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雾

HD中字版

主演:Galen Johnson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7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绿雾 剧照 NO.1绿雾 剧照 NO.2绿雾 剧照 NO.3绿雾 剧照 NO.4绿雾 剧照 NO.5绿雾 剧照 NO.6绿雾 剧照 NO.13绿雾 剧照 NO.14绿雾 剧照 NO.15绿雾 剧照 NO.16绿雾 剧照 NO.17绿雾 剧照 NO.18绿雾 剧照 NO.19绿雾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长篇影评

 1 ) 绿色的雾

导演把所有和三藩市有关的电影重新编辑构建成了一部新的电影。要问我看懂沒,木有。真的木有。 好处是重新看到了许多老电影中的时光美人,那时多喜欢梅格•瑞安呀。唯一的亚洲脸是山口百惠和三浦友和。 导演的尝试,让我有机会完全忽略台词地看了一部电影。 还有,导演深谙老影迷的趣味之一是猜电影的片名。

 2 ) 如果将101部电影片段剪成一部电影 | 佳片推荐

绿雾

简介

绿雾 The Green Fog(2017)

导演 & 编剧:盖伊·马丁/埃文·约翰逊/Galen Johnson

《绿雾》 (The Green Fog) 绝对是一部独一无二的实验派情节剧电影。

整部影片是导演盖伊·马丁对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经典之作《迷魂记》的全新诠释。

片中的所有素材全部来自在旧金山地区及周边地区拍摄的老电影和电视节目片段。

故事

影片共剪辑了98部拍摄于三藩市的影片以及3部电视剧,并以希区柯克的《迷魂记》为基础作为全片的剧情走向。

导演将“男”和“女”符号化,并以绿雾的量来模拟男女主角之间感情的化学反应,贯穿全片。

幕后

导演盖伊·马丁看到全食超市(Whole Foods)的一名一头染坏的绿发收银员时,产生了关于本片的灵感。

考虑到片中大量剪辑片段的版权问题,本片可能永远无法做大规模商业发行。

这部电影是受旧金山国际电影节60周年纪念活动的委托制作而成的闭幕影片。

作为一部城市交响乐式的电影,在电影节上,由著名的克罗诺斯四重奏乐队的现场配乐。

资深影迷绝对不能错过的古怪佳作,片中充斥着的幻觉、戏中戏、甚至戏中戏中戏颇具创意,淡淡绿雾所创造的氛围极佳。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公众号回复“ 绿雾 ”观看此片,希望大家喜欢这部电影。

- 往 期 回 顾 -

我只是想嫁给百万富翁而已

一个法国女工的两天一夜

我,到点下班

一部要买3张电影票才能撸完的电影

银幕历史上最奇怪的惊异奇境

用你湿润的双唇舔舐我的伤口

投稿及其他事务请至「食指君」工作邮箱

[email protected]

 3 ) 在“混剪拼贴”的影像实验里戏仿重现《迷魂记》

《绿雾》的导演盖伊·马丁(Guy Masson)以拍摄“仿默片”而出名,看过伊莎贝拉·罗西里尼《世界上最悲伤的音乐》的影迷一定深有同感。这部《绿雾》全片的素材来自一百部拍摄于旧金山的电影、电视和广告片段,且美其名曰向电影大师希区柯克的《迷魂记》致敬。从阴谋诡计到浪漫爱情,再到眩晕的高潮坠落场景,全都在分章节的结构里尽情展现。导演富有创意地在拼贴情节里偶尔散发出数码效果的“绿雾”,令影片笼罩在一种不断升级的神秘氛围里,这种创新手法是巴勒菲没尝试过的。

另一种突破在于剪辑,原有影片里大部分的人物对白被剪掉了,只保留剩下很少。结果看到的是人物在说话前后的嘴部动作,怪诞幽默的效果既像是在彼此调情,又像是在故意隐瞒各自的秘密。更令人跌破眼镜的是,影片里的监控画面上出现了流行组合N*Sync的MV,迈克尔·道格拉斯自我调侃《本能》里的全裸后背,以及最后侦探不小心烧掉胶片引发火灾的情节。这种时空错乱的幽默感是创作者对“拾得影像”直接干涉的结果,制造出“元实验片”的氛围,给这部貌似无序的实验之作增添不少接地气的意味,同时也给日后进行类似创作的导演更广阔的挖掘空间。

 4 ) 看的头晕

看评论,据说这部电影很牛叉,依据悬念大师希区柯克的《迷魂记》为背景,选择了在三藩市拍摄的上百部电影镜头进行的再次拼接,并通过绿雾的浓淡表达人的情感,反正就是很不一般的样子。

可惜,我在看的时候,一开始还以为电视坏了,怎么没有声音。到后来,各种镜头来回切换的眼花缭乱,再加上本身就是脸盲,对外国人分不出清楚,从头到尾就光看着人影晃动了,最后感觉头晕目眩,一股晕车的感觉。

可能是电影欣赏水平还不够高,以后还得多多学习啊。

 短评

快让绿雾蔓延,摧毁言语和心智,在男男女女间构筑沟壑,让一切充满歧义,让生活无限坠落;

6分钟前
  • 战将波舰金
  • 力荐

本片最重要的贡献是通过删除所有传统意义上的有效台词,来探讨影像中动作链接的本质。

11分钟前
  • 黑狗成
  • 推荐

剪接功夫了得,把NSYNC剪切进去神了

14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盖伊·马丁一贯的恶趣味,以《迷魂记》为“情节”主体,以「绿雾」为视觉核心,另找200余部影片的片段剪辑成新版「迷魂记」,减掉部分台词后形成的跳切感具有恶搞效果;蒙太奇玩得飞起,几乎最大化地利用剪辑拼贴功效。

1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迷魂记粉丝电影,或者说是三藩粉丝电影。把老电影里的三藩拼接起来很酷,长短也刚好。看过其中一些,没想到这么多片子都是那里拍的。的确是一个气质百变的城市,非常喜欢。希区柯克为什么是一个伟大的导演呢,他不仅自己很牛逼,他的粉丝也一个个这么厉害,不服不行哦。。盖马丁这几年都忙着迷影了

19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混剪作品,要说剧情流畅那肯定是假的,不过海量素材剪到这个份上也很厉害了。

23分钟前
  • 帕拉
  • 还行

混剪很酷,尤其喜欢把所有对话截掉的怪异感。蒙太奇带来的幽默是独属于迷影者。

26分钟前
  • 踢迩达
  • 还行

只有熟看《迷魂记》的观众才能get到它的妙,盖伊.马丁用各种拍于旧金山的影视剧片段“拼贴”出《迷魂记》的主干,为这座城市创造出梦幻般的遐想。并且加入看与被看、监听的关系,仿若《凶线》+《放大》版的《迷魂记》。影迷也能以丰富的阅片量过滤独特的视角。

29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哈哈哈哈这个迷影电影太好玩了!!!顺着《迷魂记》的本子一路混剪,101部关于旧金山的电影+电视剧全部给揉了进来(竟然还有哥斯拉我一个爆笑)导演在哈佛大学教电影,纯粹利用假期剪出来的...

32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迷魂记》为X,旧金山为Y,一场关于影像本体论的疯魔数据实验。作品具备了独立思想,无需依靠观者而存在,剪辑是自身的眼睛,将原本飘渺的梦化为了如梦般的现实。

35分钟前
  • 文森特九六
  • 推荐

B站平均混剪水平。

4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仅靠想象让你脑中复制出剧情,附带好几处诡异般的喜感,非常奇特的体验 7.7分★★★★

43分钟前
  • qw0aszx
  • 推荐

和《爱情最终剪》有很大共同点,但显然它形而上的东西更多,抽掉台词这个点如果好好去表现,会比现在这样堆砌一大堆流于表面的媒介自反有意思。

48分钟前
  • 河原宏
  • 还行

不仅考验导演对于影像材料的熟悉与敏感程度,更是对再创作能力的一次充分检验,本作的趣味不仅在于通过影像重组了《迷魂记》,反复的切断动作与言语,也赋予影像一种节律感与幽默。

51分钟前
  • DeckardYang
  • 推荐

迷影行为对于同样的电影爱好者欺骗迷惑性最大,本片充其量是一个艺术试验品,最大意义在于探讨电影制作的某种超低成本,以及对元类型的解构,从电影工艺范畴上则属于「反电影」,最佳展示场地在于行为艺术现场或课堂,而非电影院。

55分钟前
  • 451½°F™
  • 较差

正好前阵子刚重看完《迷魂记》,所以这种对应的观感也更清晰

5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4.5 你说我的浪漫无可救药

1小时前
  • Lycidas
  • 推荐

3.5 比一般性的电影混剪好很多。文本表面依附于《迷魂记》这个舞台,其实是打破和重构的关系。此外还包括有旧金山城市影像的电影档案、删除台词后的影像本体如何连续、媒介自反的点子(尤其25-27/34-37/41-45/47-49/51-最终,这五段中,素材之间看与被看所生发的对话关系比较突出)。但严格来说,素材处理更多只是借用其视听元素,而对其历史感觉、语境的剥离是显而易见的,最终无法形成上述提到的4个方向论题思维的哪怕其一,停留在了影像混合连续体的趣味层面。但也已经很强了。

1小时前
  • 徐若风
  • 推荐

删减成10分内的短片可加一星。

1小时前
  • Derridager
  • 较差

头一天看了最后,第二天又看了后半段,第三次终于从头到尾看了个完整。然而好像没太大的区别,这好像是一部可以无限拼贴下去的故事,无论从哪里都能开始,而怎样结束都是不舍。

1小时前
  • vivi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