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诗篇

HD中字

主演:格劳瑞·皮尔丝,米兰达·奥图,特雷西·米登道夫,马尔塞洛·艾罗蒂,罗拉·科克,Tânia Costa,Marianna Mac Niven,Marcio Ehrlich,特里特·威廉斯,Anna Bella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英语年份:201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月光诗篇 剧照 NO.1月光诗篇 剧照 NO.2月光诗篇 剧照 NO.3月光诗篇 剧照 NO.4月光诗篇 剧照 NO.5月光诗篇 剧照 NO.6月光诗篇 剧照 NO.13月光诗篇 剧照 NO.14月光诗篇 剧照 NO.15月光诗篇 剧照 NO.16月光诗篇 剧照 NO.17月光诗篇 剧照 NO.18月光诗篇 剧照 NO.19月光诗篇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月光诗篇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得过普立兹奖的美国诗人伊丽莎白碧许,曾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诗人之一,本片即根据她的爱情故事与创作历程改编。为寻求灵感,伊丽莎白到里约探访旧识玛莉,认识了她的女友―建筑师萝塔,没想到伊丽莎白当上「小三」与萝塔相恋。而这段禁忌的爱,亦激发了她源源不绝的美丽诗作。《九月的某四天》巴西名导布诺贝瑞多回归巴西力作,《魔戒》女星米兰达奥图诠释女诗人的灿烂生命。忍者启示录雪山飞狐之塞北宝藏艾米丽瓶装水鬼眼刑警一九八四956金屋泪1959起立,老师好!又见一帘幽梦竹马其外,天降其中李小龙:勇士的旅程犯罪活动那一个转身逃离双焰宇宙:真爱陷阱超级霸王英语潮人双面情人1998美爪屋第二季我家的秘密我们天上见小人国营救鼠胆杀手精灵奇缘生活在地球上的方法燃烧星辰复仇的火焰1999山的那一边女朋友,男朋友追梦高中一条道走到亮新咒怨(美版)在劫难逃2017ke之日的kekeke杜卡勒的梦行尸走肉:死亡之城傲骨之战第二季红蝎子3之妖惑人心斜阳2022人民的战士追赶太阳2015辛巴达历险记2013马普尔小姐探案 第六季贝利叶一家国语无雪的冬天多元一家人时·尚

 长篇影评

 1 ) 失去的艺术并不难掌握

来自电影

失去的艺术并不难掌握 许多东西看起来注定要失去 所以我们的失去并不是一场灾难 每天失去一些东西 接受丢失门钥匙时的慌张 浪费掉的一小时 失去的艺术并不难掌握 如果媛狗最近还会看我的公号,她或许会嘲笑我“同性恋”。我并不是同性恋。 大一的时候,我们下课穿过建筑系的教学楼去食堂买饭,她靠在我的肩上和我说,亲爱的,亲我一下。我生无可恋地转过头看了她一眼,前面的男生满脸诧异。 后来,我做了很多同性恋的测试,加上她的添油加醋,我一度真的怀疑自己的性取向。她当时的男朋友还和她说要离你舍友远一点。不过,认真思考后,我确信我是喜欢异性的。 之前对于同性恋我非常排斥,去年上过社会学课后我看了李银河的《同性恋亚文化》虽然没有看完,但是已经可以稍微理智客观地看待同性恋了。经过几部同人电影,愈加好感。 我看过网上的一篇采访,是采访男生看完《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后的感受,我印象最深的回答是那些宅男一致觉得甜茶的短袖和短裤好看。电影里,他像一只温顺的小狼狗,亦静亦动,所有的画面都很好看。 但最让人感动的是他们父母的态度,电影最后,他父亲说:你们曾拥有的,拥有的一切和睿智无关,你们都很幸运能找到彼此,因为...在你最想不到的时候,命运会以最狡猾的方式找到我们的软肋。 《同性恋亚文化》里,李银河教授写了很多社会上人们对同性恋者的排斥,警察会检查、世人会排斥。同性恋不过是平行于异性恋一样的取向,只是很多人不明白而已。 在这部电影《月光诗篇》中,写的是三个人的同性恋。原本的一对同性恋人,伊丽莎白进入后当了这段感情的第三者,她们并不和谐地相处着、相爱着。 伊丽莎白写了两段不完整的诗,她对生活失去了热情和希望,她准备一场地理疗法,她接受自己可以即将死亡。 来到同性恋朋友居住地后,她因为冷漠和独行被身边的人不喜欢着,朋友的同性恋者——女建筑家,后来喜欢上她了。 身边的朋友为伊丽莎白举办生日会,她的致辞显得紧张而羞涩。 “敬我们脚下的石头 堆起了这座房子 还有...... 敬生活中一切看似不可能 却并非不可能的事” 同性恋也会有分歧,她们也会吵架。建筑家问:如果你把友情看得比爱情重,你还能期待怎样的生活?伊丽莎白回答说:进展得没有那么快的生活。 我觉得最好的片段就是她们一起洗澡,伊丽莎白为建筑家洗头的时候会蹦出写诗的灵感,建筑家会为喝醉的伊丽莎白洗澡。颜值加上好看的环境,大概所有的恋爱都会变得美好。 建筑家炸了一个山头,为伊丽莎白盖自己的房子,并送她一只猫。 在落地窗围绕的房子里,窗外万物生长,手里抱着一只猫,随意地趴在地上,写着自己想写的文字。这大概就是最美好的生活了! 投入到那个倒转的世界 在那里 左是右 影子是身体本身 我们时刻醒着 天国是影子 大海如此深邃 而你爱我 后来伊丽莎白的《南方和北方 寒冷的世界》获奖了,她收到了某校的任职,她接受后和建筑家吵了一架。建筑家说:你想要关心,却不可付出关心,你渴望被爱,却总是逃避,所以不是欲擒故纵,而是完全冷漠。伊丽莎白回答:你不能指望一个在沙漠中长大的人,像鱼一样游泳。 不欢而散后,建筑家得了抑郁症。彼此念念不忘,见面后,建筑家吃了安眠药离开了这个世界。 伊丽莎白写道: 失去的艺术并非难以掌握 许多事物都有意消失 他们的失去也不是灾祸 每天都失去一些 接受丢失门钥匙带来的慌张 虚度光阴 失去的艺术并非难以掌握 然后试着丢失得更远 更快 地址 姓名 还有本要去旅行的地方 这些都不是什么灾祸 我弄丢了母亲的手表 瞧 我三件祖传物品中最爱或次爱的 失去这门艺术并不难精通 我失去了两座卡爱的城市 甚至更多 我曾拥有过的领土 两条河流 一片大陆 我怀念他们 但这并不是一场灾祸 即使失去你 说笑呢 我喜欢这种口气 我也不会扯谎 显而易见 失去这门艺术并不难精通 尽管他看起来 写下来 像一场灾难 是建筑家让伊丽莎白收获了爱,寻找到了生活的意义,改变的她的人生。 失去的艺术并不难掌握,总会有一个人出现,陪你学会如何相爱、如何生活。 wechat:yhp19960223 weibo:@一只柴犬和一只橘猫

 2 ) 唯有孤独恒常如新

平常没有读诗的习惯,看这部电影之前更是完全没有接触过这位名为Elizabeth Bishop的女诗人。完全是充着题材和8.0的豆瓣评分入的坑。

看剧情简介说出轨三角什么的本来以为会很狗血,没想到电影的风格如此文艺,南美洲清新自然的优美风景、Lota土豪而不失艺术气息的建筑、贯穿全篇的Bishop吟诵的诗作、恰到好处的配乐。以至于电影终结了也久久不能从那氛围中走出。

笔者在诗歌上没什么造诣,在亚马逊上下了Elizabeth Bishop的诗集的样章瞄了两眼之后就很有自知之明地没有购买全书了。以下影评也完全不涉及诗歌,就是作为一个俗人纯粹就感情线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而且看到很多评论说电影的情况和现实还是有很大出入的,因为个人能力有限,所能找到的诗人的生平也有限,所以这里仅就电影的剧情内容展开。

Lota从刚开始的不能忍受Elizabeth的“不谙世事”和直白,到听了Elizabeth几句话展示了自己的脆弱面后就迅速爱上Elizabeth,强吻之后回到现女友身边还能说轻描淡写一句自己对Elizabeth的安慰是“without the kiss”。转眼开着吉普带着E上山看猫头鹰的时候直接称Mary充其量只是一个Roomate,并成功收获了Elizabeth对其的接受。那里真的是震碎了我的三观。

男友力MAX的Lota

确实不论从什么方面来说Lota都是一个男友力MAX的存在,甚至有评论说电影的前半部可以概括为“我的土豪女友”。出生于政治世家的Lota虽然缺失父爱但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更有作为一名出色建筑家的自信。她可以带着Elizabeth开着各式豪车到处游玩,为E提供各式山间的设计感前卫的住处和海边的景色绝美的豪宅,更霸气的是在开始正式交往的第一天为女友炸掉一部分山头以求设计一个视角绝佳且与周围植物融为一体的写作工作室。

有评论说这张里面的Lota像Ellen,表示同意,我说这style怎么就这么眼熟呢

但是Lota“三人行”的选择实在是不明智。在和Mary的感情中出轨Elizabeth已然是在道德上应当被谴责的行为,虽然Lota向E求爱的时候成Mary不过是室友,还坚持说Mary内心也知道这一点只是嘴上不愿承认,但是在和诗人开始这段新的恋情的时候,在明知Mary是真爱自己的情况下留下了Mary,还与Mary共同收养孩子,并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默许来自Mary的照顾。

这样的行为不论是对全心愿意付出却惨遭劈腿但无力割舍的Mary,还是对从小没有足够的安全感,爱情是生活必需品而且最好稳定的Elizabeth都是不公平的。Mary就不用说了,要眼睁睁看着自己昔日的爱人对新欢不断地献殷勤。而Elizabeth也在每次听到Mary来到的汽车引擎声的时候都会紧张地拿着望远镜对Lota和Mary的互动进行远远的观察。

不管怎么说在Lota霸气的爱和南美洲迷人的风土人情的滋润下,Elizabeth还是在自己的工作室拥有过一段安稳的创作时光。然而Elizabeth获得普利策奖的消息的传来打破了三人之间原本脆弱的平衡。E因为获奖而受到巴西上流社会的关注,光彩熠熠地站在闪光灯下,人也变得自信,本来在私人聚会上都无法吟诵自己诗句的她如今可以和众多仰慕者谈笑风生。Lota从刚开始的为Elizabeth感到自豪很快转变为失落,这种失落来自E在发表演讲感言的时候完全没有提到Lota,是E在名流聚会上被粉丝追逐而其只能在一旁看着,更是那个原本需要她处处照顾的Elizabeth变得强大后的其自身的慌张。

给大肥猫取个和远在美国的灵魂好友一模一样的名字也是让人忍俊不禁了。

于是有了月光公园项目,虽然初衷是为了能够作为一个杰出的建筑师而能够与女友比肩,虽月光和船舰概念都是为了献给自己的女友。但是对这一项目的参与进一步打破了三人之间的平衡——Mary因为能够全身心地为Lota付出所以能够作为建造公园的助手而与Lota有更多的接触。帮忙、为Lota做午饭,这就挤占了Elizabeth为Lota付出的空间。这一点再加上Lota因为忙于政治事务减少了对Elizabeth的陪伴。这让本就在关系里没有安全感的诗人直接陷入了酗酒的泥淖。

答应了为Elizabeth过生日却没有按时赶回的是Lota、在吵架的时候指责Elizabeth indifferent的是Lota,然后在Elizabeth接到纽约大学教学机会,希望回去一两个学期,而Lota因为占有欲不同意,甚至说出“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怎么能这样对我”的时候;这段感情的破裂就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

网上有网友调侃,同性群体分手真简单,民政局办离婚的手续都免了,就搭个火车租个新房子找个新工作就完成了。

电影后半部分的节奏极快,诗人回到了美国,在NYU开始教书,并迅速与自己的学生进入了一段新的感情。(这能这就是有才的人的幸福之处吧,他们从不用担心不会被爱)。Lota这边却在E的离去后认识到E对自己的重要性,公园建成没有带来成就感只有爱人已不在的失落,然后政治上失意,开始接受精神治疗,并放下自己的尊严写信祈求E的回首关心。可惜当时她不知是已没有能力自己寄信,还是觉得同时拥有两个女人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Mary会心平气和接受自己对E表达爱意。居然直接就委托Mary帮自己给E寄信。可想而知,这些信完全都没有寄出。

最后的结局是病愈之后去美国探望Elizabeth的Lota发现E不但神采奕奕过得很好,与失意后头发花白神色颓废的她形成鲜明的对比,更是早已拥有了年轻漂亮的新欢,亦开始变得不惮在感情中直接吐露自己的爱意心声。Lota彻底崩溃了,不顾自己在巴西还有深爱自己的另一个女人、与之共同抚育的孩子、终于重新接受她的父亲,居然就那么——自杀了。死在心爱的Elizabeth的沙发上。

理解不了,感觉这是一种怯懦,不能面对失去事业、失去爱情后的人生的巨大落差;更是一种自私,对Mary、收养的小女孩的不负责任,为了能在曾经的爱人的心里留下深刻的印记而采取的极端方式。不过这也是我的个人理解吧,毕竟艺术家的逻辑我不懂;而且Lota也有可能是因为抑郁症还没治好。

Lota公园里模拟月光的路灯

纵观全片,其实Mary才是那个在感情中付出最多的人,也是三个人中筹码最小的那个人,也是最让我同情的一个人。如果Mary能够在Lota明确表示要和Elizabeth在一起的时候果断地离开就好了。但有的时候我们评论容易,当事人割舍起来确实很困难,第一Mary是深爱Lota的,第二从Mary和Elizabeth的交谈中我们可以得知她因为和女人交往已经被爸妈断绝了亲子关系。在Lota的庇护下生活多年的她一时可能失去了重新独立生活的能力和勇气。而Lota的暧昧态度成了她不管不顾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这根稻草最终耗费了她十几年的时光。知道Lota殉情之后不知道Mary还有无能力再开始新的生活。

至于Lota,只能说谁也不能在感情中过于骄傲吧。没有谁一定就有傲于别人的能力,也没有谁是离不开谁的。感情只有全情付出,细心经营,才有可能收获稳定的亲密关系。而且也只是有可能。

拥有的时候应当珍惜,不然可能会后悔;不喜欢的时候一定要果断拒绝,这是对别人负责。如果允许自己接受多个人的爱,那就不要怪对象也给你找个第三者。说来说去感情中一定要平等。

最后强行扣题吧,亲密关系难得,能消除孤独感的亲密关系更难得,唯有孤独恒常如新。

 3 ) 月光里何止是柔情

不想去解读这部剧,何尝不是不想去解读自己的人生。诗里都是美的不像话的风景,诗外却更多的是一片荒凉景象。

熟睡的梦里总会梦到憧憬着,终其一生在等待太阳的升起,然后我们一起迎接美好的一天。然后梦再次醒来,除了眼角残余的泪痕,再无它法。主人公是勇敢的,一生都在追寻着自己的热爱,也被热爱追寻着吧,结局固然重要,但过程依然才是最好的,爱着与被爱着,拉扯的这一生每一处都在记忆里留下了风景。

 4 ) Close Close

Close close all night
the lovers keep.
They turn together
in their sleep,

close as two pages
in a book
that read each other
in the dark.

Each knows all
the other knows,
learned by heart
from head to toes.

电影中的Bishop像大多数的文艺青年一样,纤细敏感甚至有点无情。片子快到结尾处,Bishop和Lota站在月亮底下争吵,Lota责备她indifferent,或许是口不择言,但并非全无道理。当Lota在精神病院治疗时,Bishop很清楚的知道自己不是那个能支持Lota的人,所以虽然不舍,虽然彼此很可能都是对方最重要的人,她还是选择离开。片中Mary很清楚的看到了这一点,Lota可以支持Bishop度过酗酒的日子,但她是不能期待同等的回应的。电影中两个人的相处模式一开始就是Lota相当霸气的付出,炸平一座山头来筑一个爱巢,就算最后几乎变成Bishop的牢笼,也是一个四面落地玻璃漂亮到难以拒绝的牢笼。或许正是Bishop情绪上极易波动,才格外的需要Lota作为一个稳定的存在。对于Lota,强势,无论表现为控制还是体贴,都是她和别人相处的方式,她几乎无法处理失控的局面,无论是情人,或是市政建设。而最终毁掉她们的不是Mary,是Lota开始不再坚定的心,是那座中央公园,很多时候品味是预算的敌人。

Bishop的扮演者Miranda Otto实在是个惊喜,上次看她的演出还是在指环王的双塔中。十年过去,那个勇敢彪悍的公主突然就变成一个苍白脆弱,说着: I was the loneliest person who ever lived...Unless I am rather drunk, I am very shy...台词的诗人旖旎而来。而且她略带低沉沙哑的声音也实在是比Bishop本来平淡的嗓音动人的多的多的多。当她趴在桌上醉倒喃喃的说道:I am not drunk, I just cry in English. 说不动人那是假的,虽然心里也有那种no zuo no die的感觉。如果一定要挑毛病的话,对于Bishop,Miranda过于美貌了。如果是Bishop的才华配上Miranda的美貌,天妒英才四个字简直要铺面而来。

虽然结尾略带伤感,但在那之前的进度条上的充满着美丽的风景、音乐(特别是开头时那首略带欢快的巴西歌曲Kalu),还有Elizabeth Bishop的诗歌,不仅仅是那首close close,不仅仅是North & South,还有那首The Shampoo,当Bishop看到Lota头上的华发,写下

The shooting stars in your black hair
in bright formation
are flocking where,
so straight, so soon?
-- Come, let me wash it in this big tin basin,
battered and shiny like the moon

所以,无论曾经有过多少争吵,多少龃龉,let's wash them in the big tin basin, reaching reaching for the moon。



P.S. 片子里扮演Lota的巴西演员Glória Pires居然就是20多年前在中国播过的那部80集的巴西肥皂剧《爱的权力》(Direito de Amar)里的女主露莎尼亚(Rosália),姐姐年轻的时候颜真美。

 5 ) unbearable, Elizabeth.

the art of losing’s not too hard to master, though it may look like (Write it!) like disaster.

写下最后的couplet是一件非常反elizabeth bishop的事情,虽然整首诗的色调依旧克制,但在这里却变成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承认。无法言说,却必须写下,写下它看似灾难,实则更是一场灾难。

她的诗好像就是在告诉读者生活就是这样,然而从北美来的她无法理解第三世界不可言说的动荡与痛苦,并非政见相左,而是本质上的差异,无论lota是否是一个self-trained architect & aristocrat. 如何指望一个康涅狄格的人理解南美的政变,他们听不到远处的哭声。我大概理解Lota的绝望。

可我也想不出更凄美的爱了,为什么她的人生中充斥着生命的流逝,失去是一门艺术,只有她将这看作一门艺术。

elizabeth, I shan’t compare thine aloofness to a winter hurricane. I shan’t even call thee detached. but why, why are you so reticent yet sensitive, so restrained yet ardent in your writing… how many people have loved you and gone away by killing themselves.

 6 ) 最美不过《月光诗篇》

“失去的艺术并不难掌握
许多东西看起来注定要失去
所以我们的失去并不是一场灾难
每天失去一些东西
接受丢失门钥匙时的慌张
浪费掉的一小时
失去的艺术并不难掌握”

剧照

美丽的词藻在诗人伊丽莎白毕肖普的口中,慢慢的吐露,那短暂的诗仿佛是一旁的湖水撩拨而出。一旁的好友卡尔听的意犹未尽,感情却被这短短的两段诗戛然而止了。他建议伊丽莎白写完。伊丽莎白决定旅行,换一片全新的创作的土壤,她对卡尔说:

“如果我离开时出了什么事,我希望你来为我写墓志铭——我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

剧照

这个言说自己是“世界上最孤独的人”,就是得过普利策奖的美国诗人伊丽莎白毕肖普,她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女诗人之一。她便是这《月光诗篇》的女主人公,是这最动情的开始。

剧照

原本我想用“狭路相逢”来说明她与另外一个主人公的相遇,但或许,这个词用的太不考究了。还是换一个叫做“有缘千里来相会吧”。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手难牵,十年修的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剧情不是白娘子与许仙,不是因果相报,而是从另外一个很冲突的方面——“互相生厌”直至“惺惺相惜”。有的时候,连过敏的食物、不喜欢的生活习惯,或许都最后成为彼此互相在意的原因。然而感情之中最庞大的袭击,或许就是这份爱怜。

剧照

伊丽莎白毕肖普被强大的爱之能力所震撼了。她来看望她的好友玛莉,然而发现好友的生活实在是太出乎她的意料了。在这个影片中,最厉害的莫过于突如其来,不加防备的,迎接温暖。那温暖的光来自山谷、来自溪流、来自闲散自由的猫、来自巴西雨林的独特、来自一个人为之而倾注的改变和用心。我们会深深的、深深的,被自诩为天生便是建筑家的萝塔,以及她强大的社会能力,还有比这更强大的内在精神之力,驱动着诗人靠近她、爱她,甚至无法自拔于痛苦之中——因为萝塔原本是自己好友玛莉的爱人,就这样三人一起生活,而两个亲密无间的好友便成为了彼此相互疏远冷漠的存在。

剧照

剧照

剧照

剧照

颠覆我观感的并不是空中楼阁的搭建,颠覆我的是相远于当下一个世纪以前,她们的爱便是那样自然而然和洒脱,令人不得不赞叹震惊。同时,柔美的镜头、温暖的光线、优美的诗句,浅尝辄止于时间的轨迹之中。或许我们从未真正的了解自己的真心,如同毕肖普一样,她把自己的孤独、痛苦,撇给了麻木神经的酒精。

有的人,爱之溢出,源源不断,甚至似海汪洋;有的人,爱之匮乏,予取予求,甚至似填不满的深渊。前一种,就似萝塔,仿佛天生神力,爱之不尽;后一种好似毕肖普和玛莉,依赖着萝塔的给予、关注、在意。而这两种爱,在浪漫中浪漫,在悲情中迷失。玛莉索要了一个孩子,而对于有童年阴影的毕肖普,孤独对自己来说反而是种安全与安宁。她所想要的,不过是一人心。

剧照

剧照

剧照

谁也不曾预料,谁也预料不到。在剧烈的情感撞击下,伊丽莎白毕肖普,诗歌的灵感倾注于自己的纸笔之上,流淌了最优美的最动人的诗句,那辞藻像湖面上闪耀的光,粼粼熠熠。当人们惊喜万分的看到她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普利策奖,这珍贵的引人崇拜的诗歌桂冠,戴在了伊丽莎白毕肖普的头上。对于一个诗人来说,这或许便是最大的成功,最大的殊荣。人生的得意与青春的光芒,在共同闪耀。而萝塔,那澎湃的不服输的倔强性格,让她大胆的向参政的好友建议,建一座流芳百世的游乐场。疲于奔波在自己的事业之中,毕肖普已渐渐的淡去最重要的位置,事业、成功,萝塔甚至不允许毕肖普离开自己,却又不能给她那想要的一颗心,甚至连陪伴更寥寥无几。感情已经变为附属品而不再是甜美。或许在剧本之中,感情有多耀眼,就会有多悲哀在等待。仿佛一切的美好,都是为后面的崩溃做满了铺垫——离别。

酒精可以麻痹意识一时,但却不能真的长醉不醒。一旦醒来,一切还要去面对,看着感情的疏离,看着爱人离自己的期待越来越远,看着生活越来越痛苦,在那一束圆满的月光下,却引入了最后的分离。

剧照

剧照

结果并不能尽如人意。伊丽莎白毕肖普终究离开了萝塔,离开了巴西,接受了纽约大学的邀请。这种离开仿佛像是一种割裂的成长,斩断感情痛苦的由来,开始开启新的人生意义。她不能迷失在此,迷失在荒芜的只有酒精冲蚀的孤独之中。

随之萝塔失败了,甚至因为事业的失败,她精神崩溃。好友也从政坛被排挤出局。在意志消沉中,萝塔给毕肖普写信致歉,但每一封信都被玛莉无情的撕毁扔掉。甚至萝塔把自己的头发剪掉了,放在盒子里,要送给毕肖普,如同当年那个环扣考尔德,萝塔把她最珍贵的都给了毕肖普,这不得不让玛莉更加愤怒。当毕肖普赶去精神病医院看望萝塔时,被玛莉和医生强烈拒绝。就这样,她不得不再次离开。当毕肖普在前往机场的路上看到高高的明亮的路灯时,停留在了曾经她为萝塔送饭的工作基地。一直等到天黑,她看到了萝塔设计的如那晚她们分别前而见到的璀璨月光般的灯,明亮温暖,带着深情与温柔。她离开了巴西再次回到了纽约。

剧照

剧照

剧照

直至她们再见面,一切也都无法再挽回。当萝塔发现,她已不再是毕肖普爱人的时候,她无法面对,选择了自杀。

对于萝塔而言,事业失败了、情感失败了,所有付出真心的意义,都变的再也没有意义。唯有死亡,是痛苦的终点。

剧照

中心公园的湖边长椅上,还是伊丽莎白毕肖普与他的好友卡尔,她哭着念完了自己的那首诗,一旁孩童的船,沉入了湖中。

影片直至最后,虽然哀婉,但内心的那份深深的柔情,并没有因为萝塔的死还有逐渐衰老的诗人脸庞而变得极具颓废。柔情始终是一种带有韧劲的存在,在诗人心里,在一切容纳的湖面,在那晚的朦胧月光之中,即深而又明亮。毕肖普一生的情缘,这最极具对她诗歌创作有着灵魂之笔的一段感情,被影片朦胧的唯美化了。电影中的巴西里约,更像是人之向往的天堂之地。甚至每一个对世外桃源有着向往的人,无不赞叹那开山之作。仅仅是为了写作,为了最好的视角,萝塔可以为她炸山盖屋。假如没有对政坛的跨入,没有那一个想要流芳百世的想法,或许在安静的天堂之所,会有另外更多的不一样的故事发生。然而又正如这位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伊丽莎白毕肖普。失去的艺术并不难掌握。

剧照

爱究竟是什么?所有的故事也许都在说爱,都在言爱,都在示爱,但最后的爱能让我们看到的、感受到的、触碰到的,是被时间无情的蹉跎。爱是不能拒绝的,爱是必须逃离的,爱是动情的姿态,爱是共同望向朦胧的月光,爱是百转千回后的感叹,爱是回不去的臂膀,爱是共同的记忆,爱是无法对自我的原谅,爱是在得意时的兴起,爱是在绝望时候坚持活着的勇气,爱是在追寻自我后的成熟,爱是在诀别之后的哭泣。爱的艺术并不难掌握,如同失去一样。但爱的艺术却很难持久,如我们的心无时无刻总带有的波澜。

One Art

一种艺术

by Elizabeth Bishop

The art of losing isn’t hard to master;

失去的艺术不难掌握;

so many things seem filled with the intent

如此多的事物似乎都

to be lost that their loss is no disaster.

有意消失,因此失去它们并非灾祸。

Lose something every day. Accept the fluster

每天都失去一样东西。接受失去

of lost door keys, the hour badly spent.

房门钥匙的慌张,接受蹉跎而逝的光阴。

The art of losing isn’t hard to master.

失去的艺术不难掌握。

Then practice losing farther, losing faster:

于是练习失去得更快,更多:

places, and names, and where it was you meant

地方、姓名,以及你计划去旅行的

to travel. None of these will bring disaster.

目的地。失去这些不会带来灾祸。

I lost my mother’s watch. And look! my last, or

我丢失了母亲的手表。看!我的三座

next-to-last, of three loved houses went.

爱屋中的最后一座、倒数第二座不见了。

The art of losing isn’t hard to master.

失去的艺术不难掌握。

I lost two cities, lovely ones. And, vaster,

我失去两座城,可爱的城。还有更大的

some realms I owned, two rivers, a continent.

我拥有的某些领地、两条河、一片大洲。

I miss them, but it wasn’t a disaster.

我想念它们,但那并非灾祸。

—Even losing you (the joking voice, a gesture

—即使失去你(戏谑的嗓音,我爱的

I love) I shan’t have lied. It’s evident

一种姿势)我不会撒谎。显然

the art of losing’s not too hard to master

失去的艺术不算太难掌握

though it may look like (Write it!) like disaster.

即使那看起来(写下来!)像一场灾祸。

伊丽莎白·毕晓普

附毕伊丽莎白肖普生平:

伊丽莎白·毕肖普(英语:Elizabeth Bishop,1911年2月8日-1979年10月6日),美国著名女诗人。她是美国1949-1950年度的桂冠诗人,并于1956年获普利策奖。代表作为《北方·南方》,《一个寒冷的春天》。也曾担任哈佛驻校诗人等职位。书信集《一种艺术》和《空中词语》经后人整理出版前,人们对她的生平所知甚少,甚至没有多少人听过她公开朗诵。

纽约大学诗歌教授丹尼斯·奥多诺在《喧嚣的鉴赏者:现代美国诗歌中秩序的观念》一书中如此介绍她:“1911年生于麻省伍斯特,8个月时丧父,母亲在她五岁时被送入精神病院,从此再无相见。” 关于对失去的艺术的体验,她大概与生俱来。

她可以花十年来改一首诗,花二十年来写一首诗,寻求语言的精准性,足见毕肖普对创作的苛刻以及对完美的追求,她一生只写了大概130首诗,却获奖无数,影响至今。

这是毕肖普写给萝塔的诗:

The Shampoo

The still explosions on the rocks, the lichens, grow by spreading, gray, concentric shocks. They have arranged to meet the rings around the moon, although within our memories they have not changed.

And since the heavens will attend as long on us, you've been, dear friend, precipitate and pragmatical; and look what happens. For Time is nothing if not amenable.

The shooting stars in your black hair in bright formation are flocking where, so straight, so soon? --Come, let me wash it in this big tin basin, battered and shiny like the moon.

作者:柚柚

何为自由

不过是我爱你

而你也包容着我的爱

一切无常皆是正常

一切不完美皆是完美

接纳自己,超越自己。

柚柚在北同:

爸爸是gay,妈是les

《寻找罗麦》的欲说还休

想读酷儿文学,有哪些推荐?

看完《西虹市首富》我哭了

 短评

完美的演员把这一个有点疯狂的故事演绎的唯美而凄婉,南美大陆美的像一个幻境。但是这个故事很好的告诉我们,1. 不要跟前任纠缠不清,2. 珍爱生命远离高颜值诗人。

5分钟前
  • 荆棘
  • 推荐

卧槽这片全程高能连窝这个天生没什么三观的人都惊呆了…然而除了拍摄和配乐 故事并没有讲太好 同时传记也没传好因为和实际情况差的挺多

8分钟前
  • NoEnoughPants
  • 推荐

建筑师好牛屄+bishop好带感+奥斯卡尼迈耶的房子

13分钟前
  • 大象
  • 推荐

两人关系明显不对等 lota太powerful 虽对bishop万般呵护 但鲁莽毫无洞见搅入一滩浑水 bishop纤细敏感 看事情很本质 但缺乏在政治和文化中周旋的能力 难以支撑lota 表面上她们政见不同 但何尝不是lota善妒欲与bishop比肩 而bishop根深的冷漠源于相异的成長环境和文化根基 开篇的诗原来是最完美的注解

14分钟前
  • BOO
  • 推荐

“if I don't have what I want, I'm lonely and sad, but if I do have what I want, I'm sure I'm going to lose it. And the waiting is unbearable." 你走了真好,不然总担心你要走。

19分钟前
  • Chan
  • 还行

服装好,建筑好,室内好,诗人作,可诗人不作怎么成诗人嘛。

24分钟前
  • moon
  • 推荐

诗人的生命是如此丰盛,无法框在一段感情里写遍,即便这段感情贯穿了她生命里许多时光,能梦回童年阴影,试图囊括她前后生命,但总归面向太窄。而要说这段感情成就了诗人的成熟,又好像对这份爱的界定过轻了。它是一出单截出几分钟的内容就能让你无比向往意蕴涵广的戏,仿佛在巴西的夏日里蕴含了人生最终极丰盛的秘密,却在串成线时丢失了它的指向,失去了多重的可能。在巴西山头的别墅写作是如此诱人,回到城市,回到纽约,那一个小方格,窗外永远的消防声音,的确教人泄气。好在知道诗人最终还是在靠海处置房居住,她的灵魂在波涛深处,她的诗也在那儿。这么一想,电影开头那次渡海,倒又添加了几分意思。

29分钟前
  • 昏金暗玉
  • 推荐

想起简祯的那一句:“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

31分钟前
  • 恋天光
  • 推荐

看吧,没有男人参与的女人的爱情故事一样充满了矛盾挣扎背叛别离痛苦,这是人性,人类爱的能力从来都是这样复杂。有思想有才华触感敏锐充满棱角的人注定是要经历更多的曲折,也释放更多光芒。同样相对平庸一些的玛丽就能拥有,或者说能够接受平静和安然。整个电影美极了,女主也美极了,美的像极了片名,像极了诗篇,像极了时而悠然时而哀伤的月光。

33分钟前
  • 烟视媚行
  • 推荐

詩人是觸媒,喚醒你;是火媒,引爆你;的涉險性格,撲火基因。韓波、聶魯達、畢肖普的旅行傳記電影都是這個思路。但電影裡的巴西實在太美了,足以使人原諒一切,包括那鄉愿的原諒自己。

35分钟前
  • Reader
  • 还行

女二太丑,不忍直视。又丑又渣!

36分钟前
  • Dita
  • 还行

诗人的情怀,片尾已经泪流满面。想起Lota在见Elizabeth前,Mary告诉她Elizabeth很危险,曾有个男孩对她疯狂,最后写了封信给她告诉她“Go to the hell,Elizabeth”,然后自杀了...

40分钟前
  • SATURaiN
  • 力荐

人物们的脑回路令人费解,建筑师前期渣得不忍直视,两人没有cp感,感情来得莫名其妙。不过画面很美,音乐也还不错…(不推荐悸花字幕的版本,翻译用力过猛,过度发挥,导致中文比英文难看懂)

45分钟前
  • Cassidy卡西
  • 较差

很美的女同片。她们在里约的时候内心在惊呼我也去过呀。表演和摄影都很棒。

49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只见言情与纠缠不清的狗血关系,假借名人与LGBT的身份来讲述一个可以架空场景的爱情故事而已。

53分钟前
  • 451½°F™
  • 较差

女主角决定这部电影的成败, 奥图太赞了. 电影名字不错, 配曲不错.

54分钟前
  • atmosphere
  • 推荐

前半段简直就是 我的土豪女友

57分钟前
  • Hyde
  • 还行

优雅的女同电影。最后她留下文学史上的不朽诗篇,她在里约的海岸线挽住一段段月光。南美风情真是旖旎如画。

5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lota的爱打开了bishop也桎梏了她,一个过于自信随性一个敏感脆弱,lota觉得自己是支撑bishop的是付出的一方,苛责从来没有听到一句我爱你,可是给你写的每首诗都是在说爱你啊,取材挺好,可是两个演员之间没有那种打动人心的火花感,米兰达是美的,白的像月光。

1小时前
  • 阿西
  • 推荐

失去的艺术不难掌握。这么多事物都有意消失,那这样的失去就不算灾祸。每天都在丢失某些东西,接受掉房门钥匙时的慌乱、虚度光阴的不安。失去的艺术不难掌握。然后试着丢失得更远、更快,地址和名字,你本来要去旅行的地方,这些都不是什么灾祸。我弄丢了我母亲的手表,瞧,还有,我三件祖传物品中最爱或次爱的。失去的艺术不难掌握。我失去了两座可爱的城市,甚至更多,我曾拥有过的领土,两条河流,一片大陆,这些令人怀念,可是并非灾祸一场。即使是失去你,那玩世不恭的语气,那我深爱的姿态。我不应该撒谎,显而易见,失去的艺术并不太难掌握,尽管它看起来,写下来,像是一场灾祸。—— P.S.:伊丽莎白·毕肖普写的《北方与南方 / North and South》获得了普利策奖。

1小时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