老爸发生过感情激荡的3个女人,通过亲临老爸灵感的聚集地--建筑,儿子又一次实现了与老爸的“共在”,精神的“共在”。

    这是儿子的大度与宽容。相比大多数孩子,父爱对他是稀缺的。他并没有抱怨,接受上帝对他的安排,用影像的方式去寻找父爱。

    通过这部纪录片,我认识了老爸路易·康,进而认识了他诗意的建筑。但儿子是谁我说不出来……我想这也是儿子拍片的初衷。

欢迎光临我的博客
http://holysien.blogcn.com

 3 ) 真相从不伤人---在费城邂逅Nathaniel

五年前我在费城火车站等车,广播播报说晚点,前面的中年男人回头对我说:“你看,日本和瑞典绝不会发生这种事。”他似乎是想要开个玩笑让气氛轻松起来,但他整个人轻微的紧张气质却让我也跟着紧张起来。后来我得知,他就是本片的导演Nathaniel。

我们闲扯起来,他告诉我他是耶鲁哲学系的毕业生,得知我刚从Penn毕业后,他很开心的开始那一套老生常谈---你要做自己,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blablabla。我当时是觉得无趣的,毕竟这套东西已经听了无数遍。但现在有点明白过来,这是他的真实人生经验。

看到短评里有人说,Nathaniel想要通过这部片子靠父亲的名声圈钱。我禁不住感叹,哪有这么简单,太小看人类了。

做一个私生子是什么感觉?

终其一生都想要被看到。

终其一生都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

就像路易康所说,钱算什么。金钱是很有限的驱动力。Nathaniel真正想要的,是成为一个能被人看到的人,是弄明白自己是谁。

他在36岁的时候开始拍摄《我的建筑师-寻父之旅》,接近中年,路易康也已去世25年。但Nathaniel想要了解康的渴求还是抓挠着他的心,25年的时间也没有将它熄灭。由于各种被怀疑和诋毁,他大概对于是否要拍摄这部片子踟蹰了很多年,但也在踟蹰中不断地做准备。他在做他自己真正想做的事,而这件事让他获得了奥斯卡提名。

私生子,Nathaniel对于这样的名号有着复杂的情感。他一开始就告诉我,他不是父亲的婚生子,“我爸爸和妻子以及别的孩子生活在一起”。对一个陌生人突然这么深度的自我暴露,让我有点莫名。他似乎在刻意表明自己不在意这个名号,但越是这样表达,越说明耿耿于怀。

在片子里,他粗暴的直接问父亲多年合作的亲密同事:你知道他有三个家庭吗?同事赶紧取下眼镜边擦边摇头:我都不知道他成家了。他还保留了姨妈的描述---Nathaniel温柔浪漫的母亲在分财产的时候才吃惊的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是个bastard。

他对于母亲的不争也充满怒气---你真的相信他会回来娶你吗?母亲坚定地回答相信之后,他还是不依不挠的问,你真的相信?我猜无论听到什么样的答案他都不会满意。所以最后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是母亲匆匆逃开的背影。

Nathaniel想知道一个全世界都了解的,铸成他生命的一半,他却不算了解的父亲是怎样的人。他大概幻想了无数次自己如何在他的陪伴中玩耍。也在父亲不在身边的时候,嫉妒了无数次另一个家庭的孩子。

片子里有一段非常美,他熟练的在加州萨克生物研究学院(康最经典的作品之一)前溜了一场精彩的冰,虽然童年没有父亲陪伴,但长大后在他毕生心血铸成的建筑里玩耍,无异于在他的怀抱里玩耍。

这趟旅途中,Nathaniel逐渐意识到,父亲几乎从来都不在家庭里,不在他这里,也不在别的家庭里。他有自己的使命,终其一生都在竭尽全力完成这个使命。他也逐渐明白,虽然父亲不在他的生活中,但他无处不在。

当他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走进父亲的世界,原本的恨,25年都无法消解的嫉妒和迷惑都逐渐在更广阔的时空里得到化解。

孟加拉的建筑师含着泪感謝康投入数十年的心血为这个贫困的国家建造一座宏伟如古迹(敌军来轰炸,以为是古迹,就放过了它)的建筑时,Nathaniel应该越来越确凿的看到了父亲灵魂的光芒。

康说---“在寂静和光芒之间,生出灵魂。” 而Nathaniel在路易康突然离世的寂静里和他的康式窗棱透过的光彩之间,逐渐摸索出了父亲灵魂的轮廓。

就像Nathaniel被不可遏制的冲动推动着,去寻踪和拍摄这部片子一样,他的父亲也曾被某种本能所驱使,必须把“上帝”的旨意在他的作品里“完美”的表现出来。他们都有自己的使命,表面不同,本质一样。

片子一开头勾起了我很多的回忆。难怪Nathaniel当时听到我从Penn毕业,有些忧郁的脸上立刻挂上了惊喜----他大概想到了,我从他父亲教书的地方毕业,每天上课都会路过他父亲的成名作理查德医学院实验楼。

我记得自己第一次见到那栋建筑的感觉----肃穆。Penn的校园是美国最漂亮的校园之一,几乎每一栋楼每一片花园都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温柔又精美。但医学院不一样,那座楼矗立在那里,遮住了大片的光,说不上好看,但那种肃穆感会一下子把人抓住,让人情不自禁站在原地看很久,并且不敢轻易靠近。我多年来都以为是医学院本身的氛围----人的生生死死给了那座楼冷酷的气场。现在看来,那其实是康的味道,来自古时候的恢弘和现代的简洁结合在一起的味道。

Nathaniel和他父亲并不相像,他表面强硬直接,实际却感性多虑内敛。聊了一路很开心,到了纽约我要下车了,他突然叫住我,问我要不要留个联系方式,他说自己是个导演,拍了部片子,如果我有兴趣,他就发给我看。我把邮箱留给他。在纽约下车后就收到了他的邮件。

他一定是内心斗争了半天,才决定最后通过这样一个隐晦的方式告诉我关于他身世的秘密。但这个秘密在当时的我看来,并不能很好的得到理解。

现在的我可以理解吗?我更愿意这么说,通过这个片子,我对于自己过往的经历和遇到的人有了更多的理解。世上的确存在不少一定要创造出什么来,把金钱完全置之度外的人。而这样的人,魅力难挡。

就像路易康,他拥有三个家庭并不是因为彻头彻尾的花心,而是缘起他想要创造出完美的建筑的初心。他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个又一个爱他又全力支持他的女人。有的帮助他把自己想要创造的建筑实实在在的落了地,有的在他冷冰冰的建筑里融入了自然和爱。Esther作为相伴一生的妻子,为了帮他实现梦想给了他坚定的财务支持。三个女人都无怨无悔的部分原因,是因为她们都明白自己在为更宏大和久远的东西努力。

路易康一生所爱的大概只有建筑,爱这些女人也是透过建筑爱上的。但这些女人们爱的是他,她们在践行真实的爱情。

我虽不赞同康的做法,但我理解陷入真诚爱情的人的情不自禁。

 4 ) 路易斯康的设计

【我的建筑师】2003,由纳撒尼尔·康导演,Louis I Kahn(路易斯·康)的儿子,以他对父亲的追忆而组成的纪录片。采访一些与父亲有些交往的人,当然包括一些有名的建筑师。 最喜欢的部分是看到喜欢的设计师,如出现了Philip Johnson和他那个四面玻璃小房子(他竟然住在那里),国际主义风格之作;后面还有I M Pei和Frank Gehry等人。 逐步了解路易斯康的建筑,善于用光,表现出一种神圣,懂的人或许为建筑的伟大而感动落泪,不懂的只是作为能改善人们居住环境罢了,都好,我倒很喜欢他的沙克学院和孟加拉首付国会大厦的设计,还有一处图书馆,不太记得名字,温暖的光线照射下来……

 5 ) 建筑,生命。

一个儿子的旅程,为了寻找留在自己模糊童年的建筑师父亲的痕迹。

一个伟大的建筑师,他的建筑遍布全世界,却划掉自己护照上显示他身份的部分,最后因为心脏病却无人可通知,孤单地在车站接待室离开人世。

他是个私生子,他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姐姐,一个和他有同样的命运。

他为了建筑的感动,生命的感动,感性而直率地活着,临走之前手头有无数因为各种原因未完成的建筑项目,被人们认为风光的名声背后债台高筑。

他的身材矮小,却在天堂留下长长的影子,这就是Louis Kahn。

了解卡恩的建筑始于孟加拉国会大楼,被水包围的建筑群带着静穆的气质,由无数比例优美的几何体交错连接而成。电影中卡恩的儿子喜欢将摄影机镜头缓缓摇向父亲每个建筑的穹顶,在投射的光线下,建筑开始和上帝对话,竖起耳朵听,寂静中仿佛回荡着神谕。

寻父,可能是好多电影的主题,而这个儿子寻找的却是25年死去的父亲,他想得到什么答案?他找了好多人,犹如侦探小说的线索,循着父亲在人世间留下的痕迹,在人世间寻找肯定。

无疑,卡恩的建筑在现在看来还是如此的美妙,正如儿子在拜访贝聿铭(影片中儿子拜访了很多现在尚在的建筑大师,飞利浦约翰逊、贝聿铭、富兰克盖里、詹姆斯斯特恩……)时他留给他的一句话:建筑的生命是长久的,也许在建成的几年间无法得到肯定,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即使它的表面侵蚀剥落,设计师的思想却在此时永存。这种感动无需言语,当画面经过降格处理后,建筑安静地纹丝不动地伫立在天地光影行云流水的变幻之中时,犹如宇宙间孤独而虔诚的祈祷者,超越时空,光芒万丈。

相信每个优秀的建筑师都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不然他们是无法成就这人世间最宏大的设计物,而这种爱是反观自身的深省再遍及他人的博大。

谈及生命,我无法避开摄影机前那一双双诚恳的眼睛,他们或在知情后黯然落泪,或在娓娓道来间浅浅微笑,是这个建筑师带给他们的美好,令他们的眼中闪着动人的光辉。

儿子的旅程还在继续,而他在不断的拜访中了解得更多却更加迷茫,甚至后来他反问自己的母亲,她到底是否确信父亲爱着他们并要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母亲坚定,儿子在行程的最后一站前仍怀疑。

直到他飞去印度飞去孟加拉,拜访了父亲留在那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站在孟加拉国会大楼的广场前,看着熙来攘往的异国人民,听着他们的讲述和赞赏,他们的敬仰和爱戴之情溢于言表。当他在国会大楼的走道间采访他的最后一个采访对象——一个孟加拉建筑师时,他说他将片子的最后十分钟留给这个建筑。那位设计师惊异:十分钟?!他觉得十分钟对于这个倾注了他父亲最后的心血甚至在他去世时还未完工的建筑,实在太短。说着说着,在眼眶中打转的泪水终于决堤,这位设计师解决了儿子的疑问:也许你的父亲对家庭,对爱人确实关心得不够,但他将对你们的爱全倾注在了这些建筑中。

建筑因为生命而动人,生命因为建筑而闪光。

 6 ) A Nomad at Heart

我一度在疏离它,似乎它并不值得我热爱。我对设计这件事一直是如此态度。然而在我越来越远离它的时候,康改变了我,给予我启示。
设计态度本身,还是对生活的爱和对生命的思考吧。
他让我热泪盈眶。

Louis Kahn 。他孤独地死在了火车站,并涂掉了自己护照上的地址。这样一个真正无家可归的男人,尽管他拥有三个女人对他的爱。
康本质上就是一个内心的流浪者。
我写下这一句话的时候,没有悲天悯人的情怀,只是深深感受到一种来自宿命的召唤和无奈,并深深被他感动。


■ 关于寻找

从社会属性角度作为一名设计师,我异常感同身受的理解康通宵达旦留在工作室的生活。与其说那是一种生活,不如说那是一种探索性的热爱与激情。五十一岁之前,他都一直在寻找自己的存在。然后有幸与它相遇。神性和人性在某一刻许下共同的诺言,那不是荣耀,而是静谧和光。

我始终认为,创造者与灵感的相遇,是一件上天注定的顺其自然的事情。它与时间无关,它与永恒有关。

其实我并不想在这里说太多康的作品,很多人都了解。就如同加州沙克学院那通往无尽天空的广场之存在一样,我只想说,在我看来,康的作品每一个都是新生的婴儿,却无一不带着起源的记忆,延续着新的生命。以至于他设计的孟加拉国的国会大厦在1971年孟加拉国与巴基斯坦进行的独立战争中没有被敌军的飞行员炸毁。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以为这里是个古迹。

康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课堂上曾经讲过一段很有意思的演讲。

去表达就是去驱动。如果你想做出某些有价值的东西,你就必须跟自然商量。设计正是从中萌发。
例如,你想使用砖块,你就要问砖块,“ 你想要怎么样,砖块? ”
砖块就会跟你说,“ 我要成为一个拱门。 ”
如果你跟砖块说,“ 要知道,拱门很费钱的。 我可以在你上方做个混凝土过梁。你觉得怎么样,砖块? ”
砖块说,“ 我要成为一个拱门。 ”
学生们哄堂大笑,康接着说,“ 这很重要,要知道,你要尊重你使用的材料。不能随便说说,反正有很多材料可以用。我们可以用这个,也可以用那个。这不对。你必须尊重砖块,才能去使用它。应该使它获得荣耀,而不是去敷衍它。”

这段话也让我笑了起来,他用这么轻描淡写的幽默的语言,表达了他对生命的尊重。
一个迷人的人,往往总是那么漫不经心的流露出他的魅力。


在康的心目中,建筑和世间万物,都有其存在的愿望。受叔本华哲学的影响,他一直在追问空间的本质问题。他说:“因此我相信建筑师在某种程度上必须回过头去聆听最初的声音。”这最初的声音,就是建筑及其空间得以生成的文化源头,是人们第一次搭起棚屋时的朦胧认知。
所以,他站在每一块尚未建设的土地上,体悟着建筑本身的需求,而借由自己的设计之手让建筑还原在其本就该归属的土地上,让生命和生命开始对话。这就是为什么他的建筑物都带有历史起源的内蕴,冥想和思索,静谧和光。
对他人来说,也许那都是一个个带有精神特质的艺术品,诞生于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之手。
但对康自身而言,建筑建立在信仰的基础上,建筑本身就是信仰。



就如邀请康去阿穆达巴设计印度管理学院的印度建筑师多西描述的那样,
“ 你很少能碰到有人会以精神的方法去呈现物质。他很关注那种虚无感,很关注寂静,很关注神秘的光线。这不是常规的说法,不是常规的阐述,这正是我们为之着迷的,也正是他乐于探讨的东西。当有人理解了这些,那他一定不是普通人,他一定有着开化的灵魂,我们称作导师,我们叫他修行者。 ”
“ 所以对我们来说,他是从此处出发的,我的感觉是认为他真正到达了一种更高的境界,大彻大悟的境界。在印度,我们常说,没有人会死去,他们去了另一个世界。那是一种轮回。肉身幻灭,灵魂不死,意识不死。而Lou就到了那样的境界,超越了意识。对他来说,一切皆生生不息,一切皆在此种轮回之中。如果你进入寂静,你就会聆听到他。绝对地,你会听到他的声音。 ”

所以,关于寻找的结局,康给了我们一个答案,尊重生命的起源,从此处出发,便能在此处到达。



■关于爱

康和三个女人的爱,其实都是他不愿谈及的隐私。而他身边的建筑师们也很少听到他关于家庭的描述,有的甚至并不知道他已有家庭。因为他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创造,和旅途中。这个伟大的建筑诗哲,在人类的情感上,真实而不受约束,像个不成熟的孩子,对家庭缺乏关爱。我们很难去苛责他的社会属性上的偏差,却丝毫无法去怀疑他的真挚。
那些写给爱人和孩子的信,直接而不乏温情。而他的爱人们,大概都是爱他的内心和才华的。所以也只能在“哲学”的下半生里,承受女人需要承受的苦难,却依然给予他宽容。

他童年的好奇心让他着了魔一般的去壁炉里拿起火红的煤炭,从而导致了脸部的烫伤。这岁月逐渐雕刻下的斑驳的脸孔,犹如上帝之手,驱使他更加专注的去探索内在。

没有人是完美的。也没有人一定需要用完美来成就自己。
残缺,也不妨成为另一种完美。

所以你不能从一般的意义上去探讨他做了多少流芳百世的建筑,也不能从一般的意义上去谴责他的家庭温情的欠缺,而是需要抛开这一切,从他遗存下来的建筑生命体中,从天顶落下的那一束静谧的光中,从潺潺流动的流水声中,发现他对生命的博大而深沉的爱。

关于生命中的残缺,逆境抑或困难,康的态度是,绝对不逃避掩饰,而是去凸显它表达它,然后就能得以解决和释然。这是他对自己设计的建筑的态度,也是他对自己生命的态度。
犹如康在65岁完成的作品Salk Institute的空间所特有的精神特质一样。它空阔辽远,中心没有载一棵树的广场是一个辽阔的面,笔直的通往天空,在这里的每个科学家都有自己的书房,可以毫无阻碍的看到太平洋。它又斑驳质朴,就像那一面面在建筑建造过程中自然产生疤痕的墙面,毫不掩饰的表达着这样一个生命原始变化的过程。
我在康的建筑里,看到了他自己。

和康一起工作过的孟加拉国的建筑师萨姆·维威士,在听到导演说在这个片子里还有十分钟可以给孟加拉国会大厦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眼中的泪光,他说,
“ 你不能这么对待这个建筑,这几乎是办不到的,对我们的这样一个建筑而言。三五十年前这里还空无一物,只是稻田。我们邀请Lou来以后,他感到他有一种责任感,他想成为这里的摩西,他给了我们民主。他不是搞政治的,但实际上,他给了我们民主的机构,我们可以在此发展,这是意义重大的。他不在乎这个国家有多少钱,或者他是否能够完成这幢建筑,但他以某种方法,已经完成了,他构建了这里。这是他所做过的重大的项目,就在这儿,全世界最贫穷的国家。 ”
“ 所以我想,他付出很多,他花了一生在这建筑,这就是为什么他很伟大,而且我们要记住他。但他也是普通人,他的伟大伴随着他在家庭生活上的失败,都是无法改变的了。但我想他的儿子会理解他,不会对他有怨恨,或者被忽略的感觉。他用另一种不同的方式去表现,但那需要很长的时间去理解。从社会角度来看他的人生,他就像个孩子,一点儿也不成熟,他不会对任何事情说不,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天有这幢建筑。我没有其他的方式去真正理解他,”此时,萨姆眼中噙着泪水。
“ 但我想他给了我们这幢建筑,所以……我们能够永远感知他,所以说,他把爱给了我们。他可能无法给你等同的爱,但对我们来说,他给了我们所有人民那种经久不息的爱。这很重要,你必须理解这一点。他的爱很博大,他爱所有人,因为爱所有的人,有时候他会没办法顾及身边最亲近的人。要理解他,你必须要知道这些。”说完这些话,萨姆的眼泪流了下来。

我的眼泪也流了下来。他只在乎纯粹的东西,土地和人们需要的东西,历史起源之上的东西,并愿为之倾其所有。所以他在残酷的人世间最后的命运是身体透支,破产和负债。

但是,爱留下来了。
有了这样的爱,他内心的光,才照亮了他斑驳的脸庞,让他变得独一无二,令人深深的尊敬。
有了这样大的爱。他的爱人们才会给予他理解,宽容,和岁月中绵长无限的深情和无悔的等待。
如同康死后25年的缅因洲,已经白发苍苍,眼含泪光却终生不悔的,本电影导演纳撒尼尔的母亲,康的第三个爱人Harriet那样。
儿子问他,你经历那么多的孤独不痛苦吗?为什么不找个其他人和他分享你的生活?
Harriet回答,我是浪漫的宿命论者,就算有人来了,你知道,我还是会孤独……

关于爱,时光在孤独中流逝真的不算什么,只要你认为值得。
说得更本质一点,爱本身就是孤独的。



■关于流浪

他做了一本手绘小书给他的儿子,叫做《疯狂船之书》。上面画了很多种船,有用汤勺做的船,有用饼干做的船,也有用香肠做的船,用牙签支撑让它在水上保持平衡。当时,孩子并不知道,爸爸Lou真的要做一艘疯狂的船。

他真的做了。
一艘看起来很奇怪,像是凡尔纳小说中的怪物一样的船。那其实是一个钢铁做的海上音乐驳船,可以开往全世界各地的小镇,船舱打开之后,就是一个音乐舞台。主人Robert Boudreau是船长也是乐队指挥。
夕阳的光辉从一个个圆孔中透进船舱时,美妙不可言说。
入夜的甲板变成音乐的舞台时,梦仿佛进入了现实。
当导演告诉Robert他就是Lou的儿子时,Robert不由的哽咽了,他想起当年的康和他只有6岁的儿子不禁潸然泪下,哽咽着说,you are Lou.
这样的眼泪里,是人们对康的爱。也是在他离开之后,依然留给人们的爱。这是爱的共生。

我模糊的双眼中依稀分辨出那一艘漂泊的船上载着康漂泊的灵魂。他的意识存留在每一个他设计的建筑体中,孤独而强大。

而他又是那么矛盾的一个人。心有牵挂,却步履不停。全世界的光线等待他去捕捉,全世界的土地等待他的召唤,全世界的人们感恩于他的馈赠,然而,他的心却没有一个家。
他死的时候,涂掉了护照上的地址。
Harriet说,那不是一个谜,他一定会那样做的。
有幸的是,他爱的女人,都宽容而充满智慧。

流浪与爱,其实是无法分开的。
任何一个宁愿四处漂泊的人,心中正是有着深切的爱的人。
只是,他还没有找到停留的地点。
也或者,他的停留,并不以寻常的一些地点为载体。可能是虚无的,向内的,精神上的,无止境的,超越意识的,在他的建筑之间流动着的,在生命止息之后的另一种生命的开启。
这便是我对这个内心的流浪者的解读。


Lou said, how accidental our existences are, really,and how full of influence by circumstance.
我们的存在实在是充满意外,变幻莫测,世事无常。

更多的感动深在心中,我想止于言语。
一遍遍的,在有生之年的岁月里,在荒原之上,繁华之上,在静谧和光之间,聆听他,感知他吧。

但愿我可以用我生命中的爱,执着,宁静,从容,向康致敬!

 短评

Louis I. Kahn

6分钟前
  • Sharpeipei
  • 力荐

理解自己的父亲和理解一栋建筑一样,因为没有参与全过程,所以需要时间,以及精神的物质化。站在不同的角度,身居其中、其外,将建筑视作表达,视作一个人展开自己的历程,视为为他人修筑精神寓所。LK的建筑,如同孩童的狂想,又带有神庙古迹之感,回荡着流浪者的演讲。

9分钟前
  • 永夏之人
  • 力荐

羡慕这种寄情于物的职业。虽然很多人不理解路康,不同意他的理念,可是但凡爱他的人都终生爱他,敬他的人终生敬他。贝聿铭是一个成功建筑家,而路康是一名艺术家。

13分钟前
  • 灰_faye
  • 推荐

多感动啊,那个小男孩在广场上滑排轮的长镜头……

18分钟前
  • 加班的猫
  • 力荐

我的导师

22分钟前
  • 蒼間
  • 力荐

客观地说制作水准一般,摄影与剪辑上并无出挑之处,更关键的是论述上不是很有说服力,能杀出重围还是因为主人公名头响亮。感觉是导演推销自己的作品:我有一个渣度爆表但赫赫有名的爹,他好容易死了,我得抓紧时间消费消费他,圈点钱和名来开展我的其他作品。好思路啊。

24分钟前
  • 柴斯卡
  • 推荐

Louis Kahn是一个形而上学家,一个工作狂,一个执著的布道者,一个无限追求完美的柏拉图主义者,一个用玄思掩盖简单事实的演说家,一个刚愎自用和家长作风的人.他爱自己的理念胜过一切.

29分钟前
  • 'lock_樂.
  • 力荐

路易斯康-空间的精神性。

30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all about my father.....这位父亲简直真实得脸谱化了:工作狂,有个人魅力,激情,理想主义,完全不适合monogamy,爱建筑超过爱家人......不完美的伟人都是一个样子吗?大概还是因为,他和所有类似的人一样,首先,他只是一个...人...

35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还行

五年前我在费城火车站遇到了Nathaniel,我们一路聊到我在纽约下车。走的时候他说:“我拍了部电影,有兴趣你可以看看。”今天我独自在火车上看完了这部电影,也觉得现在才是看它的最佳timing。

39分钟前
  • 平平无奇小天菜
  • 推荐

豆瓣为什么没有6颗星啊。。。。

44分钟前
  • 涣影
  • 力荐

「你很少能碰到有人会以精神的方法去呈现物质。他很关注那种虚无感,很关注寂静,很关注神秘的光线。这不是常规的说法,不是常规的阐述,这正是我们为之着迷的,也正是他乐于探讨的东西。当有人理解了这些,那他一定不是普通人,他一定有着开化的灵魂,我们称作导师,我们叫他修行者。 」at柏林的夜

48分钟前
  • 达达ZEN
  • 力荐

53分钟前
  • XixixixixiX
  • 推荐

when a man loves all people, sometimes he may pay less attention to the very closest ones...

54分钟前
  • 蘭女
  • 力荐

一个建筑师,通过建筑的存在,其实,一直在说话,即使你已离开人世,我们一定要珍惜每次的发言。影片最后孟加拉建筑师说这个建筑给他的感受时,他哭了,我也哭了。建筑的力量,有时真得很大,不扯远的社会责任,做出一个有内在精神力量的建筑,再退一步,做出一个漂亮的建筑,其实都是在行功德呀。

59分钟前
  • fwb
  • 推荐

How accidental our existence are, really, and how full of influence by circumstanceI just want to make my last remark in reverence to the work that has been done by architects of the past. What was, has always been, what is, has always been and what will be has always been.

1小时前
  • 力荐

康超过了5星,片子不到4星。

1小时前
  • 离净语
  • 推荐

感慨

1小时前
  • 到底凡人
  • 推荐

不太喜欢这部纪录片过强的个人情绪——对亲子关系和积怨的反复强化、对建筑本身的无知

1小时前
  • motongg
  • 还行

后半部分不错。

1小时前
  • mongolialong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