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长河

已完结

主演:罗晋,尹昉,黄志忠,奚美娟,梁冠华,苏可,陆思宇,公磊,李昕哲,赵麒,王洪涛,郭之廷,刘天尧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2

 剧照

天下长河 剧照 NO.1天下长河 剧照 NO.2天下长河 剧照 NO.3天下长河 剧照 NO.4天下长河 剧照 NO.5天下长河 剧照 NO.6天下长河 剧照 NO.13天下长河 剧照 NO.14天下长河 剧照 NO.15天下长河 剧照 NO.16天下长河 剧照 NO.17天下长河 剧照 NO.18天下长河 剧照 NO.19天下长河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天下长河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自康熙十五年一场巨大的水患之后,年轻的康熙帝设科开举招纳治河贤才,二十四岁的落第举子陈潢脱颖而出,长于治河。年轻的康熙帝不拘一格,将他简拔而出。陈潢与同样有志于治河的靳辅搭档,跨越半个世纪的栉风沐雨,历经了康熙朝几次大政治风波。年轻敢言的陈潢死于奸臣结党的污蔑之下,临死前留下治河名著——《河防述要》。康熙五十一年,台湾收复,准格尔平定,黄河安澜,河水转清。康熙帝探访扬州,见到了河神庙。庙中塑着靳辅、陈潢的像,仁人志士,遗爱自在民间。穿梭阴阳界1999喜欢就是喜欢脱衣舞娘1996暖爱保险库马尔科姆的一家第二季惊世奇人:最强壮汉Malenkiy voin奶奶跟外婆法国小馆儿第八季街狼蒙古女王理查二世生化危机4:战神再生(国语版)球手们 第四季水星领航员 暮色夺命佳人出差十五夜2.赌命为王2特辑小可爱与拳击手污泥中的纯情猎杀(国语版)即刻归线仅7天的浪漫艾伦对决法罗放学后联盟零号追杀粤语母亲2019终身大事大风歌战俘列车动物园看守黑暗复仇共享老爸黑帆 第二季最熟悉的陌生人轻轻摇晃纳妾记第二季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十万火急(粤语版)

 长篇影评

 1 ) 《天下长河》:太皇太后驾崩后,皇帝对看重的靳辅治罪,暗藏深意

文|林艾米(amylin_writer)

《天下长河》剧照

俗话说:“变则通,不变则壅;变则兴,不变则衰;变则生,不变则亡。”

这句话的意思的指,在面临发展困局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这在现实的公司管理,以及各类组织和机构的管理中,都适用。

电视剧《天下长河》中,皇帝在孩童时登基,当时由于年龄小,所以需要朝中大臣辅佐。随着皇帝逐渐成长,能力也越来越强,成为了一个能独挡一面的人。可是,朝堂上的索相和明相两派势力瓜分把持着权力,导致皇帝的一些想法很难推行。

《天下长河》剧照

治理黄河一直是皇帝的心头大事,而皇帝正好遇到了忠心治河的靳辅,虽然靳辅被朝堂上的大臣们定成“黄河泛滥的背锅侠”,但皇帝还是排除万难封靳辅为河道总督,带领着治河奇才陈潢共同治河。

靳辅和陈潢在治河过程中做出了很多成绩,虽然他们屡次受到朝堂上大臣们的打压,但皇帝都是尽力保全了靳辅和陈潢,从轻发落,依然让他们继续治河的工作。

可是,当太皇太后驾崩后,皇帝一改对靳辅和陈潢的态度,首当其冲地给他们治罪,这到底是为何呢?其中暗含着皇帝的变革之意,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吧。

建议先关注,再慢慢看,以防不小心手滑找不到了。

01 皇帝重用靳辅,有两大原因

皇帝明白朝堂上存在着两派势力,索相和明相两派势力瓜分着权力。索相和明相虽然互相争斗,但都是老臣,思想比较传统和保守,为了保全他们自己的私利,对于皇帝推行的一些新政策,多少抱有阻挠的态度。皇帝需要开启一场变革。

皇帝不希望未来发展受到老臣们的阻挠,所以需要找到一股可以制衡老臣们的力量。皇帝认为要发展就需要做三件大事:平三藩、收台湾、通漕运,而治理黄河就是畅通漕运的关键,是未来发展的一件大事。所以,忠于治河的靳辅就可以成为制衡索相和明相的力量。

《天下长河》剧照

皇帝重用靳辅,就是变革的第一步,在当时是多赢的策略。皇帝重用靳辅治河,表面是解决百姓受洪灾的紧急问题,其实还疏通了漕运,另一方面还可以用靳辅来吸引朝堂上的党争,从中削弱索相和明相两派的势力。皇帝坐收渔翁之利,把权力慢慢收回到自己收中。

《天下长河》剧照

在工作中,遇到困局阻挠发展时,就要改变这种状态,将一切拨乱反正,重回正轨。要想破局,就需要打破原本的平衡,加入第三方,形成鲶鱼效应。

02 太皇太后的驾崩,推动皇帝的变革不再束手束脚

皇帝通过治理黄河,用靳辅制衡了索相和明相两派的势力,从侧面也更有利于推进另外两件大事的实施。通过治理黄河,漕运更畅通,有利于运送粮草到战场,三藩没多久就平了,皇帝干成了这件大事,让老臣们也敬佩,在朝堂上瞬间又收回了一些权力。

皇帝还有一件重要的大事就是收台湾,这在朝堂上是不受支持的,皇帝一直想培养自己的水师,以此来完成收台湾的大事。靳辅治理黄河很有成效,特开辟了一块水域给皇帝训练水师。

经过几年训练,水师已经颇具实力,所以很顺利地就完成了收台湾这件大事。老臣们之前对于收台湾这件事是不敢想的,没想到皇帝就办成了,朝臣们看到了皇帝的成长,再也不敢轻视皇帝,索相和明相两派的权力再次被皇帝削弱。

《天下长河》剧照

皇帝办成平三藩和收台湾两件大事,和靳辅治理是分不开的。所以,靳辅在治河时被朝臣们打压,皇帝都会尽力保全他,有时候靳辅急于治河而违抗命令,皇帝也忍下了。但是,皇帝终究是皇帝,心中肯定不舒服,只是靳辅对两件大事的实施还有用,所以暂时不能动。

皇帝在亲自视察治河情况时,特意绕开靳辅,请了其它河道官员来汇报,为的是兼听则明。当皇帝听到河道官员们都对靳辅赞不绝口,而且大家在做事上都在向清廉的靳辅学习,皇帝心中更不愉快了,他感觉到靳辅的势力也在崛起,这也是危险的信号。

《天下长河》剧照

三藩已平,台湾也回来了,拿靳辅来制衡索相和明相的作用已经不大了,黄河治理也有很大成效了,不算是当务之急了。如果任凭清廉的靳辅强大起来,对皇帝收权来说是不利的,所以皇帝开始有了动靳辅的念头了,只是要找个契机。

正在这个档口,太皇太后病危。皇帝从小是由太皇太后带大的,也是因为有了太皇太后坐阵,朝堂才会稳固,毕竟老臣们要卖太皇太后的面子。

《天下长河》剧照

太皇太后在驾崩前,对皇帝说:“流水不腐,你最大的毛病就是念旧,不杀大臣,可以,但不能不换大臣,你要小心被蒙蔽。”随着太皇太后的离去,皇帝的坚强后盾没有了,皇帝要想坐稳朝堂,就要真正掌控朝堂才行,势必要进行大变革。

皇帝的想法是黄河治理已经差不多了,先前的投入已经很多了,接下去要缩减投入,把钱投到更需要的边境维稳上,而靳辅却支持开挖新河入海,这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皇帝眼里,靳辅治河的投入产出比已经不高了,所以不再打算容忍靳辅,决定先对他下手。

《天下长河》剧照

在现实工作中,有很多现象的出现都是需要变革的前兆,比如:公司净利润下降、决策缓慢、信息不畅、职能重叠、推诿扯皮、人浮于事、团队凝聚力不强、员工多次违反制度等。

为了未来的发展,加入个别人产生鲶鱼效应的方法并不会长期有效,需要狠下心做全面的变革调整,变革工作包括:团队成员组成、团队规模、团队成员权力结构、团队成员角色设置、团队内的沟通渠道等。

03 皇帝对看重的靳辅治罪,拉开整顿朝堂的序幕

皇帝是非常看重靳辅的,朝臣们都看在眼里,因为在治河过程,哪怕靳辅有一点违背皇帝的意愿,皇帝都包容了。

太皇太后驾崩后,皇帝直接治了靳辅的罪,并命人把他押送回京。皇帝的这个做法,令朝臣们心里七上八下,感觉不妙。

皇帝之所以首先对自己看重的靳辅出手,就是让朝臣们明白,自己之前一直袒护的人都受到处罚了,那其他结党营私的人就要小心了。皇帝这是拉开了整顿朝堂的序幕,索相和明相两派的势力会再次削弱,朝堂会换血,皇帝会慢慢启用新的人才,建立自己的亲信团队。

《天下长河》剧照

在现实工作中,公司变革也是非常艰难的,主要会面临以下几个难点:

第一,一些跟老板多年的元老员工,工作能力逐渐不太符合时代的需求,老板碍于情面,很难处理元老员工,因为其中牵涉太多,元老员工在公司内部的关系盘根错节。

第二,老板会担心一时之间找不到更合适的人来接替元老员工的工作,哪怕找到了新的接替人选,也会担心新人选是否能融入公司,在公司内部存活下来。

第三,老板处理元老员工还会顾及到一些后续影响,担心引起不良舆论,在业内或公司内部引起负面影响。

俗话说:“长痛不如短痛。”

虽然以上几点是变革过程中的难点,但这也并不能成为“让不胜任的元老员工继续留在岗位上”的理由,为了公司未来的发展,当断则断,把人放在适合的岗位上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为了情面放任自流

-END-

带你发现更多美好,分享经验,为你赋能,欢迎关注

注:以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2 ) 存权力,灭人欲

历史剧是创作者对历史的一种个人解读,导演截取了康熙朝治理黄河这段故事,拍出了封建王朝中权力运行的真相。

相较于一直在河道上兢兢业业、栉风沐雨十几年,人格始终如一的靳辅、陈潢来说,在权力中心的康熙戏份更多,转变更大,也更好地展现了权力的逻辑。

三十四集中,孝庄皇太后自知大限已到,在宫殿中,盛装大扮,正襟危坐,完成最高权力的交接仪式,为了大清基业能千秋万代,她殷殷嘱托康熙帝王之术。孝庄主要说了两点,一个是告诫康熙,继承人不是可以培养出来的,必须是靠自己流血搏杀到最后、最凶狠的狼,才能当做狼王,才有能力保护群狼。二是针对群臣的驾驭,她说流水不腐,人才到处都是,摧残一波,还会有新的一波填补上,皇帝不能因顾念旧情而让大臣长期处于高位,必须保持其流动,才能让他们时刻惶恐,不敢懈怠,更不敢合伙针对皇帝,群臣流动,与其能力无关、人品无关,仅仅在于其必须保持流动。两条背后都有一个思想,就是作为帝国最高统治者,皇帝必须消灭自己作为人的过多思想情感,只有人性被权力异化,才能成为权力本身。

以此为节点,康熙完成了一次蜕变,从一个人变成了一个孤家寡人。

康熙十五年,黄河大决,运河运行不畅,直接影响了平三藩的战略物资运输,大清危机四伏,甚至有倾覆的危险,此时的康熙权威还未完全建立,用孝庄的话说,别人看他不是皇帝,而是一个小孩子。除了外敌,最主要的政治对手是满清勋贵集团,他经常被以伊桑啊为代表的索党怼的哑口无言。同时,此刻他还是个热血青年,真诚、热情,他招揽有能力的汉臣,可以对高士奇因欣赏而特殊拔擢,一日七迁;可以因为捉襟见肘的经费问题向孝庄撒娇,要内帑治河;可以对靳辅、陈潢这样的专业人才推心置腹,君臣一心,以至于经常感动得靳辅老泪纵横。

到了康熙二十六年,孝庄死后,早已平三藩、收复台湾的他,获得了极大权威,用明珠的话说,就是已经成为了真神。然而康熙也逐渐褪掉自己的人性,变得冷血,虚伪,刚愎自用,对他而言,最重要的事情是维护“皇上圣明”四个字不受质疑。在索额图边境谈判被困之时,他选择不派重兵救援,任其自求多福。他开始践行孝庄提出的第二条帝王法则,把群臣流动这柄权力之刃第一个砍向明珠。针对治河之争,对于反对自己主张的靳辅、陈潢,他先下旨,后私信,一直想要对方服软认错,以维护自己的权威,然而对方坚持原则软硬不吃。他随即任用徐乾学这样的小人为枪,要把查抄家产不过五两的靳辅、陈潢打成贪腐明党,最终,一个革职,一个囚禁至死,有治国理财之能的明珠被贬官,不再重用,而高士奇也从奇才被定性成了小贼,佟国维、张廷玉替代二人上位,南书房大臣三换其二,群臣完成了第一次大流动。

康熙一直很喜欢流眼泪,前期对靳辅推心置腹地流泪,让后者愿意肝脑涂地以报君恩,后来他也经常对所有要任用的重臣流泪,同样让对方以为自己收到了特别的重视。流泪变成了帝王心术的一种表演,康熙沉浸在爱臣之明君的人设之中。讽刺的是,在最后一集,身心疲惫的靳辅面对康熙的流泪表演已经彻底麻木了。

剧中对围绕在康熙这个权力中心的群臣像也刻画得格外耐人寻味。索额图心里全是满清勋贵的利益,表面为国尽忠,内心时刻盘算着控制河督位置,好做自家生意,后期甚至为了扶持更有利于自己的太子上位,直接参与篡逆。明珠在朝堂上上下其手,但同时也算治国理财之能手,对于大阿哥之事也是尽力规劝,同时他是相信君臣人情的,否则也不至于感叹出“连靳辅陈潢这样的人都能被罢黜,谁还来当忠臣”的话语,当被康熙抛弃后,他面对曾经十几年朝夕相处,而如今擦肩而过的不白其一眼的康熙,眼神充满了错愕与幻灭。于振甲号称要作圣人,追求道德完美,然而他除了清廉一无是处,前有为一县不顾大局,导致黄河决堤祸害三省,后有改变靳辅、陈潢治河政策,导致黄河再次七省泛滥。徐乾学是个标准的能力不足,但深谙官场潜规则的老官僚,以十万亩水田做敲门砖考上了探花郎,随后到处投奔效忠,差事屡屡办砸,最后却因为揣摩到皇上要清除党争的意图平布青云,甘愿做陷害兄弟的帮凶,可谓毫无道德可言。靳辅、陈潢在其中像是一种异类,他们时刻把治河和百姓放在第一位,不惜抗旨不遵,陈潢甚至直接喊出了,黄河不是皇上的黄河,是天下人的黄河,他也因此冒犯了天威,最后被幽闭至死。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从皇帝到百官,人人把圣人训挂在嘴边,背后却时刻践行着“君为贵,社稷次之,民最轻”的权力至上原则。两江总督阿席熙私自扣押赈灾银两,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公然对上来讨要银两的靳辅说,银子怎么能发给穷人,治民就像管理牲畜,成熟一波就要收割一波,谁不听话,就打死几个,他们也就老实了。被革职的靳辅找索额图,让其劝说皇上不要更改治河政策,索额图说,你管这闲事干什么,再说,黄河再次泛滥,不正好证明你才是对的,至于多一些灾民又有什么关系。康熙执意挖下河,对于靳辅抗旨,私下召见靳辅,声称五万亩良田不算什么,他最在意的是靳辅抗旨导致皇帝权威被冒犯,被天下人看了笑话,而后他任用听话但治河无术的于振甲,导致黄河再次更严重的泛滥,康熙却对后者依旧信任有加,每年拨远超靳辅、陈潢时期的经费400万两,给他收拾烂摊子,等于振甲按照靳辅、陈潢之策重塑河道之后,康熙甚至不忘得意洋洋邀请靳辅来观看成果,以表示自己眼光卓绝,不管任用谁做河督,只要按照他的旨意来办,都能治理好黄河,可惜被于振甲实话实说当场打脸。而真正践行“民为贵”思想的只有靳辅、陈潢二人而已。

权力是巨大的,它可以轻易彻底改变小人物的命运, 索额图因为徐乾学的十万亩水田而让其成为探花;明珠因高士奇提前交卷认定其轻浮,直接把卷子涂污作废掉;号称爱民如子的康熙也为了维护自己权威,罢黜专业治水人才,导致黄河再度泛滥,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权力又是渺小的,有时甚至像个笑话,康熙要借淤田案打压明珠党,最后却查到最大买家是太子,明珠得知后直接笑到戏谑康熙为康老三,高士奇也吐槽,总不能因为你是皇帝就说什么都对吧。黄河更是不给康熙面子,你敢挖下河,我就立马泛滥给你看。

电视剧最后,年迈的康熙来到河神庙,看着被自己罢黜的靳辅、陈潢已被老百姓当做河神般供奉,得到了他一生追求但都没有得到圣名,不知又会作何感想。毕竟,中华民族能像黄河一样源远流长,主要靠的并不是所谓明君贤相,而是无数个靳辅、陈潢,他们理应流芳百世,而权力本身并不值得颂扬。

 3 ) 张挺:拍《天下长河》,我摆脱了明君情结和忠奸叙事

历史传奇剧《天下长河》正在湖南卫视热播中,芒果TV同步播出。

这是国内播出的首部讲述清代黄河治理的电视剧,围绕着康熙年间两位治水名臣靳辅、陈潢展开。以康熙十五年为起点,两人二十余年来栉风沐雨、力挽狂澜。虽然最终未竟全功,但在历史上留下了光照千古的精神印记。

《天下长河》的剧本初稿,完成于十年之前。当时,受制于技术之难与市场之困,它成了张挺唯一一部未能拍摄的“抽屉本”。随着热钱退潮与正剧上位,这部剧也终于能与观众见面。开播以来,这部剧的收视率和网络热度抢眼。

近日,笔者对话《天下长河》导演兼编剧张挺。以下,为张挺的讲述。

精神比成功更有力量

《天下长河》的剧本,是我10年前写的。第一稿的格式,还是话剧式的。

拍《大明风华》时,有一次我和总制片人姚昱竹聊天,说我写过一个水利的剧本,搁置了10年一直没拍。她很惊讶,说你还有“抽屉本”呢?

《天下长河》是讲古代水利的戏,一方面,它很枯燥;另一方面,要大规模展现土木工程和水灾,特别难,尤其彼时还是大IP横飞的年代。

机缘巧合之下,芒果TV总裁蔡怀军听到《天下长河》这个故事,他听了一刻钟,很有兴趣,决定做。这次播出芒果TV扛了很大压力,包括湖南卫视在内,在这个时代制作和播出一部这样的戏,非常需要勇气,我很感激。

张挺给演员讲戏

《天下长河》与近十年的历史剧,不太一样。它的主题和内涵是比较严肃的,延续的依旧是十年前历史剧的模样,但是主题探讨的是人和国家以及人和时代的关系,它的批判性和对古装题材的拓展,是有一点进步的。

决定重启之后,广电总局电视剧司的领导助力颇多,帮我们请了黄河水利委员会以及清史的专家来开会。故事从康熙15年讲起,黄龙泛滥,险些将清政府冲回关外,危机四伏。

康熙要解决这个难题,首要任务就是治水,治水犹如治国。越深入这个题材我们越发现,几乎很难将治水这个事情从一段大历史里剥离出来。当时国家正处在战争状态,平三藩,收台湾,雅克萨之战,平葛尔丹,包括政治上的明珠、索额图党争,甚至我们的主人公靳辅、陈潢也死在党争之中。

要把治河的这段历史梳理出一个轮廓来,前因后果非常复杂,而且治河专业性很强,涉及到大量的古代工艺和千百年中国古代水利理论的革新,这些要依托很多专家把它搞清楚,还要戏剧化,和单纯的宫廷剧不同。像剧中“朝政清,黄河才能清”等台词,是提纲挈领的话,在这一点上,我对这些专家很是感激。

水利专家王英华老师,帮我细细批改了剧本,清史专家们帮我们把外围的政治关系理清,他们的努力确保了这个剧本的基本骨架是结实的、抗打的。

《天下长河》其实有三层意思:第一层就是故事的主线,治理黄河;第二层是历史长河,也就是治国这一段,包括了朝廷的人际关系;第三层是文化的融合,那个年代,西方文化刚刚进来,满汉文化也在融合。中华文明为何能传承5000年不绝?不外乎八个字:不弃涓滴,终成巨流。

我们的传统文化能流传下来,中间经历了大量文化融合。它具有强大的同化、吸收和学习能力。黄河之所以雄壮,也不只是一条河,它在奔涌的途中,融合了无数支流。

历史上靳辅和陈潢的结局是悲剧,但全世界的史诗,永远都在描写失败且死去的英雄。

在中国人眼里,真正的成功不是活着赢得什么,这只是最小的成功。诸葛亮北伐成功了吗?岳飞北伐成功了吗?这并不妨碍他们的伟大人格和高贵的精神。我们把成功分为三种:立功、立德、立言。施琅收回台湾属于立功,靳辅、陈潢不能终其功业,但他们的精神永存,人格光照万古。死亡,恰恰是他们成功的开始。能在黄河边,让百姓心甘情愿为之立雕像的没几个人。

靳辅和陈潢延续的是一种大历史观,它不是程朱理学的史观,不是孔孟时代的史观。靳辅和陈潢从骨子里不是忠于某个皇上,不是忠于某个政权,他们忠于历史,忠于中华民族,他们信仰和尊崇的偶像是大禹王,是李冰,是潘季驯。

陈潢有句台词,“天下不是皇上的,黄河也不是皇上的。再过一百年、一千年,地上的皇帝比天上的星星都多,黄河只有一条,在黄河面前,我们是平等的。”

我写剧本的时候,翻《水利志》,看到一代一代的水利官员,前赴后继拿命往黄河里填,大部分人在历史上连名字都没留下。他们才是中华民族守护神。

康熙三十多年,百姓就给靳辅和陈潢立河神庙了,当时陈潢还没平反。

过去有句话,叫遗爱自在民心。一个人伟不伟大,光靠自己说是不成的,要看百姓是不是真心实意地纪念你,歌颂你,追随你。

批判“吃人”的礼教

《天下长河》比较有意思的是,触摸了中国文化精神层面里边一些让人不太舒服的东西。一个就是帝王哲学。帝王哲学不是权谋,不是平衡术,而是高度的自私,高度的唯我主义。所有的帝王都是非常自私的,视人命为草芥。

我们不能自我感动,夸某某人是明君,然后把自己带入到帝王身份里。我们仔细观察,刘汉、李唐、赵宋、朱明以及爱新觉罗的大清,无非家天下而已。这个基本命题都弄不清楚,不像个现代人。的确有封建帝王做了对民族有益处的事情,但同时也有很多对世道人心的欺骗。

第二个就是程朱理学。

为什么说礼教“吃人”?因为它把人囚禁起来,把人的脑袋全都弄成榆木疙瘩,所谓存天理、灭人欲。谁是天理?谁代表天理?皇帝?圣贤的教导?搞不清楚,最后是一笔糊涂账。你看于振甲,就知道我们为什么要搞五四新文化运动,坚决不能再让这样的思想去祸害年轻人了。

这套东西,曾被视为官学,统治阶级用来毒害人民。这些过去都是概念,我们把抽象变成了画面。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里写,字里行间写满了吃人。

于振甲身上,始终在自我矛盾、自我压抑、自我谴责。

为什么有那么多笔墨在他身上,首先是想写礼教的害处,以前大家谈起读书人,以为都是李白这种,其实不然。大多数读书人就两种,一种是徐乾学这类,他知道自己学的是假的,敲门砖而已,一旦得了功名,就尽数抛之脑后,上下其手,求名求利。

另一种就是于振甲这种,祸害自己,祸害国家。康熙这种聪明人,都不相信礼教,但他们又无比推崇礼教,以此为工具制造“脑残”。

第二个源于他身份的特殊性。于振甲后来继承了靳辅和陈潢的治河理念,死在河堤上,他也是一个很有名的河督,后来在历史上公开认错。不管怎么样,我认为他还是个君子,一旦认同,就可以贡献身心和生命,可惜改变不了榆木疙瘩的脑袋。于振甲这个人物形象,应该说在古装历史剧里从未出现过。

过去很多的戏,不太涉及人精神层面的复杂性,总在道德问题上纠缠:忠与奸,清与贪。

《天下长河》打破了这一概念。清官未必能办好事,忠臣往往贪名声。如果完全依靠私德来辨别,历史上99%的官员都是奸臣,扛不住查,道德的分野只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历史认知,不遵循历史唯物主义,不符合历史真相。

就像剧中康熙骂于振甲一样,你自以为是清官就高人一等了,觉得自己什么都是正确的了,看谁都是贪官。一个国家的运作机制非常复杂,如果只拿着道德来标榜自己、要求他人,非得把老百姓都祸害死不可。

如果真要给清官下一个定义的话,我觉得是“清明”。清官判断事物,要清明、果断、有效。于振甲只占一个廉字,唯一优点就是穷,行为特点就是横。

我喜欢用生活化的笔法来写历史剧。真实的历史,不是之乎者也的文言文。你看《红楼梦》,里面很多脏话,《水浒传》里面哪句话你看不懂?这都是明清人的原话。我们做古装戏,就是要尽量写出这种台词来,让观众毫无障碍。文言文在古代,只是特殊知识阶层书面表达的工具,它更像是一种准入门槛。

“平三藩诏”是我改的。原文很华丽,可承担不了戏剧功能。观众看不懂,也开启不了下一阶段的任务。我安排高士奇重写了一篇诏书,一是为了点出下一阶段的核心:收台湾;二是剧作的深意:任何时候都要居安思危。

康熙初年的朝堂,动荡不安。这是个很努力的皇帝,刚出场,上面孝庄压着他,下面大臣总顶撞他。康熙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实权呢?收复台湾以后。

到了雅克萨之战,他就逐渐成为一个有绝对权力的人物,但是也走向了人性的另外一面,刚愎自用,听不进反对的声音。我们不能因为清代官方历史歌颂他圣明就跟着喊圣明,然后把他尽情美化。

戏曲与水戏

《天下长河》的片头,是动画化的清代《黄河图》。

为了做出现在的效果,我们花了不少钱。先是从二玄社买来复制品,然后将复制品高清度扫描,重新勾勒、补色,很多模糊不清的地方,也要手绘。

水戏很难拍。因为水和人的互动关系不是特效能完成好的,水会沾在人身上,会把人打湿,衣服和头发会变形,这些细节有一点假都不能看,只能玩真的。

开篇那场大水,纪录片里有,成吨的水往演员身上泼。在这部戏之前,没有很多水灾的拍摄经验,得摸索着来,黄龙来了那种奔涌的气势,特效做不出来。

洪峰过境的声音,我们也经过了反复调试。最终定下了“老虎咆哮”的底音,层层叠加,压实后就成了真的洪峰,充满了生命力和威胁感。

最难拍的一场戏,是靳辅救灾、靳治豫过河。

那场戏要在河上搅出大浪来,要把船沉掉,把人都栽到水里去。我们自己修的堤坝,挖了一条河,用几艘摩托艇制造局部惊涛骇浪的效果。很多观众觉得像特效,我们挺骄傲,这句话从好的一方面理解就是观众觉得不可能实拍。

其实特效很多时候只是辅助作用,帮我们把局部串联在一个画面里。像开篇黄河大决,人们站在房顶上,拍摄场景很小,当地的群众演员带着家里的狗、猫、鸡、鸭来,一组组拍,一下午就拍完了,最后合出来一个巨大的黄泛区。

合龙就是硬碰硬了,我们仿照古代工艺,外覆柳叶,内包木石,做了个真的柳石枕,七十吨的吊车愣是没弄动,后来换了一个一百吨以上的才吊起来。

这个戏里小讲究的地方是挺多的,像我们复原的南书房和慈宁宫的景,质感都不错。包括里面的动作戏,打布库那部分,我们请来一个摔蒙古跤的全国冠军,布库戏一场拍下来,罗晋浑身疼了好几天,他们身上的衣服是刺子布,一种专用于摔跤的手工布料,拽来拽去,指甲都坏了。

藤牌兵大战八旗骑兵那场戏,请的是福建地趟刀和地趟拳的传人,按着书上的图示制作盾牌,排练战术战法,包括像“三叠浪”“圆阵”“突进式”“削足式”。

因为这些都是战阵,不能拍成武侠,要真实地看见,并且能让观众相信藤牌可以战胜火枪。林兴珠本人是很了不起的英雄,雅克萨之战拿了首功。

清代的服装,美术组也做了详细调查。清晚期、中期和早期的服装区别很大,康熙年间很多衣服还是明式。甚至连演员,都是按画像找的。

这部戏的音乐,我们也下了很大功夫。片头是劳动号子,片尾是吟诵了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都是非遗传人录制的,经过了历史考据。

剧中所有的号子——山东号子、河南号子、江南号子、陕北号子,都是专门请的老先生来现场扮上演的,能把这些声音保留下来,也很珍贵。片尾的吟诵,专门从湖南请了朴真老师,用平江调来吟诵,古人就这么读书的。

施琅喝醉酒时,唱的是闽南语的《采茶调》,那是他在台湾的记忆;康熙给孝庄祝寿时唱的是当时流行的一种梆子,“二十四孝”里的“老莱子戏彩娱亲”。

剧里的台词,我们吸收了戏曲的道白节奏。

明珠和索额图奏事,经常会第二个人压着第一个人的最后一个字说话,这在戏曲里叫鱼咬尾。第一集明珠和康熙关于争论官是谁给的那段,节奏突然拉起来又突然放缓,用的就是戏曲的玩法,这些都是古人从日常生活中发掘出来的。

当代人视角

这部剧是以当代人的视角去审视古代人,而不是站在古人,或是历史传声筒的角度再进行一遍歌颂。所以对康熙的看法,对于振甲的看法,对靳辅、陈潢的看法,并非帝王叙事,而是以一种批判性的角度重新审视过去。

清官、明君的评判体系我不认,理学观念我也不认。有时大家可能会不适应,因为这部剧拒绝了让你继续做清官、明君的美梦。2022年了,如果我们还在呼吁“圣天子”,呼吁清官、道德圣人,那也太可笑了。清官、明君、侠客、神仙,都是过去中国人在现实黑暗中挣扎呻吟时的幻想,等到醒来,依然是奴隶。

我上大学时,学黑格尔的《美学》,其中有一章专门讲到历史剧。黑格尔讲得很清楚,所谓历史剧就是当代人通过历史看待自己的一种方式。历史剧,本质上是当代人对那段历史的评判。复原古人,是历史学者和考古学家的事儿,跟戏剧没关系。

剧中发生的大事,包括两次黄河口决堤,包括收复台湾,时间线都是清晰的,至于他们平时吃喝拉撒睡,那就得由着我来了。像陈潢,史书就记载了他治河的天赋,具体的东西没什么,必须给他铺设完整的故事线。

一个人如果真的通读历史,他首先学会的是怀疑,学会的是对事物看法的复杂化,而不是变成简单的“XX粉”。但话又说回来,观众是观众,创作者是创作者,你的作品拿出来,就必须要承受所有观众的看法,关于历史的复杂性用戏剧去表达的时候,是可以有风格选择的,严肃沉闷是一种,但是我不选。

像明珠和索额图之间,有争斗,也有和谐。

所谓党争,是从上而下的。为什么会存在党争?因为皇帝想让你争,以防“合而谋我”,你不党争了,政治生涯也到头了。党争的根本是皇帝挑拨利益集团。索额图对明珠说过一句话,咱俩要是一和,那就死在一块堆儿了。

有人说,喜剧风格是不重要的,恢复历史原来面貌才是重要的,只不过是说说而已,不能真信,大多数评论都是自我标榜,你要真按他们说的做了,他们能让这个戏冷得哭死你,所以对评论本身也是要分析的。

这个戏里的历史问题错综复杂,如果扎下去写,占的篇幅太大,所以就尽可能地让它寓言化一点。而且你一旦把眼光抽离出来,会发现所谓的权谋本就是喜剧,人在政治舞台上扮演某个角色,直到死去。

做编剧也好,做导演也罢,我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让观众兴奋。如果你不能让观众兴奋,那再深刻也没有用。影视剧是大众通俗文化,根本目的是观众。我的戏,首先要努力做到生动有趣。天底下,最可怕的就是没意思三字。

从《大明风华》到《天下长河》,我的认知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前者里的人物,还是处在一个皇权下的评判,好皇帝,坏皇帝,忠君,或者是奸臣;到了《天下长河》,戏里的人物完全摆脱了封建王朝的评判标准。

靳辅和陈潢,就是中国历史上两个最终的胜利者,他们跨越时间,穿越三百多年的迷雾,站在我们面前,依然让我们感动,他们值得被铭记,这一点做到了,这个剧的目的也就实现了,其他那些枝枝蔓蔓,都遮盖不了这两个人的光辉。

我们拍摄的最后一天,在剧中星宿海杀青,年轻的陈潢对着黄河古道说:“我要让黄河安澜,不输古人”,那是我最心动的一场戏。

【文/马二】

 4 ) 还行有不足/恶劣控制舆论,粉丝或水军组团骚扰令人厌恶

第一集三星半,专心讲河道多半星。优点是整体可看,不足处希望改进。1.演员选角不好。罗晋演得不像个文韬武略功炳千秋的皇帝。他整个人气质很轻,压不住臣公,没有沉淀感。他和孝庄太后在一起对比就更明显了。他母亲的演员的演技真是烂到家了,肢体像个现代活泼小孩子。表情就看我演得好认真。2.故宫特效太假了,真是让人出戏。3.故事内容情节想当然,没有合理性。河堤劳工死了这么多还一直被压榨,黄河又发大水,怎么可能来个新官喊几句自我奉献的口号就把暴动给平息了。其他的地方也是,大臣和皇帝因为一点小猜疑对这嚷嚷比声大,真怕他们嗓子吼哑了。把已经平了三番的康熙写成在孝庄面前低一大截的样子。还有好多其他地方。对了,新官儿子还有个秀肌肉的镜头就特别搞笑。健身房练出来的肌肉和特别白的皮肤,和新官儿子一起参与劳工的设定完全相反啊。

————————

有些人是有大病吗?一边回复一边拉黑?觉得shit好吃自己吃嘛,硬要别人也觉得好吃也有病吗?真是有病,再犯歼直接举报删除。

————————

豆瓣现在好像很容易发大水被控了。粉丝水军装观众,戏可真多。谁搞虚假舆论控制就厌恶谁,恶心。

11月26日

所以是谁的水军组群还是粉丝组群共享信息控评打击正常观众呢?因为第一个人的回复内容无稽弱智所以不用查时间线就可以说出他自己的漏洞。谁知道问他说罗晋哪里表现得像20 出头就被拉黑了,然后我也删除回复拉黑他了。好几个人回复就拉黑,今天又来一个。你们是多溅啊,这么在乎我这个评价。第一集就值三星,既然你们这么努力,我给你们一星好了。

 5 ) 这种剧消失20年了吧

提起近年来的古装剧,很多人都是一脸地铁老人手机.jpg。

十级美颜、阿宝调色、油腻丑男、工业糖精、狗血撕逼……就突出两个字:恶心。

我们有多久没有看到正儿八经的古装历史剧了?

最近有这样一部剧,尽管老戏骨众多,质感也不错,各大官媒纷纷好评安利。

可是在一众流量为王的都市爱情和古装偶像剧里并不讨喜。

在连续追了几天之后,我决定和大家好好聊一聊我对这部剧的观感——

《天下长河》

提前声明,本文绝对没有恰饭,优点和不足我都会提,小伙伴们请放心食用。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黄河,浩浩荡荡,气势磅礴,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被我们称之为“母亲河”。

但与此同时,它的水患也十分频繁。

有资料记载,从先秦算起,黄河总共决溢1500多次,洪水所到之处满目疮痍,灾害极其惨烈。

在我国历史上,治理黄河一直都是历朝历代安民兴邦的大事,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大禹治水,讲的也是大禹率领民众对抗黄河水灾,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所谓“一部治黄史,半部中国史”,说的便是黄河水灾之频,治理黄河之难。

这部《天下长河》的故事背景为康熙十五年,围绕着黄河治理展开。

剧集一上来,就向我们展示了惊心动魄的抗洪场面。

暴雨倾盆,黄河肆虐,掀起滔天巨浪,凶猛地冲击着河堤,河工们以人力筑堤,在这条咆哮的“黄龙”面前,他们就仿佛如同蝼蚁一般渺小。

带领众人抗洪的,是清朝治水能臣安徽巡抚靳辅,为人一身正气、一心为民。

洪水滔天,势不可挡,已经有太多的人不幸牺牲,太多的百姓流离失所,深感无望的人们决定放弃抗洪。

见众人心灰意冷,态度坚决,靳辅不再阻拦,只是宣布了自己会留下来,一个人依然要守好大堤。

结果,也正是他的这番肺腑之言,打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令他们决定继续留在抗洪一线。

最终,在靳辅的指挥下,用炸掉大堤的代价,换得了“黄龙”过境,使得沿岸百姓得到解救。

这绝对是不小的功劳,但偏偏有人看不顺眼。

谁呢?河道总督王光裕

面对洪水早早逃离的是他,贪污河工饷银、克扣河工口粮钱的也是他。

起初,王光裕想着拉靳辅下水与自己同流合污。

见靳辅不上道,他便利用靳辅私自炸堤一事做文章,不仅把黄河大堤之溃归咎在了靳辅头上,还诬陷靳辅借抗洪中饱私囊,贪污赈灾款。

起初,王光裕想来个先斩后奏,用手中的尚方宝剑灭了靳辅。

只可惜,天怒人怨,百姓群情激奋,洪水也再次来袭,靳辅不知去向与生死。

在这之后,王光裕将“情况”上书康熙,康熙收到奏书后,连夜召集百官展开商议。

百官里面,大概分为两个阵营。

一个是保和殿大学士索额图,看似忠厚,实则老辣圆滑,党羽众多,王光裕就是他向朝廷举荐的。

一个是吏部监官明珠,表面上公正严明,实际上城府极深,在康熙面前,他总是一口一个奴才自称。

两人为要不要治王光裕的罪争执了一番。

康熙虽然说的是为了抗洪暂时搁置,但待索额图离去后则与明珠通了通气,安排他派户部侍郎伊桑阿去调查王光裕是否上下勾结,以期能够揪出和他一起的蛀虫。

很快,在伊桑阿的调查下,王光裕的腐败彻底败露。

最终,在索额图的威胁下,为了避免灭门,王光裕选择了放火烧院,服毒自杀。

只不过,在自杀之前,他留了一手,将自己行贿受贿的账本交给了女儿。

不久后,靳辅被找到并押送进京问罪。途中,他结识了被人们称为河伯转世的陈潢

此人正在进京赶考,靳辅发现他对治理黄河的见解非常独到,自己最近得到一本治河书就是由他所写。

与此同时,康熙那边也在选拔治河的人才。

在今年的科举考试中,他加设了策论,要求考生们各抒己见,发表对于河务的看法。

这么看来,这科举简直就是为陈潢量身定做,按照他的学问,状元应该是不在话下。

然而,事情的发展并非如此。

陈潢名落孙山,倒是与他同行的一个不怎么突出的徐乾学,意外成为了探花,激动到整个人疯魔地上演了一段“范进中举”。

问题来了,为什么陈潢落榜,徐乾学高中?

原来,考试前,不少学子会去拜一拜索额图和明珠的门路,徐乾学就是其中之一。

在给索额图的拜帖上,他是这样写的:新科进士徐乾学,孝敬江南水田一万亩。意思再明显不过,如果我中了进士,到时候就拿一万亩江南水田孝敬您。

索额图一看,这家伙聪明,期望低,回报高,不狂妄,会来事,是个值得培养的好苗子,于是就把他搞成了探花,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期。

难不成,陈潢就报国无门了?

当然不会。

被带去见康熙后,靳辅没有过多对自己的辩解,也没有祈求康熙给自己什么恩典,他心心念念的只有治理黄河,极力向康熙推荐陈潢,并将陈潢所著的治河书上交。

没过多久,康熙找到了陈潢,被他的赤子之心和治水才能所折服,委任他到修大坝的金文祥那里打探,查查他们为什么迟迟不肯动工。

金文祥也是索额图的人,接到索额图的吩咐后,他想方设法掩盖问题,不带陈潢去坝上看。

为了腐化陈潢,他还搞了一出美人计,让一个官伎去勾引陈潢。

这样的话,即便陈潢不上套,只要破门而入看到他和官伎坐在一起,也可以参他个不守官常。

结果你猜怎么着?

这个官伎就是王光裕的女儿柔儿,她把金文祥的计划都告诉了陈潢,还和陈潢一起去见了康熙。

王光裕的那个行贿受贿的账本再也藏不住了。

但是,如果要交出账本,她有一个要求,那就是必须处死靳辅,在她看来,王光裕就是因为靳辅才自杀的。

靳辅真的要死了吗?账本中有没有证据指向索额图?治理黄河还将面临什么样的阻力?

剧透就到这里,感兴趣的小伙伴,就请到追剧中寻找答案吧。

接下来,首先说说本剧的优点。

首先,最为突出的,是它历史剧质感的部分。

尽管相较于《大明王朝1566》,它没有那么沉重严肃,相较于《康熙王朝》,它没有气势恢宏的爽感,但它仍然有着历史剧所特有的真实基础和史学视角。

治理黄河是本剧的切口,通过它,我们跟着剧情深挖下去,所瞥见的,是纵横交错、渗入到毛细血管的的腐败官僚体系。

在这种上下沆瀣一气的政治环境下,灾难成为了官僚们敛财的大好时机,任何利民的政策都变成了它的反面,最后带给老百姓的是更多的痛苦。

治理黄河难不难?

当然难。

但是,有了这些官员从中作梗,瓜分利益,难度系数更会呈指数级地增加。

本来或许能治理好,结果反而治理不好了,本来洪灾可以早些结束,结果反而一波接一波没完了。

毕竟,只要不结束,朝廷就得拨钱,各个环节就可以继续捞钱,他们何乐而不为!

我记得,2000左右的一些历史剧,比如以“国粮”为引线,将朝堂斗争与民间苦难相互映照的《天下粮仓》,采用的也是这种思路。

《长河之下》以治水为核心,还涉及到了整顿漕运、平定三藩、讨伐葛尔丹、收复台湾等重大的历史事件。

或许它达不到《天下粮仓》的高度,在一些历史问题上也与实际有出入,可在如今的烂剧里令人眼前一亮已经足够了。

第二,是它的用心。

对大众来说,古代抗洪、治水是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

为此,剧集不仅根据史料呈现了当中的细节与过程,还将科普融入其中,使得观众得以真实瞥见古代的抗洪之难,治水之艰,产生强烈的代入感。

与此对应的,是剧集片头片尾的处理。

片头是抗洪治水的古风动画,片尾是带有方言特色的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两者共同营造了一种滚滚历史下民生疾苦的尘埃宿命与荒凉悲情。

第三,是它的人物。

本剧中的人物,大都比较出彩。

靳辅是一身浩然正气的清官,个性坚韧不拔,含冤入狱将生死置之度外,舍身忘我只为黎明百姓,让人尤为感动。

陈潢是不畏权势的血性少年,敢于挑战权威的理想主义者,他看透世俗却不愿同流合污,观众在其身上很容易找到理想的自我投射。

索额图和明珠,两大权臣,各有各的手腕,一个奴颜媚骨,手段圆滑,一个凶狠老辣,奸佞狡诈。

两人的对手戏,是本剧中冲突与笑点比较集中的地方。

比如,商讨如何处置王光裕时,索额图的意思是赶紧斩了,目的是以绝后患,而明珠则认为不着急,不拔出萝卜带出泥,顺道着打击索额图的势力实在浪费。

你看这两人,说的话都是冠冕堂皇,可背后都有自己的小九九,令人莞尔。

有那么一场戏,明珠干脆在康熙面前模仿起了索额图,语气声调惟妙惟肖。

紧接着下一秒,索额图赶来,果然说着一模一样的话,做着完全相同的动作。这一波,明珠属实是预言家了有没有?

另外,徐乾学从官后的种种表现,也是观剧中令人快乐的源泉。

有网友戏称,它这是好不容易上岸了,结果换来个996,加班加点挣加班费,堪称打工人真实写照。

相信,从上面这些例子,小伙伴们也看出来了,除了历史苍凉以外,这部《长河之下》,同时还糅合了戏剧性的喜剧元素。

其实,除了喜剧元素,剧中还有一些部分,讲的是康熙一家子的家长里短。

这种创新不能说不可以,但就我个人的观感而言,处理得似乎还不够好。

我的感觉是,剧集就像是在几个剧种之间来回横调,一会儿是正剧,一会儿是戏说,一会儿又是古装家庭剧,多少有些割裂。

而且,在这样的结构安排下,主演们尽管多是老戏骨,演技没的说,但只能分别采用不同的表演策略。

比如,康熙、靳辅、陈潢是按照正剧的表现方式处理的,索额图和明珠则突出一个荒诞传奇,到了孝庄那里么,就变成了生活化的人物塑造了。

这些角色,以及围绕着他们展开的情节,单独拎出来,都还不错,可摆放到一起,就总是令人难免觉得别扭。

或许,有人会说我有点吹毛求疵了。

也许是吧,毕竟,对于苦古偶已久的我们来说,能看到这样一部走心的剧,延续着历史剧味道的剧,还要啥自行车啊?

觉得我说的有道理,那就点赞关注支持一下吧!

今天就到这里!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沼泽

 6 ) 正剧也该推陈出新了

原本一集弃,觉得剧情人设太“八股”。套路我都总结好了:背景一定得是危难关头,事关天下苍生黎民百姓。皇上一定是夙兴夜寐,爱民如子,为国殚精竭虑。忠臣一定浩然正气,临危不惧,舍子为人。奸臣一定肥头大耳、油嘴滑舌,还要贪污钱两,陷害清官。套路被历史剧玩三十年了,看脸就知道谁是好人,谁是坏蛋。

本来不想看了,但一搜db评分不低啊,于是硬着头皮又看了两集——网友们诚不欺我,这剧还是有很多看点的。

先说最反套路的,梁冠华老师的角色居然不是忧国忧民、大义凛然的“常务副皇帝”了!这次演的索额图老奸巨猾,亦正亦邪,幽默风趣。作为大清国最顶级的中老年富二代,嘴上说怕皇上,但又总感觉他在逗皇上。一说就是这官不好当,但出入朝堂如闲庭信步,下朝跟老明插科打诨,嬉笑怒骂,生活化又不显刻意做作。

再说明珠,开始以为他是好人,毕竟有索额图这个“反派”了。但看了几集感觉他贪的也不少,玩的也挺花,滑头滑脑心眼多的很。黄河泛滥这事,是正好碰上了索额图的人负责,换成明珠的人八成也好不到哪去。索明大抵一丘之貉,相爱相杀,只是明珠作为外人知道舔皇上才能升官发财,不像索额图仗着是太子二叔姥爷有点飘。

还有那仨进京赶考的大怨种,有点太真实,令人捧腹大笑,又有一丝悲凉。寒窗苦读十年,穷到连住店钱都掏不出,举子竟得靠算命骗银子。之后被赶出旅店,三个大冤种还在破庙里思考读书的意义:上了这么多年学,不做官显得很奇怪吧,毕竟除了做官也没有别的路可走。然后三人组好不容易进了京,小人物只能靠送钱搏一搏命。有的大佬闭门不见,你不知为何,有的大佬收下你的礼,你也不知其中缘由。

徐乾学中探花,更是拍出了大清国的魔幻现实。苦读十年一朝考中,竟如范进中举般疯了,扇个巴掌才扇回来。当上探花郎,世人都说你天神下凡,你想着终于能去翰林院了。结果进门就撞见一群人游手好闲打太极,再一问领导日常工作是啥?抄书。你还没来得及反问,就被领导怼:我们这最不缺的就是探花。你看那俩是状元,这一列都是探花。潜台词就是:你以为自己能力很强很牛吗?但在领导眼里,你也只配抄个书。我严重怀疑编剧是看过深圳中学的教师学历表,讽刺效果拉满。

看到很多人说,20年前的好历史剧这些年都没了。但看了这部剧,虽然只有几集,我切实感到历史剧也是有进步的。从前拍大清剧,拍的是天子圣明,百姓疾苦,反派贪污枉法,主角团一路打怪为民除害,简而言之制度是好的,错的是坏人。但这部剧似乎多了一点冷冷的吐槽。

皇上会问奶奶“教科书”上写的就是真相吗,爸爸到底出家了还是死了?然后被奶奶毒打,委委屈屈闭嘴了。怨种三人组会问苍天,读书是为了啥,做官是为了啥?然后被现实毒打,还得疯狂卷功名。还有皇上提起陈潢是个人才,明珠说他有眼无珠没把他选上,连皇上都在吐槽:人才不一定八股文写得好啊。配上明珠在科举后的神吐槽:汉人真会玩,一个科举就把这么多读书人治住了。编剧这话还挺细思极恐的,毕竟隔壁法国,就是因为不会玩科举,读书人都去当律师和思想家了。

 短评

罗晋没有演出康熙一代雄主的气魄,在擒鳌拜、削三藩之后的康熙,还是《鹤唳华亭》那位唯唯诺诺的皇太子形象。同时朝堂争斗的权谋部分水平大幅下降,照着《康熙王朝》比大概还差10086个《鹤唳华亭》

5分钟前
  • 无复烟火
  • 较差

挺有趣的,不全都是那种比较严肃的剧情。“我可是探花啊。”委委屈屈可可爱爱的徐乾学,前一秒光鲜亮丽,下一秒社畜上班,这人生大起大落实在是太刺激了

10分钟前
  • 一只小猪🐷
  • 推荐

借古鉴今,今日抗疫何异于昔时防川。

12分钟前
  • 大侦探凤梨
  • 推荐

这个切入点选的很新颖啊,现在的观众对靳辅陈潢估计都挺陌生的吧,有这么一部剧能讲讲他们治水的故事也蛮好的,属于涨知识系列了

13分钟前
  • toni rakkaen~
  • 力荐

因吹斯汀,前世你是君我是臣,现在我为君你为臣了,好想看虐渣爹。我重刷鹤唳华亭后的怨念太深,看完七集了,太好看了,终于又有能看的国产古装剧了,可是一想到他们的结局就好悲伤啊,可是想想这又挺真实的,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世间既能做个为百姓办事的好官又能保护自己的寥寥无几,更多的人都在灰色地带。在浮沉中左右逢源。又想到鹤唳华亭了,君子行路,不但要提防小人对自己的伤害,更要提防和小人对抗之时自己对自己的伤害,所以道比术要难得多。靳辅和陈潢都是不喜用术的人,渣爹这回和阿宝一个属性了。

15分钟前
  • 宣宣
  • 推荐

好感慨,想当初共挤在一间屋子谈天说地欢声笑语的同僚入仕以后关系都开始变得微妙起来,代入现实中的自己想想,这其实挺唏嘘的

16分钟前
  • 66号公路灰狗
  • 推荐

一集里面大部分剧情都是水的,没多少有效推动,演员在这动不动就是大特写独白,几个权谋老臣演的都没啥智商似的,全在讴歌忠臣,黄志忠永远脸上写着:我是海瑞

19分钟前
  • 日落大道
  • 还行

罗晋尹昉黄志忠奚美娟等演员的演技真不错。剧情非常吸引人。服化道也无可挑剔。这部剧还是爸妈推荐提醒我看的。2022年下半年难得的佳作。

24分钟前
  • 李湘
  • 力荐

目前看算是比较新颖的选题,河道治理工程一直是历朝历代的重点,但却鲜少有关注到这块的影视作品,在中国治河史上有不少名人志士都应该值得被人记得,立意不错,好评

25分钟前
  • 胡萝卜炒鸡蛋
  • 推荐

严肃又搞笑,历史正剧「天下长河」参考文献:王光裕《贪官的自我修养》柔儿《贪污会计学》徐乾学《行贿的艺术》高士奇《擂鼓四通》陈潢《河伯的前世今生》索额图《金碗诗集》明珠《琉璃蛋的制作工艺》(插图版)康熙《我与索相、明相之方法演技》于振甲《吾日三省吾身》靳辅《十种涛声》(注:以上书籍皆为本人杜撰,请勿在各大书店检索。)

26分钟前
  • 令希丰
  • 推荐

这部剧的台词太犀利了,徐乾学对高士奇说世上有你我这样的人,哪里有陈天一活的地方啊,也算是总结到位了!

27分钟前
  • macca
  • 力荐

1.国产剧有这样的结尾,没弄个大团圆,很不错啊。2.高鹗说有时候清官比贪官的危害更大,于震甲真是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3.正面人物一直很难塑造,靳辅陈潢有点扁平化,除了靳辅更懂官场、陈潢更懂治河外,有时候找不到两人的分别,一样的耿直孤介。

30分钟前
  • 荒了邵平瓜圃
  • 力荐

我果然还是比较吃黄志忠演这种刚直型的角色,“你们家主子要替我洗罪,可是我无罪可洗”,这铁骨铮铮的台词他说出来就超级有说服力!

34分钟前
  • 陈默
  • 推荐

圣祖康熙素有宽仁之名,本剧从康熙年间黄河治理切入,生动地展现了一个所谓“好皇帝”领导的封建专治体质对平民敲骨吸髓般的压榨和剥削;鞭辟入里地讲述了帝王权术、官宦党争对真理和个人意志的碾压和戕害。同样涉及平三藩、收台湾、征葛尔丹、明索之争等历史事件,本剧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对二十一年前《康熙王朝》王侯将相叙事的反写,是给那些动辄喜欢共情统治者的观众的一记耳光。

35分钟前
  • 仙剑风晨
  • 力荐

黄志忠的造型总让我联想到《大明王朝1566》的海瑞 他在老家光脚站地上泼水的场景。全员演技派 看着就是过瘾 完完全全被震撼到了 尤其奚美娟老师!罗晋的演技虽不如大家常对比的陈道明 但也表现出了特色 感觉有在磨砺演技 起码接住了老戏骨的戏!会追下去🥳🥳🥳

38分钟前
  • 3108
  • 力荐

很喜欢这一部。有康熙母亲,这个真的真的很少出现的人物。

40分钟前
  • Genuine
  • 力荐

看片花说剧组专门挖了一条“黄河”,置景用了五个月,剧中画面呈现的质感确实很不错,守河的百姓们滚下堤坝那一幕看得非常揪心

45分钟前
  • zebra Fong
  • 力荐

最后终于明白片尾曲是什么意思。天地万物之逆旅,光阴百代之过客,只有黄河之水百年浩浩,奔流不绝。功名利禄者,屈而薨亡者,他们的故事发生过便存在了,如同百万因政治博弈而亡的冤魂,永远留在历史之中。本年最佳,深刻却不晦涩,娱乐性故事性任务性兼顾,本是因为演员看的,但导演编剧给我惊喜很大。

49分钟前
  • 瑶光
  • 力荐

罗晋演的好装逼

54分钟前
  • 往事暗沉不可追
  • 还行

靳辅是我在这部剧里最佩服的人,知礼义却无迂腐之态, 能言善辩却不巧舌如簧,深谙官场之道却不用官场手段,简直是清流。

59分钟前
  • 默默(暴富版)
  • 力荐