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渐逝的年代

HD中字

主演:安吉拉·温科勒,布鲁诺·冈茨,亚历山大·费林,西尔维斯特·格罗特,皮特·布科夫斯基,叶夫根尼娅·冬妮娜,娜塔莉亚·别利茨基,施特凡·格罗斯曼,索斯藤·默滕,索菲·普芬尼斯托夫,加布里拉·玛利亚·施迈德,让·丹尼斯·罗默,希尔德加德·施梅尔,妮娜·安东诺娃,尤·波斯,罗纳德·库克利斯,莎里娜·拉多姆斯基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17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光芒渐逝的年代 剧照 NO.1光芒渐逝的年代 剧照 NO.2光芒渐逝的年代 剧照 NO.3光芒渐逝的年代 剧照 NO.4光芒渐逝的年代 剧照 NO.5光芒渐逝的年代 剧照 NO.6光芒渐逝的年代 剧照 NO.13光芒渐逝的年代 剧照 NO.14光芒渐逝的年代 剧照 NO.15光芒渐逝的年代 剧照 NO.16光芒渐逝的年代 剧照 NO.17光芒渐逝的年代 剧照 NO.18光芒渐逝的年代 剧照 NO.19光芒渐逝的年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光芒渐逝的年代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在1989年初秋的柏林,威廉·鲍威列特的家人正在为他庆祝90岁生日。威廉曾是一名抵抗战士,去过国外的他坚信斯大林主义。尽管外面的世界已然山雨欲来,他的妻子夏洛特仍在操持着生日聚会,维护家中的宁静。然而威廉的小孙子萨沙却在这个节骨眼上失踪了——没人能想到萨沙竟然在几天前逃到了西柏林。影片通过萨沙的父亲——历史学家科特的视角徐徐展开,以一个家庭的分崩离析为起点,展示了上世纪80年代末,前东德统治即将结束之时的“末日余辉”。美食大冒险之文明之旅无间道第三季粤语版黑白禁区糟糕历史第六季冰冻之河不知火检校危情营救闪婚总裁契约妻 第1季 命运的玩笑·动态漫结婚计念日2021十字剑第二季问题恋人瑜伽熊鬼线人伦敦任务交响情人梦OAD母亲与娼妓理想警察遗落战境天杀照亮余生大话骰考拉大冒险丈夫的秘密2012顽主暗杀兵团金鸡国语坂道之家一部艺术片的诞生1983 板球世界盃一个和四个危机边缘第一季拿破仑2023您好!母亲大人异形起源橘子果酱跑马场毛侠暮光之城2:新月海德、哲基尔与我嫌疑人X的献身2017函馆咖啡检事和女先生白马公主第三季

 长篇影评

 1 ) 光芒渐逝的年代y

白昼变短,夜晚变寒,秋日已至,笼罩四野,这是光芒渐逝的时候。

老革命家在东德末年迎来了90岁大寿,生日当天政府社会家庭等各路人马齐集家宴现场,这一天的时间同构着这个四代同堂家庭的分崩离析和已经走向末路的东德体制的芸芸众生。“只有萨沙才能完整得搭好餐桌”被反复强调,可萨沙已经逃亡西德,留下的人只能面对坍塌的桌子和无言的葬礼。

 2 ) 在隐喻的家庭中

以生日宴会这个方式把国家与社会的政治相关人员都集中到一个封闭空间,从一个家庭的视角去看整个国家。人物性格的刻画鲜明,甚至每个人物都有具备轮流上场的故事性,人物关系的安排都有着黑色幽默。故事情节隐喻十足:桌脚的断裂导致餐桌坍塌,神神叨叨的母亲在最后走丢,都象征着一个国家的危险直至倒塌。

 3 ) 大树将倾前的猢狲众生态

【第五届德国电影节·光芒渐逝的年代·2016】山雨欲来的东柏林,老革命威廉一家风云际会,正在举办他90岁的生日庆典,党组织也派人给为他颁发终身成就奖。然而柏林之乱已经安不下一张餐桌——一直肩负着摆餐台使命的孙子选择在这一天叛逃西德,噩耗打碎了威廉一直引以为荣的革命世家的黄金外壳,也打破了四世同堂一家人表面上的宁静。最终,威廉四世成为压垮餐桌的最后一根稻草。这场家宴四个月后,柏林墙轰然倒塌。

还是“家宴不成席”的戏剧模式。这张餐桌到底要承载多少平时上不了台面的爱恨情愁,同一屋檐下又郁结了多少矛盾冲突。电影将绝不许好好吃饭的传统进行到底,各路英雄为了同一个藉口来到饭局,酒不过三菜不到五味,隐藏在华大氅的就开始蠢蠢欲动,从龃龉到摩擦,到擦枪走火,直至唇枪舌剑,直到达成将一台好端端的饭局搅成一堆狼藉的目标。风格谐谑的政治轻喜剧。

大树将倾前的各色猢狲心态与生态,打嘴仗为主的群戏。老戏骨当仁不让,小角色舍我其谁。不熟两德背景的人光看他们明争暗斗的抢戏也值回票价了。

 4 ) 光芒渐逝的年代

据德国作家欧根·鲁格同名小说改编的影片《光芒渐逝的年代》,在有限的时长内对原著中陷入时代变迁的一个家庭四代人的故事做了节选,但重点依旧是那个合并的转折年代。影片色调清寂中带着些脆弱的浓烈,构图考究,剧情台词寓意丰富,对老一代而言有种冰冷的悲凉感,仿佛一切都在不可挽留的消逝。片中老演员表演出色,如,布鲁诺·甘茨爷爷演技依旧,以肢体和神情交代了太多的内涵。片尾人们埋葬的是那个曾经的女战士,令人感慨的寓意。

 5 ) 《光芒渐逝的年代》:直面历史的复杂与纠结

本届德国电影节中,我最想看的一部电影,就是马蒂导演的《光芒渐逝的年代》,恰好这部影片,昨晚被选为南京站放映的开幕影片。100分钟看下来,感受颇深,寥寥数语,言说其中一二。

影片的剧情设定非常奇妙,时间和地点放在了1989年初秋的东柏林。熟悉德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这正是柏林墙被推倒、东德这个国家从地球上消失的前夜。导演借助于一个大家族的家长威廉·普维莱的90日生日聚会,来展现大厦将倾之前东德人的日常生活状态。

作为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和曾经创造出不朽功勋的革命英雄,威廉的生日聚会可谓非常盛大而热闹,国家行政学院院长、当地监狱长、秘密警察负责人等悉数到场,然而聚会中的种种景象和征兆,仿佛都指向了当时东德身处风雨飘摇之中、难以维系的状态。威廉跟自己的太太夏洛特之间彼此嫌弃与敌视,他的儿子乌米泽与夫人伊琳娜之间也是貌合神离,父子两人各自都有心仪的情人,跟自己的妻子可谓是同床异梦。威廉尽管仍然为自己的革命功绩而骄傲,可他非常疼爱的孙子萨沙偏偏在这个时候,叛逃去了德国。整个大家族仿佛就跟东德这个国家一样,看似和谐,实则随时可能瓦解。

导演特意安排了各种各样的象征性隐喻,来加大对于大厦将倾征兆的指向,比如在聚会高潮阶段,年久失修的餐桌轰然倒塌;而威廉房屋的阳台上,则是处处渗水,阴森潮湿;威廉在回顾自己的辉煌革命历史的时候,孙媳妇梅丽塔在玩弄自己的红指甲,年幼的曾孙则在玩弄着威廉送给他的蜥蜴,根本无人在认真聆听……这些隐喻由于指向过于明显,甚至可以称之为明喻,导演的表达或许不够克制,但是对于这种故国斜阳式的氛围渲染还是非常到位的。整个聚会的状态,用一句中国古诗——“无可奈何花落去”来形容,应该是非常恰当的。

无论是威廉还是乌米泽,都跟苏联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联系,这就好比提到东德这个国家的历史,就不能不提到苏联一样。对于威廉来说,他一方面痛恨戈尔巴乔夫的修正主义,一方面又对革命领袖斯大林怀念不已;而对于以学术为业的乌米泽来说,一方面他也深受苏联革命氛围的感染,另一方面他又难以忘记在斯拉瓦集中营十年的非人待遇和目睹弟弟惨死的伤痛记忆。这种对于苏联的错综复杂的态度,被导演用各种各样的苏联和俄国元素来加以综合展现。

电影一开场,就是苏联革命时期风格的手风琴音乐,画面上随即出现的是红星,是苏联红军的卫兵雕塑;到了聚会高潮阶段,来自苏联的乌米泽的岳母唱起了苏联民谣《沃特卡》(意为“怎么回事”),众人也齐声应和高唱;随即,威廉也唱起了据说是斯大林最喜欢的一首歌。

然而无论是苏联还是东德,都在滚滚向前的历史浪潮面前即将成为过去。当乌米泽的岳母第二次唱起《沃特卡》时,便已经无人应和。而聚会散场后,夏洛特给威廉下毒,试图毒死丈夫。威廉却在没有喝下毒药的情况下安然去世。这样的情况设定,或许正是暗示造成苏东剧变的,主要还是这些国家的内部原因,而非来自外部影响。有趣的是,下毒之后,夏洛特在床上卧读的书,则是托尔斯泰在帝俄时代完成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将这本书作为道具,或许有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暗示俄国即将放弃社会主义,重归帝俄时代传统;二则是跟片中这个大家族里,各代人普遍发生的偷情与婚姻危机,产生一种互文效应。

尽管深知苏联和东德的荣光即将成为过去,但导演对于苏联和东德那段时期的历史,还是抱着一种爱恨交织的状态。即便到了片末,出现的音乐仍然完全来自苏联,是肖斯塔科维奇的《爵士组曲》。这一音乐的使用,同样蕴含着导演对于苏东社会主义历史的纠结——一方面,这种历史传统中的革命浪漫主义精神,仍然很能打动和振奋人心,而在东德被西德吞并,原东德人多少有沦为二等公民的现实语境中,对于历史的怀旧,更能起到一种集体认同的作用;另一方面,尽管片尾曲来自苏联,但其内容恰恰是跟资本主义享乐主义联系在一起的爵士乐,这或许是为了说明,那种牺牲自由与人权的过往时代,或许将永远成为历史,自由主义与消费主义将一统天下。

在映后交流环节,我的这些观影感受,一一得到马蒂导演自己的映证。对于中国观众来说,这部承载东德历史、记忆与情感的电影佳作,非常值得观看,因为从这部电影里,你不只能够看到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也能管窥中国的未来。

就此搁笔。

2017.11.17晚作于竹林斋

(本文即将刊发于《江海晚报》的“文化视点”专栏。)

(附)《光芒渐逝的年代》观影笔记:

苏联风格的手风琴,红星、列兵雕像,柏林,1989,不想活在谎言里,乌米泽,萨沙去了西德,西德是美国,西装上的列宁勋章,《献给工人阶级的漫长一生》,乌米泽的岳父普维莱,在斯拉瓦的集中营十年,准备着,时刻准备着,少先队宣言,戈尔巴乔夫,纳粹高层住过的房子,把花送去坟墓,斯大林就被治死了,契卡的代表,不见子女离开东德的人,在墨西哥八年,阳台铺上混凝土而受潮,纳粹上台后,普维莱去子女送去莫斯科,生产像西方奶酪口味的东方奶酪,别提各种外界政治新闻,继承来自墨西哥的蜥蜴,摇滚乐响起,回顾普维莱革命史时,现出梅丽塔的红指甲,曾孙在玩蜥蜴,乌米泽是法学家,始与终的关系,盖世太保在纳粹时期的袭击,毫无准备,今天照样毫无准备,《沃特卡》合唱——怎么回事,桌子崩塌,乌米泽老婆西化装扮来宴会,我们在失去未来,外孙叛逃,乌米泽在集中营,一半人都死了,乌米泽母亲唱《沃特卡》,再无人合唱,只关心牛仔裤和冲锋枪,监狱长总算上完厕所,乌米泽弟弟被锤子砸死,普维莱唱起斯大林最爱的歌,乌米泽找情人薇拉,家在俄罗斯,萨沙政治品质败坏,普维莱夫人在读《安娜.卡列尼娜》,妈妈不见了,斯拉瓦1991,到处是墓碑,萨沙来了,放弃学习历史,伊琳娜死在那里。

 6 ) 光芒渐逝

1 充满象征和铺垫 没有历史背景也看得轻松

2 音乐选材是一大亮点 全部来自原汁原味的歌曲 微妙的展示了前苏联和东德之间的关系

3败笔在于拍摄手法过于单一 显得冗长沉闷 就表现回忆而言 对话的效果远低于影像 之前看的塞尔维亚片“战线的另一边”也有同样的问题

4映后与导演交流环节的发现:

导演自称本片的主题并不是怀恋或批判某个政权或时代 他想表现的是那样一群人内心的矛盾和分裂 不强行将电影服务于政治好评

提问环节来看 这种小众影片观众观影素质普遍较高 不乏对调度 隐喻 历史背景的观察与思考

 短评

没好好看……最后墓地上女子的照片是谁&……

6分钟前
  • 听霜书生
  • 还行

快进,十分钟掠过!

8分钟前
  • 老羊
  • 还行

他们说,那一年,柏林的墙倒了。我们的墙,晃了晃,更牢了。看到曾饰演癫狂阿道夫的演员转身成为一位和政权同样步入暮年,绵里藏针的老爷子。我突然又开启了脑洞:我们的“皇帝”专业户,会不会有一天,也能饰演一位大厦将倾,廉颇未老的党员。

13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推荐

平静而悲凉。

18分钟前
  • vic
  • 力荐

D+/ 空间内散漫对话的人物塑造与零配乐处理始终维系着冷峻压抑的气氛,但是过分的零碎也使得影片的思绪停留于极为浅薄的追怀与反思。首尾呼应且符码遍布的剧本匠气颇浓,却没能承担起应有的宏大命题而始终在狭隘的家族层面兜兜转转。作为后社会主义电影提供给观众的讨论空间可能还不如《芳华》。

20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还行

给桌子钉钉子和桌子崩塌还不错

24分钟前
  • zitsunari
  • 还行

前一秒还想下毒毒死他,后一秒又忍不住去到他的房间看他没喝毒药才放下心来,握住他的手。/一年后,那个逃去西德以为再不会团圆的人回来了,在家的妈妈却因酗酒死去了。/以为出个门就迷路回不了家的老奶奶,不久后却走了最远的路,回到了她遥远的苏联故乡……

28分钟前
  • 惘然
  • 力荐

九十岁的生日宴拍出了葬礼的感觉,那种大厦将倾的无力感深深地缠绕着你。就像片中自助餐桌的隐喻,失去了萨沙桌子终究还是倒塌了,哪怕它被临时地支撑起来。失去了下一代,我们能有何为呢?这恐怕是超越了影片的政治含义而留给我们思考的一个大问题。

30分钟前
  • 天兵
  • 推荐

三星半。如何充分的讲出几代人眼中的德国是个很大的挑战,电影很好的抓住了荣光逝去的遗憾,忧伤。强大的风暴后,人们陷入绝望与恐惧。旧世界倒塌了,过去的罪恶追赶着疲惫的老一辈,而新世界还一片死寂。信仰随着文化的无处可归而光芒暗淡。没人愿意去预测未来,那就先为过去,献上沉默的致意。

33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德国电影节只看了四部,这是最爱的一部。就是冲着甘茨的演技而去的,非常完美。很想重温一下原著。一场坚定的布尔什维克老战士的生日宴,一个大家庭,折射了东德复杂的过去。没有控诉和批判,只有对逝去岁月的温情,平和,有点幽默,又有点忧伤。参加完导演的交流会,到家已经很晚,难忘的夜晚。

36分钟前
  • 麦田圈212
  • 力荐

盼着自由来临,为何又害怕自由时代来临?那是因为,出生在威权社会,生长在威权社会,服务于威权社会的人,一旦跨入自由时代生活,便是那个最不合时宜的人,他的一生就被如数否定了。而这个故事就是如此一簇群像的悲剧。

39分钟前
  • 南悠一
  • 推荐

3.5星,看的好饿

44分钟前
  • 黑特-007
  • 还行

看这样的题材总会联想到同一制度下的另外的国家。

47分钟前
  • 白天星
  • 推荐

没有什么是永垂不朽的。“隐喻”多到一点都不“隐”了。

48分钟前
  • vivi
  • 推荐

那个年代,就像是当地的季节,在倏忽间,在不觉间,在也不复如此。四代人,血缘与非血缘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索与看法。特别是那些历过些事的,总要叹谓世事更迭,而是非对错,居然依旧难以看清。一顿90岁生日宴,各种身份、倾向的人汇聚一堂,最适合玩冲突的。喜欢那些大惊小怪。三星半。

51分钟前
  • Mr. Infamous
  • 推荐

以小见大的意图感受到了,但是呈现方式隐晦,很多部分对不了解相关历史背景的观众太过不友好。

52分钟前
  • Lycidas
  • 还行

再见,墙,再见,铁幕,再见,过去的好或者不好的回忆

54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推荐

当代德国电影原来是这样吗,一方面终于能够站在历史阴影外回顾,又同时轻易落在轻松和简单的视觉和叙述里。Bruno的表演展现出对角色极度准确的把握和理解,但电影本身只有大概念而没有生动的细节。

57分钟前
  • Trillian
  • 较差

聚焦于东德一位共产主义革命英雄九十岁生日宴会时的人和事,勾勒出一幅反映民主德国垮台前夕关于家庭和社会的众生相,让观众得以窥视那个特殊年代社会上层阶级老中青三代对于未来所饱含的矛盾心理和复杂情感,并体味到导演对于逝去岁月的那种批判与缅怀、伤感与希望、爱与恨交织的暧昧态度。(74)

1小时前
  • yihan1010
  • 推荐

信仰斯大林主义的昔日抵抗战士于东德末年庆祝九十大寿,不料孙子却在四代同聚前夕逃离了国家。以多层次的家庭及其宴会隐喻整个国家,借室内剧的方式通过较封闭的时间和空间营造东德体制的垂死氛围。尽管角色不乏冲突,仍着重以相互的人性与狭隘政治构成对比,反映社会矛盾性和建国一代理想主义的失败。

1小时前
  • 小易甫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