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眠记

完结

主演:吴倩,翟曼婷,方正宇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8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剧情介绍

追眠记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睡眠”是一个容量极大的概念,占据了人类很长的生命部分,既是一种生理需求,也是一种文化构建,而在今天压力重重的社会,人们正遭遇着睡眠危机。   《追眠记》是由云集将来制作出品的中国首个关注国人睡眠状况及背后社会问题的系列纪录片,通过历史地理、社会观察、科学实验的角度,讲述睡眠的故事。救赎之路同床异梦巅峰战士无罪之最第一季机器人前线傻哥的逆袭巨人捕手杰克炼狱动物急症室 第二季玩物男孩第二季老娘还没死第二季她说咸鱼哥第二季30次约会武士命运2024敦煌台风2005流浪狗过埠新娘七侯笔录战地神探第七季Seule:LesdossiersSilvercloud探探猫人鱼公主大明锦衣卫Yes! 光之美少女5 GoGo!断裂漫威75年:从俚俗到全球!无品大将迷魂战三国演义[1994]最后的车轮致命的危机生者为王午夜凶铃(美版)意外遇到你驯龙记:飞越边界第六季那个男人的书198页警界黑幕阮玲玉他们是MONEY

 长篇影评

 1 ) 辗转难眠的日子真的太惨了

熬夜的习惯是从高中开始的,高一的时候是我住宿人生的开始,也是我被迫熬夜的人生的开始。因为长期熬夜,情绪非常糟糕,学习状态也很差,高二的时候就不愿意住宿了,每天花费一个小时时间回家。一开始总是患得患失,觉得自己失去了很多学习的时间,但是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恢复清醒的状态,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也就不那么计较了。

高考失利,读了本地的大学。住宿又成了我的噩梦,也是我命途多舛,我所处的学校总是熄灯很晚,而我的室友也都动如脱兔,大一期间很少在十二点前入睡,以至于我在假期也难以早睡。暑假的时候意识到自己需要更健康的作息时间,所以在一段时间里每天到十点半就发一条朋友圈“晚安”,告诉那些在暗地里关注我的人,我没有偷偷努力哦,我真的睡了。这样的日子很充实,白天精力充沛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可以提升自己,晚上也不给自己拖后腿,为第二天的元气满满蓄势。可是这样的日子并不能维持多久,我仍然会在不知不觉中回到在学校的状态,手机是摧毁我睡眠的另一样凶器,公众号推送、微博推送、知乎推送……纷繁复杂的资讯信息让人目不暇接,仿佛少看一点就会和这个世界脱轨,还有万恶的淘宝,在琳琅满目的商品面前我真的很难控制住我自己。据说有研究表明,手机的蓝光会让眼睛误以为是在白天,所以睡前看二十分钟手机会导致入睡障碍。我不知道这到底是否科学,但就我自己而言,睡前刷一段时间手机确实会让我关机睡觉后依旧辗转难眠。最难过的睡觉状态大概就是,身体很困眼睛根本睁不开,脑壳也很疼,可是思维就是清醒的,它飞速地跳跃,几乎毫无逻辑性只是为了不让你安眠,这样的夜晚通常要到凌晨才能入睡,而凌晨入睡有一个好朋友叫做五点清醒,五点清醒也会有个铁哥们叫做一天疲惫,当他们一起来拜访我的时候,简直就是我崩溃的日子,即使在经历一整天的疲惫之后,我通常也不能迅速入睡,我仍然要经历上述入睡的困难才能见到明天的太阳,日复一日,恶性循环,这样的日子真的太惨了。

在每一个睡不着的夜晚我都会思考人生的意义,想来想去,我想活着就是为了能直面死亡,体验足够多美好,经历足够多的悲伤,然后当死亡来临的时候不哭闹,不痛苦,坦然接受。所以我不接受所谓的“人生无须多睡,死后必将长眠”,大部分喊着这样口号的人都根本没有准备好要接受死亡,只是用忙碌和成就来麻痹自己。

在整部片子里我还是比较欣赏第二集中间段的四大会计女和自己创业的IT男,我觉得他们和其他人不一样,他们的熬夜是他们主动选择的,而不是被迫的。睡不着最大的坏处在于让我丧失幸福感,如果即使每一天都睡得很少,但我依然很开心,我大概也会愿意少睡一点,多成就一点。

我依然没有办法完全戒掉手机,我只能不断地用断舍离来劝慰自己,让自己不要那么执着于外界的流量和window shopping的虚荣心。

有的时候我也会庆幸,幸好我在本地读大学,下个学期我就大三了,我可能会准备每天回家睡觉,在自己的节奏下生活比较能给我安稳的感觉,也能让我做更多我自己想做的事情 。

 2 ) 睡觉不易,生活不易

“睡觉,似乎成了一件让我们纠结和苦恼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人成了睡觉面前的弱势群体。而通过睡觉,一段段就发生在你我身边的五味杂陈的现实人生就这样扑面而来。”

常见的几大睡眠问题有失眠、觉轻易醒、多梦、睡眠过度,等等。前三种问题我自小就有,很小的时候就有睡不着而急得哭的经历,妈妈给我拍背安抚我情绪才慢慢睡着。我的失眠有病理性原因(内分泌问题,吃了一年药就好了),也有心理因素(工作压力、重大日子前夕、神经衰弱)。所以我特别羡慕那些能在两分钟之内睡着还雷打不醒的人。 正如前面引用的那段话所说,《追眠记》用两集时间借由睡眠问题——更具体说是失眠和没时间睡觉,来呈现几段如你如我一般的人生。睡觉不易,生活不易。 一种是客观原因导致忙碌得没有时间睡觉。例如为了降低损失而减少停车休息时间的货车司机,例如要值大夜班的医生。我有些纳闷,严重的睡眠不足会给身体带来伤害,进而影响人的记忆力、判断力和行动力,长此以往对医生对工作状态应该会有影响吧?而医生的妻子哭诉那一段更是叫人心酸,一边是对生命负责,一边是对家庭负责。时间不够花,精力不够用,顾一边都让他们吃不消了。 一种是迷恋工作状态,自控而少睡。这些事业心强的人非常清楚自己想要达成什么目的,以及达成这些目的自己需要做什么。睡觉?那是浪费时间,对他们而言,超过四五小时的睡眠时间不是续能,而是消耗。极强的自控力之下,睡眠对于他们不是问题,但其实对他们的身体而言还是一个问题。 更多的一种是焦虑,来自生活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的焦虑。轻则心烦意乱,重则神经衰弱、抑郁成疾。人生磨难不断,每个人的承受能力又不一样,有些人抵抗不住挫败和对可能挫败的恐惧而慌了神、伤了神。 生活就像电子游戏,需要不断面对越来越难的问题,斩杀越来越厉害的怪,这个坎没过去,就会一直被困在这一关。 能好好睡觉的人是幸福的。 另外,关于这个纪录片在豆瓣里的简介我有个疑惑。“《追眠记》是由云集将来制作出品的中国首个关注国人睡眠状况及背后社会问题的系列纪录片,通过历史地理、社会观察、科学实验的角度,讲述睡眠的故事。” 历史地理的角度,是指德国摄影师曾经拍过的照片和关于一二三四线城市的各项数据调查结果吗?那科学实验角度又在哪体现的呢?是我看漏了,还是这个纪录片不只有两集?如果只是简单介绍了几个人的生活故事,确实太扁平化了。

 3 ) 今夜,祝安眠

正好在这个夜晚看了云集将来的追眠记,这是一部关于睡眠的纪录片。 看完关掉屏幕的那一刻,我在想,我这个夜晚是否能够安眠。 是啊,即使能够安然入睡又能怎样,不过是浪费时间而已。 我之所以推荐他,是因为其中的故事,能让我想到自己,想到自己的亲人,想到自己周边的人。 我们都是从高考过来的,第一次高考的失眠,现在还记忆犹昨,那天夜里想了好多,想我能够超常发挥,让人刮目相看,虽然自己是个学渣,但还是禁不住自己内心的信马由缰,是啊,那是失败者永远的渴望。直到现在还有,就像写到这里突然嘣出一段郭德纲的相声的名字。我要成功… 对于第二次高考,记忆一点都没有了,很奇怪,直到后来的某一天我想到一个词,选择性遗忘,我自己自然的过滤掉一些对自己不好的事情,不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变的没心没肺,变的逃避,这现在想来又成了另一个问题。一个严重的问题。 其实我的睡眠质量不好,夜里老好做梦,但我还很享受这个,夜晚的梦其实tmd很有想像力。我能睡下要靠辅助,以前是听歌,循环播放,现在那是听郭德纲相声,想想都好笑,居然可以这样。感谢郭德纲。 另一个关于父母的,昨天回家路上,看到一个穿着脏兮兮的老人艰难的拉着车子,我突然想到这个是哪个在外游子的父亲,他其实很我的父亲一样,我回家看到父亲说,我给你洗的衣服你怎么不穿呢。那时候我浮现的是就是那个老人,他们永远停不下来。 我的父亲起的早,早上4点多都醒了………剩下的全是一个老人的操心,一个儿子的不孝,不写了……… 睡觉,祝安眠

 4 ) 能好好睡觉的人是幸福的

人的一生大约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毫无疑问,良好的睡眠是一个人身心健康的标志。

但由于各种原因,现代人面临各种“睡不着”“不想睡”“不能睡”的问题。

据《2020年中国人睡眠质量报告》显示:

一、中国人越睡越晚,平均6.82小时,三成网友因生活压力大睡不好。

二、焦虑情绪使得中国人有“睡前拖延症”,晚上11点以后入睡占76.56%,凌晨12点后入睡占33.62%。

三、近3亿中国人睡眠质量差,67.24%的人出现失眠症状。

我也经常因为自己的睡眠问题而苦恼:晚上睡不着,白天睡不醒,睡眠时间短,工作很疲惫。

什么时候,我才能每天安然入睡?

也思考过影响自己睡眠的一些因素,焦虑是最大的原因,但我自己却一直找不到彻底解决的办法。

事实上,心理因素确实已经成为影响现代人睡眠的重要因素。

在《追眠记》这部讲述中国睡眠的纪录片,片子里分了几个角度讲述了不同人群的失眠原因:高考生因为学习太累睡不着;患抑郁症的大二学生因为病症睡不着,"如果不吃安眠药的话,我可以一夜都不睡,然后想事情,晚上特别容易哭";长途火车司机因为日夜兼程的工作,不能睡;生完孩子后的母亲,因照顾幼儿而不能拥有整夜的睡眠;78岁的留守老人,或因思念在外的子女,或因病痛而难免。他们凌晨4点醒来,和村子里的其他老人去乡间散步。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受睡眠困扰的人不计其数。

飞速向前的时代中,我们都有自己的不眠之夜。

互联网生活的渗透,也会对人们的睡眠产生很大的影响。

刷刷抖音,几个小时飞速过去;王者一开局,没有两三个小时放不下手机。

久而久之,熬夜上瘾,越睡越晚,白天疯狂补觉....似乎陷入了失眠的无底洞。

这部纪录片展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病症,到最后也没能给出一个解决方案。

睡眠的不容易,其实也代表着大家生存的不容易,所以,能好好睡觉的人,是幸福的。

 5 ) 熬夜看球,只是你焦虑失眠的借口!

黑眼圈轻重,最近似乎可以用来辨别真伪球迷。

看世界杯哪有不熬夜的,他们为支持的球队呐喊,有兴奋,有失落,凌晨三四点的朋友圈总是热闹的。

那么问题来了,没有比赛的日子,你睡的好吗?能睡几个小时,一晚会醒几次?

世界杯终会过去,成不了任何人丢失睡眠的借口,在这个夜晚,你能想象有三亿中国人正陷入失眠危机吗?

《追眠记》是中国首档关注国人睡眠状况的纪录片,由《水果传》、《本草中国》团队制作拍摄。

中国人的“睡眠”是本片关注的命题,并从科学数据,研究分析,地理调查等角度来呈现。

在电视播出时,收视率就迅速窜得第一,网络视频点击量两天就破了5000万,豆瓣上也有8.1分。

能如此被关注,产生共鸣,除了睡眠是人人需要面对的问题之外,影片所牵扯的社会问题,也是原因所在。

每个不眠之夜,背后其实都是一个个不同身份,不同境遇的活生生的人,那些故事才值得被纪录。

所以,本片就把镜头聚焦于此,一开始就寻找到了两位学生,他们高考在即。

方正宇每晚10点半熄灯完,还要再挑灯夜读一阵,时常由于精神过于紧张,室友打个呼噜,就能让他失眠一晚。

其实,他的高考目标并不远大,但他总会陷入对未来的恐惧中,觉得有一刻放松就不会有好未来,寄宿制的学校也没有父母的关切陪伴,轻易便陷入焦虑。

女孩更会被高三升学困扰,瞿曼婷就显得很不自信。

她自称学渣,认为不管怎样努力也考不过那些学霸,但她还是把目标定的很高,激励自己。可每当模拟考试成绩排名一出,她总会很无奈,不知如何面对父母。

学业的巨大压力,让这个原本欢快的孩子,变得寝食难安。

同样忧虑的,当然还有漂泊在大城市里的年轻人。

李海名是个程序员,在上海工作,和很多上班族一样,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

从小就没了父母,被奶奶抚养长大,不过他很争气,当年高考成绩是全校第一。可随着年纪增长,很多矛盾开始出现。

城市里昂贵的房价和老家的奶奶,让他考虑回故乡发展,但这就意味着他要跟自己的梦想告别。

这样的选择,让他不知如何是好,无法入眠。

和李海明一样,韩佳也是个沪漂,她的条件看上去好些,有家庭照应,但她每天仍睡不上4个小时。

因为,她是名新手妈妈,孩子出生后没人照料,只能把工作都辞了,一个人带着孩子。

每天,她几乎没什么时间休息,白天家务琐事,晚上学习看书,为今后找工作做准备,深夜还要哄孩子睡觉,折腾好几次。

这样的生活放在谁身上都会崩溃,韩佳有次就打了孩子的脸,至今仍很后悔。

要知道,她原本在家也是被宠的女孩,可现在疲惫带来的苦闷,让她自己也始料未及。

以上提到的,就是你我身边的人,他们需要心理调节,需要放松。

但有些人面对失眠却无计可施,比如抑郁症患者。

大二那年,忻雨就被诊断患有抑郁,从此便开始她的不眠之夜。几乎每天都要靠安眠药,体验到“力气和血都被一下子抽光,呼吸困难”的感觉后,才能入睡。

她学业其实不错,就读于上海重点大学,但因为波动的情绪,让她根本找不到工作,高额的治疗费用只能让她去贷款,欠下一屁股债。

爸爸卖废品拉扯她长大,她想回报他,但不知这天何时到来。

患者难眠,看病的医生也有困扰。

他们不是睡不着,也不是不能睡,而是不敢睡。

就像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医师陈长城,每天穿梭于病房,为家属讲解病情,安抚情绪。

状态始终要保持兴奋,有随时出诊的准备,基本全年无休,每四天就要值一次班,最长一次持续了30个小时。

他也有家庭朋友,可没办法,只能去坚守自己的岗位。

跑长途的卡车司机,也是不敢睡的代表。

这本身就是个危险系数很高的职业,稍有差漏,就有可能有生命危险。

而且,货物也有可能捣乱,秦师傅和孙师傅在山东威海到浙江余姚的路上,就出了问题,有桶鱼油漏了,差点就白跑了。

他们一年有200多天,都在车上睡觉,根本睡不踏实,他们的愿望很简单,只想赶紧挣钱,让自己的儿女以后不用这么累。

也有不苦恼的,因为他们压根就不想睡。

就比如互联网创业者张成,从开始创业,大部分时间就直接睡在办公室里。

他觉得世界就是这么残酷,睡觉就是浪费时间,人活着总要留下些什么,所以要拼命竞争努力,反正死后自会长眠。

他也是一个5岁儿子的父亲,家庭教育方面,他认为孩子不用陪伴,更多是在精神言语上告诉他如何成为一个男人。

不知,有多少人同意他的观点。

主播马小闲也不愿意睡觉。

但这与她的职业有很大关系,白天她会去游戏比赛担任解说,晚上则打游戏直播。

新鲜刺激的工作方式和高额的收入,让她觉得睡觉没有那么必要,哪怕疲劳一下也没关系,总能挺过去。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不到最后真正亮红灯的那一刻,她不会去爱惜自己的身体。

中国睡眠研究会颁布的《2017中国青年睡眠指数白皮书》上就有数据显示,调查的44308名青年中,能睡到天亮的仅有11.2%。成年人的失眠发生率高达38.2%。

而旅居中国7年的德国摄影师贝尔恩德·哈格曼,拍摄了数百张中国人在公共空间睡觉的照片。并称中国人对于睡眠的适应性造就了如今飞速的发展和繁荣。

如今,我们显然进入了一个失眠时代。中国人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困,也从来没有如此被睡眠所影响。

《追眠记》没有给我们一个解决失眠的万能方法,但我们却看到时代角落里的症痛,还有那个身处慌张急躁中的自己。

夜晚总让人脆弱,今晚又会翻来覆去吗?

 6 ) 睡不着的中国人

看完《追眠记》的时候已经是深夜,窗外车流声稀稀拉拉,北京城少有地展示出她静谧的一面。

按照惯例,壹哥在准备一篇稿件之前都要和小伙伴们聊聊思路,在群里吆喝了一句,居然人人都在。聊起睡不着觉的事大家都很有话说,熬夜的记录在不断被刷新。

抬头一看表,凌晨2:16。

见大家越来越精神,我不得不叫停了讨论。意犹未尽的小壹调侃道:“壹哥你不是以前半夜三点还在改方案吗?怎么现在是老了?”

我苦笑了一下,之前的工作确实没有下班时间,就算是周末出去喝酒唱歌都必须背着电脑。

曾经一次通宵唱歌,我居然在一家ktv里改方案,从半夜两点改到四点。

这种经历,是小时候无法想象的,但却是我们这个行业的常态。

比做媒体更睡不着的人比比皆是。就拿拍电影来说,曾经壹哥呆过的剧组里,所有人的工作时间都是从早晨6点到晚上10点的,很多人甚至会连轴转不眠不休。

网络图片

没办法,电影是一个花钱如流水的艺术,多拍一天可能就意味着几十万的支出,相比拍摄成本,睡觉显然是最次要的需求。

对于一些女演员来说,很多时候化妆不光是为了上镜,更是为了盖住浓浓的黑眼圈。

说起演艺圈的缺觉,不得不提一下前一阵“娱乐圈劳模”赵丽颖发的那条“停工微博”:

这条微博发布于拍摄完《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之后,表面是云淡风轻地卖萌,但是壹哥粗略地统计了一下,赵丽颖从2016年到2018年,总共有19部影视剧作品上映,平均一年6部多。

一部电影的拍摄周期大概在2-3个月,电视剧则为3-5个月,读者可以自己去算算。

再加上广告代言和节目通告,这就意味着她全年基本上没有一天在休息,睡觉更不要说了,所以我非常理解赵丽颖要事业上升期休息一下的决定。

但是网友似乎对赵丽颖的决定不买账,各种对她身体状况的恶意揣测涌了出来。以至于她不得不在9天后又发了一条微博来回应:

赵丽颖工作室也同时发布一条微博反击:

看到了吗?不让明星睡觉的,不止是事业的驱动,还有无数围观者。

从明星大腕,到普通的自媒体从业者,“缺觉”,已经是我们最大的共同话题。

而《追眠记》想要说的是:

“缺觉”这个话题,其实是属于全中国人的。

失眠的人,各有各的辛酸

《追眠记》是部只有短短两集的纪录片,于5月21日上线后,几乎没掀起什么声量。

也许是因为失眠这个话题不像《生门》一样震撼人心,也许是因为本身拍摄的水平并不太高,《追眠记》的豆瓣评分人数现在依旧停留在3位数上。但壹哥觉得,失眠显然具有更大的普遍性意义。

片子用这句话开头:“中国人,从未像现在这样困。”

困,很大的原因来自于入睡困难。

大多数人生的第一次失眠大概就是在高考前吧,片子采访了两个高三学生。离高考还有一个月的时候,这些学生在每晚10点半熄灯后还会接着看俩小时书,直到12点困得不行了才会去睡——跟壹哥当年一模一样。

如果他们能就此睡去,也算是幸运了。

片子里的两个孩子显然没有这样的幸运,他们都有彻夜不眠的经历,或是因为没考好,或是因为舍友打呼噜,或是因为各种对未来的担忧。

失眠这件事的可怕在于:只要它发生过一次,你就会怕它再发生,而越怕,它就越会发生。

课间的时候,高三学生全都在补觉

他们失眠的原因是四个字:河南考生。

河南是全中国排名前五的高考大省,2016年的高考人数达到80万人,而河南省内却只有一家211院校。中国高校在录取上的地域歧视是老生常谈了,河南考生想要进211,就得考出省,就要承担比别人多得多的压力。

在如此的压力之下,两双年轻的眼睛就这么瞪着到了天亮,期待着上大学以后能睡个好觉。

他们还是太年轻了。

忻雨是学霸,从河南农村考到上海的重点大学,她本应该有一个让高中生们羡慕的生活。

但是上大学之后面对同龄人的竞争压力,让她过早的心理失衡,患上了抑郁症。

据统计,中国现在的抑郁症患者达到了5400万,占到了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三。

但是要注意,很多人其实是隐形抑郁症,就算已经处于疾病状态也不会去医治。这些人有多少,壹哥不敢去估算。

失眠,是所有抑郁症患者的梦魇。

抑郁症患者的失眠是一种地狱般的痛苦。因为得病,他们夜夜睁着眼到天亮,唯一可以睡着的办法是吃安眠药,安眠药作用于身体和血液却不能作用于大脑,这个时候她们就会清醒地体会到死亡边缘的感觉:

因为睡不着导致的各种心理生理问题都需要治疗,吃药,电疗,每一次都是钱。而重度抑郁症患者普遍无法工作,又没有收入来源,忻雨欠了十万块钱,根本无力偿还。

然后,她们的抑郁就更加严重。

如果对于正常人来说失眠只是一种心烦的现象的话,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就是绝望。

就算没有得抑郁症,失眠也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比如留守老人:

在我们惯常的认识里,总认为老人本来就觉少,所以睡得少是正常的。

但是谁又曾想过,这些儿女在外地打拼,七八十岁还独自生活的老人,夜夜一个人躺在床上,牵挂着儿女过得好不好,担心着所剩不多的人生,如果你是她们,你能睡得着吗?

老年人的失眠,是最容易被我们忽视的。

在《追眠记》的夜视镜头里,睡着的老奶奶在四点半突然被噩梦惊醒。

她没法再入睡,唯一能做的只有跟几个同样睡不着的老伙伴们一起在田间散步,一走就是两个小时——这样的独居老人,全中国登记在册的有5000万。

每一盏常明的夜灯后面,都是一个辛酸的人。

我没法睡,我不能睡

除了心理和情绪的原因,更多人无法入睡是因为职业。

比如长途车司机。

就算不从事这个行业,我们也能轻易做出下面的推理:

在网购高度发达的今天,物流是不会停歇的。东西永远是越快送到越好,车永远是跑得越多越好。所以司机,永远是睡得越少越好。

在拍摄两个司机的时候,他们在三天四夜里奔袭了2500公里,总共睡眠时间:10小时。

中国有3000万人在过着这样的生活。

还有医生,片子里提到的两个医生都是科室里的主力,他们只要上“大夜班”,就意味着要从第一天早上的8点,上到第二天晚上的8点,经常连续工作30个小时。

而这30小时里,他们都必须保持精神高度紧绷,一个犯困,也许就是一条人命。

再来,媒体行业。

《追眠记》的数据触目惊心:媒体行业,是全中国睡的最少的职业。

也许是因为只有媒体行业才会把时效性当做第一追求吧。媒体人在追逐热点的路上,身体损害和家庭牺牲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再比如IT行业。

IT男也许是全中国头发最少、黑眼圈最重的一群人,因为他们的生活中最重要的两个字就是:加班。

片子取景地在上海,但是壹哥身处的北京显然IT行业更加发达,加班现象也更加严重——实际上,北京是全中国加班最疯狂的城市。

我曾经专门了解过,大IT公司里每天都工作到11点以后的人占到了总数的70%以上,而他们来回公司的路上往往又要花费两三个小时,再刨去娱乐时间……

睡觉是什么?不太懂。

还有一个特殊职业:妈妈

但凡是养过孩子,都知道婴儿对睡眠来说有着怎样摧枯拉朽的力量。

现代女性普遍都有自己的职业负担,而一旦陷入育儿的牢笼,她就必须做出某一方的牺牲:或者是牺牲事业,或者是牺牲陪伴孩子的时间。

为母则刚,更多的女性选择的是两者都兼顾。

兼顾的结果可能就是像片中这个91年的母亲一样,白天哄一天孩子之后,用深夜的时间备考会计证。12点后终于入睡,3点半的时候,准时被孩子闹醒,然后,开始新的一轮循环。

片中最扎心的莫过于年轻妈妈婚前婚后的对比:

婚育前

婚育后

看到这里,你是否感受到了《追眠记》是一部什么片子?

没错,虽然看上去讲的是失眠问题,但其实它讲的是中国人的人生故事。

睡眠不是一类社会问题,而是所有人生活的本源之一,没有什么事情比睡眠更能直接反映一个人的生存状态。

《追眠记》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不论从纵向的贫富来划分,还是从横向的地域与职业划分,甚至从最简单的年龄划分,中国人都处于全方位、整体化的焦虑之中。

这其中,高中生睡不着,是因为高考录取的地域失衡;

大学毕业生睡不着,是因为城乡差距导致的心理落差;

留守老人睡不着,是因为城镇化让下一代与土地分离,与土地上的祖辈分离;

医生睡不着,是因为医疗资源的分配不均,专业人才的缺乏;

年轻妈妈睡不着,是因为她们都想在完成育儿天职的时候,给自己的人生更多机会;

IT男睡不着,是因为行业飞速发展下,只有一线城市才能给他们工作机会,而北上广深就几乎等同于失眠;

……

每个失眠的人群,就是当今中国一个失衡的横切面,无数人的失眠,组成了中国的解剖图。

片子的最后给出了一组数据特别值得玩味:

在睡眠问题上,随着发达程度递增,人们的睡眠时间呈现明显的递减,小城镇睡得最好、二三线城市次之、一线城市睡得最少。

中国人正在以睡眠为代价换取发展,失眠,正是中国发展中的最大副产品。

那个黑眼圈严重的IT创业者说了一句话:“把睡觉的时间节省出来,给这个世界留点什么东西,不然这一辈子就白过了。”

一个德国摄影师哈格曼曾经拍摄过许多在公共场合睡着的中国人,他把这些照片都放在了自己的网站上,网站的名字,叫做“睡觉的中国人”。

哈格曼说:“这些在水泥地上、三轮车上、健身器上、甚至卡车底下睡觉的人们,是中国得以复兴的原因。”

所以,正是这些在失衡和焦虑中依然坚持活着的人,在慢慢补平中国的失衡和焦虑,让未来一代的中国人能睡个好觉。

这里面,也有壹哥自己。

《追眠记》这部片子最大的好处,就是对这种全国性的失眠没有持批判或者赞同的态度,而是把他们真真实实地摆在了观众面前。

至少壹哥在看到全中国还有这么多陪着我失眠的人的时候,心里的有一点暖的。

只是,睡不着的中国人,未来会好吗?

 短评

质量还可以,配音和音乐都不错,文案也可以,就是有的故事不太切题。。。

6分钟前
  • tcv
  • 推荐

直触心灵

7分钟前
  • 红藕香残玉簟秋
  • 推荐

Shit 本以为是个科学纪录片。。

11分钟前
  • ojbk
  • 还行

本来以为是科普向,没想到只是记录下了失眠者的万般模样,真实自有万钧之力,别想那么多,睡个好觉吧

13分钟前
  • parttimedeckie
  • 推荐

睡觉是大多数人消瘦不起的奢侈品。

14分钟前
  • 锤子小高
  • 推荐

关于为什么睡眠质量不好的人物选取还是挺有代表性的,第一集的结尾还针对那些睡眠不足的群体给出了希望。只是睡眠不足只不过是当代人生存的一个典型特征罢了。

17分钟前
  • 豆友壹零零肆
  • 推荐

人活着,能吃能睡不就够了,为什么一定要繁衍?动物本能吗

21分钟前
  • 誰是__大英雄。
  • 力荐

挺不错的,昨天看两集就略微失眠了…话说四集么?我只看到两集

26分钟前
  • 网上冲浪爱好者
  • 还行

從城市到鄉野,輾轉難眠的深夜裡,少年憂愁,老者孤單,遠方的人無從思念,故鄉或他鄉,過去或未來,長長短短的夢境里,藏著我們對當下的想象。很好的切入點,兩集現實題材的好看!

28分钟前
  • 废物时钟
  • 推荐

睡眠问题越来越需要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和警醒

30分钟前
  • 花开有声
  • 推荐

每一个晚上不曾安然入睡的人,就是中国得以迅速发展的原因。题材非常好,拍得差强人意,第二集比第一集好。其实可以挖掘得再深一点。睡眠和压力息息相关,而压力来自于中国几十年来的巨变。整个片子的立意还是有问题,睡眠质量是一个普遍问题,而不是个别案例。并不是让我们去关注这些被忽略的人群,而应该是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的睡眠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32分钟前
  • 张兮兮
  • 推荐

挺扎心的纪录片,学生、抑郁症患者、货车司机、医生、媒体人、IT民工、加班狗……这个高速运转的庞大机器内部,又有多少人能长期安详的入睡,自然的苏醒?

33分钟前
  • 老泰瑞
  • 力荐

“得失眠症的人无法真正入睡,也没有清醒的时刻”-搏击俱乐部

34分钟前
  • 亚力士不可多得
  • 推荐

高考、大学抑郁症、留守老人、十大职业睡眠质量报告、一线城市睡眠时长最低、这就是国民的睡眠状况现实而又无法回避的各种问题。

39分钟前
  • Allen Tse
  • 力荐

人生艰难,每一步都不容易……我是个对睡眠要求极高的人,晚上低于7个小时,就受不了,看完这个后,我顿时觉得我幸福指数爆炸

43分钟前
  • Kyri
  • 力荐

做电疗…是不是傻…字幕有错别字…第一集:https://mp.weixin.qq.com/s/DKn4KJTNpo83yxoF1aaj2g

44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还行

在电视上看b站。

48分钟前
  • 赵天霸
  • 推荐

从前,我们讲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今,我们辗转反侧,彻夜难眠。睡不着成了现代人的都市病,这种病态的背后恰恰又是中国式社会焦虑的一个侧面,年轻人焦虑工作、中年人焦虑生活、老年人焦虑子女,通过睡眠这一话题,一段段就发生在你我身边的、五味杂陈的现实人生,就这样扑面而来……

51分钟前
  • 搬砖侠
  • 还行

从十几岁的年轻人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从安静的乡村到匆忙的都市,床越来越舒服,但睡眠时间和质量却似乎正在相反。一声叹息!纪录片讲故事的结构没什么新奇,胜在故事的选取。两集有点少,可以深挖的应该还有很多。

52分钟前
  • ageanxiao
  • 推荐

睡眠可能只是表征吧 深层一点反映是焦虑 这个时代带给了我们更多焦虑 人类自身发展是缓慢的 而时代的发展就像脱缰野马 拽的人们喘不过气来

55分钟前
  • 头号精神病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