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南屏晚钟

HD

主演:南吉,娜仁花,吴任远,托马斯·菲凯,张馨月,姜冰,康轩,明星,李福竹,王溪鹭,黎俊言,陈振远,孙佳,方馨蒂莲,崔楠,姚金飞,赵中娟,林子涵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西班牙语言:汉语普通话,英语年份:2019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再见南屏晚钟 剧照 NO.1再见南屏晚钟 剧照 NO.2再见南屏晚钟 剧照 NO.3再见南屏晚钟 剧照 NO.4再见南屏晚钟 剧照 NO.5再见南屏晚钟 剧照 NO.6再见南屏晚钟 剧照 NO.13再见南屏晚钟 剧照 NO.14再见南屏晚钟 剧照 NO.15再见南屏晚钟 剧照 NO.16再见南屏晚钟 剧照 NO.17再见南屏晚钟 剧照 NO.18再见南屏晚钟 剧照 NO.19再见南屏晚钟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一个女同性恋为了世俗的眼光隐藏扭曲自己

故事的时间线有点乱,我觉得这就是一个自己从开始做了错误选择,然后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放弃了自己的爱情,不仅仅对于家人是一种折磨,对于自己更是,把自己的一辈子都毁了,然后各种责怪别人,认为自己已经为了世俗改变了,为什么还有别人没有改变,各种自怨自哀,到最后甘心被洗脑,来解脱自己。所以啊,不要为了周围人的看法,而扭曲自己,勇敢做自己吧

 2 ) 无法成功的自我救赎

写在前面

下面的文字皆为我的过度解读,看看就好,当然也欢迎讨论。

母亲节的前一天我看了相梓导演的《再见 南屏晚钟》,这一个关于母亲与妻子的故事,着实应景,但它更吸引我的原因是出现很多人口中的「同妻」题材。同妻这个角色在去年大热的台湾电影《谁先爱上他的》中就已出现,女主角扮演者谢盈萱还因此获金马奖影后殊荣,半年之内能接连看到两部同妻题材电影,很是惊喜。但惊喜之余,不免也有些担忧:《再见 南屏晚钟》会不会对题材只是浅尝辄止?尤其是《谁先爱上他的》里面一个不能让人满意的问题很可能会再次出现:站在什么角度阐述同妻问题?

在《谁先爱上他的》中谢盈萱扮演的刘三莲歇斯底里想要搞清楚「为什么?」却在最后选择原谅与和解,看似大团圆的结局其实是作者立场的犹疑。已经死去的宋正远无法追责,失去爱人的小王似乎也是受害者,因而在《谁先爱上他的》中没有加害者,因为那个需要解释一切的加害者已经死去了,于是整部影片是站在何种角度呢?这个问题没有答案。

《再见 南屏晚钟》与《谁先爱上他的》有很多相似之处,同样戏谑的基调为影片都增添了一抹喜剧色彩,在整个观影过程中,观众有数次大笑与欢呼。但是与《谁先爱上他的》的搞怪不同,《再见 南屏晚钟》极为正经,其引人发笑是因为本片毫无忌讳地谈论着我们所无法触碰的话题,所以当电影用极为正经的态度与稀松平常的语气谈论这些话题时,给人一种出人意料的恍惚感与魔幻现实的异域风情。而正经「严肃」(影片其实很好笑)的《再见 南屏晚钟》给了观众答案。

在《再见 南屏晚钟》中,娜仁花扮演的李久梅和刘三莲一样歇斯底里,她将所有的怨气都撒在丈夫与女儿身上。对待丈夫她想尽一切办法要治好他的「病」,对待女儿她总说女儿克她要是生了个儿子就能为她撑腰。李久梅此时无疑是受害者,她不甘,即使女儿已经结婚嫁人,她完全可以解脱可以离婚可以再找一个伴侣,但是她没有,她要与丈夫折磨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但是随着影片的继续发展,李久梅的复杂性也渐渐出现。在与丈夫几十年的婚姻当中她有无数次机会结束这段痛苦,在整个婚姻中她始终强势,她对丈夫的控制,她对女儿重男轻女的偏见,她明明有选择权,但依旧选择拥抱痛苦。

看到这里影片和《谁先爱上他的》依旧很相似,那它到底以何种角度来阐述同妻问题呢?

同妻一直是伴随着本片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但是观毕整部影片,会发现同妻只是一个引子,导演明显想要讲得更多,尤其是在李久梅身份的反转上。

随着影片进入后半段,李久梅开始在Cult里寻求治好丈夫的办法,女儿黄筱萸为了母亲不被Cult洗脑,报警断了母亲这条解决办法。最后一条路也被堵死了,李久梅才真的开始崩溃,她折腾这么久,难道真的只有不甘吗?除了不甘,李久梅更多地是求一个心理安慰:即她的所思所想都是正常的,而她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一切回到正常的轨道。而她如此执着地想要回归正常恰恰与其身份有关——李久梅自己本身也是同性恋。这一层反转简直太厉害了,身为受害者的李久梅其实也是加害者,身为加害者的丈夫原来也是受害者。身份的反转直接将所有人变成了受害者,那加害者是谁?《再见 南屏晚钟》给出了它的答案。

到了这里,导演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了,《再见 南屏晚钟》绝不是仅仅想要揭露同妻所受的压迫,而是从个人与社会的两个角度去剖析产生同妻/同夫的原因,不论是同性恋还是同妻/同夫都是受害者,而加害者从个人角度来说是李久梅与丈夫的自我欺骗,从社会角度来说是「那么大还不结婚肯定有问题,唾沫星子会淹死人」的歧视与偏见。

在李久梅与丈夫的相互折磨当中,第一层都是自我欺骗。两人迫于当时的社会环境的压力都以为自己能变正常,能安稳地过上幸福的婚姻生活。而在自我欺骗中,丈夫却没能压抑自己的欲望,最终出轨偷情。这时怒不可遏的李久梅充满了嫉妒与羡慕,她嫉妒丈夫对自己欲望的正视,她羡慕丈夫偷情时的欢愉。但是,自我欺骗的李久梅把这一切都压抑住,只接受丈夫出轨所造成的伤害。

到后来一心在Cult里寻求安慰的李久梅,其实是自我救赎,她想要解决问题的根源,然而她依旧没能看清,她以为她的所思所想都是正常的,而她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一切回到正常的轨道,只有治好了丈夫的「病」就能获得救赎。真正「病」的人是她自己啊,她无法正视自己,心病没有办法消除,那么这次自救也注定是徒劳无功无法成功的救赎。

在被女儿断了最后一条路之后,李久梅离家出走想去寻找初恋情人,但是等到她发现那个发誓一辈子也不会结婚的初恋连孩子都要读研究生了,她最后的自我意识也随之崩塌,她终于认清事实——无论她如何努力,在这个社会里,永远不会获得救赎,那道坎永远都过不去。最后,李久梅关掉心中最后的灯,油尽灯枯自我放逐。

想到这里我似乎明白了《再见 南屏晚钟》标题的含义,最后才油尽灯枯的李久梅,其实在与初恋分别时,在回荡着南屏钟声的雷峰塔下,就已经告别自己内心的钟声。而后几十年的欺骗、折磨、救赎、放逐早已注定,这无法改变的宿命让人不由地悲从中来。

在本片中多次使用舞台戏剧的手法来拍摄一些成本很高的戏,如影片的车祸戏。我十分佩服导演解决问题的能力,虽不是首创,但至少和影片相得益彰。

同时借用上面的手法,影片也实现了一些超现实的想法,如成年筱萸与童年筱萸的对话,如筱萸幻想妈妈被杀等等,着实增添了影片解读的趣味。

当然影片不是一点缺憾都没有,看完会觉得导演的确想讲得东西太多。不过好在影片中母女这条始终立住了,其他旁支也都是由这条线所引发。

《再见 南屏晚钟》年度十佳之一。

 3 ) 柏林电影节观后感

热烈庆祝该片喜提69届柏林电影节--泰迪熊奖之评审团奖 (意思是全部同性影片第二名)具体解释请看大家的回复。

作为导演处女作,我觉得这是很大的肯定了。因为柏林电影节一向有关怀弱势群体偏好,所以同性题材的佳作不少。导演能把特中国的一个故事和文化内涵,表达的老外都能看明白(我旁边一老一少在看剧的时候好多次发出叹息和共鸣),从小处着手,又抽离出来表达了对人性共性的关怀,可大可小,可上可下,是非常精彩的!

(柏林电影节的票是真的好难抢啊!!!)

很幸运,刷了几天之后,我刷到这部影片的票。去之前只是大概在网上搜了一下简介,只知道是同妻,对导演和演员完全不了解,就这么冒蒙去了。到了才知道居然是首映,而且导演就坐我前排!!!!

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影片本身才是最棒的!

根据柏林电影节一贯的调调,看影片以前我的预期就是那种沉重的无奈,黑色的痛苦,让人窒息的抑郁等等,但是影片展现的东西更多元。与其说同妻是本片的主题,不如说是个trigger或者视角。歇斯底里的母亲,支离破碎的婚姻,沉默无奈的父亲,还有在家庭冷热暴力的折磨中长大的孩子,这哪里只是同妻的家庭,这是这个社会千千万万个悲剧家庭的缩影。只不过在这个家庭里,起因刚好是父亲的性向问题而已,没有这个起因,那千千万万个家庭也有别的原因陷入同样无边的痛苦和折磨。所以这部电影涵盖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性别平等,性向问题,夫妻关系,家长和子女之间的尊重信任和理解还有伤害,以及90年代末到现在的大的社会环境的等等。这么多复杂的内容放到107分钟里面讲述,导演的功底很厉害!

导演的剪辑很有意思。导演喜欢用定镜头和长镜头,这更能表达生活中琐碎的细节和演员细腻的情感。但是这很考验演员的演技,甚至是背景群演的演技和导演的构图以及对全场的把握。电影里看到的一些细节,比如反复出现的一家人围着桌子吃饭的部分,让我想到李安的喜宴和推手。电影放映完毕观众访谈环节,导演也说李安导演是她最喜欢的导演,这部片子也有受他的作品启发的部分。

几场话剧场景虽然有点突然,但是没有让我以为沉浸在悲伤地心境里面,有点魔幻的色彩,不知道是导演有意为之还是资金紧张的缘故。

差点忘了,导演展现了对取缔邪教的坚决支持,也用她的视角跟外国观众解释了邪教在中国的危害和手段。虽然只是一小部分,但是本片还是坚定的政治正确哈!希望看着这上面,国内能允许上映啊!

当然,有瑕疵的部分,比如剧中会突然出现配音的时候,不知是不是后期制作的问题;还有妈妈年轻时候的两个女演员有点过于青涩。但是瑕不掩瑜,这是一个感动人也发人深省的好电影。电影和导演一样都很有性格!希望能有更多人的看到这部佳作!

下面放几张照片:

等着这部影片首映,排队进场的观众

进场后每个观众会收到一个打分卡,这是正面,

这是被面。1是最高分,10是最低分。如果想参加抽奖,就在下面写自己名字和地址,不想参加就不用填。

开始前导演上台向观众致敬

放映结束,剧组主创人员上台回答观众问题,从左到右,主持人,导演,女主,制片人(导演老公)观众掌声很持久!说明了对这个创作的认可

电影放映后,就填写投票卡,并且放到外面的投票箱里,我大概看了一下,大家普遍反应很好

影片结束,访谈完毕已经深夜了。这是影院楼下。

 4 ) 为什么电影名字叫《再见 南屏晚钟》

第一次知道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就有这么一个疑问,电影和“南屏晚钟”有什么关系。

没有记错的话,只有电影一开始,刘媛打开收音机的时候,传出来的音乐是“南屏晚钟”,其余时间应该没有出现。

我去百度了一下,这首歌讲的是什么,来自百度知道:《南屏晚钟》写的是一位年轻少女于森林游玩时,相遇了自己很欣赏的对象,那一瞬间心中满溢着爱的情意,可当她刚鼓足勇气,准备上前搭话时,天公却不作美,下起了一场大雨,那个还没来得及等自己搭话的他也失去了踪影,但相思的种子已经深深植入了少女的心田。因为相思之情总是绕在心头挥之不去,少女只能再次来到相遇的地方,等待相思对象的再次出现。然而苦等却等不到结果,她为此十分失望伤心,进而萌生出“相思有什么用”的念头,直到听见了敲响的南屏晚钟,感受到晚风的轻送,才“催醒了相思梦”。

歌曲讲的是一个少女初恋的故事。电影中谁是久梅的初恋呢,是刘媛还是黄涛。久梅喜欢黄涛吗,她在山顶和刘媛说过“我从来没喜欢过什么男人。不结婚大家会认为你有毛病,唾沫星子会淹死人”。久梅喜欢刘媛吗,应该是喜欢的,共用毛巾、看手相、剪指甲、婚礼上的一根烟、调离工作岗位处处都可以感受到两人间的感情,只是受困于时代,她们之间那份感情只能掩埋在心底,不能说出来,时间一到,大家就各自结婚生子,南屏晚钟只好再见。

对于黄涛来讲,南屏晚钟也是再见了。

南屏晚钟,随风飘动。我看不到他的行踪,只听到那南屏钟。

 5 ) 将会成为我2020年所看电影中最垃圾一部

太难受了 浪费我时间

想去微博骂导演还找不到她微博

当初喊着 不反对线上资源 但一定要看未删减版 打死都不删减 就算放弃内地资源

在纽约电影学院 是学怎么定盒饭了吗

自以为 拍个同性恋的主题 就能为你这个烂片挽回一点评价吗 女主他妈之前的感情纠结在这个家庭里一点都没有反映出来 剧情发展到最后了 强硬做个ending 她妈“其实我也是同性恋 ”的话语表达合理吗?

里面 爹妈角色都是 标签化形象 整个一二次纸片人飘在画面里面 没有一点对 他们角色的深入思考 刻画 ,你既然拍了这个同性题材 你是不是要观众对里面的人物情感纠葛产生共鸣,不然你制造这么多氛围表达是干吗?凑时长吗?她爸那个同性恋我都持着怀疑态度看到最后,全靠剧情故事拼凑 。 and 她妈的同性倾向 另一个时代剧情里我们后面都看出来了 一个潜在女性恋 在知道自己丈夫是同性恋时 这中间会产生多大的化学反应 多好的包袱 你拍啊 导演没有 导演只让她妈一个劲儿的骂他爹变态🙂

ps 开头 女儿回国在饭桌上吃饭那个戏 灯光太诡异 配上那个丑的要死的场景美术 我还以为是个恐怖片。

两个完全不同的年代差距也展现的不完全 摄影一塌糊涂 灯光一塌糊涂 演员演技太尴尬 用力想拍生活感也没有拍出来(你他妈动不动固定➕对称镜头 鬼能给你拍出生活感) 可别逼逼是中国同恋情家庭剧了 你能不能去观察一下同性的生活 他们的想法 拍的是个什么玩意儿!

wtf 刚看到 有人拿这垃圾片 对比 李安 三部曲???????? 心里是有什么疾病吗?

还有说 什么 拍出平静湖水下波涛汹涌的感觉

你就看 所有饭桌上的戏 那演员一个个都跟面瘫似的 哪波涛汹涌了???

 6 ) 看完说点浅显易懂的话

首先,原来妈妈是深柜,这也让我明白为什么总是妈妈在作妖,她放弃了自己的爱人,走上了她认为对的路,而你为什么就不能放弃。中国千千万万人儿的想法,这算是一种报复吧。但最痛苦的不还是孩子么,孩子有什么错,全片最通透的人,最隐忍的都是女儿,不要为别人活,既然俩个人在一起不开心,为什么不离婚,孩子不需要你因为她而保持这种没价值的婚姻。 再者,一开始觉得女儿的确有点偏袒爸爸,但是后面我才明白,爸爸原来都知道,母亲也是同,所以才选择的结婚吧。整个电影每次吃饭那种紧张氛围,母亲信佛跟女儿各种叨叨,我都很想笑,整个电影好像都没有特写的镜头,都是长镜头,或是怼到身上拍,就各种看不清脸,但是就这种拍摄手法我觉得跟这部电影竟然很符合。 最后,为什么国内就不能上映呢?我们国家的同妻都出现了多少了,这种隐瞒别人,把自己的幸福强加在别人身上真的是对的么?真的是道德的么?等着我的国家变好吧!!

 短评

“如果他们喊我回去审查重剪,我就拒绝。我知道国内年轻人有办法把资源免费发布到网上,我很OK,不会介意!”“希望我的国家和政府有一天可以明白,一个人是可以爱任何人的。”

4分钟前
  • 别涣
  • 推荐

今年最值得关注的华语同志电影,比“谁先爱上他的”更加写实,更接近中国深柜家庭的真实风貌,所有的吵架撕逼都耳濡目染。导演擅长使用蒙太奇,用极少的经费拍出了创意的画面。中国文化讲究委曲成全,却没想过如何化解隐忍带来的怨毒,求不得而戾气生,我们的精神世界有着太多桎梏......

6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又一版柔情史。同妻+母亲+中国家长+老法师洗脑中老年的多重身份角色,压制出来一个活生生,“我为什么生下你”的自私怪物。可怜又可恨。对于这种家庭,真的远离就是,不过拍得还是有点硬,以及加入lesbian角色,是否真的有助于微整母亲这个角色呢?选择舞台剧之类的手法,更像成本限制,毕竟场景一眼可见的少,很像剧场版的「日常对话」。

11分钟前
  • 木卫二
  • 还行

各方面都挺狠的,我妈如果每天电影里这状态我二十岁前可能自杀了。

15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天降大雨,是安排好的洒水车;遭遇车祸,是舞台上的一出戏。摆了那么多鸿门宴,就是要这样折磨到油尽灯枯。赵老师说生病不用吃药,此生业力招来这样的男人,下世总要超度换一种人生。以为她是想治父亲的病,却是在救赎自己的罪。多想告诉母亲,那不是病,爱没有罪,你本是相思的少女,敲醒南屏的晚钟。

17分钟前
  • 西楼尘
  • 较差

拍得很写实、很工整,却也有抽象的段落,过去、现在没有刻意进行区分,却一目了然,台词生活化,行为常人化,是喜欢的类型,拍家庭、拍日常、拍父母,还是女导演最擅长呢!在这个语境下,还能完成对国产LGBT家庭的素描和思考,且不带猎奇色彩,在既定框架内完成无解的探索,自带压抑和捆绑色彩,呈现多数家庭的妥协与窒息的现状,重要的是由一个女导演来完成这样一个沉重的命题,难得了。

19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好在表达自由,毕竟没有限制之后可以不管不顾。涉及的很多话题都是当下影视作品不能提而生活中真真切切存在的。不过表达还是太设计了,大家都说这片很舞台。其实除了调度与场景之外。角色把所有观点,想法都以台词的形式说出来,也是重要的原因。另外,一家人竟然在看刘别谦的《你逃我也逃》,有点亲切。

23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故事和电影名字的气质非常相符,某种属于咱们中国的气质。一看就是小成本制作,但是没钱憋倒英雄汉,导演在几个大场景了采用了一种戏剧化的出场方式,角色们坐在椅子上进行戏剧表演,先不考虑这种形式是否有消解电影主题的意思,至少让我觉得在形式感上做得有新意。电影关注同妻题材,更生动展现出中国式家庭关系的某个侧面,台词对白写得实在棒,被cult洗脑的母亲角色尤其突出,娜仁花老师是位好演员。3.5

24分钟前
  • 南悠一
  • 还行

其实也是一种玫瑰花蕾叙事了,只是同窗之爱这一条线处理得太生硬。结尾的圆舞曲像是对开场的《南屏晚钟》作一场告别,学生时代曾经拥有的秘而不宣的柔情时刻,凝固成琥珀(所有温暖的影像质感都给了这一段回忆)藏进心里似乎已经足够,余下的人生便任由一种对于安全感的幻想将自己推向并不快乐的轨迹。对我来说这完全不是一部有野心的社会问题电影,代际冲突、婚恋观差异甚至同妻都并非焦点,它终究还是在讲述最隐秘复杂的私人情感,一个女人在年轻时做出了选择,花上一辈子时间说服自己,然而这却是一场自我和解无望的精神折磨,无法停止的自我厌恶、施虐受虐、歇斯底里,都源于那个不能被纠正的错误。

25分钟前
  • 麻友安
  • 还行

究竟是什么神秘的力量促使女主千里迢迢带着外国丈夫回国待产,忍受着来自母亲不变的谩骂和羞辱,依然每次施施然多拿一个靠垫坐在母亲身旁?赵老师的冰城道场绝对发挥了巨大能量作用。

29分钟前
  • 突然一朵大荷花
  • 还行

#Berlinale2019#三星半的片子,多给半星鼓励,在显而易见的预算受限、演职人员受限的情况下完成度很高,可以感受到电影避免刻意、但还是无意中全程以女儿的视角注视着父母,这注视中充满了怜悯、同情、一些时刻的共情和压制着不要外扬的不齿与埋怨。影片开场前制片人老公夸赞导演老婆的那段真是有意思,讲了不少如何层层过审的细节,在这位西方人眼里他的中国老婆能play with it实在是有智慧极了。其实中国导演们都该做做这种交流,趣事肯定一抓一大把。

30分钟前
  • 蓝詹
  • 推荐

原以为探讨的是在特殊时代下禁忌之恋的家庭伦理剧,结果却是对邪教鞭笞的封建保守,且着笔墨太多,喧宾夺主了,甚至影片最后还强扭了妈妈的性向。而且外国女婿也没有发挥文化冲突应有的功能,沦为摆设。

32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抱着烂片的期待去,带着佳片的欣喜回来。导演的田调做得是一等一的!

35分钟前
  • 陈凭轩
  • 推荐

#69thBerlinale# 全景。又是绝无可能在国内上映的影片,同妻问题还不是最大的问题,而是国内观影团们都没怎么提的cult (xie jiao)问题……影片的主题大约是豆瓣上最政治正确的话题“父母皆祸害”,影片里娜仁花扮演的母亲基本把各种强势母亲的错误的犯了一遍(尤其是里面对女儿的荡妇羞辱和语言折磨)。把笔墨集中在“如何在环境不良的原生家庭影响下找到自己的生活和自己的幸福”,去讨论不健康的父母关系对亲子关系的影响;同时涉及了不同时代不同人的婚恋观,以及性少数人群的婚恋状况。在这一点上影片还是非常大胆且细腻的。不过因为极低成本,影片的工艺并不能算好,尤其声音上问题比较多,几个舞台剧化的抽象场景也显得比较生涩。但是整体而言算得上是一部很大胆且有很多个“首部”标签的电影,值得一看。

40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中国同妻+鞋叫题材,女导演相梓有栗宪庭和NYFA学习背景,思维独立偏西化,本人很风趣。她说是这样备案的:现在剧本审查只需要交个提纲,所以我就写本片讲述了我父亲的情人...,审查员自然以为情人是女的,所以就过啦!她知道在国内不可能找到投资,也肯定过不了审。“如果他们喊我回去审查重剪,我就拒绝。我知道国内年轻人有办法把资源免费发布到网上,我很OK,不会介意!”“希望我的国家和政府有一天可以明白,一个人是可以爱任何人的。”电影有《喜宴》式中西结合视角,情节略似《谁先爱上他的》,也是母女从头吵到尾气到冒烟,但同时又充满怪趣的笑点,尤其那个全程懵逼的外国老公。能看出成本确实很低,导致镜头调度较单一、个别段落微闷、结尾也仓促,但戏剧设计很有张力,能看出这位青年导演的潜力。尤其要为题材点赞,爱最大!

44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她知晓她被她爱过,她不容许他被他爱过,尽管那些爱都是很久远以前的事了。

47分钟前
  • 不良生
  • 较差

大家都不要权利,只要利益,和最亲的人斗得血肉模糊。剧本是父母皆祸害小组独家赞助的?

51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把话剧那套技法原封不动搬到银幕上真的不太灵,不仅仅是构图、空间、表演呈现出闭塞的舞台感,而是在文本层面就已经切换至“我大声说、你认真听”的直白输出模式。若真的对话剧有执念,真应该看看《狗镇》是怎么拍的。母亲的人物小传写得过于彻底以至于赤裸,父亲的人物小传则走向另一极端,敷衍以至于完全符号化。

52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较差

粗糙的部分简直好笑,小演员念台词感觉像朗读课文;但是有的地方又很生猛大胆,让我深深地坚信这位母亲并不是所谓的“传统”,而是literally有病。按理说有病看病啊,但是往大了一想,整个体制社会习俗都是病态的,你让个体受害者找谁去医啊。fine,勇气可嘉,但执行还是太简陋,实验的舞台段落并没有给影片加分,父亲和外国女婿的戏份可以再饱满一点,母亲的les线也值得商榷。目前这种处理戏与戏之间全是断裂的,不够连贯。觉得整体有点贪多了,两星半,手松一点吧。

57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还行

按理说这样反鞋觉,普及基础性别常识的电影应该在国内被民政局和宗教司大力推广才对,所以其实我特别好奇这片子若送审会得到什么样的反馈。同地久天长一样有着横跨近三十年家庭史,但只能以一种极为节俭的剪影碎片及舞台实验来粘合。当代中高产妇女思想生活全面被伪劣Cult变种仁波切接管,警察局说管不了,那电影局来支支招?

60分钟前
  • 水怪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