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完结

主演:程枫,尹航,李芯逸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9

 剧照

红 剧照 NO.1红 剧照 NO.2红 剧照 NO.3红 剧照 NO.4红 剧照 NO.5红 剧照 NO.6红 剧照 NO.13红 剧照 NO.14红 剧照 NO.15红 剧照 NO.16红 剧照 NO.17红 剧照 NO.18红 剧照 NO.19红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蓝白红三部曲之红

看完第一个感觉是 那个时候 电影已经可以把人拍的这么好看了 光线的画面感 很好,灰色跟秋天贯穿整个电影,有点看 亚特兰蒂斯之心+迷失东京的感觉,忘年交就好了,人年纪大了是像一桶酒,古井不波又不失凌冽的味道。
曾经看过伊莲娜的两生花,她的美是无缝渲染的,更像是一位青春的东欧模特,作为演员总有一种生硬的难以衔接的表演感,但这种感觉也许是这部导演正需要的,赋予影片那种“徘徊在原地”的叙事美
如何与自己独处?我们都明白,人与人之间是没有永远稳定的关系的,聚散离合,没有人会一直陪着自己。我们终其一生,都是在学着与自己独处。独居的老人,孤独的模特,热烈的恋人,那些来来去去的人和来来去去的故事,终日都在上演,我们自己也在里面。
并不直接,也说不上晦涩,似乎法国人说话都是这个特点——论点藏在上下文不接的灵感乍现和哲学观念中。生命中有太多发现了就会令人感动的巧合。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我们永远活在对正义、善良、责任、爱的迷茫与探索中。

 2 ) 被装订的空间和被缠绕的时间——红色情深

红色在法国国旗中是博爱的象征,而《红色情深》的主体并非停留在此。比起《蓝色情挑》所讲述的“记忆与遗忘”这个人类普泛性的话题,“红色”更具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思考。
“红色”中包含着一个永恒难解的矛盾,表面的和平与残酷的真相,究竟哪个是人类应该追求的,这不仅仅是,孩子是否应该知道自己与父母并无血缘关系,妻子是否应该发现同志丈夫的秘密,这样浅显的问题。它隐含着生命中更多的更深刻的真相与遮掩之间的难题。或者人类逃避在安逸中,或者揭开面纱面对一个难堪却真实的境遇。(这个问题在《黑客帝国》中也不难找出,那部电影以更离奇直接的寓言式手段来讲述。)
而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却使得这个原本的问题更加复杂化,在这里涉及到影片中很重要的一个道具——电话。影片一开始,在镜头的快速运动和蒙太奇剪贴中,沿着电话线,连缀起两个远隔重洋的空间。电话是对现代人对空间概念的解释,在科技手段一日千里的现代,人类的生存空间也在感觉上日益逼仄狭窄,宛如用订书机把不同的维度装订在一起,电话就是一种渠道。这时候的人类甚至对逃避还是面对都失去了选择的权力。正如影片中代表裁判性的老法官,他难以抗拒探求真相的诱惑去窃听邻里的电话,以至最后自我揭发,而他正是真相的第一个受害者;女主角瓦伦蒂娜电话另一端的恋人总会因为她延迟接电话而产生种种猜忌;青年法官奥古斯特因为女友不接电话而发现她和别人偷情。生活的真相与假相之间的矛盾,因为现代生活的条件而令人类更加迷惘、悲哀、无奈。
影片中的瓦伦蒂娜与奥古斯特是两条平行又互相启示的线索,如同《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和列文,《达洛维太太》中的克拉丽莎和塞普蒂莫斯。而两条线索最终以一种特殊的方式交汇,这是影片对时间的解释。在老法官对瓦伦蒂娜讲述年轻时的故事的时候,我们知道他就仿佛是奥古斯特的前世,两个人同样是法官,同样在一页偶然翻开的书上堵到考试题,以同样的方式发现红杏出墙的女友,只不过一个比另一个早生二十年或三十年。奥古斯特是瓦伦蒂娜的邻居,一直生活在用同一个镜头就可以囊括的平行空间却彼此不相识,直到两个人搭同一条船遇到船难,在老法官家的电视里,他们成为共同的生还者第一次被联系起来。老法官,这个世界的窥视者与裁判者,是唯一发现真相的人——晚生二十年或三十年的自己与瓦伦蒂娜相遇了。这并不是一种轮回,而是时间的多维度,同样归因于现代社会的复杂性。老法官和小法官的设置,让我想到埃舍尔的画,在二维视界营造出三维空间里不可能的世界,时间在影片中不再是单线单向的存在,而是由无数齿轮和卷轴运作的复杂机构,当老法官步入垂暮之年,他的前半生又开始在同一空间重现,这是一种复杂现世在时间上产生的幻觉。
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总是伴随着暗示宿命的小细节,巨幅广告上瓦伦蒂娜苍凉的目光暗示着终将来袭的船难,老虎机上的三个红果图案暗示瓦伦蒂娜和奥古斯特所遭受的,被生活强加的真相的打击。
结尾一千五百人的船难,生还者是电影中的主角,这是电影以神的悲悯眼神观照人世的一缕光,七个幸存者,代表耶和华的七个救赎之名,人类真正获得了救赎与博爱,这使得影片不仅仅停留在对人类生存境遇的现实层面的思考,而最终把问题的答案引向神明的方向,宛如为这栋建筑物加盖了宗教建筑的穹顶,如灯塔的光辉一般,在辽远微茫的无限空间中恒久地探照。

 3 ) 我的《蓝》《白》《红》

我是幸运的,由于颜色的喜好误打误撞就按了这个顺序看;却是遗憾的的,似乎错过了一次探险的机会——这是我的《蓝》《白》《红》。
为什么会开始看三部曲,我不知道,也没有知道的必要了。我只是知道这三部是很有价值的片子,基斯洛夫斯基是绝对值得敬重和佩服的大师......

《蓝》的威尼斯
《蓝》有那种静谧的魅力,是三部曲中气氛被颜色的渲染最明显的一部——表面看来,语言不多,主要靠场景气氛的营造,角色的眼神、表情还有动人心魄的音乐来表达遭受丧夫丧女的沉重打击的女主角的感受。朱丽叶比诺什的演技无话可说——她就是那个人!作为艺术家的艺术家的妻子,那种冷艳的气质让我觉得像一把锋利的、割裂过去和现在的刀子——也是一种艺术的气质......
一开始我不明白为什么她要那样做——像一种疯狂的报复啊!她是爱她的丈夫的吧?是的,她爱他——她理解他!也许因为这样,她丈夫才会另寻新欢——那个美丽的女律师。他当然理解她,也是爱她的——他跟另一个她说她的好,也做得相当好——没有让妻子知道,即便是死后——如果不是导演的安排,剧情的需要......
到后来,我开始明白了,她对他的爱——毕竟那蓝色梦幻般的吊灯还挂在那里。整理他的曲子,完成最后的乐章,延续他的梦想和血脉......
另外一个重要的人物是助手。他是我欣赏的男人——忠于自己的感情、坚定地爱着女主角、尊重自己的作品......女主角最后和他在一起,在我看来是件好事!
最后一个重要的人物——妓女。以上三个都是我心目中典型的法国人。在中国人的思维来看,妓女是我最欣赏的女性角色——虽然她也有怕的,怕父亲知道她在从事这样的工作——就是因为这样才欣赏她,欣赏她的坦率、真诚。“因为我喜欢,我觉得大家也喜欢......”所以她做到了自己喜欢的事——人生可以这样过,又何妨?能遇上这样的女主角,是她的幸运,也是剧情的需要——这才是生活,某些人总是要和某些人遇上的(《最后一班地铁》的启示)。
《蓝》没有非常跌宕起伏的剧情,没有一个鲜明的节奏——是你不可预测的。导演精心呈现的这种摄力,就像蓝色一样神秘而富有生命——刚看完影片的时候,我并没有预想中的冲击,随着时间的过去,我慢慢地细细地体会,便察觉那淡淡的蓝色从骨髓之中蔓延——我试图用理性理解,最后似乎是靠感性来明白......
它要你想的地方太多——因为这样,它值得以威尼斯的金狮加冕!

《白》的柏林
看完《白》以后,感觉冲击很大——因为,我认可这个男人!
我从一开始就不喜欢多明妮,也许只有卡洛才由始至终深爱着多明妮——她是美丽的,她也是爱卡洛的——不过她不应该这样去爱!
也好,就是因为这样,卡洛不再仅仅是美发师卡洛了!爱情的力量让他有紧抱石膏像,成为“箱中人”的勇气——本世纪最伟大的偷渡方式之一!他开始去谋求他以前并不十分看重的东西——金钱、地位。他明白了另一个阶层的生存心理——米可埃的出现是剧情的需要,也是必然——那时有无数的卡洛,也有无数的米可埃——因为,“我们都受过苦”。
他甚至策划了这样的一个游戏,这样一个让我惊讶不已的结局——看着铁窗里面的多明妮,我的心很痛——不是因为怜香惜玉,只是她现在才明白卡洛作了这么多,自己似乎太自私了......
《白》教了我很多——也许也是我喜欢的原因:人在他乡的不幸境遇、生命的珍贵、创造改变的机会......那愉快的探戈,不但是卡洛顺利改变人生的音乐,也是我肯定的一种人生态度——这是《白》对我而言的特殊意义。
最后,印象最深的地方,除了卡洛的证词、多明妮的入狱,就是他们俩美好的一夜——是多明妮想要的,也是卡洛的向往——我不解卡洛为何笑着离去——应该有报复的成分,但是,爱不能宽容一切吗?
银熊的憨厚和卡洛有几分相似,呵呵!

《红》的法国
《白》留下的问题,也许是《红》诞生的原因。
再一次展现了女子之爱的深沉——似乎和《白》形成鲜明的对比——当然,那是两种不同的爱......
美丽女模特家的窗户可以看到男律师的家——他们就这么近!法官的爱情故事也算是男律师的翻版——是一种暗号式的线索。两者由女主角联系在一起。
可以说,《红》的故事最不贴近生活,却反映了人最真实的感情。我无法不用法国国旗的象征意义来对它进行理解——那真的是一种宽容的博爱......
把狗撞伤——法官对女主角的,女主角对自己的;爱情——法官对学姐,女主角的男友对女主角,男律师对它女友;亲情——女主角对她弟弟,被窃听电话的一家;最后还有被窃听电话的和法官之间......
《红》最大的意义,除了是大师电影生涯的句点,更是一种人的重生——作为三部曲的结尾,她给了前两部一个确定的现在和充满可能性的未来......不仅让我想起了一句法语名言——C'est la vie!
伟大的凯撒,拥有与他相配的宽容!

三部曲之中,三部曲之外
投瓶的老人——三部曲的主角在三个不同的时候看到老人时的三种不同反应,暗示了什么吧?!老人的孜孜不倦和坚持,既要人们珍惜自己,又是一种鼓励,更是一种对这种精神的赞扬(相反地,也表达了一种无奈的哀愁)吧?

电视——对现代性的批判,也是作者对现代性的态度的一种暗示吧?!
还有很多......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揭示——《蓝》的脆弱、《白》的“实际”、《红》的猜疑......不得不佩服导演博爱的哲人般的眼光!

我知道对“自由”、“平等”、“博爱”的诠释,是三部曲的重要内容,这三种颜色带给人的感觉各自配合影片的基调和剧情......在三部曲中,我看到的最后的就是感情——真实的感情,甚至比现实生活还要真实的感情。是我们的浮躁弱化了感情的神经?只有在沉静的时候才对它有所注意?不知道呢!

打个不雅的比喻:好的电影,就像骂人的艺术——被骂了以后不知道被骂了,反而高兴,到最后才明白自己的窘,心生佩服,也忘了生气、不值得生气了......
看电影,还是纯粹点好——极视听之娱,获得观赏佳片的最大乐趣。
三部曲,值得一看再看(——最起码要看六次!呵呵!)

献给风静时分的箫声匿迹

 4 ) 红色其实是一种救赎的颜色

奥古斯特是个极其旁支的线索人物
可以看作是那个窃听癖的退休法官的年轻时代
而这个人刚好是瓦伦丁的邻居
在影片的最后他们同上了一条船
一千多人只得七人得救
而他们是其中的两人
虽然只是他们两人,其实是所有人的救赎

红色其实是一种救赎的颜色
耶稣当年也不是这么做的吗

 5 ) 深红的感伤――《三色》之《红》观感

    红色的夹克、红色的酒吧、红色的吉普、红色的椅子,红色的房门,红色的书皮,红色的牵狗绳......片如其名,在《红白蓝三部曲》之《红》中,基希洛夫斯基为我们构筑了一个红色的世界,红色常常让人想起激情,热情,朝气等积极的词语。但在这部《红》中,基希洛夫斯基则在缓慢悠长的叙事中向我们展示了三个普通人生活中的感伤,当然,他们都在积极生活,在红色的世界里,人们理应充满积极的情绪。
    这部影片的画面色彩非常漂亮,除了深红的颜色外,伴随着不同人物的不同心情,其色调都不断变化,时而亮丽,时而阴郁,但是总会给人美的感觉,基氏通过镜头将他眼中的美丽镶嵌于这个世界。故事发生在一个很小的空间,一个兼职做模特的女大学生,一个事业蒸蒸日上的年轻法官,一个退休孤独的去窃听邻居电话的老法官,他们相隔不远,特别是女学生和年轻法官就在一条街上。但是就如我们生活中常说的“无缘见面不相识”,他们或许早已处在这样的空间,却无从相识,直到一次次偶然。因为女学生撞伤了法官的狗,与法官相识;法官则在窃听中得知了年轻法官和他不忠女友的故事;而直到最后,年轻的法官才和女学生在一场意外中碰面。
    这部影片似乎就是一部基希洛夫斯基的电影,他没有完整的讲述一个让人明了起因、经过、结果的故事,这是部意义蕴涵于过程的电影,没有神秘的开始,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离奇的结尾。生活,一切在于生活的过程,这部电影尽情的展示着三个人的生活和他们之间微妙的联系,我喜欢这种以一种慢悠悠的节奏叙事的电影,那女学生的热情与敏感,那年轻法官的风光与不幸,那退休法官的怪癖与感伤。每个人的生活都那么平淡,平淡的他们的生活让我们都觉得似曾相识,女学生兼职模特,去健身,显然深处热恋,显出一种小资的安逸,但是她那异地的恋人无端的怀疑猜测给了她诸多苦恼;年轻的法官事业有成,前途无量,可是同很多事业上正要大展宏图的人一样,他不得不痛苦的面对恋人的不忠;退休的老法官呢?似乎他只能是终日陷入寂寞之中,以窃听他人的声音来陪他度日,直到女学生走入他的生活,还勾起了他一段伤心的爱情往事。微妙的是,老法官的往事竟很年轻法官惊人的相似,也是一次偶然中手中的书翻到了考试的内容,也是意气风发之时面对恋人的背叛。世间的幸与不幸,顺与不顺,善与不善,忠与不忠似乎就是永远以相似的方式不断的上演,生命在轮回,生活在轮回。当年轻的法官面对恋人的不忠而神伤时,老法官正面带感伤的向女学生叙述昔日的相似情伤,一种时空交错的感觉将岁月的沧桑无常,生活的无奈多变从我心头油然而生。
    基希洛夫斯基当然不是想只是拍摄一部令人看来陷入伤感的悲伤电影,这部影片中也时时洋溢着生活中的希望与温馨,当时那不时映入眼帘的红色就让人感到足够温暖了。尤其是那个片子的中心人物――女学生,她让我想起了《天使爱美丽》中的爱米丽,她同样的善良、快乐,一种很红色的情绪,她以这种情绪深深感染了那个孤僻的老法官。一位窥探他人秘密的老人终于被深深触动,他不再偷听他人的秘密,相反,他向善良的女孩倾诉了他心中的秘密。女孩也留意着那辆红色的吉普――年轻法官的坐驾,但是他俩始终没能碰面,直到她乘船前往英国与男友相会时,伤心的法官也怀抱永远忠诚的小狗走上了离港的轮船。最后,老人在报纸上发现了轮船失事的消息,当他焦急的在电视上寻找女学生时,女学生和年轻法官都幸运的获救,两人站在一起,隔着屏幕是欣慰的老人,三个人的生活在那一刻仿佛结成一环,伴随着新生的希望,影片在一阵淡淡的音乐声中结束,留给我的是对人生温馨的体味。
    看完这部电影后,我心中有种很惬意的温暖感觉,每个人都在生活中面对着很多感伤和无奈,但是那无处不在的温馨红色就是我们的心理慰籍,那一抹抹红色让人感到安全,温暖,给人摆脱悲伤的希望。红色无处不在,它不仅仅意味着一种色彩,它更是一种情绪,一种生活态度,人们的一个微笑,一丝善良,一点激情,都相互关怀,相互抚慰。所以,或许面对不幸与挫折,我们先应该静静品味一丝忧伤,然后,让我们去发现生活中的红色,让红色安慰我们,让我们在温暖中对生活淡淡一笑。

http://handsomewang.blogdriver.com/handsomewang/1094654.html

 6 ) 最鲜艳的寂寞

1996年3月13日,法籍波兰电影大师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巴黎逝世-----心脏衰竭。当一颗心脏旷日持久的承受来自人类灵魂最无法逃避的丑恶与悲观,原罪与冷漠,无论它曾经多么生机蓬勃,下场都是殚精竭虑后的黯然停滞。基耶斯洛夫斯基就像巴西的热带雨林,吸收世界排放的所有罪恶,用光合作用释放最清洁的氧气。无论你我,当这股氧气钻入你的心脾,你会对生命中所有的美好怦然心动。
   大师的作品是所有发烧友们耳熟能详的,从《双面微若妮卡》,《红白蓝系列》到《十戒》,《疾走天堂》,每一个都是掷地有声,而我最为陶醉的是《红色情迷》。这种喜欢可能来自于我对基耶斯洛夫斯基的了解。他的确是个怪老头。在早期从事纪录片的拍摄时,他一直在强调一句话:“人们如何在紧张的生命中尽职的扮演自己。”而当他发现“人类与摄影机离得越近就越容易消失时”,他重新考虑了自己的电影之路,如何用最恰当的电影语言讲述纷繁生活背景下游离在感情与自我,困惑于靠近与疏离的你我他。这种思考促生了91年的《双面微若妮卡》和之后的《红白蓝系列》。
   基耶斯洛夫斯基从来都没有把电影当作是自己的全部,在电影的汪洋中他时刻清醒,他明白电影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倾诉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所以当别人问及他是否喜欢电影时,他面无表情的回答道:“不!”就是这个在平日里宁可看书也愿去电影院的人,却拍出了让我们无数人呼吸沉重视力模糊的电影,不得不说电影的天赋是他与生俱来的。
  “我唯一的优点是我悲观。”大师这样阐述自己的性格。在《蓝》和《白》中,悲观似乎像弥漫在我们周围的空气,每个人都无处藏身。而所有的悲观都是寂寞在作祟。黑夜是所有人类的噩梦,尤其当它降临时你是孤身一人。在《红色情深》中,你会发现所有的主角都会养一只狗,无论是窃听别人电话的老法官,时刻被男朋友怀疑的女主角,还是被女朋友带了绿帽子的年轻法官。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狗尤其通人性。它会在你高兴的时候与你蹦来跳去,在你忧伤的时候静静蜷缩在你身旁,在你失声痛哭时伸出舌头舔去你的泪水,它对你的忠诚可以超越你任何一个男友女友。就像片中老法官的狗,尽管它的主人对他不理不睬,企图把它送给撞伤它的女主角,但当它痊愈之后,依然会飞奔着回来找自己的主人,哪怕他曾经抛弃了它。
《霸王别姬》里,程蝶衣如泣如诉“说好了是一辈子,就是少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不叫一辈子。”一辈子的感情,分毫不差的爱,人能做到吗?既然做不到为什么还要承诺,还要欺骗?狗不会说话,自然无法信誓旦旦,它们只会瞪着水汪汪的眼睛,执拗的在你把它踹开的时候又回到你的身旁。从来没有什么动物像人类一样熟悉背叛,也从来没有什么动物像狗一样信守忠诚,不离不弃。
   每一个天性悲观的人都是寂寞的,害怕孤独,身边有一只小动物,可能是猫,也可能是狗,至少在夜里,四下无人的时候,还能尝到拥抱的滋味,感受另一种体温。
在《红色情深》里,被自己最心爱女人背叛了的老法官,永远都不会关上家里的门。在他看来,没有什么是永恒,要走的东西是留不住的,所以他拒绝了女主角送还的狗,与其将来痛苦,不如现在就斩断情根。受了伤的人总是本能的拒人于千里,像一个防护机制。“爱怕了就不会在爱。”人毕竟是感情动物,坚若磐石的封闭也会被感情的焕发挤出一道裂缝。天性善良的女主角,热爱生活,对身在异地的男朋友忠诚无比却要忍受他的无端猜疑,看到丢瓶子的老人会上前帮忙,撞伤了狗会送它去医院,送它去找主人。当这两个相遇的时候,老人被融化了,他发出了一声感慨“可惜我比你早出生了30年。”坚冰融化,水流会比任何的江河都要湍急,感情也是如此。老人开始变化。向警察检举了自己窃听别人电话的行径;注视着自己的狗从孤身一人变为6只小狗的母亲;打开尘封的车库,启动雍容华贵的奔驰车,西装革履的出现在女主角的演出,却匿藏在一个谁也不曾注意的角落。无声无息的感情仿佛一颗不会开花的树,没有姹紫嫣红的浓烈,只有渗入地面几十米的根茎,蔓延,伸展,紧紧的抓住泥土。
  影片的最后,女主角去英国的轮船遭遇暴雨袭击,无数人遇难。老法官表情惊恐忐忑,当生还的7个人陆续出现在电视画面,老人紧张的双眼通红。第一个不是,第二个也不是……….第六个不是,直到第七个人的出现:她眼眶挂着泪水,似乎没有从刚才的惊恐中抽离,头发有水珠滑落,双唇微张,她的背后是一片红色的背景。老人咽下了一口气,疲惫的仿佛瞬间过完了自己的一生,他默默的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景色。透过一块破碎的玻璃,一颗破碎的心正在悄然愈合。

 短评

她走在他过去时空的轨迹上,于是终于在现在,碰上了他。

5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是一部技巧娴熟的杰作,虽然没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但是却展现了男女主角胸出色的表演。

6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三色之中最差的一部,不知道为什么被提三项奥斯卡,这片输给[低俗小说]一点不冤。偶然与轮回,监听与畸恋。伊莲·雅各布真美好,特林提格南特老得认不出来了。至此基老师所有能看到的片片全部看完了,以这部片子结尾,真真伤感。

8分钟前
  • 胤祥
  • 推荐

红色的基调,浓烈、悬疑、隐喻,现在看起来仍然很不错。

9分钟前
  • 小波尔卡
  • 推荐

该片是一部成年人的童话故事片,是一部由厌世者构想和完成的浪漫史。影片令人信服地描写了两位主人公所建立的优雅、微妙但未必会发展的感情联系,而这种联系也是该片取得的主要成就之一。

11分钟前
  • 高冷的鸡蛋仔
  • 力荐

蓝白红三部曲是一个从三星到五星的过程。连续性的看完感觉才最完整。

15分钟前
  • 荒也
  • 力荐

很好的看的电影,情节有铺垫而且环环相扣很精彩

19分钟前
  • 乔植
  • 推荐

三部曲里面,最浪漫的一部。红色是热情,红色是救赎,红色是博爱。

22分钟前
  • 纤指十三
  • 推荐

轮船遇到强对流天气,暴风雨过后电视新闻上播放着轮船遇险的消息。一百多人罹难的同时,瓦伦丁和奥古斯丁双双幸存,他们觉得对方似曾相识……

23分钟前
  • (๑⁼̴̀д⁼̴́๑)
  • 推荐

我爱伊莲娜雅各布以及她的黑丝袜

25分钟前
  • 毛驴哥🔒🔒🔒🔒
  • 力荐

三部曲終於完滿了。那個扔瓶子的老太太,終於有人肯幫她一把了。這就是電影的主旨——博愛。

26分钟前
  • StevenTong
  • 力荐

能在不幸中自愈,能在报复中哭泣,能在欺骗后相信,才能在命运的风暴中幸存。

29分钟前
  • 渡边
  • 力荐

多想结交这么一个古怪博学的老先生当忘年交。三部曲里最爱的一部。

30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欧洲人的东西总是体现在细节,三部曲中最爱红

33分钟前
  • 徐小花
  • 力荐

影片的整个基调是红色的,莫名,猜不到的结局,费解的过程。然而,当我再回过去看前面的时候,才发现,原来如此,整个过程,是一系列紧密相扣的环。其实,在我看来,三部曲中,〈红〉是最难解读的,它涵盖了人生的迷茫,感情的机缘巧合,以及,宿命的救赎

36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我们都活在别人生活过的轨迹里,或是窥探隐私,或是生命轮回。他梦见了未来的她,好像这一切在真实的发生。我以为这是错过,可殊不知,他们最终相遇。

40分钟前
  • 后自愈
  • 推荐

二重身。奥古斯特正是年轻版的法官自己,多年前遭遇背叛生命轨迹从此改变无从救赎孤独终老,所以他会对瓦伦蒂娜说,“也许你就是我从未遇到的那个女人”——电影结尾,瓦伦蒂娜和奥古斯特一起得救上岸,他透过电视荧幕看到了另一个自己,如同两生花不是关于两个人的故事和精神联系,而是一个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奥古斯特和法官也因此不是两个人,而是同一个人的两个版本,两种可能。由此,我们的现实呈现出某种极端的脆弱性和偶然性——我们的现实只是开放情境中的一种可能,甚至并非是最大可能性的结果,其他潜在的可能结果并没有被完全排除,而是作为可能会发生的事件的幽灵继续缭绕着我们的“真实”现实。(Zizek)

44分钟前
  • 江寒园
  • 力荐

[蓝]技法最先锋但略有形式大于内容之感,[白]最贴近传统叙事电影,终章[红]以"博爱"为主题,大格局,视听语言掌控也已达大象无形之境。老法官与新法官相同的人生轨迹及细节(掉书翻页中考题,养狗,被劈腿)有轮回之意。不少元素的复现把基氏后期影片联成网状脉络(绊倒同[两生花]),耐人寻味。(9.5/10)

4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三部曲中最爱红.

50分钟前
  • kingfish
  • 力荐

隐喻太多,又显得刻意巧合。终究不是现在所喜的类型。不过,三部曲里面,这部相对更好。另外,女角很漂亮

51分钟前
  • 暖鱼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