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密监视的列车

HD中字

主演:瓦茨拉夫·内茨卡,约瑟夫·索姆尔,伏拉基米尔·布劳德斯基,弗拉迪米尔·瓦伦塔,阿洛伊斯·瓦赫克,费迪南德·克鲁塔,Jitka Scoffin,伊特卡·泽莱诺霍尔斯卡,Nada Urbánková,Libuse Havelková,科维塔·菲亚洛娃,Pavla Marsálková,米拉达·耶日科娃,Zuzana Minichova,Václav Fiser,Karel Hovorka,耶里·柯达特,法兰提塞·哈萨克,弗拉迪米尔·赫拉巴内克,Vratislav Blazek,伊日·哈莱克,Václav Ko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66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严密监视的列车 剧照 NO.1严密监视的列车 剧照 NO.2严密监视的列车 剧照 NO.3严密监视的列车 剧照 NO.4严密监视的列车 剧照 NO.5严密监视的列车 剧照 NO.6严密监视的列车 剧照 NO.13严密监视的列车 剧照 NO.14严密监视的列车 剧照 NO.15严密监视的列车 剧照 NO.16严密监视的列车 剧照 NO.17严密监视的列车 剧照 NO.18严密监视的列车 剧照 NO.19严密监视的列车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严密监视的列车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将战火燃至捷克境内,一时间硝烟四起。然而,在捷克某个乡村火车站内,却生活着一群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乐天派。谄媚且爱养鸽子的站长马克思(Vladimír Valenta 饰)、风流成性的胡比克(Josef Somr 饰)、成天想着与胡比克鬼混的女站员赞妮克(Vlastimil Brodský 饰)以及羞涩的见习员米罗(Václav Neckár 饰)。正因为有了他们,沉闷的乡间小站才充满着欢声笑语。  米罗与女列车员玛萨(Jitka Scoffin 饰)相爱,但在欢愉之时他却发现自己不举!这令米罗失去活下去的勇气……  本片荣获196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丹尼玫瑰黎明之纹地心历险记2:神秘岛(普通话)鬼伴罪恶攻炮砖家新家法雷神2:黑暗世界燕2020恶搞之家第十二季唯美貌不可辜负第二季球迷达人乡愁Nostalgia圣水湖畔动物学圣诞爱重来BTS纪念碑:超越星辰90婚介所前世情人的情人逆天而行403公寓我们才不是兄弟呢倒霉的猴子新上海滩宁静的清晨五路追杀令鸠的击退法小红帽恰恰无限爆点料美国X档案幽灵行动阿尔法刑警与检察官所辖与地检的24小时疯狂渔具店暗芝居 第七季信任之危 第三季望乡黄金猪日落家园第六季掌上明珠

 长篇影评

 1 ) 《严密监视的列车》观影前瞻

影片信息:

导演: 伊日·门泽尔 ,捷克导演,28岁所执导的首部长片。之后因拍摄 失翼的云雀》被禁,禁映后仍有作品产出,捷克当时执政党垮台后,1990年上映并获得金熊奖。部分作品改编自捷克作家如博胡米尔·赫拉巴尔和弗拉季斯拉夫·万裘拉的作品。 于2020年9月5日辞世。 编剧: 博胡米尔·赫拉巴尔 / 伊日·门泽尔 , 剧本根据博胡米尔·赫拉巴尔 1965年的一部小说改编。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 后续二人还合作过 失翼灵雀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雪花莲节金黄色的回忆 。 部分作品由于政治原因未能在捷克斯洛伐克出版。包括《时间静止的小城》和《我伺候过英国国王》 。作品关注底层的小人物。1997年,赫拉巴尔从医院的五楼堕亡,原因是想去喂鸽子。巧合的是他平时即住在5楼的公寓,曾经在数本书中写过他要从五楼跳下自杀。 主演: 瓦茨拉夫·内茨卡 / 约瑟夫·索姆尔 / 伏拉基米尔·布劳德斯基 / 弗拉迪米尔·瓦伦塔 / 阿洛伊斯·瓦赫克 / 类型: 剧情 / 喜剧 / 爱情 / 战争 制片国家/地区: 捷克斯洛伐克,影片拍摄时,捷克由捷共实行统治(1948-1989)。1989通过天鹅绒革命结束。 语言: 捷克语 / 德语 上映日期: 1966-11-18(捷克斯洛伐克) 片长: 93分钟


获奖信息:

196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2 ) “严密监视”“欧洲特快”:绝对经典、各有擅场的“两列火车”

“严密监视”“欧洲特快”:绝对经典、各有擅场的“两列火车” @笑独行[编评] 推荐理由ABC: 战争背景,复合题材; 大师导演,国际大奖; 引人入胜,耐人寻味; 相当精彩,绝对经典。 【《严密监视的列车》笑独行解题】 1.《严密监视的列车》(Ostre Sledované Vlaky, or Closely Observed Trains, or Liebe Nach Fahrplan, or Treni Strettamente Sorvegliati,严密看管的列车,捷克斯洛伐克,1966) 战争小人物题材经典黑白片。捷克导演伊利·曼佐(Jirí Menzel)长片处女作兼代表作。根据捷克作家同名小说改编。二战后期的德占捷克,火车站见习调度员——懵懂、懦弱的青春期少年在诱惑和爱欲中觉醒、在无知和战争中毁灭的故事:因早泄自卑而割腕自杀,经医生点拨后无耻地寻找性爱启蒙老女人,最后意外地得到游击队德裔性感美女的传教,同时意外地在炸毁德军军火列车时中弹身亡……战时缺乏信仰、丧失目标的捷克平民阶层年轻人的安逸生活和放荡爱欲。有点小色情的黑色幽默。瓦卡拉夫·尼卡(Václav Neckár)、约瑟夫·索莫(Josef Somr)、基塔·本多瓦(Jitka Bendová)、基塔·泽勒诺赫斯卡(Jitka Zelenohorská)、娜达·尤班科娃(Nada Urbánková)等主演。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笑独行补注:观赏该影片让人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既觉得有趣,又感到难受,而主人公弱智的思维、“短路”的情感、离奇的经历和荒诞的命运也让人不知道说啥好。这也许就是该影片故事的好处所在吧。IMDb该影片评分为7.9分。 【《严密监视的列车》DVD影碟封面与海报】 【《欧洲特快车》笑独行解题】 《欧洲特快车》(Europa, or Zentropa,战后余生、欧罗巴,丹麦、瑞典、法国、德国、瑞士,1991) 魔幻现实主义战后犯罪题材经典。丹麦导演拉斯·冯·特里尔(Lars von Trier)代表作,欧洲三部曲其三。1945年至1946年,末世般满目疮痍、暗无天日的法兰克福,秉持理想回归故里的德裔美国青年在成为特快列车乘务员经历恐怖、苦难并遭遇毁灭的故事:邂逅女巫般诱惑的铁路巨头之女并与之相爱成婚,目睹纳粹儿童枪杀新任市长、铁路巨头因不堪恐吓而自杀,耳闻美国军政府绞杀纳粹匪徒、没收铁路巨头身后产业,因爱妻遭绑架而被迫为纳粹匪徒爆破列车,却不料爱妻也是纳粹分子……于是一切都结束了。在泥沼和夹缝中生存之痛苦。战争不是说结束就能结束的。吉恩-马克·巴尔(Jean-Marc Barr)、芭芭拉·苏科娃(Barbara Sukowa)等主演。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最佳艺术贡献奖、技术大奖。 笑独行补注:该影片艺术风格极为强烈,黑白基调震慑,彩色点缀刺激,催眠般的灵魂独白令人发疯。欧洲三部曲前两部为《犯罪元素》(Element of Crime,1984)和《瘟疫》(Epidemic,1987)。IMDb该影片评分为7.6分。 【《欧洲特快车》DVD影碟封面与海报】 (2007年8月编评,2009年1月增订,2018年9月订补)

 3 ) 死而无憾

人生难得的不是活得长,活的久,而是死而无憾。

纯真的爱情,成熟的性体验,还有理想的工作,然后,生如夏花,死于青春。美好,原来如此的诗情画意。

无论我们出生在什么样的时代,无论我们穿着什么样的马甲,骨子里我们大多数人追求的同样都是美好。

影片背景发生在一个德国统治的捷克小火车站。无论国难如何当头,生活,对美好的向往和强烈的欲望一直都在每个人的心中。

小站站长虽然活得很道貌岸然,一方面出于伪善和妒忌而诅咒胡比克的生活放荡,一方面碍于婚姻的围城,被他的老婆看得死死的。而他最大的人生享受就是养鸽子,其实那鸽子也正是他自己的写照。真正自由的鸽子应当是在大自然里翱翔和繁衍,而不是人为圈养的鸽子,所以小站站长对于鸽子的热爱等于在补偿他内心的无奈。而他和他妻子的生活也是现实中大多数人无奈的人生选择。

车站调派员胡比克是一个现实意义上不思进取的浪荡子。他不按常规出牌,不追求现实意义上的名和利,只追求女人和快乐。他是一个看似放荡,其实最尊重生命本质意义的一个角色。从西方信仰角度来说,他是最接近上帝的人,如果上帝真的存在的话。

对于小站站长的妒意胡比克深深理解,默不作声,让站长尽量在围城里呆的舒坦一些。对于女同事电报员的青春欲望,他给了她很好的宣泄渠道,所以最后虽然电报员的妈妈把他告上法庭,可你情我愿的男女游戏是一种美好,法律也对此无可奈何。米罗的早泄,在胡比克的女战友的帮助下也痊愈了。所以胡比克实际上是现实里真善美的代表。而这正是对现实教条规则的最大反讽。

见习调派员米罗像一颗刚刚发芽的青春小苗一样的在影片一开始出场,他憧憬着纯真的爱情,理想的工作,他要做忠实于自己的人。一如他的曾祖父和他的祖父、父亲那样去生活。他的家族流着自由的血液。

因为他是如此的忠实于自己,所以才会在早泄发生后自杀,因为他认为那意味着他无法成为真正的男人。真正的男人无论在肉体还是精神上都不会自我阉割。而当他被救之后,他又坦然的面对周围的人们,去寻找解决的方法,这是一颗纯净、年轻、勇敢的心灵才会有的表现。如果说胡比克像上帝,那米罗就像天使一样美好。

当米罗的早泄治好之后,第二天清晨,他唱着歌,动作一如胡比克一样轻松、平静和惬意。小苗发芽开花了,一朵夏日里的昙花静静的绽放了。女友在小站等着他,憧憬着他们美好的未来。米罗现在是一个真正的男人了。他正处在人生的巅峰,他微笑着,镇静的去炸火车,火车爆炸了,同时也带走了米罗年轻的生命,我们也可以说,天使回家了……

 4 ) 世俗願望及英雄理想

因为读过赫拉巴尔的《过于喧嚣的孤独》,突然很想看看改编自他的同名小说《严密监视下的列车》的电影是怎样的,碰巧朋友的电影收藏甚丰,让这个愿望得以实现。
    穿上工作服的米罗很瘦小,尽管他的家族有过传奇,他的心中始终想成为祖父那样的英雄,用魔法阻挡入侵的坦克——哪怕只是历史上的三分钟,这也有意义于提前退休的父亲几十年来的懒散生活。他的血管里一定有着混合的血质,以至于他显得轻快,又显得沉重,显得不安,又显得镇定。
    我很喜欢导演Jirí Menzel避重就轻的叙事方式,比如德军的轰炸,只是用了摄影师无奈的苦笑来表现,气氛还不如米罗初次性体验失败时无限的惨重和落寞,他在瓦砾之中的衣架上取下外套,做出比他父亲更遭人耻笑的事情:在妓院里为一单情事割腕自杀。
    如此荒谬,但是生活的挫败感那么深,顾得上国家的大事吗?在这一点上米罗显然是非常人性的,他急切要解决的问题是本身的缺陷,他勇敢地告诉所有认识的人他的早泄非常不幸,并寻求任何一个人的帮助。当然他得到了帮助,并且在站长的沙发上留下快乐的裂痕,第二天他学着比修卡的样子愉快地吹着口哨,天是蔚蓝蔚蓝的。满足了自己之后就想到了国家的危难,他说,他从来没有像这个时候这样镇定过。
    这是个很不起眼的车站,每天过站的列车稀少,米罗是否想过自己也能为国家出一份力?当他们得知德军有运送军火的车厢经过时,这个少不经事的年轻人感受到了力量,这种力量促使他可以毅然不顾马莎的爱情,随时准备爬上信号塔扔下炸弹。也许这是来自祖父的血缘,是现实的魔力?
    导演给我们安排了另一个避重就轻的故事,比修卡在女报务员臀部上敲官印调情罪名却被统治者冠以“破坏德文严肃性”的罪名,就在德军军火要到达的时刻,审判员们都还沉醉于女报务员细腻的案件描述中。所以米罗走了出去,对女友说等他一会儿,就爬上了显眼的信号塔,其实只有作为观众的我们看到了他扔下炸弹时有多么高兴,甚至比祖父当年更神奇,而在三秒钟之内他被击中,跌落在爆炸中。
    显然,只有我们,和他自己见证了这个英雄的时刻。
    庆幸米罗是在体验了世俗里的欢愉之后才为国家献身,如果他不是扫除了生活的忧虑,或许是难以稳当上阵的。这样,我们在这部电影里仿佛又体验到重与轻的平衡、世俗与理想的相融。那带着捷克民族分裂式的反讽式的情怀,把一个人短暂的一生所经受的精神冲击表现得从从容容。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chincai/
    welcome to my paper:单向意识

 5 ) 观影日记

米罗相较于电影里其他的捷克人更加的敏感纤细。虽然在战争背景下,但捷克人从不压抑自己的爱和欲望,平时松散傻笑的胡比克,关键时刻也是能为米罗做出榜样的。米罗则在死里逃生之后找回了信心,这也促成了他最后为国献身是的坚韧。在调查委员会面前,女孩直言不讳,并不觉得盖章游戏有什么不堪,与委员会的伪善形成对比。钟声的美妙在于是为纳粹敲的丧钟。也应验了那句喜剧的核心是悲剧。

 6 ) 人性的舒展和升华

人性的舒展

捷克这个国家很有意思,许多新思想似乎很容易在这个国家扎根,例如历史上那次著名的“布拉格之春”。人性的真正解放是从性解放开始的,真正的性解放不是鼓励纵欲和性滥交,而是扫除一切对于性的恐惧、焦虑和不适当的压抑。性解放不是一个很好探讨的话题,但是导演却能通过几个简单的人物,寥寥数笔,阐述得入情入理,不愧是大师手笔。影片的主人公Milos恰好处在传统和现代的一个交界点上,在本能上他对性存在着向往,但是他接受的教育则明显是传统式的禁欲,这可以从他家族的历史中看出,他的矛盾和焦虑导致了他的早泄。片中有个小细节,那就是Milos总是喜欢带着他的帽子,而最后一次则是他的同事也可以说导师Hubicka帮他摘掉的,其实这顶帽子可以隐喻为传统的负担,当他能摘掉这个负担的时候,他也就克服了早泄。而她的女朋友则明显是一个现代女性的代表,这一点也跟他的家庭背景有关,因为她的舅舅是一个前卫的摄影师,所以跟他男朋友的遮遮掩掩战战兢兢完全相反,她总是采取积极主动。Milos真正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是从对于性的正确认识开始的,不是去逃避、去轻生,而是自然地、积极地面对生命本身,就像孔夫子说的那样:食色,性也。性解放之于曾经思想严重受到压抑束缚的一切人是有积极的人性解放意义的。

人性的升华

一个人唯有正确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去从事更有意义的事,例如人类的解放和自由。影片中的Hubicka是个典型的代表,十年没有升过职,却依然不改风流本性,而正是这样对于人性的大彻大悟才使他走向了一条更为崇高的人类解放道路,这条路最终由他的门徒Milos完成。尽管Milos最终牺牲,他的自我价值却得到了升华。

视听语言

影片的配乐实在是棒,镜头语言简洁而有力量。本片没有过多地使用移动摄影和镜头内的场面调度,而是用了许多定点定机位的镜头,在一个镜头的长时间静默中不断积累力量(镜头内部还是运动的),直至最后的爆发,这也印证了影片的主题——静默的人物最终爆发出的强大的人性光辉。

_

 短评

风格与《失翼灵雀》有显著不同,也与明显有着现代主义倾向的原著不同,本片采用正常的时间顺叙,以古典写实的风格,通过叙述青年车站员的萎靡、成长与最后的抗争,似乎想要隐喻在德国淫威下捷克的民族风貌的变化,有着呈现民族精神与人类精神的普适价值。不可否认片中那些独特的片段偶有出人意料的表意效果,但整体来看,电影本身沉默而木讷,冗余而僵硬,原著中自由叙述的魔力与各个人物复杂的灵气消失不见,反而过于沉闷而苍白,情节间的巧妙联系与水到渠成的主题表达也显得刻意而割裂了。从来不是说电影应该遵循原著(恰恰是需要较为彻底的改动),而是以一种成熟的姿态来对原有文本进行影像重构,进而产生新的意义,在这个层面上,本片显然是幼稚而失败的

7分钟前
  • 太阳照常升起
  • 还行

这欲望太有诗意了,Václav Neckár真的是一脸纯真到了极致。

8分钟前
  • vivi
  • 力荐

渐入佳境,看下来越来越带感的电影。一群欢型的人,各自执着的稀奇古怪的行为,在这个小小的火车站,战争不是阴影,管束不是束缚,如此欢乐又自由自在。

9分钟前
  • 麦兜
  • 推荐

值得一看。两次大的剧情起伏居然是发现早泄+治好早泄,结尾是这人把火车炸了,自己也死了。片中养鸽子的人+把德国印章印在自己女友屁股上的人太捷克了,篇末德国人说了一句:“你们捷克人就是爱傻笑”。

12分钟前
  • 希尼莫
  • 还行

开头中段都很棒特别是家族历史的介绍颇为有趣。但结尾的人物行为动机表象化了些,还是家仇国恨那一套。特别是美女交通员的一幕稍嫌突兀且时机不对,这样安排个人身体的线和炸火车的线链接得就没什么太大意义了。

16分钟前
  • 无趣
  • 还行

本片用黑色幽默的手法来包装捷克民族抵抗纳粹侵略的故事,米洛的成长伴随着他的英勇牺牲而得到承认

17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伊利曼佐+赫拉巴尔的天才组合初现人间!话说当年导演才28岁 处女作就灵动如斯。。用那么多貌似不经意的铺垫造就震撼一刻 也给观众留下深深的思考 另外 关于捷克 这部电影不可不看——身处四战之地的捷克人 如何的戏谑乐天幽默却又暗含不屈 从此则已可见一斑

20分钟前
  • 周鱼
  • 力荐

不举少年的惊人之举。

21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15/10/2006 2:45pm HKFA

26分钟前
  • 何倩彤
  • 力荐

二战后成长起来一代人的苦忧参半的故事,捷克民族的幽默与电影新浪潮的一次碰撞火花。

27分钟前
  • 神甫
  • 力荐

9.0/10 分。2018.08.02,第一次看,蓝光。1968年,第4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上一次看捷克电影,还是《我曾侍候过英国国王》,笑抽筋了。。。一个不关心自己的小弟弟的少年,肯定不是一个好少年。。。

29分钟前
  • Lonely
  • 力荐

捷克新浪潮代表作。赫拉巴尔原作。二战期间英勇的列车员。性与政治。男主人公被女共产党员治愈早泄的同时也寻找到了主体的位置,成功地成长为英雄。槽点很多。片头讲述家族史一段很亮。

31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Milos说:我不关心人类,我只在乎自己的鸡鸡。这很难不让人想到卡夫卡在1914年8月2日所写得日记:“德国向俄国宣战——下午游泳。” -bigteeth

33分钟前
  • dooling
  • 力荐

伊利曼佐28岁可以拍出这样的电影,所以有些人是天才你必须要承认。那个说着“我不关心希特勒只关心自己的小鸡鸡”的男孩最终却做了最不可思议的举动,所以那些叫的最响的或许是最没用的。

35分钟前
  • 盲忙
  • 推荐

伊利·曼佐代表作,196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1.改编自赫拉巴尔同名小说,将苦痛憋闷的战时往事以轻柔戏谑的笔触铺展出来,极富黑色幽默,同时解构关于抵抗战争的英雄神话:一个在妓院里割双腕的苦闷处男,在完成性事的成人礼后,终于义无反顾地为国捐躯。2.影片始终将性与民族/战争相并置,一如那一方方车站印章,既敲在德军作战地图上,又悉数盖在女车站员的身体上,还有照相馆里男女在飞机上接吻的摆拍,一夜云雨未果后,次日的照相馆即被猝然炸成废墟。3.两人将吻未至时,女列车员被开动的火车带走,这一喜剧式的片头却呼应着悲伤的收尾——米罗与火车一同离去,同归于尽。4.德方对“印章事件”的定性:侮辱和贬低了德语,面对笑逐颜开的女孩,米罗欲言又止地转身离开,一去不回。在爆炸后的漫天尘埃里,一切都显得如此荒诞而残酷。(8.5/10)

36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越看越有意思 带感的电影

38分钟前
  • 牵不到的爱
  • 推荐

本片荣获1968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43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身残志坚,即便不举,但是有着一颗成为男人的心,一份热忱,带来一份真男人的惊人之举。当弟弟不举,就让自己的灵魂高高举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捷克影史十五佳NO.14

4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姜文《邪不压正》里彭于晏在许晴臀部盖章的借鉴来源。摄影,构图,空间,外景,一切都是极美的,像20岁的伊特卡·泽莱诺霍尔斯卡一样迷人;寂寞小站,百无聊赖的男女,铁道伸向远方,鸽子满天飞,调情的调度员,情窦初开的电报员,丰腴热情的售票员,为ED烦恼的见习生,在一声巨响中获得了生命的和谐。伊特卡·泽莱诺霍尔斯卡实在美,只是这部居然不是女主,也不和男主恋爱了。

50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简洁有力的画面,幽默的性暗示,导演与时代守旧思想的一场捉迷藏的抗争游戏。

54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